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存在的感觉

存在的感觉

存在的感觉
存在的感觉

存在感

随时随地看新闻核心提示:人的存在感,最大的体现是参与和认同。你参与某件事,加入某个团体,你认同某种概念,你的观点被某些人认同。对,你认为你确实存在于这个社会,正与无数人和事发生联系。但是,你也正被无数次地被忽视。

这是一个生活专栏,写的无非是个人在生活里的感悟。地球之大,生活体会之多,穷其一生自己也未必能有他人的体会。可是,为什么总有人指责别人的体会是不对的,或荒谬的?甲之熊掌,乙之砒霜;甲之鸡毛,乙之蒜皮。

我不会对一个在抱怨自己苦闷的人说,其实世界很灿烂。如果你自己在琐碎的生活里感受到的磨难是真的,那么,他人的痛苦与欢乐,其实也是真的。

所以,当我说这世界很荒谬的时候,请你不要主观地认为我错了。

这世界很荒谬,像极了十年前玩蹦极的时候,从半空中望下地面去的那种不真实。而今,那些陪着我看着我蹦极的姑娘们都有了孩子或在孕育着孩子。她们也说,这世界很荒谬,好在因为孩子的出生而有存在感。

不真实的感觉其实就是,你生活着,却被漠视,甚至当不存在。像浮在半空中。你认识很多人和很多人say hi,但你对于他们就是一张脸谱。

你说怎么会呢?你活着,感受喜怒哀乐,被刺到知道疼,被出卖知道痛,被爱知道幸福,被需要感到满足……但是,如果在一日下班之后,于路上颠簸的公交车里或被堵在半路的私家车上,有那么几分钟的时间,请你看看那些陌生的疲惫的眼。

人的存在感,最大的体现是参与和认同。你参与某件事,加入某个团体,你认同某种概念,你的观点被某些人认同。对,你认为你确实存在于这个社会,正与无数人和事发生联系。但是,你也正被无数次地被忽视。

不相信?

作为消费者,三鹿奶粉、金浩茶油选择忽视你的健康。

作为信息接受者,专家们在自说自话,遇到学术辩论就叹息以“你不懂中国”而抵挡。

作为城市居民,高官们在忙开会汇报,遇到大事就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由封锁消息。

作为员工,老板们忙着上市计划不管你的收入是否合理;不提出意见就当你不存在,而工会也没有听取你的反馈。

作为高考生,你可能像河南女孩李盟盟那样,被招生办工作人员无视报考申请表而差点没有大学录取。

作为寻找栖身之所的人,楼市价格顽固地盘踞在一个你望尘莫及的数字不肯下来;但是你总是听到宏观调控力度效果如何有效等等报道。

到网上发牢骚,辛辛苦苦写好的激奋言论转眼被删;或是看到自己的贴子被淹没在无数贴子里。

下班回家,交通堵塞,车子一堵就是半小时;车上音乐流淌,但没人看看你陌生而疲惫的眼。只得夜色渐浓。

……

所以,微博受欢迎,人人都需要被人关注;人人都有粉丝。任何话题你都有机会发表意见,并被转发。

所以,开心网受欢迎,一改状态别人就能发现;停个车偷把菜都会被注意到就像你走在街头被街拍。

所以,人们希望被评为优秀员工在公司内部有知名度。所以,送花要送到办公室,引起女同胞们妒忌的眼神。所以,你的手机超过10分钟不响你就会习惯性地掏出来看看是不是自动关机了。

存在感是一种能让你心情起伏的东西。你会觉得,被遗忘的时候心情很低落。心情低落的时

候,如果电话响了,遇到温言软语,你会忽然软弱。

不知触了什么弦,大学时代好友F、初出江湖时候的记者拍档、刚离职的同事陆续来电。他们仨的状态分别是:没有存在感,努力证明自己存在以及感觉刚刚好。

我曾经与其中一人讨论过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演讲《秉承普世价值开创中国道路》。

秦晓是这样说的:“普世价值”告诉我们,政府是服务于人民的,资产是属于社会大众的,城镇化是为了人的幸福的。而“中国模式论”鼓吹的正好相反:人民要服从于政府、政府要控制资产、百姓的利益要让位于地方建设。

