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瞄准偏离问题研究_于长存

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瞄准偏离问题研究_于长存

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瞄准偏离问题研究

于长存 韩 越 张墨杨 沈阳工业大学

摘 要: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顺利进行,是我国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面对复杂的贫困原因,必须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精准扶贫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到精准识别,只有目标对象的瞄准正确,扶贫的路径选择才会合理,精准扶贫工作才会取得成效。因此研究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瞄准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 目标选定 目标识别

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针。与传统的扶贫策略不同的是,精准扶贫的提出,标致我国的扶贫工作的新要求;顾名思义,精准扶贫,精当先,准为重,而开展精准扶贫首先就要面对的问题是贫困群体的确定,目标选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精准扶贫的效果,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瞄准不能偏离,一旦目标对象的选定偏离,精准扶贫工作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面对新形势下面对的新问题,本文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瞄准偏离问题进行研究,为沈阳市的精准扶贫工作的胜利完成提供帮助。

一、扶贫瞄准偏离

精准扶贫,精准先行,确定贫困户是扶贫的首要任务,根据2016年确立的国家贫困标准,2016年贫困线约为3000元,但随着收入的日趋多元化,统计具体收入较为困难,各地确立贫困人口的标准也存在差异,主要的衡量标准为因病致贫,因学致贫,或居住条件恶劣等。由于缺乏透明程序,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基层村干部在贫困户的认定中具有较大影响。在扶贫瞄准过程中,缺乏透明的规章制度,在贫困户的目标选取存在偏差;而不透明的贫困对象选取确定,有为个别基层干部提供了寻租空间,选取不公正现象普遍存在。从地方村民的角度来看,扶贫资源的获取,在农村是一种优越的体现,利用关系拿到扶贫名额的现象时有发生。以部分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措施为例,由于需要比较大的先期投入,往往具有“门槛效应”,在具体实施中,贫困户缺乏参与的启动资金,需要先期投入帮助,由于风险较大,社会资金往往不愿进入,因此贫困户获利较少;而富裕的农民,由于市场嗅觉更加灵敏,因此受益更多。多种原因共同的因素,最后形成的合力,使得扶贫资金的扶贫项目的实际受惠群体与初衷偏离,扶贫瞄准偏离。

二、扶贫资源精英捕获

由于农村中的精英阶层把控着农村治理权和话语权,通过治理权和话语权优势,从而建立优势的社会关系,获得经济优势;这种由体制原因和其他经济原因所形成的优势,在农村资源分配中,优势明显。扶贫资源作为一种外来的输入性资源,在农村分配中,农村的精英阶层占据着主导地位,对扶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在扶贫进程中,农村精英阶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

(上接第326页)应用程序等 [10] 。而海量数据处理是利用云计算平台在极短的时间内对网络中的大数据进行集中统计、分析、整理,从中获得有价值的相关信息。

3.云计算下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3.1虚拟化解决馆际间多媒体资源共享。通过云计算虚拟化,联合所有高校图书馆搭建多媒体云资源平台,将馆际间不同形式的多媒体资源在云上高度整合,实现多媒体资源云共享,使读者在图书馆可以轻松访问浏览其他馆的多媒体资源,从根本上解放了限制,实现了多媒体资源的互动开放共享。

3.2分布式存储解决多媒体资源存储紧张。利用分布式存储可以将其中一个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存储到“云”上的其他服务器中,这样既可以使资源进行及时更新,也可以解决单一馆内服务器存储负载的问题,同时一旦某个服务器发生故障,在云上的其他服务器将被调用并提供服务,不会影响读者对多媒体资源的正常使用。

3.3海量数据处理提升图书馆多媒体资源检索效率。利用云计算对数据的超强计算及分析能力,可以将多媒体资源在云上进行高度归纳整合,搭建多媒体资源云检索平台,制定统一规范的检索标准,使读者在馆内利用云平台方便快捷地检索所需的多媒体资源。

4.云计算下多媒体资源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4.1网络安全。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云平台依托于网络环境搭建,而网络中充斥着大量形形色色的黑客、病毒、木马等,严重影响云平台的建立及使用安全。网络安全是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平台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否则将会给其带来无法弥补的严重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在加强图书馆本身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注重网络云平台的监管及维护,制定多种网络安全策略,对于安全防护决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4.2资源配置。由于云平台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图书馆不可能将所有的多媒体资源都上传到云平台上进行管理。那么经过分析汇总,最终决定哪些资源可以上传到云平台,哪些资源必须在图书馆保存。这样即使云平台出现问题,也不影响图书馆正常为读者服务。多媒体资源云平台与图书馆现有模式二者结合,既兼顾了资源的安全性又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

4.3知识产权。知识产权问题在数字化图书馆产生初期就已经存在了,是备受人们争议的敏感话题。那么读者在使用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时应注意对资源提供者的尊重,不应侵害资源持有人的知识产权,法律在云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缺陷,需要立法部门加快脚步,尽快制定相关法律保护原作者的利益。

五、结语

综上,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资源具有无限的开发和利用的价值。我们应该通过搭建多媒体资源云平台,把读者带入一个新型的多媒体环境中,让读者在其中学习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将云计算真正应用到多媒体资源建设及使用上来,作为图书馆人深感责任艰巨,任重而道远。而我们应该克服困难,勇敢前行,以读者的利益为前进方向,抓紧时间,尽快早日实现图书馆多媒体资源云平台,使读者更快、更好的享受到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服务,也从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图书馆服务于读者的宗旨。

参考文献:

[1]李杨.高校图书馆开展多媒体资源服务的新思路[J].图书馆学研究,2010,04:76-78+81.

