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九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第九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第九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第九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第九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一、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掌握开放经济条件下,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动与均衡的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产品市场的均衡和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2.分析资本的流动对汇率的影响,汇率的变动对国内经济的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3.比较在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影响的力度和有效性。

4.掌握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理解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对一国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难点

1.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具体项目的理解。

2.分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个变量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3.理解进出口的弹性与J曲线的关系。

4.正确把握长期中价格的调整对产出的影响,理解这种价格调整对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关键概念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汇率直接标价间接标价法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国际收支差额国际收支曲线 IS-LM-BP模型蒙代尔-弗来明模型 J曲线

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经常账户的是()。

A.服务

B.证券投资

C.资本性转移

D.间接投资

2.如果欧元与美元的交换比率从1.1:1变为0.9:1,则()。

A.欧元的汇率由1.1欧元兑换1美元上升到0.9欧元兑换1美元,美元升值

B.欧元的汇率由1.1欧元兑换1美元上升到0.9欧元兑换1美元,美元贬值

C.欧元的汇率由0.9欧元兑换1美元下降到1.1欧元兑换1美元,美元升值

D.欧元的汇率由0.9欧元兑换1美元下降到1.1欧元兑换1美元,美元贬值

3.一般情况下,如果国内投资增加导致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此时会出现()。

A.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

B.增加向其他国家的出口

C.经常项目余额的减少

D.经常项目余额的增加

4.BP曲线是用于分析国际收支平衡时()两者之间的关系。

A.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差额

B.经常项目余额与资本项目余额

C.国民收入与国内价格总水平

D.国民收入与国内利率

5.中国厂商向美国出口商品,并把所得到的100万美元收入存入美国的银行,应在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作如下()的记录。

A.经常账户、资本账户的借方同时记入100万美元

B.经常账户、资本账户的贷方同时记入100万美元

C.经常账户的借方记入100万美元,资本账户的贷方记入l00万美元

D.经常账户的贷方记入100万美元,资本账户的借方记入100万美元6.一般情况下,如果本国利率高于世界利率,则()。

A.出口会小于进口

B.出口会大于进口

C.国际资本会流入本国

D.国际资本会流出本国

7.在浮动汇率制下,央行增加货币的供给,则()。

A.LM曲线向右移动

B.LM曲线向左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IS曲线向右移动

8.在开放经济下,()。

A.IS曲线比封闭经济下变得更为陡直

B.IS曲线比封闭经济下变得更为平坦

C.LM曲线比封闭经济下变得更为陡直

D.LM曲线比封闭经济下变得更为平坦

9.本国利率水平不变,如果外国的利率水平降低,则会使()。

A.资本流入减少,国际收支曲线相应地向左移动

B.资本流入减少,国际收支曲线相应地向右移动

C.资本流入增加,国际收支曲线相应地向左移动

D.资本流入增加,国际收支曲线相应地向右移动

10.浮动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下,下列()政策更能促使国民收入的增加。

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D.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包括下列类别()。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官方储备项目

D.差错和遗漏

2.经常项目包括()。

A.货物的进口和出口

B.转移支付项目

C.投资收入

D.旅游收入

3.人民币由1美元兑换8.28元人民币升值为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在其它条件不变下,则()。

A.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会减少

B.缩小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C.中国的总需求会减少

D.中国国内的外汇会流出

4.下列哪几种情况会有利于本国产品的出口()。

A.本国货币贬值

B.外国发生通货膨胀

C.外国的国民收入增加

D.本国发生通货紧缩

5.在固定汇率制下,增加政府购买,则()。

A.IS曲线向左移动

B.IS曲线向右移动

C.LM曲线向左移动

D.LM曲线向右移动

6.当本国产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下降时,()。

A.本国产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提高

B.出口会增加

C.资本会流出

D.国际收支曲线会相应地向右移动

7.关于国际收支曲线的斜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国家的边际进口倾向越小,BP曲线就越平坦

B.资本净流出对利率越敏感,BP曲线就越平坦

C.资本净流出对利率越不敏感,BP曲线就越平坦

D.资本流动完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BP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8.在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的三线交点处,经济状况是()。

A.产品市场处于均衡

B.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C.国际收支处于均衡

D.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

9.一国的BP曲线比LM曲线陡峭,国内失业、国际收支逆差,为了达到内外平衡,可以同时采取()。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

10.一国内部已实现充分就业,但国际收支顺差,为了达到外部平衡,可以同时采取()。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

(三)判断说明题

1.经常项目不包括国家间的单边转移支付,即所谓国际馈赠,也就是不引起任何商品、劳务或资产购买的支付。

2.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标价是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说明人民币的汇率标价是直接标价法。

3.一国的对外投资收入应归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项目。

4.在固定汇率制下,央行对本币进行法定升值,会导致国内经济总需求的减少。

5.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自动调整会使一国的进出口保持平衡。

6.在固定汇率制下,外国经济的衰退会使本国的总需求减少。

7.在国际收支平衡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逆差。

8.一个小国的资本完全流动并且实行固定汇率制,则该国调控货币余额的政策无效。

(四)计算题

1.假设欧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为l欧元兑换8.5元人民币。

(1)用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表示人民币的汇率;

(2)求一双425元人民币的皮鞋的欧元价格;

(3)求一台1000欧元的电脑的人民币价格。

2.假设一国的宏观经济模型为:消费C为140+0.8Y

d (Y

d

是指可支配收入),投资I

为50,政府支出G为50,转移支付TR为10,税收T为60+0.2Y,出口X为50,进口M为100+0.14Y。(单位:100亿美元)

求:(1)该国均衡的国民收入;

(2)该国处于均衡国民收入时的对外贸易余额。

3.假设一国的宏观经济在封闭条件下,宏观经济模型为:消费C为300+0.8 Y

d

,投资I为100,政府支出G为32,转移支付TR为10,税收T为50+0.25Y;该国对外开放贸易后,其宏观经济模型为:消费C为300+0.8Yd,投资I为100,政府支出G为32,转移支付TR为10,税收T为50+0.25Y,出口X为200,进口M为20+0.1Y。(单位:100亿美元)

求:(1)该国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均衡的国民收入和投资乘数;

(2)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均衡的国民收入和投资乘数;

4.假设一国的宏观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模型为:消费C为800+0.8 Y

d

,投资I为900-50r(r为国内利率),政府支出G为32,转移支付TR为10,税收T为50+0.25Y,出口X为200,进口M为100+0.1Y,货币供给的实际余额M/P为500,货币需求L 为0.25Y-100r。(单位:100亿美元)

求:(1)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曲线和LM曲线;

(2)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对外贸易余额。

5.假设一国的宏观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模型为:消费C为900+0.8 Y

d

,投资I为1000-50r,政府支出G为72,转移支付TR为10,税收T为100+0.25Y,出口X

为400,进口M为100+0.1Y,货币供给的实际余额M/P为500,货币需求L为0.25Y-100r,资本的净流出函数F为50-100r。(单位:100亿美元)

求:(1)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BP曲线;

