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县级中医院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当前县级中医院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当前县级中医院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当前县级中医院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盘龙区中医药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考

一、现状

二、盘龙区中医院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一)当前盘龙区中医院及县级中医院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1.盘龙区中医院自建院以来,在04年因与盘龙区人民医院合并,至今已有年。其人、财、物均进行了合并,但在合并后,盘龙区区级中医药的发展在区人民医院中一步步弱化,一是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平台,二是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划,三是失去了各级各界对我区中医药发展的重视和项目建设机会,四是合并后区中医院人员分流严重,留院的也大部分下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级中医药的实践和科研发展自此几近停滞。而之后,部分留院的区中医院的人员力量转移至现在的联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在社区中心中,仍然受制于环境与医保政策等因素,一是中医药服务量和服务能力一直难有进展,二是作为区域中医药的引领其作用始终未能发挥。现在,在区人民医院被托管后,区级中医药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2.大环境中县级中医院发展困境

(1)认同度低。长久以来,中医生长在西医的“阴影”下,即便是我国一直倡导保护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也多是作为补充医疗存在的,相对于西医诊断和治疗的“短、平、快”而被广泛诟病。受传统认识观念的影响,民众习惯认同的大部分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省、市级中医院,认为县级中医院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诊疗服务和检查。还有些人对传统中医和中医药现代化存在误区,认为县级中医院已经“西化”,不能提供有效中医服务。多重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县级中医院的认同度比较低。

(2)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不足。中医院接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在卫生系统机构衡量的标准内评价、晋升、管理依照西医医疗。用这些“舶来”标准衡量中医院建设,缺少政策层面对中医药特色的区别对待,如此固守僵化的管理方式对中医院的健康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另外长期以来国家对于县级中医院财政支持的力度不足,使得县级中医院的服务条件和服务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

(3)县级中医院整体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等自身原因,县级中医院的生存状况比较差。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大部分呢县级中医院依靠西医的检查、治疗手段获得“快速治疗效果”而成为当前维持生存的必要手段。新型医疗设备和中医师水平的差异导致县级中医院开展诊疗服务局限性相对较大,中医、中药、针灸等中医特色诊疗服务不仅得不到民众的广泛认同,就连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中医药也是将信将疑,使得县级中医院的作用发挥能力和意愿十分有限。

(4)中医药定价机制不完善。中医药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但因中医药定价机制不完善,中药材的价格和中医药服务并未实现与其价值相当的提升,县级中医院处于高危的运行状态,这种不成熟的定价机制间接影响县级中医院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县级中医院总体费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实行药品“零差率”后,市场化的定价模式成为主导。由于中医药本身的认同就存在争议,所以中医药定价思路也亟待调整。

(5)县级中医院中医药人才匮乏。目前中医药大约承担全国1/5的诊疗任务,但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中医师占卫生技术人员的1/10不到。医改实施后,中医师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包括执业助理医师在内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也只有41.9万人,约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4.3%。而这些中医医师中绝大部分集中在省市级中医医院,县级中医院中医从业人员数量非常低,甚至在昆明周边个别县中医院无中医执业医师。

(二)恢复盘龙区中医医院的机遇与优势

1.机遇。一是积极的、重大的中医药政策通过立法加以固化让中医药正处在难得的发展机遇。

目前《中医药法》将于7月1日正式出台,《中医药法》的出台是中医药大发展的契机,国家依靠法律形式将县级中医院的相关扶植政策固定,做到了保护和发展有法可依,确立了县级中医院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依靠政策和法律能有效促进县级中医院的发展。

二是《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确定了中医药在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并规定在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县级中医院作为中医药发展的排头兵,必然在实现全覆盖目标中承担主要任务。所以,县级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将逐步加大,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妇科、针灸、老年病等疾病方面的专业优势,有重点地发展中医药服务诊疗特色,针对确有疗效的院内制剂在政策上得到了承认和支持,提高了中医药在临床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县级中医院在医疗服务中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县级中医院将进一步融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县级中医院将和社区、乡村全科诊疗的有效对接,做好转诊服务,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和县级中医院在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县级中医院也将在医联体制度中发挥桥梁作用,提高其在“医联体”中的联动功能。

恢复盘龙区中医医院不仅能够顺应国家、省市级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我区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也能在我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发展、医养结合探索实践、大健康产业推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优势

2.优势。一是我区中医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形态多样,有较好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二是提供无创治疗、疗效可靠的诸如针灸、按摩、理疗、牵引、火罐、骨折手法复位等无创伤治疗,经过几千年临床验证是行之有效的。三是中医药是纯天然药品、副作用小,中医院在治疗疾病的全过程中,都有中药汤剂(饮片)或中药制剂参与,特别是疾病初期恢复期、术前术后康复、调理,中药及其中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中药和中药制剂均属纯天然植物、矿物、生物炮制加工而成,好似我们生活中的蔬菜水果,副作用小,这一点广大社会人群和病员普遍接受和亲睐。四是中西结合、疗效更佳,中西并重是我国重要的卫生工作方针。实践证明,中医、西医都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关,有的西医效果不理想中医恰恰效果好,有的中医无法涉及的诊疗手段而西医则完全能解决问题。因此,中医院如果能在保持发扬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西医,达到中医强、西医也强,中医院就会如虎添翼。在临床工作中,适时地运用中药、中医技法和西药、西医手段诊治各种疾病,是大多数疾病最为理想的诊治方略。五是大环境宽松,有利于发展。一系列在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和广大社会人群对中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都期望在患病后能用中医中药解决,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和皮肉之苦。再者,中医中药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已有许多国家将中医中药纳入了医保报销范畴。这些都说明中医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盘龙区中医医院的发展思考

