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像学简答题 (2)

影像学简答题 (2)

1 简述肾细胞癌的CT表现。
2 肾脏先天性异常有哪些?
3 简述常用的肾和输尿管结石的X线检查方法及其典型X线表现。
4 胆囊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肠系膜淋巴结钙化如何鉴别?
5 单纯性肾囊肿和肾癌的CT鉴别要点有哪些。
6 患者男性,58岁,突发性无痛性肉眼血尿,左腹可触及包块,有压痛。IVP示肾盂肾盏受压、移位、伸长且不规则。请写出最可能的诊断及此疾病的典型CT表现。
7 肾结核的病理基础及X线表现是什么?
8 多囊肾的CT表现有哪些?
9 在排泄性尿路造影中各器官的正常X线所见有哪些?
10 简述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要点。
11 简述宫颈癌的MRI表现。
12 前列腺癌的CT及MRI表现有哪些?
13 前列腺增生的CT及MRI表现有哪些?
14 试述卵巢癌的MRI表现。
15 试叙述卵巢囊肿分类及临床表现。
16 试叙子宫体癌的MRI表现。
17 试叙子宫肌瘤的MRI表现及主要的鉴别诊断。
18 试叙卵巢囊腺瘤的CT及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19 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哪些?
20 试述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
21 简述良恶性骨肿瘤的主要区别。
22 骨质疏松与骨质软化有何本质的不同?
23 何谓关节强直?骨性强直与纤维性强直在X线片上有何不同?
24 简述骨折的X线表现。
25 简述骨折的分类。
26 简述椎间盘突出的CT、MRI表现。
27 试述骨髓炎和骨结核之鉴别点。
28 为什么说看到三角型骨膜增生,一般意味着是恶性肿瘤的特征?
29 X线的关节异常改变包含哪几个方面?
30 论述X线的基本特性及其主要作用
31 简述X线图像有哪些特点
32 叙述X线的诊断结果通常包括哪些方面
33 简述放射防护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34 简述骨的血液供应途径
35 叙述影响骨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36 简述滑膜关节的构成
37 试述儿童骨的X线解剖特点
38 试述骨质疏松与骨质软化的概念及X线表现鉴别
39 试述死骨形成的原因及X线表现
40 简述关节基本病变及其X线表现
41 试述软组织内的钙化和骨化原因及其X线表现特点
42 叙述骨骼肌肉系统X线观察、分析和诊断的原则
43 简述肺野是如何进行划分的及其意义
44 试述在胸部X线片上,肺野与肺叶是怎样的关系
45 试述肺纹理的构成、X线表现规律及动静脉肺纹理影的区别
46 简述纵隔九分区法是如何划分的、各区的主要结构及意义
47 叙述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形成的病因和机理是什么
48 试述一侧性肺不张与一侧性大量胸腔积液X线表现有何异同
49 简述纤维性病变的X线表现
50 叙述钙化病变的形成机理及鉴别诊断价值
51 试述空洞与空腔的区别及厚壁空洞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
52 叙述少量胸腔积液与轻度胸膜粘

连、肥厚X线表现有何异同
53 简述引起纵隔位置改变的常见原因和机理
54 简述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规范地观察和分析胸部X线片
55 试述X线胸片发现异常病变时应注意观察分析哪些内容


---------------------------------
1.①肾轮廓异常,局部隆起外突。②肿块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③多数病变边界不清,部分病变边界清晰。④平扫时密度略低于肾实质或接近正常肾实质密度,密度均匀。⑤肿瘤内如有出血坏死囊变时肿瘤密度高低不均,如有钙化,可呈散在的不规则结节状或肿瘤周边弧形、不完全环形钙化。⑥增强扫描,早期多为明显强化,其后由于周围肾实质强化而呈相对低密度。⑦肾周蔓延表现为肿瘤边缘模糊,肾筋膜增厚,肾周脂肪囊消失,腰大肌浸润,腰椎骨质破坏等。⑧淋巴结转移CT可显示肾周、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旁或膈脚淋巴结增大。

2.(1)数目异常;(2)大小异常;(3)形态异常;(4)位置异常;(5)结构异常;(6)血管异常。

3.①肾结石:平片可见肾区圆形、卵圆形或桑椹状高密度影,具有肾盂肾盏形状为肾结石的特征,常呈鹿角状或珊瑚状。尿路造影有助于肾结石的诊断,可明确结石是否在肾内及肾功能状况。②输尿管结石:常用检查方法同肾结石。多由肾结石下移而来,易停留在三个生理狭窄处,多呈椭圆形高密度影,黄豆大或米粒大,其长轴与输尿管走行一致。

