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810《发育生物学》大纲

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810《发育生物学》大纲

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810《发育生物学》大纲
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810《发育生物学》大纲

2013年硕士考研复习大纲

《发育生物学》

第一章发育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1. 了解动物发育的基本阶段

2. 掌握生物发育的细胞共性事件和细胞命运的定型

3. 了解通过调控蛋白的生成来控制细胞行为和基因的差异表达控制发育第二章细胞分化

1. 了解多细胞生物细胞分化建立的3个条件

2. 了解细胞分化的遗传信息及其表达,掌握基因组中的3大类基因。

3. 掌握多细胞生物非物理性的6大类生物信号系统

4. 了解细胞分化中生物信号系统的作用机制、细胞表面的3类基本的受体

5. 掌握信号分子通过组合调控实现细胞分化

6. 了解细胞间质对细胞分化的许可性作用

7. 掌握细胞分化的近端诱导和远程控制

8. 掌握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类型

第三章自组织

1. 了解生物发育中的自组织现象

2. 掌握生物自组织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和自组织现象在发育中的作用

3. 掌握细胞粘着与亲和的分子基础

第四章动物的发育模式

1. 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

2. 掌握胚胎学的动物胚胎发育模式及其阶段划分

3. 掌握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的种类

4. 了解秀丽线虫、爪蟾和鸡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的优点

5. 掌握动物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发育构建的多态性

6. 掌握果蝇、斑马鱼、鸡和小鼠作为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的优点

第五章胚胎发育的准备

1. 了解线虫、果蝇的生殖干细胞的决定与迁移

2. 掌握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生殖干细胞的决定与迁移

3. 掌握精子和卵细胞的发生

4. 掌握精子发生与卵子发生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

第六章胚胎的早期发育--门类体制特征的建立

1. 了解受精卵的代谢启动(卵子激活机制)、遗传物质的融合和胞质重组

2. 掌握哺乳动物精卵识别的位置和机制

3. 掌握受精的专一性和受精的唯一性

4. 掌握原肠作用和原肠胚的概念、原肠形成过程中的细胞运动类型

5. 了解海胆、果蝇、两栖动物和鸟的原肠胚形成过程

6. 掌握同卵双生的机制

7. 掌握哺乳动物的原肠作用

8. 掌握初级神经管的形成和次级神经管的形成

9. 掌握神经嵴细胞的分化类型

第七章器官系统发生的奠定

1. 了解动物胚胎发育中器官系统发生奠定阶段的存在

2. 掌握脊椎动物中胚层和内胚层的早期发育

3. 掌握Hox基因及其胚胎前-后轴向上的进一步分化

4. 了解胚胎背-腹与左-右方向上的分化

5. 掌握果蝇体节的形成与分化

6. 掌握同源异型现象

7. 了解果蝇的同源异型选择者基因和执行基因

8. 掌握节肢动物的长胚基模式和短胚基模式

第八章动物器官系统的发生

1. 掌握动物器官系统发生的共同特征

2. 掌握哺乳动物排泄系统发育的3大阶段

3. 掌握哺乳动物肾脏(后肾)发生的形态变化过程与肾单位发生的关系

4. 了解参与输尿管芽和后肾间质组织相互诱导过程的6套信号系统

5. 掌握肢体原基的定位和形成

6. 掌握肢体近-远端的发育

7. 了解肢体前-后轴、背-腹轴的决定和前后肢体的区分

8. 掌握细胞凋亡和指的形成

第九章动物的性别决定

1. 掌握动物的性别表达的多态性和动物个体发育的性别决定有2种模式

2. 掌握高等动物的性别决定的2个方面

3. 掌握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

4. 掌握果蝇性别决定的特征

5. 了解果蝇性别决定的基因控制

6. 了解线虫的性别决定

7. 掌握环境因子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第十章动物的衰老与死亡

1. 了解寿命是一个受发育程序控制的编程现象

2. 掌握动物个体衰老过程的特征

3. 掌握端粒的概念、人的端粒序列、端粒的作用、衰老机制的端粒成因说以及端粒与寿命的关系

4. 掌握自由基的概念、种类和衰老的自由基学说

5. 了解衰老的基因学研究

第十一章多细胞动物的再生

1. 掌握再生的概念和多细胞生物的三种再生类型

2. 掌握变形再生(形变性修复再生)和新建再生(生长性修复再生)