1.恢复新建的盘龙区中医医院需要上规模上等级,这是中医院能力建设的第一要务。纵观国内县级中医院经过30年的发展,30%的中医院初具规模,大部分中医院已经完成了初期创业,但医疗用房及其布局结构、门诊住院的匹配设备等方面都必须重新审视,其合理性和先进性与综合性医院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约束了服务能力的发挥。新建的盘龙区中医医院应按照医院建设标准,体现现代中医院的建设理念和浓郁传统的中医药氛围,高标准做好总体设计和规划,保证建设方案不滞后,满足未来至少20年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作用。

2.科室设置要完备和有特色。中医院也是一所医院,医院具备的功能也必须完备。虽然,目前其他县级中医院的门诊量、住院人数都在大幅度攀升,但仍有一些中医院科室设置不健全,二级分科滞后,功能萎缩,病人流失,社会地位不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说: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中医药一些传统的优势领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新的服务领

域还需要加快拓展,这些都无疑对我国的中医药发展形成了“倒逼态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合理做好科室设置,培育特色疗法,健全服务功能,使中医院不仅完备医院功能,更有自己的特色优势,这才符合中医院未来发展方向,才能让群众信赖,患者满意。我区中医药在伤科、骨科、妇科等方面都有着优良特色传承,在新建院中也必须有着明显体现。3.急救能力要上层次。急诊治疗的好坏,不仅对挽救病人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衡量一个医院综合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目前县级中医院急救能力建设滞后,相当一部分中医院急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急诊科简陋,绝大部分中医院没有急救场所,急救技术水平低,难以让患者放心,急救设备短缺,无法开展高危病人的救治。国家中医药管理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组织实施中医院急救能力建设”,我区重建的中医院更是要改变理念,提高认识,打破“慢中医”的陈旧思想观念,建立医院急救系统,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急诊科建设,ICU甚至CCU室建设,房屋设备配套,医疗设备先进。成立医院急救领导组,各系统各科室专病急救小组,培养急救团队,制定包含中医内容的急救预案并付诸实施,开展全员“三衰”急救培训、考核等。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要经常送上级医院进行培训、进修,掌握最新救治方案,保证抢救成功率,融入120急救系统,促使医院急救能力有保障,群众能够信赖。

4.重点学科建设要有方向。重点学科建设好,直接推动全院相关科室的发展,体现医院能力更好发挥。在重点学科选择上,要结合本区患者群的实际,摸清辖区患者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有关几种疫病,针对此类疫病建设重点学科,同时可结合本院名老中医或发展迅速的专科建设重点培育,围绕重点专科进行基本建设、设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做到配备合理,着眼于长远,为重点专科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也可以选择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推荐项目,或请国内省内特色医院、特色专科进行帮扶,开展重点疾病诊治和研究,联合打造区域性重点专科,保证其技术适用性和先进性。其发展2~3个重点专科的带动能力是很强大的,将推动医院整体工作以及相关科室的发展,大大提升医院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中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5.特色建设要有目标。新建中医院的发展,即强调健全功能,更应发挥特色。目前“中医药特色逐渐淡化,服务能力趋于萎缩,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在县级中医院表现比较明显,所以加强能力建设,发挥中医特色非常重要,没有中医特色就不能说是中医院。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医院发挥标准,保证医院内中医药人员的比例,选择中医适宜技术运用于临床条件,根据每个区域,每个中医院的具体情况,确定3~5个中医专科或重点专病研究开发,坚持中医药特色不动摇。不能只追求“简、便、验、廉”,更应追求“高、精、尖”;中医药特色科室的发展,不仅是继承,更重要的是创新,要改变理念,不断吸收先进的文化、技术,逐步融入到自己的特色治疗体系中,始终保证在本地区的医疗机构中绝对领先优势。医院要大力扶持,政策和待遇对中医特色科室倾斜,保证长久生存和不断发展。

6.人才建设要有活力。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院建设的关键,建设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中医院重点工作。新建中医院普遍存在人才队伍不全,外流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开展,有的医院科室被迫关闭,有的项目停止运行。人才是医院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新的医改形式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建的盘龙区中医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制定完整的培养计划,整合人才资源,优化人才结构,发挥人才作用,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要建立医院重点人才库,坚持分类管理,重点培养的原则,保证医疗队伍基本结构的稳定。新进人员的管理要把好引进关,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人才引进机制。同时新上岗人员,进行双重教育,即医德医风教育和岗前业务培训,上好临床工作第一堂课;制定三年轮岗计划,有要求有目标,有考核,有结论,利用三年时间,把医学理论与临床结合起来,为选定科室方向打好基础;三年以上人员考核合格,选定专科确定方向;轮流担任科室秘书或住院总,准备第一轮进修。高年资医生的管理包括主治医师以及老年资医

