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杂病治验4则

杂病治验4则

杂病治验4则
杂病治验4则

经方大师胡希恕:漫谈治脑病的经验!.docx

经方大师胡希恕:漫谈治脑病的经验! 小编导读 涉及脑病的中医病证很多,临床常见的有:头痛、眩晕、呕 吐、昏迷、中风、痴呆、痫证、癫狂、郁证、不寐、耳鸣、 耳聋、痉证、痿证等。现代医学可见于脑肿瘤、脑血栓、脑 出血、癫痫、脑积水、脊髓灰质炎、更年期综合征、血管神 经性头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胡老用经方治疗有不少 独特经验,今从治验看其一斑。 脑病繁烦何其多治疗首推大柴胡 翻一翻胡老的经治病案,突出的印象是在治疗脑病中,使用 最多的方剂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通过这些病案分析, 可看出胡老治疗脑病的特点。 例 1 (脑梗死)崔某,男, 66 岁,首都机场患者。初诊日期1966 年 3 月 5 日:两周前病发脑梗死,出现左半身不遂,麻 木不仁,走路不稳,需人扶持,口干思饮,大便干,舌苔白根腻,脉弦滑数,血压 190/120 毫米汞柱。与大柴胡汤合桂枝 茯苓丸加生石膏: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大黄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丹皮 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二诊 4 月 1 日:上药服 6 剂,走路已轻快,已不用他人扶持,大便日 3~ 4 行,血压 160/ 100 毫米汞柱。仍宗前方,大黄

减为二钱。三诊 4 日 8 日:左半身不仁明显好转,唯左臂尚 不遂,血压 150/ 96 毫米汞柱,仍上方消息之。按:以上是 胡老治疗脑病的病案,无论是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都有用大 柴胡汤的机会,当然其前提是,当患者出现其方证时才能应用。惊狂缘本于亡阳桂枝救逆理应当 例 2 (癔病)王某,女, 26 岁,空军翻译。旁观修理电线而 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时有喉 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躁烦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舌苔白腻,脉弦滑寸浮。此为寒饮上犯,治以温化降逆,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三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半夏四钱,茯苓四钱,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结果:上药服三剂,心慌、喉中痰 鸣减轻。服六剂,纳增,睡眠好转。再服 10 剂诸症皆消。 眩晕并非肝阳亢里外寒热更疯狂 例 3 (高血压)赵某,男, 53 岁,病案号 154112。 初诊日期 1965 年 12 月 6 日:发现高血压已20 多年,常头痛头晕、失眠,于 1965 年 4 月 2 日来门诊治疗。前医以平肝 潜阳、活血益气、滋阴养心等法治疗半年未见明显变化。近一 月常头晕、失眠、烦躁、易怒、心慌、鼻衄、大便干,左半身 麻木,血压 170/ 130 毫米汞柱,舌苔黄,舌质红,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举隅

始于怀疑终于信仰归于实用 ——柴胡桂枝汤辨治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学号:姓名:张徽 题记:中医学术流派及其各家学说之间的争鸣与更替之路是一条始于怀疑、终于信仰、但必须归于实用之路。 摘要:柴胡桂枝汤立足于肝胆脾胃的脏腑功能,着眼于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用力于膜腠三焦的内外上下,可表、可里、可温、可清、可升、可降、可补、可泻,用于辨治疑难杂症,屡获佳效。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疑难杂症。 柴胡桂枝汤集“柴胡法”和“桂枝法”于一身,寒热并调,正邪兼顾。其制方立足于肝胆脾胃的脏腑功能,着眼于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用力于膜腠三焦的内外上下。由此观之,仲景之匠心独运便展露无遗。余会其意,以此方用于辨治疑难杂症,竟屡获佳效,兹以验案为证,举隅于下,以飨同道。 1.情志内伤而致厥证 赵某,男,50岁,于2008年3月22日初诊。患者近一个月来,频繁在凌晨3点至上午9点之间出现昏倒而不省人事,每次都拨打120急往市医院,但各种检查均显示正常,值班医生无从下手,遂皆令回家观察。刻诊:昏倒前都会出现以胃脘部为中心的紧缩感并伴有汗出及短气,苏醒后一如常人,欲发作时急饮盐水而会稍舒,胃脘及左胁有不适感,自觉胃中似有物从左腹而下并伴有打雷声,大便首次必于五更之时且日计不少于2次而粗细不匀,小便正常,舌胖色淡苔白腻,因察动脉见关上,故追问此病由来,方知始于兄弟不和。处方:柴胡10g,黄芩10g,黄连5g,干姜10g,半夏10g,党参10g,桂枝10g,白芍10g,枳实10g,炙甘草10g,生姜5片,大枣10枚。6剂,每日1剂,水煮2次分2服。3月28日复诊,仅于昨日凌晨四点多发作一次,持续约半小时,早饭后常有困意,口干苦,舌上布有水珠,左脉较右脉为快。

特大福利:涂华新老师临床验案集

特大福利:涂华新老师临床验案集 导读经方治病,素有“一剂知,两剂已”之美誉,涂华新先生临床用经方,当用则用,当止则止,绝不空投一剂药物,展示了中医经方临床操作之高效、简洁与规。本文集合了平台上以往所发布的涂华新先生的部分医案,愿素不漏读平台医案者,重读之,温故知新;初接触仲景平台者,细研味,可获启发。 三叉神经痛之大黄附子细辛汤验案患者:石某性别:女年龄:52岁初诊时间:2012年12月17日症状:右侧三叉神经痛数日,经治疗服某药后,变作疼痛麻木,自述服某药尚且无效,不知中医能治此重症否。体胖壮实,舌苔黄厚而腻,脉沉弦滑。处方:大黄附子细辛汤方歌:胁下偏疼脉紧弦,若非温下恐迁延。大黄三两三枚附,二两细辛可补天。组方:制附片30克生大黄45克细辛30克剂量:二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用方法:每付药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三次温服。复诊:12月19日时述:二剂药后已经不再疼痛,再进原方二剂。后数日特来告知,服完药后因门诊人多不愿久等,遂凭记忆到院外药店又抓二剂药,且三味药全部记成45克,从初次来诊前后共六剂,自觉数十年间,这几天最为舒服轻松。后记:2014年12月5日从患者邻居口中得知,近两年间此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从未复发。笔者

