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案)

34 一曲胡笳救孤城

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骚动、水泄不通、凄厉、哀伤凄婉、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体会胡笳曲的情感魅力,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与智慧。

4.引导学生感受语境,能运用课文语言、发挥想象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胡笳曲的情感魅力。

【教学难点】

融入文本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

【预习准备】

1.了解“四面楚歌”的故事。

2.查找资料,了解文中所涉及的“刘琨”、“晋怀帝”、“胡笳”、“并州刺史”及“晋阳城”。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1、分小节读课文

2、梳理情节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匈奴围城)结果是——(孤城得救)那么救孤城的经过是怎样的,文中有一句话能帮助我们理清线索。

出示:这一下启发了刘琨。

(1)来,读一读。我们应该已经有所发现了,这一下是指——,它启发刘琨想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对应的,我们还可以填两组词语。来,自己默读课文,做上旁注。

(2)交流。(四面楚歌的故事预习的时候都了解了吗?)这就是事情的经过。(3)加上起因和结果,连起来说说。

过渡:同学们很会学习,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品语句,体会胡笳曲的情感魅力

(一)出示第二节,了解战况

这是课文第二小节,是对当时战斗形势的描写,来,自己读读。

1、自读第二小节。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敌强我弱:五万人马——不过两千士兵(双方力量悬殊)

是啊,太少了,怎么能跟五万人马抗衡呢?

理解“水泄不通”的意思。(水泄不通的意思,水都泄不出来,何况是人呢)

辨析“减弱、减少”的意思。

(这两个词都有减少的意思,那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仔细体会一下。

A、减弱不止数量减少,意思更倾向于气势、力量变弱,士兵人数减少了,剩下

的人体力,心理也不支了,战斗力也不强了。

B、读“城里的兵力在减弱,粮食在减少。”这句话还可以说成“城里的兵力减

弱了,粮食减少了。”用了这这两个在,说明兵力是在一天天的减弱,粮食在一天天地减少,快要支持不住了。

3、朗读这一节。

师:此时,战斗形势非常严峻,我们要读出当时这种气氛,先自己练练。

(一生、集体)

4、体会刘琨长啸中包含的情感。

过渡:看来此时是必败的局势,无可挽回,所以一天晚上,刘琨登上城楼巡视时,看着边塞这凄清的景象,不禁发出了一声声长啸。这一声声长啸包含着刘琨复杂的思绪,其中有千言万语,你能体会吗?)

预:怎么对得起老百姓,怎么对得起皇帝(皇上的信任与重托)怎么对得起跟随我浴血奋战的将士。

多么焦虑、多么无奈。

师;是呀,此时的战况在刘琨看来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可最后,这一曲胡笳却让局势柳暗花明又一村。刘琨用胡笳曲勾起了匈奴兵的思乡之情,救了孤城。它的

威力胜似千军万马。来,让我们来一起感受这曲胡笳的情感魅力。

(二)品读语句,感受胡笳曲的情感魅力

1、划找表现胡笳曲魅力的语句。

师: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胡笳曲的魅力,读读,把它划下来。

2、交流语句。

3、重点品读描写胡笳乐曲的语句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师:我们先来看这一句。这就是描写胡笳曲的语句,就是这样的胡笳曲,勾起了匈奴兵的思乡之情,应该怎么读呢?自己先练练。

指名读。

字字包含真情

情真意切

(1)有感情地朗读

串读:刘琨忙叫人取来匈奴人最喜爱的乐器——胡笳,朝匈奴兵营吹奏起来——刘琨又吹奏起了胡笳曲——

(2)想象说话。

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还像是……(3)理解这句话中“悦耳动听、哀伤凄婉”两个词语能否对调。

师:听,刘琨一遍遍地吹奏着那深情的乐曲——

刘琨一遍遍地吹奏着那深情的乐曲,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这时,忽然有人发现匈奴兵营有了动静,传来幽幽的哭泣声。

(1)辨析两个动静的意思。

请看,有人发现了匈奴兵营有了动静,注意下面一节,刘琨的话语里“注意动静,严密防守”中也有这个词语,这两个动静的意思一样吗?

下面是——动向、情况;上面是——声音,响动。

(2)创设情景,想象写段

上面的意思是声音,响动,在这里指的是——匈奴兵营传来的幽幽的哭声。

(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此时,眼前是塞外的冷月、荒漠,耳边回响着哀伤凄婉的胡笳曲,这些远离家乡亲人,深陷在残酷沙场上的匈奴士兵有着怎样的情怀,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在想些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4、串读课文7、8小节

