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地理文科湘教版地理必修3、选修3

高二地理文科湘教版地理必修3、选修3

高二地理文科湘教版地理必修3、选修3
高二地理文科湘教版地理必修3、选修3

图3—2

—1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文科)范围:必修3 选修3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C .区域的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D .区域之间的没有相互联系 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 .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 .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 .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D .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人均收入 3. 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南方无干旱地区,北方无湿润地区

B .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期长于北方

C .南方冬季多雨,北方夏季多雨

D . 南方以粮食作物为主,北方以经济作物为主 4. “西电东送”主要是开发下列哪些资源

①石油 ②天然气 ③煤炭 ④水能资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湿地、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回答5—6题。 5.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台湾海峡 ⑤水稻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6.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 .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A 、环境污染严重 B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C 、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D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8.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

A 、外向型

B 、内销型

C 、辅助型

D 、内向型 读世界某一地区图(图3—2—1), 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该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第一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工业区

B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

C .属于分散型工业化的地区

D .新建或迁入的企业,以资金雄厚、技术精良的大中型企业为主 10.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部原因是 A .生产结构单一 B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C .世界性钢铁过剩 D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11.下列不属于遥感技术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A .目标物 B .传感器

C .信息传输接收装置

D .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 1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

A.GPS

B. RS

C. GIS

D. GBS

13.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GPS 技术具有的特点是

A .中间处理环节较多且复杂

B .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存储

C . 测量精度高,操作复杂

D .仪器体积大,不便于携带

右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示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图示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有关旅游资源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象美是人文景观美学价值的核心

B.自然景观大多具有科学价值,人文景观大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C.旅游资源一般只具有美学价值而不具备经济价值

D.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当时就具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17、以下有关旅游资源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水园林属于自然景观

B.游乐园属于城市游憩景观,城市休闲公园则属于人文景观

C.水文地理景观是人文景观中的一个分类

D.四大佛教名山兼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1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听觉美

19、“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欣赏旅游景观追求的境界是

A.把握时机 B.抓住景观的特点

C.以情观景 D.选择观赏位置

20、以下有关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无论位于何地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B.一般来说,人们的经济收入越高,旅游的经济距离就会越长

C.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不必考虑其交通位置

D.景区空间内尽可能容纳游人数即反映景区的环境承载量

21、下列景观中,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是

A.北京故宫 B.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C.壶口瀑布 D.路南石林

22、造成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文化的差异 B.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C.南北方地质、地貌的差异 D.南北方工作时间的差异

23、以下旅游建设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在杭州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

B.合理开发陕西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

C.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

D.拆掉北京的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

24、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景区环境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旅客数量

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④保障旅游质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5、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活动相比,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旅游有自然和人文旅游形式

B、以人文生态环境作为主要旅游场所

C、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

D、生态旅游不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益阳市第十二中学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 考号 姓名

阳市第十二中学二0

一0

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卷

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文科)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下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

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4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3分)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2分)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3分) 27、阅读以下二则材料,回答:(9分)(每空1分)

材料一: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自然遗产的中国张家界自然保护区,因旅游人数众多而导

致环境污染严重(2000年接待游客514万)。面积为39平方千米的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由于美丽的湖泊和瀑布、丰富的植被和富有特色的沙质地貌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在自然保护区内现建有400家旅馆、53家旅行社和40多家娱乐中心。

材料二:1997年云南丽江地区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古老的建筑、山川美景、世界文化遗产带来的名气,这一切都使丽江古城的中心成为一个熙熙攘攘的游乐园。到2000年为止,丽江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00万。蜂拥而致的游客严重破坏了丽江地区的文化和生态平衡。据当地官员说,丽江老城10%的户主(其中80%居住在市中心)已迁出老城,因为生活越来越不方便,租金和开销也在增加。这些现象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初衷。甚至连丽江的玉龙雪山也在融化,当地人说这是由于“游客呼出的热气”所致。 (1)丽江风景属于( )

