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基础知识

第二章基础知识

管理基础知识第二章决策笔记

第二章决策 一、决策的本质 决策定义:是决策者为达到某种预定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制定出若干行动方案,对此作出一种具有判断性的选择,予以实施,直到目标实现。 决策的简单定义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的过程。 决策的选择:a、为了达到一个预定目标b、寻求优化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c、选择方案 从系统的观点看,管理决策是由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决策理论与方法、决策信息和决策结果等六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决策主体是决策系统的灵魂和核心,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体的性质。 决策客体指决策对象和环境。其特点、性质决定决策活动的内容和复杂程度。 决策理论和方法在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结果的误差和失误。 决策信息是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拥有大量丰富信息是保证决策正确性的条件。 决策结果是决策的构成要素 二、决策的分类与原则 (一)决策的分类: 1、按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战略性决策关系发展方向和远景规划,包括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机构调整。 特点:宏观、全局、方向、原则性 战术性决策目标具体,问题单一,包括管理性决策和业务性决策。 特点:微观、局部、区域、阶段性 管理性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业务性决策也称为作业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范围较窄。 2、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组织中的两类问题:例行问题(常规、定型化、重复性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程序化决策的涉及,例外问题(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不明的、重大影响的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 一般组织中80%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3、按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性决策: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确切知道自然状态的发生。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方案的选择取决于各个方案结果的比较风险型决策(随机决策):自然状态不止一种,不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知道有多少种以及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就算知道,也不知晓发生的概率 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的条件相似,不同的是不能确定概率。因为不确定因素更多,风险更大

第2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 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2.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3.1:100万的地形图,是按经差2o,纬差3o划分。 4.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5.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6.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8.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1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11.J—50—5—E表示1:5万地形图。 12.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小于1:100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13.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14.等角投影能保持制图区域较大面积的形状与实地相似。 15.水准面有无数个,而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16.地球面上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和高程来确定的。 17.正轴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经度的函数,与纬度无关。 18.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19.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20.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二、名词解释 1.大地体 2.水准面 3.大地水准面

重庆市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全)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一、管理概念:管理就是管理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具有基本职能;6.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具有两重性 1.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 (二)目标性 1.组织的共同目标;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3.具有时间跨度;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 (三)组织性 (四)创新性 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 一、管理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 (一)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靠什么做) (四)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 二、管理职能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创新、协调职能受重视。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运用过程; 4.独占性(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一个部门承担); 5.接受公众监督。 在中国,把非政府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中介组织。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服务的组织,以企业法人身份活动注重个体利益。 特点:1.目标单一即盈利;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典型的经济理性;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委托经营权。 第三节管理者职责与技能 一、角色类型: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方面角色。 层次: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 领域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如人事、销售) 二、具备技能 (一)技术职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工作程序、技术知识能力。 (二)人际技能。沟通协调能力。 (三)概念技能。概括洞察决策判断能力。 第四节管理环境 一、环境变化为组织生存发展提供想的机会;又对生存环境造成某种不利威胁。 环境三大类:(一)一般、宏观环境: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五方面。 (二)具体微观环境:现有竞争对手研究、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厂家、用户、供应商。 (三)组织内部环境 两种环境分析方法:1.识别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方法(美.邓肯),从两个方面确定组织环境因素:稳定(静态)---不稳定(动态);二是复杂程度:简单---复杂层面得出评价模型。 2.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外部:机会(O)、威胁(T);内部:优势(S)、劣势(W)。 第二章决策