师,要结合专科发展方向,可进行二轮进修培训,选择特色较浓,有影响力的中医院进行定点学习,回院后开展专题讲座,负责确定专科专病项目发展。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要承担专科发展计划,每年必须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引进新技术项目,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临床研究,拓展业务,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等。特殊人才的管理:对急救人才、重点学科人才、特色专科人才以及学科带头人,制定动态管理机制、中长期发展规划,保证质量,定期考核,优胜劣汰,外出学习,个人待遇从优从先。要引进或聘用客座教授来院开展专科专病或特色建设,坚持开门办院,推动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引人与引智相结合,促进院内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快速提高医院整体学术水平,应急能力和综合实力。

7.机制创新有保障中医院探索新型运行机制,确保中医院能力充分发挥。有的地区探索建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院长在全员职工中选聘或公开选拔、招聘等,医院实行层层聘用制;有的地区探索董事会制,院长执行目标管理等。中医院发展处在特殊阶段,医院管理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笔者认为试行行业化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保持县级中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对加速中医院能力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也就是说省中医行政管理部门不仅对中医院的业务进行管理,也应对中医院的运行机制、干部队伍建设和人员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利用全省人力资源,整体推动,制定任期目标与考核机制,保证中医院发展走上正确轨道。中医院能力建设,任重而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各级各部门重视和推进,需要医院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医管理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督促,使县级中医院符合标准,适应医改,满足社会,服务人民,发挥效能,开创中医药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2)注重内涵,内外兼修。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可以形成职工的共同道德规范和价值观,营造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环境,激励职工热爱医院、热爱工作的高度责任感[2]。医院要在已形成的医院文化基础上,继续创新,在医院制度、医院精神、医院价值、医院理念、医院道德等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体系,继承发扬中医精华,注重与西医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加快学习型医院建设,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和行风廉政建设,增强医院发展内涵。同时,医院要坚持“义诊”、“三夏支农”、“医疗服务三下乡”活动,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借助人们之间的口碑相传,达到宣传医院的目的,一举两得。

创新

找准与医院行业特征的结合点,实行创新管理,以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服务来为社会提供让患者满意、让群众受益的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从而促进医院新的发展。

1 在观念上实现创新处于医疗市场激烈竞争中,中医院的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求稳防变的思想根深蒂固,一味“循规蹈矩”,因而发展缓慢。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工作中,领导要加强学习,要把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紧密结合起来,选择事业发展的切入点,从而加速事业的发展。所以,创新观念是县级中医院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2 在管理上实现创新医院的发展一是要靠科技,二是要靠管理。最近,卫生部、国家中医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通知》,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县级中医院必须实现创造性的管理,做到“向

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纪律,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首先,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并结合实际融会贯通,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经营特色和发展特色。第二,要充分挖掘潜力,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和发展亮点;理清办院思路,在综合论证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的管理形式。就基层医院而言,在充分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要克服“单病种办院”的弊端,在专科建设、品牌建设上多做文章,以专、特,优占领医疗市场,进一步开拓服务领域,服务市场。第三,要健全医院管理制度,依靠科学管理提高两个效益。实现从扩伸外延服务向注重内涵、提高效益,从经验型、部门化管理向法制化、企业化管理的转变。

3 在科技上实现创新科技创新是医院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有无竞争实力的重要表现。一是要大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

境,凡是对有利于医院发展建设的科技创新、实践都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在资金、设备、人员方面给予保证。二是瞄准先进科技发展目标,积极引进先进科技设备,抢占市场制高点,提高诊疗活动的科技含量。在科技创新的工作中,管理者要具有超前意识,具有开拓精神,要有发展眼光,一旦工作措施被论证可行,就一定要放下包袱,切不可瞻前顾后,错失良机,同时要做好项目的调查、研究、论证及分析,避免盲目把医院拖进泥潭。

4 在服务上创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意识、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改革定位于尽可能为病人提供舒适、方便、温馨,满意的服务,成为医院的首要目标。因此,医院应从一切以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围绕病人就医过程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引申服务内涵,如切实加强门急诊建设,简化就医流程,不断改善就医环境,开展温馨服务、诚信服务,设立体检套餐、健康咨询中心等。

