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排他性,

取得的非竞争性,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1.成本-效益分析法

2. 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

3.成本—效用分析法(略)

4. 因素分析评分法(略)

NSB=PV(B-C) 净社会效益=现值(收益-成本)

财政分类1具体用途2经济性质3功能性质

——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居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2)社会保险的内容

2、现行失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3、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六、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一)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费用筹集

◆基金管理

◆工伤保险待遇

(二)生育保险

◆保险覆盖范围

◆费用筹集

◆保险待遇

(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税源指税收的最终出处。税基是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其中税源总以收入的形式存在,而税基以收益、财产或支出形式存在。

征税对象体现着征税的最基本界限:

1、对流转额征税——商品税(流转税)

2、对所得额征税——所得税

3、对财产征税——财产税

4、对资源征税——资源税

5、对特定目的和行为征税——行为税

假设有甲、乙、丙3人,其当月的收入分别是1499元、1500元和1501元。现在我们规定1500元为纳税的起征点,并规定税率为10%。那么,这3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的纳税情况应该是:甲的收入因为没有达到起征点而不纳税;

乙的收入正好达到起征点,应该全额计税,应纳税额=1500×10%=150(元);

丙的收入已经超过起征点,也应该全额计税,应纳税额=1501×10%=150.1(元)。

●现在其他条件不变,我们规定1500元为免征额,这时,3人的纳税情况应该是:

甲的收入均在免征额之内而不纳税;

乙的收入正好属于免征额的部分,也不需要纳税;

丙的收入比免征额的数额要多,则需要纳税,但应该是收入中扣除免征额的余额部分纳税,应纳税额=(1501-1500)×10%=0.1(元)。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的数额规定为起征点和规定为免征额,对那些收入在规定数额以下的人来说,似乎看不出什么差异,但对应收入超过规定数额的纳税人而言,其影响就截然不同了。乙和丙在两种不同规定的情况下,所纳的税额均相差150元之多。

七、税收的分类

税负转嫁与归宿

1、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负转嫁:纳税人将所纳税款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实质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再分配过程。

税负转嫁的特征:价格关联性、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行为主动性。

●税负归宿:是指经过转嫁后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税收分配的三个阶段:税收冲击-税收转嫁-税收归宿

2、税收资本化

后转嫁的一种特例是税收资本化。

定义:税收资本化又称为资本还原,主要特征是:向资产的收益征税,买方将此后应纳的税款折现,并从所购资产的价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的转嫁形式。

3、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税种因素。

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的联系较为紧密的税种--流转税类--其税负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价格的联系不密切或不直接的税种--所得税和财产税类--其税负则较难转嫁。

●课税范围。课税范围广的商品税容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

●供求弹性(供求相对弹性)。

?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a大部分税负不能转移;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a大部分税负转移;

某压力锅厂于99年2月销售压力锅给某商场取得货款收入150,000元( 开出专用发票),销售给某小规模纳税企业取得货款收入20,000元(开出普通发票), 销售给某个体户取得货款收入10,000元(开出普通发票),当月购进铝材80,000元(取得专用发票),购进铝材50,000元(取得普通发票),购进橡胶圈20,000元(取得专用发票),试计算该厂应纳增值税额。

2000年5月某汽车配件厂购进材料560,000元(取得专用发票), 支付进销货运杂费25,000元(其中运输费20,000元,装卸、保险费为5,000元),支付电费10,000元,水费6,000元。产品实行送货上门,当月销售汽车配件取得收入1,100,000元。试计算应纳增值税额。

●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编制的每一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平衡的计划,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预算年度可采用历年制,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如法国、德国。也可采用跨年制:①从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如英国、日本。②从每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如瑞典、澳大利亚。③从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如美国、泰国。

二、国家预算的原则

1. 公开性

2. 可靠性

3. 完整性

4. 统一性

5. 年度性

三、国家预算的分类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部分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对台湾的记述。 隋代,宋元时期的人们对台湾逐渐接触的更多,并开始在台湾发展,元朝开始,便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 15、16世纪,世界进入海权时代,荷兰在台湾建立了殖民地,最终被郑成功驱逐了出去。 明清时期,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设立台湾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巨大的牺牲,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国民政府将台湾设置为中国的一省,省会定于台北。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九二共识”) 近代以来,台湾同胞经历的历史和中国大陆同胞所经历的一样,都深受列强殖民侵略的苦痛,同时台湾同胞也与中国大陆一道艰苦地抗争,寻求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发展。在经历了历次战乱之苦后,两岸同胞都认识到,中国大陆与台湾分离的历史,完全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殖民的结果,完全是中国长期衰弱和内乱的结果。中国的统一,不仅是民族复兴的标志,更是两岸中国人走向全面现代化必须要面对的客观事实。所以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 祖国领土不可分割》教案