4.胆囊结石位于右上腹部,位置偏前方。呈单发或多发中间密度低而周围密度高的环形或石榴子状多面环形影。肾结石位置偏后方,侧位常与脊柱重叠,相当于肾区内,可呈单发或多发。若呈肾盂或肾盏的塑形似的三角形或鹿角状为特征性表现。输尿管结石位置沿输尿管走行,呈椭圆形或桑椹状,其长轴与输尿管方向一致。肠系膜淋巴结钙化为不定形状,密度不均,轮廓不规则,位置可变。

5 单纯性囊肿与肾癌鉴别
单纯性肾囊肿 /肾癌
边界: 清楚 / 不
良恶性 : 良性 / 恶性
质地 : 囊性 /实性
增强: 不强化 / 强化
周围侵犯 : 无 / 有

6.可能的诊断为肾癌。典型CT表现:①平扫:肾实质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可明显突向肾外。小肿瘤多呈等或略低密度影,密度均一,大肿瘤多为不规则低密度,内有代表陈旧性出血或坏死的低密度,少数肿瘤可见钙化。②增强:早期多为明显强化,其后由于周围肾实质强化而呈现相对低密度。③肿瘤可向周围侵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瘤栓表现为充盈缺损,肾门及腹膜后可见淋巴结转移。

7.病变早期X线表现正常。病变发展使病区的排泄功能减退,同时结核菌进入尿液,引起尿路感染,首

先是肾盏的粘膜炎。此时静脉肾盂造影时相应的肾盏显影较淡并轻度扩大,颈 部可不显影。病变进一步发展肾盏破坏,造影显示肾盏杯口边缘模糊和不规则,肾盏积水扩大较明显。肾盏的破坏可与肾实质的脓肿相通,形成空洞,造影表现肾盏外有不规则的脓腔;病情严重者,扩大的肾盏与脓腔连成一体,形成大脓腔,平片示大脓腔处肾外形呈局限凸出,局部密度较高。病变发展可累及肾的大部或全部,形成多个脓腔,甚至占据全肾,肾功能受损,静脉造影多不显影;平片示肾外形呈分叶状,可稍增大。病变晚期,上述病变多伴有钙化。平片可见广泛的钙化,呈多发囊状或间断的弧线状,内有云絮状或斑点钙化,称肾自截。肾结核可合并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或膀胱结核,X线可见患侧输尿管钙化、狭窄和上端积水,膀胱挛缩变小,对侧输尿管口狭窄,对侧肾盂积水等。

8.多囊肾分婴儿型和成人型两种。成人型多囊肾CT表现为:①双肾体积增大,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②肾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囊肿,呈蜂窝状。③囊壁可有钙化。④肾盂肾盏拉长、变形。⑤部分病例伴有肝、胰的多囊病变。⑥增强扫描囊肿本身无强化而囊肿间组织强化明显。

9.在排泄性尿路造影不同时间所摄取的腹部片中,可见正常肾的轮廓。肾小盏顶部呈杯口状凹陷,肾大盏边缘光滑整齐,略成长管状,一端与肾小盏相连,另一端与肾盂相连。肾盂多位于第2腰椎水平,略呈三角形,上缘隆凸,下缘微凹。输尿管长约25cm,上端连肾盂沿脊柱旁向下,入盆腔后,沿骶髂关节内侧走行,再向外下,斜行进入膀胱,输尿管宽度因蠕动有较大变化,边缘光滑整齐,也可有折曲。膀胱充盈较满时呈卵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未充满或在收缩状态,膀胱壁则不整齐或略呈锯齿状;两个输尿管开口之间有一条横行透明带,即输尿管嵴。

10 ①子宫增大;②宫腔内膜厚度大于0.6cm,边缘毛糙,向下蔓延至宫颈管,宫腔内回声杂乱,有不规则强、弱回声;③宫腔积液,液性暗区内有点、块状回声;④CDFI:血供丰富,低阻高速血流。

11 宫颈癌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50岁以上多见,常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MRI表现为宫颈增大,其正常解剖层次模糊、中断,肿块在T2WI上多较正常宫颈信号高,在T1WI上肿块呈稍低或等信号;增强扫描时,肿瘤呈不规则或均匀强化。MRI能分别出器官的解剖层次,因此在术前分期方面优于CT。

12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70%发生于边缘区。CT:前列腺明显增大,
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肿瘤最常侵及精囊腺,在轴位扫描,膀胱

