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大思精的家教专注典籍,被誉为“论述教子治家勉学处事之法则,传承家教诚孝伦理风操之经典”。作者颜之推,字介,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教育家。他深受儒家礼教的影响,学养深厚,学风严谨。此书流传了几百年,仍然对后世具有极深的影响。

纵观全书,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者强调教育思想应以儒学为核心。他认为“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生以求进也。”他推崇“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尤其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在教育基本理论,作者还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二是《颜氏家训》对儒学、佛学、文学等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作者强调儒学的社会功能,认为儒学经术只是手段,经世致用才是最终目的,并且对当时士大夫的教育状况表示强烈的不满,对只会掉书袋而没有实际本事的“百无一用”的书生的出现表示担忧。

作为一名教师,在《颜》中我最看重的是有关于家庭教育这一部分。良好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及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孩子进学校起,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让他们在自己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在当时的社会中,颜氏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总结经验,阐述出自己的家庭教育观点,实属难得。细细想来,自古以来,父母们望子成龙,王女成凤。那首先就要在儿女年幼之时进行正确的开导和教诲。今天已经是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文明,而我们的父母是否在现代化文明中体会到这一点呢?也许在某些知识分子家庭中还是觉醒的。他们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可他们仍然没能摆脱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强加于孩子,给孩子增添了无形的压力。在普通的家庭中,孩子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他们的父母未能接受高等教育,只是以传统的方式或多或少的受书本和媒体知识的影响,在迷茫中探寻道路。

家庭教育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他教育形式是无法企及的,自古以来圣贤明君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仅成就了孩子,同时也成就了家长乃至整个家族的声誉。《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如同一张白纸,没有善恶美丑真假的概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颜氏也提出“教子宜早”,可见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地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还是时代的变迁,人们都认为儿童是可塑造的。家庭教育从古到今都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颜氏强调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慈爱,也要威严。“父母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父母对待儿女要爱子有方。既不可简慢,也不可溺爱无量。简慢只会造成亲子关系淡薄,溺爱只会养育出温室的花朵。爱是大智慧,学会爱孩子,才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感受到家的温暖,生命的美好。父母也要保持威严的一面,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威信。理性的光辉是伟大的,孩子在理性中学会思考,学会成长。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成了社会大问题,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对家长老师和社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是儿童一生最亲密的人,最信任的人。父母应该如何爱孩子,教育孩子?也许《颜氏家训》就是我们现代人真正应该学习的典范。

同时,文中的“然人有坎坷,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也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有许多的坎坷,要是年轻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到了晚年就更应该加紧学习,不能自暴自弃。颜之推举例子说,孔子曾说:到了五十岁学习《易经》,就可以避免大的过错。曹操和袁遗,到了晚年更加专心刻苦,这两个人都是小时候好学,到老依然孜孜不倦。曾子七十岁才开始学习,后来名闻天下;荀子五十岁才出来游学,还成为一代宗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因熟读《春秋》当上了卿相,朱云、黄埔谧……小时候好学,就像旭日东升放出的光芒;老的时候好学,就像手持蜡烛在夜里行走,这也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强多了(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感受到这些句句

在理的古人言,我们不得不明白:作为教师,必须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告诉我们:有志向的人,就要经得起磨炼,成就事业;没有志向、缺乏毅力的人,从此懈怠,就变成了平庸之人……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倍出,工作的难觅,教学方式大转变等等,无一步向我们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惟有不断学习、进取,才有足够的底蕴应对各种情况;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积极的、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勤学、善学、乐学,为其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做一个位学生启明、导航之人,才能在教学和教育中体会成长的乐趣,体会生命之舟远航的生生不息。完此书之后我觉得还有以下几个启示:

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书中认为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孩子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与现代的思想“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不谋而合。绝大多数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太在乎成绩。于是孩子是否养成好习惯往往被忽视。有些孩子习惯不好,但很聪明,成绩很好,这就会成为父母夸赞的理由。老师发奖状时,如果孩子拿回家的是劳动好的奖状,父母则会不以为然。二、虚心若谷,胜过闭门造车。书中教育孩子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能自以为是,孤芳自赏,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他强调切磋交流.学习绝不是一个人自我封闭的过程,必须经常与人交流,方能打破自己的局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古人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交流一定会胜过自己一个人的努力。于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组织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互助交流,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

三、教育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颜之推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是很关键的,古代孟母三迁便说明了这个道理。特别是小学生,辨别能力差,最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除此之外,我觉得的一下几点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养生:

我觉得这是人们最该重视的一点,现在生活的快节奏往往使有些人忽视了自己健康,一旦疾病真的来了才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然而一旦有了病必须经历痛苦的治疗才能恢复到健康,既耽误时间又要忍受痛苦,所以平时要多给自己的身体一些保养。书中说,既要保养好自己的身心,也要善于防备外部的因素。所谓的防备外部因素我觉得最值得说的一点的就是要明白“欲不可纵,志不可满”的道理。追求欲望的满足往往导致丧身,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太多的事例能证明这一点,最近的轰动一时的文强案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养生要保证身体的健康之外,还要防备外部因素,明白“欲不可纵,志不可满”的含义。

处世:

说到处世,首先说一下社会立足,书中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走路所踩过的地方,也就仅仅是几寸的地方,但当走在咫尺宽的山路上,一定会被摔下来;当从碗口粗德的独木桥上过河时,常会掉到河中,其中的原因就是脚的旁边没有空余的地方,人在社会上立足的道理跟上面说的是一样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更多的余地呢。首先,要为自己树立起好的名声,书中就鼓励人们像伯夷那样树立起清廉之气,像季扎那样树立起仁爱之气,像柳下惠那样树立起坚贞的风气,像史鱼那样树立起刚直之气。同时,不要贪求名利,贪求名利之心过重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书中就有这样一位大贵人,以孝闻名,前居后丧,哀伤的程度非同常人,显得已经是高于常人,但是他在草土之中还找那些有毒的巴豆涂在自己的脸上,让自己的脸上长出疤,让人们知道他哭泣的有多厉害,这种行为难逃过身旁童仆的眼睛,这件事后,反而让别人觉得他丧中的居住饮食都是在假装。一件事情的伪装,却毁掉了诸多真实的事,这都是贪求名利之心过重的结果。书中还提到,人们处世要有益于物,不能只高谈阔论,要有真才实学,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伪装的再好也有被识破的时候,所以要靠自己学习积累,

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关于学习,我从书中总结了三个字:

勤——勤奋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书中提倡人们要勤奋,书中有这样一句:“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意思是自古以来的贤王圣帝都要经过勤奋学习的过程,更何况是普通的百姓呢!古代勤学的人很多,苏秦用锥子刺大腿以免瞌睡;孙康雪天借光勤读,车胤用袋子收集萤火虫照亮来学习,路温舒放羊的时候就摘蒲草,截成小段,在地上写字,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也要像他们学习,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做个勤奋的人,这样你会觉得你做事会更顺心更容易成功。

精——书中说,人活一世,必须有所专长,农民要精通农事,商人要精通货财,工匠要制造精器,当艺人的要钻研技艺,武夫就要善于射箭骑马,文人就要研究经书政论。总之,必须对其中一个行业做到精通,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也是处世的一个资本。

博——书中提倡要博学,对生活、工作中事情要一一涉足。我现在觉得知识是一生都学不完的,我们有时间要多学多读,读书多了,心胸会变得更开阔,眼睛会变得更明亮,做事的时候会得到更多的益处。

《颜氏家训》中,作者颜之推细数历史功败、评点伟猥人物,把人生大道向后人娓娓道来,使人不为之动容,被良苦用心深深打动。想摘抄译文中有感语句与同仁共享、共勉。

<勉学篇>“梁朝全胜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素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着长檐车,踏着高齿屐,坐着有棋盘团的方块褥子,靠着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若要明经义求取及第,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代笔作文赋诗。...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 这似乎也是浮躁、靡靡的这一时代的写照,特别是全民娱乐及网络文化的兴起更是"前无古人",原来历史无论好的坏的,真是在不断地重演着;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我看见有的人只凭借强弓长戟,就去讨伐叛逆,安抚民心,以取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凭借精通文史,就去匡救时代,使国家富强,以取得卿相得官职。而学官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研究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吏的,身死名灭的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埋头读书,传扬道德文章的人。劳而无益的,少如日蚀;追求名利,耽于享乐的人,四处碰壁的,堕入秋草。二者怎么能同日而语呢?...’”----- 这段有明心见性,让人正觉,重新审视价值观、世界观的作用;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去学习古人,为什么那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比较衡量是否顺乎时势人心、明察通晓兴亡的能耐。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已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查、取证、审讯、推断等...”----- 读罢此段我特别想为中国的执政党叫屈,已经对谩骂他们的声音有些麻木时,细细想来祖国近十年的变化,虽然好坏参半但他们的功绩还是需赞许及肯定的,毕竟当好这十几亿人口的家长却非易事;