A .旅游主体

B .旅游业

C .旅游资源

D .旅游目的 (2)丽江地区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游览,主要是因为这里具有的( ) A .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B .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C .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D .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3)上述两则例子说明了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 相适应, 否则超过就会对旅游区的 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

(4)材料表明大量的旅游者冲击了当地的 ,这种冲击

可能会 (提高或降低)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5)旅游业对当地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

② ③

座位号

阳市第十二中学二○一○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卷

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28、(8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有关问题。

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频繁地出现断流,且日趋严重。1998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管理。自1998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管理以来,通过水库的合理调度运用、加强黄河水资源的有效管理等措施,有效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断流危机,已实现了黄河连续7年不断流。

(1)试分析黄河下游易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目前黄河已连续多年不断流,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29、下图是“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美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密西西比平原,对应图中的字母是 和F 。(2分) (2)关于上述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区位优势的正确叙述是( )(2分)

A 、地势广阔,起伏较大

B 、土壤深厚、肥沃

C 、水分不足

D 、气候温和,水源充足

(3)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字母 处,因为该处具备了发展乳畜业的两个主要区位条件, 一是: ,(2分)

二是: 。(2分) 30、(11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分)

(2)分析图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2分) 答:

(3)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原因何在? (2分) 答:

(4)在上图所示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 “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 发展有何积极影响。(4分) 答: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B C D D C A B A A C B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B D B C D B C B D 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4分(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4分(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2分

(3)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供不应求;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3分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5分

27、每空1分,共9分。

(1)C (2)B (3)环境承载量资源(4)社会秩序降低

(5)①带动酒店、餐饮、交通、建筑、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②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建材、交通机械等工业部门的发展③促进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

28、(共8分)

(1)自然原因:黄河流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季节降水少,入河水量少;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没有支流汇入,也几乎没有地下水补充;北方干燥风大,蒸发量大。(每答1点1分,满分2分)

人为原因:上、中游沿岸城乡取水多,致使流入下游水量极少直至无;上、中游流域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旱季时汇入河流的地下水减少。(每答1点1分,满分2分)(2)河流资源开发与利用,应该全流域一盘棋,统一管理与调配,统筹兼顾各方(区域)利益;要通过立法或有关条例规范流域内资源利用方式;可以通过一定工程措施和管理方式来进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答出1点2分,满分4分)

29、下图是“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美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形区),对应图中的字母是 C E 和 F 。

(2分)

(2)关于上述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区位优势的正确叙述是()(2分)

(3)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字母 A 处,因为该处具备了发展乳畜业的两个主要区位条件,一是:该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多汁牧草(多汁牧草丰富),

二是:靠近东北工业区,城市和人口集中,消费市场广阔(靠近消费市场)。(4分)30、(共11分)

(1)香港、广州、深圳(3分)(2)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2分)(3)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2分)

(4)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4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B C D B D B D D C A B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D A C D D C B C C 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4分(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4分(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2分

(3)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供不应求;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3分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5分

27、(共9分)

(1)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1分)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1分) 。

(2)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1分);乱砍滥伐,过度开垦(1分);

(3)①合理利用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5分)

28、(共8分)

(1)自然原因:黄河流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季节降水少,入河水量少;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没有支流汇入,也几乎没有地下水补充;北方干燥风大,蒸发量大。(每答1点1分,满分2分)人为原因:上、中游沿岸城乡取水多,致使流入下游水量极少直至无;上、中游流域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旱季时汇入河流的地下水减少。(每答1点1分,满分2分)

(2)河流资源开发与利用,应该全流域一盘棋,统一管理与调配,统筹兼顾各方(区域)利益;要通过立法或有关条例规范流域内资源利用方式;可以通过一定工程措施和管理方式来进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答出1点2分,满分4分)

29、下图是“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美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形区),对应图中的字母是 C E 和 F 。(2分)(2)关于上述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区位优势的正确叙述是()(2分)