精囊角的消失是肿瘤侵及精囊的可靠征象。MRI:检出前列腺癌主要靠T2WI序列。癌结节多位于边缘区,T1WI呈稍低信号,T2WI示癌结节信号有增高,但在高信号的边缘区内仍呈低信号影。增强扫描时,癌结节仅轻度强化,但仍较周边正常组织强化明显,从而使病灶显示更清楚。MRI对前列腺癌的分期相当精确,对于发现前列腺癌和确定其大小、范围均有较高价值。

13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多发生在移行区和中央区,常伴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CT:前列腺两侧对称,密度多均匀,其内常见点状钙化。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并突入膀胱底部,其表现似膀胱内肿块。MRI:增生的前列腺结节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 T2WI上信号依组织成份不同而异,可以是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有些结节的周围可见环形低信号带,系结节包膜。增生的结节使前列腺中央区、移行区体积增大,而边缘区受压变薄、萎缩。增强扫描时增生结节强化较明显,多不均匀。

14 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囊腺癌最多见,易种植播散,其次为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多伴有下腹不适或疼痛,阴道流血和盆腔发现肿块。MRI表现为盆腔或下腹部不规则肿块,多呈囊实性,囊壁不规则,T1WI上,实性部分呈中等信号,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在T2WI上,实性部分信号稍增高,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多伴有片状长T1长T2的腹腔积液。网膜及腹膜种植转移时可见囊实性结节影。

15 卵巢囊肿分单纯性囊肿、滤泡囊肿、黄素囊肿、巧克力囊肿等。单纯性囊肿较多见,好发年龄30 ~40岁,单房,壁薄且光滑。早期可无症状,囊肿增大时有腹胀感。滤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不成熟或卵泡成熟后不排卵,致使卵泡内液体潴留而成。多数病人无任何症状。滤泡囊肿一般很少超过5 cm,壁薄而光滑,大多可自然消失。黄素囊肿指卵泡囊肿壁上卵泡膜的黄素化,其发生可能与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垂体分泌过多的促黄体生成素及葡萄胎、绒癌产生的HCG对卵巢滤泡的作用,使之过度黄素化所致。系多囊性,常为双侧,囊肿大小不一,大者可达10~15 cm,当绒毛膜癌或葡萄胎治疗后,囊肿可自行消失。巧克力囊肿是由于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出血而形成的慢性血肿,囊肿可随月经周期忽大忽小。临床常见症状为下腹不适,腹内肿物及腹围增大,巨大囊肿可压迫周围器官,产生相应症状;部分可合并腹水,双下肢水肿等。

16子宫体癌又称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子宫内膜最常见的恶性肿瘤。MRI:早期难以显示。中、晚期肿块在T2WI上,在高信号的

内膜中见到肿瘤呈点或块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后,肿瘤呈不规则强化。结合带有无破坏是诊断肿瘤是否侵入深层肌肉的一个重要征象,也是MR的独特优势。正常宫颈为均匀的短T2信号,MR对判定是否有宫颈侵犯有优势,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17MRI诊断子宫肌瘤不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定位的准确性(区分粘膜下、肌层或浆膜下),而且能判断肿瘤组织是否变性。未变性者信号均匀, 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 T2WI呈低信号。变性的肿瘤信号不均,囊变呈长T1长T2改变,钙化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脂肪变性均呈高信号。多有子宫不规则增大,局部可向外明显突出,宫腔变形甚至闭塞,内膜及结合带常受压扭曲,但完整连续。矢状面T2WI脂肪抑制显示子宫最佳,可显示粘膜和子宫肌层结构,结合横断面和冠状面能全面显示病灶的形态、数量、大小和部位。子宫肌瘤在影像学上需与子宫腺肌病、子宫体癌鉴别。

18 CT:附件区单房或多房性囊性肿块,壁薄而光整。增强扫描时,囊壁及乳头状突起有轻度均匀强化,囊腔不强化。MRI:附件区单房或多房性囊性肿块,边界光整。浆液性囊腺瘤呈液体样长T1、长T2信号,粘液性囊腺瘤由于蛋白含量较高,在T1WI、T2WI上均较液体信号或浆液性囊腺瘤信号高。增强表现同CT。需与卵巢囊腺癌鉴别,囊腺癌囊壁及分隔厚,且厚薄不均,增厚的囊壁或囊隔上乳头状突起多不规则,CT、MRI增强扫描时囊壁、囊隔强化明显,乳头状突起强化不均匀。囊腺癌晚期还出现远处转移征象。

