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单机械教案

简单机械教案

简单机械教案
简单机械教案

【考点聚焦】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4.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知识结构】

一、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1.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点,一般用字母O表示该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字母L2表示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二、滑轮

1.定滑轮: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

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

带来方便。

2.定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动滑轮

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可以达到既

省力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的目的,在忽略滑轮组与轴之间的摩擦和绳

重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

起重物所用的力就等于总重的几分之一。

【对应训练】

1.下列应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工具中, 费力的是 〔 〕

A .铡刀

B .汽水瓶起盖器的使用

C . 钓鱼杆

D .剪铁皮的剪子

2.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B .动力、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他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C.支点可以在杠杆的端点,也可以在力的作用线之间

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

3.如图9所示。把一把米尺,在O 点支起,两边分

别挂相同砝码各4个和2个,下列情况下,哪种情况还

能保持平衡( )

A .两边砝码组各向支点处移近一个格

图10

图11 B .两边砝码组各向支点处移远一个格

C .两边钩码组各减少一个钩码

D .两边钩码组各减少一半钩码

4.如图10所示的轻质杠杆OA 上悬挂着一重物

G ,O 为支点,在A 端用力使杠杆平衡。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 .此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

B .沿竖直向上方向用力最小

C .此杠杆可能是省力杠杆,也可能是费力杠杆;

D .沿杆OA 方向用力也可以使杠杆平衡 5.图11中,O 为一根轻质杠杆的支点,OA=2m ,OB=2.5m ,A 点处挂着重100N 的物体。若在B 端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上保持静止,则这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

A .20N ,竖直向上

B . 20N ,竖直向下

C .80N ,竖直向上

D .80N ,竖直向下

6.如图12 用三个力沿不同的方向拉绳子, 则 〔 〕

A .F 1最大

B .F 2

C .F 3最大;

D .一样大

7.如图13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不计滑轮重量和摩擦的情况下,G 1和G 2之比为 ( )

A .1:2

B .1:1

C .2:1

D .4:1

8.图14是用滑轮组把陷入沟里的汽车拉出来的两种方法,你看哪种方法更省力? ( )

A .甲图的方法

B .乙图的方法

C .两图的方法一样

D .无法比较

9.使用滑轮组时,拉起重物所用力大小决定于( )

械》教学案例分析(doc 8页)

《简单机械》教学案例分析(doc 8页)

《简单机械》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 课堂复习: 教师:杠杆有几类? 学生: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其中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新课教学: 教师:旗杆上的滑轮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学生:可以省力。 教师演示:安装定滑轮、安装动滑轮。 教师提问:滑轮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来利用实验探究。 (板书)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教师提问:需要什么器材? 学生:钩码、滑轮、铁架台、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 教师要求:分组进行实验、要求设计表格并且把数据记录入表格。 学生活动:安装滑轮、测量。

学生笔记之一: 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滑轮、线、铁架台和刻度尺。 测钩码的重量测物体上升的 距离 线上升的距 离 结 论 定滑轮1 2 动滑轮1 2 学生笔记之一:(表格) 钩码质量上升高度教师设计的表格和实验数据: 种类 钩码 重力(N) 拉力 的大小 (N) 钩码 移动的距 离(m) 力移 动的距离 (m) 钩码 移动的方 向 力移 动的方向 定滑 轮 1 1 0.19 0.19 上下 动滑 轮 1 0.5 0.1 0. 2 上上 教师分析评估: ⑴弹簧测力计倒挂。 ⑵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①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不费距离。 ②动滑轮:省一半力,费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 二、案例分析 1.明确探究目标,增强教学指向性 案例中的教学活动可以大致分为:问题的提出和实验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分析评估等三个阶段。 ⑴实验设计,探究目标要明确