5 在改革上创新医院要得到持续发展,必须改革。通过改革解决事业发展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扫平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改革的重点首先应放在人事制度上,要按照上级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大人事改革的力度,积极稳妥地建立有激励、有竞争、有活力的人事运行机制。其次是注重在分配机制上改革创新,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及临床一线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打破身份工资终身制,采取档案工资与实发工资相分离的分配,做到薪随岗变,并充分体现管理要素和责任要素,以充分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医院要进一步精减机构,减员增效,建立高效低耗的管理运行机制,要充分引入人才竞争机制,搞好竞争上岗,实行岗位聘任制,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条件,实行评聘分开,要畅通进、出口渠道,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危机感,激发奋发有为的动力,使其转换成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6 在用人上实行创新人才是立院之本,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是要重用人才,尊重人才。针对县级中医院的实际情况,重用现有人才至关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使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二是要积极培养人才,坚决克服人才培养上的短期行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人才培养的中、长、短期规划,并按步实施,其方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这是一个决策性的问题。三是要大胆地引进人才,结合医院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实施科技兴院战略工作,大胆引进科技含量、技术素质高的人才,创造医院新的亮点。四是在分配制度上大力向科技人才倾斜,真正体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创新人才管理的工作中,必须不拘一格地培养提拔使用年轻干部,坚持任人唯贤,既要德才兼备,又不能求全责备,坚决制止一般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医院,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发展模式选择

3.3.1 政府举办,政府管理产权政府所有,政府投资,政府委派管理人员管理。医院的主要职责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这种模式适宜地方财政实力雄厚、财政补偿资金到位的中医院选择。

3.3.2 政府举办,委托管理产权政府所有,政府定额补贴或不补贴,委托医院管理公司管理。医院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府对管理公司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这类医院除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外,还要力求满足各类人员的不同需求。这种模式可供所有中医院选择。

3.3.3 政府举办,股份合作产权明晰,政府与投资人共同持股。按持股比例,可由政府控股,也可由合作者控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严格按股分合作制规范运作。这种模式适宜政府可以部分补偿,但无力解决购置大型设备、扩大规模资金的中医院选择。

3.3.4 政府举办,职工持股按有关规定进行现有资产股份内部职工分摊与认购,在政府指导下设立董事会、监事会,严格按股份制规范运作。政府不再投入,完全由职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模式适宜医院大多数职工愿意出资认股的中医院选择。

3.3.5 整体拍卖转制,实行民营化职工了断身份,协商聘用与自谋职业。这种模式适用于经营状况非常差、发展停滞不前的中医院选择。

关于提升县级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升县级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和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XX中医院作为我市唯一一间二级甲等的中医医院,代表着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县域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我院如今是非常迫切地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我院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人才作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人才梯队的建设 XX中医院现有医技人员XX人,护士XX人。为扩充我院建设力量、加强中医药治疗的力度,近三年我院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引进高学历人才,引进硕士XX名,提高了我院总体人员的学历 层次和知识水平。 (一)规范化培训 我院实行中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诊断、常用方药、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疑难病例的诊断与处理。 我院对中医开展“西学中”培训制度,对西医专业人员进行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进行培训考核,促进不断学习,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 (二)继续教育 我院十分重视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采取业余学习等形式,参加全国、XX省或各市级医院举办的各级相关专业技术学习班,学习中医药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不断提高中

医药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每年选送不同专业的中医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中医药相关临床知识,保持与其他医院学术联系,不断提高自身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师承教育 我院注重名中医的师承学习。我院XXX/XXX/XXX三位XX市名中医,各有学术继承人一名。学术继承人在临床中随诊多年,得到导师的言传身教,收获良多。 (四)学术讲座和培训班 我院还通过定期开展各专业学术讲座的形式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临床能力,促进专业技术交流,以培养各专科人才。每月不定期举办学术活动,聘请院外专家进行中医药学术讲座,活跃科室学术气氛,提高医生、护士的诊疗水平、护理操作技术。定期举办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定期培训基层医院中医药人员。 二、重点科室的建设 为提高我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我院开展了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工作,根据本院的优势和特点,合理安排专科发展,力争建设为中医药重点专科,并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市中医药发展现状和医院工作实际,制定了开平市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发展计划,建成了中医药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以基本满足我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省级中医药特色专科——XX科、XX科、XX科。 (一)专科综合服务能力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2008 年6 月21 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 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 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 床、1 00 床、200 床、300 床、400 床、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 倍相匹配。

县级医院发展面临的四大掣肘的解决建议

县级医院发展面临的四大掣肘的解决建议 作为深化医改的关键环节,县级医院发展水平深刻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格局走向,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多数县级医院发展还面临四大掣肘。四大掣肘:医保总额指标严重不足;人才困境,遭遇招人难或留人难的窘况;大医院对基层医院病人的虹吸;债务大、负担重。 第一是医院医保总额指标严重不足。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医保筹资总基金额与病人实际发生报销数额不相匹配。二是县域外就诊病人所占份额较大。为了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很多地方的医保部门都对医院出台了严格的控费规定。比如,在一些地方,医保部门规定,医院医保总额指标超过指标数5%时,医院与医保部门按4:6比例承担超支部分;超过5%—10%,医院与医保部门按6:4比例承担超支部分。超过10%部分,医保部门不予支付,由医院自行承担。 如此,在医保费用管理欠缺精细化的背景下,医院被动执行,带来不良后果。不乏一些医院根据医保总额指标量体裁衣,有多少总额就提供多少服务,超出总额时拒收患者。这显然会影响地方、区域的不稳定,也让医院处在两难境地。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摆在医院管理者和医保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命题。 第二是人才困境,遭遇招人难或留人难的窘况。这样的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十分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因