第十二章干细胞和动物克隆技术

1. 掌握干细胞的概念、类型

2. 了解干细胞的分化途径和不对称分裂

3. 掌握干细胞的一般特性及干细胞的应用

4. 了解克隆的含义

5. 掌握动物克隆的理论基础、克隆的途径及应用

第十三章植物发育的模式

1. 了解植物发育生物学的概念、植物与动物发育机制的区别

2. 掌握不同植物类群的生活史和形态建成的基本特点

3. 掌握植物发育的核心过程与基本模式

第十四章植物发育中的茎端分生组织

1. 掌握茎端分生组织的形成、形态变化与活动终结

2. 了解侧芽的发生与茎端分生组织的重组

3. 了解茎端分生组织的活动与组织的分化

第十五章侧生器官的形成

1. 掌握子叶形成的基本过程

2. 了解影响子叶形成的有关基因

3. 了解营养性叶(原基)的发生、叶的形态建成和叶的组织分化

4. 掌握叶序的概念、类型和植物的异形叶性

第十六章植物配子的形成和传递

1. 掌握植物孢子和配子的形成过程

2. 了解植物孢子和配子形成时的基因调控

3. 了解植物配子传递对环境的依赖性

4. 了解花药的传播和花粉管的生长

5. 掌握花粉和柱头的识别与自交不亲和性

第十七章花器官的形成和发育

1. 掌握拟南芥作为模式生物的优点

2. 掌握花器官的组成和ABCDE模型

3. 了解花器官发育的异时性模型

4. 了解花序和花芽发育的基因调控

5. 掌握花型和花色发育的基因调控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 855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 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855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是环境学科重要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综合应用程度。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研究生入学专业考试,考察考生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作为能否进一步深造的依据,主要范围涵盖环境学原理、生态学基础、水环境与水污染控制原理、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控制原理及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 三、考试基本要求 考生应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考生应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技术方法等内容。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各项试题的分布情况见“考试内容”。 五、考试内容(或知识点) 考试内容包括以下部分:环境学原理、生态学基础、水环境与水污染控制原理、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控制原理和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总分为150分。 (一)环境学原理 1.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及其分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和相关学科。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常用科学词语和名称。 2.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内容、任务和方法,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掌握环境污染、污染源、污染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等基本概念。 4.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方式以及影响因素。 5.掌握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经。 (二)生态学基础 1.了解生态学定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了解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2.掌握食物链(网)和营养级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4.掌握生态恢复的概念,了解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 5.了解生态安全的概念、生态安全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三)水环境与水污染控制原理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生态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理论分析相关问题的一定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15% 填空题约15% 简答题约30% 综述题约4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绪论 1.理解生态学的定义 2.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3.掌握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 二、个体生态学 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2.掌握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 3.深入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生态幅的概念 4.掌握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及其生态类型 三、种群生态学 1.理解种群、异质种群概念、特征 2.掌握种群空间分布的特点 3.了解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 4.熟悉生命表的构建与分析方法 5.掌握种群指数增长,逻辑斯增长的数学模型;生物学参数及r、k对策者特征 6.了解种间相互作用类型 7.理解种间竞争、捕食、寄生作用的数学模型 8.了解生态位与竞争排斥原理和概念 9.掌握捕食作用过程和二种反应 10.熟悉协同进化的原理和意义