刘琨的胡笳曲攻破了匈奴士兵的心理防线,匈奴士兵的思乡之情油然而起,并很快——一首胡笳曲——

三、布置作业

以不同的身份用讲故事的形式传颂这“千古佳话”。

代代相传,方为千古佳话。我们也来讲一讲这一曲胡笳救孤城的故事吧!你也可以以不同的身份来讲讲这个故事。可以是——可以是——还可以是——

琴曲丨《胡笳十八拍》赏析

琴曲丨《胡笳十八拍》赏析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根据同名诗谱写,其歌词最早见于宋人朱熹的《楚辞集注·后语》,题为蔡琰(字文姬)所作,因为未载于《后汉书》,且在文体上与原作有较大的距离,是否为蔡文姬所作,长期以来颇多争议。蔡文姬蔡琰,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约生于公元177年,卒年不详。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记载,她“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但生逢乱世,屡遭罹难。早年嫁河东士大夫卫仲道为妻,但不到一年,卫仲道因病身亡。兴平年间,匈奴入侵中原,蔡文姬被胡人掳去,南匈奴左贤王纳其为妃,在胡中生活12年,其间为左贤王育有一子一女。曹操平定北方群雄后,对文姬的处境甚为同情。因念及昔与蔡邕友善,遂遣使者携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将文姬赎回。归汉后蔡琰再嫁与董祀。她将在胡中的这一段经历写成《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的内容与《悲愤诗》大体相同。但从诗歌体制来看,《胡笳十八拍》与东汉末年的作品有相当距离,且诗歌内容与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触之处,托名蔡琰的可能性较大。 胡笳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唐代诗人刘商在《胡笳曲序》中说:“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武帝与邕有旧,救大将军赎以归汉。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

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胡笳十八拍》最后一拍也说:“胡笳本 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为笳曲,后经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十八拍”,即十八段的意思。第一拍中所谓“笳一会兮琴一拍”,当是指胡笳吹到一个段落响起合奏声时,正好是琴曲的一个乐章。此诗的形式,兼有骚体(句中用“兮”字)与柏梁体(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韵)的特征,但并不纯粹,或可 称之为准骚体与准柏梁体。全曲逐层倾诉蔡琰被虏、思乡、别子、归汉等一系列坎坷遭遇,曲调哀婉凄切,深刻感人,反映出战乱年代里一个女子的悲剧性遭遇。在古代琴 曲中,以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为题材的琴曲有不少。主要有:1、《乌丝栏》曲目中的《胡笳调》唐初《乌丝栏》卷子中传抄古琴指明法的前面录有琴曲名称59个,其中有《胡笳调》。此外,还有《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五曲。据宋人朱长文《琴史》记载,这五曲便是晋永嘉年间(307—313)刘琨所作的《胡笳五弄》,也就是唐 人赵耶利后来修订的《胡笳五弄》。此曲今已不传。2、《神奇秘谱》中的《小胡笳》《大胡笳》 《小胡笳》见于《神奇秘谱》上卷《太古神品》,且没有断句,在谱中还可以看出有不少指法是后来琴曲中所没有的,保留有隋唐间文字谱的遗迹,可见它是一首比较古老的琴曲。在调式风格上也有“胡笳声”的特点。除《神奇秘谱》外,仅

标准日本语(练习)_29

网络版本答疑手机和微信号,欢迎添加微信或来电进行网络互动答疑,完全免费 本单元测验全是专业日语培训老师全新打造,老师有10多年能力考培训经验,希望这套标日配套练习能对学习者有所帮助,因为全部用手打,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忘给予指正,谢谢。

①夕方から()なりました。エアコンをつけて()します。傍晚天气变冷了,打开空调变暖吧。 ②テレビを消しました。部屋が()なりあした。 关了电视,房间变安静了。 ③まず台所を()します。それから料理を作ります。 首先,先把厨房打扫干净,再做饭。

④荷物は()ほうがいいです。 行李还是轻便点比较好。 ①風邪を引きました。頭が()なりました。 ②長さんはテレビに出てから、()なりました。 ③子供がねていますから、テレビの音を()してください。 ④小川さんは大学の医学部を卒業して、()なりました。 ⑤この問題は誰もわかりませんから、少し()します。 ⑥そのスープ、早く飲んでください。()なりますよ。

在正确的答案上画○ ①今度の会議は(火曜日で?火曜日に)します。 ②返事は(早い?早く)ほうがいいですよ。 ③結婚の相手は(まじめで?まじめな)人のほうがいいです。 ④暑いですから、魚を冷蔵庫に(入ります?入れます)

⑤では、授業を(始まります?始めます)。 ⑥お土産を(開けましょう?開きましょう) ⑦はるです。暖かく(しました?なりました) ⑧加藤さんは娘をデザイナーに(したい?なりたい)です。 ⑨息子さんは何歳に(しました?なりました)か。 ①すみません。テレビの音を__してください。 1.小さくて2.小さく3.小さいに4.小さくに ②洗濯機や電子レンジなどがありますから家事が__なりました。1.楽2.楽に3.楽を4.楽で

34 三过家门而不入(上海语文一年级下册)