按:临床上见有寒实积滞,外现一侧偏身某处疼痛,脉象弦滑者可考虑应用。如偏头痛、一侧三叉神经痛、一侧胁同、带状疱疹、胆囊炎、一侧腹痛、坐骨神经痛、等现上述脉证者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但大黄和细辛要按3:2的比例应用较宜。肌衄之四逆汤验案患者:某唐河县人性别:女年龄:30岁初诊日期:2013年11月26日症状:检查显示血小板数仅为9,体瘦,面色苍白,皮肤多处散发淤斑,舌紫暗,有淤斑,边齿痕,脉沉迟细。久治无效,经人介绍来诊,时某省十数中西同道在此交流学习,对接诊此患深表忧惧。处方:四逆汤加味组方:制附片30克干45克炙甘草45克山萸肉90克红参15克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三次温服。嘱:停服他药,多多静养,禁食苦寒类食物和药品,并如实告知病情确为严重。11月29日:瘀斑变淡,上方三剂。12月2日:双臂皮下出血已平,双下肢淤斑减少,原方三剂。12月6日:原方三剂。12月9日:腿上瘀斑已经很少,但大便二日一行,原方加白芍45克、龙骨45克、牡蛎45克,三剂。12月13日:全身仅有少量淤斑点,原方五剂。12月20日:血小板上升至16,原方三剂。12月26日:各项指标继续转好,期间未再输血或进行其他抢救治疗,自觉身体状况满意,因准备回,故开药带回服用。处方:制附片30克干45克炙甘草60克山萸肉90克红参15克,带药回去服用。四逆汤

口疮辨治验案一则

山东中医杂志2015年2月第34卷第2期 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整个饮食消化的过程中,脾胃至关重要,其受纳运化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从汉唐以来治消渴成方约有300余首,其中用健脾之药者达半数以上。《金匮要略·消渴》中以白虎加人参汤治渴而多饮者,后世奉为治上消的主方,方中以白虎汤清肺胃热与人参健脾益气生津相伍,茯苓健脾湿助脾运。《仁斋直指方·论消渴》云:“消渴之证候……治法总要服真料茯苓白术散,以养脾自生津液。”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主张治疗糖尿病重用黄芪“助脾气上升,还其散精达肺之旧也”,山药能够补脾固肾,以止小便频数……又能滋补膵脏”,名医施今墨治疗消渴病以黄芪、山药、苍术、玄参为基本药物,黄芪、山药为健脾要药。由此可见“脾虚阴亏至消”,益气养阴在本病治疗中起关键作用。 ·医案医话· 口疮辨治验案一则 金汀龙1,陈霞波2,金玉3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浙江宁波315000; 3.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00) [关键词]口腔溃疡;火热;医案 [中图分类号]R276.1[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257-358X(2015)02-0107-01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口腔黏膜病损,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细菌、病毒感染、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及精神因素等有关。本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症状顽固,且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现从脾虚湿盛辨治验案一则,报道如下。 男,38岁。2013年8月6日初诊。反复口腔溃疡2年余,病情时轻时重,多方求医均未见效,而来就诊。患者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肠道易激惹,喝酒后则便溏,形体瘦弱,畏寒怕冷。舌偏淡胖,舌尖有溃疡,舌下系带见紫黯亦有溃疡,口腔黏膜可见溃疡。曾化验查风湿因子、自身抗体,均提示阴性。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疮。证属脾虚肝郁夹湿火。拟急则治标,治以清胃解郁,佐以健脾。药用:黄连6g,姜半夏12g,茯苓15g,陈皮5g,陈胆南星12g,姜竹茹10g,升麻6g,甘草5g,青黛10g,炒枳壳10g,葛根15g,薏苡仁30g,半枝莲15g,鸡内金10g,荷叶6g。水煎服,日1剂。7剂后再诊:患者前证好转,口腔糜烂明显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治拟前法出入,守方连服7剂,上述症状明显改善,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学口疮、口疳、口糜等范畴。《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炎火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首倡火、热为本病基本病因。《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指出心火亢盛,火热郁炽血脉,则血败肉腐,形成痈肿疮疡。《圣济总录》曰:“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太平圣惠方》云:“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肿也。”指出口疮乃由心脾积热所致。《医贯》曰:“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认为本病是由实热和虚火相互传变而发病。《丹溪心法》云:“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认为本病乃中土虚而不能折覆相火浮越使之发病。脾胃升降功能失司,易聚湿生痰。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虚无力斡旋气机,脾胃元气虚则气陷、湿滞、火郁之证相继而起,脾虚湿困,阳气被遏,清阳不升,浊阴下注而致泻,中阳被遏,郁阳化火,循经上灼,迫于口舌而生疮。该患者的病因为肝郁脾虚,兼夹湿热,内蕴湿火。病机则是素体脾虚,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郁热结则伤阴,阴虚火旺熏蒸于口而生舌疮,饮酒性热之物则伤脾,脾失运化而致大便溏薄,脾虚不能化物充养形骸,故见形瘦羸弱。东垣学说提出内伤之病主要由于脾胃的升降失调,引起人体元气与阴火的对立,而脾胃清阳不升是其根本。因此,补益脾胃、升发清阳,即“升阳益胃”成为东垣治疗内伤疾病的主要治法。欲使脾胃不虚,须升举阳气。他用升阳之药不用温热补阳药,而助风以平之,风药能鼓动中焦,使脾胃之气斡旋,而风药又能胜湿。若单纯以导赤散清心泻火,则效果不著。故取升阳益胃汤升阳足以御外,益气足以强中,以助中阳、化湿浊为法,以达阳升湿化,郁火消散而口疮痛消病瘥。治法当先去郁火、清中带温为宜。所用方以黄连温胆汤为基本方清热燥湿,酌加升麻、葛根等升散之品,举清阳之气,而搜百节之湿,如此则温补无呆滞之虞,升散而无耗气之弊,升举透发,托毒外出;且用黄连之苦寒,泻火燥湿,以除湿郁之热,与升麻辛开苦降。青黛、半枝莲清热解毒以治口舌之疮,荷叶泻心肝而清金固水,加薏苡仁、鸡内金以健脾、渗湿、清热。诸药同用,收满意疗效。 [收稿日期]2014-05-05 107·· DOI:10.16295/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6818847.html,ki.0257-358x.2015.02.005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老中医陶君仁所使用的黄芪建中汤的组成是由黄芪、饴糖、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内以饴糖、饴糖(饴糖断缺,常以麦芽代之)为主,甘温以补虚运中,复入甘草、红枣,更增和胃健脾,益气养阴之效,桂枝之辛温佐绵黄芪走表通里,芍药之酸寒配甘草,入里敛营,主治虚劳证之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者。“劳者温之”,“虚者补之”之意,合甘酸辛味于一炉。甘温相得建中补虚,甘酸相须和里敛阴,甘酸辛合,更可生阳。扶其不足,调其偏胜,益阴配阳,相得平衡,俾脾运健而中气振,饮食增而津液旺。其制法慎密,配伍精当,咸属仲景虚劳之要方。 一、阳虚发热 证见形寒发热,神疲力乏,面?无华,渴喜饮热,动辄气短,舌淡苔白,脉细且数。盖营卫、气血之源在于脾,欲和营卫,固腠理,扶正气,振中阳,惟甘温建中一方。伴中气得从健运,从阴引阳,阳引阴,阴阳调和,阴火自平。治方:“劳者温之,甘药调之”之意,宗甘温除大热之法。 病例一:章xx,男,13岁。 西医诊断:血吸虫病发热。病情摘要:畏寒怯冷,日哺发热38℃-39℃之间,黎明热退净,胃纳尚可而精神不振,入睡或有盗汗,精神萎顿,舌淡无华,苔白腻,舌觉甘淡乏味,脉微细促数,不耐重按,肌肤干枯,形体消瘦,肝脾肿大,腑行时溏,粪检血吸虫孵化阳性,服氯霉素十天寒热未退。投黄芪建中加枳术丸、党参四剂,从扶中运