教师在第一阶段初始的复习提问,想通过杠杆的特点引导探究滑轮的特点,是一种类比的思想体现。对于新课的问题情景设置(旗杆上的滑轮)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学生对于滑轮的认知水平停留在力的大小盲目比较层次。从学生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科学探究的理性认知,教师要发挥坚定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需要探究的目标。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过渡与引导,仅仅以为复习提问中有类比的思想,错误以为学生已经知道探究内容。只是简单的提出问题:“滑轮有哪些特点?”。就让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则学生的实验探究目标会出现很大的差别。探究目标不会有针对性。接下来的探究方向就不会明确,达到的探究效果也会很有限。 ⑵从笔记中发现问题 从学生设计的表格(笔记之一)中发现:①学生关注的是钩码上升的距离和绳子(应该是力移动的距离)上升的距离,意识到两者之间的距离关系;②只注意到钩码的重量,没有注意到拉力的大小,没有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③表格中也没有发现力的方向关系。这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笔记。 从学生设计的表格(笔记之二)中发现:学生只是孤立的列出了钩码质量和上升高度,显然没有意识到要探究的具体目标,这样的探究结果不可能找到滑轮的特点,也不会意识到动滑轮和定滑轮可能会有区别。同时表格中列举钩码的质量是概念理解错误,质量不会因利用滑轮而改变,也就没有探究价值。应该探究利用滑轮之前、后力的关系。这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笔记。 ⑶教师参与的切入点 如果教师在探究的实验设计之前利用类比的思想,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定滑轮之前、后可能会出现力的大小有变化、力的方向有变化。学生会有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比较利用滑轮前后的拉力大小和方向;如果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感受动滑轮和定滑轮拉动物体移动的距离,学生也会发现两者前后移动距离的比较应该是探究目标之一。 假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之后,以参与者身份继续引导学生理顺要探究比较力的大小、方向和力移动的距离关系。则学生在实验表格的设计、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操作的目标针对性会更强,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可能性会更大。

(完整版)《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设计

《简单机械》复习教学设计 康城学校谈丽丽 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学完杠杆和滑轮的新课后,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原因主要是这几个方面:1、对力臂的概念理解不透;2、做图不够仔细,力的方向容易判断错误,学生对动力和阻力对杠杆所起的作用效果不同这一知识点理解不够;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对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方法掌握不熟练;4、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是难点。,针对这些原因,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的支点,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完成有关的判断和计算;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活动,学会找出动力、阻力以及力臂。通过对“错题”的判别,学会画力臂和力。 2、通过观察和交流,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质疑能力。 2、感受生活中杠杆有广泛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力和力臂,动滑轮的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对“杠杆和滑轮”的复习,知识点包括:杠杆、杠杆的五个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类型和应用,以及两种滑轮的特点和应用等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作业和练习中存在的错误,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错题”的判别、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呈现,理清学生的思路。指出解题过程的注意点,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高学生读题、解题能力。

十一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第十四讲简单机械 李家町中学李涛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知道杠杆的五要素(要求能正确作出力臂) 2.能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得出正确的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 3.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关系式F1l1=F2l2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施加力的特点,能根据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组 【教学重点】杠杆和滑轮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和滑轮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杠杆:一根在______的作用下能绕着____________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______ (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______ (F1) (3)阻力:______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 ______的______(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______的______(L2) 想一想,做一做: 1、画出图中杠杆各力的力臂 2、如图所示,试画出杠杆OA所受力的力臂(OA杆的质量忽略不计) 总结画力臂的方法:(1) (2) (3)(4) 思考讨论: (1)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2 )杠杆是否都是直的?(3)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 3.杠杆平衡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写作:____________。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______F2。特点是______,但______。(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