第二章地图学的数学基础比例尺

第二章地图学的数学基础比例尺 第九节地图比例尺的含义和表示 由于地图投影的原因会造成地图上各处的缩小比例不一致性,因此,进行地图投影时,应考虑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电子地图出现后传统的比例尺概念发生新变化,在以纸质为信息载体的地图上,地图内容的选取、概括程度、数据精度等都与比例尺密切相关,而在计算机生成的屏幕地图上,比例尺主要表明地图数据的精度。屏幕上比例尺的变化,并不影响上述内容涉及的地图本身比例尺的特征。 一、地图比例尺的含义 当制图区域比较小,景物缩小的比例也比较小时,由于采用了各方面变形都比较小的地图投影,因此,图面上各处长度缩小的比例都可以看成是相等的。在这种情况下,地图比例尺的含义,具体指的是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之间的长度比例。 当制图区域相当大,制图时对景物的缩小比率也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的地图投影比较复杂,地图上的长度也因地点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所注明的比例尺含义,其实质指的是在进行地图投影时,对地球半径缩小的比率,通常称之为地图主比例尺。 地图经过投影后,体现在地图上只有个别的点或线才没有长度变形。换句话说,只有在这些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才可以用地图上注明的主比例尺进行量算。 二、地图比例尺的表示 1.比例尺的表示 传统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图解式比例尺。 (1)数字式比例尺如1∶10000 (2)文字式比例尺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1千米 (3)图解比例尺:可分为直线比例尺、斜分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是以直线线段形式标明图上线段长度所对应的地面距离。 斜分比例尺,是一种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制成的图解比例尺,利用这种斜分比例尺,可以量取比例尺基本长度单位的百分之一。 斜分比例尺是由纵、横两种分划组成的复合比例尺,纵分划为斜线,横分划及其注记与直线比例尺相同。使用该比例尺时,先在图上用量角规卡出欲量线段的长度,然后再到复合比例尺上去比量。比量时应注意:每上升一条水平线,斜线的偏值将增加0.01基本单位;量角规的两脚务必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复式比例尺,又称投影比例尺,是一种根据地图主比例尺和地图投影长度变形分布规律设计的一种图解比例尺。 2.特殊比例尺 (1)变比例尺 当制图的主区分散且间隔的距离比较远时,为了突出主区和节省图面,可将主区以外部分的距离按适当比例相应压缩,而主区仍按原来规定的比例尺表示。 (2)无级别比例尺-多尺度 是一种随数字制图的出现而与传统的比例尺系统相对而言的一个新概念,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表现形式。在数字制图中,由于计算机或数据库里可以存贮物体的实际长度面积体积等数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知识点 1、烷烃、烯烃和炔烃 (1)代表物的结构特点 注意:碳碳双键不能旋转,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成为烯烃的顺反异构。 顺反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同一侧称为顺式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 子团排列在双键的两侧称为反式异构,即“同顺异反”。如2-丁烯:顺反异构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2)物理性质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都是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注意: a) 烷烃、烯烃和炔烃都是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 越多,沸点越低。 b) 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 的烃在常温下通常为气态,但是由于新戊烷具有支链比较多,所以在常温下也是 气态。 c)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不溶于水。 3)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其的化学性质类似于甲烷。 a) 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 4)等一般不起反应。点燃 b) 氧化反应:烷烃能够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 n H2n+2+(3n+1)/2O2→ nCO2+(n+1)H2O c) 取代反应(烷烃的特征反应) :烷烃能够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一取代的化学方程光照 式为C n H 2n+2+Cl 2→ C n H2n+1Cl+HCl 高温 d) 分解反应:烷烃在高温下能够发生裂解。如C4H10→ CH2=CH2+CH3CH3,或者高温 C4H10→ CH2=CH-CH3+CH4 (4)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n≥2(但C n H2n 不一定是烯烃,有可能是环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类似于乙烯。由于烯烃具有碳碳双键官能团,所以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a) 氧化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包括被氧气氧化和被强氧化剂(酸性KMnO4 溶液)氧化 点燃 1) 被氧气氧化——燃烧反应:C n H2n+3n/2O2→ nCO2+nH2O,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2) 被强氧化剂氧化——烯烃能够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使KMnO 4溶液褪色。(可 鉴别烯烃和烷烃) b) 加成反应——烯烃的特征反应:烯烃能够和卤素单质、卤化氢、水、氢气等物质加成,烯烃能使 溴水褪色。以乙烯为例,乙烯与卤素单质X2 加成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10页

