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氢氰酸生产工艺

氢氰酸生产工艺

氢氰酸生产工艺
氢氰酸生产工艺

氢氰酸生产工艺

1、氢氰酸的用途

氰化氢HCN亦名无水氢氰酸。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在常温常压下极易扩散。

这种性质使它在运输和使用中受到限制,甚至还可能被恐怖分子用来危害人类。鉴于这些,主要的氢氰酸生产国家开始对氢氰酸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在美国一些主要道路上已被禁止运输氢氰酸,一些出口商必须从相关政府获得出口证书,同时保证它的合法使用才可以出口。

氢氰酸的用途很广,可用于制造尼龙、杀虫剂、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金银铜等的电镀、金银等的采矿业、制药灭鼠药、有机合成等离子蚀刻等。

尤其是已二醇和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对氢氰酸的需求就显示出很大的市场强劲。仅在美国2007年对氢氰酸的需求量将达84.8万吨,就世界范围来说全世界氢氰酸年产量约120万吨左右,且每年以1~1.5的速度递增,其中74%来源于直接法生产,其余来自丙烯腈的副产。

为了确保使用安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利用资源,必须加快对氢氰酸合成技术与生产工艺的研究,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氢氰酸生产工艺

生产HCN的传统工艺主要有Andrussow法以及由它引出的一系列氨氧化法、BMA 法、丙烯腈副产法、轻油裂解法。

在国外主要使用直接法,也就是Andrussow法。

我国主要采取丙烯腈副产法生产氰化氢。主要氢氰酸生产企业有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总厂、抚顺石化公司、河北诚信、安徽曙光等。

2.1、安氏法

氨氧化法就是在氨氧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将氨源和氧源以及可氨氧化的有机物高温转化为氰化物的方法。

最传统的氨氧化法是Andrussow法,是由德国I.G公司安德罗索夫(L.Andrussow)提出,并在德国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氢氰酸的一种方法。

Andrussow法亦称安氏法或直接法,采用的主要原料是甲烷、氨气和氧气,故又叫甲烷氨氧化法。它是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生产氢氰酸的主要方法。

该法是在常压、1000℃以上的条件下,将原料混合气通入由铂、铑合金催化剂(铂和铑按9:1制成直径为0.076 mm的丝网)或由铂铱合金制成的丝网状催化剂床,进行的氨氧化反应,其反应式为:

2CH4+2NH3+3O2→2HCN+6H2O

需要注意的是,该法的转化率一般为60~70%,且为保证产率,生产过程要求较高的温度和较短的时间,使反应速度达到平衡。

直接法程序较简单,这也是现在该法仍为主要生产方法的原因之一。但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产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在该法中也存在着其他方面的很多不足之处,如:考虑到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性和爆炸极限问题,必须使反应物的浓缩相对稀释以避免反应物过热而使产率下降,那么对大量的尾气处理就会加大投资。除此之外反应温度很高,加热和冷却的时间太长,同时该法对氨的利用率只有60-70%,所以对剩余氨的循环利用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不足之处,人们已经从不同角度对直接法进行了改进以求获得更高的产率。

在原料路线上的改进有甲醇(醛)氨氧化法,该法甲醇原料充足,价格上有竞争力,安全方面也具有优势。

丙烯和甲醇(醛)同时氨氧化法:由于丙烯氨氧化与甲醇氨氧化的机理相似,所以甲醇的加入不仅不会影响丙烯的反应,反而可使氢氰酸产量增加2倍多,同时还可得到一种用途很广的副产品丙烯腈。

氧化氮和甲烷制备法:主要解决直接法尾气残余氨含量较高,以致残余的氨与HCN 聚合,因而必须除去的问题,同时引入一种可增加寿命的新型催化剂,它是将铂、钴等涂在二氧化硅基体上制成的网状催化剂。

甲醇氨氧化和甲醛分解同时反应制备氰化氢的方法:由于甲醇氨氧化放热而甲酰胺分解吸热,如在该法中合理选择反应物比例,就可避免在直接法和甲醇氨氧化法中由于反应放热而必须使反应物相对稀释带来的麻烦。

铵盐水溶液或有机溶液取代气体氨源的氨氧化法:因溶液分散得很细,可与氨氧化催化剂充分接触,在溶剂蒸发后,可氨氧化的有机物和氧在催化剂表面发生氨氧化反应生成氢氰酸,该法明显提高了反应物的利用率。

还有乙腈氨氧化法、丙烯和乙腈同时氨氧化法等。

催化剂方面,如甲醇(醛)氨氧化法中Fe—Mo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磷一矾氧化物催化剂的使用、铂床催化剂以及铂一铑催化剂的研究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催

化剂的寿命和活性。

当然这些改进并没有使直接法中的所有不足得到弥补,但这充分说明了氨氧化法制备氢氰酸的潜力所在,它有待于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2.2、BMA法

BMA法也是一种传统的工艺方法,它产生于与20世纪50年代末。

它是对Andrussow法的改进,即在BMA法中不需要氧气参加反应。是甲烷和氨气在常压、l3000C以上的条件下进行的反应,使用的催化剂是管状的铂固定反应床,长约2m,内径约16 ~l8 mm。

该反应是在铂床的内表面进行的,为了保证反应温度,一般在管状催化剂的周围充入可燃性气体。反应过程是将甲烷和氨气的混合气体通入反应床,并迅速加热到1300℃。

需要注意为了避免催化剂生碳,甲烷和氨气最好按分子数比为1.08:l.001反应。反应式为NH3+CH4=HCN+3H2。

该法的产率为80~85%,很显然与直接法相比产率有所提高,而且生成的氢气还可以循环利用,但使用该法生产氢氰酸投资很大,而且与安氏法相比反应时间较长,造成更多的NH3和CH4分解为N2和焦炭,从而影响了产率。

为改进该法,在原料方面Car Voigt等人通过加氢使碳、氮、氢的摩尔比为1:1.33:13,以避免炭黑的形成。

在催化剂方面为避免催化剂生碳,在铂催化剂中掺杂0.01~20mol的铜、银、金、钯、钨等元素,使催化剂的寿命增长,活性增加。

Al2O3催化剂在BMA法中的使用也可改善催化剂提高产率。

设备方面,Friedrich Bittner等人则通过在原反应管中放入有小孔的导气管,加速混合反应气的速度来提高产率。

2.3、丙烯晴副产法

丙烯腈副产法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索亥俄工艺,它是用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副产氢氰酸的方法。

世界丙烯脂生产约90%采用该工艺。

该法以石油气中丙烯、氨和空气为原料,丙烯与氨按一定比例混合送入氧化反应器,由分布器均匀分散到催化剂床层中,空气按一定比例从反应器底部进入经分布板向上流动,与丙烯、氨混合并使催化剂床层流化。反应物在440~4500C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

丙烯腈。同时生成氰化氢、乙腈、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丙烯醛、丙烯酸及水等。主反应方程式为:

CH6+NH3+3/2O2→C3H3N+3H2O

生成氰化氢的副反应为:

CH3CH=CH2+O2→3HCN+6H2O

副产品氰化氢约为主产品丙烯腈的0.1~0.15倍。

丙烯腈副产法也有很多不可忽略的缺点,如易燃易爆气体的泄露等问题。但是大型丙烯腈装置副产氢氰酸在目前是成本最低、最经济的方法,它显示了经济合理的绝对优势。

美国氢氰酸生产有Dupont公司等l5家工,厂总生产能力88万吨,其中9家工厂采用直接生产,5家工厂系由丙烯腈副产法生产。

西欧、日本约有30~50%的HCN产量为副产法。

我国也主要采用副产法。

2.4、轻油裂解法

轻油裂解法是以轻油(或汽油)、液氨和烧碱为主要原料,石油焦粒和氮气为辅助原料的生产法。

首先使轻油和液氨气化,并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0C,通过三相电极浸入石油焦粒层导电发热的沸腾反应炉,在常压、14500C高温下即可裂解成含20~25%氢氰酸的裂解气。

该法是我国研究开发的生产工艺,目前为国内部分中小企业所采用。

由于该生产工艺中采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或剧毒有害物质,生产操作中潜在的危险性较大,加之有些中小企业设备简陋、人员素质低下事故隐患很多。因此一般不采用该法生产氢氰酸。

2.5、技术来源

上述四种氢氰酸生产工艺中,在我国广泛采用的是丙烯晴副产法、安氏法、轻油裂解法。

BMA法由于专利的原因目前只在德固赛自身的工厂使用,外界对其具体情况掌握不足。技术来源不确定对此技术暂不讨论。

丙烯晴副产法主要依赖丙烯晴装置的技术,且其产量相对于丙烯腈来说非常少(10%左右),只能作为副产物进行利用。只有以丙烯腈为主要产品的企业才能够有条

件利用其副产的氢氰酸,因此本方法只能适用于大型石化联合装置或有条件的化工园区内。

安氏法技术的主要来源为四川省天然气化工研究院,安氏法氢氰酸的装置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更加成熟、可靠。氢氰酸单套装置产能由1500t/a提升至10000t/a,HCN 的收率由55%提高到72%以上。生产过程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并配套开发了尾气焚烧及污染物治理装置,实现了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染排放绿色清洁生产。装置运行安全、稳定、可控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据统计目前国内现有29套生产装置。

轻油裂解技术是七十年代由上海吴淞化工厂开发成功。后由化工部安排益阳红旗、江西南昌、湖北沙市等三个工厂进行推广,目前此技术没有专利方面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和前期与石家庄交流的情况看,此技术大多掌握在个人手中,没有形成产业化、标准化,国内没有设计院完全掌握此技术,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状态。个人能够提供的技术深度也不足,达不到工艺包的水平,需要设计院在设计阶段做更深入的设计研究。

国内生产企业有十多家主要采用丙烯腈副产法和轻油裂解法生产氰化钠。国内主要氰化钠生产企业和生产能力见表1。

表1 国内主要氰化钠生产企业和生产能力

近年来,因天然气价格较高等原因,安氏法生产企业一般都将氢氰酸提纯精制后生产各种精细化工产品,液体氰化钠产量较小,且大多自己配套使用。安氏法在重庆及周边地区有多套规模较大的装置。国内其他地区只有山东菏泽、吉林长春等少数厂家拥有安氏法装置。

3、投资情况

由于国内氢氰酸行业技术保密性强、区域限制严格,没有形成大的产业化,因此具体的投资数据无法得到。加之各种地方小厂的参与,建设标准参差不齐造成无法比较。

根据业内资深人士介绍,建设相同规模的氢氰酸生产装置投资方面轻油裂解法要比安氏法明显低,大约低10~20%。

4、生产成本

4.2.1. 安氏法

4.2.2. 轻油裂解法

5、三废情况

5.1、轻油裂解法

废气:1000Nm3/h,氢气:80%,氮气:20%。

废渣

硫酸铵:0.5t/h

废炭黑:约0.09 t/h

废水:基本无外排,冲洗水按照1 t/h计。

5.2、安氏法:

废气

氰、氢氰酸和氰酸等物质性质对比

氰、氢氰酸和氰酸等物质性质对比 一、拟卤素 1、涵义 某些原子团形成的分子,与卤素单质分子的性质相似,它们的阴离子与卤素阴离子的性质也相似,所以常称它们为拟卤素。 、硫氰(SCN)、硒氰(SeCN)和氧氰(OCN)。 3 硫代雷酸盐[:C≡N-S:]–; 二、氰、氢氰酸和氰化物 1、氰 ⑴、物理性质: 氰(CN)2:无色气体、可燃气体,有苦杏仁味,极毒。m.p.-27.9℃b.p. -21.2℃;溶于水[0℃时1V的H2O溶解4V的(CN)2]、乙醇、乙醚。燃烧时发生带有蓝色边缘的桃红色火焰。⑵、化学性质:

①、热稳定性:纯净时具有相当高的热稳定性(800℃)。但若有痕量杂质,一般能于300~500℃温度下聚合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多聚氰(CN)x 。 多聚氰(CN)x 在800℃以上转化为(CN)2,850℃转化为CN 自由基。 多聚氰(顺氰),缩合多环结构。 ②、在水或碱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 (CN)2+H 2O →HCN+HOCN ,(CN)2+2OH -→CN -+OCN -+H 2 O ③、长时间在水中,(CN)2慢慢生成HCN 、HOCN 、碳酰胺(即脲或尿素)(H 2N)2CO 、乙二酰二胺(即草酰胺)(H 2N —CO —CO —NH 2)和草酸铵(NH 4)2C 2O 4等。 H 2N —C —C —NH 2 ║ O ║O H 2N —CO —CO —NH 2+2H 2O (NH 4)2C 2O 4 ⑶、制备反应: 2HCN(g)+1/2 O 2(空气) Ag + (CN)2+2H 2O ,2HCN(g)+NO 2→(CN)2+NO+H 2O 用CuSO 4或CuCl 2溶液跟NaCN 或KCN 反应,2Cu 2++6CN -=2[Cu(CN)2]-+(CN)2 也可以由加热AgCN 或Hg(CN)2与HgCl 2共热而制取。 2AgCN Δ 2Ag+(CN)2,Hg(CN)2+HgCl 2 Δ Hg 2Cl 2+(CN)2↑ 2、氢氰酸和氰化物 ⑴、氰化氢HCN ①、物理性质:易流动的无色液体,极毒!ρ=0.6876g/㎝3, m.p.-13.4℃ b.p. 25.6℃,极易挥发;与水、乙醇或乙醚任何比例混溶。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在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用易挥发的氢氰酸杀害了几百万难民。 ②、用途:工业上用于制备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等;农业上用作杀虫剂,用以熏蒸仓库、果树、苗木等。 ⑵、氢氰酸和氰化物 ①、氢氰酸: HCN 的水溶液叫做氢氰酸。极毒!氢氰酸是弱酸(比HF 还弱),但是,纯液态的HCN 是强酸。氢氰酸的盐叫做氰化物。氰化物与稀硫酸等作用可以得到HCN 。 ②、氰化物(极毒!) Ⅰ、CN -的强水解性:碱金属的氰化物易溶于水,并在水中强烈水解而使溶液呈强碱性。 CN -+H 2O HCN+OH - Ⅱ、CN -的强络合性: CN -极易与过渡金属及锌、镉、银、汞形成稳定的配离子,如[Fe(CN)6]4-、[Hg(CN)4]2-…… NaCN 和KCN 被广泛地用在从矿物中提取金和银。