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篇一: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以前在讲授《其他简单机械》一课时,往往是直接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漫画,学生看着,老师绘声绘色的编着小>故事,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情景中来,学生积极性虽然也很高,但是就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却是教师剥夺了学生口说脑筋想的权利,学生是观众,老师是演员,没有很好的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没有从主要的地位退下来,而把学生推到前台去,没有能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思考问题和合理的情景想象能力,在过去应试教育的情况下,不失为好的教学设计的内容,放在今天再来看,不仅不能算是理想的设计,很可能还会被当作反面的典型来分析。经过我们组全体成员的共同探讨和研究,一致认为,可以大胆的尝试让学生自己认真看漫画后,看谁能用精彩的语言来描述漫画向我们所展示的丰富内容,学生应该是积极性比较高的,估计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认识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问题,以前我们大都是教师由直接演示,让学生观察两种情况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思考后做出回答,教师则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补充总结然后板书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学生积极性一般,热情不高,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想去知道相关知识,并且觉得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学习后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利用。现在组里经过研究商讨,改为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知识,如何用一根线和一个滑轮把一个重物抬高?学生肯定会跃跃欲试,效果应该会比较理想的。 接下来就是本组教师各自在课堂中实践,检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否赢得学生的认可。下课后,老师们都就自己的课堂谈了自己对这样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老师的问题仍集中在导入新课上,对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学习改过以后,都是反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了,每个班几乎都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积极性更高,以往上课根本不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把手举的高高的,要求来讲台上露一手,而且这部分学生往往动手能力都比较好,也给他们展示自己搭建了一个平台,居然在老师的肯定和学生羡慕的眼光中也流露出了发自内心的难得的笑容。好象觉得物理学起来并不象想象中那么难,也让老师对他们又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课堂中却没有出现我们预料中的好局势,倒是决大部分班级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冷场,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起来展示自己。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只有少数班级有个别学生起来说,但是又不能很好的理解漫画的含义,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冷静思考以后,认为问题在于,学生以前吃现成的饭的时候多,老师包办代替的多,学生真正需要自己动脑筋的机会少,多数情况下,老师为了赶进度等理由,自己能做的都替学生做了,学生在理科的课堂上很少有机会去运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去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学生还不能很好的接受这种一下子过于放开的课堂,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不能很好的用物理的专业术语来分析与实际相联系的具体问题,反映出的语言不规范,说了好多,但抓不住主要问题等,实际上都和老师课堂上“好心好意”的包办代替有着不可分的关系。老师们都认为,尽管迈出这一步不容易,但是为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能具有更好的语言

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2)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3)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4)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5)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教学重点】 杠杆的示意图;力臂的知识,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滑轮及滑轮组省力情况,会画滑轮组的装配图;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正确画好力臂,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轴转动的硬棒。 1、杠杆力避: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条件:F2L2?F1L1 轮轴:是连续旋转的杠杆,使用轮轴时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使 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不改变力 的方向。 2、滑轮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即能省力又可 改变力的方向,作用在滑轮组上的动力 F=1/n(G物+G动)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 n? h,其中n表示承 受重物的绳子段数,h物体上升高度。 有用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额外功:机械克服自重和摩擦做的功 3、机械效率? 总功: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机械效率:η= W有/ W总 一、基础练习 1,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是杠杆。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中职机械制图截交线教学案例-教育文档资料

中职机械制图截交线教学案例 教学前综述 【学科】机械制图(教材版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五版)) 【课题】§3-2截交线的投影作图——平面切割平面体 【教学目的】掌握截交线的两个基本特征;熟练掌握平面切割平面体的截交线作图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平面切割平面体的作图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求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共有点和共有线 【教时】1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具】机械制图教具模型等 【教学步骤】 一、观察复习提问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基本体的投影作图”。请仔细观看模型,如图1中a、b、c、d、e五个几何体,讲出它们的例外特点,归纳什么是平面(几何)体和曲面(几何)体? (构成几何体的表面均是平面图形的几何体。构成几何体的表面至少有一个表面是曲面几何体) 二、设问导入新课 当几何体被平面切割后,如何求截交线呢?请仔细观看模型,如图2中a、b、c、d、e五个几何体被平面切割后,它们的截面与截交线的例外特点。 (a、c图由一个平面切割形成截面,截交线a图是四段直线,c图是椭圆曲线;b、d图由两个切平面切割形成组合截面,截交线b图是圆弧加四段直线构