11.熟悉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 12.了解种群调节的六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及争论焦点 13.灵活应用种群调节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群落生态学 1.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发展过程和研究内容 2.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3.理解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4.熟悉群落中物种间的营养关系 5.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演替的特征和阶段规律。 6.掌握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和演替的系列类型。 7.熟悉物种—多度关系、物种—面积关系 8.掌握岛屿物种丰富度的平衡理论 9.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 10.掌握群落数量分析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1.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 2.掌握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3.熟悉生态系统中能流基本途径、特点和基本模式 4.了解生物生产力的主要测定方法 5.了解物质循环基本概念、特点 6.熟悉水、碳、氮、磷、硫和有毒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途径、速率和主要特点7.理解生态系统营养物质输入和输出的主要途径和收支特点 8.理解物质分解过程与分解者和环境理化状况之间的关系 9.掌握生态系统发育中的特征变化 10.掌握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六、应用生态学 1.熟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及分析方法 3.了解生态系统管理概念、基本原理 4.掌握全球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及其减缓途径 七、综合能力分析 综合运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生态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第三部分主要参考书目 李博主编.2000.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012 科目名称:人机工程学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 参考书目:《人机工程学》丁玉兰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考试时间:3小时 考试方式:笔试 总分:100分 考试范围: 一、人机工程学概述: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起源与发展、研究内容与方法、体系及应用。二、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主要统计函数,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及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三、人体感知与信息处理: 人在系统中的功能,视觉机能及其特征,听觉机能及其特征,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神经系统机能及其特征,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四、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心理现象与行为构成,感觉与知觉特征,注意与记忆特征,想象与思维特征,创造性心理特征。 五、人体生物力学与施力特征: 人体运动与骨杠杆,人体生物力学模型,人体的施力特征,合理施力的设计思路。 六、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 人机信息界面的形成,视觉信息显示设计,听觉信息传示设计,操纵装置设计,操纵与显示相合性。 七、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 控制台设计,办公台设计,工作座椅设计主要依据,工作座椅设计,手握式工具设计。 八、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作业岗位的选择,手工作业岗位设计,视觉信息作业岗位设计,作业空间的人体尺度,作业空间的布置。 九、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人与热环境,人与光环境,人与声环境,人与振动环境,人与毒物环境。 十、人的可靠性与安全设计: 人的可靠性,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事故模型,安全装置设计,防护装置设计,安全信息设计。 十一、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目标,总体设计的原则,总体设计的程序,总体设计的要点,总体设计的评价。 十二、人机工程发展新趋势: 非物质化人机工程,网络化人机工程,虚拟化人机工程,数字化人机工程,智能化人机系统。

统计学专业学生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安徽建筑大学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统计学专业学生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专业统计学 姓名王志海 班级1班 学号12207040141 指导教师宫珊珊 提交时间2016.6.6

统计学专业学生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当代大学教育逐渐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失去了精英教育的定位.且随着时代的不同,大学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由此引起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代许多的大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有必要探讨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本文在已有的大学生成绩的基础上,通过SPSS软件,采用统计学里的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理论,对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进行研究.由于收集的数据所限,本文只对影响学生成绩的课程种类、选课数目、挂科数量、班级四个因素进行相关的分析.首先,整合数据,采用以上提到的统计方法,对相关的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其次,对于SPSS所生成的结果去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哪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又如何.研究结果表明:上面的四个因素中,课程种类、挂科数量对2015级统计学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对于选课数目、班级这两个因素,通过检验我们发现它们对成绩有极弱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我们可以认为它们与学生成绩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该研究结果可以给教师们一些参考,以便于及时的调整授课方法,也便于教材的筛选.对于学生而言则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利于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成绩影响因素、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

Abstract: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a certain extent has lost the positioning of the elite education. And as the different times, the university life becomes enriched. Caused by a problem is the contemporary many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lost interest.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explore how factors which will affect th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in based on the existing student achievement, through the SPSS software by statistical variance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ory, the impact on the students learning results were studied.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collected data. In this paper, to learn Types of courses grades, the number of course, hanging branches number and class four factors for analysis. First of all, data integration, using the above mentioned statistical methods, on related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 test. Secondly, for the results generated by the SPSS to carry out statistical analysis, judge what factors 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influence and how.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above four factors, the types of courses, hanging branches number for the class of 2015 statistics majors learning achieve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 And for enrollment number, class of this two factors by inspection, we found them on the results Very weak influence, in statistics, we can think their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no significant.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give some reference to the teacher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timely adjust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textbook for screening. For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self defects and corrected, conducive to performance improved. Key words: achievement influence 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variance analysis