19①子宫输卵管造影;②USG;③CT;④MRI。

20 ①椎体破坏: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骨质破坏区,区内有时可见砂粒样死骨。骨质破坏区逐渐扩展,常发生椎体楔状变形。②椎间隙变窄:结核容易侵及附近的椎间盘,故常见椎间隙变窄甚至完全消失,通过椎间盘又可向邻近椎体蔓延。③脊柱畸形:由于椎体的破坏、压缩、楔状变形和邻近两个或多数椎体的嵌入,可形成后突或(和)脊柱侧弯等。④椎旁脓肿:结核逐渐扩大,其中心可产生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液化,脓液穿破骨质进入周围软组织形成椎旁脓肿。椎旁脓肿较久者可以钙化。

21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良性骨肿瘤 / 恶性骨肿瘤

骨的形态:大致不变,可有局部扩张突出畸形,病理骨折少见/由于破坏、新骨形成及病理骨折,骨的形状常有改变
骨的结构:一般结构尚能保留,有膨胀性/不规则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改变甚大
肿瘤的边缘:一般界限清楚/一般无清楚之界限
骨膜增殖: 无 / 一般明显,常呈放射或三角形骨膜
肿瘤附近骨:一般不受侵,可有压迫性改变/由于瘤

组织的浸润可被破坏

22 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而有机物与矿物质含量的比例不变;骨质软化是指
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含量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虽有相似的X线表现但病理基础不同,前者是骨“量”的降低,后者是骨在“质”上的改变

23 当关节炎所致的关节软骨或软骨下骨质大量破坏后,粗糙的骨端互相融合,导致关节的
运动功能丧失,称为关节强直。骨性强直是指关节间隙完全消失,并见骨小梁穿越,使两骨紧密连接,犹如一骨,多见于化脓性关节炎的愈合阶段;而纤维性强直指关节内有纤维组织粘连并失去关节活动功能,X线上仍可见到狭窄的关节间隙,并无骨小梁贯穿其间,多见于关节结核。

24 骨折的X线表现可归纳如下几点:①密度减低的线状影;②密度增高的条状影;③骨小梁扭曲紊乱;④碎骨片;⑤变形。

25 骨折的分类:①根据骨折线的形状分为横型、纵型、螺旋型、粉碎形等;②根据骨折原因可将骨折分为外伤性骨折、疲劳性及病理性骨折;③根据骨折的数目分为单发和多发骨折等;④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将骨折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等。

26 ①CT表现为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密度与相应椎间盘一致,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尚有其他间接征象如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等。
②MRI表现为髓核突出于低信号的纤维环内,髓核突出与未突出部分可见“窄颈”相连,T2WI可见同层面高信号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与CT一样可显示其他间接征象。

27 骨髓炎和骨结核鉴别
骨结核/ 骨髓炎

好发部位:长骨的骨骺(或)和干骺端 /长骨干骺端向骨干发展
进行速度:慢性破坏/ 破坏较快
病变性质:破坏明显 骨增生少或无/ 破坏和增生均明显
骨膜反应:较少或无 / 广泛且显著
死骨:块小而多,呈砂粒样 / 块大,呈长条状
附近关节:常被侵犯 / 很少侵犯

28 因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首先刺激了骨膜内层的造骨组织,引起了层状骨膜增长,并将其掀起。由于恶性肿瘤的浸润性生长,且生长迅速,故增厚的层状骨膜又被迅速向外生长的肿瘤破坏。在伸入到软组织内的肿瘤上下缘,残存下来的增殖骨膜形似“三角”,实际上代表了恶性肿瘤突破骨膜进入到软组织,是恶性肿瘤生长方式的具体体现。

29 ①关节软组织:肿胀,萎缩,钙化和积气等。②关节退行性变。③关节破坏。④关节强直:骨性强直和纤维性强直。⑤关节脱位:全脱位或半脱位。

30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性:
(1)穿透性:由于X线波长很短,具有很强

的穿透力,能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体,但在穿透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即衰减。X线的穿透力与X线管电压和被穿透的物体的密度及厚度有关。一方面,X线的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反之其穿透力越弱;另一方面,物质的密度越高,厚度越大,X线的吸收越多,穿透越少。这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X线具有能激发荧光物质的特性,此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转换,使波长短的不可见的X线转换成波长长的荧光,这是进行X线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效应:X线还具有使涂有溴化银的胶片感光的特性,经过显、定影的洗像处理使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Ag+)被还原成金属银(Ag),呈黑色颗粒,而未被感光的溴化银在定影过程中被清除,从而形成黑白不同层次的影像,这是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X线通过任何物质均可产生电离效应。X线进入人体产生的电离效应,可引起生物学方面的改变,称生物效应,是放射治疗的基础。