成,d图是部分椭圆曲线加四段直线构成;e图由三个切平面切割形成组合截面,截交线是四段圆弧加两条直线构成) 我们先学习平面体被切割后,如何求截交线的问题。 ▲板书1:§3-2截交线的投影作图——平面切割平面体 三、新课讲授 我们一起观看模型,如下图a。 (1)截交线的定义:观察模型得出截交线的定义。 ▲板书2:1.定义:平面几何体被平面切割后的交线叫截交线 (2)平面几何体截交线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模型,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得出截交线的两个基本特征。 ▲板书3:2.截交线的基本特征:截交线是封闭的平面图形;是切平面与立体表面的共有线 (3)例题讲解。例题1:六棱柱被一平面切割画出俯视图和左视图。 ▲板书4:图 请问切平面属于什么面?(正垂面)。同学们看黑板,我们来分析并画图。首先(准备)画出六棱柱的左视图;第二在主视图(V面)中找出并标注切平面与六个棱线的交点(分外点);第三根据“三等规律”画出(标出)各点在俯视图(H面)、左视图(W面)的投影,依点连线得到切面形状;第四检查并画全其他图线。由此,得出画平面体被平面切割后画截交线的方法与步骤。 ▲板书5:3.画平面体截交线的方法与步骤:①分析图形特征,找出分外公共点;②运用“三等规律”,画其他视图对应的分外公共点;③运用分外公共点,画出截交线(公共线);④检查并画全其他图线。 (4)课堂巩固例题:学生画出正三棱锥被一平面切割后的俯视图、左视图。

浙教版初三科学中考复习教案 简单机械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教师活动 1. 常见的力有哪些? 2. 怎样进行受力分析? 3. 了解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等概念

功和功率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从地面竖直提起水桶,手竖直向上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竖直向上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铅球做了功 D.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 例2.小明想把重1000N的木箱A搬到高h=5m,长L=10m的斜面上,如图所示.他站在斜面上,沿斜面向上用F=600N的拉力使木箱A以v=0.2m/s的速度匀速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顶端.求: (1)小明同学拉木箱的功率是多大? (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木箱A在斜面上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学科问题】功和功率的计算是中考的必考题,通常会结合简单机械和力与运动在一起考察。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难度中上。 【学生问题】

1、学习风格: 2、先行知识分析: ①物体只有在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才符合做功的条件 ②对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W=FS P=W/t ③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平衡求解摩擦力 必备知识一:功和功率 能量转化的量度——功 1.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简称做功。 2.两个必要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__距离__。 3.公式:FS W 单位:焦(J)1J=1N·m (1)必须注意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通过距离的方向是否一致。 (2)做功的多少与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无关。 4.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距离。比如推物体没推动。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没有力的作用,比如说惯性。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是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不在一直线上,比如服务员端着盘子行走。 5.功和能量的关系 (1)能量是做功的前提,只有具有能量的物体才可以做功。 (2)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的能量发生了转化,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做功的快慢——功率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简单机械》

第九章简单机械知识回顾及知识深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杠杆的有关概念,能识别并区分杠杆,会进行力臂的相关作图,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识别、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明确三者的关系。 W有 ( 2)会W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测定机械效率的方法,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重点难点】 W有 重点:会用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测定机械效率的方法 W 总 难点: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 一、杠杆 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_______ 、 ___ 、____ 、____ 、____ . 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都叫杠杆平衡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_____ . 公式表示为:_ . 杠杆的分类:

第九章简单机械知识回顾及知识深化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2) 费力杠杆:L 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F2.特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 向.分别举例. 力臂:从____ 到_________ 的距离. 最长力臂是______.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开始时要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目的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然后调节____,使杠杆在____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容易测出力臂的大小. 二、滑轮定滑轮:工作时中心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滑轮,它 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___ ,其特点是 不能___ ,但可以_____ . 动滑轮:和重物______ 的滑轮,实质是 ____________ 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___,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___.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的优点是:省力,并可以改变力方向,但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移动的距离s 与物体升高的高度h 的关系是s=__h. 注意:我们讨论的机械分为理想机械 (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和实际机械,两者力之间的关系式不同,但距离和速度关系相同 三、轮轴和斜面 轮轴: 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实质是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生活中的_ 、等属于轮轴.当把动力施加在轮上,阻力施加在轴上,可以省, 也可以,但费了. 生活中的轮轴:门把手、方向盘、螺丝刀、水龙头、扳手、自行车脚踏 车把、手摇削笔器辘轳、辘轳等 当把动力施加在轴上呢? 斜面: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公开课教案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公开课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青年教师汇报课教案 课程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 (专业课) 课题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班级12级高职安全技术管理授课地点教一106多媒体教室课时 1 课程类型多媒体教学 教学理念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教特色。本课程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本节课以典型的机械伤害事故为案例,采用创设学习情境教学法,将学科知识按“学习情境”进行整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教材内容与信息化技术结合,采用FLASH软件、漫画图片让获取学生对机加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感性认识,以真实的机械伤害事故案例隐患图片进行机械危害初步认识,以典型的机械伤害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常见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机械伤害事故防范措施。 学情分析班级基本情况: 班级共27人,其中女生8人;男生19人;14位独生子女;6位同学家庭从事机加工行业方面工作。 学习起点: 学生已经学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的相关知识,对事故调查、分析的步骤、方法和常用技术手段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学生学习过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事故案例分析的相关内容,这都为本次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生缺乏现场经验;学习中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由于工作岗位需要和实际操作的吸引力,学生有浓厚学习兴趣。 男生动手能力略强于女生;女生的理论知识略优于男生。 学习状态: 学生对枯燥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所以采用FLASH软件让获取学生对机加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所以以真实的机械伤害事故案例隐患图片,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认识到本节课的重要性。

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一、杠杆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五要素: 五要素物理含义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3.要点透析 (1)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2)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 (3)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4)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5)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 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它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 (6)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7)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8)力臂的三种表示:根据个人习惯而定 【例1】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杠杆一定要有支点 C.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 序号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动力×动力臂 N·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阻力×阻力臂 N·cm 10.52010 1.01010 2 1.52030 1.03030 3 2.02040 4.01040 探究归纳:只有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才平衡。 3.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公式表示为:,即.应用公 式时单位要统一。 【例2】图2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图示位 置平衡,在A处钩码应挂 A.6个B.3个C.2个D.1个 【例3】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如图所示,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B.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水桶B往前移动一点距离C.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D.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三)生活中的杠杆 杠杆类型力臂关系平衡时力的关系优缺点应用 省力杠杆l1>l2F1F2省距离,费力镊子、钓鱼竿等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教教案例分析(教案文本)

( 物理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教教案 例分析(教案文本) Physics covers a wide range. There are many occupations related to physics. A good study of physics also provides better conditions for employment.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教教案例分析(教 案文本) 一、教学案例 课堂复习: 教师:杠杆有几类? 学生: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其中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 新课教学: 教师:旗杆上的滑轮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学生:可以省力。 教师演示:安装定滑轮、安装动滑轮。 教师提问:滑轮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来利用实验探究。

(板书)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教师提问:需要什么器材? 学生:钩码、滑轮、铁架台、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 教师要求:分组进行实验、要求设计表格并且把数据记录入表格。 学生活动:安装滑轮、测量。 学生笔记之一: 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滑轮、线、铁架台和刻度尺。 测钩码的重量 测物体上升的距离 线上升的距离 结论 定滑轮 1 2 动滑轮