北林考研大纲-生态学

《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生态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生物科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境科学等生物和环境类专业的必修课,是报考生态学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和《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生物与环境 环境及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光的生态效应及生物对光的适应类型,温度对动植物分布的影响;水及其变化规律,水与生物的生态关系;土壤的组成及其生态学意义;地形及其基本类型、地形要素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 种群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种内、种间关系及其对种群动态的影响;种的进化。 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 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群落的结构与动态(演替);群落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第四部分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一般特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过程。 第五部分应用生态学 涉及环境、资源、农业、生态安全等的一些生态学问题。 三、考试要求: 了解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重点掌握种群的增长规律与种群内和种间相互关系;群落的结构、类型和分布、群落的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理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并能够应用生态学观点深入分析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 四、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试卷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 20% 简答题约 40% 论述题约 40%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 40%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目录 I 考查目标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 (2)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3)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生态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生态学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生态学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有关生态学概念、试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利用生态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生态学的有关概念。 2.掌握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室内外生态调查方法。 4.具有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生态学15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概念题7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问答题5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论述题1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III 考查内容 1 环境的概念及类型 2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3 最小因子定律和耐性定律 4 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5 种群的概念及种群增长模型 6 种群自动调节学说 7 种群的繁殖策略和性选择 8 他感作用 9 种间竞争模型 10 群落概念及群落基本特征 11 群落结构及季相 12 干扰理论

13 岛屿生态 14 群落演替类型及演替顶级学说 15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16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17 食物链和食物网 18 营养级及生态金字塔 19 生态效率及林达曼定律 20 初级生产及次级生产及其生产量的测定 21 生态系统内不同层次上的能量流动 22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23 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型 24 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和有毒物质循环。 25 全球变化 26 生物多样性 27 可持续发展 28生态风险评估及生态规划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35分) 1 生态因子和生存因子 2 r-对策者和K-对策者 3 生态型和生活型 4 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 5 中度干扰假说 6 种间协同进化 7 可持续发展 二问答题(75分,每题15分) 1 种群年龄结构定义、类型及各结构类型种群的动态特点。 2 何谓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的基本类型及研究生态金字塔的意义。 3 简述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划分及其特点。 4 简述碳循环的主要途径及碳循环产生的环境问题。 5 何谓生态平衡和生态失调?试述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自我调节机制,并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40分) 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关系到社会、经济和政治各个领域。试依据林德曼“十分之一定律”,分析合理的人类膳食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结构调整对确保我

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生态学》考试大纲_山大考研大纲

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生态学》考试是为招收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基础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熟悉生态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一)生态学概论 生态学、生物体、生态位的定义;植物、动物、微生物在生态学中的作用。 (二)生物与环境 1.环境及生态因子的概念、类型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反作用 3.自然环境的变化 4.影响生物分布的因素 (三)种群生态学 1.种群的概念 2.种群分布的决定因素 3.种群的动态 4.种群的调节 5.种群的遗传与进化 6.种内及种间关系:捕食、植食、竞争、协同进化、互惠共生 7.适应、进化、驯化的概念 8.生活史与进化适合度 9.生殖与进化 (四)群落生态学 1.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及影响因素 4.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联 5.生物群落的动态

6.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1.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基本特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转化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养分更新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6.生物群系的概念 7.景观 (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的概念 2.生物灭绝与保护 3.全球生态学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单考数学考试科目代码:[701]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以下结构供参考) 函数、极限、连续20% 一元函数微积分学60% 二元函数微积分学10% 无穷级数5% 常微分方程5% 四、试卷题型结构(以下结构供参考) 单选题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填空题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7小题,共90分 五、考试内容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考试要求 1.理解导数的概念,函数左导数与右导数的概念以及函数导数存在与左、右导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理解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5.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柯西(Cauchy)中值,了解并会用泰勒(Taylor)公式。 6.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7.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