脾,益气消痞,盗汗略收,精神略振,惟形寒发热未平,继守原方服至七剂,寒热得退,复服十五剂,体温未见升高,胃纳锐增,精神振旺。 体会: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之源。受纳腐熟和运化水谷。素居卑湿,寒湿浸渍,脾胃困惫,旋运乏力,营卫元由化生,不克偕和,致寒热经还或类疟状。阳虚则阴无以长,演成气阴俱耗之局,故脉数而促,形瘦盗汗,病久人血,由积成症。 二、虚黄 《金匮〃黄疸病脉证篇》:“男子黄,小便自利,可与虚劳小建中汤”。属于虚劳范围的萎黄证,须与湿热发黄之黄疸相鉴别,小建中汤方冠以“虚劳”两字,寓有深意。虚黄非湿热所致,乃劳倦内伤,气血不足,故小便自利,皮肤枯黄无泽,而目睛不黄,为鉴别重点。 病例二:杨x,男,43岁。 西医诊断:钩虫,贫血虚黄症。病情摘要:前年夏日松土锄草,返家澡后密布红瘰,搔痒难忍,约经二时自隐,旬日后又复咳嗽气喘,咽喉奇痒,服中药而愈。嗣后,渐觉四肢软弱,精神倦怠,全身肤色萎黄不泽,肢体虚浮,头晕耳呜,大便或溏,胃纳不减,而体力渐衰,不耐劳动。脉细软,舌胖淡无华,苔白,面色萎黄,目睛不染。方用黄芪建中合入附子、干姜,急以温脾补虚,助阳建中,所谓阳生阴长。连服十二剂,体症大为改善,舌质稍淡红,肌肤色泽明朗,继用西药驱虫,中药仍予黄芪建中,以温中益气,祛寒化湿而收功。

沈英森治疗杂病验案3则_许青青

亦易一药”,可见经方处方辨证的严谨性。笔者将仲景经方治疗郁病的经方进行分类整理,并介绍临床中运用仲景经方治疗郁病的临床治疗体会,强调治疗的个体化。笔者还认为郁病的发病初期病位在肝,多是情志因素引起,治疗以疏肝解郁为法,随着疾病的进展,郁久化热,热为阳邪,易伤肝血,“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后期多表现为肝肾精血亏虚,治疗应该注重补肝肾精血,在辨证谨守经方的基础上酌情加补肝肾 收稿日期:2014-03-21 作者简介:许青青(1987-),女,海南万宁人,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老年病。 通讯作者:张荣华(1964-),男,河南南阳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防治老年疾病的中药研究, 中药药理学及现代中医研究等。精血药,如菟丝子、鸡血藤、芍药等,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青秀,彭延娟,彭成,等.四逆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胃肠组织细胞形态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6):33-36. [2]佀雪,丛慧芳,王虹.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43-44. [3]赵仕奇,朱莉,赵鹏,等.加味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8):731-733. [4]田建超,陈建荣,季颖.半夏厚朴汤加味对抑郁型小鼠碳廓清指数及胸腺淋巴细胞增值活性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0,30(1):78-79. [5]李海龙,高淑怡,高英,等.百合知母总皂苷镇静催眠的药效学研究[J].北方药学,2012,9(10):34-35.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9.083 沈英森治疗杂病验案3则 许青青1,徐娅2,张荣华3 (1.海南农垦三亚医院,海南三亚572000;2.广州番禺区石楼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14000; 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沈英森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临床辨治杂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作者主要选用了沈老治疗湿疹、手汗症、脏躁等典型病案,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综合地辨证论治及临床用药的灵活实用,体现沈老对临床杂病的辨治特色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名医经验;沈英森;湿疹;手汗症;脏躁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4)09-1986-02 沈英森,男,生于1941年,广东潮汕人,教授、主任医师。自幼受其父沈卓然的影响,悬壶济世,立志将毕生奉献给中医事业,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成为奋斗的目标。196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一直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创办了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为首任系主任。2003年起先后担任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名老中医继承工作室项目专家。行医执教近半个世纪。沈老总结了从医的历程,主编及参编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高的理论造诣,临床用药灵活实用,疗效显著,擅长治疗内科杂病,辨证准确,主方严谨。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论治杂病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湿疹 陈某,女,23岁,职员,于2012年12月7日就诊。因颜面部湿疹反复发作3年,加重2d就诊。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部丘疹,呈粟粒状大小,密集均匀分布于颜面,基底部潮红,部分丘疹呈小水泡样,抓破后有渗液,伴有瘙痒感,无明显脱屑,无脓性分泌物,自服抗组胺类药及外涂激素类软膏,效果不显,上述症状反复,迁延难愈。患者于2d前湿疹再次发作,并伴有少许脱屑,部分皮肤有黯红色皮损,瘙痒难耐,尤以夜间为甚,口干,不欲饮,无发热恶寒,无汗,无胸痛、腹痛、腹泻等不适,眠差,胃纳一般,小便色黄,大便约3d一解,较硬。舌质红,苔白厚,脉弦细。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腻,月经期血色较黯,且伴血块、痛经。此病诊断为湿疹,证属内有瘀热,营卫不和,治以发泄瘀热,调和营卫,方用祛风活血汤加减,药用:生地10g,苦参10g,蝉蜕5g,茯苓15g,地肤子15g,赤芍15g,知母10g,金银花藤30g,连翘15g,夏枯草15g,夜交藤30g,灯芯草5个,火麻仁10g,7剂,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患者于2012年12月18日复诊,颜面部湿疹基本已无渗液,无水泡,瘙痒感较前明显减轻,仍有部分鳞屑样皮损,夜间可安睡,仍有口干,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有效,守上方,去夏枯草、灯芯草、火麻仁,并加麦冬、紫草、丹皮各10g,玄参15g,加强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之力,续服7剂。三诊,湿疹基本痊愈,口干明显好转,后继以四物汤为主方,加用凉血药及健脾药,继续调理1月余,逐步稳固病情。近期随访,病未反复。 按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为常见炎症性皮肤病之一,目前具体病因不明,也许与遗传、免疫、精神、环境等因素有关,以皮损多对称分布、剧痒、湿润、易复发