氢氰酸生产工艺

氢氰酸生产工艺 1、氢氰酸的用途 氰化氢HCN亦名无水氢氰酸。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在常温常压下极易扩散。 这种性质使它在运输和使用中受到限制,甚至还可能被恐怖分子用来危害人类。鉴于这些,主要的氢氰酸生产国家开始对氢氰酸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在美国一些主要道路上已被禁止运输氢氰酸,一些出口商必须从相关政府获得出口证书,同时保证它的合法使用才可以出口。 氢氰酸的用途很广,可用于制造尼龙、杀虫剂、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金银铜等的电镀、金银等的采矿业、制药灭鼠药、有机合成等离子蚀刻等。 尤其是已二醇和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对氢氰酸的需求就显示出很大的市场强劲。仅在美国2007年对氢氰酸的需求量将达84.8万吨,就世界范围来说全世界氢氰酸年产量约120万吨左右,且每年以1~1.5的速度递增,其中74%来源于直接法生产,其余来自丙烯腈的副产。 为了确保使用安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利用资源,必须加快对氢氰酸合成技术与生产工艺的研究,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氢氰酸生产工艺 生产HCN的传统工艺主要有Andrussow法以及由它引出的一系列氨氧化法、BMA 法、丙烯腈副产法、轻油裂解法。 在国外主要使用直接法,也就是Andrussow法。 我国主要采取丙烯腈副产法生产氰化氢。主要氢氰酸生产企业有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总厂、抚顺石化公司、河北诚信、安徽曙光等。 2.1、安氏法 氨氧化法就是在氨氧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将氨源和氧源以及可氨氧化的有机物高温转化为氰化物的方法。 最传统的氨氧化法是Andrussow法,是由德国I.G公司安德罗索夫(L.Andrussow)提出,并在德国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氢氰酸的一种方法。 Andrussow法亦称安氏法或直接法,采用的主要原料是甲烷、氨气和氧气,故又叫甲烷氨氧化法。它是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生产氢氰酸的主要方法。

去除白果中氢氰酸工艺研究

去除白果中氢氰酸工艺研究 文章主要研究去除白果中氢氰酸的工艺,通过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对去除氢氰酸含量的影响,得出最优工艺条件。实验表明:在超声温度为50℃,超声功率为80W,超声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1:30时,测得的浸提液中的氰化物含量最大。 标签:白果;氰氢酸;超声辅助;分光光度法 银杏种实的核俗称白果,其核仁为可食用部分,由于其品味甘美、营养丰富、医食具佳,为上等干果。长期食用白果,具有延年益寿之独特功效,白果的药用价值早在元代吴瑞著的《日用本草》中即有记载,主要药用功效能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有治疗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便频等作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银杏还具有通畅血管、改善大脑功能、延缓老年人大脑衰老、增强记忆能力、治疗老年痴呆症和脑供血不足等功效,银杏抗衰老的本领。 但由于白果中含有氢氰酸,生吃白果一日超过10个可能会中毒,熟食一日不要超过30颗,所以去除白果中的氢氰酸就非常必要。 1 氢氰酸含量的测定及样品前处理 1.1 测定氢氰酸含量 搭建收集氢氰酸的装置,用10ml,5%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蒸出的氢氰酸。异烟酸巴比妥酸法测定水中氰化物 1.2 白果样品的处理方法和实验方法 将买来的生白果去壳去皮,真空冷冻粉碎,作为白果样品,为本次试验的主要样品。 2 各因素对氢氰酸提取量的影响 2.1 超声温度对氢氰酸提取量的影响 称取5.0g白果粉,加入150ml蒸馏水,分别以表1条件来提取并测定氢氰酸含量。 2.2 超声功率对氢氰酸提取量的影响 称取5.0g白果粉,加入150ml蒸馏水,分别以表2条件来提取并测定氢氰酸含量。

氰化钠生产工艺

氰化钠生产工艺 我国目前生产氰化钠产品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氨钠法、安氏法、丙烯腈副产法、轻油裂解法。本项目中采用轻油裂解法,此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操作安全,行之有效,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氰化钠企业采用的工艺路线。 轻油裂解法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氰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此工艺方法的特点: (1)C5-C6轻油性质稳定,且以石油焦为载体,反应温度高。轻油的工艺利用率为100%,液氨的工艺收率为90%以上。 (2)采用循环封闭式的生产方法,系统生产连续化,坚持微负压操作,确保无泄漏操作,反应安全。 (3)此工艺生产工序简单明了,生产技术装备较简单。 整个装置分为原料储运系统、反应裂解系统、炉气处理系统、成品吸收系统以及废水、废渣处理系统。 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温度1C o 450,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氰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

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 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其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C 5H 12+5NH 3 电弧 C o 14505HCN+千卡 HCN + NaOH NaCN+H 2O 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3-1所示:

危险化学品物料的危险、有害性分析 3.1.1 危险化学品识别 XXXXXXXXX公司生产氰化钠(30%液体)产品中,使用的原料列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第1号公告《危险化学品名录》的有: 氰化钠、氰化氢、氢气、氢氧化钠、液氨等6种。 根据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HG24001《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等规范和标准,上述危险化学品分类编号及其火灾危险、职业危害汇总于表3-1。 表3-1 产品及原料危险、危害特性 系统内物质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甲类物质的有氰化氢、氢气,这些物质火灾危险性最大;氨为乙类物质。 系统内会产生职业危害物质:属极度危害(Ⅰ级)的有氰化氢和氰化钠;轻度危害(Ⅳ级)的有氢氧化钠和液氨。 氰化氢和液氨属于腐蚀品,对人体会造成灼烫伤害。 分析结果:系统内危险化学品涉及易燃液体、有毒品和腐蚀品,其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工艺及技术经济比较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工艺及技术经济比较 摘要从技术性和经济性角度评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 包括丙酮氰醇(ACH) 法、异丁烯/叔丁醇法、乙烯法和异丁烷氧化法, 认为异丁烯直接氧化工艺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收率高、环境污染小的特点。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产工艺, 技术经济比较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可在光热或催化剂存在下自聚或与其他单体共聚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和塑料, 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MMA -苯乙烯(MS)树脂、MMA -丁二烯-苯乙烯(MBS)树脂等。聚合产品具有透明度高、耐候性好、光学性能优良等特点, 广泛用作广告牌、照明材料、建筑材料、汽车零件等。近来, 这些聚合产品在IT 行业相关领域如液晶显示屏光导板、DVD 光盘等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在物理性质上, MMA 具有低毒性, 且可以回收, 因而是有利于环保的材料。 据统计, 2002 年全球MMA 生产能力为2 477 kt/a , 其中北美765 kt/a ,占30 .9 %;南美29 kt/a , 占1 .1 %;东欧50 kt/a , 占2 .0 %;西欧705 kt/a ,占28 .5 %;日本535 kt/a , 占21 .6 %;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其他地区393 kt/a , 占15 .9 %[1] 。同年全球MMA消费量共1970 kt ,其中北美占35 %,欧洲占27 %,日 本占19 %, 亚洲其他地区占15 %, 世界其他地区占4 %。预计至2006 年全球MMA 年均需求增长率为3 %~ 3.5 %,其中亚洲增长强劲, 为4 %, 北美为3 .1 %, 欧 洲为2 .4 %[2] 。2002年我国MMA生产能力约120 kt/a ,实际产量约90kt。同年中 国MMA 消费量约150 kt ,其中65 %用于有机玻璃的生产, 12 %用于塑料化工助剂, 11 %用于表面涂料, 12 %用于其他领域。预计未来5 年中国MMA 发展的主要市场 仍是有机玻璃、水性涂料和聚氯乙烯改性剂等[3] 。 1 传统MMA 生产工艺及其改进 丙酮氰醇(ACH)法是MMA 生产的传统工艺。1982 年日本开发了以异丁烯为原料的直接氧化法工艺以来, 已开发出多种生产工艺, 其中有的已实现工业化, 有的则尚在开发改进之中。MMA 主要合成路线如图1 所示[4] 。 目前在工业上,MMA 主要有5 种生产工艺。由于采取不同的原料,合成MMA 的催化反应收率也有高有低。各工艺装置的规模效益也不一样, 任何一项工艺没有绝对的优势。全球MMA 生产能力中80 %采用ACH 工艺。在MMA 三大生产地区, 北

氢氰酸1

基本信息库 中文名称:氰化氢。 英文名称:Hydrogen cyanide。 别名:氢氰酸。 CAS No.:74-90-8。 分子式:HCN。 分子量: 27.03。 有害成分: 纯品。 包装标志:14 有毒品。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1.96.2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液体,有苦杏仁味。 熔点(℃):-13.2。 沸点(℃):25.7。 相对密度(水=1):0.6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3。 蒸气压(kPa):53.32(9.8℃)。 燃烧热(kJ/mol):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等。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碱类、酸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光照。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长期放置则因水分而聚合,聚合物本身有自催化作用,可引起爆炸。 1.96.3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 min。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mi 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氰化钠生产工艺

2.5.1 氰化钠生产工艺 我国目前生产氰化钠产品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氨钠法、安氏法、丙烯腈副产法、轻油裂解法。本项目中采用轻油裂解法,此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操作安全,行之有效,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氰化钠企业采用的工艺路线。 轻油裂解法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氰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此工艺方法的特点: (1)C5-C6轻油性质稳定,且以石油焦为载体,反应温度高。轻油的工艺利用率为100%,液氨的工艺收率为90%以上。 (2)采用循环封闭式的生产方法,系统生产连续化,坚持微负压操作,确保无泄漏操作,反应安全。 (3)此工艺生产工序简单明了,生产技术装备较简单。 整个装置分为原料储运系统、反应裂解系统、炉气处理系统、成品吸收系统以及废水、废渣处理系统。 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温度1C o 450,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氰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

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 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其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C 5H 12+5NH 3 电弧 C o 14505HCN+11H 2-243.3千卡 HCN + NaOH NaCN+H 2O 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3-1所示: 图3-1 工艺流程示意图 2.5.2 主要设备及布置 主要设备见表2-3: 表2-3主要设备一览表

丙烯腈装置副产氢氰酸的工业利用

综述专论 化工科技,2003,11(2):60~63 SCIENCE &T ECHNO LOGY IN CHEM ICA L I NDU ST RY 收稿日期:2002 12 10 作者简介:周春艳(1971-),女,四川梁平人,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工情报调研工作。 丙烯腈装置副产氢氰酸的工业利用 周春艳1,张文武2 (1.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吉林吉林 132021;2.吉化集团公司研究试验厂,吉林吉林 132021) 摘 要:氢氰酸是丙烯腈的副产品,综合利用氢氰酸将会提高丙烯腈装置的经济效益。介绍了几种利用氢氰酸合成其它化学品的工业生产方法,旨在使企业更多地了解氢氰酸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丙烯腈;氢氰酸;工业利用 中图分类号:T Q 2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511(2003)02 0060 04 氢氰酸(H CN)是无色液体,易流动,极易挥发,有剧毒,比重0.6876(20/4 ),熔点-14 , 沸点26 。与水、乙醇或乙醚混溶。是一种弱酸,工业用途较广,农业用作杀虫剂,用以熏蒸仓库、果树、苗木等。 下面介绍几种利用氢氰酸合成其它化学品的工业生产方法,旨在能使企业更多地了解氢氰酸的综合利用。 1 合成叔丁胺 叔丁胺作为有机合成原料[1,2] ,用以合成医药(抗结核药利福平等)、农药(杀虫剂、杀菌剂等)、高效安全橡胶硫化促进剂(NS,TBSI)、染料着色剂,也可用作溶剂。国外主要用于合成橡胶硫化促进剂NS,以替代NOBS [3]。NOBS 分子中含有仲胺基结构(由原料吗啉带入),在橡胶加工生产、存放及使用过程中易形成N 亚硝胺,产生致癌作用。NS 与NOBS 分子结构相似,但NS 是伯胺结构,不会产生N 亚硝胺。 作为合成NS 的原料,叔丁胺有着较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预计2010年国内NS 需求量将达到1.4万t,约需叔丁胺7000t,此外,叔丁胺在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叔丁胺市场十分看好。 以氢氰酸为原料的合成叔丁胺的方法有异丁烯法和甲基叔丁基醚(MT BE)法 [4]。 1.1 氢氰酸 异丁烯法 将氢氰酸与异丁烯反应,生成叔丁胺硫酸盐,然后与氨中和制得叔丁胺,同时副产硫酸氢铵。化学反应式为: (CH 3)2C CH 2+H CN +H 2SO 4+2H 2O (CH 3)3CNH 2 H 2SO 4+H COOH (CH 3)3CNH 2 H 2SO 4+NH 3(CH 3)3CNH 2 +NH 4H SO 4(叔丁胺) 该法工艺操作简单,产品质量好,产品收率以异丁烯计可达83%以上,但该法对设备耐腐蚀性要求极高,原料氰化物对环境污染较大,生产成本高。 1.2 氢氰酸 MTBE 法 以氢氰酸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作用下与甲基叔丁基醚反应,后加入甲醇与生成的甲酸反应生成甲酸甲酯,副产物甲酸甲酯经蒸馏后用NaOH 中和,生成叔丁胺和硫酸钠,再蒸馏得叔丁胺。化学反应式为: CH 3CH 3 CH 3 OH O CH 3+H CN +H 2SO 4+ H 2O 甲醇 (CH 3)3CNH 2 H 2SO 4+H COOCH 3 (CH 3)3CNH 2 H 2SO 4+2NaOH (CH 3)3CNH 2+Na 2SO 4+2H 2O (叔丁胺) 该法工艺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国外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我国齐鲁石化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南京化工