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风险衡量的方法,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和本量利的计算;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了解风险的种类、投资风险和投资报酬的关系,了解本量利的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式和前提条件。 教学难点:投资的风险和报酬;本量利分析 教学重点: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教学课时:12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图片和案例: 第一节 资金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 (一)概念 (二)产生的条件 (三)表示方法 ()???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现值的计算 重点: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非一次性收付款项年金和混合现金流的终值、现值的计算 注: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涉及两个基本概念,即现值和终值,P16 对于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而言,该段时间的起点金额是现值; 该段时间的终点金额是终值。 二、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 (一)单利的终值和现值 (二)复利的终值和现值 1 .复利终值 例:若将1000元以7 %的利率存入银行,则2年后的本利和是多少? 注:i ↗, F ↗;n ↗, F ↗. 2.复利现值:即倒求本金 注:i ↗,P ↙; n ↗, P ↙. 注:复利现值系数与复利终值系数互为倒数 3.复利利息的计算:I =F-P 注:财务管理考试中,若不特指,均指复利。 企业再生产运动中,运用资金一次循环的利润,应投入下一次循环中,这一过

程与复利计算的原理一致。因此,按复利制计算和评价资金时间价值要比单利制更科学。所以,在长期投资决策计算相关指标时,通常采用复利计息。 课堂练习: 1.某人现在存入本金2000元,年利率为7%,5年后可得到多少? 2.某项投资4年后可得到40000元,按利率6%计算,现在应投资多少? F = 2000 × (F/P,7%,5)= 2000 × 1.4026 = 2805.2 (元) P = 40000 × (P/F,6%,4) = 40000 × 0.7921 = 31684 (元) 知识链接:有关复利的小故事 富兰克林的遗嘱 你知道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何许人吗?富兰克林利用放风筝而感受到电击,从而发明了避雷针。这位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死后留下了一份有趣的遗嘱: 一千英磅赠给波士顿的居民,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一千英磅,那么这笔钱应该托付给一些挑选出来的公民,他们得把这些钱按每年5%的利率借给一些年轻的手工业者去生息。这些款过了100年增加到131000英磅。我希望那时候用100000英磅来建立一所公共建筑物,剩下的31000英磅拿去继续生息100年。在第二个100年末了,这笔款增加到4061000英磅,其中1061000英磅还是由波士顿的居民来支配,而其余的3000000英磅让马萨诸塞州的公众来管理。过此之后,我可不敢多作主张了!” 同学们,你可曾想过:区区的1000英磅遗产,竟立下几百万英磅财产分配的遗嘱,是“信口开河”,还是“言而有据”呢?事实上,只要借助于复利公式,同学们完全可以通过计算而作出自己的判断。 德哈文的天文债权 十年前,美国人德哈文(J.Dehaven)的后代入禀美国法院,向联邦政府追讨国会欠他家族211年的债务,本利共1416亿美元。事情的经过是:1777年严冬,当时的美国联军统帅华盛顿将军所率领的革命军弹尽粮绝,华盛顿为此向所困之地的宾州人民紧急求援,大地主德哈文借出时值5万元的黄金及40万元的粮食物资,这笔共约45万美元的贷款,借方为大陆国会,年息为6厘(相当于6%)。211年后的1988年,45万美元连本带利已滚成1416亿美元,这笔天文数字的债务足以拖垮美国政府,政府当然要耍赖拒还了。 45万美元,变成1416亿美元,代价是211年6厘的复利,此故事足以说明复利增长的神奇力量。 朋友们可能会想,别说211年了,就算50年,我都老了,要钱干什么?是啊,我想反问一句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呢!如果能坚持到最后,你一定会成功! 三、年金的终值和现值(非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终值和现值)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8.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 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2.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13.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14.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15.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二、名词解释 1.地图 2.直线定向 3.真xx 4.磁xx 5.磁偏角 6.xx收敛角 7.磁坐偏角 8.方位角 9.象限角 10.地图学 11.xx方向 12.1956年xx高程系 三、问答题 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 △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课堂笔记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第一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中国古代、近代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主要学派。 2、理解:X理论和Y理论、超Y理论、Z理论。 3、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说,X理论和Y理论。 第一节中国管理思想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仁”(注意是仁义的意思)。 儒家管理手段和途径都强调“为政以德”(注重用道德感化臣民)。 注意:儒家虽然重道德,但是并不否认法治(碰到冥顽不灵者仍要用法制手段)。 2、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道”,它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真题链接:中国古代认为管理者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来达到管理目的的是(B)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012.4/2014.4选择) 3、法家管理思想 法家哲学以“法”为中心,强调法律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韩非子提出了“上法而不上贤”的观点(往年多次考过的一个知识点) 4、兵家管理思想 兵家以“谋略”为中心,重视组织和编制的作用 厉以宁的观点→高层要道家,中层要儒家,基层要法家(2010.4选择) 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的舞台上涌现出不同的阶层和代表人物。 1、地主阶级改良派的管理思想 林则徐最早意识到中国有不如西方之处,主张向西方学习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学习洋人的技术来抵制洋人) 2、农民阶级的管理思想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撼动了清朝的统治 《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没有实现,但却体现了良好的愿望 3、无产阶级的管理思想 共产党人认为:要民主集中、要走群众路线、要集体领导 这些思想成为我党治军治国的重要原则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 背景介绍: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生于1723年,逝于1790年,被世人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2014.4填空)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是如何论述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2011.4简答) ①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②劳动分工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其他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③劳动分工使劳动简单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的工具和改进设备。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及习题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3、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三、中和热的测定 四、能量的分类 典例剖析 【例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伴有能量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NaOH固体溶于水中放出热量,NH4NO3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核反应的能量变化等。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放出热量;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吸收热量。B、C正确,A、D错误。 【例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 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则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⑦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 C 解析: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①②④⑤正确,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数会变化,且一