为牵扯到未来孩子上学、个人专业能力提高等,当前医学毕业生普遍愿意到城市生活;大医院对基层医院医疗人才虹吸作用明显。现实中,县级医院招到医学生,并送他们进行规培,但是在规培过程中,大医院常常动员表现优秀的医生留下,这使得一些规培生宁肯交违约金也不想继续回到县级医院工作。 此外,近期,一些地区还在进行新建医院总床位规模扩张,这将对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造成极大考验,县级医院很多优秀、独当一面的人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被虹吸。并且,在人才的“柔性输入”方面,本来国家主管部门对职称晋升有规定,在职称晋升前要到基层工作一年以上,但实际上很多人并未执行。 第三是城市大医院对基层医院病人的虹吸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未落实好分级诊疗,没有明确落实哪一级医院治哪些病。本来应实行逐级转诊,但是不实行转诊医保部门也予以报销,只是降低一定比例。 第四是,县级医院债务大、负担重的问题。翻越大山考验医院智慧,也需政策支持!在这四座大山面前,县级医院迎难而上,既考验着医院智慧,也需要相应政府部门政策的支持。 在医保费用管理方面,我院的经验是,既配合医保部门,又说明理由争取更多指标。具体而言,一是,主动请医保部门派人员入驻医院,进行日常监督。二是,医院安装医保软件,人防技防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医保政策。我院还和医保部门约定,如果医院违反医保政策,该罚则罚;若不违反医保政策,医院不拒收病人,医保部门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而制定,旨在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本标准对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建成标准、设施配置等均做出了消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 第四章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 第五章设备配置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附录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组成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思路分析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思路分析 王仕发 2016、7、11 在全国大面积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今天,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是大中城市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挂号一票难求,另一方面,县级尤其是贫困山区县公立医院门诊病员稀少,床位大量空缺。正如有的医生说的那样,一些病人的诊疗欲望和就医思路不是很明晰,一个感冒都要跑到三甲医院,很多不必要的病症都拥挤到大医院,这种畸形的就医局面,无形中更加加剧了“看病难”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较多,普遍的看法是医疗资源不均衡造成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甲医院的虹吸效应。 为了深入剖析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因素,我对我市个别贫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调查和了解。 一、困难和问题 一是医院管理能力不足。县级医院院长大多是由同级党委任命的,有的是外行领导内行,根本不懂医院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还是用行政机关的那一套办法来管理,收效不大。有的是从医务人员中选拔的,是典型的“内行”,但一个好的医生并不代表他就能成为一名好的院长,想法较多,但缺乏行政单位培养出来的干部那种硬手腕,空有想法没有办法缺乏必要的执行力。加之县级医院人员近亲繁殖,处罚一人就可能得罪一群人,更加加重了管理的难度。 二是学科带头人偏少。真正能称之为“专家”级别的医生少之又少,大部分只能看一些常见病,对新技术、新疗法

引进慢,如腔镜、关节置换等手术尚需要请上级医生来院会诊手术。大部分技术未开展,如肿瘤病人的放疗、化疗,血液透析等都没有搞,使这些患者常年奔波于大中城市的医院,既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也加剧了“看病难”的现象。ICU、新生儿病房,设备、人员都不到位。 三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从职称来看,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少,部分流失至行政、后勤科室,某县医院高级职称人员23人,在一线工作的不到10人。从学历来看,本科人员少,不到全部职工的三分之一,全日制本科毕业的就更少,绝大部分一线工作人员是大专、中专毕业。从身份来说,专业技术人员中还有不少是工人身份,工人身份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护士大部分是临聘人员,工资低、待遇差,培训成熟练工后不少人流失至私立医院。从年龄结构看,人才断档,老的老,小的小,中年技术骨干断层,人才梯队没有形成。 四是医院负债较大。某县医院300多名职工,人均负债10万元左右。县级财政困难,仅能保证人员工资的70%,大型设备购置就更无从谈起。一个住院大楼,建了5年还不能投入使用,为此医院又从银行贷了1000多万元,才使门诊部投入使用,住院部至今还未完工,内科一个病区至今还设在铁皮泡沫建成的简易房内,前不久外地养老院铁皮泡沫屋发生大火后,消防部门作出了停止铁皮泡沫屋病房使用的通知,通知发了,使用还在进行中,总不能让病人住到露天里吧。 五是医患关系紧张。医生怕担风险,对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病症或者是难说话的患者,干脆转院了之。某县县外就医费用就占新农合资金的60%以上。医患关系紧张也导致不少专业技术人员从一线流失,有的甚至从医院调到其他部门。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 2008 年 6 月21 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与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 加强与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 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就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与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 就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 也就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 60~500 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 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 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就是的原则, 达到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 分区明确, 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 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 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 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突出中医药特色, 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 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 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符合国家与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与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 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 并留有改造与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 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 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 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 0. 22~0. 27 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 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 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 按病床数量, 分为 60 床、1 00 床、 200 床、 300 床、 400 床、 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 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 3. 5 倍相匹配。