氢氰酸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告

氢氰酸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告 出版日期:2013-9-5 目录 第一部分:有机化工行业概述 (1) 第一节:有机化工行业范围、基本原料和用途介绍 (1) 第二节:化工市场跌宕起伏,有机化工产品表现上佳 (2)

第三节:生物基有机化工产业正在兴起 (3) 第二部分:氢氰酸生产技术及市场行情研究报告目录 (5)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编写资质 (9) 第一部分:有机化工行业概述 第一节:有机化工行业范围、基本原料和用途介绍 有机化工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简称,又称有机合成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为基础原料,主要生产各种有机原料的工业。 基本有机化工的直接原料包括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丙烯、碳四以上脂肪烃、苯、氢氰酸、氢氰酸、乙苯等。从原油、石油馏分或低碳烷烃的裂解气、炼厂气以及煤气,经过分离处理,可以制成用于不同目的的脂肪烃原料;从催化重整的重整汽油、烃类裂解的裂解汽油以及煤干馏的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芳烃原料;适当的石油馏分也可直接用作某些产品的原料;由湿性天然气可以分离出甲烷以外的其他低碳烷烃;从煤气化和天然气、炼厂气、石油馏分或原油的蒸气转化或部分氧化可以制成合成气;由焦炭制得的碳化钙,或由天然气、石脑油裂解均能制得乙炔。此外,还可从农林副产品获得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品种繁多,按化学组成可分类如表。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很多物质含有两种以上的特定元素或两种以上的基团,它们常又按其主要特点划入某一类。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也可按所用原料分类: ①合成气系产品(见合成气)。 ②甲烷系产品(见甲烷)。 ③乙烯系产品(见乙烯)。 ④丙烯系产品(见丙烯)。 ⑤C4以上脂肪烃系产品(见碳四馏分;碳五馏分)。 ⑥乙炔系产品(见乙炔)。

氢氰酸HCN浓度检测报警器

氢氰酸HCN浓度检测报警器 氢氰酸HCN浓度检测报警器特点: ★是款内置微型气体泵的安全便携装置 ★整机体积小,重量轻,防水,防爆,防震设计. ★高精度,高分辨率,响应迅速快. ★采用大容量可充电锂电池,可长时间连续工作. ★数字LCD背光显示,声光、振动报警功能. ★上、下限报警值可任意设定,自带零点和目标点校准功能,内置 温度补偿,维护方便. ★宽量程,最大数值可显示到50000ppm、100.00%Vol、100%LEL. ★数据恢复功能,免去误操作引起的后顾之忧. ★显示值放大倍数可以设置,重启恢复正常. ★外壳采用特殊材质及工艺,不易磨损,易清洁,长时间使用光亮如新. 氢氰酸HCN浓度检测报警器产品特性: ★是款内置微型气体泵的高精度的手式安全便携装备; ★进口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使用寿命长达3年; ★采用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检测现场具有现场声光报警功能,气体浓度超标即时报警,是危险现场作业的安全保障; ★现场带背光大屏幕LCD显示,直观显示气体浓度/类型/单位/工作状态等; ★全量程范围温度数字自动跟踪补偿,保证测量准确性; ★半导体纳米工艺超低功耗32位微处量器; ★全软件自动校准,传感器多达6级目标点校准功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线性,并且具有数据恢复功能;★全中文/英文操作菜单,简单实用,带温度补偿功能; ★防高浓度气体冲击的自动保护功能; 氢氰酸HCN浓度检测报警器技术参数: 检测气体:空气中的氢氰酸HCN气体

检测范围:0-100ppm、500ppm、1000ppm、5000ppm、0-100%LEL 分辨率:0.1ppm、0.1%LEL 显示方式:液晶显示 温湿度:选配件,温度检测范围:-40~120℃,湿度检测范围:0-100%RH 检测方式:扩散式、流通式、泵吸式可选安装方式:壁挂式、管道式检测精度:≤±3%线性误差:≤±1% 响应时间:≤20秒(T90)零点漂移:≤±1%(F.S/年)恢复时间:≤20秒重复性:≤±1% 信号输出:①4-20mA信号:标准的16位精度4-20mA输出芯片,传输距离1Km ②RS485信号:采用标准MODBUS RTU协议,传输距离2Km ③电压信号:0-5V、0-10V输出,可自行设置 ④脉冲信号:又称频率信号,频率范围可调(选配) ⑤开关量信号:标配2组继电器,可选第三组继电器,继电器无源触点,容量220VAC3A/24VDC3A 传输方式:①电缆传输:3芯、4芯电缆线,远距离传输(1-2公里) ②GPRS传输:可内置GPRS模块,实时远程传输数据,不受距离限制(选配) 接收设备:用户电脑、控制报警器、PLC、DCS、等 报警方式:现场声光报警、外置报警器、远程控制器报警、电脑数据采集软件报警等 报警设置:标准配置两级报警,可选三级报警;可设置报警方式:常规高低报警、区间控制报警 电器接口:3/4″NPT内螺纹、1/2″NPT内螺纹,同时支持2种电器连接方式 防爆标志:ExdII CT6(隔爆型)壳体材料:压铸铝+喷砂氧化/氟碳漆,防爆防腐蚀 防护等级:IP66工作温度:-30~60℃ 工作电源:24VDC(12~30VDC)工作湿度:≤95%RH,无冷凝 尺寸重量:183×143×107mm(L×W×H)1.5Kg(仪 器净重) 工作压力:0~100Kpa 标准配件:说明书、合格证质保期:一年 氢氰酸HCN浓度检测报警器简单介绍: 氢氰酸HCN浓度检测报警器报警器高精度、高分辨率,响应快速,超大容量锂电充电电池,采样距离远,LCD背光显示,声光报警功能,上、下限报警值可任意设定,可进行零点和任意目标点校准,操作简单,具有误操作数据恢复功能.

