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习题选集答案

宏观习题选集答案

宏观习题选集答案
宏观习题选集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选集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1-5. DCCBB 6-10ACBAB 11-15EBCCA 16-20CCBDA21-27BABDABD

二、填空题1. GDP 2. 资本折旧 3. 居民厂商政府国际市场 4. 用物品和劳务来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

5. 投资

6. 储存不是用于目前消费的收入的行为

7. 更新投资净投资

8. 增加值 10.支出法收入法

三、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学两种答案:1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学科。2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

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存货投资的大小等于期末存货额减去期初存货额的差额。

4.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为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支书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5.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四、问答题

1.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答: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及其数量关系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费)+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2.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指标有哪些缺陷?答:宏观经济分析的目的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作为宏观经济分析工具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只反映一定时期的产出情况,它们是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但并不最完美的标准,因为社会福利水平还包括人们享受的闲暇、优美的环境、人口寿命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指标的高低,而所有这些非经济性的因素是无法在现行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中反映出来的。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何重要作用?答:根据一整套核算体系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重要基础。国民经济核算作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有: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为国际的横向比较提供依据。

4.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两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 S)和总需求(C + 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恒等式中的投资既包括企业想要有的投资或计划的投资,也包括企业不想要的非合意存货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五、计算题

P443第4题的解答:

(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故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的GDP为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的增加值为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的增加值=40-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即按增加值法GDP为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工资共计:7.5+5 = 12.5万美元,利润共计(10-7.5) + (30-5) = 27.5 万美元,用收入法的GDP=12.5+27.5 = 40 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P443第5题的解答:

(1)1998年名义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1450) /1450 =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100×10+200×1.5+500×1=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1800)/1800= 2.78 %

(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1450/1450 =100%,1999年的GDP 折算指数=1850/1525=121.31%

P439第6题的解答:根据题意

(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 = 2000美元,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 =300美元,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 = 4000美元;合计的价值增加为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

(2)用最终产品价值法计算GDP:A厂商最终产品价值=5000-200-2000=2800美元,B厂商最终产品价值=500,C厂商最终产品价值=6000-3000=3000美元;故全部最终产品价值GDP=2800 + 500 + 3000 = 6300美元。

(3)国民收入=6300-500 = 5800美元

P444第6题的解答:根据题意:

(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 4300亿美元。

(2)从GDP=C+I+G+NX可知净出口NX=GDP-C-I-G,因此,净出口

NX= 4800-3000-800-960 = 40 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 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 d=NDP-T= (GDP-折旧)-净税收=(4800-500)-990 = 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 d–C= 3310–3000 = 310亿美元。

P444第7题的解答:根据题意:

(1)S为储蓄,Y 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 Y d-C = 4100-3800=300亿元。

(2)I代表投资,由四部门投资与储蓄恒等式I=S+(T-G)+(M-X),由题意政府储蓄(T-G)=-200(即预算赤字200),进口减出口(M-X)=100(即贸易赤字100),知I=300+(-200)+100=200亿元。

(3)由GDP=C+I+G+(X-M)知,政府支出G=5000-3800-200-(-100) = 1100亿元。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一、1-5. CBDAD 6-10DADBA 11-15CBAAC 16-17DB

二、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越大,右上方 3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4边际消费倾向 5储蓄,可支配收入6越多,右上方7平均储蓄倾向8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9越大10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增加同量的支出和税收

三、名词解释

1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存在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

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消费函数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谓的消费函数,是指消费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唯一的决定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3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4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支出增加量与收入增加量之比。

5投资乘数指收入增量与引起收入增加的投资增量之比。

四、问答题

1.不是。因为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投资都是计划的投资,存货投资包括计划的存货投资和非计划的或非合意的存货投资。所以,投资包括计划的投资(固定投资和计划的存货投资之和)和非计划的或非合意存货投资。在均衡产出时只是非合意存货投资为零(这是总产出与总支出均衡的条件),且计划的投资i=s计划的储蓄,故计划的投资不必然为零。

2.否。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且消费增量总是小于收入增量的,故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是当期消费与当期收入之比,当期收入很低不够当期必要的生活消费所需时,人们借钱或花费以前的储蓄也要消费,故当期消费会大于当期收入,此时平均消费倾向会大于1。

3.乘数也叫倍数。宏观经济学中所运用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函数中由于某个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化。投资乘数是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投资之所以具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发挥投资乘数作用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为即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资可以引

起收入的某种程度的增加,即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相当顺利地发挥出来。第二、要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可以

被利用。第二、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

4.总支出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的。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较少量是税收增加量的倍数。反之则相反。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和总支出。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与总支出同方向的。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五、计算题

第三版P473第10题的解答:根据题意知,α=100,β=0.8,i=50.