31 X线图像具有以下特点:
(1)X线图像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的灰阶成像,是以密度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白影称为高密度影,说明相应的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对X线的吸收量多;黑影称为低密度影,反映相应的物质密度底,比重小,X线吸收量少。
(2)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人体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该穿透路径上各个结构影像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影像,即X线影像是有重叠的二维图像。
(3)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的方法并产生伴影,后者可使X线影像清晰度降低。

32 X线的诊断结果基本上有以下三种情况:
(1)肯定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和分析,可以确定为某种疾病的诊断。
(2)否定性诊断,经过X线的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但这种排除诊断是有限度的。
(3)可能性诊断,经过X线检查,发现了某些X线征象,但不能确定其性质,因而要列出几个可能性,还要结合其他实验室、内镜和活检等检查;或随诊观察等。

33 X线的放射防护方法和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方面,可采取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的原则,前者采用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
如铅或含铅的物质,做为屏障以吸收不必要的X线;后者利用X线的曝射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原理,通过增加X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来减少曝射量。
(2)患者方面,应选择恰当的X线检查方法,每次检查的曝射次数不宜过多,也不宜在短期内作多次重复的X线检查,照射时注意曝射范围及条件,对照射野相邻的性腺要用铅橡皮加以遮盖。
(3)放射线工作者方

面,要遵守国家有关的法规,进行正确的操作,定期监测所接受的X线剂量;近距离的透视要加戴防护衣和手套等;介入放射技术操作中,应避免不必要的X线透视和摄片等。

34 骨的血液供应有四个途径:(1)滋养动脉,经骨皮质的滋养管进入骨干,进入后一般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然后再分成许多小分支分布供应隋腔和骨皮质的内2/3。(2)骨骺动脉,主要来自关节外软组织动脉的分支。(3)干骺动脉,在干骺端穿入骨内,与滋养动脉的发分支吻合,当干、骺愈合后,骨骺动脉与干骺动脉吻合。(4)骨膜动脉,在不同水平发出多个分支,组成骨膜动脉网供应骨膜并进入骨皮质供应骨皮质的外1/3。

35 骨的成骨和破骨过程以及钙磷代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食物中蛋白质和钙磷的
含量会影响骨代谢。(2)小肠和肾的功能也直接影响骨的代谢,因为骨的原料经小肠吸收,骨的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泄。(3)内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在钙磷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是维持血钙浓度的重要激素,降钙素主要作用是抑制骨的吸收,与甲状旁腺激素共同调节钙、磷代谢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4)维生素:影响骨代谢的维生素主要有三种,①维生素D主要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②维生素C作用是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成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维生素C缺乏则可产生骨质疏松;③维生素A缺乏对软骨内化骨有抑制作用,维生素A过多可增加骨质形成和吸收。(5)人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骨的代谢必须在一定的运动和力的作用下才能正常进行,缺乏这种作用就会导致骨质疏松。

36 滑膜关节,也称间接连接,其基本构成有以下四部分:(1)关节软骨,关节表面覆
盖透明软骨,关节盂唇为纤维软骨,关节盘如膝关节的半月板亦为纤维软骨。关节软骨具有高度的弹性,起缓冲作用以保护软骨下的骨质。软骨无直接血液供应,关节滑液是关节软骨营养的主要来源,而且关节软骨无再生能力。(2)关节囊,分内外两层,外层是纤维层,作用是与周围的韧带一起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内层为滑膜层,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能分泌滑液。(3)关节腔,是关节骨端和滑膜所包围的浅在间隙。(4)滑液囊,存在于肌腱与骨面相接触的部位,作用是减少摩擦,其结构与关节囊类似,内含有滑液。

37 儿童骨处在发育阶段,在X线解剖上与成人骨有所不同,成人长骨分为骨干和骨端,儿童长骨与成人不同之处包括以下几部分:(1)骨骺,位于长骨骨端或某些突出的部位,除股骨远端骨骺在出生时已经有骨化中心形成外,其他骨骺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骨化。

(2)干骺端,骨干两端增宽部分为干骺端,是骨骼生长最为活跃的地方。干骺端骺侧为一不规则的致密线,即先期钙化带,由骺板软骨内钙化的软骨基质和初级骨小梁组成。(3)骨骺板和骨骺线,是干骺端和继发骨化中心之间的软骨投影。儿童期显示为一较宽的透亮带,称骨骺板;随年龄增长,骨骺板逐渐变窄,表现为一条透亮线,称骨骺线。