(3)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字母 A 处,因为该处具备了发展乳畜业的两个主要区位条件,一是:该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多汁牧草(多汁牧草丰富),

二是:靠近东北工业区,城市和人口集中,消费市场广阔(靠近消费市场)。(4分)

30、(共11分)

(1)香港、广州、深圳(3分)

(2)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2分)

(3)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2分)

(4)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4分)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试卷及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 读图,回答下列1~3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补充气源 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A.欧洲 B.俄罗斯 C.新加坡 D.日本 4. 读“我国部分民居邮票图”,回答:形成四地民居建筑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资源 B.气候 C.土壤 D.植被 下图是“产品不同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它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生产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读图完成5~6题。 1 / 12

5.目前,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中国,转移产业主要位于产业链哪个环节( ) A.销售 B.加工制造 C.品牌 D.研发 6.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 )。 A.设备、零件 B.制造加工、销售 C.传播、销售 D.研发、品牌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实现自流的是() A.a、b段 B.b、c段 C.a段 D.c段 8.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世界工业经历了四次产业转移。下图为全球某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图反映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生物遗传工程 B.电脑软件 C.普通加工制造 D.石油化工 10.东南亚部分国家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目 的地之一,主要原因为() ①能源充足,机场密集②土地租金较低③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④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1-13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阶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4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 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 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 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 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 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 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 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 9、该省可能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额旗中学2011—2012上学期高二地理期中试卷班级考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4、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 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 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 的总体发展水平 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10、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②社会原因③经济原因④技术原因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篇一: 1.3- 区域发展差异0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 套教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目标: ▲1东. 、中、西差异①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② 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 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③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差异(时空发展状况) ▲2.南方与北方①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与 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1 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2 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3.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难点: 1 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教具准备:1 中国政区图 2 ppt 课件 3. 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 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开始新内容: (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板书:一东、中、西差异 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 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时的提法。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 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①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3)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 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一)学生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一)1.区域的定义 2.区域的特征 3.区域空间结构的定义 4.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5.区域的分类 6.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联系与区别 7.区域空间结构的空间分布形式有哪几种?对应的地理事物分别是什么? 8.区域产业结构的定义 9.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10.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11.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构成 12.说明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3.说明同一区域不同发展时期产业结构的差异

14.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15.说明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6.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 17.区域发展阶段比较(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内部经济差异,劳动力就业,中心城市交通,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联系,状态等角度比较) 18.四大地区是那些?划分标准?如何判定? 19.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三次产业对比,工业结构) 20.四大地区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原因)