(1) 均衡收入y=(α +i)/(1-β )=(100+50)/(1-0.8)=750(单位:10亿美元,下同)

消费c=α+βy=100 + 0.8×750 = 700

储蓄s = y – c = 750 – 700 = 50。

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求:s =-α+(1-β)y = - 100 + 0.2×750 = 50。

(2)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UI=s-i

当实际收入y= 800时,s =-α+(1-β)y=-100+(1-0.8)800=60,而投资仍为50即i=50,故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UI=s- i =60-50=10。

(3)若投资增至100即?i=50,收入增量?y=k i?i,投资乘数k i=1/(1–0.8 )=5,则收入增量?y= k i?i =5*50=250

(4)消费函数变化后的均衡收入y=(100+50)/(1–0.9)= 1500,

储蓄s =-α+(1-β)y = -100 + (1 – 0.9 )×1500 = 50,

投资乘数k i=1/(1–0.9 )=10,故若投资增至100即?i=50,收入增量?y=k i?i=10*50=500。

(5)消费函数从c=100 + 0.8y变为c =100 + 0.9y以后,乘数从5变为10 。

P478第9题的解答:根据题意知,c=200+0.9y p,y p=0.7y d+0.3y d-1

(1)y2=200+0.9(0.7y2+0.3y1)=200+0.9(0.7*6000+0.3*6000)=5600

(2)y3=200+0.9(0.7y3+0.3y2)=200+0.9(0.7*7000+0.3*6000)=200+6030=6230

y4=200+0.9(0.7y4+0.3y3)=200+0.9(0.7*7000+0.3*7000)=200+6300=6500

第4年及以后各年消费均为6500.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0.9*0.7=0.63;长期边际消费倾向=0.9

P478第10题的解答:根据题意:

(1)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y=(α+i+g+βtr-βt)/(1-β)

=(100+50+200+0.8*62.5-0.8*250)/(1-0.8)

=1000

(2)由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

投资乘数k i = 1 / (1 - β)=1 / (1 – 0.8) = 5

政府购买乘数k g=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k t = -β/(1-β)=-0.8/(1–0.8)= -4

转移支付乘数k tr=β/(1-β)= 0.8/(1–0.8)= 4

平衡预算乘数k b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k b=k g+k t= 5+(-4)=1

(3)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y=200。均衡收入要达到1200,按前面计算的各种乘数,分别需增加:

(a)增加政府购买?g=?y/kg = 200 / 5 = 40

(b)增减税收?t=200/k t =200/(-4)=-50(即减少税收50可增加200收入)

(c)因平均预算乘数k b=1,则意味着同时增加200单位政府购买和税收,就能增加均衡收入200,达到充分就业。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1-5.ACABA 6-10ABAAC 11-15AADCA 16-17BCBCB 20-23ACD

二、填空题

1. 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2. 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蓄延期支付的手段

3. 把货币留在手中的偏好

4. 交易预防投机交易余额预防余额投机余额

5. 国民收入利息率

6. 纸币硬币

7.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8.货币需求量利率右下方

9. 垂直 10. 利率 11. 向右下降 12. 投资支出利率右下方 13. 货币需求量对利率变化反映的敏感程度 14. 投资的利息弹性 15. 货币数量的增加已不能降低利息率

三、名词解释

1.投资需求函数说明投资需求与利率之间反向关系的函数。凯恩斯理论认为,投资取决于预期利润率与货款利率的比较,当预期一定时,投资需求取决于利率,因此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函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

2.IS曲线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3.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流动性偏好决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4.LM曲线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M/P=ky-hr,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一般说来,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上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5.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偏好陷阱或流动性陷阱,指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利息率不再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降低的情况。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

货币的供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的供给,货币数量的多少,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货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但是,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当利率低于某一点的时候,人们就不肯储蓄,宁肯把货币保留在手中,即使增发货币利率也不会再降低。

四、问答与简述题

1.为什么当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量减少?答:有许多货币的组成部分并不支付利息,例如,通货和活期存款。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没有支付利息,但放弃了用于其他金融资产时所能得到的利息收入。当利息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成本就增加了,因此人们就要减少自己的货币持有量,并用货币去购买其它金融资产,以便获得更高的利率。

2.简述IS曲线所描述的宏观经济含义。答:⑴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S=I时,国民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轨迹。⑵IS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利息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越敏感,IS曲线越平缓;相反,投资对利息率的反应越不敏感,IS曲线越陡峭。⑶IS曲线左边的点表示产品市场短缺型的失衡。因为,在同一利息率的水平上,这些点所代表的产出水平低于产品市场均衡时的产出水平;相反的道理,IS曲线右边的点表示过剩型的失衡。⑷自主性支出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平行移动。自主性支出增加,如消费增加、投资增加或政府支出增加等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表示在同等利息率水平上收入增加了。相反,自主性支出的减少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表示在同等利息率水平上收入减少了。