(2)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以及国际收支。

(五)问答题

1.简述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类别。

2.简述汇率的两种标价法、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决定。

3.简述国际收支均衡、国际收支顺差与国际收支逆差。

4.简述J曲线现象。

5.简述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对汇率的影响。

6.论述影响BP曲线位移的因素。

7.论述IS-LM-BP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一国的内外平衡状况。

8.论述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调整。

9.论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0.论述开放经济条件下价格调整与长期均衡。

(六)案例分析题:

1.阅读以下材料,试结合理论分析我国汇率制度及其形成机制改革的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6号(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7月21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二、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三、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四、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D)

5.(D)

6.(C)

7.(A)

8.(A) 9.(D)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

4.(ABCDD)

5.(BD)

6.(ABD)

7.(ABD)

8.(ABC)

9.(BC) 10.(AD)

(三)判断说明题

1.错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经常项目的范围。

【解析】:经常项目包括国家间的单边转移支付。

2.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直接标价法的含义。

【解析】: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种标价法,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减少,表示外汇汇率上升,即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反之,若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增加,表示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国货币升值或本国货币贬值。

3.错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的划分。

【解析】:一国的对外投资收入应归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

4.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固定汇率制下汇率变动的影响。

【解析】: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在固定汇率制下,央行对本币进行法定升值,会导致国内经济总需求的减少。

5.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变动的影响。

【解析】: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自动调整会使一国的进出口保持平衡。

6.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固定汇率制下汇率变动的影响。

【解析】:在固定汇率制下,外国经济的衰退会使本国的总需求减少。

7.错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的理解。

【解析】:在国际收支平衡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顺差。

8.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于资本流动与汇率制度的综合理解。

【解析】:一个小国的资本完全流动并且实行固定汇率制,则该国调控货币余额的政策无效。

(四)计算题

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的运用。

【解析】:(1)直接标价法:1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8.5元人民币/欧元;

间接标价法:1单位本币的外币价格,1/8.5=0.11765欧元/元。

(2)425/8.5=50,一双425元人民币的皮鞋的欧元价格是50欧元。

(3)1000×8.5=8500,一台1000欧元的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8500元人民币。

2.【解题思路】:本题首先利用恒等式求出均衡国民收入,再进一步求出出口额和进口

额,进而求出对外贸易余额。

【解析】:(1)AD=C +I +G +X -M=140+0.8(Y -T +TR)+50+50+50-100-0.14Y

=190+0.8(Y -60-0.2Y +10)-0.14Y

=150+0.5Y

AD=Y

Y=150+0.5Y

Y=300

该国均衡的国民收入为30000亿美元;

(2)Y=300

M=100+0.14Y=142

X=50

NX=X -M=50-142=-92

该国处于均衡国民收入时的对外贸易余额为-9200亿美元,即贸易逆差为9200亿美

元。

3.【解题思路】:本题首先分别利用恒等式求出封闭条件下和开放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

入,再进一步代出乘数公式中求两种情况下的乘数。

【解析】:(1)AD=C +I +G=300+0.8(Y -T +TR)+I +G

=300+0.8(Y -50-0.25Y +10)+100+32

=400+0.6Y

AD=Y Y=1000

5

.2)25.01(8.011

)1(11

=--=-t c -投资乘数:

该国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00000亿美元,投资乘数为2.5;

(2)AD=C +I +G +X -M=300+0.8(Y -T +TR)+I +G +X -M

=300+0.8(Y -50-0.25Y +10)+100+32+200-20-0.1Y

=580+0.5Y

AD=Y Y=1160

2

1.0)25.01(8.011

)1(11

=+--=+-m t c -投资乘数:

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16000亿美元,投资乘数为2。

4.【解题思路】:本题首先分别利用恒等式求出IS 曲线方程,再根据货币供给等于货

币需求求出LM 曲线方程,两方程联立求出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再进一步求出出口额和进口额,进而求出对外贸易余额。

【解析】:(1)AD=C +I +G +X -M=800+0.8(Y -T +TR)+I +G +X -M

=800+0.8(Y -50-0.25Y +10)+900-50r +32+200-100-0.1Y

=1800+0.5Y -50r

AD=Y

Y=3600-100r

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曲线为:Y=3600-100r

M/P=500

L=0.25Y-100r

M/P=L

Y=2000+400r

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LM曲线为:Y=2000+400r

(2)IS曲线为:Y=3600-100r

LM曲线为:Y=2000+400r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Y=3280,r=3.2

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均衡的国民收入为328000亿美元;

X=200

M=100+0.1Y=428

NX=X-M=200-428=-228

该国对外贸易余额为-22800亿美元,即贸易逆差为22800亿美元。

5.【解题思路】:本题首先根据NX=F求出BP曲线方程,再分别求出IS、LM方程,两方程联立求出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代入均衡国民收入求出具体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额,进而求出该国国际收支。

【解析】:(1)NX=X-M=400-100-0.1Y=300-0.1Y

F=50-100r

NX=F

Y=2500+1000r

该国的BP曲线为:Y=2500+1000r

(2)AD=C+I+G+X-M=900+0.8(Y-T+TR)+I+G+X-M

=900+0.8(Y-100-0.25Y+10)+1000-50r+72+400-100-0.1Y

=2200+0.5Y-50r

AD=Y

Y=4400-100r

M/P=500

L=0.25Y-100r

M/P=L

Y=2000+400r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Y=3920,r=4.8

NX=X-M=400-100-0.1Y=-92

F=50-100r=-430

该国的国际收支为:NX-F=-92+430=338

该国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392000亿美元,国际收支盈余为33800亿美元。

(五)问答题

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际收支的概念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类别。

【解析】:(1)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定时期内,对于一国与他国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贸易加以系统记录的报表。

(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分为四大类: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差错和遗漏项目。

(3)经常项目是指一定时期内经常发生的支付事项。它反映商品、劳务和单方向转让的情况,经常项目包括货物的进口和出口、劳务项目和转移支付项目。劳务项目又可分为投资收入(利息、红利)、旅游收入以及交通业收入等。转移支付项目是指国际间的个人、企业、基金会或政府组织所提供的无需偿还的款项。进出口分为三个更细的类别。第一类是商品贸易,第二类是投资收入,由国际利息、股息和本国在国外经营的企业返回的利润所构成,最后一类是其他服务,例如律师费用、旅行费用和运输费用等。

(4)资本项目主要是记录国际间的资本流动。资本账户记录着一国资本的输入输出情况,如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跨国公司的投资等。

(5)官方储备项目是指本国金融当局拥有的官方黄金和外汇储备,可用于抵消外汇的过量供求。

(6)实际操作中,国际收支账户很少能到达理论上的平衡状态。通过引入统计误差,账户记录人员使账户人为地达到平衡。

2.【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汇率的两种标价法以及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决定。

【解析】:(1)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2)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法。一种被称为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另一种被称为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3)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通过对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来控制汇率。

3.【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于国际收支均衡、国际收支顺差与国际收支逆差的理解。

【解析】:(1)每个国家每年都可能产生经常账户的顺差或逆差,以及资本账户的顺差或逆差。这两个账户也可能分别出现平衡,将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国际收支差额等于净出口减去净资本流出,用BP表示国际收支差额,则有BP=NX-F。