我们讨论时说,正是“中国模式论”导致中国人没有存在感。

当然,存在感就是一个相对论。当我晕倒清醒之后,存在感就是家人的关怀与朋友的呵护。一个人无权让外人为他的喜怒哀乐负责,若不,说明不适应地球生活。我们会笑骂对方,滚回火星去吧。至于在中国生活,建议还是神经大条一点好。

自我意识-测试

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很难保持在一个比较准确的点上。通常我们不是高估了自己对某事的把握能力,就是低估,这个测试有助于帮您观察自己对自己的判断误差。 1、你每天照镜子达到3次以上。 2、你基本不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 3、你觉得有时候就是你自己也不了解自己。 4、你很留意自己的心情变化。 5、你常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 6、你常常在晚上反思自己一天的行动。 7、做错一件事情后,你常弄不明白当时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8、你比较注意自己的外表。 9、你做事情的随意性很大吗? 10、在做出一个决定时,你通常清楚这样做的理由。 11、你努力揣摩别人的想法,并努力按别人的意愿去做。 12、你总是穿着得体。 13、你不清楚自己是脾气比较好还是脾气坏的人。 14、你弄不清自己的能力是比其他人弱还是强。 15、你对自己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不太有把握。 16、你总担心自己不能给其他人留下好印象。 17、你对自己的举止有自知之明。 18、你在遭遇挫折后,总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19、你常常因控制不住自己而发火。

20、有时,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沮丧。 21、考试前你无法预测自己是否能过关。 22、很多事情你应承下来后才发现无法顺利完成。 23、当遇到不快时,你总是设法将自己从低沉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24、考试完毕后,你也不清楚自己能得多少分。 25、你总是觉得自己的动机很明确。 26、你相信你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27、你常常感到莫名的烦躁。 28、你不知道自己与谁能谈得来。 29、你很清楚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30、一般而言,你很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 评分标准:第4、5、6、8、10、12、17、18、23、25、26、29、30题,回答“是”记0分,“否”记1分。其余各题,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零分。 分析:加起来的分数越低,表明你对自己的认识越清醒。 9分以下:说明你对自己认识清醒,而且往往还可能低估自己的魅力,你能跳出自身局限去认识事物,常常可以令你远离错误。 10~19分:说明你是依靠经验来认识自己。朋友对你的鼓励和提醒,对你相当重要。 20分以上:你对自己的自我认识还没有开发出来,有时候你会意识到自己具有某种缺陷,但是却无法得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二章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教案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及要求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自我意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教学内容 1.自我意识含义、发展及特点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常见问题 3.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重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调适;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教学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特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调适。 教学内容及过程 [导学案例] 教材案例2-1 “到底是谁打碎了我的梦想?” 思考:看完这个案例后有什么样的想法、感受和启发?如果你是案中主角的好朋友,你会如何帮助他?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课堂练习:p34 专栏2-9请你完成以下句子,然后大家分享。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假如我是一种花,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动物,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乐器,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食物,我希望是。因为 ?假如我是一种颜色,我希望是。因为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社会比较、观察、分析外部活动与情景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影响个体自我意识的因素除了与人的自我态度、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有关以外,他人对我们评价,特别是生命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对待我们的态度,会对我们的自我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的种类: (一)生理自我 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及对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等的感受等。这是自我意识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它可以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大概在3岁时开始成熟。人初生时,物我不分;七八个月时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人称“我”的使用,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 (二)心理自我 指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这阶段大约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即从青春期一直到成年。自我意识经过这个阶段的分化、矛盾、统一而趋于成熟,个体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有明确的价值探索和追求,强烈要求独立,产生了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紧迫感和实现自我目标的驱力。 (三)社会自我 指对自己属于某一时代、国家、民族及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这阶段大致从3岁到青年期(3~14岁)逐步形成。在此阶段,个体在社会化中学习承担社会

克服自我中心意识(一)

克服自我中心意识(一) 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无疑,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于己是极为不利的。这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也影响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致被人厌恶、瞧不起。由于一门心思都放在蝇头小利的追求与意义不大的个人得失上,没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因而也不可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试想想,谁愿意与这样的人长期作共事或终生为伴呢?可能说,这种人到头来得到的只是芝麻,而失去的是西瓜。 那么,这些人如何才能逐渐克服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呢?其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认识。首先,要正视社会现实,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其各自