3.简述LM曲线所描述的宏观经济含义。答:⑴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y)与利息率(r)的组合轨迹。LM曲线中的L是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L(y,r),M 是货币供给量。⑵LM曲线向右上方延伸,表明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息率呈同方向变动。其原因是:在货币供给不变时,收入增加要求交易货币需求量增加,这样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从而使利息率提高。⑶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息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息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⑷LM曲线的形成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投资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因此,LM曲线位置的移动,主要取决于这三因素的变化。在货币需求较稳定的情况下,LM曲线的移动主要由货币供给变动引起。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向右平行移动,货币供给减少使LM曲线向左平行移动。h和k的变动则会使LM曲线斜率变动。

4.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答:按照IS-LM模型的解释,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其均衡点正好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任何偏离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的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不能达到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在实际中,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组合在IS曲线左下方,有I>S,即存在对产品的超额需求;在IS曲线的右上方,有S>I,即存在对产品超额供给。若出现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组合点在LM曲线左上方,有M>L,即存在货币超额供给;在LM曲线右下方,有L>M,即存在货币的超额需求。当实际经济中出现以上失衡状态时,市场经济本身力量将使失衡向均衡状态调整,直至恢复到均衡。I>S时,国民收入会增加;I<S时,国民收入会减少;L>M时,利息率会下降上升;L<M时,调整结果会十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5.运用IS-LM模型分析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与变动。答:依据IS-LM模型,在IS曲线和LM曲线既定条件下,IS,LM共同决定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如果IS与LM曲线移动了,则均衡国民收入肯利息率就会发生响应变化。IS曲线的移动主要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等因素的变动引起,LM 曲线的移动主要由货币供给量、物价水平和需求函数的变动等因素引起。IS与LM曲线新的交点将随IS,LM 曲线变动的方向与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五、计算题

第4题解答:

(1) 若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则当

r=4时,i=100–5×4 =80亿美元: r=5时,i=100 -5×5 =75亿美元;

r=6时,i=100–5×6 =70亿美元;r=7时,i=100–5×7 =65亿美元.

(2)若储蓄为S= - 40亿美元+ 0.25y ,根据均衡条件i=s,即有

100–5r = - 40 + 0.25y ,解得y=560–20r ,根据(1)的答案计算y ,当

r=4时,y=480亿美元;r=5时,y=460亿美元;

r=6时,y=440亿美元;r=7时,y=420亿美元。

(3)由(1)和(2)知:IS 曲线方程y=560-20r 其图如上。

第5题解答:

1)由(1)已知c=50+0.8y, i=100-5r,由IS 曲线方程y=(α+e-dr)/(1-β),有: y=(50+100-5r)/(1-0.8) ,简化整理得:(1)的IS 曲线 y=750–25r ; 同理可得(2)的IS 曲线为 y = 750–50r ;(3)的IS 曲线为y = 600–40 r 相应的三条IS 曲线如下图: 2)由上图比较(1)之IS 1和(2)之IS 2曲线并由IS 曲线斜率(1-β)/d 知,投资对利率更敏感即d 值更大时,IS 曲线斜率更小,IS 曲线更平坦。

3)比较(2)和(3)的IS 曲线知,边际消费倾向(β)变小时,IS 曲线斜率变大,IS 曲线越陡峭(上图中,IS 3比IS 2陡峭)。

第6题解答:

(1)由于货币需求为L=0.2y-5r , 所

以当y=800,利率分别为r=10,8和6时,货币需求L y=800依次为110,120和130亿美元。同理:

当y=900,r=10,8和6时,货币需求L y=900为130,140和150亿美元; 当y=1000,r=10,8和6时,货币需求L y=1000为150,160和170亿美元。

(2)由题意知M=150,P=1。因此m=M/P=150/1=150。再由L=0.2y-5r 知,货币供给与需求相均衡(即m=L )时收入与利率的关系为:

150=0.2y-5r ,整理得:y=750 + 25 r

由上图知,收入y=800

率r=6;收入y=1000(3)根据(2)的结果

r 1

LM 曲线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和利率r 的关系的图形称为LM 曲线.也就是说在LM 曲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 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 ,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4)M=200,其它条件不变时m=200,LM 方程200=0.2y-5r ,整理得:y=1000+25r.其LM ’曲线图如上图所示,与(3)中得到的LM 曲线相比,平行向右移动了250个单位。

(5)对于(4)中条LM ’曲线,若r=10%,y=1100美元(如上图中A 点),则货币需求L=0.2y-5r = 0.2×1100–5×10 = 220–50 =170亿美元,而货币供给m=200亿美元,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所以:利率会下降,利率下降导致货币投机需求增加,利率下降也导致投资支出增加进而收入增加并导致货币交易需求增加,最终会使用货币需求增加直到等于货币供给实现均衡衡。反映在图中,A 点会向右向下方移动最后会稳定在LM ’曲线上。

第7题 解答:

(1)由 L=m(=M/P),假定P =1,因此,LM 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ky – hr = M 即r = (- M/h) + ky/h 其斜率代数表达式为k/h (2)当k = 0.20,h = 10时,LM 曲线斜率为:k/h = 0.20 / 10 = 0.02 当k = 0.20,h = 20时,LM 曲线斜率为:k/h = 0.20 / 20 = 0.01 当k = 0.10,h = 10时,LM 曲线斜率为:k/h = 0.10 / 10 = 0.01