38 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含量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均减
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的比例正常;而骨质软化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化不足,即骨组织内钙盐含量降低,因此骨质变软。在X线表现方面,两者均表现为骨质的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等,但骨质疏松的骨质结构较清晰,骨皮质变薄可出现分层现象,在椎体可出现双凹变形或压缩性骨折;而骨质软化因含大量未钙化的骨样组织而表现为骨皮质和骨小梁的边缘模糊,而且骨骼长发生各种变形,还可出现假骨折线(looser zone),表现为宽约1~2mm的光滑透亮线,与骨皮质垂直,边缘较致密。

39 形成死骨的主要原因是骨质血液供应的中断。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局限性增高,其原因一是死骨骨小梁表面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骨髓腔内也有新骨形成,或死骨的骨质被压缩,这是绝对的密度增高;原因之二是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密度降低而死骨本身密度不高,或在肉芽组织、脓液的包绕衬托下死骨显示为相对高密度。

40 关节的基本病变包括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和关节脱位。
(1)关节肿胀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影膨隆,脂肪垫和肌肉间脂肪层移位变形或模糊消失,整个关节区密度增高;大量的关节积液还可出现关节间隙增宽。(2)关节破坏X线表现是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出现关节间隙变窄;当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则出现相应的骨质破坏和缺损;不同性质的病变,关节骨质破坏出现的部位不尽相同,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软骨破坏首先开始于关节的持重部位,而滑膜关节结核的软骨破坏常开始于关节的边缘部位,即非持重部位。(3)关节退行性变多见于老年人或慢性损伤等病人,早期X线表现为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或部分消失;中晚期则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骨性关节面增厚、不光滑,关节面下骨质增生致密并可出现囊变区,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4)关节强直,包括骨性强直和纤维性强直,前者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并可见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质,多见于化脓性关节炎愈后;而后者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但无骨小梁贯

穿,
多见于关节结核,诊断要结合临床才能做出,不能仅靠X线平片。(5)关节脱位,X线表现为相对的关节面部分或全部脱开,从病因上分为外伤性、先天性和病理性。

41 软组织内钙化和骨化的原因可以是出血、退变、坏死、肿瘤、结核、寄生虫感染和
血管病变等。钙化多表现为不定型无结构的斑片状很高密度影,软骨组织的钙化可以表现为环行、半环行或点状高密度影;软组织的骨化影可见于骨化性肌炎和来自骨膜和软组织内的骨肉瘤,前者表现为片状,并可见成熟的骨结构,后者多为云絮状或针状高密度影。

42.在观察骨骼肌肉系统X线片,分析征象和诊断疾病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要注重X线照片的质量,条件过高和过低而导致的质量不佳的X线片会严重影响观察甚至导致误诊。(2)应该熟悉骨和关节的解剖和正常变异,才能正确加以鉴别。(3)观察X线片要全面,即X线片上所包括的全部组织和器官均应观察到,才能作到不遗漏病变和全局考虑诊断。(4)要熟练掌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并能够明确的病理意义,对于细微和相似的征象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5)骨骼肌肉系统的X线诊断最终也要密切结合临床,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43 肺野是指充满气体的两肺表现在X线胸片上的均匀一致的透明区域。为了便于描述两侧肺部的疾病的位置,通常人为地将两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三区和内、中、外三带。横的划分:通过两侧第2肋骨前端下缘和两侧第4肋骨前端下缘分别划两条水平线,上方直线以上的区域为肺上区,下方直线以下的区域为下区,两条直线之间的肺野为中区。纵的划分:分别将两侧肺野从内到外平均分成三等份,内1/3为内带,包括肺门影;中1/3为肺野中带,有明显的自肺门向外走行的肺纹理影;外1/3为肺野外带,很少或无肺纹理。肺野的划分将有助于肺内病变位置的准确和规范描述,也便于两侧肺野相互对比观察。此外,还习惯上将第1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锁骨下区。

44 肺野与肺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肺野是影像学概念,肺叶是解剖学概念,肺野是肺叶在X线胸片上的重叠投影,肺野与相应的肺叶并不完全等同,因为肺叶大部分是前后重叠的,如右肺中野的病变可能在上叶,也可能在下叶。一般在胸部正位片上,上叶下部与下叶上部重叠,右中叶与下叶下部重叠,左舌叶与下叶下部重叠。通常在描述肺部病变时以肺野的术语表述其在X线二维图像上的位置,而在影像诊断时通常以肺叶术语进行疾病的定位,必须同时结合胸部正位和侧位两个位置的X线