从脉辨治验案四则

从脉辨治验案四则 标签:脉诊;辨证;医案 脉诊是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脉搏的搏动能够反映出人体气血脏腑生理或病理状态的变化。“系统辨证脉法”是山东省中医院齐向华教授融合古今脉法的研究成果而开创的新的脉法体系,此脉法通过对脉象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分析,可以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机体的体质、个性和心理状态做出综合性的判断[1]。笔者运用此脉法指导临床诊治,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中4则案例撷取如下。 1 胃痛案 案例1:患者,女,21岁,学生。因胃痛半天于2012年11月20日就诊。自述昨晚饭后出现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现纳差,乏力,恶心,无腹泻、无发热,眠浅。舌红,苔薄白。患者面色白皙,形体瘦弱。脉象特征:右脉上、薄、缓,右关部凹、弱,右尺部刚、细、直,左脉刚、直、细、敛、动、浮。中医诊断:胃痛;辨证:气机郁结,胃失和降。治法:解思定虑、理气和胃。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清半夏9 g,厚朴15 g,紫苏叶30 g,防风15 g,茯苓9 g,川芎15 g,白芍15 g,甘草20 g,代赭石15 g,麦芽15 g,生地黄15 g,麦冬3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胃痛症状消失,但仍有纳呆,乏力,口燥咽干,二便调,舌红,苔薄白,左脉直、刚、细、长,右脉柔、缓。上方去川芎、紫苏叶,加沙参30 g、山药15 g以健脾养阴益胃。继服7剂后,症状消失。 按:本案患者面色白皙,形体瘦弱,脉壁薄,脉体刚直,表征患者体质为金形人,易于劳心;右尺脉及左脉整体刚、细、直、浮,表征其个性谨慎,易多思多虑;左脉动,即脉搏起始处结滞,谐波增多而杂乱,表征着患者多思多虑;右脉上表征着胃气上逆;右关部凹、弱表征着患者胃气受损。综合患者的脉象要素特征,显示出患者胃病的病因病机在于长期思虑,导致气滞不畅。《素问·举痛论篇》谓“思则气结”,伤及脾气,脾失于健运,而致胃气壅阻,不通则痛,发为胃痛;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二诊时,患者右关脉柔、缓、弱,表征着胃气已畅,血行舒缓,予方中加入健脾养阴之品,以善其后。此案例发病根源在于思伤导致的胃痛而非饮食损伤所致,当以此为靶点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兼顾降胃气、滋胃阴等治法。 2 喘证案 案例2:患者,60岁,男,干部。因过敏性哮喘20年、加重1周于2012年11月2日就诊。患者自述每年秋、冬季易发作憋喘,曾服中药及西药舒利迭、多索茶碱片等治疗不效,并运用了针灸、穴位贴敷等非药物疗法,效仍不佳。患者自感哮喘发作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每年秋冬季若去杭州居住,就能避免发作。

妇科疾病诊疗计划

第二节异位妊娠 【病史采集】 1.停经史:须注意个别病人无停经史; 2.阴道出血; 3.下腹疼痛; 4.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直肠刺激症状,晕厥、休克症状; 5.前次月经期,生育史、避孕及盆腔炎史。 【物理检查】 1.全身检查,病容、面色、血压、脉搏、腹部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 2.妇科检查,阴道血迹,宫颈着色、举痛,子宫大小、漂浮感,后穹隆饱满,一侧盆腔有无压痛、边界不清包块。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 (2)尿HCG或血β-HCG;必要时动态观察血β-HCG。 2.器械检查,盆腹腔B超;有条件时可行阴道B超。 3.特殊检查 (1)后穹隆穿刺术; (2)诊断性刮宫; (3)腹腔镜检查。 【鉴别诊断】 1.早孕; 2.黄体破裂; 3.滤泡破裂; 4.急性盆腔炎; 5.巧克力囊肿破裂; 6.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 【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1)消炎; (2)止血; (3)杀胚胎药物。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1)出现内出血、休克; 2)妊娠月份较大; 3)间质部妊娠、宫角妊娠或腹腔妊娠; 4)保守中HCG持续阳性或上升,腹痛反复发作者; 5)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要求绝育者。 (2)手术方式 1)剖腹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2)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