34 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洪、制、治、严、紧、因、事、劲、终” 9个生字,重点识记 “洪、治、因、终”。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洪水、制服、治理、因、终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第三节,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运用本课积累的词语,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故事来源。 1、 出示课题,了解课题的意思: (板书:34、三过家门而不入) (1)读课题,正音:入 (2)解释课题: ? 解释“入、过”。 ? 连起来说一说“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意思。 2、简要介绍《大禹治水》 (1)拼读音节:d à y ǔ zh ì shu ǐ。 (2)解释《大禹治水》的意思,随机识记生字“洪”。 (出示板书:禹、治理、洪水) 二、学习1、2小节,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 1、学习课文第一节,了解禹治水的原因。 (1)(出示第1节)自读。 师: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课文里有一段话,请你读一读。 (2)看视频,感受洪水的凶猛,进一步了解治水的紧迫性。 师:请小朋友看一段视频。看来,洪水真是——凶猛啊! (出示词卡:凶猛m ěng ) 2、引读第2节,了解禹出发时的情况,学习生字“制、治”。 (1)比较“制、治”的读音。

(2)比较“制、治”的字形。 (3)组词理解“制、治”的意思。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3节,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一)初读课文,整体了解,找到与课题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师:现在,就请你借助拼音来读读课文故事,要把句子都读通。 2、反馈交流。 师: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课文共有几小节啊?(共4节)课文的哪一小节写了课题的内容呢?(第3节) (二)重点学习第3节,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1、借助拼音读准难读词语的字音。 (1)出示词语:呱g ū呱g ū 同t óng 行h áng 严y án 重zh òng 郑zh ang 重zh òng (开小火车领读。) (2)去掉拼音再齐读。 2、自读第3节,数清句子。 3、指名分层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找到具体写 “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的语句。 师:老师请3个小朋友来读第三小节,其他小朋友听听他们是否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谁读的内容是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2——8句是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 师: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把2——8句用括号括起来。 4、重点学习2-8句,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1)自读,找出禹说的话。 师:现在,我们就要来重点学习括号里的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的句子。自读,找一找,禹经过家门时对别人说了些什么?找到后请你大声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出示2句句子。) (2)师生配合读文,了解禹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两句话。 了解说第一句话时的情景。 ? 师生配合读文。 ? 联系第1节和插图,想象禹的心理活动,感受其治水决心。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1、奇妙的动物世界 活动目标: 1、在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能简要讲述一些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能把自己查询的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的能力。 2、在情境中感受到交流、合作的乐趣,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自信。在交流中分享动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课前准备: 学生: 1、布置学生业余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动物园或亲友家走一走,看一看有哪些可爱的动物,观察它们的样子,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上网、阅读等方式了解动物的奇妙,重点可针对一种动物进行较全面的了解,收集有关图片,做好头饰或画一幅画。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蜂飞蝶舞、兽走鱼游、虫鸣鸟啼……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上千万动物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上。让我们走进这生机勃勃而有奥妙无穷的动物世界,去结识众多可爱的生灵,去保护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吧! 二、分小组展示 师:看了动物影片,大家都很激动啊。今天有一个小朋友就带了几位游客来到了动物园…… 导游:欢迎大家来到奇妙的野生动物园,我们现在的位置是飞鸟馆。咦,这边有几只小鸟在谈话,我们来听听。 鸽子:…… 啄木鸟:…… 麻雀:…… 游客:这些小动物真有趣啊!我们再看看那边吧。 导游:那边是世界之最的鸟类,他们现在正在争吵呢! 驼鸟:…… 蜂鸟:……

游客:其实我觉得他们都很可爱。还有什么好地方啊? 师参与: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这么多有趣的鸟,你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为什么? 导游:我们这里还有个动物游乐场,他们正在玩成语开火车游戏呢! 小组成员玩游戏,老师放音乐。 游客:原来有关鸟类的成语和谚语那么多啊。真好玩! 导游: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森林王国,现在正是举行抢答赛的时候,我们赶快去看看。 游客:真是一场令人激动的比赛,动物们个个都讨人喜欢。 导游:现在是我们的最后一站海洋馆,在这里你们可以近距离的和动物们接触。 游客:请问你是谁? 虎鲸:…… 游客:请问你是谁? 鲨鱼:…… 游客:请问你是谁? 海豚:…… 游客:这些鱼的体形都好大啊。海洋里的小鱼们是什么样子的? 导游:我们海洋馆里设置了一个热带鱼画展,一起去参观吧。 (游客:海底动物世界真是奇妙!真美丽! 导游:除了这些漂亮的热带鱼,我们还有一个珊瑚岛,那里更美呢! 游客:太漂亮啦,我喜欢海底世界! 导游:现在,我们的旅程就要结束了,最后是动物园为大家准备的一首歌,我们来听听吧。 播放音乐。 三、生介绍查询资料过程。 师: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不知道你们在前几周的时间里进行了哪些准备呢?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三过家门而不入》教案三篇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案三篇 导读:本文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三过家门而不入》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洪、制、治、严、紧、因、事、劲、终”9个生字,重点识记“洪、治、因、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洪水、制服、治理、因、终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三节,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运用本课积累的词语,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三过家门而不入