(2)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外部均衡,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或者BP=0。

(3)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正,即BP>0,则称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称国际收支盈余;

(4)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负,即BP<0,则称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也称国际收支赤字。

4.【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于J曲线的理解。

【解析】:(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本国货币贬值,会使本国商品相对变得便宜而使出口增加,经常项目出现顺差,实际上,由于交易合约、偏好的改变等因素使得出口量的变动会迟缓于交易价格的变动,出口量的增加在货币贬值的初期赶不上价格的下跌,从而使

经常项目先是出现逆差,随着出口交易量的上升才使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把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动随时间的轨迹描述出来就是所谓的J曲线。

(2)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经常账户出现逆差时,如不考虑资本流动,本国货币就会贬值。这使得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来说更为便宜,同时外国商品相对于本国商品更为昂贵,于是,本国的出口就会增加,进口就会减少,直至贸易逆差消除。

(3)实际上,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该国贸易收支状况往往不能立即得到改善或恶化。因为进出口量的变动速度往往慢于价格变动的速度。本国货币贬值时,出口并不会立即增加,进口也不会立即减少,因为在贬值之前,进出口合同早已签订完毕,进口或出口的数量一般都在事前规定好了。本国货币贬值后,在新的进出口合同还未签订前,进出口数量仍按照原有的合同执行。这样,本国货币贬值即外国货币升值后,一国出口余额甚至会减少。就是说,在贬值初期,一国出口收入可能反而减少,进口支出可能反而增加,因而,经常账户收支状况可能反而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随着旧合同结束,新合同开始履行,一国出口收入才会增加,进口支出才会减少,从而使经常账户收支状况得以改善。同样地,当本国货币升值时,经常账户收支状况的变动则往往先有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会逐步恶化。

5.【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对汇率的影响。

【解析】:(1)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对汇率的效果是不明确的。政府购买支出增加使利率上升,使资本净流出减少,外汇市场上的本国货币供给减少,这有助于汇率上升,即本国货币升值。但是,政府购买支出也使收入增加,进口增加,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这有助于汇率下降,即本国货币贬值。因此,财政政策对汇率水平影响决定于这两种效果的相对大小。

(2)如图9-1所示。如果BP曲线比LM曲线陡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新的内部均衡点位于BP曲线的下方,引起国际收支赤字。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汇率下降即本国货币贬值才能引起BP曲线向下移动,恢复外部均衡。换言之,如果BP曲线比LM曲线更陡直,扩

Y

图9-1 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对汇率的影响1

(3)如图9-2所示,如果BP曲线比LM曲线平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新的内部均衡点位于BP曲线的上方,引起国际收支盈余。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汇率上升即本国货币升值才能引起BP曲线向上移动,恢复外部均衡。换言之,如果BP曲线比LM曲线更平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引起汇率的上升,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将会引起汇率的下降。

Y

图9-2 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对汇率的影响2

6.【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影响BP曲线位移的因素。

【解析】:(1)当国际收支平衡时,BP=0,BP=NX(Y)-F(r)=0,即NX(Y)=F(r),这一公式表示当国际收支平衡时,国民收入Y和国内利率r的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称之为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简称国际收支函数。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曲线。

(2)当本国产品和劳务价格相对提高,或外国产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下降时,本国产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下降,而外国产品和劳务的竞争力则会提高,从而本国产品和劳务的出口就会减少,外国产品和劳务的进口就会增加。此时,在同样的国民产出水平上,只能有较小的净出口额,即净出口曲线会向左移动。如果资本净出口函数不变,则国际收支曲线就会相应地向左移动。

(3)当本国产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下降,或外国产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上升时,本国产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提高,从而会增加本国产品和劳务的出口,减少进口。此时,在同样的国民产出水平上,只能有较大的净出口额,这意味着净出口曲线会向右移动。如果资本净出口函数不变,则国际收支曲线就会相应地向右移动。

(4)在本国利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外国的利率水平提高时,实际上就意味着本国利率水平的相对下降。此时,外国对资本的吸引力会相对加强,而本国对资本的吸引力会相对减弱,从而在允许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会使资本流出增加,资本流入减少。在本国利率相同时,会有较大的资本净流出,这意味着资本净流出曲线向左移动。如果此时净出口函数不变,则国际收支曲线就会相应地向左移动。

(5)在本国利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外国的利率水平降低了,则会使本国的资本流出减少,资本流入增加。从而使资本净流出曲线和国际收支曲线相应地向右移动。

(6)此外,不但本国利率水平的变化会通过影响资本净流出,使国际收支曲线发生移动。本国和外国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也会间接地影响资本净流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本国价格总水平上涨时,虽然本国的名义利率不变,但实际利率却会有所降低。从而会引起资本净流出曲线向左移动,进而使国际收支曲线向左移动。反之,本国价格总水平的下降,会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使本国的实际利率提高。从而会通过使资本净流出曲线向右移动,使国际收支曲线向右移动。

7.【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于IS-LM-BP模型的理解,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一国的内外平衡状况。

【解析】:(1)经济的理想状态是国内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国际经济往来中也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即国外均衡。如图9-3所示,在利率收入空间上,存在着三条曲线。IS曲线反

映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LM曲线反映的是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BP曲线反映的是国际收支均衡条件。BP曲线的斜率可能大于LM曲线,也可能小于LM曲线。由BP曲线的导出过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边际进口倾向越小,或者资本的净流出对利率越敏感,BP曲线就越平缓。反之,一个国家的边际进口倾向越大,或者资本净流出对利率越不敏感,BP曲线就越陡峭。在资本的国际流动完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BP曲线将会成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线。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是经济的内部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是由内部均衡决定的。国际收支平衡是经济的外部均衡。BP曲线上的点反映的是外部均衡条件。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即内部均衡点处于BP曲线上,经济就同时实现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如图9-3所示。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即内部均衡点处于BP曲线的上方,宏观经济中就出现了国际收支盈余,如图9-4所示。如果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即内部均衡点处于BP曲线的下方,宏观经济中就出现了国际收支的赤字,如图9-5所示。

图9-3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图9-4 国际收支顺差

Y

图9-5 国际收支逆差

(3)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政府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经济稳定化政策:情形1:国内经济和国际收支都不均衡。情形2:国内经济虽然均衡了,但国际收支却是失衡状态,这种情况又根据国内均衡是充分就业状态和非充分就业状态而分为两类。情形3:国内均衡和国

外均衡都实现了,但国内均衡不是理想的均衡,通常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8.【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调整。

【解析】:(1)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分为顺差和逆差两种。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有义务通过货币供给的扩张和收缩来维持既定的汇率水平,从而使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2)固定汇率制度下逆差的调整

在图9-6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利率。假定经济处于E

1

点,由于它位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的下方,因此现在存在着国际收支赤字,本国货币面临贬值的压力。这时,为了维持既定的汇率水平,中央银行必须出售国外货币,收回本国货币,从而使本国货