第四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病史采集】 1.一般情况,年龄、胎次、产次、分娩史、月经史、一般健康情况,有无慢性病等; 2.月经异常的情况,发病时间、诱因、出血量、持续时间、出血性质、出血前有无停经史等; 3.有无引起贫血或阴道出血的内外科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及生殖道外伤等。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结合病史,进行系统检查,除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月经异常; 2.妇科检查除外盆腔及生殖道的器质性病变如炎症、肿瘤、妊娠并发症、宫内节育器等。 【实验室检查】 1.化验检查:血、尿常规,血、尿HCG测定,内分泌激素测定; 2.器械检查:B超、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检查; 3.特殊检查:诊断性刮宫、基础体温测定、宫颈粘液结晶、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子宫碘油造影等。 【诊断】 根据月经异常的情况、基础体温的测定、子宫内膜病检、B超观察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内分泌激素的测定,可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有排卵性月经失调。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由于缺乏孕激素的作用,在单纯雌激素的作用下,表现出四种不同的增生性变化: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增生期子宫内膜、萎缩型子宫内膜。 有排卵性月经失调又由于孕激素作用时间的长短而分为黄体功能不足和黄体萎缩不全两种类型。 【鉴别诊断】 必须排除生殖道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疾病所导致的生殖道出血,如更年期、老年期妇女的子宫内膜癌易误诊为功血,青春期女孩的阴道或宫颈部恶性肿瘤,育龄妇女粘膜下肌瘤易诊断为功血。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1.异常妊娠及妊娠并发症,如流产、宫外孕、滋养细胞疾病等; 2.生殖器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等; 3.生殖道感染,如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宫颈息肉等; 4.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病、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5.性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 【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休息,服用维生素、补血药,纠正贫血; (2)止血:一般止血药物,如止血敏、安络血、止血芳酸等,性激素类药物,如雌激素、孕激素类药物。 (3)调整周期:性腺素控制模仿生理性月经周期,适用于青春期功血,一般要用药2~3个周期; (4)促排卵:用于青春期与生育期妇女,止血和调整周期后,促使卵巢功能恢复和排卵,常用药物有克罗米酚、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等,对于更年期妇女,则以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 2.手术治疗: (1)刮宫止血; (2)子宫内膜切除术; (3)年龄大、药物和刮宫治疗无效,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者,全子宫切除术。

特大福利:涂华新老师临床验案集

特大xx: 涂华新老师临床验案集 导读经方治病,素有“一剂知,两剂已”之美誉,涂华新先生临床用经方,当用则用,当止则止,绝不空投一剂药物,展示了中医经方临床操作之高效、简洁与规范。本文集合了平台上以往所发布的涂华新先生的部分医案,愿素不漏读平台医案者,重读之,温故知新;初接触仲景平台者,细研味,可获启发。 三叉神经痛之大黄附子细辛汤验案患者: xx性别: 女年龄:52岁初诊时间: 2012年12月17日症状: 右侧三叉神经痛数日,经治疗服某药后,变作疼痛麻木,自述服某药尚且无效,不知中医能治此重症否。体胖壮实,舌苔黄厚而腻,脉沉弦滑。处方: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歌: 胁下偏疼脉紧弦,若非温下恐迁延。大黄三两三枚附,二两细辛可补天。 组方: 制附片30克生大黄45克细辛30克剂量: 二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用方法: 每付药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三次温服。复诊:12月19日时述: 二剂药后已经不再疼痛,再进原方二剂。后数日特来告知,服完药后因门诊人多不愿久等,遂凭记忆到院外药店又抓二剂药,且三味药全部记成45克,从初次来诊前后共六剂,自觉数十年间,这几天最为舒服轻松。后记:

2014年12月5日从患者邻居口中得知,近两年间此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从未复发。笔者按: 临床上见内有寒实积滞,外现一侧偏身某处疼痛,脉象弦滑者可考虑应用。如偏头痛、一侧三叉神经痛、一侧胁同、带状疱疹、胆囊炎、一侧腹痛、坐骨神经痛、等现上述脉证者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但大黄和细辛要按3:2的比例应用较宜。肌衄之四逆汤验案患者: xxxx人性别: 女年龄:30岁初诊日期: 2013年11月26日症状: 检查显示血小板数仅为9,体瘦,面色苍白,皮肤多处散发淤斑,舌紫暗,有淤斑,边齿痕,脉沉迟细。久治无效,经人介绍来诊,时某省十数中西同道在此交流学习,对接诊此患深表忧惧。处方: 四逆汤加味组方: 制附片30克干姜45克炙甘草45克山萸肉90克红参15克剂量: 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 xx再煮半个小时,分三次温服。嘱: 停服他药,多多静养,禁食苦寒类食物和药品,并如实告知病情确为严重。11月29日: 瘀斑变淡,上方三剂。12月2日: 双臂皮下出血已平,双下肢淤斑减少,原方三剂。12月6日: 原方三剂。12月9日: 腿上瘀斑已经很少,但大便二日一行,原方加白芍45克、龙骨45克、牡蛎45克,三剂。12月13日:

中医妇科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6818847.html, 中医妇科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医妇科论文选题参考 1、中医妇科腹诊初探 2、古代中医妇产科疾病史 3、浅谈天癸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 4、模块式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应用优势 5、桂枝茯苓丸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 6、七年制中医妇科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效果评估 7、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教学改革实践 8、中医妇科学临床带教体会 9、PBL模式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总结 10、PBL模式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总结 11、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2、中医妇科学案例教学探究 13、思-教-学模式在中医妇科博士教学中的运用 14、中医妇科学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 15、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6、对《中医妇科学》教材中“异位妊娠”病的辨证分型探讨 17、中医妇科临床证治系列讲座第三讲痛经证治 18、中医妇科名家医著医案导读 19、平遥道虎璧王氏中医妇科流派传承渊源探究 20、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教学探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6818847.html, 二、中医妇科论文题目大全 1、“治未病”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3、当代中医妇科名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整理研究 4、寿胎丸在中医妇科中的临床应用 5、吕承全老中医妇科急症验案四则 6、从微生态角度研究中医妇科湿热证本质的思路和方法 7、运气学说在中医妇科学中的指导和应用 8、中医妇科课堂教学的体会 9、海派中医妇科治疗血证经验浅析 10、近代中医妇科名医诊治痛经经验撷英 11、《中医妇科学》教学浅探 12、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体会 13、中医妇科毕业实习带教方法探讨 14、《中医妇科学》——月经病及带下病提要 15、情景教学与病例讨论结合模式在中医妇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探索 16、动态对等原则在中医妇科英译中的应用 17、中医妇科问诊方法浅谈 18、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硕士学位论文分析 19、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医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 2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非医攻博班中医妇科学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三、热门中医妇科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彭万年经方治验三则 王庆华。戚沁园,陈春元。毕小丽.徐小帆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关键词:经方;疑难杂病;治验;彭万年;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P1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8)04一0606—02 彭万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医术精湛,遣方用药匠心独具。善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海内外求诊者甚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特撷其要,实录临证数案,以飨同道。 1活用四逆散治疗肝邪虫积胁痛 梁某,男,38岁。主诉:发现肝吸虫病半年余,伴胁肋痛。现症:诉半年前于外院发现肝吸虫病,现口干口苦,腹胀,余无不适,无恶心呕吐,纳可寐可,二便调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气滞血瘀,挟痰湿,肝脾失调。治以调肝健脾,兼以攻补。疏以四逆散加味:太子参209,白术309,云苓309,柴胡lOg,枳壳159,赤芍209,丹参159,槟榔159,田七片 (先煎)lOg,茵陈159,淮山药209,炙甘草89。每日I剂,水煎服,共7剂。 二诊:前症好转,无肝区不适及腹胀等症,舌淡红偏黯苔白,脉略数。本虚之象已现,小柴胡汤化裁以和解少阳,加强行气散结之力。处方:党参209,白术209,茯苓209,柴胡69,黄芩159,枳壳159,槟榔159,薤白159,法半夏129,赤芍159,香附159,淮山药209?炙甘草89。继服7剂。1周后,根据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脉象,守原方酌加调补脾肾之药物,攻补兼施,除邪祛瘀,补益脏腑。服药7剂后,患者诸症如失,精神好。检查肝吸虫项目多次,结果连续呈阴性。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按四逆散证仅出现在《伤寒论>少阴证辨证论治篇的第318条里,“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 心痛由气滞和血瘀,眩晕由肝阳上亢导致,因此在治疗上应用3个治则共同组方治疗本病,实际本方由清脑汤合宽胸化瘀汤组成,清脑汤是在多年临床防治高血压病中总结的处方。本方前六味药为原方,可以应用治疗高血压病。用时可将钩藤后煎,这样疗效更好。由于本例病人大便轻度秘结,故应用瓜蒌,方中剂量可以根据病情增减,菊花可加至509,白蒺藜可加至259,草决明可加至509,夏枯草可加至509,地龙可加至509,钩藤可加至509,丹参可加至25—509等应结合临床病情灵活应用。 本例经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RV,>2.5mV,,I-、r3,V.,V,倒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脏病性。经按本方临床加减治疗2月余,眩晕脑胀,胸闷心痛消失,Tv3,V4,V5转为低平,血压140/90mmHg。 案4朱某,女64岁,退休教师,就诊时间:1975年10月11日。患多梦失眠,心悸已廿余年。近月余感胸闷心痛,阵阵发作,胸闷呼吸不畅,体虚乏力,口淡无味,每于失眠和劳累后加重。查: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辨证分析:本病由思虑过度,志郁气结,损伤心脾,耗伤营血,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而心悸多梦失眠。经脉涩滞,心脉不畅而致胸闷心痛。脾失健运,气血不充则体虚乏力,口淡乏味。治法:补血养心.宽胸理气,活血化瘀。选宽胸化瘀汤合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209,黄芪209,白术209,茯神 收稿日期:2007一ll—ll 作者简介:王庆华。女.山东沂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伤寒论(经方治疗疑难重症的研究)。 159,柏子仁159,枣仁159,夜交藤209,甘草lOg,陈皮159,枳壳159,清半夏159,瓜蒌209,薤白159,丹参209,赤芍159,桃仁159,红花159,川楝子159。每日1剂,5-'s-2次服用。 按本例心痛胸闷,虽由气滞血瘀而发,但在营血虚损时,血脉涩滞,尤会使心脉瘀阻。所以在应用宽胸化瘀时,同时配合归脾汤,以恢复中焦脾的运化功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只有在营血充足时,方能气畅血络疏通,“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心气心血充足,神方守舍,心痛胸闷心悸不寐会更快缓解,甚至消失。 本例经心电图检查Ⅱ、III、AVF导联S—T下移。T波倒置。诊断为冠心病不典型心绞痛及神经官能症。在治疗中,第二诊后,党参加为259,黄芪加为259,酸枣仁加至259,夜交藤加为259,丹参加为259。经治疗1月余后睡眠明显好转,心绞痛基本消失,经复查心电图检查Ⅱ、11I、AVF导联S—T段,T波基本恢复正常。 结语:心痛症总体治疗思路是宽胸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因为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概括本病是由气血阻滞引起。所以疏理气机,调畅行气是恢复气统血行是基础。而活血化瘀则是疏通经络,恢复心脉冠心循行的关键。在这一认识上,经多年临床实践,创制宽胸化瘀汤加减进行治疗。60年代末主要用原方治疗,至70年代而根据兼症的不同,结合不同治法相互配合。总之,要以病人的病症为主辨证用药,千万不能以药为主,用于不同的症。但是诊断心痛确切,则治疗心痛的主体宽胸化瘀汤基本不能变,只有这样在临床上会取得更好疗效。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妇科疾病诊疗指南