医保工作中存在地困难和问题

医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医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两年来,县医保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做了 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受现行医疗体制、政府财政状 况以及其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职工参与统筹面较小,社会化程度不高 按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的要求,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将从财政供给人员、国有企业职工、集体企业职工 向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城镇居民、最后拓展到农村群众,但 就目前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统筹的情况来看,财政供给人 员全部参与医保统筹,上划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参保比例为56.8%,县烟草公司和供电公司直接没有参与。全县没有一家集体企业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就更不用说。由于参与统筹面较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金的抗支付风险能力较弱,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管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难以形成,从而进一步影响医保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多种原因导致公共财政实现基本保障支付风险加大

一是职工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现,参保人员中危重病人逐年增加,职工住院费用进一步加大,尤其是退休人员住院人数增多、住院费用加大,2005 年住院人数中,退休人员住院人数超过住院人员总数的40%,住院发生费用和报销的费用则超过50%;二是医院职工部分工资依靠自找,受利益驱使导致无病查病、小病大治的情况仍然一定程度存在;三是 同类药品五花八门,政府对药品价格难以实现宏观管理;四 是对参保人员监督不力,导致利用医保卡进行挂靠或冒名住 院看病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按照现行医保政策的规定,属 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只能是参保对象本人使用,但如果监督 不力,一张医保卡全家都可以住院看病的话,财政对医保支 付的风险状况显而易见;五是药品流通环节的利益分割,转 化为财政对医保统筹的支付风险;六是医保工作管理各环节人、财、物的投入也转化为财政的支付风险。正是由于以上 几种原因,职工个人出了钱,报销比例也降低了,但财政对医疗保障的支付却依然居高不下,按3%配套,财政每年要拿出720 万元,按5%配套则每年要支付近1200 万元,而医保启动以前每年公费医疗报销费用不到400 万元,与医保启动前的公费医疗相比,财政负担有增无减。 三)医保用药价格偏高,医院药品价格和市场药品价 格混乱,难以保障参保职工的合法利益

黄陵县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黄陵县中医医院 “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一)成立“治未病”中心工作领导班子 “治未病”中心主任:吴浩云 成员:吴浩云张超拓惠莲张敏 耿刘哲黎娜 主要职责: 1、建立质量管理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质量管理工作。 2、制定“治未病”科发展方针、目标、任务,营造“治

未病”理念及内涵文化。 3、制定质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考核。 (二)成立由名老中医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 开展和指导相关工作 专家咨询组: 组长:寇俊平 成员:雷俊生王世利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 2、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 3、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 四、实施计划措施 (一)科室设置 初步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设立“治未病”中心(改造医院三楼两间病房)。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开展服务,提供平台的规范化建设,设立组织结构和功能定位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服务科室有机

中医院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 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 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 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 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大型医疗设备等项目的用房应根据需要合理 设置,建筑面积单列.

县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之我见

县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之我见 摘要:目的本文概述了目前县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面临着医护人员编制不足、水平偏低;医疗技术缺乏中医特色;医疗设备不足也不够先进;医护人员待遇偏低,人心不稳定等诸多问题;方法分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和支持,同时医院本身也要作出努力,切实突破困难。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的健康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结果解决县级中医医院面临的问题既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也要医院完善管理机制,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结论要彻底解决医院存在的问题,政府必须足够地重视,在投资和人员编制上有足够地投入和满员给编制。 关键词:县级;二甲中医医院;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方方面面的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县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县级二级甲等医院面临的问题是:医护人员编制不足,中医专业极少,水平偏低;医疗技术缺乏中医特色;医疗设备不足也不够先进;医护人员待遇偏低,人心不稳定。本文将对目前县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逐一进行粗浅的分析。 1目前县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面临的问题分析

目前县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面临的问题很多,如果不能好好解决,将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县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1目前县级中医医院的人员编制不足,每个临床科室的医师都紧缺,各科室的医师都超负荷工作。工作时间延长,工作量加大,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每科室的门诊部都不得不安排两个医师坐诊,这样每科室一般只有三个医师在住院部上班了,住院部的医师上夜班都是全夜班,很是劳累,每逢第2d又有连台手术时,就只能疲劳上阵,对手术、对患者同样存有隐患。一旦出现医疗意外,那可是人命关天哪。 1.2县级中医医院西医比例偏重,中医特色未能很好地发挥,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中医专业的医师和学科带头人,老资历的医护人员的初始学历几乎都是卫校毕业,差不多都是医士、助产士和护理专业。为此,医护人员的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基础都相对薄弱,近几年虽有一些大专学历的新手加入,但是数量有限,本科以上学历的几乎就没人愿意到县级医院工作。即便招聘到一些医学院毕业生,也因为没有编制,而由医院自己聘用,工资福利自然不高,待遇太低人心就不稳定,人才就流失。所以,照目前境况看,县级二级甲等中医院医护人员水平偏低的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其结果是不能给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也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诊疗服务。