(3)由于LM 曲线斜率为 k/h ,因此当k 越小时, LM 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 h 越大时,LM 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若k=0.2,h = 0,则LM 曲线为0.2y=m ,即 y=5m

此时LM 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 的直线, h=0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是 LM 的古典区域情况。

第8题解答:

(1)先求IS 曲线,由题意知:α=100,β=0.8,e=150,d=6,代入IS 公式 y=(α+e-dr )/(1-β),有y=(100+150-6r )/(1-0.8) 整理得IS 曲线方程: y=1250-30r ①

再求LM 曲线,由题意知:货币供给 m=150,货币需求. L =0.2y – 4r L=m 均衡时有: 150 = 0.2y – 4r

整理得LM 曲线方程: y=750 + 20r ②

(2)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 和LM 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 和LM 联立方程:

y= 1250 – 30r ① y=750 + 20 r ②

而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亿美元。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选择题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202716.html,ADC 6-10BAADC

二、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凯恩斯主义极端 IS曲线为垂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此时货币政策失效、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5古典主义极端 IS为水平线而LM为垂线的情况,此时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三、计算题

第2题解答:(1)由IS曲线y= 950亿美元–50r和LM曲线y=500亿美元+ 25r联立求解得,950 –50r=500+25r ,解得均衡利率为r=6,将r=6 代入 y=950 – 50r得均衡收入为 y=950 – 50×6 =650 ,将r=6代入i=140-10r得投资为 i=140 – 10×6=80

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2) 由IS和LM方程联立求解:500+25r = 800 –25r,解得均衡利率为r=6, 将r=6代入y=800 – 25r=800 – 25×6 = 650 代入得投资函数得投资为i=110 – 5r = 110 – 5 × 6=80

(2)若政府支出从50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时,对于1) 2)而言,其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首先看1) 这种情况;由y=c+ i+ g,IS曲线将为y=40 + 0.8 (y -t) + 140 – 10r + 80 =40 + 0.8 (y - 50) + 140 – 10r + 80,化简整理得IS曲线为y = 1100 – 50r,与LM曲线联立得方程组

y= 1100 – 50r

y=500 + 25r

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r=8,均衡收入为y=700,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 2):y=c + i+g = 40 + 0.8 ( y -50) + 110 – 5r + 80 化简整理得新的IS曲线为 y =950 – 25r,与LM曲线y=500 + 25r联立可得均衡利率r=9,均衡收入y=725。.

(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这是因为在LM斜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受IS曲线斜率的影响.在1)这种情况下,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较小,IS曲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向右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在2)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1)情况相反,IS曲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IS曲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多。

第3题解答:

(1)由c=90 + 0.8y d ,t=50 , g=50和 i =140 -5r ,和y=c+ i+g 可知IS曲线为:

y=90 + 0.8yd + 140 – 5r + 50

=90 + 0.8 ( y - 50) + 140 – 5r

+ 50 Array =240 + 0.8y – 5r

化简整理得: y=1200 – 25r ①

{ 或:将已知有关参数,代入三部门经济

IS曲线方程y=(α+e-dr+g+βtr-βt)/(1-β)有:

y=(90+140-5r+50-0.8*50)/(1-0.8), 化简整理

得:y=1200 – 25r }

由L=0.20y, m s= 200 和L=m s知LM曲线

为 0.2y =200 ,即有:

y=1000 ②

解联立方程组①和②:有均衡收入

y=1000,均衡利率r=8,投资i=140 –5r = 140

– 5×8 =100

(2)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

元达到g=70,则新的IS曲线方程为:y=(90+140-5r+70-0.8*50)/(1-0.8), 化简整理得:

y=1300 – 25r 与LM曲线y=1000联立得:

均衡收入仍然为y=1000,均衡利率变为r=12,投资i= 140 – 5×12 = 80

(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分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4)上述情况的草图如右:

第4题解答: (1)由c=60 + 0.8y d , t=100 , i=150 , g=100 和 y=c + i+ g 可知IS曲线为:

y=c + i+ g = 60 + 0.8y d + 150 100

=60 + 0.8(y - t) + 150 + 100

=60 + 0.8 ( y - 100) + 150 + 100

=230 + 0.8y

化简整理得:y=1150

由L =0.20y – 10r , m s =200 和 L=m s得LM曲线为:

0.20y – 10r=200

即 y=1000 + 50r

(2)由 (1)式. (2)式联立得均衡收入y=1150,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15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会引起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 c + i+g

可得新的IS曲线为:

y= c + i+g = 60 + 0.8y d + 150 +120

=60 + 0.8(y - 100) + 150 +120

化简得,y=1250,与LM曲线y=1000 + 50r联立得均衡收入y=1250,均衡利率r=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

(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

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

量,不受利率变化影响,也就是投

资与利率的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

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5)上述情况可以用如右草图

表示:

第5题解答:(1)LM曲线为

y=750亿美元+ 20r,当IS曲线为

y=1250 亿美元–30r时,均衡收入

和利率可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

750 + 20r=1100 – 15 r 解得r = 10 , y =950;

LM曲线为y=750亿美元 + 20r,当IS曲线为1100亿美元– 15r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得到:750 + 20 r = 1100

– 15r , 解得:r = 10 , y =950.