妇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和指南 一.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宫体部肌瘤多见,少数为宫颈肌瘤。 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无症状,仅于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被发现。 2、阴道流血多数病例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少数病例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主要取决于肌瘤生长的部位。 3、腹部包块下腹可扪及实性肿块、不规则,特别是在膀胱充盈时腹部包块更为明显。 4、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可有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更为明显,当其感染坏死时可产生多量脓血性排液,伴有臭味。 5、压迫症状肌瘤增大时常可压迫周围邻近器官产生压迫症状,尤多见于子宫体下段及宫颈部肌瘤。压迫膀胱则产生尿频、尿急,甚至尿潴留;压迫直肠产生排便困难。 6、腰酸、下腹坠胀、腹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诉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浆膜下肌瘤帝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7、其他症状患者可伴不孕、继发贫血等 8、妇科检查子宫不规则增大,质硬,表面呈多个球形或结节状隆起。若为黏膜下肌瘤,有时可见宫颈口或颈管内有球形实性包块突出,表面暗红色,有时有溃疡、坏死。 诊断要点 1、病史及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B型超声显像显示子宫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肌瘤区出现圆形低回声区或近似漩涡状结构的不规则较强回声。B超能较准确地显示肌瘤的数目、大小及部位。 (2)诊断性刮宫:探测宫腔大小、宫腔形态及不规则突起。并将刮取所得的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以除外并存的子宫内膜病变。 (3)宫腔镜检查:直接窥视宫腔形态,可见突出在宫腔内的肌瘤,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及原则 子宫肌瘤的处理,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全身情况全面考虑。 1、随访观察如肌瘤小于妊娠10周子宫大小、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患者,可3-6 个月复查一次。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1)肌瘤大于妊娠10周子宫; 2)月经过多,继发贫血; 3)有压迫症状; 4)宫颈肌瘤; 5)生长迅速,可疑恶性; (2)手术方式: 1)肌瘤切除术:年轻未婚或未生、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经腹行肌瘤切除。有条件者可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肌瘤。

疑难病证辨治验案二则

疑难病证辨治验案二则 作者:王雪华桑希生王俊志曲苗 【摘要】以验案二则,即麦门冬汤合消瘰丸加减方辨治结节病、海藻玉壶汤合消瘰丸加减方治愈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探讨了此类疑难病证的病因病机、辨治思路及解毒散瘀消肿、化痰软坚散结法的治疗经验。 【关键词】结节病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辨证论治验案 Abstract: With two recipes, i.e. nodule disease treated with revised Maimengdong Decoction and Xiaoluo Pill, sub-acute thyroid inflammation of granuloma treated with Haizao Yuhu Decoction and Xiaoluo Pill, it makes clinical research to discuss the causa morbi, mechanism, differentiation thought and the experiences of removing toxin, stasis, swelling, sputum, and softening mass in treating such refractory diseases. Key words: nodule; sub-acute thyroid inflammation of granuloma; TCM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recipe cases 1 结节病案

患者,女,31岁,1992年暑期初诊。主诉:干咳一月余,以频繁“清嗓”为临床特征。业经日本东京某医院诊断为结节病,因本人拒绝激素疗法而回国寻求中医药治疗。来诊前曾到过黑龙江省某著名西医院,专家会诊结论一致。 中医临床所见:干咳无痰,咽喉不利,胸闷气短,倦怠乏力,面色少华,纳谷不香,月经量少,舌质微红,舌苔薄,脉弦细。从自带的东京某医院所作的X线片及胸部CT片清晰可见,两侧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呈2cm的结节状,对称地分布于两侧。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辨证要点:(1)因肺阴虚,虚火灼津,津燥失润,故干咳无痰,咽喉不利;又虚火化燥,炼液成痰,凝结于肺经循行部位,形成积聚结节。因其阻遏气道不利,故胸闷气短,不得侧卧。(2)由于思虑和劳倦导致脾胃气虚,化源不足,因而倦怠乏力,面色少华,纳谷不香,月经量少,同时加重了肺燥的病情。(3)观其脉证为肺胃之气阴两虚,燥邪郁结证候。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解毒消肿。方药:麦门冬汤合消瘰丸加减方:麦冬20g,半夏15g,太子参20g,沙参15g,甘草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黄芪30g,白术20g,当归15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服方7剂,诸症同前。尤以咽喉不利,不能侧卧为重,遂将《外科真诠》消瘰丸加入方中,玄参20g生牡蛎40g,浙贝母25g,夏枯草20g,改黄芪50g,加黄药子15g,以增强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力。三诊,该患笑容可掬。主

病痛有时症临床验案

病痛有时症 所谓病痛有时症,就是发病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每日上午8时或10时,或每日下午的3时、5时或夜间的某个时辰,或发热恶寒,或头痛,或心烦意乱,或恶心呕吐,或疟疾,或其他不适的感觉,即可称为病痛有时症(为笔者所拟)。如遇上述诸种情况,笔者多用小柴胡汤,常可收药到病除之效。数十年来用小柴胡汤治愈的病痛有时症,数以百计。兹列举病例如下。 (一)定时发热症 定时发热又称潮热,意如潮水之涨落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和时间性。就发热的程度而言,有高热、低热之分;就发热的性质而言,有实热和虚热之异,即实证发热和虚证发热。 实证发热,常常是微热不退,每到下午3?5时开始发热,热势由低到高达39℃以上,到夜间10时以后热势渐退,退热时身上或者额头上常有微汗,或者是热退无汗。 虚证发热,以血虚和阴虚者为多,发热的时间或在午前,或在午后,或在夜半,但均是定时发热。发热时间持续几个小时,便慢慢热退身凉,常伴有汗出、乏力、消瘦、贫血等虚弱的症状。

不论实证发热或虚证发热,只要是有定时者,笔者均投以小柴胡汤加地骨皮治之。 例1崔某,女,9岁,安徽临泉县师范学校崔某之孙女。于每天下午7时开始发热,高达38℃,夜间1时开始热退。发热时微恶寒,退热时身上有潮潮汗意,已1年半。曾按疟疾治疗而未收效,多次验血均未发现疟原虫。多次住院治疗有时只能止住几天,过不了几天又发热如故。1972年7月6日求治。 见患儿身体痩弱,面色憔悴,精神较差,饮食一般,开处方:柴胡7克,黄芩3克,人参7克,法半夏7克,炙甘草7克,地骨皮10克,大枣10个,生姜3片。 2剂,水煎。嘱其于发热前两个小时温服一半,另一半于次日早饭后1小时温服。药服1次,当晚即不发热,坚持服完两剂已不再发热。后又开给六君子汤6剂,以善其后。 例2刘某,女,60岁,安徽蚌埠市第二建筑公司职工家属。每于上午11点左右开始发热,高达39℃以上,到下午5时热势渐退到37.5℃,已6个多月。曾3次住院检查治疗,但均未查出发热原因;西医对症治疗,虽有时能抑制一下不发热,但终难治愈。1991年9月22日求治。 患者身体痩弱,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并时时干咳,脉沉细五至,舌红无苔。遂开处方:柴胡15克,地骨皮20克,太子参3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12克,

临床验案3则.