[2]祁晓荔主编.云计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3]范并思.云计算与图书馆:为云计算研究辩护[J].图书情报工作,2009,21:5-9.

[4]蒋甜.图书馆V O D系统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2):29-30.

[5]梁宏伟.网络多媒体技术在电子阅览室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14+139.

[6]黄铁娜,曹君,李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管理[J].管理观察,2014,09:150+153.

[7]许晓冯.浅谈云计算及其应用[J].信息化研究,2010,11:4-7+11.

[8]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09:2562-2567.

[9]蔡英.云计算存储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案例[J].软件,2012,01:136-140.

[10]王平.云计算关键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05:52-56.

作者简介:邹广宇,男,1983年生,大学本科,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与计算机应用方向;张倩,女,1982年生,硕士,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馆员。

※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项目编号:20142153)研究成果之一.

公 共 管 理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342

面,从政府手中获得扶贫资源,另一方面,在确认贫困人口或分配扶贫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扶贫资金的分配上,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更倾向于根据血缘,影响扶贫名额分配;或根据关系亲疏进行向上汇总。

三、精准识别困难

贫困是多维的,造成贫困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真正识别贫困也是十分困难的,不仅要考虑到收入水平的影响,居住条件、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多种因素也会导致贫困的产生。一方面,现阶段,土地农作物收入,进城务工收入等,使得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具体的收入难以统计;另一方面,比较典型的是,传统意义上的非贫困的家庭,若存在居住条件恶劣、缺乏基础生活设施、教育负担过重等问题,可能仍属于典型的贫困家庭。因此,过往的按照收入进行划分,设置贫困线,对处于收入在贫困线之下的列为贫困户的决策并不合理,缺乏针对性,缺少科学性。要准确统计符合政策的贫困户和边缘户的具体收入与具体支出,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技术上,这是贫困人口识别之难的原因。

四、普惠式机制存在瞄准偏差

上世纪在大部分地区进行的农村扶贫进程中,由于当时贫困连片地区较多,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对贫困地区大多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大部分采用农业产业扶贫,以开发式扶贫为主,效果明显,但进入新时期以来,贫困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但先期普惠式扶贫面对新形势下的贫困现状,瞄准机制过于粗放,与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相比,政策深入性不够,模式单一,由于路径依赖,部分地区的扶贫机制仍然选择农业产业扶贫,或进行开发式扶贫。[3]殊不知,农业产业扶贫对扶贫效果的刺激性已经大不如前,市场化条件下,贫困群体进行的农业产业扶贫,其产品销路不如同步进入的富裕农户;经营的方式方法赶不上市场化条件下的新农民;缺少技术,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可以看出,单纯依赖农业产业扶贫,不仅在瞄准机制上存在偏差,而且使得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五、对策

1.加强基层党建助力精准扶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是我党的目标。进行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必须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先锋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凝聚合力,形成战斗力。实施精准扶贫,基层党组织处在第一线,直接面向群众,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发挥党组织的优势,积极配合扶贫工作的开展,最需要基层党建的积极作为、有效发力。基层党建的精准发力,就成为确保精准扶贫取得实效的“制胜法宝”。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没有精准乏力,脱贫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瞄准对象偏离;精准扶贫若出现不精准现象,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委政府的形象,跟进一步说,甚至破坏了党的执政根基。借助精准扶贫,理顺基层治理,构建更加扎实有效的基层党建。扶贫的全过程,群众看在眼里;基层党建处在扶贫的第一线,基层群众满意的政策才是好政策,贫困群体满意的扶贫才是真扶贫。由于贫困地区经济落后,人才大量流出,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基层组织管理能力较弱。无论是采取整村推进的扶贫模式,还是农业产业扶贫的模式,还是精准扶贫针对性强的模式,都需要贫困村基层发挥其作用,保持其自我管理能力,否则扶贫效果将大打折扣。重视贫困的基层管理能力,通过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大力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贫困人口提升自我能力建设,发挥党组织带头作用。全面脱贫攻坚,既是民生工程,更是党建工程。脱贫攻坚的最前沿是党的基层组织,因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离不开党建工程;在基层党建过程中,党建工作必须紧贴民生,研究现实问题,制定好政策才能取得好效果,其中又包含着精准扶贫;自然,精准扶贫工作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领;同样,党建工作又内在的包涵精准扶贫。