“读书做学问,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以利于行。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于是谨慎戒惧,起而照办。不懂得服事君主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守职不越权,见到危难不惜生命,不忘对君主忠谏,以利国家,于是凄恻自念,要想效法...”------ 初读时会感觉“事君”在如今好难,不仅少有人会领情,担忧更多的是别人的诧异。但再又一想,这本来就是伦常之道,只不过当世知道这道理的人少,会做的人就更少了,但那不代表它已过时,孝悌忠义永远是才治世明理;

颜氏家训音辞篇释要

颜之推《音辞篇》释要 张玉来 颜之推,字介,琅琊人(临沂北五十里),生在南方,在梁朝任职;后入北方,初在周,又到齐,齐亡后又入周,隋开皇中,太子召为文学。生卒年为531-600间。北齐书卷45,北史卷83有传。 颜之推曾参加过陆法言家的音韵讨论会,并对讨论中的疑难问题多所决定。他的《颜氏家训·音辞篇》,是专门讨论音韵问题的,他指出的“古今言语,时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异”与陆法言《切韵序》“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相对应,是理解《切韵》的钥匙。最为重要的是,颜之推具体分析了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现象,不仅有具体的例证,而且还有具体的解释,他文章里的观点反映了当时音韵学研究的前沿水平。整篇文章可以分三大部分: 一、“夫九州……所知也”为第一部分,概论方言并提出正音。 二、“古今……穿凿耳”为第二部分,评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现象,并提出正音的标准。 三、“古人……纷纭矣”为第三部分,用实例说明处世居家都应注意正音问题。 在第一部份里,又有可分出七个不同的小节,可讲解如下; 第一小节讲方言的产生合记载的情况。又分两层。1。“夫九州之人……固常然矣”,这四句讲汉语方言产生很早。“生民以来”恐不确切。方言的产生原因复杂。2。“自春秋标齐言之传……不显声读之是非也”讲方言见于记载,是春秋公羊传里记载有齐地的方言词汇,离骚有楚地的方言词汇。其后,扬雄著《方言》一书,方言的记载才大为完备,但是《方言》所记载的仅是考究名物词汇的不同,从中不能看出语音上的是非。 第二小节谈反切注音方法的发明。1。“逮郑玄注六经……以证音字耳”。用汉代的两家注和两家字书为例,说明此时还没有反切注音方法的产生,只好用“譬况假借”一类的方法注音。2。“而古语与今殊别……盖使人疑”,对“假借譬况”注音方法提出批评。古今语音是不同的,前人所谓的“轻重清浊”我们很难搞清楚,再加上用了“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的模糊术语,更使人陷于迷惑。3。“孙叔炎创……独知反语”,汉末孙叔炎为《尔雅》作音义,使用了反语,可知汉末的人已经知道了反切这一注音方法,在注音手段上超过了前代。4。“至于魏世……以为怪异”,反切的注音方法到了曹魏时期,大为流行,而高贵乡公对反语一事大为不解,以为是怪异之事。第二小节中有两件事要特别注意。(一)孙叔炎可能是反语的整理人和系统的使用人。颜氏原文“至于魏世此事大行”,是接着“汉末人独知反语”说的,照一般的说法,郑玄还没有使用反语,而作为郑玄学生的孙叔炎却正式使用了反语。郑玄(127-200),而魏世却从220年开始,高贵乡公即位时在254年,前后仅50年左右,而反语就流行起来了。在这之前应当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颜氏只提到孙叔炎,可能是孙是个有名的反语整理者,并且有名著《尔雅音义》,故颜氏只提了孙叔炎。(二)高贵乡公(曹髦)是魏文帝的孙子,据《三国志》记载,他很聪明,也很勤奋,跟朝中大臣学者讨论经学、哲学问题,并能把人考倒,还为左传注音,似乎不应该不知道反语。之所以被颜氏拿来作为例子,也可能他对反语这一新兴事物不太关心,以至于不能很好的使用,就象梁武帝不知四声,难怪被人以为怪异。这也说明反切并非是人人都可明白和随意使用的,大行是有条件的。 第三小节谈反切显示了方言的差别,按差别的情况可以分为南北两大方言。1。“自兹厥后……共以帝王都邑……金陵与洛下耳”,从魏世以后各种讲注音的书如春笋般的破土而出,(在这里的音韵与切韵序里的“遂取诸家音韵”的含义相同,应指韵书和有反切的音义书。)2.“各有土风”是说各种韵书及有关反切各有本乡本土的风味――方言语音的成分,各有其