1 2 学生笔记之一:(表格) 钩码质量 上升高度 教师设计的表格和实验数据:种类 钩码重力(N) 拉力的大小(N) 钩码移动的距离(m) 力移动的距离(m) 钩码移动的方向 力移动的方向 定滑轮 1 1

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表3-1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简单机械》 作者姓名张友全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 音乐美术外语物理 化学生物历史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八年级(下) 所需时间课内探究3课时,课外探究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简单机械》这一主题单元,是力学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涉及到前面所学的力和功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一方面,要从力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另一方面,还要从功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关于平衡状态,初中物理仅仅涉及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课标对杠杆平衡有新的要求,即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平衡条件。其中既有实验探究的要求,又有知识方面的要求,而且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是必做实验。 本单元专题一杠杆,专题二滑轮,专题三通过活动探究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应用,专题四是机械效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应能够正确、合理的实用杠杆、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目的;能从生活和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滑轮,以达到省力或方便的目的。专题三的课外探究活动设计,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对各种简单机械形成感性认识,再进一步了解如何进行应用,最后在分析其优缺点,让学生可以较全面的把握简单机械相关知识。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3.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 4.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5.会安装滑轮组,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 6.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能利用机械效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7.通过实验了解机械效率高低与物重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如何合理选用简单机械。 3.通过将常见的工具抽象成平直杠杆,感受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4.能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5. 经历学习过程,进一步锻炼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简单机械的教学反思

简单机械的教学反思 篇一: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以前在讲授《其他简单机械》一课时,往往是直接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漫画,学生看着,老师绘声绘色的编着小故事,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情景中来,学生积极性虽然也很高,但是就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却是教师剥夺了学生口说脑筋想的权利,学生是观众,老师是演员,没有很好的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没有从主要的地位退下来,而把学生推到前台去,没有能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思考问题和合理的情景想象能力,在过去应试教育的情况下,不失为好的教学设计的内容,放在今天再来看,不仅不能算是理想的设计,很可能还会被当作反面的典型来分析。经过我们组全体成员的共同探讨和研究,一致认为,可以大胆的尝试让学生自己认真看漫画后,看谁能用精彩的语言来描述漫画向我们所展示的丰富内容,学生应该是积极性比较高的,估计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认识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问题,以前我们大都是教师由直接演示,让学生观察两种情况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思考后做出回答,教师则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补充总结然后板书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学生积极性一般,热情不高,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想去知道相关知识,并且觉得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学习后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利用。现在组里经过研究商讨,改为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知识,如何用一

根线和一个滑轮把一个重物抬高?学生肯定会跃跃欲试,效果应该会比较理想的。 接下来就是本组教师各自在课堂中实践,检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否赢得学生的认可。下课后,老师们都就自己的课堂谈了自己对这样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老师的问题仍集中在导入新课上,对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学习改过以后,都是反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了,每个班几乎都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积极性更高,以往上课根本不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把手举的高高的,要求来讲台上露一手,而且这部分学生往往动手能力都比较好,也给他们展示自己搭建了一个平台,居然在老师的肯定和学生羡慕的眼光中也流露出了发自内心的难得的笑容。好象觉得物理学起来并不象想象中那么难,也让老师对他们又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课堂中却没有出现我们预料中的好局势,倒是决大部分班级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冷场,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起来展示自己。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只有少数班级有个别学生起来说,但是又不能很好的理解漫画的含义,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冷静思考以后,认为问题在于,学生以前吃现成的饭的时候多,老师包办代替的多,学生真正需要自己动脑筋的机会少,多数情况下,老师为了赶进度等理由,自己能做的都替学生做了,学生在理科的课堂上很少有机会去运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去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学生还不能很好的接受这种一下子