《3 祖国领土不可分割》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祖国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认识我国自国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只有一个中国的信念,热爱祖国。 2、知道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是密不可分的。 教学难重点: 通过利用收集的信息,分析出祖国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世界四大文明古中国中,只有中国地俄历史渊源流长,从未间断过,造就了独特的中华文明。 1、你知道我国古代对中国统一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故事? 学生将自己搜集有关祖国统一和发展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对这些故事都是我国人民为了统一的中国做出的不懈努力。 2、介绍书中秦始皇统一的货币和文字。 3、学生分析,统一这些文字和货币有什么好处? 小结:对我国的发展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影片回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5、了解历史,让学生感悟到香港和澳门始终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听七子之歌,感受歌曲表达祖国人民的一种什么心情? 为了实现统一我国对台湾和澳门实施了“一国两制”的政策,什么叫做一国两制? 7、香港和澳门回归后对我国有什么好处? 小结:港澳回归后,中国内地与港澳之间平凡密切的经贸交流、联谊活动、文艺交往,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谊,双方整修受共同走向繁荣富强。 课后反思:学生懂得了祖国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认识我国自国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只有一个中国的信念,热爱祖国。 第二课时 1、看中国地形图,找到台湾;

2、介绍台湾是我国东南辽阔海域上的一座宝岛,它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隔着台湾海峡,和福建遥遥相望。 3、台湾岛的形成。 4、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5、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感受根脉相连,祖国与台湾的共同之处。 7、阅读材料:感受祖国对台的政策及情感。 8、学生交流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故事、诗歌、散文等,感受其中的感情。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好的明天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它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 由于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不光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由于历史原因,在清朝时期被割让给其他国家,现在的我们与以前大不一样啦,我们的祖国已经不再惧怕外国列强的威胁,恐吓。现在,我们大陆与台湾的小朋友会手拉手,向美好的明天

出发,台湾与我们的祖国是密不可分的,永远是一个整体。今天我们与台湾两地的小朋友携起手来共同为台湾与大陆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努力。 我相信,现在的台湾与大陆之间有了更深的友谊。现在的我们与以往大不一样啦,今天我们有了“坚船利炮”不再怕敌人的欺负啦,我们两地的同胞们已经紧紧地抱成了一团,台湾与大陆的新一代在今天已经手拉手走在了一起。“我们”在这今天这美好日子里我相信台湾与大陆的友谊一定会发展下去,台湾与大陆的明天将会更美好。我记得历史老师好像说过:“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后来在清朝时由于战乱的原因,无奈之下把台湾割给了西方列强。”在许年以前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可他却想不到他离世后没有多长时间就再次被其他国家的人占领,他的努力全都白费了。不过我们的母亲——中国现在拥有了把台湾要回来的实力了。今天台湾与大陆的小朋友手拉手来向前走去,今天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今天努力会换来美好的明天。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历史角度: 1.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夷州的联系。 2.隋朝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今台湾)。 3.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并每年从那里征收盐税 4.1661年至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以上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地理角度: 1.从地质角度看,台湾和大陆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下陷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还有一个原因是第四纪冰期过后,气温回升,大量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回升,使台湾又成为海岛(岛的历史仅几十万年)。 2.台湾属于大陆岛,位于东海大陆架上,岛上的动植物种类大多和大陆相同,且台湾海峡水下发现了大量动物遗骸和水下森林遗址,这些都证明它原先和大陆相连。 三、人文角度: 台湾居民大多从广东、福建迁入,语言、文化也与当地相同,都讲闽南话,都信奉妈祖。

报效祖国的海外赤子 王兆松 王兆松先生幼年贫苦,无奈下南洋谋生,经艰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著名侨领、企业家。从1934年起,王兆松每年从国外汇款为文昌家乡修路,还在通往家乡的公路上建起5座木桥。后来因为汇款麻烦,王兆松在文昌买下3间铺面房,以房租支付维修费。又在海口买下2栋楼房(今新华北路“长安旅店”和得胜沙51号),托人代理,租金全数用于公路维修和解决乡亲困难,不足部分再从国外汇款。海口得胜沙步行街,以及文昌中学、南岛小学、冠南小学等处,都有充满南洋风格的、有着同样名字的建筑———“王兆松楼”,这些楼宇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见证着王家四代人的爱国爱乡情怀。 李登辉(原复旦大学校长) 祖籍福建同安,父母为南洋群岛华侨。一八七三年生于爪哇,一八八七年转往新加坡读书,一八九一年赴美国留学,一八九七年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到南洋群岛,从事华侨教育事业,并参加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倡导革命的宣传工作。受到孙先生的帮助和鼓舞,他更加热爱祖国,于一九○五年回国,与留美同学颜惠庆等在上海创办“寰球中国学生会”,并参加曾少卿发起为反对美帝虐待华侨、华工而斗争的抵制美货运动,从事国际宣传工作。曾少卿又把他介绍给复旦公学创办人马良,担任复旦总教习(即今教务长),兼课中国公学。一九○七年清政府招收江南留学生,曾聘他兼任主试。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他兼任英文《共和报》主笔,作国际宣传.辛亥革命军兴,