质疑:说说你的理解和不解 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字典、老师、同学的帮助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 3.指名读,集体评议。 三、自学课文。 1.说一说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学生自学。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 5.质疑问难。 6.答疑解疑。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分组练习。 2.推荐朗读。 五、开展讨论。 如果你是禹,你会放下工作,回家探望亲人吗? 六、进行拓展阅读。 同学们,我国自古以来洪水就特别多,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为了中国的水利而前仆后继,课文中的大禹就是其中最为的中国治水利的英雄,那么,中国为什么多洪水?中国的水利情况又是怎样的?大

禹治水这个故事又又哪些内容是书上所没写到的?大家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查阅一些资料看一下,也可以写下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24、三过家门而不入 一过家门听骂声, 二过家门闻笑声, 三过家门哨口信, 治好洪水转家门。 作业朗读课文。篇二 教学目的: 教学的指导思想:贯彻新课程标准,努力实现三个维度目标。 理论依据: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信息科技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整合,以及情景教学理论在课堂中得以体现。 设计特色:本节课在设计时,多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质疑,思考,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创设了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 教材分析: 1.分析纲要、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字词,学会句的运用,培养说话,写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授阅读分析课文的方法。

音乐赏析100分作业1

一、单选题 1. (5分) ? A. 汉代苏武 ? B. 唐代高适 ? C. 唐代文成公主 ? D. 汉代蔡文姬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音乐赏析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2. (5分) ? A. 古琴曲 ? B. 古筝曲 ? C. 琵琶曲 ? D. 二胡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音乐赏析 展开解析 《胡笳十八拍》据传是()所作。 《梅花三弄》是()。

答案A 解析3. (5分) ? A. 二 ? B. 四? C. 五 ? D. 三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音乐赏析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4. (5分) ? A. 变奏曲 ? B. 奏鸣曲? C. 序曲 ? D. 艺术小品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音乐赏析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巴赫的《F大调勃兰登堡协奏曲》共分()个乐章 《牧童短笛》属于钢琴独奏体裁中的()。

5. (5分) 被誉为十七十八世纪复调音乐“百科全书”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的作品。 ? A. 海顿 ? B. 贝多芬 ? C. 巴赫 ? D. 亨德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音乐赏析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6. (5分) 琵琶是在秦代的()和西域的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的基础上演进的。 ? A. 阮咸 ? B. 弦鼗 ? C. 柳琴 ? D. 月琴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 音乐赏析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7. (5分) ? A. 哨 子 ? B. 管子 ? C. 笛 ? D. 唢呐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音乐赏析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8. (5分) ? A. 浪漫乐派 ? B. 民族乐派 ? C. 古典乐派 ? D. 巴罗克时期 纠错 乐曲《百鸟朝凤》最显著特征是,用()模拟了百鸟的叫声。 亨德尔是()的音乐家。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部

第一部分探究与实践 第一单元养成.服务 主题一美食文化 活动设计思路: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美食就被世人津津乐道。从古至今,许多文人雅士们热爱美食、赞颂美食,逐渐形成了一种美食文化。这种文化在我们生活的这片沃土———美丽的新疆,也以它独特的魅力受到世人的推崇。本次活动就是带领同学们对家乡的美食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让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领略家乡最具传统魅力的特色饮食,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新疆的特色美食。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调查访问的方法以及收集、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使用调查分析问卷。 难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热爱学习、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树立为宣传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主人翁”意识。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课。 教学具备:教科书,有关书籍。 教学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带孩子去想,而不是带孩子去做,教师要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与

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 本次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操作起来不是很困难,教师只需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即可,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努力去实践、去学习、去总结。另外,这次活动需要留给学生充裕时间去实践,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去调查研究,所以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积极配合。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选择和确定一个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是关键性的一步。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提起家乡谁都会倍感亲切,选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视频资料来引导学生再次去领略家乡的美食,从而激发学生开展研究的兴趣。总之,教师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要知道研究的主题虽然有设计者的意图,却没有固定的程序和现成的材料,也没有能够复制的具体方法,所以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策略。 (二)活动准备 1.组建研究团队。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公平竞争。研究小组内的成员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具体任务进行分工,如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成果展示等。 2.制订活动计划。 制订计划时要求细致具体,例如活动时间的安排、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等都要一一细化。 (三)实施阶段 1.查阅和收集资料。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搜集信息,例如上网搜索、去图书馆翻阅文献、采访周围的人等。 2.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汇总和分析资料。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资料和问卷的汇总、整理、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胡笳十八拍是谁的作品