乙二胺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乙二胺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乙二胺的合成方法很多,主要有二氯乙烷法,乙醇胺法,乙烯氨化法,甲醛-氢氰酸法,二甘醇氨化法,氯乙酰氯氨化法和氨基乙腈加氢法等。但工业化生产乙二胺的方法主要是二氯乙烷法和乙醇胺法,其它方法由于原料来源和成本等原因尚未实现工业化生产。 2.1 二氯乙烷法 …… 2.1.1 二氯乙烷法反应器类型和比较 …… 2.1.2 二氯乙烷法乙二胺的分离研究 …… 2.2 乙醇胺法 乙醇胺(MEA)法也称乙醇胺氨化法,是目前生产乙二胺另一种重要路线,它主要以乙醇胺和氨为原料,在氢气环境中,高压下液相催化得到。反应方程如下: …… 2.2.1 氨化催化剂还原工艺 ……

2.2.2 缩合工艺 …… 2.3 其它方法 除上述两种主要工艺外,通过环氧乙烷氨化也可以得到乙二胺。环氧乙烷与氨反应生产乙二胺是由乙醇胺路线衍变而来,在该工艺中环氧乙烷与氨反应生产乙醇胺,乙醇胺再进一步与氨反应得到乙二胺和多乙烯多胺。该工艺合成的乙二胺收率较高,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已经建成由环氧乙烷和氨直接反应生产乙二胺和多乙烯多胺的装置。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快速发展,国内环氧乙烷装置建设速度明显较快,因此该方法颇具市场竞争潜力,但此法目前应用还不广泛。。国外也对环氧乙烷与二氯乙烷结合工艺进行研究;国外还有报道甲醛和氢氰酸在水存在下生成乙醇腈,或者在氨存在下反应生成氨基乙腈及其缩合物,将这些产物加氢还原以后,可以得到乙撑胺系列产品,该工艺可以有效解决丙烯腈副产品剧毒的氢氰酸的出路。不过目前全球主要采用是二氯乙烷和乙醇胺法,且乙醇胺和环氧乙烷比例在不断增加。 2.4 乙二胺生产工艺比较 工业化生产乙二胺的方法主要是二氯乙烷法和乙醇胺法。二氯乙烷法以多乙烯多胺为主要副产品,乙醇胺法则以哌嗪及其衍生物为主要副产品。 …… 2.5 乙二胺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发展趋势 有关化工专家认为,我国乙二胺市场潜力巨大,需求强劲是毋庸置疑的。但

氢氰酸生产工艺比较

氢氰酸生产工艺比较一、氢氰酸生产情况和生产工艺综述1、氢氰酸的用途及生产情况氰化氢HCN亦名无水氢氰酸。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在常温常压下极易 扩散。这种性质使它在运输和使用受到限制甚至还可能被恐怖分子用来危害人类。鉴于此一些主要的氢氰酸生产国家开始对氢氰酸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严格的限制。在美国一些主要道路上已被禁止运输氢氰酸一些出口商必须从相关政府获得出 口证书同时保证它的合法使用才可以出口。而氢氰酸的用途很广可用于制造尼龙、杀虫剂、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金银铜等的电镀金银等的采矿业制药灭鼠药有机合成等离子蚀刻等。尤其是已二醇和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对氢氰酸的需求就显示出很大的市场强劲需求。仅在美国预计2007年对氢氰酸的需求量将达848万t就 世界范围来说全世界氢氰酸年产量约120万t左右且每年以1一1.5的速度递增其中74来源于直接法生产其余来自丙烯腈的副产。为了确保使用安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利用资源必须加快对氢氰酸合成技术与生产工艺的 研究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2、氢氰酸生产工艺综述生产HCN的传统 工艺主要有Andrussow法以及由它引出的一系列氨氧化法、BMA法、丙烯腈副产法、轻油裂解法。在国外主要使用直接法也就是Andrussow法我国主要采取丙烯腈副产法生产氰化氢。主要氢氰酸生产企业有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总厂、抚顺石化公司、河北诚信、安徽曙光等。2.1、安氏法氨氧化法就是在氨氧化催化剂存在下将氨源和氧源以及可氨氧化的有机物高温转化为氰化物 的方法。最传统的氨氧化法是Andrussow法是由德国I.G公司安德罗索夫 L.Andrussow提出并在德国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氢氰酸的一种方法。Andrussow 法亦称安氏法或直接法采用的主要原料是甲烷、氨气和氧气故又叫甲烷氨氧化法。它是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生产氢氰酸的主要方法。该法是在常压、l 000℃以上的条件下将原料混合气通人由铂、铑合金催化剂铂和铑按9l制 成直径为0076 mm的丝网或由铂铱合金制成的丝网状催化剂床进行的氨氧化反 应其反应式为2CH42NH3302→2HCN6H20。需要注意的是该法的转化率一般为6070且为保证产率生产过程要求较高的温度和较短的时间使反应速度达到平衡。直接法程序较简单这也是现在该法仍为主要生产方法的原因之一。但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产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在该法中也存在着其他方面的很多不足之处如考虑 到反应过程中的放热性和爆炸极限问题。必须使反应物的浓缩相对稀释以避免反应物过热而使产率下降那么对大量的尾气处理就会加大投资。除此之外反应温度很高加热和冷却的时间太长同时该法对氨的利用率只有60-70所以对剩余氨的循环利用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不足之处人们已经从不同角度对直接法进行了改进以求获得更高的产率。在原料路线的改进有甲醇醛氨氧化法该法甲醇原料充足价格上有竞争力安全方面也具有优势丙烯和甲醇醛同时氨氧化法由 于丙烯氨氧化与甲醇氨氧化的机理相似所以甲醇的加入不仅不会影响丙烯的反 应反而可使氢氰酸产量增加2倍多同时还可得到一种用途很广的副产品丙烯腈 氧化氮和甲烷制备法主要解决直接法尾气残余氨含量较高以致残余的氨与HCN 聚合因而必须除去的问题同时引入一种可增加寿命的新型催化剂它是将铂、钴等涂在二氧化硅基体上制成的网状催化剂甲醇氨氧化和甲醛分解同时反应制制备氰化氢的方法由于甲醇氨氧化放热而甲酰胺分解吸热如在该法中合理选择反应 物比例就可避免在直接法和甲醇氨氧化法中由于反应放热而必须使反应物相对 稀释带来的麻烦铵盐水溶液或有机溶液取代气体氨源的氨氧化法因溶液分散得 很细可与氨氧化催化剂充分接触在溶剂蒸发后可氨氧化的有机物和氧在催化剂 表面发生氨氧化反应生成氢氰酸该法明显提高了反应物的利用率还有乙腈氨氧

氢氰酸相关行业研究

氢氰酸相关行业研究 一、氢氰酸工艺及衍生产品 氢氰酸,又称氰化氢,分子式HCN,无色透明、剧毒、易挥发、聚合的化合物。氢氰酸是生产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甲酯、氰化钠、杀虫剂和除莠剂的主要化学原料,但因其易燃、易挥发、剧毒的特性,不便于贮存、长距离输送和运输,必须就地消化合成其他衍生物等化工产品。 2011年中国氢氰酸产能约44万吨,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河北、安徽、辽宁、上海、山东、甘肃、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市,以生产氰化钠为主,约占总产能的72%,直接加工生产有机氰化物约占28%。 (一)主要工艺 氢氰酸的主要生产工艺如下:

国外早期的主要工艺路线大多以天然气和氨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氢氰酸,以安氏法最具代表性。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丙烯腈生产中,以主要使用原料丙烯和氨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丙烯腈并副产氢氰酸的副产法,在目前乃至将来生产氢氰酸的主要方法。 国内目前氢氰酸生产工艺是安氏法、轻油裂解法及副产法,由于天然气成本较高,安氏法采用不普遍。相关资料显示,河北诚信目前采用轻油裂解法生产氢氰酸。 (二)衍生产品 氢氰酸的衍生产品树见下页(其中圈红部分,为河北诚信主要产品系列):