颜之推名言名句大全

颜之推名言名句大全 2017-08-061、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颜之推2、夜觉昨非,今悔昨失。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觉:醒悟。 悔:后悔,悔过。 应当经常自我反省。 ——颜之推3、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十七乃苦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为大儒。 ——颜之推4、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颜之推5、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之推6、岁月惋惜,譬诸逝水,当饱览机要,以济功业。 ——颜之推7、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 ——颜之推8、习闲成懒,习懒成病。 ——颜之推9、不修身而求今名于世者,就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颜之推10、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者;行诚孝而见贼,履行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

君子不咎也。 ——颜之推1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颜之推12、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之推13、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颜之推14、见博则不迷,听聪则不惑——颜之推15、巧伪不如拙诚。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颜之推16、婚姻勿贪势家。 ——颜之推17、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也。 ——颜之推相关文章:颜之推名言名句颜之推

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 序致篇 一、整齐门风提撕子孙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③备矣。魏、晋已来,所着诸子④,理重事复,递相模敩⑤,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⑥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⑦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⑧,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⑨耳。 「译文」 古代圣贤们的着述,主要是教人行忠孝,至于言语谨慎、行为庄重、立身扬名等道理,也说得很周全。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书,道理重复,内容雷同,前后照搬,好比屋里再建屋子,床上再放床一样。现在我又来写这一类书,不敢以它做世人行为的规范,只不过是作为整顿自家门风、警醒后辈儿孙罢了。同样一句话,有的人就信服,是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吩咐,有的人就照办,是因为作出吩咐者是他们所敬服的人。要杜绝孩子的过分淘气,师友的劝诫,还不如婢女的转挥命令;要制止兄弟间的内讧,尧、舜的教导,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劝。我希望这本书能被你们信服,不过是希望它能胜过婢女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用而已。 「注释」 ①诚孝:即忠孝。 ②检迹:行为自持,不放纵之意。 ③已:通“以”。 ④诸子:本指先秦诸子。这里指魏晋以来的人阐述儒家学说的着述。 ⑤模(xiāo 效):模拟、仿效。 ⑥提撕:扯拉、提引。 ⑦傅婢:即侍婢。 ⑧斗阋: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 ⑨寡妻:正妻。 「评语」 古往今来,道德伦理、家训格言一类的书连篇累牍,让人目不暇接,何以此书得以流传,至今仍有影响呢恐怕在于作者重在实用。理不在多,而在其效用。家教问题古今说者、论者不计其数,恐怕没有谁会以为只几行字、几本书的夸夸其谈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家风。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首先应是一个令人敬重的人。其身正,则不令自行,其身不

《颜氏家训》读后感3篇

《颜氏家训》读后感3篇 读《颜氏家训》有感 井工三矿今天 其实早就听说《颜氏家训》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了,可以前一直没读,这次在公司工会的推荐之下,我翻开了这本经典的教育名著。读完《颜氏家训》后,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发现其中的很多理论和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颜氏家训》是一部思想混杂、瑕瑜互见的教育著作。我认为其中教育思想最为集中的是”教子”、”勉学”、”涉务”三篇。读完此书之后我觉得还有以下几个启示: 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书中认为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孩子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与现代的思想”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不谋而合。绝大多数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太在乎成绩。于是孩子是否养成好习惯往往被忽视。有些孩子习惯不好,但很聪明,成绩很好,这就会成为父母夸赞的理由。老师发奖状时,如果孩子拿回家的是劳动好的奖状,父母则会不以为然。 二、虚心若谷,胜过闭门造车。 书中教育孩子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能自以为是,孤芳自赏,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他强调切磋交流。学习绝不是一个人自我封闭的过程,必须经常与人交流,方能打破自己的局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古人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交流一定会胜过自己一个人的努力。于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组织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互助交流,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 三、教育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我觉得,《颜氏家训》是一部为人处事的百科全书,它平而不流于凡俗,实而多异于世俗。我阅读是主要看的是教育方面的,而它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知识,我还需要再好好看看,才能领会其中的精华。 颜之推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家庭环境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是很关键的,古代孟母三迁便说明了这个道理。特别是小学生,辨别能力差,最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儿童”神情未定”,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不良环境污染影响主要是来自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以暴力团伙犯罪为主的”黑色”污染和以毒品犯罪为主

关于文化的名言警句

关于文化的名言警句 1、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和经济。——毛泽东 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6、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7、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8、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11、中国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

东 12、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马洛利 1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爱献生 19、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2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2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4、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25、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追求和美与光明的**。——马大·安诺德