币供给减少。在图中,这表现为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这一过程会一直持续到LM

移动到

LM

1

为止。结果,国际收支赤字消除,经济同时实现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图9-6 固定汇率制度下逆差的调整

(3)固定汇率制度下顺差的调整

假定经济处于图9-7中的E

1

点,由于它位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的上方,因此现在存在着国际收支盈余,本国货币面临升值的压力。这时,为了维持既定的汇率水平,中央银行必须购买国外货币,提供本国货币,从而使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在图中,这表现为LM曲

线向右下方移动,这一过程会一直持续到LM

0移动到LM

1

为止。结果,国际收支盈余消除,

经济同时实现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图9-7 固定汇率制度下顺差的调整

9.【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理解。

【解析】: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把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中的分析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由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和马修斯·弗莱明(Marcus Fleming)各自所作的工作结合而成。蒙代尔在其1968年的《国际经济学》一书中将传统的IS-LM模型推广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弗莱明则在其1962年为世界银行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的作用。

(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完全流动

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极小的利率差异也会引起巨大的资本流动。在固定汇率情况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所演绎的一个结论是,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

Y

图9-8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完全流动

图9-8中,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BP曲线为一条水平线,这意味着,只有在利率水平等于国外利率,即R=R

w

时,该国才能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在任何其他利率水平上,资本流动都很剧烈,以至该国的国际收支无法实现均衡,这又迫使该国中央银行不得不进行干预以保持原有的汇率水平。这种干预在理论上使LM曲线发生移动。

考察9-8从E点开始的货币扩张,这使得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

1

,这时内部均衡点移

到E

1点,但在E

1

点,发生大规模的国际收支赤字,因而存在使汇率贬值的压力。为了稳定

汇率,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出售外国货币,同时接收本国货币。因此本国货币供给减少,结果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这一过程会持续到最初在E点的均衡得到恢复。同样可以说明,中央银行任何紧缩货币的企图都将导致大规模的国际收支盈余,这倾向于引起货币升值,并迫使中央银行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的干预会引起本国货币量增加,结果是最初的货币紧缩被抵消了。

(2)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

在完全浮动汇率情况下,一国的货币当局不干预外汇市场,汇率调整以使外汇市场出清,从而保持外汇的供求平衡。在浮动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出口需求变化的效应。这可用图9-9来加以说明。

Y

图9-9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完全流动

考虑出口需求增加的情形,在图9-9中E点初始的汇率和利率水平上,出口需增加使

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

1。这时内部均衡点为E

1

点。但在E

1

点,本国的利率超过了国外水平。

作为对较高利率的反应,资本将开始流入本国,产生国际收支盈余并由此引起本国货币升值。

升值意味着本国的竞争力下降,即进口品的价格水平下降,且本国商品变得相对比较昂贵,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减少,净出口下降。所有这一切说明,升值意味着IS曲线从IS

1

向左方

回移。只要本国的利率水平高于R

w

,汇率就将保持升值,这意味着汇率升值必须持续到IS 曲线一直移动到最初的均衡位置为止。这种调整由沿着LM曲线的箭头来表示。因此,在资本完全流动和浮动汇率条件下,出口增加对均衡没有产生影响。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出口需求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进而使货币升值,因此最后完全抵消了出口的增加。一旦经济恢复到点E,净出口就回到最初的水平。

1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开放经济条件下价格调整与长期均衡。

【解析】:(1)价格机制的作用会导致均衡的实现。在图9-10中,横轴代表产出,纵

轴代表利率。国外的利率水平是R

f

,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是一条

位于R

f

上的平行于横轴的线。处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的LAS是长期总供给曲线,它和国际收支平衡曲线把利率和产出空间划分为四个区域。区域A所反映的情形是货币升值和通货紧缩的并存,区域B所反映的情形是货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并存,区域C所反映的情形是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并存,区域D所反映的情形是货币贬值和通货紧缩的并存。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内部均衡必然处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上。

R

3

R f

f

Y

图9-10 价格调整与长期均衡

(2)假定经济在开始时处于E

1

点,这时实际产出小于充分就业水平,经济中存在着失业。即使中央银行不增加货币供给,通货紧缩引起的价格水平下降也会使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从而引起LM

1向右移动,于是发生本国货币的贬值,净出口增加,这使IS

1

也向右移动。价

格变动引起的这种自发调整一直持续到经济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上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

外部均衡,即达到图9-10中的E

2

。但是这是一种长期变化过程。

(3)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当存在完全的资本流动时,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增加产出。

但是,当考虑到价格水平的变化时,货币政策的效果就可能发生变动。假定经济已经在E

2点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这时,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LM曲线和IS曲线都会向右移

动,使经济达到E

3

点,引起产出明显增加。但是这只是货币扩张的短期效应。在长期中,

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上升会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从而引起LM

3

向左移动。于是发生本国货

币的升值,净出口的减少,这使IS

3

也向左移动。价格变化引起的这种调整会一直持续到经

济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上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即达到图9-10中的E

2

。由此可见,如果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扩张的长期效果使产出水平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而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等比例上升,使实际货币供给不变。汇率先贬值或升值,最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六)案例分析题

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于汇率和汇率制度的理解,并要求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

【解析】: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一种是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另一种是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指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110亿美元。今年以来对外贸易顺差迅速扩大,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效果;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首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不再盯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汇率进行调节。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相互变动,客观上减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其次,随着汇率等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外汇供求关系进一步理顺,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国际收支会趋于基本平衡,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三,积极协调好宏观经济政策,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最后,努力提高调控水平,改进外汇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主动性,就是主要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渐进性,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四、考研试题精选

(一)问答题

1.什么是BP曲线?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武汉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民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国际收支平衡表。(财政部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对外贸易乘数。(武汉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于BP曲线的理解和推导。

【解析】:(1)BP曲线指国际劳务收支保持不变时收支和利率组合的轨迹,即BP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和收支的组合都可以使当期国际收支均衡。

(2)BP曲线可以用图形转换的方法推导出来。如图9—11所示。

其中,图9—11的(a)图为净资本流出的曲线,前面已说明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b)图是横纵坐标的转移线,即45o线,它表示净资本流出额与净出口额相等,两个项目的差额正好互相补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c)图为净出口曲线。在(a)图中,当利率从r1上升到r2时,净资本流出量从H1减少到H2。假如资本项目原来是平衡的,这时将出现顺差。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根据45o线,净出口必须从nx1减少到nx2,按照净出口曲线,国民收入要从Y1增加到Y2。这样,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利率和收入有两个对应点C和D,同理也可以找到其它对应点,把这些对应点连接起来便得到国际收支曲线。如(d)图中的BP线所示:BP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一个使国际收支平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而不在BP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使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具体而言,在BP曲线上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顺差,即N x>F;在BP曲线下方的所有点均表示国际收支逆差,即N xF。在BP曲线下方任取一点K,K与均衡点C相比,利率相同,收入较高,故相应的净出口较低,即有N x