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其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旭愿。这就要求人人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当然应该承认自我的权利与欲望的满足,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目中都只有自我,那么,事实上人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其次,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第三,加强自我修养,充分认识到自我中心意识的不现实性与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满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础之上。做到把关心分点给他人,把公心留点给自己。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第一眼瞧见“自我意识”这几个字眼,我首先想到的就就是自我定位与自身的主观感觉,即对自身的认识。但就是,听了老师的课我才知道,自我意识并不仅仅就是这样,老师告诉我们,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与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与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就是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等,这就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简单地说,自我意识就就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体来讲就就是: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她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与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就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自我控制与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就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与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就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她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就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就有助于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就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与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成分: 一、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就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就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与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与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自我评价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与主要标志,就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与

(完整版)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第二章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认识自我,重视自我意识的养成。 教学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 重点难点: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缺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形成。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结合案例进行理论讲授;讨论。 课时:2学时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具体来说,包括对自己三个方面的认识:生理状况(如身体状况和外貌特征)、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能力、行为习惯等),以及人际关系状况(如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自己的社会地位等)。自我意识包括本质的自我与自己的外表和行为的区别,我们以此确定自己,并在生活经历、反省体验和与他人的交往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对于任何青年人来说,自我意识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在这一年龄能够比较正确而客观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才可能在将来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心态步入社会。 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 (一)自我意识萌生时期(8个月——3岁,主要是生理自我的发展) 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例如,婴儿咬自己的手指、脚趾,咬到自己哭出来,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婴儿一般在8个月龄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到l岁左右,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1周岁以后,儿童逐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一般到2岁左右,儿童逐渐学会用代词“我”来代表自己。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 (二)自我意识形成时期(3岁——14岁,主要是社会自我的发展) 3岁到青春期这段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步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他们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14岁——23、24岁,主要是心理自我的发展)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春后期大约十年时间,是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自我观念渐趋成熟。这一时期,个人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自我意识和特点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同年龄的青年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他们饿自我意识又与一般青年有一些不同。 首先,大学生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大学生不象普通青年直接进入社会,而是有四-五年的知识技能的准备时间。在这段缓冲时间里,他们围绕个人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主动积极的探索自我。回经常独思,反省“我聪明吗?我风度如何?我性格怎样?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和集体、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经常考虑如何为社会服务。 第二、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有与各类知识增多,生活经验扩大,感性和理性趋于成熟,大多数学上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边的客观、全面。王登峰等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显现实自我之间的相关比较高, 第三、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一般说来,大学生自我体验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学生对别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愿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闭锁于心。内心体验起伏较大,取得成绩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又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有明显的两极情绪。 第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 第五、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而言比较高,但不同年纪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方面纯在明显差异,而且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与期心理障碍的表现趋势似乎存在某中对应关系。大学一、二、四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随年纪升高而发展,而三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低,内心矛盾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最多的时期。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阶段中的不稳定期,但是也是依次新的上升期,因此也友人称之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扎的转折期。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大学生自我意识杂大学阶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逐步协调一致。但在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确立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也品尝了酸甜苦辣,付出了艰难的代价,并为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行了不懈努力。 1、自我意识的分化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明显的自我分化开始的。原来完 整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2个我: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既大学射干内即使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伴随着主我和客我的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开始分化。自我意识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自我明显的分化,使大学生主动、迅速的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产生了新的认识、体验,同时,由此而来的种种激动不安、焦虑、喜悦增加,自我沉思增多起来,要求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和世界,渴望被理解、被关怀。 2、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方面和细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呈现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加剧。自我冲突加剧,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不能形成,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开始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归纳起来,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1)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由于生活范围窄,社会交往多限于老师、同学、父母,比较简单、直接,因此,对自我的认识参照点少,局限性较大。再加上

04自我意识 2

第四章自我意识 一、单项选择题。 1.自我知觉理论的提出者是()。 A.贝姆 B.詹姆斯 C.施奈德与坎贝尔 D.罗森伯格 2.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 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 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 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 3.下列属于镜我的是()。 A.小王希望自己勇敢、努力 B.小王觉得自己很勇敢、努力 C.妈妈觉得小王是很勇敢、努力 D.小王觉得妈妈认为他很勇敢、努力 4.下列理论由贝姆提出的是()。 A.自我知觉理论 B.归因理论 C.控制源理论 D.社会知觉理论 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