(2)若货币供给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那么根据货币需求L=0.20y – 4r ,货币供给为170亿美元,可得0.20y – 4r = 170,即LM 曲线为y=850 + 20r 。当IS 曲线为y=1250亿美元 –30r 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850 + 20r = 1250 – 30r ,解得r=8 , y=1010 。当IS 曲线为y=1100亿美元 – 15r 时,均衡收入和利率由850 + 20 r = 1100 – 15r 得到,解得r=7.1 , y=992.9 所得的LM 曲线如图所示。

(3)图形(a )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图形(b )的利率下降更多些。这是因为(a )和(b )两图中的IS 曲线的斜率不同,(a )图形的IS 曲线更平坦一些,所以LM 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斜率的变动小一些。相反,(b )图中的IS 曲线更陡峭一些,所以LM 曲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小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则大一些。

第6题解答:

(1)由题意知,LM 曲线方程为150 = 0.20y – 4r,整理得y=750 + 20r .

再与IS 方程: y=1250 – 30r 联立,求解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解得r=10 , y= 950亿美元。

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 ’=0.25y-8.75r 时,时,LM ’ 方程为150=0.25y – 8.75r ,即y=600 + 35r ,与IS 方程: y=1250 – 30r 联立,解得均衡收入y=950,利率r=10。上述情况可以用图形表示如下

(2)当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即m=170时,

图(a)中,LM

方程将变为y=850 + 20r,和IS 联立求解得r=8 , y=1010。 图(b)中,LM ’方程将变为y=680 + 35r.和IS 联立求解得r=8.77 ,y = 987

可见,(a)中利率下降比(b)更多,故收入增加也更多。原因是(a)中货币需求利率系数小于(b)中的利率系数(4<8.75),因此,同样增加货币20亿美元,(a)中利率下降会更多,从而使投资和收入增加更多。

第7题解答:

(1)先求IS 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得IS 均衡方程: –100 + 0.2y = 140 – 5r ,整理得: y = 1200 – 25r 再求LM 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得LM 均衡方程200=0.20y ,即y=1000.

解IS 和LM 联立方程得:均衡收入y=1000亿美元,均衡利率r=8。

IS 曲线和LM 曲线的图形如右: (2)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则LM 曲线将向右平移100个单位即LM 曲线方程为y=1100亿美元.

此时均衡收入y=1100亿美元,均衡利率r=4;

消费c=100 + 0.8×1100 = 980, 投资i=140 – 5×4 =120

(3)由于L=0.2y ,即货币需求与利

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LM 曲线垂直于横轴,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 曲线移动量。

第8题解答:

(1)根据已知条件,得IS 曲线方程: – 100 + 0.2y = 150,整理得:y=1250. 同样由已知条件,得LM 曲线方程:200=0.20y – 4r ,整理得:y = 1000 + 20r. IS 曲线和LM 曲线的图形如右:

(2)解 IS 和LM 联立方程得:均衡收入y=1250亿美元,均衡利率r=12.5;

消费c=100+0.8*1250=1100,投资i=150.

(3)若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则LM 方程为:220 = 0.20y – 4r 即y=1100 + 20r ,表现在图形上LM 曲线向右移动100亿美元。此时,均衡收入y 不变,依然为1250,均衡利率r=7.5,投资i 不变,依然为150,消费c 也不变,仍然为1100.

(4)由于投资i 始终等于150亿美元,与利率无关,这在图形上表现为IS 曲线垂直于横轴,因此,当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依然为1250,而利率下降(从12.5下降到7.5). 四、问答题

第8题及解答

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 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解答: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LM 曲线右移,导致利率r 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减少消费,这使IS 曲线左移;这样投资需求增加、消费需求减少,从而总需求不变。

如图y 0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 移至LM ’,利率由r 1降至r 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 左移至IS ’,这样国民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y 0,而私人投资增加了,消费支出减少了。

第9题。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 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2)货币存量不变。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解答:(1)政府减税,会使IS 曲线向右上移动至IS ’,从而利率上升至r 1,国民收入增加至y 1,为使利率维持在r 0水平,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 曲线右移至处LM ’,从而利率仍旧为r o ,国民收入增至y 2,均

r r 10r

衡点为LM ’与IS ’的交点。

(2)若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 不变,则减税使IS 曲线向右移至IS ’的效果是利率上升至r 1,国民收入增至y 1 ,均衡点为LM 与IS ’的交点E 1。