环境生态学导论考研整理

生态学基础 大纲:1.了解生态学定义及其发展,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了解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2.掌握食物链(网)和营养级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4.掌握生态恢复的概念,了解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 5.了解生态安全的概念、生态安全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书目:《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盛连喜主编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圈:包括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机体和维持他们生存的各种系统,即生态圈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生态圈中,有生命的部分共同构成生命系统,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空间称作生物圈。生态圈中的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系统生存所需要的某些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2、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关于环境生态学发展的几本书 《寂静的春天》:以杀虫剂大量使用造成的危害为基本元素,对人类与环境关系传统行为和观念的理性反思。 《增长的极限》: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的主要象征,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联系。 《人类环境宣言》:人类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他们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环境生态学由理论体系的完善成熟发展到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应用。 4、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发展:经历了奠基、建立初期、发展及成熟期、生态学科兴起四个阶段。 5、环境科学:从广义上说是研究人类周围大气、土地、水、能源、矿物资源、生物和辐射等各种环境因素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环境要素影响的科学。从狭义上将讲它是研究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保护和改进环境质量的科学。 6、全球性环境问题 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与表型。(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后者是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性状。)

《环境生态学》(精)

《环境生态学》课程自评报告 新余高专数理系 《环境生态学》课程组 2006年6月

目录 一、概述 二、自评进程、自评结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一)自评进程与自评结果 (二)《环境生态学》课程评估简表及自评等级 (三)项目指标自评说明 1.教学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 3.教学设施与教学效果 4.教学管理 三、《环境生态学》课程建设经验及特色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环境生态学》课程自评报告 环境生态学课程组 一、概述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渗透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是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及环境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为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环境生态保护意识,人文素质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宽阔的环境生态基础知识平台和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奠定了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鉴于该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组成员为了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教学设施与教学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程组教师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几年来,课程组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9篇。 课程组教师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工作规范。课程组成员先后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江西省高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新余市先进工作者、新余市十佳人民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环境生态学》课程一直是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等专业重点课程。多年来,课程组教师在教学大纲的制定、师资培养、教材及辅助教材建设、教学资料的收集与积累、教学环节的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得该课程教学效果保持优秀;在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中大胆尝试、开拓进取,紧跟当前学科发展,及时充实新理论、淘汰过时的内容,创造条件建立了化学、生物实验室,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利用各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建立了试题库和试卷库,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使《环

生态学(第三版)复习提纲PDF.pdf

第一章;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二章:简述光的生态作用,生物如何适应? 1、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 光强是光合作用能量的来源,适宜的光照能促进细胞的增大和分化,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光照强度影响动物的发育。光强和体色也有一定的关系。 2、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在水中的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 光补偿点: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海洋植物的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在透光带的下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就是所谓的补偿点。 阳地(阳生或阳性)植物: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长健壮,在隐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阴地(阴生或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潮湿、背阴的地方或林下。 耐阴性植物: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的阴蔽,或是在生育期间需要较轻度的遮荫。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 生物和许多周期现象是受日照长短控制的,光周期是生命活动的定时器和启动器 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短日照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黑暗才能开花。 中间性植物:在什么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 哺乳动物的繁殖和换毛 长日照动物:在温带和高纬度地区许多鸟兽在春夏之际白昼逐渐延长的季节繁殖后代。如雪貂、野兔。 短日照动物:一些动物只有在白昼逐步缩短的秋冬之际才开始性腺发育和进行繁殖。如绵羊、山羊和鹿。 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和积温在农业生产上和虫害预报有何意义? 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程度;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水分对生物有何影响?生物如何适应? 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很好的溶剂;水是生物代谢过程的重要原料;缓和调节体温;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维持正常的生活。 2、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就植物而言,水分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一个最高,最适,最低的三基点。只有处于最适范围内,才能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以保证植物有最优的生长条件。 3、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降水在地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主要因地理纬度,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的不同所致。(1)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适应方式