6.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7.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 A.生理的成熟和发展 B.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 C.自我觉知 D.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 8.()是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 A.自我知觉 B.自我概念 C.自我评定 D.自我图式 9.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 Rogers)提出的是()。 A.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B. 实用自我、原则自我 C.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 D.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0.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称为()。 A.自我概念 B.图式 C.角色认同 D.自我评价 11.自尊的经典公式为()。 A.自尊=成功/抱负

党性意识不强自我剖析

党性意识不强自我剖析
精品文档 党性意识不强自我剖析 党性锻炼是共产党员须臾不可懈怠的必修课,也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员先进性、自 觉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更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前提,党员存在哪些党 性意识不强的表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性意识不强自我剖析,欢迎大家 阅读。
b5E2RGbCAP
党性意识不强自我剖析篇一
在上大学前,一直对党组织这个概念比较模糊,
对党员也是只是觉得是一个光荣的身份,没有深刻的具体的认识。而进入到大学后, 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身边的党员,接触到党组织,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政 治视野都得到了一定的扩充。认识到了这是一个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一个以为人民 服务为宗旨的群体,心中不由得燃起敬仰之情,所以自己非常希望能够加入到这样一 个组织,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于是,在开学伊始的 20XX 年,我就向党提交了入党志愿书,并由于同学和老师的信任,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党校 培训,并顺利结业。在其后的一年中接受组织的考察,并于 2011 年幸运的被组织批准 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p1EanqFDPw
在成为党员接近半年时间以来,在党组织的引导培养和支部内同志的熏陶影响 下,本人各方面的思想意识和觉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我更加坚信,中共党组 织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的队伍,每一位党员也都处于不断的进 DXDiTa9E3d 1 / 11 精品文档
1 / 12

步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秀作风,它使我们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自身 存在或产生的缺点、问题,从而及时纠正改进,以实现不断的优化成熟。对照党章规 定的党员义务和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发现自己在离思想上入党还有较大差距,我对 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现就以下几个方面向组织汇报:
RTCrpUDGiT
一、存在的几点问题以及相关原因: 1、首先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缺乏深刻的认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存在距离, 有些只能是想法,并没有演化为具体的做法。形成现在这样的状态主要是自己思想没 有转变,因为自己是文科生,加上自己对历史也比较感兴趣,所以一直觉得在党发展 的这些知识上,我可能比较有优势。但是经过多次的和党员同志们交流后发现这种想 法完全错误,我的理论知识很不足,很多事情的看待上也是只浮在表面,没有很深入 的去剖析。一个人要想在本质上得到提高,理论水平是其最基本的武器,而我没有得 到很大提高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自己的理论水平远远不够。
5PCzVD7HxA
、在群众中影响力不够深入,宗旨观念树的不牢。平时生活中,虽然有做到关心 同学,帮助同学。但是心里对帮组同学们解决困难的意识不强,没有很积极主动地去 帮助他们,没有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实践中去。存在这个问题 的原因究其本质就是没有让自己思想提升 jLBHrnAILg 2 / 11 精品文档 到合格党员的标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觉悟还不够高,没有很强的服务精神。 、与其他党员联系少、配合偏少。只有和本班的或者同级的党员同志有来往,现 阶段又处于考研时期,更加是侧重抓好自己考研的复习上,关注个人发展,没有很好 的与其他党员同志交流。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我们现阶段党内同志存在的共性。其主要
2 / 12