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机械制图案例教学

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机械制图》教学案例 设计 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在教学上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识记,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这与当今社会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等素质教育不能同步,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学改革极其迫切。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项目教学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我便利用此法,根据《机械制图》的学科特点,以齿轮油泵泵体的零件图设计与绘制为例,并结合CAD,设计了这篇教学教案。 一、项目要求 根据工厂提供的齿轮油泵,完成泵体的测绘,表达方案选择、草图绘制,并根据草图利用CAD完成泵体零件图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学生在实际工作的情境中,了解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能用正确的画图步骤徒手绘制零件草图。 (2)根据零件草图用CAD绘制零件图,综合使用绘图命令,掌握平面设计的图形绘制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展示一张工厂车间的零件图) 本项目是将CAD软件与实际工厂中的零件图绘制结合,绘制出一张实用的零件图,让学生亲身感受说、做、学,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同学交流合作,通过彼此的讨论交流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能够与行业零距离接轨。 重点:(1)零件测绘、草图绘制的一般过程。 (2)绘图命令的综合使用以及平面图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方案。 突破重点、难点:(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2)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及CAD绘图的基本命令,能够熟练使用CAD进行零件图的绘制和技术要求的标注。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教案 人教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2.1 杠杆 主备人:龚树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及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一、杠杆及支点、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杠杆及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 ●教学关键 准确把握杠杆概念,正确画动力臂、阻力臂,利用杠杆原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直观教学、示范画图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准确把握杠杆及动力臂、阻力臂概念,归纳出利用杠杆知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设计 一、自主学习方案

知新 1、阅读教材“杠杆”,完成下列问题: (1)一根硬棒,在的作用下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2)有关杠杆的几个名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 动力:的力。 阻力:的力 动力臂:从的距离 阻力臂:从的距离 2、阅读教材“杠杆的平衡条件”,完成下列问题: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用公式表示为: 3、阅读教材“杠杆的应用”,完成下列问题: (1)省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好处是,但是要费。 (2)费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好处是,但是要。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教学建议: 二、课堂导学方案 教学点1 杠杆的基本概念 1、学生观察教材甲、乙、丙,理解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作用下能够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自学课本“杠杆”部分,观察下图,熟杠杆的五要素:

(初中物理课堂实录)《简单机械》教学案例分析

《简单机械》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课堂实录 一、教学案例 课堂复习: 教师:杠杆有几类? 学生: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其中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 新课教学: 教师:旗杆上的滑轮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学生:可以省力。 教师演示:安装定滑轮、安装动滑轮。 教师提问:滑轮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来利用实验探究。 (板书)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教师提问:需要什么器材? 学生:钩码、滑轮、铁架台、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 教师要求:分组进行实验、要求设计表格并且把数据记录入表格。

学生活动:安装滑轮、测量。 学生笔记之一: 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滑轮、线、铁架台和刻度尺。测钩码的重量 测物体上升的距离 线上升的距离 结论 定滑轮 1 2

动滑轮 1 2 学生笔记之一:(表格)

钩码质量 上升高度 教师设计的表格和实验数据:种类 钩码重力(N) 拉力的大小(N) 钩码移动的距离(m) 力移动的距离(m) 钩码移动的方向 力移动的方向 定滑轮 1 1

0.19 0.19 上 下 动滑轮 1 0.5 0.1 0.2 上 上 教师分析评估: ⑴弹簧测力计倒挂。 ⑵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① 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不费距离。

② 动滑轮:省一半力,费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 二、案例分析 1.明确探究目标,增强教学指向性 案例中的教学活动可以大致分为:问题的提出和实验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分析评估等三个阶段。 ⑴实验设计,探究目标要明确 教师在第一阶段初始的复习提问,想通过杠杆的特点引导探究滑轮的特点,是一种类比的思想体现。对于新课的问题情景设置(旗杆上的滑轮)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学生对于滑轮的认知水平停留在力的大小盲目比较层次。从学生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科学探究的理性认知,教师要发挥坚定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需要探究的目标。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过渡与引导,仅仅以为复习提问中有类比的思想,错误以为学生已经知道探究内容。只是简单的提出问题:“滑轮有哪些特点?”。就让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则学生的实验探究目标会出现很大的差别。探究目标不会有针对性。接下来的探究方向就不会明确,达到的探究效果也会很有限。 ⑵从笔记中发现问题 从学生设计的表格(笔记之一)中发现:①学生关注的是钩码上升的距离和绳子(应该是力移动的距离)上升的距离,意识到两者之间的距离关系;②只