片才能准确做出肺叶的解剖定位。

45 肺纹理是指在胸部平上,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致密阴影,其构成成分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正位片上肺纹理X线表现为自肺门向肺野中、外带延伸,逐渐变细,至肺野外围几乎不能辨认。正常情况下,下肺野的纹理比上肺野多而粗,右下肺野肺纹理较左下肺野多而粗,但每个人以及在不同的呼吸气状态下的肺纹理的表现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判断“肺纹理增强”时,应该慎重考虑。肺纹理影实际上包括肺动脉影和肺静脉影,有时区别比较困难,一般而言,肺动脉纹理影密度较高,边缘较为清晰,分支均匀且逐渐变细,分支角呈锐角,呈放射状走行,且与支气管伴行,位于肺段和肺小叶的中心;而肺静脉纹理影密度较淡,分支不甚均匀,且略呈分支状,分支角较大,略呈水平状走行,不与支气管伴行,多位于肺小叶和肺段间隔处。

46 由于纵隔内组织结构复杂,各种组织均可发生肿瘤,而某些肿瘤又有特定的好发部位,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常可推测肿瘤的起源与性质,因此对纵隔进行分区在纵隔疾病的影像诊断中就显得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目前关于纵隔的分区方法较多,而较为经典和应用广泛的是九分区法。
纵隔的九分区法的划分方法是: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划分为前、中、后和上、中、下九个区。以胸骨柄下缘与第4、5胸椎间隙的连线及以胸骨体下缘与第8、9胸椎间隙的连线,将纵隔从上到下分为上、中、下三个区;然后再纵向将纵隔分为前、中、后三区。前纵隔位于胸骨后,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的狭长三角形区域;中纵隔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区域;中、后纵隔的分界线是食管的前壁,食管及食管以后和胸椎旁区为后纵隔。前纵隔主要有胸腺(成年人萎缩)、脂肪和淋巴结等组织,自上向下常见占位病变有胸骨后甲状腺、胸腺瘤、畸胎瘤及心包囊肿等;中纵隔以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及肺门等组织结构为主,并含许多淋巴结,主要的病变有淋巴瘤、支气管囊肿、淋巴结核、淋巴转移瘤及结节病等;后纵隔主要以神经源性肿瘤为常见,食管的病变常归为消化系统疾病。

47 阻塞性肺气肿可分为慢性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和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两种。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可以是支气管腔内的异物、肿瘤及慢性炎症,也可以是腔外肿瘤或肿大淋巴结的压迫所致。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于病变的支气管发生不完全性阻塞时,支气管形成活瓣性作用,吸气时管腔略有扩张,空气可以通过狭窄的支气管进入肺泡

,而呼气时管腔则缩窄,肺泡内的气体通过狭窄支气管排出困难,因而吸入气体量多于排出量。反复的活瓣作用导致狭窄支气管所属的肺段、肺叶气体增多,体积增大,透亮度增加,即称为阻塞性肺气肿。

48 一侧性肺不张是指一侧主支气管完全性阻塞的后果;而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游离性液体量超过第2前肋以上,甚至完全达肺尖顶。两者共同的X线表现是均表现为患侧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但由于两种疾病导致患侧胸腔内压力不同,使得胸廓、纵隔及横膈向不同的方向移位;一侧性肺不张时由于患侧全肺不张萎陷,导致患侧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向上移位,即向患侧聚集的特点,同时健侧肺发生代偿性肺气肿。而一侧大量胸腔积液由于聚集大量液体导致患侧体积增大,压力增高,表现为患侧胸廓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健侧移位,横膈向下移位。

49 肺部的慢性炎症或增殖性病变在修复愈合过程中,纤维成分可逐渐代替细胞成分而形成瘢痕,称之为纤维性病变或纤维化,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类。局限性纤维化X线表现为条索状僵直的高密度影,也可呈结节或类似肿块阴影,此时与增殖病变难以鉴别;当病变占据肺叶以上范围时,常可引起气管及纵隔向患侧移位以及肺门和肺纹理的移位。弥漫性纤维化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的网状、线状及蜂窝样阴影,还可在网状纤维化影的背景上出现多数弥漫的颗粒状或小结节影,称网状结节病变,多见于尘肺及慢性间质性肺炎等。

50 钙化病理上属于变质性病变,当受到破坏的组织局部脂肪酸分解而引起酸度发生变化时,钙离子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沉积下来,一般发生在退行性变或坏死组织内。钙化可以见于许多疾病,有的具有一定的表现特点,在鉴别诊断中具有参考价值,如错构瘤的典型钙化呈爆玉米花样,矽肺淋巴结的钙化呈蛋壳样,肺结核或淋巴结结核的钙化呈单发或多发斑点或斑块状;一般认为钙化,尤其是大块钙化,或钙化面积占肿块面积的10%以上时,是良性肺结节的佐证,肺癌一般不发生钙化,但随着CT的应用发现,周围型肺癌也偶有钙化,一般为细颗沙粒状的小钙化,多发生在病灶非中心处,有文献报道发生率小于1%。