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精髓第二章

第二章 第一节 1.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由( )负责编制。 A. 总承包单位 B. 分包单位 C. 建设单位 D. 设计单位 2.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后,可以向负责验收的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下列单位中,负责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的单位应该是( ) A. 建设单位 B. 总承包单位 C. 监理单位 D.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3.具备独立施工条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但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项目被称为( )。 A. 分部工程 B. 分项工程 C. 单项工程 D. 单位工程 4.下列关于工程项目组成的说明,正确的是( )。 A. 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称为单项工程 B. 具备独立的施工条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的工程项目称为单位工程 C. 电梯工程属于分部工程 D. 智能建筑工程属于分项工程 5.根据国家现行规定,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无论规模大小,建设项目完工后均应进行初验,然后进行竣工验收 B. 建设项目竣工图应由施工单位绘制并加盖“竣工图”标志 C. 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工程,应在3个月内办理验收投产和移交固定资产手续;如3个月内办理竣工验收确有困难,经验收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推迟竣工验收时间 D. 施工单位必须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分析投资计划执行情况 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控制项目目标,最终实现项目的功能。其项目目标是指( )。 A. 造价、质量、进度 B. 造价、质量、安全 C. 决策、设计、施工 D. 决策、实施、运营 1. 政府投资项目按盈利性不同可以划分为( ) 。

