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

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纯数学”类型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海式”的灌输和训练,使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视。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育者就应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将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我们遵循我国实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结合本校“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我们特开设此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重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内涵,并能把它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

二、课程标准

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型课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新数学提出的四个目的(实用的目的、公民的目的、职业的目的、文化的目的)融为一体,让受教育者“学大众化的数学”。其具体目标为:

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身边事物

3.知道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

4.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形成数学建模的基本素质(即有一定的建模意识,建模的心理品质,建模能力和建模知识结构)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

本课程拟在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开设,计划两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包

括课堂学习、社会调查和建模实践。其中初一年级的重点是学数学、用数学的意

识的培养,初二、初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主。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七年级)

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培养

第一讲:数学PARTY

(1课时

第二讲:一个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

(1课时)第三讲:队列操练中的数学(1课时)第四讲:立方体的影子(1课时)第五讲: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课时)第六讲:股市中的数学(1课时)第七讲:7.打折销售(1课时)第八讲: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1课时)第九讲:七巧板(1课时)第十讲:瓷砖的铺设(1课时)第十一讲:生活中的轴对称(1课时)第十二讲:三阶幻方(1课时)第十三讲:对平均数等数说三道四(1课时)

(1课时)

第十四讲:心率与年龄(1课时)第十五讲:学习习惯巧测试(1课时)第十六讲:文学中的数学游戏(1课时)

第二阶段(初二年级)

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第一讲:几何就在你身边(1课时)第二讲:巧用数学看现实(1课时)第三讲:商品调价中的问题(1课时)第四讲:九树十行问题(1课时)第五讲: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测内径、平分角的仪器)(1课时)第六讲:勾股定理的应用(1课时)第七讲:分式方程的应用(2课时)第八讲:趣味数学题,数学典故(5课时)第九讲:黄金分割的应用(1课时)第十讲:设计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案(1课时)第十一讲:高建筑物的高度的测量方法(1课时)

第三阶段(初三年级)

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一讲: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建模)(3课时)第二讲: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数学模型解决最优化问题)(3课时)第三讲: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测量不能达到顶部或底部的物体的高

(2课时)第四讲: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2课时)第五讲:镶嵌(2课时)第六讲:数学综合题(4课时)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实践为主线”。课程的每一章节

都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标。基本教学模式为初一以活动形式为主,

初二、初三以教师的建模示例和学生的建模实践为主要形式。同时本课程的教与

学应以课堂之外为素材和学习场所进行社会调查和数学建模的实践,并组织数学

建模兴趣小组参加各种形式的应用数学类竞赛等。

五、实施措施:

1、组建兴趣班,配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进行课题研究。

2、通过家庭、教师了解学生。

3、上实验研讨课,课题组内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研究水平,力求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4、学习课改理论、方法,动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获取资料、积累资料,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研讨、交流,拿出阶段性成果。

六、学习评价

1.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由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评价三部分组成,分优、良、中、合格等等。

学期成绩:以“课题报告”形式出现,要求学生提供一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书面报告,设计“课题报告”评价表进行评价。同时进

行小论文汇报交流。

2.评价目的

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建模意识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等。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生活与数学》序言 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示它的魅力吗? 数学上有很多知识是和对称有关的。对称给人协调,平稳的感觉,像圆,正方体等,它们的形式是如此的匀称优美。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 中学数学的美育性,除了上述一些方面,还有其它美妙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和捕捉,就会发现数学蕴涵着如此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美的素

八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八年级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和目的及指导思想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确定和实行,不仅是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文化发展需要,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体现一定程度的弹性。 特别是校本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的比重,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可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同时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个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个性特长,该课程的编写反映出新课标精神,体现时代性、趣味性、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并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为贯彻落新课程改革纲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案,我特作该计划。 二、课程开发原则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原则: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炼、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2、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选择内容,创新形式,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张扬个性。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4、特色性原则:突出趣味性,挖掘数学文化。 三、课程开发理念1、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2、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3、建立师生的合作关系;4、拓展学生自主空间。 四、课程开发目标1、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一些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成绩;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增强应用意识。 五、课程的安排(共15 课时)主题内容课时利用分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分式计算技巧2.容器到水问题、买米问题3.探究比例的性质、设计镜框3 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1 课时勾股定理与生活1.勾股定理与人类文明2.从生活现象到勾股定理的证明3.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问题 3 课时生活与四边形1.折纸制作60 度、30 度、15 度的角2.黄金矩形、完美的正方形分割3.物体的重心3 课时数据的分析1.利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2.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3.利用统计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课时 六、评价方式1、听课认真程度;活动过程的表现。2、课堂的积极参与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3、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生活中的数学》.doc