颜氏家训读书笔记

《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这学术著作的作者是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以下是由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颜氏家训读书笔记》三篇,欢迎大家阅读,只供参考,希望大家喜爱!!! 颜氏家训读书笔记【一】 自己有了孩子对一些教育子女的书就非常的感兴趣,因此我耐着性子读了《颜氏家训》一书。《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 《颜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我对《颜氏家训》第八篇勉学有很深的感触,这篇对该如何学习,怎样取得更好的成效给予我们明确的指示。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应该以何种姿态对待学习。“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这段文字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进行了抨击,告诫了我们不能因家资优越而废弃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融入社会。 “学需勤,勤亦苦,苦必刻,终则成”,孔子弟子三千,优异者众多,而并不出众的曹参传得衣钵,与其勤于学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习必须勤奋。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学习的过程中应持谦虚之心,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时刻牢记“满招损,谦受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让我们误认为古人是为了功名才读书的,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当今社会教育的功利性。老师或家长多以“好好学习,将来可以从事好的职业,”来劝诱学生学习,如此方式非但不能引导学生,反而令学生厌学。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在颜之推看来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颜之推又说学习不仅是为了安身立命,颜之推认为学习的更大价值在于利世。“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但不学不但不能利世,甚而难以立命。

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讲课讲稿

颜氏家训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 序致篇 一、整齐门风提撕子孙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③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④,理重事复,递相模敩⑤,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⑥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⑦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⑧,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⑨耳。 「译文」 古代圣贤们的著述,主要是教人行忠孝,至于言语谨慎、行为庄重、立身扬名等道理,也说得很周全。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书,道理重复,内容雷同,前后照搬,好比屋里再建屋子,床上再放床一样。现在我又来写这一类书,不敢以它做世人行为的规范,只不过是作为整顿自家门风、警醒后辈儿孙罢了。同样一句话,有的人就信服,是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吩咐,有的人就照办,是因为作出吩咐者是他们所敬服的人。要杜绝孩子的过分淘气,师友的劝诫,还不如婢女的转挥命令;要制止兄弟间的内讧,尧、舜的教导,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劝。我希望这本书能被你们信服,不过是希望它能胜过婢女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用而已。 「注释」 ①诚孝:即忠孝。 ②检迹:行为自持,不放纵之意。 ③已:通“以”。 ④诸子:本指先秦诸子。这里指魏晋以来的人阐述儒家学说的著述。 ⑤模(xiāo 效):模拟、仿效。 ⑥提撕:扯拉、提引。 ⑦傅婢:即侍婢。 ⑧斗阋: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 ⑨寡妻:正妻。 「评语」 古往今来,道德伦理、家训格言一类的书连篇累牍,让人目不暇接,何以此书得以流传,至今仍有影响呢?恐怕在于作者重在实用。理不在多,而在其效用。家

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名人名言

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名人名言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弘扬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下面就跟一起来看看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7、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8、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0、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6、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1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9、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21、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22、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7、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2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0、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1、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3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3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颜氏家训教子》原文及译文

《颜氏家训教子》原文及译文赏析 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⑤ 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 鼓云.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 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 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④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 官.⑤揜: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2.年逾四十() 3.少不如意() 4.揜藏文饰()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 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参考答案 一,l.品性2.超过3.稍微4.掩饰 二,1.(王僧辨)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仍用棍棒教训他,所以 (王僧辨)能成就功业.2.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 三,方式结果对比 四,孟母三迁;伤仲永…… 参考译文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 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 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如果有一句话说得 有道理,他的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如果 有一件事做错了,他的父亲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等到学士长到结婚和做官的年龄后,他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 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附注释

《颜氏家训》读书笔记

1、为什么要读书要读经典著作? a.古人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b.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永远无法通晓所有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选择最经典的书来读。 2、圣贤书教化世人的目的是什么? 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 3、人们对他人的建议所采取的态度是什么?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4、什么是成年人应有的举止? 规行矩步,安辞定色。 5、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有仁无威,导示不切。 6、年轻人易犯的毛病: 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7、坏习惯的害处: 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8、未受教育而年少轻狂的毛病: 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9、实践出真知: 追思平息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

10、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11、父母教育应恩威并施: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12、失败教育的后果: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13、家庭教育俗语: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14、孔子对家庭教育的看法: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15、亲情、爱情和友情之大忌: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16、习惯从何而来? 习惯是由重复制造出来的,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 17、待人接物的标尺: 要谦虚但沉着坚定。 18、礼貌可以衡量一个人的素质: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19、对他人不应要求、期望过高: 望深则易怨。