县中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县中医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03)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13) 第三章场址选择 (24) 第四章建设方案 (28) 第五章主要单体建筑规划控制 (47) 第六章消防设计 (48) 第七章无障碍设计 (49) 第八章人防设计 (50) 第九章节能节水措施 (51)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53)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58) 第十二章组织与人力资源配置 (61) 第十三章项目管理 (63) 第十四章项目招标 (66) 第十五章项目实施进度 (70) 第十六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2) 第十七章效益分析及研究结论 (77) 附件:相关文件及资料 附图:规划方案设计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及背景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县中医院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3、项目拟建地点: 4、项目建设单位: 法定代表人: 5、建设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28009.98平方米(约合42.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5900.00平方米(不含因地形变化等原因而形成的架空层及室外连廓建筑面积)。 6、建设容:门急诊医技综合楼、住院楼、后勤服务楼、发热门诊、室外连廓、大门、室外工程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等。 其中:室外工程包含道路、广场、景观与绿化、电气管网、给排水管网、大型土石方及边坡支护、室外排水等工程。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估算额9285.82 万元(不含设备购置费等)。 (二)项目建设单位概况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预算专项资金,其余不足部分资金,由地方政府按规定匹配配套资金。 8、建设工期:按照X县中医院建设发展规划要求,该建设项目拟用32个月(2015年3月~2017年11月),合计历时约970天的时间,完成整个中医院的建设。 X县中医院成立于1984年9月,是X县境唯一一所以中医为特色的中医医疗。由于X县在黔西南州城市规划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因此该中医院不仅肩负着全县、甚至肩负着周边县市近80余万人口的医疗

二级中医医院设置标准(2017)

2017二级中医医院设置标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在80张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预防保健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皮肤科、中医针灸科、推拿科。其中,中医内科、外科各设二级科室3个以上;设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2个以上;设有综合加强监护病房,手术室要有复苏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含西药房、中药房、煎药室等)、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营养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功能科室(含心、肺电生理)。(三)其他科室:医务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质量控制科(含院内感染控制)。 三、人员 (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二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三)其他科室:医务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质量控制科(含院内感染控制)。

三、人员 (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二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三)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4名护士,其中至少有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四)一级临床科室和重点专科的主任必须是相应专业的主任医师;二级科室的主任至少50%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药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正高职称的卫技人员占25%以上。 (五)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的比例均不低于60%。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不低于8%。 (六)临床营养师不少于1人。 (七)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 四、选址 (一)二级综合性医院所在社区的服务人口为30万—50万人。

中医院建设规划方案汇报

XX中医院建设规划方案汇报 中医院创省中医名院建设规划 根据省政府《省卫生强省建设和“十一五”卫生发展纲要》、省卫生厅《省中医药攀登工程实施方案》《省中医“名院”项目建设实施办法》提出的名院建设战略,为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我院中医药事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在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中的需求,特制定我院创省中医“名院”五年工作规划。 一、医院发展现状 几十年来,我院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卫生局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在“十五”期间中医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充实和提高,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全院职工在院领导班子带领下,发扬“团结、务实、创新”精神,围绕医院“现代化、人性化、科技化”发展目标,实施“人才立院、科技强院、专科兴院”的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将医院发展成一所集中医、中西医结合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现占地面积6550m2,建筑面积13188m2,现有在编职工**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人,开设有20个中西医临床科室、15个专科、专病门诊以及放射、心电、B 超、检验、病理等7个医技科室,住院床位**张,收治有内

科、外科、骨伤科、妇科、五官科等病人,06年业务收入达**万,居全省同行业前列,并相继荣获“市文明单位”、“省文明单位”和“省文明中医院”等荣誉,但发展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如中医经费投入不足、医院基础设施薄弱、医疗用房紧缺、卫生人才短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还未充分体现等需要我们在下一个阶段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五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发展目标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浙江省发展中医条例》,坚持“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互相补充”方针,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在五年规划期间,完善等级医院建设,巩固创建成果,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以上标准,创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竞争有序、服务便捷高效、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省中医“名院”,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 (二)具体工作指标 1、中医特色指标 ①逐年引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建设期末占临床医师比例﹥70%;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县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doc附件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项目县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doc 附件 县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治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满足群众中医药医疗保健以及差不多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发挥最大投资效益,依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制定县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第二条县中医医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农村中医药工作的龙头,是农村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承担农村中医药(民族医药)预防保健、差不多医疗等任务,同意乡村两级卫生气构的转诊,承担中医药(民族医药)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适宜技术推广、乡村中医药(民族医药)人员培训及业务指导等任务。 第三条县中医医院建设,除执行本指导意见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目标

第四条通过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加强治理,使建设单位成为适应群众需求,建设规模适度,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合理,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专病)优势明显,疗效水平较高,服务质量优良,运行机制良好,费用操纵严格,可稳步连续进展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为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提供良好保证。 第五条通过项目建设,县中医医院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医院规模适当,适应社会进展的步伐。能满足本地区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需求;能够承担中医药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适宜技术推广、乡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及业务指导等任务; (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专门大改善。建设完成后,完全改变房屋不足与陈旧、差不多医疗设备短缺的状况,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设备配套,环境优美,能够适应临床业务需要和差不多满足人民群众对就医条件的要求; (三)临床科室齐全。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病科等),有条件的一级临床学科进行二级专业分科;