台湾是如何成为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

台湾是如何成为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没办法,爱国同志们团结紧力量大板砖又结实,俺先给自己找顶钢盔戴上) 本文只谈历史,莫及政治。。。虽然你应该看的懂我想说的是什么。。。 历史上,台湾,或者叫夷洲,跟中国的关系(虽然当时似乎并没有中国这个概念,但是既然可以有现在之中华民族一说,那么我姑且称当时之为中国也不算什么了),我这里整理了一下资料。仅做历史考证用。资料来源基本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选修课本-历史。也就是我课上老师教偶的内容。 第一次的接触大概在三国时期,东吴政权。见教科书上曰: 为了控制长江天险和适应水上交通需要,吴国大力发展造船事业,所造船只最大的有20多丈。船队到过辽东,也到过夷洲,即今台湾。 哎呀呀,5000的历史文明古国哎到底是不一样。这样算来祖国大陆跟台湾宝岛有了近2000年的历史呀! 啊哦~不过only是"到过"。。。。。。如果这样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那就太牛X了。。。我们的先人们走过一个地方,屙坨S那就是咱们大中华的土地了呀呀呀呀~~相比之而后不列颠、XX牙、OO牙之流的国家还要使上几千个几百个的士兵用洋枪炮来跟土著们火拼还要落个殖民者的声名,我们到底还是强大了无数倍呀!!再者,东吴政权当时只是割据政权中的一个,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政权。。。。下面开始找第二次。。。我翻翻翻。。。翻到这里......(两晋和南北朝时的相关没看到~.~) 隋炀帝曾3次派人去流求,使流求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 书上再有小字: 607年,隋炀帝派朱宽到流求视察。第二年,朱宽又去慰抚流求人民。609年,炀帝又派人从义安(今广东潮州)出海,到达流求。当地的高山族人民见大量船舰到来,以为是商旅,许多人拿了土特产到军中来请求贸易,这说明当时大陆与流求已有贸易往来。 哎哎,这次有够详尽呦!不过这"贸易往来"用的。。。。。不正说明了当时"中国"与"流求"还没进一家门哩?如果以此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的证据那恐怕东、南亚各国无不要惊惶万分了——1400多年前买他们两匹布现在就要被拉向祖国母亲的怀抱了呀! 那么台湾是什么时候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呢? 书上没有直接说,我只能用自己所知的那些微薄的不知道算不算是知识的DD了......(雷峰:小P孩,多读读书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从世界演进的过程来看,自然界先于人类世界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 学说和理论体系。 3、世界上的两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两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 5、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即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6、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7、世界时怎样存在的关系问题即世界上物质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一、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二、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在于,它以科学 的实践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台湾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终审稿)

台湾是领土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历史角度: 1.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夷州的联系。 2. 隋朝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今台湾)。 3.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并每年从那里征收盐税 4. 1661年至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以上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地理角度: 1. 从地质角度看,台湾和大陆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下陷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还有一个原因是第四纪冰期过后,气温回升,大量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回升,使台湾又成为海岛(岛的历史仅几十万年)。 2. 台湾属于大陆岛,位于东海大陆架上,岛上的动植物种类大多和大陆相同,且台湾海峡水下发现了大量动物遗骸和水下森林遗址,这些都证明它原先和大陆相连。 三、人文角度: 台湾居民大多从广东、福建迁入,语言、文化也与当地相同,都讲闽南话,都信奉妈祖。 报效祖国的海外赤子 王兆松 王兆松先生幼年贫苦,无奈下南洋谋生,经艰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着名侨领、企业家。从1934年起,王兆松每年从国外汇款为文昌家乡修路,还在通往家乡的公路上建起5

座木桥。后来因为汇款麻烦,王兆松在文昌买下3间铺面房,以房租支付维修费。又在海口买下2栋楼房(今新华北路“长安旅店”和得胜沙51号),托人代理,租金全数用于公路维修和解决乡亲困难,不足部分再从国外汇款。海口得胜沙步行街,以及文昌中学、南岛小学、冠南小学等处,都有充满南洋风格的、有着同样名字的建筑———“王兆松楼”,这些楼宇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见证着王家四代人的爱国爱乡情怀。 李登辉(原复旦大学校长) 祖籍福建同安,父母为南洋群岛华侨。一八七三年生于爪哇,一八八七年转往新加坡读书,一八九一年赴美国留学,一八九七年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到南洋群岛,从事华侨教育事业,并参加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倡导革命的宣传工作。受到孙先生的帮助和鼓舞,他更加热爱祖国,于一九○五年回国,与留美同学颜惠庆等在上海创办“寰球中国学生会”,并参加曾少卿发起为反对美帝虐待华侨、华工而斗争的抵制美货运动,从事国际宣传工作。曾少卿又把他介绍给复旦公学创办人马良,担任复旦总教习(即今教务长),兼课中国公学。一九○七年清政府招收江南留学生,曾聘他兼任主试。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他兼任英文《共和报》主笔,作国际宣传.辛亥革命军兴,武汉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邀他为外交部长,他以“不会做官”而婉拒之,仍在沪主持复旦教务。一九一三年,复旦监督(相当于今日之校长)马相伯年老退休,校董会董事长孙中山先生推他继任。一九一七年复旦公学扩充为复旦大学。 名人名言 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2、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