环境生态学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 Environmental Biology 课程编号:4350742 课程属性:专业方向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2学时(讲课:32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先修课程:环境科学概论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教材:《环境生态学导论》,高教出版社,盛连喜主编,2002。 开课院系: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掌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特征、组成、结构以及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将各章节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1.绪论(2 学时) (1)掌握生态学的定义,环境生态学的定义; (2)熟悉环境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3)理解环境问题; (4)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5)初步了解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 2.生物与环境(4 学时) (1)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2)熟悉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适应; (3)理解生物的趋异和趋同适应; (4)了解环境的概念; (5)初步了解环境的类型; 3.种群生态学(8 学时) (1)掌握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种群增长,种群增长模型,种群的数量动态; (2)熟悉种群调节; (3)理解生态对策; (4)了解生物的种内、种间关系,; (5)初步了解种群关系; 4.群落生态学(6 学时) (1)掌握生物群落的特征、种类组成和结构特点,生物群落的演替理论和生物群落的演替的制约因素; (2)熟悉外在干扰和生物因素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833森林生态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考研833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生态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生物科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是报考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 三、光的生态效应及生物对光的适应类型 四、温度的有关概念,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生态作用,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五、水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水分的适应 六、土壤的组成及其生态意义 七、地形及其基本类型、地形要素物的生态作用 八、林火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火的适应 第二章种群生态学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种群动态及其调节 三、种内、种间关系

四、种群生活史对策 第三章群落生态学 一、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 二、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 三、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四、群落的演替 五、群落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第四章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五章应用生态学 涉及环境、资源、农业、生态安全等的一些生态学问题 三、考试要求: 了解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重点掌握种群的增长规律与种群内和种间相互关系;群落的结构、类型和分布、群落的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理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并能够应用生态学观点深入分析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 四、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l 试卷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 20%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 (非英语专业)(2017年版) I. 考试性质 英语(一)考试是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考生应掌握下列语言知识和技能: (一)语言知识 1.语法知识 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 (1)名词、代词的数和格的构成及其用法; (2)动词时态、语态的构成及其用法; (3)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用法; (4)常用连接词的词义及其用法; (5)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构成及其用法; (6)虚拟语气的构成及其用法; (7)各类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及强调句型的结构及其用法; (8)倒装句、插入语的结构及其用法。 2. 词汇 考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5 500个左右常用英语词汇以及相关常用词组(详见附录相关部分)。

考生应能根据具体语境、句子结构或上下文理解一些非常用词的词义。 (二)语言技能 1. 阅读 考生应能读懂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字材料。题材包括经济、管理、社会、文化、科普等,体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等。 根据阅读材料,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 (3)理解语篇的结构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4)根据上下文推断重要生词或词组的含义; (5)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理;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2. 写作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的提纲、情景或要求完成相应的短文写作。短文应中心思想明确、切中题意、结构清晰、条理清楚、用词恰当、无明显语言错误。 III. 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 试卷包括试题册和1张答题卡。考生应将英语知识运用和阅读理解部分的答案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上,将英译汉和写作部分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二)考试内容 试题分四部分,共48题,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英译汉和写作。

《环境生态学》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Ecology)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302912 学 分:2 总 课 时:30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先修课程:环境学,环境工程导论 二、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渗透性很强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适合于环境类专业的本科生作为专业课来学习,可以为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增强环境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了宽阔的环境生态基础知识平台和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生态学的原理,理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定义、形成和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发展趋势。 重点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难点内容:环境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环境和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生态因子的作用及其生物适应性。 重点内容:主要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难点内容:生态因子作用的分析。 第三章 生物种群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种群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种群动态与种间关系,包括:生命表的构建和分析方法;种群增长基本模型和生物学意义;自然种群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对策及其实践意义;生态位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重点内容:种群动态和种间关系。 难点内容:种群增长基本模型和生物学意义。 第四章 生物群落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包括: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与数量特征;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的时间、空间结构与影响因素;岛屿理论及其与自然保护的关系;群落演替的类型与基本过程。 重点内容: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难点内容:应用群落生态学原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第五章 生态系统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和结构、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和生态平衡等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金字塔的概念;生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招生目录以及参考书详解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 =3000元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招生目录以 及参考书详解 一、招生目录简介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④802农业经济学

二、参考书详解 参考书 思想政治理论 1、《考研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考研政治大纲解析配套核心考点》风中劲草 3、《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题》肖秀荣 英语 《考研英语词汇乱序版》新东方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展经济学》宗义湘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农村社会学》李守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802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21世纪教材)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统计学教程》宗义湘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9