胡笳十八拍是谁的作品 试题: 著名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是谁的作品?() A、左芬 B、蔡琰 c、李清照 D、苏惠 答案:(B)。 相关阅读: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据传为蔡文姬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作者生平 蔡琰,字文姬,陈留人。蔡琰之父蔡邕,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蔡邕所著《琴操》一书,曾对《高山流水》、《广陵散》等汉族名曲在后世的广为流传贡献甚巨。《后汉书·列女传》称蔡琰”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在父亲的熏陶下,蔡琰自幼爱好音乐,并有较深的造诣。《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中说,”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

蔡琰的一生十分悲惨。早年其父蔡邕因上书抨击朝政获罪而被流放。遇赦后,由于宦官仍然把持朝政,蔡邕担心被陷害,不敢回洛阳。就这样,蔡琰随着父亲亡命江湖十二年。蔡琰十六岁时嫁给河东卫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娘家居住。董卓被诛后,蔡邕由于叹息董卓的命运,为司徒王允所不容而被杀。兴平年间天下大乱。战乱之中,蔡琰为匈奴所掳,身陷南匈奴,为匈奴左贤王妻达十二年之久,并生有两个小孩。 建安十三年,曹操得知早年的好友蔡邕之女蔡琰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将蔡琰赎回,而两个年幼的儿子却不得不留在匈奴。这段史实,被后人称为”文姬归汉”。蔡琰归汉后,悲叹自我命运多舛,如今虽然安定,母子却天各一方,毕生不得相见。在这种处境下,蔡琰写下了流传于世的《胡笳十八拍》。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琰之后再嫁屯田都尉董祀。不久董祀犯了死罪。时值严冬,蔡琰”蓬首徒行”,登门丞相府向曹操请罪。她言辞清辩而哀楚,当时满堂公卿名士,无不为之动容。曹操说:”我很同情你,但是判决文书已经发出,该如何是好?”蔡琰说:”明公有良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曹操听了很受感动,派快马把判书追回,免了董祀的死罪。并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蔡琰换上。 之后曹操问蔡琰,”听说夫人家早年藏书甚多,战乱中都已丢失,不知还能回忆起来多少?”蔡琰答道:”早年先父留下的典籍有四千余卷,经过变乱,都已损失,能回忆起来的,大概只有四百多卷了。”蔡琰回家后把能记起来的各卷书亲自写出来,送去与曹操的藏书核对,结果基本没有错误和遗漏。可见蔡琰才情之高。 同时代的丁廙写了篇《蔡伯喈女赋》,其中资料为: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正如赋中最后两句”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所述,蔡琰的晚年相对平和安定。曹丕曾为丁廙这篇赋作《蔡伯喈女赋序》,序中描述简略的提到了文姬归汉,”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都尉董祀。” 蔡琰生逢乱世,早年家门不幸,再加上自我一生三嫁,其命运甚为坎坷。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1、奇妙的动物世界 1 2 3 活动目标: 4 1、在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能简要讲述一些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感受动物5 世界的奇妙;能把自己查询的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并进行表演,6 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的能力。 7 2、在情境中感受到交流、合作的乐趣,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自信。在交流8 中分享动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9 课前准备: 学生: 10 11 1、布置学生业余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动物园或亲友家走一走,看一12 看有哪些可爱的动物,观察它们的样子,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13 2、通过观察、上网、阅读等方式了解动物的奇妙,重点可针对一种动物进行14 较全面的了解,收集有关图片,做好头饰或画一幅画。 15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16 17 第一课时 18 一、导入: 19 20 蜂飞蝶舞、兽走鱼游、虫鸣鸟啼……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上千万动物和我21 们一起生活在地球上。让我们走进这生机勃勃而有奥妙无穷的动物世界,去结22 识众多可爱的生灵,去保护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吧! 23 二、分小组展示 24 师:看了动物影片,大家都很激动啊。今天有一个小朋友就带了几位游客来

25 到了动物园…… 26 导游:欢迎大家来到奇妙的野生动物园,我们现在的位置是飞鸟馆。咦,这27 边有几只小鸟在谈话,我们来听听。 28 鸽子:…… 29 啄木鸟:…… 30 麻雀:…… 31 游客:这些小动物真有趣啊!我们再看看那边吧。 32 导游:那边是世界之最的鸟类,他们现在正在争吵呢! 驼鸟:…… 33 34 蜂鸟:……

35 游客:其实我觉得他们都很可爱。还有什么好地方啊? 36 师参与: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这么多有趣的鸟,你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为什37 么? 38 导游:我们这里还有个动物游乐场,他们正在玩成语开火车游戏呢! 39 小组成员玩游戏,老师放音乐。 40 游客:原来有关鸟类的成语和谚语那么多啊。真好玩! 41 导游: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森林王国,现在正是举行抢答赛的时候,我42 们赶快去看看。 游客:真是一场令人激动的比赛,动物们个个都讨人喜欢。 43 44 导游:现在是我们的最后一站海洋馆,在这里你们可以近距离的和动物们接45 触。 46 游客:请问你是谁? 47 虎鲸:…… 48 游客:请问你是谁? 鲨鱼:…… 49 50 游客:请问你是谁? 51 海豚:…… 游客:这些鱼的体形都好大啊。海洋里的小鱼们是什么样子的? 52 53 导游:我们海洋馆里设置了一个热带鱼画展,一起去参观吧。 54 (游客:海底动物世界真是奇妙!真美丽! 导游:除了这些漂亮的热带鱼,我们还有一个珊瑚岛,那里更美呢! 55 56 游客:太漂亮啦,我喜欢海底世界!