颜之推语言观拾遗--以《颜氏家训

文史在线 《颜氏家训》二十篇一贯被视为古训及家庭教育的典范,唯独《音辞》一篇倍受语言学者关注,只因此文整体阐述了颜氏的语言学主张,并奠定了堪称“中国音韵史上里程碑”的作品——《切韵》的理论基础,正如周祖谟在《颜氏家训音辞篇注补》中所言,“考家训此篇专为辨析声韵而作,斟酌古今,掎摭利病,具有精义,实为研究古音所当深究”。或许正因此,它在音韵研究史上的价值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特殊。 颜氏的诸多理论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是比较科学的,足见其学术成就和理论见地是同时代的人所无法比拟和超越的。细数颜氏的语言学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承认语音存在着差异。汪明寿先生曾表示,“音韵方面,颜氏既注意了地域不同而语言有异,亦注意到时代不同而声韵有变”。首先,作者开宗明义,指出语音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以来,固常然矣。”并进一步叙述了南北方言的特点,对比其分歧,“南方水土柔和,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钝化,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然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其次,《音辞篇》中,作者还提出古今时俗不同,语音也会有所变异的见解。“古今言语,时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异。”既然古音与今音不同,那么由此可知语音由古至今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前世反语,又多不切”,“ 通俗文曰:‘入室求曰搜’,反为兄侯。然则兄当音所荣反。今北俗通行此音,亦古语之不可用者。”又如:“案:诸字书,焉者鸟名,或云语词,皆音于愆反……江南至今行此分别,昭然易晓;而河北混同一音,虽依古读,不可行于今也。” 尽管颜氏试图从地理环境入手为语音的差异寻求合理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或许南方语音的“清举”、北方语音的“钝化”果真和“水土”、“山川”相关,但我们并不能将其看作最重要的原因。然而,他毕竟提出方音可能接触感染的问题,进而揭示语音的同化现象。“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魏晋南北朝时,江南一带曾有短时期的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工商业繁荣,市民之间的交往自然增多不少,普通百姓语言中的俗语广为传播,因而南方语言中多是俗语,周祖谟也认为如此,“南人之音辞多鄙俗”。北方长期战乱,语音的接触也很少,因而北方话反倒多是古语,正如郝懿行所言,“北方多古语,至今犹然”。 语音不仅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特点,往往还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就是说,各个阶层、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特点、话语方式,表征着自己独特的社会地位,颜氏也注意到这点。“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作者看到当时“世庶”语言的分歧,只限于南方地区。周祖谟先生认为“南北世庶之语言各有优劣,盖自五胡乱华以后,中原旧族,多侨居江左,故南朝士大夫所言,仍以北音为主。而庶族所言,则多为吴语。”说明为躲避战乱迁到南方的贵族,从中原带去雅音,因而他们的语言“以北音为主”;而江左地位卑下的市井平民,则大多讲当地方言——吴语,所以比较通俗易晓。 第二,《音辞篇》概括了中国音韵学研究的历史。《春秋》、《离骚》、《方言》,虽都曾记录过方音,但重点在于“考名物之同异”,而非“显声读之是非”,因而严格意义上的音韵学并未产生。等到东汉开始有用譬况假借来证明字的读音的情况,如郑玄做的《六经注》,高诱说解的《吕览》、《淮南》,许慎的《说文》,刘熙的《释名》即是如此,这正是我国音韵学研究的真正起点。反切的产生与盛行,是中国音韵研究史上的重要成就,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注音字母出现之前学界最主要的注音方法。此后,著述音韵的作品大批涌现,可能是因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最不稳定的时代之一,当时的语音变化也因此加剧了”,于是研究语音的人增多。虽然每部作品或多或少地保留了方言的成分,我们很难判定谁对谁错,但这毕竟又见证着音韵学在此时的长足发展。 同时,颜氏多次列举南北方语言学者的观点,指出其作品的得失,忠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语音研究的状况和水平。“至邺已来,唯见崔子约、崔瞻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还在研究语词读音,但只是稍作切正。“李季节着音韵决疑”,时常会出现错误。“阳阳休之造切韵”,却有很多疏漏。此外,当时语言交流的实际活动中存在着诸多不恰当之处,比如:“甫”是男子的美称,后来假借为“某父”的“父”,如管仲号“仲父”,范增号“亚父”,二者意义相通,虽然不同音,周祖谟:“甫、父二字不同音,切韵:‘甫,方主反;父,扶雨反’”,但也没必要严格区分。但是“某父”的“父”与“父母”的“父”却没有任何关系,而北方人却以为“某甫”的“甫”就是“父母”的“父”,这是错误的。 第三,主张“匡谬正俗”。颜氏在承认语音变化的前提下,指出时人语音流弊——“语多不正”,究其原因,应归纳为两点:一是“内染贱保傅,外无良师友故耳”,一是“使其儿孙避讳纷纭矣”。颜之推认为,前代书中所著反语,于今“又多不切”者,我们不该“随其伪僻”,继续使用。比如:“兄”当音“所荣反”,北方人却反“搜”为“兄侯”。“玙璠……当音余烦”,江南却读如“藩屏之藩”。“岐”音“奇”,江南音为“只”。我们不知道这两种读音“何所承案”,故而都不采用。可见,颜氏认为,有两种以上读法的语词,以相沿习用的读音为正,不论南北。此外,作者认为有不同用法的语词应该有所区别。例如:“焉”,在古书中用作鸟名或表示某种词性的词语时,均反为“于愆”,而葛洪却认为:当“焉”用作副词,表示“何”、“安”之义的时候,音“于愆反”;当其用在句末或作为助词时,应音为“矣愆反”。 颜之推语言观拾遗 ——以《颜氏家训?音辞篇》为视角 郑 岚 郑州大学文学院 摘 要:虽然颜之推一向以文学家身份被载入史册,但他在语言学上的建树也不容忽视。《颜氏家训?音辞篇》不仅概括了音韵学研究的历程,而且总结了颜氏极富前瞻性的语言学见地,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例如:颜氏承认语言的差异及发展演变,概括南北语言的特点及其分歧,批评当时的一些语音错误,主张以相沿习用的及书中所标语音为准来“匡正谬误”等等。 关键词:音辞篇 颜之推 语言观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18439082.html,125