中学八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八年数学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本课程在八年实施。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八年学生 授课时间:周四下午第6节 授课地点:各班教室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我们的数学校本课程方案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般项目和基本具体方案。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XXX等老师具体负责实施。 本课程在初一、初二、初三级部实施。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初三学生 授课时间:星期三课外活动,一课时。 授课地点:教室 数学校本课程总的内容: 一、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省市课程计划,结合通化兴华教育中心“2016年教育教学工作要点”、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及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校本课程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开发与教师培训,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强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队伍及科学的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教学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的需要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利于他们成长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2、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进行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广泛地发展。 3、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4、因地制宜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要体现地域特色。本学期要结合通化山区的特色,从其地域特色、历史与文化及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等方面来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新的学科拓展类课程。 四、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组长: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附计划、备课、单子模板: 竞业园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校本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教学计划(模板) 课程名称:数学的奥妙 研发团队:王少华杨乃忠郭迎花闫菲李小霞方明芝高夏青王婷婷齐丽燕石德建盛楠楠研发年级:初一年级本学期达成的课程目标: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人数、知识、能力发展情况及学习态度等 方面) 1.学生刚上初中,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年龄较小都普遍存在学习精 力不集中的现象,他们参与度较高,但缺乏规范性,有待于老师的 指导。 2.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助和 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对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 3.学生会有知识上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态度的不同,由于年龄的原 因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并不持有积极和主动的态度,这就需要老师在 课堂或课外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领。 教学的具体措施:(包括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七种课堂能力的培 养等) 1.组建数学课程小组,选拔相关负责人,定期召开组长会议。 2.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提前一周预先安排,让学生精心准备,以备 活动时能顺利地进行交流。 3.与课堂教学内容挂钩,掌握好课堂必会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4.训练学生对词汇及日常用语的积累及运用,夯实基础最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拔高和提升。 5.增加实践的机会,由于数学校本课程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 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 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数学校本课程 八年级组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我们的数学校本课程方案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般项目和基本具体方案。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赵红星、王玲芬、党丽娜等老师具体负责实施。 本课程在八年级实施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授课课时: 1节/周。 授课时间及地点:待定 数学校本课程总目录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学)案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的思想方法。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市场调查,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和关键: 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教具准备: 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数学活动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解法。一、活动1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 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多少件?(注意对n 的大小要有所考虑) (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那么n 的值是多少? 分析:(1)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买100件,需要花220元,当220 ≤n 时,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2.2n 件(即n 115),当220>n 时,这人买了这种商品的件数为(100+2220-n )件,即220-n 件 (2)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即n n 48.0115=或n n 48.0220=-,显然方程n n 48.0115=无解。解另一个方程得n=500。 二、活动2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报告,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一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教师指出:你理解资料中有关数据的含义吗?如果不明白,请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探讨,弄懂它们。然后根据上面的数据,试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1)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精确到1元) (2)扣除价格因素,2006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精确到1元) 由学生分组合作解答: (1)设: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x 元 则:(1+10.2%)x=3587 解这个方程,得:x ≈3255 因此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 (2) 因为2006年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20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 即:4.73255?%=240.87241≈(元) 三、活动3 布置学生运用活动前的准备的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我们的数学校本课程方案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般项目和基本具体方案。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XXX等老师具体负责实施。 本课程在初一、初二、初三级部实施。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初三学生 授课时间:星期三课外活动,一课时。 授课地点:教室 数学校本课程总的内容: 一、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

最新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 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纯数学”类型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海式”的灌输和训练,使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视。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育者就应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将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我们遵循我国实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结合本校“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我们特开设此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重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内涵,并能把它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 二、课程标准 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型课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新数学提 出的四个目的(实用的目的、公民的目的、职业的目的、文化的目的)融为一体,让受教育者“学大众化的数学”。其具体目标为: 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身边事物 3.知道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 4.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形成数学建模的基本素质(即有一定的建模意识,建模的心理品质,建模能力和建模知识结构)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 本课程拟在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开设,计划两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包 括课堂学习、社会调查和建模实践。其中初一年级的重点是学数学、用数学的意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 ————《生活与数学》序言 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示它的魅力吗? 数学上有很多知识是和对称有关的。对称给人协调,平稳的感觉,像圆,正方体等,它们的形式是如此的匀称优美。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 中学数学的美育性,除了上述一些方面,还有其它美妙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和捕捉,就会发现数学蕴涵着如此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美的素材,在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既提高教学质量,又使教学韵味深厚。 三、把握校本教材的可读性-------“使教学有拓展性”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在现状下,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经过我们反复的思考和研究,同时邀请专家亲临指点,最终我们确定本课程的基本框

数学八年级下册校本课程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 脑筋,积极思考。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 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四、评价1、同学互评2、老师点评五、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出示趣味题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 )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 )枪?打中了哪几格?( ) 二、分析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 走进数学世界晋江市磁灶中学涂友利

目录 1、第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2、第2 课人类离不开数学…………………………… 3、第3 课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4、第4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1) …………………………… 5、第5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2) …………………………… 6、第6 课让我们来做数学(3)…………………………… 7、第7课自测题(A卷)…………………………… 8、第8课自测题(B卷)……………………………