34 三过家门而不入(教案)

读课文查字典识字(部首) 34、三过家门而不入 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俞文岚黄晓方 教学总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入、洪、治、行、严、紧、因、事、劲、更、终”11个生字,重点识记“行、严、因、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洪水、制服、治理、因、终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三节,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运用本课积累的词语,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入、洪、治、行、严、紧、因、事、劲、更、终”11个生字,重点识记“行、严、因、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洪水、制服、治理、因、终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三节,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故事来源。 1.出示课题,了解课题的意思。 (板书:34、三过家门而不入) (1)读课题,正音:入 (2)解释课题。 师解释“入、过”的意思。

请学生连起来说一说“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意思。 2.简要介绍“大禹治水”。 (1)拼读音节:dàyǔzhìshuǐ。 (2)解释“大禹治水”的意思,随机识记生字“洪”。 (出示板书:禹、治理、洪水) 【说明】 由理解“入”“过”的意思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简要介绍“大禹治水”的故事,为学生感受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完成预习。 (1)借助拼音字字过目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音节。 (2)标小节号、圈生字、划词语。 2.小组交流预习成果。 (1)分节读文。 (2)交流划到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1、2小节,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 1.学习课文第一节,了解禹治水的原因。 (1)(出示第1节)生自读。 (2)看视频,感受洪水的凶猛,进一步了解治水的紧迫性。 出示词卡:凶猛(měng) 2、引读第2节,了解禹出发时的情况,学习生字“制、治”。 (1)比较“制、治”的读音。 (2)比较“制、治”的字形。 (3)组词理解“制、治”的意思。(出示板书:制服) 【说明】 借助媒体的视觉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到大禹治水的紧迫性。

古代诗歌赏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节选) 岑参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通过描写秋季边地独有的景象,表现边塞的苦寒荒凉,衬托送别的悲凉心境。 B.三、四句写诗人看到昆仑山南的斜月,听到胡人吹响的胡笳,视听结合,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C.第六句写诗人遥望目送友人,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惆怅之情。 D.萧关、天山、昆仑山用来泛指边关,构成诗歌广阔的地域空间,显示出边塞诗浑阔的意境。 15.“向月胡笳谁喜闻”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两句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在以下文段的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诗句。(6分) 古诗文中写“声”常用烘托、渲染之法。苏轼的《赤壁赋》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衬托出“客”洞箫声的感人至深,白居易《琵琶行》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衬托了琵琶声戛然而止后的艺术效果,李贺《雁门太守行》和陆游《游山西村》中(3)“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一句,则都以“鼓声”来渲染气氛。 14.B(3分)三、四句是诗人的想象,并非真的看到、听到。 15.(6分,相同点2分,不同点每点2分。) (1)相同点:都借边地特有的乐器声营造寂静悲凉的氛围,衬托思念之情。(2)不同点:①岑诗用“向月胡笳”衬托友人对自己的思念,并以问句作结,想象到友人“不喜闻”而不得不“闻”的无奈、悲愁,加重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②范诗用“羌管悠悠”衬托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再以“霜满地”烘托,突显出将士们久戍边地的悲苦心境。16.(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霜重鼓寒声不起萧鼓追随春社近

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

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 二 学期学科教案任教年级 四 年 级 任教学科综合实践 教师姓名 X X X 县小学主题活动一家乡的山野菜第1课时活动内容:活动 一、走近山野菜家族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山野菜的名称和生长环境。 2、通过调查,认识山野菜的保健功能。活动重、难点:认识山野菜的保健功能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阅读第1面你知道吗?了解山野菜及山野菜的保健功能。 2、安排活动步骤(1)小组分工。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进行,并安排好各小组的任务。要求各小组学生要注意安全。(2)展示我们的调查成果。①山野菜的名字山野菜的名字 1、4、 2、5、 3、6、② 山野菜生长的地方③山野菜营养价值大盘点。山野菜的名字富含的营养素