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变,国民收入的增至y 2;而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为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从而使 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分,因此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至y 1(y 1 < y 2)。

第10题.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 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解答: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IS 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使利率和收入下降(如图B),但对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因而在IS-LM 图形上表现也不一样,现在分别加以说明。

先说取消投资津贴。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其直接影响是直接降低了投资需求,使投资需

求曲线左移,在图A 中投资需求曲线从I 左移到I ’。如果利率

不变,则投资量要减少i 1i 0,即从i 0减少到i 1;然而投资减少后,国民收入要相应减少,IS 曲线左移,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即LM 曲线不变动)条件下,利率必然下降(因为收入减少后货币交易需求必然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使取消投资津贴以后的投资减少量达不到i 1i 0。在图B 中,设IS 曲线因投资需求下降而从IS 左移到IS ’,结果使收入从y 0降到y 1,利率从r 0降到r 1,在分图A 中,当利率降为r 1时,实际的投资就不是下

降到i 1,而是下降到i'1,因此实际投资减

少i'1r 0。

再说增加所得税。增加所得税会降低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减少消费支出,这同样会使IS 曲线左移:如图B ,收入和利率分别从y 0和r 0降y 1和r 1。由于增加所得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求曲线仍为I ,但由于利率从r 0降到r 1,因而投资得到刺激,投资量从i 0增加到i'0。因此增加所得税虽然使消费、收入和利率都下降了,但投资却增加了。

第12题。你认为应当怎样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制定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有无借鉴意义?

解答: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意见不一,其中普遍认可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的论点主要有三:一是货币政策对付严重萧条时无能为力。当严重的萧条状态出现时,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异常低下。这时,即使采用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以低微的利息率提供大量的贷款,人们仍然不愿投资,而消费者仍然不愿意增加消费。二是尽管政策正确且适时,但官员们却有可能由于利己的政策考虑而不

012

0i 1101

予实行。三是经济政策在时间上滞后的性质。其原因在于:从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到针对问题而执行的政策全部产生效果之间存在一系列的步骤,而其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时间才能完成。由于时效应的存在,使得经济政策往往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尽管西方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它也确实反映了现代社会化生产对政府在宏观经济上加以协调和管理的要求,而这种协调和管理很难依靠政府完全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用下达指令性计划的方式来实现,因为现代化大生产是在商品经济的形式中不断发展的,而商品经济要求市场机制起作用。因此,西方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往往通过税收、预算支出、利率等经济杠杆来影响市场(包括商品市场、资金市场等),进而影响整个生产和就业。在这种意义上,研究西方经济政策和理论对我们很有现实意义。

新中国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在历史上,这种体制对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要求相应的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在这方面,西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是值得借鉴的。以往我国宏观经济中缺少内在的、灵活机动的调节机制,企业生产经营由政府直接安排,对市场反映不灵敏。我国的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和综合处理手段也比较落后,政府难以准确地及时掌握实际经济动态,往往要等到难题成堆、形势严峻时才采取果断措施,而且主要用行政命令方式,各行各业来一个“一刀切”。结果常常使经济大起大落,带来损失。可见,我们很有必要分析研究西方国家宏观调控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渐探求和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地健康发展。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选择题1-5ADCAB 6-10AABAB 11-15AAABC 16-20DBCDB 21-22DC

二、填空题

1. 通货紧缩通货膨胀

2. 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3. 政府通过改变支出来影响国民收入水平

4. 财政收入政策

5. 累进的税收制度福利社会支出制度厂商和居民的储蓄

6. 增加抑制

7. 增加扩张减少收缩

8. 直接税间接税公司收入税

9. 赤字 10. 当政府用增税的方法来偿还债务时,人们为了逃避高税率而减少工作时间

三、名词解释

1.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能够自动调节政府支出或税收的项目。

2.权衡性财政政策指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3.赤字财政是指如果政府增加支出而没有相应地增加税收,或者减少税收而没有相应地减少支出,这种做法叫做赤字财政。

4.法定准备率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存到中央银行的储备金的比率。

5.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6.再贴现率指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时收取的利息率。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内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政策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冲击的内在机制。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消费中的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累积增加也小一点。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对国民收入波动的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私人纯粹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愈大,只动稳定作用愈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

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愈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公式

1

1(1)

b t --中指出。当边际税率愈大时,该乘数愈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愈小。举例来

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税率为0.1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 3.57美元

()1

1 3.5710.810.1???=??--??

,若税率增至为

0.25时 ,则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 2.5美元

()1

1 2.510.810.25???

=??--??

,可见,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愈小,说明自动稳定作用愈大。

2.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方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方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3.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周期的赢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不会相等,因此连预算也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也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的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财政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4.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缺点?