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小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深圳市罗湖区莲南小学刘柳迪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意识在社会交往几个体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事实也证明的这些心理学家的说法是正确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能够达到自主,全是因为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其实是标志着个体成熟的过程。 幼儿成人的要求下河生活实际中,独立性的、目的性的开始形成一些最初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在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中,个性进一步的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说,个性还未定型。从幼儿到童年自我意识逐渐的复杂来,它不仅仅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还包括对自己情绪、意志的自我意识等方面,属于情感情绪的有自爱自尊感和义务感等等,属于意志方面的有自制,自我纪律,自我调节等等。 自我意识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的产物,它和意志一样受社会的约束。儿童不仅仅依靠自我观察,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而且还在别人的相互交往中,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在别人对己对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换而言之,是在理解对别人的评价,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因此,自我意识的发源应该从儿童与周围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中来探索。 一、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小学低年级儿童和幼儿儿童差不多,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差很远,常以老师和家长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为标准。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才逐渐学会吧自己的行为,和同学、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吧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镜子来对照,把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时候儿童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但总的来讲,小学儿童时期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还是比较差的。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在班级里树立“小模范”作为儿童学习的榜样,或有意识的讲一些先进的人物,特别是模范少先队员的行为,作为儿童自我评价的依据。家长和老师对儿童潜移默化,以及在活动中队他们进行及时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哈特等(Harter, et al. 1987)通过调查发现(此研究结论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 (1)儿童至少从五个重要而各自独立的领域来直接评价自己: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2)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儿童的能力和儿童的报复与志向之间的差异。同时,他人对儿童的态度对其自我评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对每个儿童来说上述五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不是相等的,因而各领域能力的高低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身体外表对小学儿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行为表现则是最不重要的。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是指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意识的社会性、自我意识的形象性。自我意识是对自身存在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在意识发展的序列上,自我意识是处于高级阶段的心理活动。从人类的种系发展来看,在人类的早期,如在幼发拉底河流域出现的古巴比伦文化,虽然有许多关于天气、农业和土地丈量方面的知识,但没有形成关于人类自身的认识。只有在古希腊,人类才第一次开始对自己进行研究,因此古希腊文化的出现才是人类成熟的标志。同样,从个体发展来讲,也是先有对外部的意识,然后才有对自我的意识。刚出生的婴儿虽有对外部刺激的感知,但完全没有“我”的概念,他们玩弄自己的手指头就像玩弄玩具一样,这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尚未萌芽。大约在一岁时,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这时就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而到两岁左右,当儿童能用“我”来称呼自己,并能区分我、你、他时,其自我意识才算是真正产生了。 自我意识一旦形成,个体就摆脱了物我不分的混沌状态,实现了自我的对象化,就能客观地审视和评价自己。更重要的是,有了自我意识以后,个体就有了主动性和选择性,有了自我调整的能力,就能够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及未来的发展做出解释和判断,并主动采取措施,促进自身人格的改变和完善。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真正能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对自己未来的生活目标等有了清醒完整的认识后,我们才能说他的个性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了。换句话讲,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反映出他个性成熟的程度。 意识的功能:(1)对现实的个人和文化进行构建。 一个人对现实的个人建构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意识的连续。在我们的意识里,存在着我们经历的和思考的一切,它包含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对将来的设想。每个人对现实的自我构建也就是对现实的自我的建构,这样的建构正是通过意识尤其是自我意识实现的;同时,自我建构的发展过程也是自我意识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一个人的自我建构一旦形成及相对稳定之后,他就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看待世界、解释现实。 所谓现实的文化建构是指“由特定的一组人群的多数成员所分享的思考世界的方式”。文化建构诗意个人建构为基础的,即是由一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个人建构的群体完成的,他们具有相似的意识形态和分享同样的经验,而文化建构一旦形成,又会对个人建构产生强烈的影响,如果说,个人建构强调的是自我意识的话,那么文化建构则突出的是社会意识。 (2)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都面对大量信息的输入,而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都做出反应。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的信息都做出反应,因为对我们来说,许多信息都是无足轻重的。我们所要处理的是那些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信息,而意识的存在使我们能够从浩瀚的信息中提取出那些“关键”信息并进行加工。而且并非所有的信息都要进入到我们的长期记忆中,只有那些“需要”进入的信息才可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也必须依赖于意识。 (3)使我们能够进行最佳决策和做出最佳行为。 通过对以前各种经验、知识等的建构,我们可以得到一些规律,再结合当前的场景可以对当前的刺激做出合理的反应,并能对这些反应的结果进行有效地预测。在活动中,外界刺激的输入是非常多的,意识的存在就为人们遵守这些观念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第一眼看见“自我意识”这几个字眼,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自我定位和自身的主观感觉,即对自身的认识。但是,听了老师的课我才知道,自我意识并不仅仅是这样,老师告诉我们,人不仅能意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意识到自己在感知、思考和体验,也能意识到自己有什么目的、计划和行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怎样,应如何调节自己的行动等等,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简单地说,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具体来讲就是: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成分: 一.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自我认识训练,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让我们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第二,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三,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份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