精选的中华经典名句大全

精选的中华经典名句大全 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5、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6、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班固《汉书·贾谊传》 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社甫《戏为六绝句》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10、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 11、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全唐诗·织补遗》 12、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13、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14、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三 1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6、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1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 18、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孙光宪《琐言引古语》 19、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傅玄《傅子·口铭》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21、孤犊触乳,骄子骂母。——范晔《后汉书·仇览传》 22、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 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2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6、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27、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2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3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3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34、食不重味,衣不杂采。——魏徵《群书治要·贾子》 3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3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3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颜氏家训》(原文,译文)1

《颜氏家训》(原文,译文)1 篇一:文言短篇试题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二) 一、阅读《颜氏家训》选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1、文中“东宫”是谁的代称?() A、齐武成帝 B、太子 C、太后 D、琅邪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正确意义是 ①年十许岁,骄恣无节( ) .. A、骄傲专横 B、放荡不拘 C、骄傲放纵 D、骄傲自满 ②顽鲁者亦当矜怜() ..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 D、愚昧而蠢笨

4、下列句子中的“意”同“我何意无”的“意”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颈,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④君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A、①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③⑤ 5、对下面句子中的字词解释准确的是() ①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准,比照。 ②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礼数,礼节。僭,超越本分,即地位在下的冒用地位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③器服玩好,必拟乘舆。乘舆,皇帝的车子,后用以代指皇帝。 ④不知分齐。分齐,区别,对等。 ⑤率皆如此。率,一律,大都。 ⑥顽鲁者亦当矜怜。矜,拘谨,慎重。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翻译:。②至尊已有,我何意无? 翻译: ③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翻译:。④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颜氏家训》名句

《颜氏家训》名句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颜氏家训·勉学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颜氏家训·教子篇》夜觉晓非,今悔昨失——《颜氏家训·序致篇》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颜氏家训·教子篇》 钝学累功,不妨精熟——《颜氏家训·文章篇》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颜氏家训·勉学篇》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氏家训·治家篇》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颜氏家训·勉学篇》 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名实篇》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独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勉学篇》 婚姻勿贪势家。——《颜氏家训·止足篇》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颜氏家训·勉学篇》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颜氏家训·教子篇》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颜氏家训·教子篇》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教子篇》 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颜氏家训·序致篇》 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颜氏家训·治家篇》 兄弟之际,异於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颜氏家训·兄弟篇》 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颜氏家训·后娶篇》不修身而求个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颜氏家训·名实篇》兄弟不睦,则于侄不爱——《颜氏家训·兄弟篇》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颜氏家训·治家篇》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颜氏家训·兄弟篇》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颜氏家训·兄弟篇》