二、氰化钠系列产品信息 氰化钠,俗称山奈、山奈钠,是氰化物中的一种无机盐,属于剧毒品。氰化钠是氢氰酸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占氢氰酸总消耗量一半以上。氰化钠较氢氰酸易于运输(可呈固态和液态),所以氢氰酸常被转化成氰化钠,以利于异地使用。 氰化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化工原料,下游产品覆盖面非常大,涉及到塑料、染料、医药、农药、电镀等行业,目前主要用于刚渗透剂、选矿剂、电镀液等,其中金、银粗加工用得很多。 1.主要工艺 氰化钠的生产方法有布哈法、氨钠法和氢氰酸法(中和法),目前生产氰化钠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得高纯度、高收率的氢氰酸。 2.生产规模 2011年底,中国氰化钠总产能达到38万吨(以100%计,下同),产量约35万吨,其中固体氰化钠总产能为11.5万吨(氰化钠质量分数≥98%),其余为液体氰化钠(氰化钠质量分数≥30%)。氰化钠厂家有25家,产能为11万吨/年的有两家——安庆曙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含安庆新曙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和河北

己二胺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分析

己二胺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分析 己二胺主要用于制造尼龙66盐,尼龙66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聚酰胺,目前仍然与尼龙6并列为最重要的两大聚酰胺品种,所以已二胺生产技术的开发一直受到重视。 己二胺可以由己二腈、己二醇和己内酰胺生产,但几乎所有大规模生产己二胺的方法都是由己二腈出发的。 2.1 己二腈法 己二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催化剂存在下,加氢生成已二胺。己二胺的化学反应式: 从这一反应式看出,生产己二胺是由己二腈反应所得,要生产己二胺首先要得到己二腈,这样,己二胺的生产工艺技术可以分为两段来说。 2.1.1 己二腈生产工艺 …… 2.1.2 己二腈生产己二胺的工艺 第二段是由己二腈生产己二胺的工艺。该段生产己二胺的技术主要有高压法和低压法两种。两种工艺的共同点都是采用加氢反应法,但不同的是采用的催化剂、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不一样。 ……

2.2 己二醇法 己二醇法由己内酯加氢合成1,6-己二醇,1,6-己二醇采用骨架镍催化剂进行氨化脱水反应: HOCH2(CH2)4CH2OH+2NH3─→H2N(CH2)6NH2+2H2O 为了防止己二胺脱氢,反应时需加入少量氢。反应温度200℃,压力23MPa,收率约90%。 2.3 已内酰胺法 己内酰胺法一般用于处理质量稍差的己内酰胺等外品,多为小型生产装置,目前在已二胺生产中所占比例很小。 己内酰胺法是由己内酰胺与氨在磷酸盐(如锰、铝、钙、钡或锌的磷酸盐)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气相反应生成氨基己腈,反应温度约350℃,收率几乎达100%。生成的氨基己腈再进行加氢反应生成己二胺: 这一加氢过程与己二腈加氢相似。

2.4 丁二烯法 丁二烯法此法是70年代以后发展的新方法,将1,3-丁二烯与氢氰酸在100℃下催化液相加成,生成戊烯腈,再加氢生成已二胺。… 此法是伴随由丁二烯制已二腈新工艺路线而发展的,目前采用此法生产已二胺的装置较多。 2.5 其它方法 国内一些小型己二胺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一次性投资,以谋求与大型己二胺生产厂家的竞争优势,研究开发了逆向分解工艺。…… 2.6 美国杜邦公司己二胺生产工艺 美国杜邦公司最早采用已二腈在Raney-Ni催化剂存在下通入氢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加氢反应生成已二胺。最初采用间歇反应,目前已广泛采用连续方法。 美国杜邦公司已二腈加氢反应生成已二胺生产过程有低压法和高压法两种,低压法反应在3.4MPa下进行,温度100℃左右;高压法则在30~50MPa下进行,也有采用高达60MPa的工艺。有的工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氨或碱类。 连续法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低压法已二胺工艺流程图 新鲜氢气由下脚部通入,由泵或搅拌装置使其保持高度循环。… 反应物料由两液相和一固相组成。… 粗己二胺产品通过滤析器被连续地从固相和浓碱相分离出来,浓碱相返回反应器。从粗己二胺中完全除去催化剂是重要的,以防止在以后的过程中污染和分解产品。定期清洗以清除反应中部分催化剂浆液。水洗可除去催化剂上积存的杂质和碱相中的杂质,洗过的催化剂大部分返回反应器,并与新加入的催化剂一起

草甘膦生产工艺路线比较

草甘膦生产工艺路线比较 中国行业咨询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7168963.html, 核心提示: 草甘膦(英文通用名称Glyphosate)又称农达、农民乐等,属芽后内吸非选择性高效广谱除草剂,具有广谱、低毒和无残留的特点。草甘膦主要应用于转基因作物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如大豆、玉米等的创制和大面积种植,使全球对草甘膦的需求持续增加。为此,2006年底以来,草甘膦价格疯狂上涨,我国草甘膦及上游原材料公司业绩显著提高。 1.我国草甘膦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草甘膦生产企业约有30余家,见表1。 2.我国草甘膦生产工艺概况 我国草甘膦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甘氨酸法和二乙醇胺一亚氨基二乙酸(IDA)法(表1)。目前甘氨酸法草甘膦占到国内总产量的70%以上,每吨草甘膦需消耗甘氨酸0.96t,国产甘氨酸80%用于草甘膦生产,市场容量20万t/a左右。草甘膦生产工艺路线见图1。

国际的主流路线则是氢氰酸-IDA(路线2)。该方法生产简单、环境友好、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世界最大的草甘膦生产企业孟山都在全球的6套生产装置全部采用IDA路线,年

产量20万t以上。 我国草甘膦生产工艺,氯乙酸—甘氨酸法(路线4)和二乙醇胺-IDA法(路线1),这两种路线之所以成为国内主流,主要由国内特殊的行业环境以及技术壁垒造成。例如,国内缺乏稳定低廉的HCN来源,限制了下游IDA的发展,HCN制甘氨酸技术困难尚没有克服。二乙醇胺-IDA路线也受制于国内二乙醇胺短缺、进口二乙醇胺价格昂贵。在这种特殊国情之下,已在国外完全淘汰的落后的氯乙酸法才占据了国内主流地位。 氯乙酸-甘氨酸路线经过国内企业的多年摸索,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条件、采用先进的大型设备和DCS自控,产品收率、原材料消耗等方面不断提升,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如新安股份的氯循环)也有明显进步。但该路线的弱点也非常明显,如工艺路线长(收率不高)、产品含杂质高(提纯步骤多)、副产物和三废多(环保压力大)等。 目前,制约国内HCN路线草甘膦的两个主要瓶颈(高质量的HCN原料和甘氨酸技术壁垒)均已经明显改善,拓展草甘膦市场优势得天独厚。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制HCN 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重庆紫光化工的亚氨基二乙腈纯度达到95%以上,销售价格13500-14000元/t,相比二乙醇胺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发展IDA路线草甘膦具备明显的经济价值。正在重庆筹建5万t/a亚氨基二乙腈,类似路线在其他企业实施也有传闻。由HCN合成IDA 收率较高(文献收率85%-90%),工艺过程适合连续化、大规模生产,三废低、副产物少,也是国际主流的草甘膦生产工艺。而三峡英力则是甘氨酸路线进步的代表。该路线的技术先进性非常明显:流程短,如无需氧化步骤;副产物少;产品质量好。一旦困扰该路线的甘氨酸生产技术得到突破,竞争力也非常突出。这两种天然气HCN路线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从行业的角度,这种路线之争对于提高我国草甘膦行业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环保压力大有好处。不同草甘膦路线的比较见表2。