四个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四个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1、庸:学习意识不强。对理论学习存在“实用主义”,缺乏深度。创新意识缺乏、进取精神不足。 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功底、每天晚上用1个小时加强理论和时政学习。二是改作风,强宗旨,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是坚持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 2、懒:主要表现在思想安于现状精神萎靡,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服务群众的意识和了解群众基本需求下的功夫还不够。 整改措施:一是增强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工作中始终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二是在遇到困难时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务技能,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三是坚定意志,抵制诱惑,改变被手机电脑的控制状态,以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四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学会“弹钢琴”统筹考虑和安排,真正做到忙而不乱、规范有序,确保各项工作齐头并进、高效完成。五是吃透上情、熟知县情,准确把握安全生产长期性核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基层工作实际,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六是围绕县委、政

府的决策部署,充分担当起决策执行者、推动者的角色,确保各项既定决策部署,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3、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基层关心不够、了解不够。 整改措施:一是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赢得群众的肯定和拥护。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更加关心干部职工,注重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深入职工、深入基层,掌握职工和群众工作、思想动态。三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四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办事讲原则,做到“倒杯水、递根凳”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不让群众跑弯路、事事想着群众、事事为了群众。 4、浮:创新意识缺乏、进取精神不足。 整改措施:一是从严要求自己,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对与自己工作有联系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也要坚决抵制,做到不随波逐流、不跟风赶浪。二是改变工作方法,务真求实。特别是在安全执法检查时要深入,不能只看结果,只看报表,要深入基层,施工一线、实地检查隐患,深入到镇街,深入到群众中间去进行调查研究。三是工作中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摆样子,讲究方法、注重实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干一件成一件,把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5、推:在处理复杂及难办事情上,脸难看,不愿意为下属解决问题,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及时处理;造成部分职工不理解。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放下思想包袱,坚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原则,大胆进行管理。二是总结别人的工作经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足表现

大学生自主意识的不足表现 (一)思想和行为的不独立 从个体生命历程来说,高校学生应当是独立自主的群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高校学生普遍走入独立性的对立面,在思想和行为上处处依赖父母、朋友或者是老师,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不足,这就体现出高校学生自主意识的不足与缺陷。一些大学生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在进行专业选择、工作选择等方面的抉择时,总是希望他人替自己做决定,而并非是自己独立的判断和决定,自我意识处于缺失与失位的状态。 当下,已经全面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这为大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定弊端,大学生遇到专业学习或是生活中的问题时看,不能独立思考,习惯性的依赖网络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解疑答惑。另外,很多高校新生在报道之时,其父母帮助学生置办学习与生活用品,让学生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这些问题都共同指向一个问题,即高校学生缺乏独立意识与能力,依赖性的人格特征极为突出。并且,高校学生生活能力的不足也体现了高校学生自主意识的缺乏与不足。例如。某些大学生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或者是父母辞掉工作来照顾学生的起居,或是某些学生发帖求助如何缝补衣服与扣子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体现出高校学生在学习或是生活中思想和行为的不独立,人格独立性的现实状态。 (二)行为上的不自控 个体具备自主意识,在生活与学习中,高校学生的自主意识日渐降低,更是直观表现为在行为上的不自控。在大学生群体中,自持、自律、自我控制的良好品质极度去缺乏,已经成为一种大学生群体中的稀缺资源,特别体现在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中。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律、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校期间过分沉迷于网路,生活与学习不能自理,这是当前高校学生群体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经常有一些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这些都将对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高校学生之所以出处在事实失控的状态,不仅不能左右自己的思考,同时也不同控制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因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造成的,所以在网络诱惑上难以抵御。此外,在网络信息时代,手机、电脑等各种网络工具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代步工具,这也表明高校学生行为上自我失控真实存在的现象。在高校校园中,学生边学习、边看手机,边吃饭、边看手

第二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幅自我的‘蓝图’或一幅自画像。我们意识里对此可能不够清晰、具体,也可能不了解,但它却是存在的,而且完整详细地摆在那里。自我意识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一个基础,由此而产生出个人的整个个性、行为,甚至环境。” ———马克斯韦尔 导语: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的自我意识是大学以前的自我意识的继续与深化,同时又有其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从分化到矛盾,走向统一,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的自我意识常常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在每个人身边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出大量的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个体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既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早在古希腊时期“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神庙上的名言就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而对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更是自己积极关注的课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如何,直接影响自己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如果一个人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就会有价值。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的自我意识是大学以前的自我意识的继续与深化,同时又有其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从分化到矛盾,走向统一,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如果再进一步简化,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