3、在这次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主题活动一家乡的山野菜第2课时活动内容:活动二 吃山野菜的学问活动目标: 1、通过查资料明确不同的山野菜的吃法。 2、了解不是所有的山野菜都是可以吃的,树立安全意识。 3、了解山野菜的经济价值。活动重、难点:不是所有的山野菜都是可以吃,树立安全意识。活动过程: 一、活动步骤 1、分头行动。分三组进行,分别调查山野菜是否是“绿色食品”;哪些山野菜的可以吃的;不同山野菜的吃法及做法。 2、活动成果大舞台。(1)画一盘你见到过的用山野菜做成的美食(2)介绍山野菜的吃法和价值。(3)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山野菜都是可以吃的。 二、成果评价说说你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主题活动二 爱牙大行动第3课时第3课时活动内容:活动一是谁损害了我们的牙齿活动目标: (1)调查损害牙齿的杀手,树立护齿意识。(2)体会牙齿对健康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活动重、难点:牙齿对健康的影响。活动过程: 一、指导学生阅读第8面你知道吗?初步了解牙齿对健康的影响 二、活动步骤: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原文|翻译 及赏析 注释 1、董大: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因善弹琴而深受房琯赏识。弄:乐曲。房给事:指给事中房琯。 2、蔡女:指蔡文姬。传说她在匈奴时,感胡笳之音,作琴曲《胡笳十八拍》,音乐委婉哀伤,撕裂肝肠。 3、有:通又。 4、拍:乐曲的段落。 5、归客:指蔡文姬。蔡文姬在匈奴十二年,汉末,被曹操赎回。 6、戍(sh ):边戍哨所。 7、苍苍:衰老、残破的样子。 8、烽火:借代烽火台。 9、大荒:指旷远荒凉的塞外之地。荒:边陲、边疆。 10、沉沉:低沉、阴沉的样子。 11、商、角(ju )、羽:各是五音之一。古代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 12、摵(sh )摵:落叶之声。 13、言:语助词。 14、更(g ng):连词,与、和。

15、将:语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 16、且: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抑或、或者。 17、酸:悲痛、悲伤。 18、断绝:不连贯,时断时续。 19、乌孙: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昆莫。 20、逻(lu )娑(suō):唐时吐蕃首府,即今西藏拉萨。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远嫁吐蕃。 21、迸泉:喷涌出的泉水。 22、飒(s )飒:飞舞的样子。 23、木末:树梢。 24、呦(yōu)呦:鹿鸣声。 25、东掖:指门下省。门下省为左掖,在东。 26、凤凰池:指中书省。 27、青琐门:汉时宫门,这里指唐宫门。 28、高才:指房琯。 29、脱略:轻慢,不在意。 30、日夕:朝夕;日夜。 白话 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苍苍茫茫烽火无烟,草原阴阴沉沉白飘落。 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声如中百鸟散了又集,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像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像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象大吹林如大落瓦。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房琯才高不为名利约束,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四下综合实践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四(下)综合实践活动课 玩出来的精彩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明白“玩”要有意义,“玩”要有目的, 2、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游戏,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问题。 活动准备: 1、小游戏若干,手绢,弹珠、扑克牌、硬币 活动重点、难点: 有目的,有脑筋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玩出来的奇闻趣事”。 二、谈话明理。 1、谈谈你心中对“玩”的认识。 2、你真的会玩吗?描述你玩得最精彩的一次经历。 3、听了上面的故事,说说我们怎样来“玩”? 三、寻找身过的游戏。 1、收集树叶:制作叶贴画,观察树叶,学做树叶书签。 2、废旧物品再利用“玩”出精彩。 3、说一说你们现在最喜欢玩什么?渴望“玩”什么? 四、设计我心中的游戏。 1、游戏在我心中的地位,如何对待现在各种各样的游戏玩具? 2、童年生活中心中最理想的游戏有哪些?

3、游戏大比拼: 游戏一:算24点; 游戏二:夹弹珠; 游戏三:手指造型与手法变换; 游戏四:转币。 五、评选的最终意义。 健身又健脑玩出精彩玩出品位 数独游戏: 1、在9×9的大正方形中,每一行和每一列都必须填入1至9的数字,不能重复,也不能少。 2、在每一个由粗线隔开的小九宫格中,必须填入1至9数字,同样不能重复也不能少。 走进春天

活动目标: 1、引导儿童从自己身边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认识春天的牲。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审美能力。 3、通过观察春天,培养儿童热爱春天,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了明春天的特点,提高分析比较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感受春天 活动准备:准备制作风车,风筝的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寻找春天的活动,在校园寻找春天的足迹。 1、学前家长陪同下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气息。 2、校园内观察,体验和感受春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 3、根据个人兴趣,喜好做和春天有关的各种活动,感受春天的昂然生机。(学习制作风筝、风车、等简单的风力小玩具) 二、学习制作风筝、放飞自制小风筝。 1、风筝制作的方法。 (1)“扎”艺:风筝的骨架是竹,质轻柔。 劈竹,措沿竹的自然纹程撕竹。不是以刃切开。 (2)接绑扎:垂直连接;平行连接。