公共课参考书简介 一、思想政治理论篇 一、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一二三四 任汝芬,男,籍贯四川,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哲学、思想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宣传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进行全国五种政治理论统一考试的研究与辅导工作,效果卓著;在工作中一贯遵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古训,尽职尽责,多次被广大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1992年被学校授予“三育人”十佳称号;在二十九年考研政治理论的辅导与研究中,创造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深受全国广大考生的欢迎与信任。 任汝芬考研政治序列书目: 序列之一:要点精编——以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查知识范围为依据,阐明与论述各课程的理论与知识,包括复习提示、知识阐述、已考试题 序列之二:模拟试题——将大纲中要求考查的五部分全部考点变成具体的试题,按照考研的试题样式编排:单选题、多选题、分析题。 序列之三:最后冲刺——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点内容总结、补充试题,后四部分是分科的高度总结与补充试题。二至五部分编写了政治理论各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总结和对复习指导序列之二的补充试题。 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题——是冲刺班”预测考题、教会答题”任务的进一步深化与扩充,力求接近正式考题的形式与内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技巧性、实用性。 “任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1、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的特性。(1)对试题特点分析的科学性。命题者命题的主观性是很强的,但总有一定规矩、范围、规定,总有一些普遍性、稳定性、反复性的共性东西,这是教师要不断研究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2)指导学生复习备考的科学性。学习、复习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本教学方法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阶段法体现循序渐进,每个阶段教学过程中以及考试指导都体现循序渐进。(3)指导学生思维过程的科学性。复习是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考试要求: 本考试内容分为检测技术部分和控制工程两部分,各占50%。 (一)检测技术部分(50分) 1.了解检测、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掌握检测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并能通过对性能指标的分析,对仪表做出正确评价和选择; 2. 了解传感器、变送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变送器的输入/输出信号变换关系、量程/零点调整方法和接线方式。 3. 掌握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物位、流量等四大参数的检测仪表与检测系统的原理与组成、信号转换与处理,熟悉各类仪表的特点、适用场合及典型工程应用。 4. 掌握检测仪表的正确选择、安装、使用,掌握检测仪表的一般检定要求以及压力、温度、物位、流量等仪表的检定方法。 (二)控制工程部分(50分) 考生在过程控制工程和运动控制考试内容中,任选其中之一。 1.过程控制工程 要求学生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测量及调节仪表、计算机控制及工艺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能进行简单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以及解耦、史密斯预估控制器的设计与分析,针对具体设备或过程进行常规控制方案的设计、整定与投用办法。典型设备控制。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运动控制 重点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重要公式及定理、定义。试题要求有简答题、作图题及分析题,试题覆盖面要求广泛。直流调速部分约20分,交流调速部分约20分,其他占10分。 二、考试内容: (一)检测技术部分(50分)

1.检测技术基础 (1)检测基本概念、检测仪表一般构成 (2)测量误差 (3)检测仪表的性能指标 (4)掌握变送器的输入/输出信号变换关系、量程/零点调整方法和接线方式。2.压力测量 (1)压力的基本概念及不同表示方式 (2)就地指示式压力测量仪表:弹簧管压力表 (3)远传式压力测量仪表:应变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 要求掌握应变电阻测量电路(单臂、半桥、全桥) (4)压力测量仪表的选择、校验和安装 3. 物位测量 (1)浮力式物位计 (2)静压式物位计(差压变送器的测量范围、零点迁移的确定与实现) (3)电容式物位计 (4)非接触式物位计:辐射式、超声、雷达 4. 流量测量 (1)流量的基本概念及不同表示方式 (2)速度式流量计:节流式、动压式、浮子式、电磁式、涡街、超声式 (3)容积式:椭圆齿轮、腰轮、刮板 (4)质量流量计:科里奥利式 (5)各种流量计的测量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流量计的选择与标定。 5. 温度测量 (1)温度的基本概念及不同表示方式 (2)就地指示式温度测量仪表:膨胀式温度计 (3)远传式温度测量仪表:热电阻、热电偶 掌握热电偶、热电阻的测温原理、特点,热电偶测温时的补偿导线、冷端温度补偿的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