2006年12月第23卷第6期Dec.2006,Vol.23No.6 天津中医药 Tianji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ExperimentalStudyonMechanismofDetoxific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FormulaIIinPreventingand TreatingHepaticEncephalopathyinRatswithAHG MAODe-wen,QIUhua,HUANGGu-ye,etal (Liverdiseasetreatingcenter,No.1,AffiliatedHospitaltoGuangxiChineseMedicalUniversity,Nanning,53002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mechanismofdetoxific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FormulaIIinpreventingandtreat-inghepaticencephalopathyinratswithacutehepaticfailure(AHF).[Methods]Eighty-fourratswithacutehepaticfailurein-ducedbyinjectingTAAweredividedintosevengroups:controlgroup,treatmentgroup,detoxific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formulaIIgroupsoflow,middle,highdoses.lactulosegroupandangongniuhuanwan(Bezovrpillformiscarriageprevention)group.ThelevelofserumNH3,BCAA,AAA,theactivityofNa+-K+-ATPase,Ca2+-Mg2+-ATPase,SODandthecontentofCa2+andMDAincerebralmitochondrionweredetermined.[Results]Thedetoxific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formulaIIwasabletonotablyreducethelevelofNH3,recovertheratioofBCAA/AAA,increasetheactivityofCa2+-Mg2+-ATPase,Na+-K+-ATPaseandSOD,inhibittheproductionofMDAandremainCa2+homeostasisinencephalicmitochondrion.TheeffectofhighdosegroupisbetterthanlactuloseandtheChinesemedicineangongniuhuangpillformiscarriagepreventiongroups(P<0.05).[Conclusions]Thedetoxific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formulaIIcanprotecthepaticencephalopathyinratswithacutehepaticfailure.ItsmechanismmightbeduetoreducingthecontentofNH3,recoveringtheratioofBCAA/AAA,protectingthefunctionofcerebralmitochondrion. Keywords:acutehepaticfailurechepaticencephalopathydmechanismdthedetoxificationandremovingbloodstasisformulaII临床验案3则 郝现军,王冠民 (河南省鹤壁市鹤壁矿务局第二职工医院,鹤壁458010) 关键词:医案;临床经验;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19(2006)06-0489-01 1恶性腱鞘巨细胞瘤 患者,女,40岁,2004年7月初因右膝疼痛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右膝关节恶性腱鞘巨细胞瘤,医院建议做截肢手术。患者于2004年7月20日来诊。查其右膝关节肿胀疼痛,弯曲受限,不能行走,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沉细。此系正气虚弱,痰瘀毒凝结为患。治以益气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方用六味抗癌汤:黄芪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蜀羊泉30g,龙葵30g,蛇莓30g,水煎服。另配服抗瘤丸(人参、水蛭、川芎、蜂房、蜈蚣、制胆南星、壁虎、山慈菇、川贝母、炮穿山甲、蚤休、莪术、皂角刺、三七、乳香、没药、僵蚕、黄连、白芥子、三棱、全蝎、郁金各等份,共研细末,制成蜜丸、每丸含生药10g),1丸/次,3次/d。上方服用1个月,疼痛明显减轻,能扶杖行走,服用3个月弃杖行走,右膝偶有疼痛,肿胀消退。坚持服用1.5a,右膝肿瘤消失,行走自如。近日随访一切正常。 按:六味抗癌汤中黄芪益气扶正,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蜀羊泉、蛇莓、龙葵五味抗癌药联合应用,以加强解毒抗癌作用。并配合抗癌丸,集益气解毒、活血逐瘀、化痰通络、软坚散结之品于一体,坚持长期服用,既效守方,缓图收功以带瘤生存。2癫痫 患者,女,40岁,患癫痫病10余年,每月发作多次,发作时昏不知人,两眼上翻,口流涎沫,四肢抽搐。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弦。证属风痰上逆,闭阻窍络。治以豁痰开窍,熄风定痫,兼以活血通络。处方:1)石菖蒲10g,远志10g,胆南星10g,茯苓15g,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半夏1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大黄10g,钩藤15g,天竺黄10g,甘草10g,浮小麦30g,大枣6枚,水煎服。2)控涎丹,3g/次,1次/周,早晨红枣汤送下。3)定痫丸(主要由水蛭、天麻、胆南星、半夏、川贝母、橘红、丹参、麦门冬、石菖蒲、远志、全蝎、蜈蚣、僵蚕、琥珀、朱砂、薄荷等组成),1丸/次,3次/d。以上方服用2月余,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服用半年,癫痫停止发作,又坚持服用半年,癫痫至今未再发作。 按:控涎丹善除顽痰,因泻下攻逐力峻猛而易伤正,故间断服用免伤正气。定痫丸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活血化瘀,熄风定痫。三方结合,久服见功。 3心功能不全伴黄疸 患者,男,50岁,2003年6月20日初诊。患者自述上腹部胀满6个月,平时感心慌气短。查面部及全身黄染,双下肢水肿,肝大肋下可触及,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数结代。化验总胆红素80μmol/L,直接胆红素40μmol/L,谷丙转氨酶293U/L,谷草转氨酶328U/L。B超示肝大并瘀血肝、胆囊炎。胸片示心影增大。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2)心功能不全并肺瘀血,间质性肺水肿。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心阳不足,心脉瘀阻。治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温补心阳,活血通脉。处方:茵陈蒿30g,金钱草30g,郁金15g,车前子15g,葶苈子15g,丹参30g,党参30g,附子10g,白术15g,厚朴15g,白豆蔻仁10g,焦三仙各15g。并配合服用西药卡托普利12.5mg,地高辛0.25mg,安体舒通40mg,双氢克尿噻50mg。服用10余剂,黄疸尽退,下肢肿消,上腹部胀满减轻,心悸气短消失,饮食增加,化验肝功能正常,心衰得到纠正。 按:本案多脏腑功能受损,病情严重,一方面温补心肾,一方面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用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合茵陈五苓散化裁,并适当配合西药强心利尿,中西医结合而取效。 (收稿日期:2006-08-01) 作者简介:郝现军(1964-),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诊治与研究工作。?临床报道? ??????????????????????????????????? 48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