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杠杆五要素及作图 ①知道支点O、动力F1 、阻力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②会图示杠杆的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会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计算。 4.会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方案,知道杠杆平衡实验的每个环节,会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结论。 5.能区分各类杠杆。 6.会分析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7.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它们。 8.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简单的滑轮组。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0.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会计算机械效率。 11.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2.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特点。 重点难点: 1.力臂的定义及作图 2.杠杆最小动力的力臂画法。 3.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计算。 4. 能区分各类杠杆。 5.会分析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6 .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分析。 7 . 用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解决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问题。 8 .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9.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10.会测机械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物理教案第1 页(共6 页)

物理教案 第 2 页 (共 6 页 )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第12章主要概念。 二、系统复习12章概念 三、具体复习 杠杆 1、杠杆定义: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0、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画力臂: 例1:画出图中力F 对 支点O 的力臂l 。 例2: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② 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③ 归纳结论。

简单机械实用例题

简单机械题 1.在海南举办的大力士比赛中,有一个项目是把车轮推上台阶.如选项中所示,下面 把车轮推上台阶的四种方法,推力的作用点相同,推力的方向不同,则哪一种推法最 省 力 ( ) 第2题 2.如图所示,一根杠杆可绕O点转动,B处挂着一重物G,如果在A点施加一个如图所 示的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方向上平衡,则该杠杆为______杠杆(费力杠杆/省力杠杆/等臂杠杆/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 如图所示,杠杆AOB的A端挂重为G A的物体,B端挂重G B的物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且AO=BO,杠杆自身重力不计,则() A.G A=G B B.G A<G B C.G A>G B D.无法判断 第3题第4题第5题4. 如图所示装置中,均匀木棒AB的A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某定滑轮,另一端套在木棒上使 木棒保持水平,现使线套逐渐向右移动,但始终保持木棒水平,则悬线上拉力F(棒和悬线足够长)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 5. 如图所示,是一把不诚实的小贩卖瓜子用的杠杆,A挂托盘处,B为零刻度线,O为提纽处,C为杆 秤的重心,若小贩把杆秤秤砣换成质量小一些的,那么他称出的瓜子的质量数为() A.读数都比实际数多 B.读数都比实际数少 C.买得少时读数比实际数少 D.买得多时读数比实际数少 6. 如图所示,所示杆A可绕固定轴O转动,木块B在杆A下方的光滑桌面上,今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推 B,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由于水平力的作用,B对A的支持力将()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第6题第7题第8题7.如图所示,杆OB的O端用铰链(可自由转动)固定在竖直壁上,杆的中点挂一重物G,杆的B点受水平拉力F而平衡,若拉力F沿逆时针方向逐渐转向竖直方向,而保持OB在原位置平衡,则在此过程中F 将( ) A.大小保持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8. 如图所示,若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并静止,支点O到两端距离相等,B端绳子的拉力F与A端重力G相比( ) A、F=G B、G/2<F<G C、F>G D、无法比较 9. 一个均匀的厚木板长15米,重400牛顿,对称地搁在相距为8米的两个支架上,如图所示。一体重为500牛顿的人,从A点出发向右走去,在板翘起来之前,此人能够走到离B点以外___米处. 第9题第11题 第12题第13题10. 某同学自 侧砝码的 衡。则该11.如图所示 水平位置 过程中,A.F增大C.F增大12. 甲、乙则甲、乙两 A.F甲=F C.F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