N x N

nx

nx

H2H1 F Y1Y2Y

r

r r

r

F 12

21

图9—11 BP曲线的推导

2.【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理解。

【解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定时期内,对于一国与他国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贸易加以系统记录的报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项目分为四大类: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差错和遗漏。应该指出,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复式计账”的会计报表。所谓“复式计账”,就是报表有一个“信货”入口,还有一个“借欠”入口。一个国家的任何交易,如果挣了外汇,那么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就记入“信货”入口,给一个正号(通常可忽略不写出来)。反之,如果任何交易是支出外汇,就记入“借欠”入口,给一个负号。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是指一定时期内经常发生的支付事项;资本项目主要是记录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官方储备项目是指本国金融当局就拥有的官方黄金和外汇储备进行买进和卖出,抵消对外汇的过量供求;差错和遗漏是指国际收支统计上的误差和遗漏,该项作为补误的手段,用来填补统计报表的差额,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分析而言,该项并不重要。国际收支平衡表为研究国际收支状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能帮助了解一国的经济、金融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因而它对于贬值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国家和其他国家都有积极作用。

3.【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于对外贸易乘数的理解。

【解析】: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与带来这种变动的出口变动之间的比率,或者说,是指每单位出口增加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X Y K X ??= K X 代表对外贸易乘数,X ?表示出口增加量。

加进对外贸易部门后,总支出为Y=C+I+G+X-M 。为了分析的方便,假设I=I 0,G=G ,X=X , M=M 0+mY ,Y t c TR c C C )1()(-+?+=,则有:

Y t c TR c C Y )1()(-+?+=+ I 0+G +X -(M 0+mY ) 以X 为自变量,对Y 求全微分,可以得到:

m d Y X d dY t c dY -+-=)1(

因此有:

m t c X d dY K X +--==)1(11

根据假设,0

)1(11

)1(11

。这说明,加

进对外贸易之后,乘数变小了。这主要是因为增加的收入中的一部分用到进口商品上去了。

06第六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第六章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国际收支平衡线——BP 曲线的推导 (1)BP 曲线的推导 一国的国际收支达到平衡,即指该国官方储备差额等于零,也就是指经常项目收支差额与资本项目收支差额之和为零,用公式表示即:BP=(X -M)+(AM -AX)=0 或 M -X=AM -AX ,)其中X 表示出口;M 表示进口;AX 表示金融资产流出(Asset Export);AM 表示金融资产流入(Asset Import);(M -X)为经常项目的逆差;(AM -AX)为资本项目的净流入。上式表明两值相等时,国际收支达到平衡。M -X =NM,(净进口).AM-AX=NF(资本的净流入) 由于进口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本国实际国民收入的高低,即M 是本国实际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函数表达式可写成:()M M Y + =;出口X 则主要由外国实际收入决定,与本国收入水平无关,因此,这里出口变量X 可视为不变;资本项目则主要受利率变量i的影响,本国利率水平相对越高,金融资产的流入就越多,而流出则越少,表示成函数形式,即:()AX AX i -= 及()AM AM i +=。从而我们可以得到经常项目的逆差()NM M Y X +=-,可见NM 是本国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而资本项目的净流入()()NF AM i AX i +-=-是本国利率的增函数。于是,M -X=AM -AX 式可改写成: ()()()M Y X AM i AX i ++- -=- 由上式可确定满足国际收支平衡的各种可能的i 与Y 的组合。我们将满足上式条件的i 与Y 的组合的轨迹称为国际收支平衡线,简称BP 曲线。BP 曲线的推导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图1(a)中的曲线表示NM 与实际国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因为NM 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函数,故曲线斜率为正;图1(c)则是表示金融资本的净流入NF 与本国利率之间的关系,图中的曲线斜率也为正。图1(b)则显示了

09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09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幻灯片1 第九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幻灯片2 主要内容 ●经常账户与宏观经济均衡; ●资本账户与宏观经济均衡; ●固定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与经济稳定。 幻灯片3 第一节经常账户与宏观经济均衡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 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 金的对比关系。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定时期内,对于一国与他 国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贸易加以系统记录 的报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国际收支平衡 表中的项目分为四大类: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项目、差错和遗漏。

幻灯片4 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是指一定时期内经常发生的支付事 项。它反映商品、劳务和单方向的转让的情况。 ●具体包括以下项目: ●(1)商品:出口及进口 ●(2)劳务: ●旅游收入和交通运输收入(净值) ●投资收入(利息、红利):净值 ●(3)单边转移支付:指国际间的个人、 企业、基金会或政府组织所提供的无需偿还的款项。 ●政府援助 ●个人汇款 宏观经济学通常用净出口来大致反映经常项 目的情况。 幻灯片5 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主要是记录国际间的资本流动。 ●资本输入:凡是外国对本国居民的贷款、外国 购买本国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交易都是

●(2)相对利率水平的高低决定资本流出与流 入 ●相对利率高 ●资本流入增加 资本流出下降 幻灯片8 二、汇率制度 ●1.汇率及其标价 ●汇率(exchange rate)又称汇价 (exchange price),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也是用一国货币单位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 ●汇率有多种标价方法,主要有两种: ●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 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幻灯片9 2.汇率制度 ●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 汇率制两种。

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及答案

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金比率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 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10.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与最初的存款和法定准备金比率都成正比。()1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12.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13.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14.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5.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三、单项选择 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 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 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2.下列哪种情况"挤出效应"可能会很大?() A.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B.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C.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3.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B. 减少政府支出,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C. 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 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财政预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自动稳定器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效应财政财政效应货币政策效应挤出效应双松政策双紧政策 2.试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3.功能财政思想与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4.试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就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5.什么就是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如何操作? 6.什么就是货币乘数,它就是如何起作用的? 7.说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内容。 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9.试述货币创造乘数及影响因素。 10.试述财政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1.试述货币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2.试述货币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13.什么就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1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5.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6.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7.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8.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9.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具体有哪几种方式? 20.货币就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21.画图说明双松的政策效应。 22.画图说明双紧的政策效应。 23.画图说明财政松货币紧的政策效应。 24.画图说明财政紧货币松的政策效应。 25.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入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25.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开放经济的均衡