34三过家门而不入

34 三过家门而不入 ——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王颖盈【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洪、制、治、严、紧、因、事、劲、终”9个生字,重点识记“洪、治、因、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洪水、制服、治理、因、终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三节,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运用本课积累的词语,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故事来源。 1、出示课题,了解课题的意思: (板书:34、三过家门而不入) (1)读课题,正音:入 (2)解释课题 2、简要介绍《大禹治水》 (1)拼读音节:dàyǔzhìshuǐ。 (2)解释《大禹治水》的意思,随机识记生字“洪”。 (出示板书:禹、治理、洪水) 二、学习1、2小节,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 1、学习课文第一节,了解禹治水的原因。 (1)(出示第1节)自读。 师: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课文里有一段话,请你读一读。 (2)看视频,感受洪水的凶猛,进一步了解治水的紧迫性。 师:请小朋友看一段视频。看来,洪水真是——凶猛啊! (出示词卡:凶猛(měng))

2、引读第2节,了解禹出发时的情况,学习生字“制、治”。 (1)比较“制、治”的读音。 (2)比较“制、治”的字形。 (3)组词理解“制、治”的意思。(出示板书:制服)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3节,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一)初读课文,整体了解,找到与课题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师:现在,就请你借助拼音来读读课文故事,要把句子都读通。 2、反馈交流。 师: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课文共有几小节啊?(共4节)课文的哪一小节写了课题的内容呢?(第3节) (二)重点学习第3节,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1、借助拼音读准难读词语的字音。 (1)出示词语(开小火车) (2)去掉拼音再齐读。 2、自读第3节,数清句子。 3、指名分层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找到具体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的语句。 师:老师请3个小朋友来读第三小节,其他小朋友听听他们是否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想谁读的内容是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2——8句是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 师: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把2——8句用括号括起来。 4、重点学习2-8句,感受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1)自读,找出禹说的话。 师:现在,我们就要来重点学习括号里的写禹第一次经过家门而不入的句子。自读,找一找,禹经过家门时对别人说了些什么?找到后请你大声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出示2句句子。) (2)师生配合读文,了解禹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两句话。 1)了解说第一句话时的情景。

一曲胡笳救孤城

34一曲胡笳救孤城 (第十册)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读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动听、哀伤凄婉、凄厉、四面楚歌、千古佳话”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把课题补充具体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在研读课文中感悟孤城凄凉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 4、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感受名将刘琨的勇敢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推敲“冷月“、“荒漠”、“凄厉”等词,感受孤城凄凉的情境、刘琨愁绪万千的心境。 2、通过与匈奴人草原上的生活和作战时的情景相对比,引发并感受匈奴人的思乡之情,明白一曲胡笳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不少成语都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个精彩故事的缩影。我们三年级学的完璧归赵、起死回生、卧薪尝胆、负荆请罪。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成语:闻鸡起舞。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 2、简介刘琨:他是西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了《胡笳五弄》。 3、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与刘琨有关的历史故事。(出示课题:一曲胡笳救孤城) 4、读课题,认识胡笳乐器 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胡笳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也是匈奴人最喜欢的一种乐器。它类似笛子。民间又称潮尔,冒顿潮尔。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5、一读课题,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一曲胡笳怎么能救一座孤城”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西晋末年,解开这个谜底。 说明: 课题的揭示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从成语“闻鸡起舞”引入,认识主人公刘琨;认识胡笳这个乐器,知道它是匈奴人喜欢的乐器。 二、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并州刺史、边塞 3、课文中的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让我们做个小游戏,同学们来猜一猜好吗? (1)这是个四字词语,经常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好象连水都不能泄出。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外出活动保安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外出活动的安全常识,知道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在突发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3、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当外出考察、游玩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大家一定非常高兴。但外出活动,稍不留意也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怎么样远离这些危险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准备研究的问题 1、针对各种外出活动,同学们准备研究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2、小组交流想法。 3、开阔思路——外出活动保安全 如: 到野外游玩需注意的安全问题 旅游安全与防范措施 参加实践活动需注意的安全问题与自我保护 乘车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公共场所怎样保平安 ……

把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条件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4、确定主题 我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 三、开展实践活动:了解外出活动的安全问题 1、调查 ①同学们在外出活动时,遇到过哪些安全问题?大家的安全意识如何?让我们进行一次调查吧。 ②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把需要调查的问题编制成问卷,这样便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③整理调查结果,然后和小组的同学共同进行分析。 如:很多同学在外出活动时遇到过摔伤、划伤、扭伤等安全问题 同学们的安全意识还不强 有些地方的安全措施不到位 2、采访 到相关部门采访,了解本地区近几年小学生外出活动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和原因,并作好记录。(有条件的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或电话采访校的综治副校长) ①讨论,确定采访对象时,要选择能给我们提供最可靠的信息的人。如: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凉州词二首》意思-赏析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凉州 词二首》意思|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作者:佚名 其一

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