51 空洞(cavity)是指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透亮区,洞壁可以是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和肿瘤组织组成;而空腔(air containing space)与空洞不同,不是由于肺的病变组织坏死排出后形成,而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空洞的X现表现分为三种,即虫蚀样空洞、

薄壁空洞和厚壁空洞,后者常见的疾病有肺结核、周围型肺癌和肺脓肿。肺结核厚壁空洞内壁多较光整,也可不整,洞内一般无液面或少量液面,外壁有时光整(结核球),有时不整(周围浸润和卫星灶等);周围型肺癌的空洞多为偏心性,厚壁而不均匀,内壁不光整,常可见内壁结节,外缘较清楚伴有分叶、毛刺及血管集束征等;肺脓肿空洞内大量液平面具有特点,内壁较光整,外缘较模糊伴片状影。

52 少量胸腔积液与轻度胸膜粘连、肥厚X线表现共同点均是肋膈角变浅、变平、变钝;两者不同点应该在胸部透视下观察,随着呼吸运动,少量胸腔积液表现为液体可随呼吸及体位的变化而移动,膈肌的运动并无明显受限;而轻度胸膜粘连、肥厚则表现为局部受累膈肌的运动受限,也无液体影随呼吸而移动,借此进行两者的鉴别诊断。

53 引起纵隔位置改变的病因很多,胸腔、肺内及纵隔本身的病变均可导致纵隔的移位。肺不张、肺硬变及广泛胸膜肥厚等引起肺容积缩小的病变可牵拉纵隔向患侧移位;而胸腔积液、胸膜肿瘤、肺内巨大肿瘤及偏侧生长的肿瘤等引起容积增大的病变,可推压纵隔向健侧移位;当一侧肺气肿时,过度膨胀的肺组织连同纵隔向健侧移位,称此为纵隔疝;一侧性主支气管内异物引起不完全梗阻时,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当呼气时患侧胸腔内压力增高,纵隔向健侧移位,呼气时纵隔恢复原位,称之为纵隔摆动,在胸部透视下观察明显。

54 观察、分析胸部X线表现时,应按一定顺序进行全面观察、系统分析,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不至于遗漏病变和做到全面观察和分析。观察分析的顺序因人而异,可以从外到内,即先观察胸廓、纵隔、膈肌等肺的“外围”结构的改变,然后再观察胸膜、气管支气管、肺部这些“内在”的组织的改变,也可以采取从内到外的方式,即先观察肺部、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改变,然后观察横膈、纵隔及胸廓的改变。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就是要全面观察,系统分析,不遗漏病变。一般观察胸廓时要注意两侧大小及肋间隙是否对称、骨质是否有破坏等;观察肺野可以两侧对比观察,注意肺纹理分布、多少及肺野的透亮度等;观察纵隔要注意其形态、宽度和位置等;观察膈肌时要注意其形态、高度等改变,必要时可借助于透视了解其活动度情况。

55 当发现胸部异常X线表现时,应注意观察以下一些内容:(1)病变的位置与分布,某些疾病有相对好发的位置,如肺结核多见于上肺、肺炎多见于下肺。(2)病变的形态与大小,片状、结节状或球形影为肺实质性病变,条索状、网状或蜂窝

状影多为肺间质性病变;片状模糊影多为炎性病变,结节或肿块状多为肿瘤或结核球等,直径大于4cm的球状病变多为肿瘤。(3)病变的数目,肺内孤立结节或肿块病变可能是肺癌,也可能是结核球或炎性假瘤等,而多发结节病变大多为转移瘤。(4)病变的密度,增殖性病变的密度高于渗出性病变,纤维化条索影密度也很高,钙化的密度最高。(5)病变的边缘,病变边缘光滑锐利者多为良性病变或慢性病变,而边缘模糊不整者多为恶性病变或急性病变。(6)对邻近结构的影响,肺内病变对邻近结构的影响和改变可以间接提示主病灶的性质和生物学行为,如靠近肺边缘的恶性肿瘤引起胸膜的改变多为局限性的脏层胸膜凹陷,而结核或炎症则引起较广泛的胸膜肥厚。有时一时难以确定性质的肺部病变,动态随访观察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