第十三章开放经济的均衡 第一节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是一个经济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经济体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发生的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即包括清偿债权债务所发生的货币收支,也包括无偿的对外援助、其他单方面转移及以货易货等不发生货币收支的行为。 三、对国际收支概念的理解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2、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 3、国际收支记载的是一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交换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 是指系统记录一国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项目和金额的一种统计表,集中反映异国国际收支的状况。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1、居民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记载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2、计价原则:国际收支原则上按成交时的市场价格来计价。 3、权责发生制原则:一旦经济价值产生、改变、交换、转移或消失,交易就被记录下来,一旦所有权发生变更,债权债务就随之出现。 4、复式计帐原则:任何一笔交易要求同时作借方记录和贷方记录;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项目,都列入贷方;一切支出项目或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都列入借方;借贷两方金额相等。如果交易属于单向转移,计帐的项目只有一方,不能自动成双匹配,就要使用某个特种项目计帐以符合复式计帐的要求。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一、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 该帐户通常设以下三个子项目: 1、贸易项目(trade account) 2、无形贸易项目(invisible account) 3、单方面转移项目(unrequited transfer account)指实物或金融资产在国际间发生单方面的转移而产生的收支。 二、资本帐户(capital account) 1、长期资本项目(long-term capital account)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均衡模型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 行咨询。 1.试说明对外净投资与贸易余额的关系。 答:对外净投资是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 I -。贸易余额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一般用NX 表示。对外净投资和贸易余额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关系分析如下: 由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 C I G NX =+++,可以得到: Y C G I NX --=+ 同时,S Y C G =--,因此,S I NX =+,即S I NX -=。 这个等式表明了国家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本流动()S I -与国家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之间的关系。国外净投资对应该恒等式的()S I -部分,它是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的余额。在开放经济中,国内储蓄无须和国内投资相等,因为投资者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贷出或借入资本。贸易余额对应恒等式NX 部分,它是出口和进口的差额。这样,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国家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和国家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2.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名义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即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在现实中看到的一般是名义汇率,它随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它不能反映两种货币实际价值的变化。 实际汇率有时被称为贸易条件,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实际汇率能反映不同货币实际购买力水平,并可用来衡量两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力。 在间接标价法下,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是: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物价水平的比率,即()/e P P ε*=?,其中ε是实际汇率,e 为名义汇率,P 为国内物价水平,P *是外国物价水平。 3.在浮动汇率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税收上升和货币供给减少分别会对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有何影响?如果是在固定汇率制下,情况又如何? 答:(1)在浮动汇率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当税收增加时,*IS 曲线向左移动,*LM 曲线没有改变,如图11-17所示。因此,总收入没有改变,但均衡汇率水平下降,导致出口增加,贸易余额变大。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十章 1.非义务教育阶段个人收益性增大,要采取()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方式加快发展步伐。 A.国家、社会 B.国家、社会和个人 C.社会和个人 D.国家、个人 答案:B 解析:P203.(三)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把握的指导原则。 2.重点建设()个左右重点学科,强化其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到2005年,力争100个左右的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建成我国高等教育布局比较完善、结构比较合理的重点学科体系。 A.300 B.400 C.500 D.600 答案:C 解析:P205.(三)继续实施“211工程”。 3.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以现有中国教育科研示范网和卫星电视频传输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家已有的信息资源和远程教育教学与管理系统,构成覆盖()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A.东部地区 B.发达地区 C.全国 D.中东部地区 答案:C 解析:P206.1.发展措施。 4.以健全农村()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完善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和人员的配套建设,加快贫困县医院改造,使中西部地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和骨干人才培养有较大改善。 A.初级 B.中级 C.高级 D.配套 答案:A 解析:P209.1.任务。 5.下列()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重点。 A.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技术及装备 B.海水资源利用技术

C.城市污染防治与治 D.水资源评价及承载力研究 答案:A 解析:P198.(三)社会事业领域科技发展规划。 6.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中,应将()作为根本性战略任务。 A.培育“四有”新人 B.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最大限度的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 答案:B 解析:P202-203.(二)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 7.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是()。 A.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B.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 C.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D.提高办学质量 答案:C 解析:P203.(一)努力提高国民教育普及程度。

2014年经济学知识:开放经济的三部门的均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开放经济的三部门的均衡是(C ) A.I=S B.I+ G=S+T C.I+ 2.人们在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时必须( B ) A、使个人利益优于公共利益 B、做出选择 3.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 A、使新房子的供给曲线右移并使价格上升 4.消费者剩余最小,其采取的是()。 A 一级差别价格 B 二级差别价格 C 三级差别价格 D 无差别价格 5. 一位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函数为y=100-(p/2),不变的边际成本是40。如果他不实施价格歧视,他的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为() A.120 B.60 C.80 D.40 E.0 6.当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不完全竞争时,那么( C ) A、存在买方剥削 B、存在卖方剥削 7.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绝对值表示( )。 A.边际替代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 8.已知某一般抵挡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XX2=-2,则替代效应X1X=()。 A -2 B -1 C +1 D +3 9.总成本在短期内包括(CD ) A、半年以内的成本 B、一年以内的成本 C、固定成本 D、可变成本 10.电力部门对一定用电量如1——100度实行低价,对增加的电力如101——200度实行高价,厂商在确定价格时实行的价格歧视是( ) a.一级价格歧视b .二级价格歧视c.三级价格歧视d.垄断价格 11.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12.在以下关于单位贡献利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单位贡献利润就是商品价格减平均成本 B单位贡献利润就是总收益减总成本 13.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绝对值等于()。 A、预算线的斜率 B、等成本线的斜率 14.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可以有(A ) A.P大于LAA C B.P小于LA C 15.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0%,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A)$ {$ k3 P1 _( O6 N A、.独立品; B、替代品; C、补充品; D、不能确定 16. 若供给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等于1 ,则供给曲线只能是一条() A.过原点的45线 B.过原点的直线 17.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 A、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以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 18.水平的供给曲线是()弹性。 A、完全有 B、富有 C、完全无 19.需求量的变动是指() A.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B.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20. 若无差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dY/dX = - 1/ 2 ,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 A )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A. 1/2 B.2 C.1 D.1.5 21.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原则是()。 A 利润最大化 B 社会福利最大化 C 消费者均衡 D 生产者均衡 22.下面有关效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 A.效用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B.效用就是使用价值 23. 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失业率的计算 一般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失业的含义;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般了解: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学派的争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二)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既包括本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也包括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在本国生产的产品与劳务。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例如,以前所生产而在该年所售出的存货,或以前所建成而在该年转手出售的房屋,等等。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第四,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产

品一一劳务,即要把旅游、服务、卫生、教育等行业提供的劳务,按其所获得的报酬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第五,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这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价格来计算。这样就引出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不经过市场销售的最终产品(如自给性产品,自我服务性劳务等)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其二,价格是变动的,所以,国内生产总值不仅要受最终产品数量变动的影响,而且还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一)支出法 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这种方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在一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二)收入法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三)部门法 部门法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所以又称生产法。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之外还有另外四个重要的总量: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总量之间存在一定的

宏观经济学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如何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众多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中,凯恩斯经济学派用总需求和总供给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成为主流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该理论系统的阐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以及从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如何形成,各种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或者总供给来形成短期经济的均衡。具体来说,可将该理论整理如下: 经济周期的衡量、、 在众多的经济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被认为是衡量总体GDP 经济状况的最概括的指标,它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增GDP

长变动,代表着经济的周期波动。我们由的核算课程中可以知GDP 道,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 。因此,的增减变动,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GDP=C+I+G+NXGDP 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增减变动,分析变动的原因,就可以分别GDP 分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变动原因。 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失业率。短期经济繁荣的时 候,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就下降;反之,短期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 增加,失业率上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失业率和存在着一种GDP 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以美国的经济数据为例子, 通过计算失业率的变动和实际的百分比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到GDP 一个函数:

实际的百分比变动失业率的变动=3%-2×GDP 1. 该公式表明,对失业率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实际增长通GDP 常下降。短期中,失业率和的这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通GDP2%过研究的变动,可以大概掌握失业率的变动,这进一步说明GDP 是衡量短期经济的最好指标。GDP 因此,在短期中,我们以作为衡量经济短期波动的指标。GDP 在核算中,我们知道等于总收入,也等于总支出,在以后GDP GDP 的分析中,常以这两个名称出现。GDP 短期经济的假设、、 经济在短期和在长期是有差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价格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九章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九章 1.中部地区充分发挥()城市的科技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生产基地。 A.大 B.中心 C.大中 D.沿海 答案:B 解析:P184.(二)中部地区的加快发展。 4.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解决缺水问题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把()放在突出位置的方针。 A.开源 B.节水 C.治污 D.治理 答案:B 解析:P186.(一)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发展节水产业,建立节水社会。 2.我国2l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成从()向()转变。 A.高应用、高污染、低效益低应用、低污染、高效益 B.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 C.高污染、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低效益、高消耗 D.高应用、高效益、低污染低应用、低效益、高污染 答案:B 解析:P178.(二)目标和任务。 3.中部地区的加快发展以长江、陇海、京广、京九、()等沿线地区为重点,壮大沿线地区城市规模,充实中心城市,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 A.京沪 B.京哈 C.京包 D.黄河 答案:B

解析:P184.(二)中部地区的加快发展。 4.对矿区废弃地进行复垦的原则是()。 A.谁管理、谁复垦 B.谁破坏、谁复垦 C.谁开采、谁复垦 D.谁愿意、谁复垦 答案:B 解析:P189.(二)加大城乡和工矿用地的整理、复垦力度。 5.我国工业污染治理的主线是推行(),逐步从末端治理为主转到生产全过程控制。 A.资源综合利用 B.先进的生产技术 C.清洁生产 D.节能降耗 答案:C 解析:P195.(四)工业污染的防治,控制和治理。

第九章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现代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推行不同财政政策的基本意图在于:为了实现国家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或者为了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协调政府的有关财政经济活动以充分发挥现代财政的那些重要职能。() 2、财政政策与财政活动不同,前者是政府从事经济性活动的外在表现,而后者则是政府对其经济性活动实行有效管理的集中体现。财政政策通常可以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和控制作用。() 3、政府变动其开支水平(G)就可以取得改变IS曲线位置的效果:扩大G 使IS曲线向左移动,减少G使IS曲线向右移动。另外,只要特定财政政策能够直接地、间接地影响私人消费与私人投资,也同样可以取得改变IS 曲线位置的效果。() 4、政府变动名义货币供给数量(M)就可以取得改变LM曲线的位置:扩大 M,使LM曲线向右移动,而减少M,使LM曲线向左移动。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如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以及窗口指导等,取得改变LM曲线 位置的效果,是政府货币政策独自发挥,或其配合财政政策共同发挥宏观经济稳定职能的重要保证。() 5、利用IS-LM 模型,不仅可以解释宏观经济均衡(收入均衡与利率均衡) 是如何被决定的经济原理,而且也可以解释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均衡如何产生影响作用的经济原理。() 6、在其他不变条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至少发生三种主要作用,即降低利率、提高物价,和增加产出,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会产生提高利率、降

低物价,和减少产出的作用。() 7、在经济社会中,资本投资规模,资本存量增长速度,以及技术进步速度 等是改变AS曲线的重要因素。() 8、汇率(e)变动可以引起BP曲线的位置变动,一般情况下,e下降,会使BP曲线向左移,表示贸易盈余扩大;而e上升,会使BP曲线向右移,表示贸易盈余减少。( ) 9、财政政策时机的选择,并不会影响政策的实际效果。() 10、由于货币政策调整通常不须经过复杂的决策程序,所以货币政策时滞相对比较短。()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 确的答案) 1、当今时代,大多数国家政府都要对市场实行广泛的经济干预,即借助财政政策执行其宏观调控职能。财政政策之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十分明确的: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 D、收入分配合理化 E、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2、作为经济危机的先兆,经济衰退的主要表现是生产连续数月下降,私人 投资大幅度减少,劳动失业剧增,进出口发生萎缩等等。针对这类经济衰退,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选择方面,主要是采用以()

第九章 宏观经济调控

第九章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節宏观经济调控和必要性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含义 宏观经济调控:是国家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社会宏观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并予以干预和一系列政府行为。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一)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二)市场会带来收入分配不公平 (三)对具有长期性和社会以总量性的国民经济活动市场很难有效调节。 PS:完全竞争的市场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市场上存在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产品是同质的,无差别(3)生产要素可以充分流动、(4)完全市场信息、(5)所有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和效益都是内在化。 第二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一、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及总目标 (一)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防止出现生产过剩和供应不足 (二)优化经济结构,即优化资源配置,使各种商品、劳务的供求都保持平衡 (三)兼顾公平,即调节收入的公平分配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体系 (一)经济增长的目标 1.经济增长目标的内涵:宏观经济增长不仅仅是一个速度的概念,而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而且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经济 增长应该是均衡的增长。 2.经济增长目标的表现 (1)保持一个适度的经济增长率。(2)保持经济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的条件下健康发展。(3)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经济稳定的目标 1.经济稳定目标的构成: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三大方面 2.经济稳定目标的内容: (1)充充就业的含义:就是指凡需要就业者均可有一个合适的工作。或者说,凡是有工作能力并且原意参加工作的人都可以随时找到一个适当的工作。 (2)物价稳定的的内容。物价稳定即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 (3)国际收支平衡的内容。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对其它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的平衡。 (三)经济公平的目标 1.经济公平目示的内涵:狭义理解:经济公平指的是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广义理解:市场机会公平、竞争条件公平和 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 2.经济公平的衡量:(1)基尼系数、(2)贫困指数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一)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内型 1.经济调控手段:是指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杠杆,引导市场主体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经济调控手段主要有产业政策、财 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2.法律调控手段:是指利用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定等来调控社会经济活动。 3.行政调控手机: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的力量,采用行政命令、行政法规、行政管理条例等方式调控社 会经济活动。

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政策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习题 一、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以上都是; 2、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 A、需求管理; B、供给管理; C、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 D、以上都不是; 3、根据需求管理的原理,应该抑制总需求的条件是()。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D、以上都是; 4、在以下政策工具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 A、收入政策; B、人力政策; C、货币政策; D、指数化政策; 5、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政府购买; B、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投资; 6、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10000美元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A、2000美元; B、8000美元; C、20000美元; D、50000美元; 7、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卖买有价证券的直接目的是()。 A、调节债券价格; B、调节利率; C、调节货币供给量; D、调节总需求; 8、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B、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 C、提高准备率; D、提高利率; 9、在西方国家最常用的收入政策工具是()。 A、工资-物价冻结; B、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C、税收刺激计划; D、改善劳动力市场;

10、紧缩性货币政策运用会导致()。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D、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二、判断题 1、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一致的,只要达到其中一项,也就实现了另一项。() 2、内在稳定器可以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3、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4、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 5、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6、商业银行在法律上独立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道义上对商业银行进行的劝告根本不起作用。() 7、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是一项刺激总需求的政策。() 9、收入政策以控制工资增长率为中心,其目的在于制止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0、工资指数化是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实际工资水平。() 三、问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 2、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如何运用?