自我意识培养——教案

自我意识培养 目标要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悦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了解昨天的我,认识今天的我,更要追求明天的我,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2.能力: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能够妥善处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提高有计划、有目的地塑造自我的能力。 3.知识:了解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懂得完善自我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完善自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自我。 教学方法 情景表演法、活动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思路 活动一:小调查你对自己满意不满意? 举手老师统计对自己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 教师:有相当数量的同学对自己有着种种不满意,为此,心中总不免会有些惆怅,埋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娇好的容貌、翩翩的风度、渊博的学识。但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的任何事物往往都存在不足,即使自己有一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用不着难过,不必苛求自己,其实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怎样看待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一、自我意识 教师:《伊索寓言》——《老鹰与小鸟》 鹰从悬崖上飞下来,把一只羊羔抓走了。小鸟见了,非常羡慕,也想学老鹰的样子,便猛扑到公羊的背上,但脚却被羊毛缠住,怎么也飞不起来。后来,牧人见了,便跑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给孩子们。小鸟的遭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 教师: 《骆驼与羊》

习题―自我意识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自我意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A.霍妮(K. Horney)著的《自我的挣扎》 B.弗洛伊德(S. Freud)著的《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 C.米德(J. Mead)著的《意识、自我与社会》 D.詹姆斯(W. James)著的《心理学原理》 2.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它们分别是()A.自我觉知、自我情感、自我评价 B.自我评价、自我情感、自我意向 C.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控制 D.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意向 3.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 Rogers)提出的是()A.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B.实用自我、原则自我 C.公我意识、私我意识 D.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4.个体由于自身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体验,这属于()A.自我认知B.自我情感C.自我意向D.自我觉知 5.公开的、社会的,与他人密切相关的自我是() A.实用自我 B.社会自我 C.理想自我 D.公我 6.在意向上表现为追求智慧、能力的发展和追求理想、信仰的自我意识属于()

A.生理自我 B.物质自我 C.社会自我 D.心理自我 7.有一种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这种自我意识是() A.可能自我 B.心理自我 C.理想自我 D.实用自我 8.发动和维持自我意识的条件是() A.自我意向 B.自我表现 C.自我觉知 D.自我评价 9.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觉知指的是() A.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 B.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C.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 D.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10.下列有关自我觉知和自我意识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产生的基础,没有自我意识,不可能存在自我觉知 B.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发动和维持的条件,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C.自我觉知与自我意识的产生有关,但却不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 D.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产生的必要条件,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11.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 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 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 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小学生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一)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的。比如,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提到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动机等特点来描述自己。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它是对个人的和才能的简单抽象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复杂化,并逐渐形成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等不同的层次。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的形成 摘要:自我意识是个体在机体生长发育,特别是脑机能的成熟过程中通过个体的社会化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有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生理的自我;二是心理的自我;三是社会的自我。自我意识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途径,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桥梁。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寻求合理的培养途径,对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和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意识; 心理健康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多。较之于整个社会,大学生是最敢于查问和审视自己存在状况的青年群体,最敢于对自己的生活持批判态度、活得本真的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的前所未有的关注,使他们生活在动荡不宁的心理世界中。自我的接纳与排斥,自我的同一与分离,自尊的获得与丧失,自我价值的认同与否定,以及由此而致的希望与失望、信任与怀疑、喜悦与忧伤、成功与失败等诸多复杂的情感体验,构成他们心理矛盾与冲突的主旋律。诸多研究和事实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不断升级,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危机又大多源于自我意识。因此,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于大学生们尤为重要。 (一)何谓“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监控;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动物的注意只能指向其周围的环境,充其量只能指向于自身躯体的某些有限的部位。而人的注意却有可能把注意指向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二)“自我意识”如何形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镜像自我”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库利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将他人看做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照出我们自己的样子,而我们从镜子中看到的那个样子就构成了我们的自我。 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我们一生中一直进行着。每个人都是一个心灵画家,不过,这个画家的水平是逐渐提高的,当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达到以下水平时,我们对自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