解答:公开市场操作又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从而调节货币存量的一项业务活动,其目的一是影响货币存量和市场利率,二是要利用证券买卖来稳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抵消市场自发波动因素的干扰,进而达到稳定货币供给或市场利率的目的。

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主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有以下为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明显优点:一是能按中央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贷款条件或变动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其借款数量;二是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三是不像法定准备率及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习惯(准备率及贴现率不是那样可以轻易变动的),在中央银行根

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

5.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解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我们知道影响货币供给的,一是货币乘数;另一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不便时影响派生存款量。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影响准备金;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公债券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增加,卖出债券时则基础货币量就会减少。 五、计算题

第5题解答

(1)由模型 d

d

c 1000.8y y y ty+tr

y=c+i+g

=+=-

可解得:1000.8tr i g 1000.862.550200

y

10000.20.8t 0.20.80.25

++++?++=

==++?

(2)当均衡收入y=1000时,预算盈余:

BS ty g tr=0.251000-200-62.5=-12.5=--?

(3)当i 增加到100时,均衡收入为:

a btr i g 1000.862.5100200450y 11251b(1t)10.8(10.25)0.4

++++?++=

===----

这时预算盈余BS=0.25*1125 – 200 – 62.5 = 18.75。预算盈余之所以会从 – 12.5为18.75,是因为国民收入增加了,使税收增加了。

(4)若充分就业收入*

y

1200=,当i=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 ty g tr 30020062.537.5=--=--=

当i=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 没有变化,仍等于37.5。 (5)若i=50,g=250, *

y

1200=,则

**BS ty g tr 0.25120025062.5300312.512.5=--=?--=-=-

(6)从表面上看来,预算盈余BS 的变化似乎可以成为对经济中财政政策方向的检验指针,即预算盈余增加意味着紧缩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减少意味着扩张的财政政策。然而,如果简单得利用BS 去检验财政政策就不正确了。这是因为,自发支出改变时,收入也会改变,从而使BS 也发生变化。在本题中,当投资从50增加到100时,尽管税率t 和政府购买g 都没有变化,但预算盈余BS 从赤字( - 12.5)变为了盈余(18.75),如果单凭预算盈余的这种变化就认为财政政策从扩张转向了紧缩,岂不是错误了吗?

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 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水平上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稳定的量,在此收入水平上,预算盈余增加了,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反之,则是扩张的政策。在本题(4)中,充分就业收入*y =1200,当i=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 为37.5,当i=100时,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没有变化,故用*y 衡量的*BS 也没有变化,仍等于37.5。但在本题(5)中,由于*

tr 未变,但g 从200增至250,故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了,从37.5变为-12.5,因此,显示出财政扩张。所以我们要用*

BS 而不用BS 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第8题解答:

(1)已知:r c =0.38, r d +r e =0.18 则货币创造乘数

M/H=(r c +1)/(r c +r d +r e )=(0.38+1)/(0.38+0.18)=1.38/0.56=69/28≈2.46

(2)已知△H=100,货币创造乘数(M/H)=2.46

则货币变动:△M=△H*(M/H)=100*2.46=246(亿美元) 即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增加246亿美元. 第9题解答:

(1)已知r d =0.12, r e =0和Re=0(没有超额准备金),Cu=1000;进一步,已知总准备金Rd+Re=Rd=400 故H=Cu+Rd+Re=1400,初始存款R=400,

货币供给M=Cu+D,其中D=R/r d =400/0.12=40000/12=10000/3≈3333(亿美元) M=1000+3333=4333(亿美元)

(2)若其它条件不变, r d =0.2,则D=R/r d =400/0.2=2000(亿美元) 则M=1000+2000=3000(亿美元),即比(1)减少1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则意味着基础货币H 增加10亿美元,而现金需求和(1)中其它条件不变,则意味着初始存款R 增加10亿美元,即△R=10.

则货币供给增加(也即存款D 增加)

△M=△D=△R/r d =10/0.12=1000/12=250/3(亿美元) (第6题解答:这为第三版第题)

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11

Kg 2.51b(1t)10.8(10.25)

=

==----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 ?y=kg*?g=2.5*(-200)=-500亿美元 ?T=t*?y=0.25*(-500)=-125亿美元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BS=?T-?g=-125-(-200)亿美元

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盈余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 第六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一、选择题

1-5CCADA ,6-10ACDAB ,11-15ABDDA ,16-18CDD 二、名词解释

1.总需求曲线: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国民收入)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反映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关系的曲线。

2.总供给曲线: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国民收入)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反映总供给即总产出(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关系的曲线。

3.利率效应: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三、问答题

1.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碎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三种类型?