丙酮的生产工艺

丙酮的生产工艺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xx学院 课程论文 课题丙酮的生产工艺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定稿日期: 2013 年 1 月 15 日 摘要 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制造醋酸纤维素胶片薄膜、塑料和涂料溶剂。丙酮可与氢氰酸反应生产制得丙酮氰醇,该应用占丙酮总消费量的1/4以上,其中丙酮氰醇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有机玻璃)的原料。在医药、农药方面,除作为维生素C的原料外,还可以用作各种微生物与激素的萃取剂等等。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由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约占93.2%),即用石油工业产品异丙苯在硫酸的催化下被空气氧化重排成丙

酮,副产物苯酚。该方法产率高,产生的废品很少,而且同时能得到苯酚这一副产品,因此被称为“一箭双雕”法。我选择的生产方法就是异丙苯法。 关键词:丙酮,异丙苯,苯酚

目录 1前 言………………………………………………………………………………… …1 2原料、产品、副产品等物理化学性质 (2) 2.1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 2.2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3) 2.3 副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4) 3生产工艺技 术 (8) 3.1生产工艺简述 (8) 3.2影响因素 (11) 3.3国内外的最新的变化 (12) 4催化剂的应用……………………………………………………………………… 16

5安全与环境………………………………………………………………………… 17 5.1 安全 (17) 5.2 环境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精品】丙烯腈生产工艺

【精品】丙烯腈生产工艺 丙烯氨氧化氧化偶联制丙烯腈生产工艺把烯烃、芳烃、烷烃及其衍生物与空气或氧气、氨气混合通过催化剂制成腈类化合物的方法称为氨氧化法按氧化反应的分类这类反应亦称氧化偶联。有代表性的已工业化的反应主要有下列几种:研究表明氨氧化制腈类用催化剂与烃类氧化制醛类用催化剂如丙烯氧化制丙烯醛、间对二甲苯氧化制苯二甲醛等氧化催化剂十分类似氨氧化催化剂往往亦可用作醛类氧化催化剂其原因是由于这两类反应通过类似的历程形成相同的氧化中间物之故。上列反应中以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最为重要下面即以此反应为例进行讨论。丙烯腈是丙烯系列的重要产品。就世界范围而言在丙烯系列产品中它的产量仅次于聚丙烯居第二位。丙烯腈是生产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重要单体85以上的丙烯腈用来生产聚丙烯腈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合成的 ABS 树脂以及由丙烯腈和苯乙烯合成的SAN 树脂是重要的工程塑料。此外丙烯腈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由丙烯腈经催化水合可制得丙烯酰胺由后者聚合制得的聚丙烯酰胺是三次采油的重要助剂。由丙烯腈经电解加氢偶联又称电解加氢二聚可制得己二腈再加氢可制得己二胺后者是生产尼龙-66 的主要单体。由丙烯腈还可制得一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如谷氨酸钠、医药、农药薰蒸剂、高分子絮凝剂、化学灌浆剂、纤维改性剂、纸张增强剂、固化剂、密封胶、涂料和橡胶硫化促进剂等。丙烯腈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液体剧毒味甜微臭。沸点 78.5?熔点-82.0?相对密度 0.8006。丙烯腈在室内允许的浓度为 0.002mg/l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3.05,17.5m。因此在生产、贮存和运输中应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丙烯腈分子中含有腈基和CC 不饱和双键化学性质极为活泼能发生聚合、加成、腈基和腈乙基化等反应纯丙烯腈在光的作用下就能自行聚合所以在成品丙烯腈中通常要加入少量阻聚剂如对苯二酚甲基醚MEHQ、对苯二酚、氯化亚铜和胺类化合物等。 1. 生产简史和生产方法评述在生产丙烯腈的历史上

20110719氢氰酸项目

7 6万吨/年氢氰酸项目 7.1 概述 氢氰酸(HCN),分子量27.03,为无色透明液体,沸点25.7℃,相对密度0.6884,具有苦杏仁味,是一种剧毒化学品,使它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受限。鉴于此,一些主要的氢氰酸生产国家开始对氢氰酸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氢氰酸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特殊的化合物,由它可以生成许多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在医药、农药、染料、饲料添加剂、感光化学品、工程材料等领域有重要用途,多数产品属于精细化工中间体范畴。 全球氢氰酸的生产厂家约有50多个,生产设备70多套,总产能约220万吨/年。其中直接法生产氢氰酸的产能占总产能的70%,丙烯腈副产法生产的氢氰酸占30%。杜邦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氢氰酸生产商,占全球总产能的20%;其次是Koch公司,占全球总产能的15%,Evonik-Degussa公司和SNC Butachimie公司分别占全球产能的11%和10%。 近年来,由于世界上对氢氰酸衍生产品的不断开发,而使氢氰酸产量不断增长。氢氰酸已被用作C1化学的原料,与一氧化碳化学开始处于竞争关系。目前国内外主要消耗氢氰酸的衍生物越来越多,这些衍生物的出现和产量的增加,改变了氢氰酸的供需关系,需求量与日俱增。 四川地区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以天然气资源为产业基础原料,

发展高附加值的氢氰酸系列衍生精细化学品产业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项目建议建设直接法生产氢氰酸装置,总产能6万吨/年,需天然气0.5亿立方米/年,氨3.8万吨/年。一期建设2万吨/年氢氰酸,供巴南工业园区规划的10万吨/年MMA项目,二期建设4万吨/年装置,其中1.5万吨供德固赛在长寿化工园区的3万吨/年三聚氯氰装置,其他的2.5万吨可发展氰化钠、已二腈、叔丁胺等产品。 7.2 国外氢氰酸的生产与消费 2010年,美国、西欧和日本的产能合计174万吨/年,其中美国91万吨/年、西欧70万吨/年、日本13万吨/年。2006~2010年,上述三个地区的消费量以每年2%增长速率逐年增加。预计未来5年,全球氢氰酸的消费量仍将保持1%~2%的增长速度。氢氰酸主要的直接消费来自丙酮氢醇、已二腈、氰化钠、蛋氨酸、三聚氯氰和螯合剂等。2010年全球各地区氢氰酸的消费量及消费领域如表7-1所示。 表7-1 全球各地区氢氰酸的消费量及消费结构万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