第九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第九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一、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掌握开放经济条件下,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动与均衡的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产品市场的均衡和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2.分析资本的流动对汇率的影响,汇率的变动对国内经济的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3.比较在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影响的力度和有效性。 4.掌握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理解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对一国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难点 1.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具体项目的理解。 2.分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个变量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3.理解进出口的弹性与J曲线的关系。 4.正确把握长期中价格的调整对产出的影响,理解这种价格调整对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关键概念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储备汇率直接标价间接标价法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国际收支差额国际收支曲线 IS-LM-BP模型蒙代尔-弗来明模型 J曲线 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经常账户的是()。 A.服务 B.证券投资 C.资本性转移 D.间接投资 2.如果欧元与美元的交换比率从1.1:1变为0.9:1,则()。 A.欧元的汇率由1.1欧元兑换1美元上升到0.9欧元兑换1美元,美元升值 B.欧元的汇率由1.1欧元兑换1美元上升到0.9欧元兑换1美元,美元贬值 C.欧元的汇率由0.9欧元兑换1美元下降到1.1欧元兑换1美元,美元升值 D.欧元的汇率由0.9欧元兑换1美元下降到1.1欧元兑换1美元,美元贬值 3.一般情况下,如果国内投资增加导致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此时会出现()。 A.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 B.增加向其他国家的出口 C.经常项目余额的减少 D.经常项目余额的增加 4.BP曲线是用于分析国际收支平衡时()两者之间的关系。 A.国民收入与国际收支差额 B.经常项目余额与资本项目余额 C.国民收入与国内价格总水平

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国内生产总值既可以从收入方面核算,也可以从支出角度核算。从这两方面核算出来的GDP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即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 GDP=Y=C+I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储蓄

GDP=Y=C+S GDP=C+I=Y=C+S,即C+I=C+S I=S,即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部门: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T 表示政府税收。 从支出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 GDP=Y=C+I+G

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仍是所有要素所得的收入之和。T表示政府净收入,T=TO-TR,即政府的净收入=政府的全部税收收入-政府的转移支付。从收入方面来看,国民收入Y=C+S+T。 GDP=C+I+G=C+S+T=Y,即C+I+G=C+S+T 得到,I=S+(T-G) (T-G)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的储蓄, S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这样,S+(T-G)可以表示整个社会的储蓄。因此,公式I=S+(T-G),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

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四部门: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即GDP=C+I+G+(X-M) 假定总收入不变,Y=C+S+T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 C+I+G+(X-M)= C+S+T 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 I+G+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九章

第九单元 1、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A、进口与GDP的比率;B、出口与GDP的比率;C、净出口与GDP的比率;D、以上均正确。 2、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是() A、资本性转移;B、间接投资;C、服务;D、证券投资。 3、属于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是() A、货物;B、服务;C、收入;D、证券投资。 4、一般地说,国内投资增加将() A、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B、增加出口而进口保持不变;C、改善外贸收支;D、恶化外贸收支。 5、从均衡出发,出口增加将() A、减少外贸差额;B、使储蓄超过国内投资;C、使投资超过储蓄;D、降低均衡收入水平。 6、美元升值将会() A、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B、减轻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C、增加日本的通货膨胀压力;D、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7、下列哪种情况有利于本国产品出口() A、外汇汇率下降;B、本国发生通货膨胀; C、外国发生通货膨胀;D、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通货膨胀率。 8、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A、IS曲线向右移动;B、IS曲线向左移动;C、LM曲线向右移动;D、LM曲线向左移动。 9、当本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 A、本国均衡国民收入增加;B、资本内流;C、与本国有贸易关系的其他国家收入增加;D、以上都正确。 10、如果一国内部实现均衡,国际收支有顺差,这时适宜采取()A、紧缩性财政政策;B、紧缩性货币政策;C、紧财政松货币政策;D、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11、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有逆差的状况,这时适宜采取()A、扩张性财政政策;B、扩张性货币政策;C、紧财政松货币政策;D、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财政预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自动稳定器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效应财政财政效应货币政策效应挤出效应双松政策双紧政策 2.试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3.功能财政思想与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4.试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5.什么是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如何操作? 6.什么是货币乘数,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7.说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内容。 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9.试述货币创造乘数及影响因素。 10.试述财政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1.试述货币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2.试述货币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13.什么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1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5.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6.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7.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8.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9.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具体有哪几种方式? 20.货币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21.画图说明双松的政策效应。 22.画图说明双紧的政策效应。 23.画图说明财政松货币紧的政策效应。 24.画图说明财政紧货币松的政策效应。 25.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入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25.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六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标】I S-LM-BP模型;内外平衡;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与货币主义的方法。政策环境与政策目标;资本可流动 情形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争。 【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要扎实掌握固定汇率下的分配法则,掌握资本流动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所受到的限制,了解在不同冲 击下固定汇率制度对国内经济稳定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了解国际经济政策协 调的必要性及主要措施。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开放经济条件下浮动汇率制度的 宏观经济政策,特别要扎实掌握浮动汇率制下的内外部平衡法,掌握资本流动下 的宏观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了解在不同冲击下浮动汇率制度对国内经济稳定 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了解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及主要措施。理解有关 固定汇率与实施浮动汇率的争论。 【教学难点】固定汇率制下,影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因素。浮动汇率制下,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 【教学形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课堂提问,形成师生互动;通过适当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 【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主,辅之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形式。 【计划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前面几章我们已分别介绍了汇率和国际收支及其调整问题,这一章我们介绍开放经济条 件下对应不同的汇率制度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虽然有其优点,但也存在着 严重的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市场会失灵,因此,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要求,采取适当的调 整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在开放经济中,一国采取的经济政策会受其贸易伙伴行为的影响,也 会影响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此时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再是单纯的国内政策,它会产生“溢出效应”,因此,国家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互动的。经济越开放,溢出效应和互动性就越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间的经济政策协调成为国际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经常性的行为。 第一节内外平衡与政策工具 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更多 的因素,政策环境和政策目标也更加复杂。概括而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 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其中,经济增长的 目标是长期的,从短期来看,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就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 平衡。这三大目标从内外经济的角度看就是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手段的 运用就是为了实现内外经济的同时平衡。 一、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含义 英国经济学家,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士·米德(James Meade)在其重要 著作《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第一卷:国际收支》(1951年)中提出了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 概念,比专门探讨了一国同时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政策选择和配合问题。此后,不少 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但经济学家对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概念有不同的解释。 最初,内部平衡概念被说成是实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米德指出:“内部平衡的 目标仅仅是保持足够高的对各国国内产品的总需求水平,以维持充分就业,但总需求水平又 不致高到使货币价格和成本出现持续的膨胀。”以后,出现了表达通货膨胀与失业交替关系 的菲利普斯曲线,人们又把内部平衡概念解释为菲利普斯曲线上的一个最优点,在这一点上,进一步降低失业的边际收益将被随之引起的通货膨胀上升的边际成本所超过。米尔顿、弗里 德曼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说后,内部平衡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与自然失业率意义相同的概念。 总之,内部平衡可以一般地定义为一国内部经济保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状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