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 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1)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 (2)已知25×25=625,则24×26=_______ .(不要计算) (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4)更一般地,若a×a=m,则(a+1)(a-1)= _______ . 通过刚才的解题,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其实不仅我们每个人离不开数学,而且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离不开数学,数学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练习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 .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_______ . 3、计算: 7+27+377+4777= _______ . 习题 A组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 A B C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我校是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在与其他学校的激烈竞争中,教师更多重视的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数学观片面、陈旧,对数学应用缺乏了解。大多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去学习数学,为了考试的需要去学习解题,忽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学生虽然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学习和应用的脱节。 课程名称 : 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来参与(选修课) 实施方法: 1、通过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学习课程改革中有关教师教学行为改革的新理念,结合实际,整理有关教改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等,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补充,并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进行对比。让每位教师在原有经验得以升华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对自己新的教学内容进行确认,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内容,追求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感的完整。 3、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修正。通过学习校本教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4、从优秀教师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好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理论研究出一套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可行方案。 实施措施: 1、组建兴趣班,配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2、通过家庭、教师了解学生,鼓励对数学无兴趣的学生参加。 3、在校情分析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做出整体安排,确定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包括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措施保障等内容。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振东中学八年级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八年数学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本课程在八年实施。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八年学生 授课时间:周四下午第6节 授课地点:各班教室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序言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社会,同事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又印象深刻。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样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

(完整版)中学《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 目录 第一 讲: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第二 讲: 数学中的悖论 第三 讲: 对称——自然美的基础 第四 讲: 斐波那契数列 第五 讲: 龟背上的学问 第六 讲: 巧用数学看现实 第七 讲: 运用数学函数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八 讲: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第一讲: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荡秋千”问题: 我国明朝数学家程大位( 1533~1606 年)写过一本数学著作叫做《直指算法统宗》,其中有一道与荡秋千有关 的数学问题是用《西江月》词牌写的: 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 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 词写得很优美,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时,踏板离地 1尺,将它往前推送 10 尺(每 5 尺为一步),秋千的踏板就和人一样高,这个人的身高为 5 尺,如果这时秋千的绳索拉得很直,试问它有多长? 下面我们用勾股定理知识求出答案: 如图,设绳索 AC=AD=x (尺),则 AB=( x+1) -5 (尺), BD=10(尺) 在 Rt △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2+BD 2=AD 2,即( x-4 )2+102=x 2, 解得 x=14.5 ,即绳索长为 14.5 尺. 2.方程的应用: 小青去植物园春游,回来以后爸爸问他春游花掉多少钱。小青并不直接回答,却调皮地说:“我带出去的钱正 好花了一半,剩下的元数是带出去角数的一半,剩下的角数与带出去元数相同。”爸爸踌躇一下,有些为难。 你能否帮助他把钱数算出来,小青到底带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方法一:设带出去 x 元,y 角.根据"剩下的元数是带出去角数的一半 "知道 y 是偶数 花了的钱分 x 为奇数与偶数情况 1)x 是奇数时候 , 花一半就是花了 =剩下 =(x-1)/2 元,(y/2+5) 角 根据后面两句话知道 , 剩下 =y/2 元 ,x 角 有二元一次 方程组 :(x-1)/2=y/2,y/2+5=x 解得 x=9,y=8 2)x 是偶数时候 , 花一半就是花了 =剩下 =x/2 元,(y/2+5) 角 剩下的同上面情况 有二元一次方程组 :x/2=y/2,y/2+5=x 解得 x=y=10 但是没有 10 角钱说法 不符合实际(舍)

[参考实用]初中数学校本课程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 序言 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 我们的数学校本课程方案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般项目和基本具体方案。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二、课程概况: 本课程由GGG等老师具体负责实施。 本课程在初一、初二、初三级部实施。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让学生体会数学史可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空间是无穷的数学世界,在课堂上多设情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对象:初一、初二、初三学生 授课时间:星期三课外活动,一课时。 授课地点:教室 数学校本课程总的内容: 一、目标: 以贴近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为宗旨,针对数学这门课的特点,从生活中挖掘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功,培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一、课程介绍: 1、生活中的数学 以体会数学与人、自然的关系为切入点,使学生感触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电子教案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 的思想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市场调查,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 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和关键: 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 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教具准备: 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教学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数学活动中的三个问 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解法。 一、活动1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 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 n 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 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多少件?(注意对n 的大小要有所考虑) (2) 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 0.48n,那么n 的值是多 少? 分析:(1)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买100件,需要花220元,当n 220 、活动2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报告,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587元,比上一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 教师指出:你理解资料中有关数据的含义吗?如果不明白, 请通 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探讨,弄懂它们。然后根据上面的数据,试用一 元一次方程求解: (1) 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精确到 1元) (2) 扣除价格因素,2006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精确到1元) 由学生分组合作解答: (1) 设: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x 元 贝则:(1 + 10.2%) x=3587 解这个方程,得:x 3255 因此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3255元。 (2) 因为2006年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实际增长量=20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 即: 3255 7.4%=240.87 241(元) 三、活动3 布置学生运用活动前的准备的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 一些相同的 棋子和一个支架,分组进行如下实验: 1、 将直尺的中点置于支点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2、 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棋子,这时尺子还是保持平衡。 时,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 —件(即-n ),当n 220时, 种商品的件数为(100+n 220 )件,即 匚20件 2 2 (2)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 0.48n ,即 这人买了这 n 20 2 0.48n 显然方程詈 0.48n 无解。解另一个方程得 一 0.48n 或 11 n=50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