21.四大地区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分布密度,小城镇建设) 22.四大地区对外开放差异(时间,空间) 23.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地理意义 24.比较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因素) 25.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26.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不足 27.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28.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29.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效 30.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1.比较南水北调东、西、中线工程(起止点,优、缺点) 32.南水北调对调入区,调出区的影响 33.比较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途径省区,主要地形区,起止点) 34.西气东输一线经过陕西向北弯曲的原因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知识点(一)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 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南方 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3、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 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4、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 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东线中线西线 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较大较小大 水质差较好最好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 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 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 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 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 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 动相关产业。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综合题精选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综合题精选 一、综合题 1、阅读下面西气东输示意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建设4200千米左右的管道,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东送,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市区,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线各省(区)的工业和居民用气。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管道由东向西途经地区中,属于全国性农业生产基地的依次 有、、。 (2)西气东输中一线工程“西气”主要来源于盆地。“东输”的重点是。 (3)写出两个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盆地:、。 \ (4)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资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切实可行的是(双选)()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B.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播撒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什么影响 ① ② ③。 2、左下图为“我国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右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南线工程中的龙滩水电站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1)近十年来,左图中甲地区一部分产业大规模转移到大陆,是由于大陆存在、等优势,对甲地区有很强的吸引力。(2分) (2)“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的劣势有()(1分) ①水量少;②污染严重,水质差; ③需要大量的移民;④穿越巴颜喀拉山,要修建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④B.③④ ] C.②⑤ D.④⑤ (3)“西气东输”工程进一步开发西部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分) 这一工程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又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2分) (4)右图中,龙滩水电站是“西电 东送”的重点项目之一,其所在的省 区属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 经济地带,这里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是什么(3分)。 $ 3、读我国东北部工业区和美国东北 部工业区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其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是中国在工业化初期迅速形成的,随着当地资源的日益枯竭,这些城市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这些城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两工业区共同的主导因素是。 两工业区的集聚程度都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利弊。(5分) (2)说出美国东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的区位条件。(2分) " (3)东北工业区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集中的地区,你能为资 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3分) 4、读图并根据所给文字材料,分析完成下题。(12分) 材料一:享誉世界的汽车城底特律,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 从世界各地涌入的工人让城市人口一度达到180万人。现在的底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着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阶段 6.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②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 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 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2)差异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会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特征: a.有一定的界限模糊的:植被区、气候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明确的:行政区(国家之间、两省之间、两州之间、两市之间等) b.相似性、连续性(区域内部) c.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注:重要的自然区域界线 甲乙为东部季风区:年温差较 小,降雨量丰富,植被覆盖率高, 丙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 量少,温差大,植被覆盖率极低, 生物多样性缺失, 丁为青藏高原区:酷寒,极冷, 温差最大。 注:东部地区分为南方和北方 划分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400mm年降水量,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3000m海拔,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

A为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 —横断山脉 B为一二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 山—巫山—雪峰山 C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 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 山脉 D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区域划分(总体上看):乡村地域:范围大、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镇地域:范围小、非农业生产活动 关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带动乡村地域发展3、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地域——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线状或者网状 城市、工厂——点状, 城市群、工业区——岛状 结论: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 1 、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2、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加工、制造、生产、装配、采掘业等 第三产业:服务业——交通运输、通讯、信息、金融、银行、保险、旅游、博彩、商业、酒店等 3.三次产业的结构差异 (1)主要体现在:三次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例:第二产业轻重工业的比 重,第一产业种植业和林业的比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计划

高二地理文(3)班2012年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文3班共49名同学,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他们中独生子女居多。不少学生在家长的宠溺下长大,加上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氛围,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的品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或多或少的存在亟须改善的的地方。尤其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之后,常以一种消极逃避,投机取巧的心理来对待,缺少认真钻研的精神。据初步了解,不少学生是觉着认为文科容易、省事,学不了理科才选择了文科。这样的错误认识,加上高一较为薄弱的基础,使得高二地理教学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材情况分析 文三班本学期将要学习的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与部分区域地理内容,学习任务重。经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必修3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对前面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具体运用,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教材除了学科理论知识外,还增加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还配备了不少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大有裨益。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任务分析 1.顺利完成必修三教材内容的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相关概念、理论,理 论知识基础打牢。通过教材中案例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获得区域可 持续发展分析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本班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较弱,这对 他们的地理学习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在课堂教学中,需尽量结合所讲 知识,使学生积累地理空间的常识,提高空间定位的能力。

最新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 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 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①第一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3)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 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完整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 (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宁波?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 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三)、区域空间结构 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 (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 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 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

湘教版必修三提纲 一、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基本含义: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3、区域空间结构的划分:从整体上可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 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一一社会综合体。 5.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根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主要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旅游业、服务业等。 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区域发展阶段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