A.竞争性投资项目 B.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 C.基础性项目 D.公益性项目 E. 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 2. 建设工程项目按建设性质可以划分为( ) 。 A.新建项目 B.基础项目 C.改建项目 D.公益项目 E. 迁建项目 第二节 1.下列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方法中,可用来综合控制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的方法是( ) 。 A. 控制图法和因果分析图法 B. S曲线法和香蕉曲线法 C. S曲线法和直方图法 D. 网络计划法和排列图法 2.在项目实施中,激励、调动和发挥项目控制人员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是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 )。 A. 组织措施 B. 技术措施 C. 经济措施 D. 合同措施 3.下列关于工程项目目标控制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 直方图是用来寻找某种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有效工具 B. 通过因果分析图,可以发现工程项目中的主要质量问题 C. S曲线法与香蕉曲线都可以用来控制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 D. 控制图和直方图法均属于质量控制的动态分析方法 第三节 1.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很大且后果损失也很大的项目,应该采用的风险对策为( ) 。 A. 风险回避 B. 风险自留 C. 风险控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长、键能和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化学键合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的物质。 要点精讲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来源:学§科§网]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 (2)配位化合物 ①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②组成:如[Ag(NH3)2]OH,中心离子为Ag+,配体为NH3,配位数为2。 三.分子的性质 1.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企业概述 一、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 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要素: 1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设备和资金—财和物; 2要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土地; 3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工人和管理者—人; 4从事产品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服务; 5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地位——法人; 6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利润。 企业具有以下特征: 1企业是一个经济性组织——盈利性。 2企业是一个社会性组织。今天世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企业新概念,即企业已不再被看做只是为拥有者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负责。 3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从法律的角度说,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 4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减少对企业的干预,特别是行政干涉。 二、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有两个:获利、满足社会需要。 五、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现代企业制度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在古典企业制度基础上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制度。 ㈠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公司制度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现企业是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求的企业体制,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公司制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㈢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现代企业法人制度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主要体现为公司的产权制度,核心是要理顺和完善企业的产权关系。根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理论,公司企业对企业财产(动产、不动产和流动资金)所享有的权利,应为法人财产权;出资者对企业的权利为股东权。 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表现为企业依法拥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企业对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依法享有民事

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 2CO 是吸热反应)。 ① 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CaCO 3的分解等。 ②C +CO 2 △ 2CO ③铵盐和碱的反应,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思考]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 点拔: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NH 4Cl 与Ba(OH)2·8H 2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1、 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力、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极(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级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Zn-2e-=Zn2+】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2H++2e-=H2↑】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总反应方程式: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Zn + 2 H+ = Zn2+ + H ↑】 2(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电子:负极→导线→正极。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③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高二化学选修5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2章烃和卤代烃一.各类烃的结构特点及物理性质 含有 键 CH===CH 1甲烷(烷烃通式:C n H2n+2) (1)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CH4+Cl光照3Cl(一氯甲烷)+HCl CH3Cl+Cl光照2Cl2(二氯甲烷)+HCl CH2Cl2+Cl光照3(三氯甲烷)+HCl(CHCl3又叫氯仿) CHCl3+Cl光照4(四氯化碳)+HCl 取代1 mol氢原子,消耗1 mol氯分子。 (3)分解反应 图乙烯的制取