2.大数据助力精准识别。贫困是多维的,造成贫困的原因的是多样的,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抽样调查已经不能适应精准扶贫的新要求,针对贫困人群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简单的依靠划定贫困线的标准来进行判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运用大数据对贫困人口的识别进行分析是时代的选择。面对复杂的贫困问题,大数据是把握具体情况的工具,将贫困数据的资源化,理解原始数据与数据分析之间的差距,从而消除低质量数据并通过BI获得更佳决策。借助大数据分析,找到并制定因地制宜的的发展方式,实现永久脱贫,防止返贫,防止贫困代际相传。政府将实时扶贫数据流分析,借助大数据分析,运用合理的算法,对申报的贫困群体和贫困边缘户进行分析,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漏报瞒报的虚假情况,帮助预测贫困和预防贫困。大数据分析意味着贫困数据传递精准化,没有人为因素的干预,可以实现目标选定的精准识别,服务于精准扶贫的目标识别,预见性与准确性将大幅提高。推进精准扶贫,运用新技术,结合新情况,面对贫困数据进行挖掘,强化扶贫效果,建立资源整合与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的准确性和深入性。

3.发挥NGO的优势。扶贫工程是一个是综合性和长期性的项目,这就意味着在沟通和取样的过程中,政府存在短板,这时就应该发挥NGO的优势。信誉较好的NGO的公信力较高,其组织网络既能在贫困目标选择上对政府提供帮助,又会对社会资源参与扶贫进行动员,避免重复投入,弥补政府在社会资源参与扶贫中动员能力不足的窘境。在同贫困户的沟通对话方面,NGO发挥着沟通优势,面对政府时,NGO扮演贫困群体代言人的角色,面对贫困群体,NGO具有扶贫者的形象,具有双重属性。由于具有来自政府和贫困群体的两种属性,在与政府对话过程中,选定扶贫目标,深入扶贫内部,确保目标选定正确,NGO代表作贫困群体,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在与对贫困进行调查的时候,中国大部分NGO具有“半官半民”的特色,NGO与政府的关系密切。在精准扶贫进程中,NGO是政府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力推手,也承担着贫困反馈的重要渠道,有着上呈下达的不可替代的作用,NGO所传达的贫困群体的利益诉求易于被政府接受。在精准扶贫的目标选定的过程中,NGO的作用不可替代,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的数据失真;同时,由于政府与NGO的传统关系,NGO获得了政府更多的信任,在精准扶贫的设计和决策中,NGO可以为贫困群体发声。并且NGO作为服务社会的载体,集合不同的利益诉求,集约合理建议,政府更易于采纳,满足和平衡各方需求。

4.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强化问责机制,一是政府本身,在进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运用法律法规,约束政府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强化监管的能力,借助NGO等多种渠道,减少监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提高监管效能,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选定与识别,要严厉监管,面对骗低保,要低保,吃低保的现象,应坚决依法处理。引入NGO,引入百姓参与监管,公开透明精准扶贫目标选定的全过程,阳光下运行,减少监管成本。相关制度建设的完善,既可以充分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又可以在精准扶贫进程中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责任与义务。为精准扶贫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力,转变传统观念,通过提升服务意识与扶贫的针对性,、,在精准扶贫的目标选定与识别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完善保障贫困群体的切身利益。通过制度建设,规避违规现象的发生;透过阳光下运行,阳光下监管,提升监管效率,明确精准扶贫的意义。提升农户发展能力的相关政策作为政府扶贫工作的首要内容,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贫困群体的切实利益。

5.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是面对新形势下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途径。精准扶贫的目的就是为了精准脱贫,实现共同富裕,面对与以前不同的贫困形式,必须摆脱路径依赖,转念扶贫观念,创新扶贫机制。而取得扶贫攻坚的胜利,最首要的也是重要的就是要靠清楚扶贫对象,确保对象是真正贫困,不搞数字扶贫,理论扶贫。只有明确扶贫对象,精准扶贫工作才能发力准确,后续的路径选择,对策选择才会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因此,对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扶贫对象瞄准偏离问题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长存.韩越.社会存在的视角分析政治文明的生成 [J].读天下. 2016年09期.

[2]刘帅.基于低碳经济的青岛市新农村建设内容与路径研究 [D].青岛科技大学,2012.

[3]于长存.韩越.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辽宁省农村地区贫困特征分析 [J].商2016年15期.

[4]韩越.于长存.沈阳市精准扶贫对象识别的大数据支撑 [J].读天下.2016年12期.

[5]郑智航.论免于贫困的权利在中国的实现——以中国的反贫困政策为中心的分析 [J].法商研究. 2013年02期.

[6]于长存.韩越.美国政府扶贫的主要特点及 NGO 参与扶贫的主要模式 [J].读天下2016年8月下.

作者简介:于长存(1992—),男,辽宁省盖州市,汉族,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韩越 (1965.02—)女,辽宁省沈阳市,汉族,沈阳工业大学副教授;张墨杨(1992—),男,汉族,河南省洛阳市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究生。

※基金项目:2016年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编号:SYSK2016-05-08).

2016年·10月·上期经营管理者

学 术

理 论

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

34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