区域发展差异三、 四大地区:1 、 个省级行政区(沿海:京津冀鲁苏、浙沪粤闽琼、港澳台)东部13 个省级行政区(晋豫皖、鄂赣湘)中部6 个省级行政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桂内蒙古)西部12 个省级行政区(黑吉辽)东北地区3,东部以轻型或轻重“南轻北重,东轻西重”产业结构差异是导致四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混合型产业为主,东北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中西部则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 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和东北。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城市化水平:指一个地区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最主要)3、、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速度慢,水平高4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水平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改革开放时空发展:1980 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5、 1984 年建立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 年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1988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1990 年1997 年设立重庆直辖市、香港回归 年西部大开发、澳门回归1999 度的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等次源丰富,南北以北纬346、我国南北方的差异:但水资源不 足;南方有色金属矿产、生特资源、水力资源丰富,但多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地形破碎。。西部大开发:1999 年宣布实施,包括西部12 省区及三个自治州(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7、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西部的优势资源: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因素:缩小东西部间的发展差距,推动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将西部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四、区域经济联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1 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输送到天津、烟台和威海起止点:东线工程优点:可利用现有的京杭大运河及湖泊调水,建设成本较低缺点:黄河以南需要梯级抽水,运营成本高,沿线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起止点: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输送到北京、天津 中线工程优点:全程自流,运营成本低;封闭式输水,水质好缺点:地形复杂,需开凿运河,建设成本较高起止点: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引水,输送到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优点:从源地调水,水质好缺点: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2、西气东输 一线工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起止点:二线工程:从新疆霍尔果斯到广东意义:东部地区: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拉动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西电东送3、将黄河中上游的水电、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北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中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以及黔、滇南路:两省坑口火电送往广东。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 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4、产业转移方向: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 为例五、 自然: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深居内陆,降水少;植被的覆盖率低、荒漠化的成因1 为: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设施建设不当。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甘肃中部等地尤为严重。 2、荒漠化的表现:植被和地表植被破坏、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引发饥荒。 3、荒漠化的防治:1994 年联合国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使其成为全球性行动。 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措施: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②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草方格沙障工程)③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④合理用水⑤优化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⑥控制人口增长、生态移民。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土质疏松、暴雨集中多暴雨、植被的覆盖率低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篇一:1.3-区域发展差异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目标: ▲1.东、中、西差异①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②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 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③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区域差异(时空发展状况) ▲2.南方与北方①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②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与 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难点: 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教具准备:1 中国政区图 2 PPT课件 3.中国政区空白图(学生人手一份)

教学方法: 启发式图表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国地域辽阔,不仅自然地理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的国土整治既有其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还有其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在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差异后,我们将学习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开始新内容: (承接)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我国客观上存在着东部沿海、 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经济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分布等知识。 板书:一东、中、西差异 过渡:(背景介绍)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基本上是按照1983年国家计委在制定第七个五年 计划时的提法。当时根据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目的是为了正确处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发展它们相互间的横向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有特色的经济“网络”。从现在看,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经济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 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 B.土默川平原 C.呼和浩特市 D.阴山山脉 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 B.森林锐减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 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海拔 C.水 D.热量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 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 整 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 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 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 7.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 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 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 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 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单元卷

地理必修3第一章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②经济全球化 ③世界政治多极化④地缘合作与冲突并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 2.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运能力 读图7我国经济格 局模式图,回答4 -6题。

4.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①M城市代表上海②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N城市代表武汉④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①④ 5.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正确叙述是() ①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②经济最发达的是b 经济带③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④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A.①② B. ②④ C.③④ D.①③ 6.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 ①劳动成本②土地成本③科技成本④原料成本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①④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7—10题:

7、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地区的自然带分别为:()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温热带落叶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8、西气东输工程管道线与下列哪一组铁路相交:() A、湘黔线、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 B、包兰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C、京包线、京哈线、京九线、京沪线 D、兰新线、陇海线、浙赣线、京广线 9、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A、促进东部地区改变能源结构 B、促进东部地区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C、有效改善大气环境 D、有利于带动东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0,人文发展指数,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A、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B、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C、人均国民收入 D、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必背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地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区域的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4)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 ①区别:地域范围大小,乡村大于城市;产业活动,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会对乡村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 5)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产业的划分: ①第一产业:农业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内部构成等。 2)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5.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3)区域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