《颜氏家训·风操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颜氏家训·风操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 译译文 《颜氏家训·风操篇》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 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江南至今不讳 字也。河北人士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 书符,作诸厌胜①;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 祓送家鬼,章断注连②。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 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正为常所讲习,讎校缮写,及偏加服用, 有迹可思者耳。若寻常坟典③,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 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 试儿。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 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 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

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 【注】①厌(yā)胜:制服,指用巫术制服妖邪等。 ②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 传染的意思。③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终则讳之讳:避讳B.无容散逸逸:丢失 C.儿生一期期:周年D.申父交之敬申:申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古者,名以正体然秦以区区之地 B.乃儒雅之罪人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儿生一期,为制新衣君为我呼入 D.感其手口之泽此其志不在小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名代表自己,而字则代表着这个人的德行,我们常说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字。 B.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从“名字”“归杀”“废物”“试儿”“结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风操德行的

24句颜氏家训经典名句

24句颜氏家训经典名句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颜氏家训·勉学篇》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颜氏家训·序致篇》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氏家训·治家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颜氏家训·教子篇》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独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勉学篇》 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名实篇》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颜氏家训·勉学篇》 婚姻勿贪势家。——《颜氏家训·止足篇》 钝学累功,不妨精熟——《颜氏家训·文章篇》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颜氏家训·教子篇》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颜氏家训·勉学篇》 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颜氏家训·后娶篇》教妇初来,教儿婴孩。——《颜氏家训·教子篇》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教子篇》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颜氏家训·教子篇》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颜氏家训·勉学篇》 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颜氏家训·序致篇》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颜氏家训·治家篇》 不修身而求个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颜氏家训·名实篇》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颜氏家训·治家篇》

兄弟之际,异於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颜氏家训·兄弟篇》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颜氏家训·兄弟篇》 兄弟不睦,则于侄不爱——《颜氏家训·兄弟篇》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颜氏家训·兄弟篇》

颜之推《颜氏家训》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亲焉,故於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已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於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兹以往兹:此,这 B.惟友悌深至悌:敬爱兄长 C.地亲则易弭弭:弥合 D.踖其面而蹈其心踖:践踏 5.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A.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B.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C.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D.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妻、父子、兄弟是基础的亲属关系,中国人常说的九族,都是源于这三种亲属关系,所以要认真对待。

《颜氏家训》读书笔记

《颜氏家训》读书笔记 《家训》是一本对后代具有深远影响的书。后代《家训》皆溯源《颜氏家训》。“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颜氏家训》是颜之推的精心之作,可以说他一生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复杂矛盾的思想性格和缜密的处事态度,大都集中地体现在这部《家训》之中。有人用“一个父亲地叮咛”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其内容和 主旨。它是一位老于世故的长者、聪明睿智的学人、机灵权变的政治活动家,在平安的度过乱世的风云之后,向他的家族子弟讲述自己的经历风险、体验教训、思想心得,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文化、政治的训导。 颜之推(公元531年——约595年),字介,梁朝建业人(又称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人。颜之推出生于士族家庭,父亲颜协,官至咨议参军。他的家庭有儒学世承的传统,早年受到儒学的熏陶,奠定了他一生的学术思想基础。颜之推年逾六十的一生,“三为亡国人”行踪遍及江南、河北、关中,又得与南北同一后的隋朝,经验阅历十分丰富,远非南北朝时代局促一隅的高门士族可比。这些又为他撰写《颜氏家训》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薄薄的一本书饱含了一位经历

了风雨沧桑的家族老人对家族儿女的叮咛与期望。除了第一篇《序致》说明全书宗旨,末篇《终制》叮嘱后事,《归心》讲述崇佛失当外,剩下的十七篇分别讲述了他的家庭教育观(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主要强调的是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重要性。)、品德智能教育观(包括《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四篇,讲述了如何培养造就子弟成才。)、思想方法教育观(主要包括《名实》《涉务》《省事》《止足》篇,讲述的是培养子弟观察、认识、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养生教育观(包括《诫兵》《养生》篇,强调子弟们不要依靠卖弄勇力与战争来取得显达,应首先保全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知识教育观(主要包括了《书证》《音辞》《杂艺》三篇,主要介绍古籍文字考据知识、音韵知识和文人涉及的各项杂艺知识。)。 《颜氏家训》中最突出的也是其他的家庭教育观,这也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第一是因为当时社会的官学衰落,家庭教育成为士族教育的基础。其次是颜之推作为一名当时的封建家长,对家庭有支配权,可以在家庭贯彻他的教育主张。最后也是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从家族利益出发,要使颜氏家族在政治变动终不致衰败,需要依靠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颜之推主张对儿童的早教,同时他还最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