医院发展存在困难

云县凯达医院 2017年度工作总结概要及发展困难汇报 云县卫生计生局: 在中共云县社会组织委员会、市县卫生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县工商联和各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爱支持下,全院职工认真宣传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各项医疗业务健康稳定发展,荣获了云南省第二批诚信民营医院、中共云县社会组织委员会2016—2017“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云县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单位称号,还被中共临沧市委组织部党工委综合办公室,确定为第二批市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和党员经营示范户;现将2017年工作总结概要汇报如下: 一、2017年常规医疗业务工作。 2017年共诊疗门诊病人12733人次,比2016年下降19%;其中新农合门诊病人4357人次,比2016年下降0.8%;其中新农合患者1354人次,下降8%;全年实际开放总病床日26645天,全年住院实际占用病床日11326天,比2016年下降5.6%;成功开展各种手术135例,比2016年下降49%;实施化验检查4921人次,比2016年下降14%;进行Х光透视2685人次,比2016 年下降23%;彩色超声影像检查3258人次,比2016年下降18%;震波碎石120例,比2016年下降23%;胃肠镜检查85例,比201

年下降45%;无痛胃镜10例,比2016年下降33%;完成HIV检查1408例,比2016下降23%。 二、医院为民而兴办,办好医院为人民。 (一)依法执业规范行医,争创诚信民营医院。 诚信是真诚、诚实、信守承诺、讲信用。其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魅力;就医院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根据云医协发(2016)152号文件,云南省医院协会《关于启动第二批民营医院诚信示范服务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院于3月20日向省医院协会进行了参加云南省诚信示范民营医院评选的申报。于7月7日通过了汇报答辩,并于11月12日,在2017年西部行医院管理讲学活动暨云南省第十届医院院长论坛,云南省第二批诚信民营医院授牌仪式上,荣获了云南省第二批诚信民营医院荣誉匾牌。 (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升中医文化内涵。 云县凯达医院是集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非营利性民营医院,是临沧市中医药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临沧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医成为了医院医疗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强化中医学科建设,在思想上转变新思路,在专业上继续拓展

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县级中医院建设基本标准 一、建设原则 第一条统筹规划,填平补齐。对规划建设的县级中医院,按照本标准和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 第二条完善、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满足基本需求。结合当地中医药服务需求,在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上,基本满足县中医医院提供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和对乡村两级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以及人员培训的要求。 第三条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根据基本标准、覆盖人口及功能定位确定建设规模,做到规模适度,功能适用,装备适宜,经济合理。 二、业务用房建设标准 第四条业务用房建设规模,按60平方米/床核定;床位规模原则上按不超过0.25张/每千人口核定。县级医疗机构床位总数原则上按规划城镇人口2张/每千人口控制。 第五条项目单位预防、保健用房的建筑面积,应按编制内的每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20 m2配置。 第六条业务用房新建造价原则上应控制在1000元/m2以内(不含土地及各种取费),具体项目单位根据当地气候、区域环境等因素上下浮动10%—20%;现有业务用房改造造价原则应控制在500元/m2以内。 第七条业务用房面积分配应满足服务功能、业务技术及设备装备的需要,在控制总建筑面积的前提下,各类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地区和医院的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使用面积分配应符合表1规定,建筑参数应符合表2规定。 三、建筑要求 第八条贯彻适用、经济、美观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整体规划、完善功能、突出中医特色,按照当地经济水平和区域条件合

理确定。 第九条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的选择,应符合建筑耐久年限、防火、抗震、防洪、建筑节能、保温隔热及施工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条项目单位的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主要业务用房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十一条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诊查室2.8—3.0m,病房3.0—3.2m,医技科室应根据设备需要确定。 第十二条业务用房的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应不小于0.45m。 第十三条建筑装修和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医疗用房的墙面、顶棚应便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手术间、产房墙面可采用瓷砖或其他便于清洗的材料。 二、地面用材应采用防滑、宜清理的材料;检验用房的地面材料还应耐腐蚀、宜清洗;部分医疗设备用房应按其设备要求防静电。 三、化验台、操作台等台面均应采用洁净、耐腐蚀、易冲洗、耐燃烧的面层,相关的洗涤池和排水管也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 四、放射科、功能检查等用房应有相应的防潮、防辐射、绝缘和漏电保护等设施。 五、供应、药房(库)、太平间等应有防虫、蝇、鸟、鼠及其他动物侵入的设施。 第十四条预防保健、门诊、病房、行政办公等用房,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不宜阳光直接照射的用房应有遮阳设施。主要用房的采光窗洞口面积与该用房地面面积之比,不宜小于表3的规定。 第十五条给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紧张地区应设置备用的供水设施。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污水处理标准。 第十六条位于国家规定采暖地区的项目单位应有采暖设施,室内采暖的温度应满足医疗和病人的需要。 第十七条供电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建议项目单位采用双路电源供电,不能保证持续供电的地区,应设置应急备用的供电设施或自备电源。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 2008 年 6 月21 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 60~500 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 1 / 17

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 0. 22~0. 27 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 60 床、1 00 床、 200 床、 300 床、 400 床、 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