甲烷分解:CH高温2 2. 乙烯(烯烃通式:C n H2n) =CH2↑+H2O(消去反应) 乙烯的制取:CH3CH2浓硫酸 170℃2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CH2=CH2+3O点燃2+2H2O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CH2=CH2+Br2Br—CH2Br 与氢气加成:CH2=CH2+H2催化剂CH3CH3 与氯化氢加成:CH2=CH2+HCl催化剂CH3CH2Cl 与水加成:CH2=CH2+H2O催化剂CH3CH2OH 马氏规则:当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通常氢加到含氢最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一侧。 (3)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CH2=CH2催化剂[CH2—CH2 ] n (4)1,3-丁二烯 与溴完全加成:CH2=CH-CH=CH2+2Br CH2Br-CHBr-CHBr-CH2Br 与溴1,2-加成:CH2=CH-CH=CH2+Br CH2Br-CHBr-CH=CH2 与溴1,4-加成:CH2=CH-CH=CH2+Br CH2Br-CH=CH-CH2Br (5)烯烃的顺反异构 (a)并不是所有的烯烃都存在顺反异构,只有当双键两端的同一碳原子上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烯烃才存在顺反异构。 (b)判断烯烃是否存在顺反异构的方法:①分子中有碳碳双键;②双键两端的同一碳原子上不能连接相同的基团。如果用a、b、c表示双键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团,因双键所引起的顺反异构可以表示如下:其中前两种为顺式,后两种为反式。 3. 乙炔(炔烃通式:C n H2n-2) 乙炔的制取:CaC2+2H2 CH↑+Ca(OH)2 (1)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HC≡CH+5O点燃2+2H2O 图乙炔的制取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李华伟 审核人:王宏兰 编撰日期:2008-9-1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管理知识,认识管理的作用,激发从事管理工作的兴趣;其二,通过方法的教授和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管理实践问题。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按照管理的原理、方法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管理方法的领会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准确地掌握历史上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系统地了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各项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掌握计划、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中常用的方法;系统了解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对其的管理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系统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系统、理解管理者的分类及素质要求、了解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形态分类、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了解管理方法的分类,掌握管理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机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管理的含义与实质,理解管理学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内涵。清楚管理者的分类,能区分谁是管理者,理解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了解管理系统构成及其要素。清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机制含义,内容和一般的管理方法,掌握管理环境的分类。 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管理的职能及其内容,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内容。 一般掌握:管理者的分类,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 难点: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的清晰、明确认识,管理系统的全面掌握和应用。第二章管理思想 教学内容: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进、现代管理原理、组织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有代表性的重点理论;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掌握组织文化的功能与组织文化的建设。 重点掌握:掌握“人本管理”、“组织再造”、“学习型组织”等现代管理思想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A4 -终极版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Δ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液溶胶 如:AgI 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 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 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1)Fe(OH)3胶体的制备 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 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2)硅酸胶体的制备 在试管中加入3-5mL Na 2SiO 3溶液(饱和的Na 2SiO 3溶液按1:2或者1:3的体积比用蒸馏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静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3)碘化银胶体的制备 在碘化钾稀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入边震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I+AgNO 3=AgI (胶体)+KNO 3 思考:若上述(1)反应中,没有及时停止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若上述(2)(3)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提示:(1)胶体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生成白色沉淀 (3) KI+AgNO 3=AgI↓+KNO 3 生成黄色沉淀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2)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静电除尘);胶体都是呈电中性的,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胶粒不带电的不会发生电泳现象。【碘化银胶体和蛋白质胶体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的电性不同条件下是不相同的】 (3)聚沉的方法有三种:①加入电解质溶液 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胶体粒子不带电的胶体可以用第③方法聚沉】 (4)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后红褐色沉淀溶解。原因:少量稀硫酸作为溶液使胶体聚沉,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过量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铁反应,使沉淀溶解。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明矾净水 ③FeCl 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④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⑤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⑥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⑦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4、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四、离子反应 1、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书写——“三句话” ①强酸、强碱、盐用等号一步到位 ②一元弱酸、所有弱碱用可逆符号一步到位 ③多远弱酸多可逆符号分步电离 例:①H 2SO 4 = 2H + + SO 42- NaOH= Na ++OH - Ca(OH)2= Ca 2++2OH - BaCl 2 = Ba 2+ + 2Cl - BaSO 4 = Ba 2+ + SO 4 2- NaHSO 4 == Na + + H + +SO 42-(在水溶液中) NaHCO 3 == Na + + HCO 3- ②HClO H + + ClO - Cu(OH)2 Cu 2++2OH - ③H 2CO 3 H + +HCO 3- HCO 3- H + +CO 32- 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碱盐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注意:(1) HCO 3-、OH -、SO 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 混合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纯净物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酸 碱 盐 (缺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胶体浊液 粒子大小<1nm(1-100)nm>100nm 能否过滤能能不能 主要特征均匀、透明、稳定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举例没有 NaCl、蔗糖溶液 有 Fe(OH)3 胶体 没有 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 应( A+B=AB) H2+O2=H2O B、分解反应( AB=A+B) KCIO3△ KCI+O2↑ C、置换反应( A+BC=AC+B)CuO+H2=Cu+H2O D、复分解反应( AB+CD=AD+CB)CaCI2+Na2CO3=CaCO3↓+2NaCI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 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