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四、计算题

第7题解答: (1)由

S D y y =得: 2000 + P = 2400 - P

得供求均衡点: P=200,

S D y y ==2200

(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2160D y P =-

S D y y =有:2000 + P = 2160 – P

得:P=80 ,

S D y y ==208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2640D y P =-

S D y y =有:2000 + P = 2640 – P

得:P=320 ,

S D y y ==232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4)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1800S y P =+

S D y y =有: 1800 + P = 2400 – P

得: P=300 ,

S D y y ==210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 (5)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 第9题解答:

总需求函数AD 可由IS-LM 模型求出。

根据题意:α=200,β=0.75,e=200,d=25,g=50,则产品市场均衡(I=S )时,

y=(200+200-25r+50)/(1-0.75)=(450-25r)*4,即

y=1800-100r (1)

又已知:L=y-100r M=1000,则货币市场均衡时,

1000/P=y-100r

整理得:

y=100r+1000/P (2)

由(1)和(2)有:

2y=1800+1000/P 即总需求函数为:

y=900+500/P

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选择题1-5BBDCD 6-10ACADC 11-12DB

二、名词解释

1.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或经济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失业。

3.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4.通货膨胀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5.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三、问答题

1.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

解答: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实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国民收入的减少。

2.通货膨胀的类型有哪些?

解答: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爬性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四类。当物价上涨小于2%-3%时属于爬行型通货膨胀,在3%-10%之间属于温和型通货膨胀,达两位数时即为奔腾型通货膨胀,超过50%就属恶性的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将通货膨胀划分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三类。通货膨胀能否预期,有可把通货膨胀划分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两类。

3.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通常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总数中所占比重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佣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3)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出来。(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变化。(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会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和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加结构性失业。

4.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解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是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也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的快得话,则企业的收入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其二,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这里只说明两种主要的情况。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的看法,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前面,由此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产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由于更多的就业、增加产出所获得的收益所抵消。例如,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如果他惟有在通货膨胀条件之下才能得到就业机会,显然,他就受益于通货膨胀。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这里讲的是通货膨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则原来总需求所能购买的实际产品的数量将会减少。也就是说,当成本推动的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既定的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少的实际产出。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四、计算题

第7题解答:

1)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19851984

19851984

111.5107.9100%100% 3.34%107.9P P P π--=

?=?=

同理可得:1986

2.69%π=

2)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19851986

1987

3.34% 2.69%

3.015%2

2

e

πππ++=

=

=

1987年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 预期通货膨胀率=6% -3.015%=2.985% 第9题解答:

(1)自然失业率为6%;

(2)通货膨胀减少5%,即π-1-π=0.05,由π=π-1-0.5(u-0.06)得: 0.5(u-0.06)= π-1-π 0.5(u-0.06)= 0.05 (u-0.06)= 0.05/0.5=0.1 即要使通货膨胀减少5%必须有10%的周期性失业。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一、 选择题1-5BACBB 6-10ACCAD 11-15CDAAD 二、名词解释

1.长期经济增长 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建立在先进技术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相应调整的基础上。

2.经济周期 经济围绕长期增长趋势有规律地收缩和扩张。 3.资本深化 人均资本量随时间而增长的进程。

4.黄金分割律 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定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三、问答题

1.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产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解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t

t t t Y A f L K = 式中,

,,t t t Y L K 顺序为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代表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

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即:

Y A L K G G G G αβ=++ 式中,D Y 为产出的增长率;G A 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 和

G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

的增长率。,α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长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的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归结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涵义? 解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k=sy-(n+δ)k

其中k 为人均资本,y 为人均产量,s 为储蓄率,n 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它表明,人均资本的增长等于人均储蓄sy 减去()n k δ+项。()n k δ+项可以这样来解释: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 ,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k δ。总计为()n k δ+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

()n k δ+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的上升,即?k >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

式可以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四、计算题

P725第8、9、12题。 第8题解答:

(1)经济均衡增长时:sf(k)=nk 代入数值得:2

0.3(20.5)0.03k k k -=

解之得:k=3.8 (2)由题意,有:

()f k n '=

于是:2 – k =0.03 , k=1.97

即为黄金律相对应的稳态的人均资本量。 第9题解答:

1)稳态条件为:()()sf k n g k δ=++

代入数值得:(0.010.020.04)k ++

得:k=16 从而,y=4

2)如果s=0.1,n=0.04,代入稳态条件()()sf k n g k δ=++

则:k=1, y=1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9章 一、选择题 1.政府预算赤字增加()。 A.提高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B.降低了真实利率并挤出了投资 C.对真实利率没有影响,也不会挤出投资,因为外国人购买有赤字国家的资产 D.以上各项都不是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较高的真实利率()。 A.增加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B.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该国投资 C.减少了该国的资本净流出,因为本国居民和外国人都喜欢在国外投资 D.以上各项都不是 3.欧洲人对美国生产的福特汽车的偏好提高,引起美元()。 A.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B.贬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C.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增加 D.升值,且美国净出口减少 E.升值,但美国净出口总额保持不变 4.“孪生赤字”这个词是指()。 A.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政府预算赤字 B.一国的贸易赤字和它的资本净流出赤字 C.一国的储蓄赤字和它的投资赤字的相等 D.如果一国有贸易赤字,其贸易伙伴必定也有贸易赤字 5.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B.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净出口增加减少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净出口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6.以下哪一项关于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升值 B.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供给,本币贬值 C.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升值 D.一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增加了本币需求,本币贬值 7.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外汇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 A.美元供给增加,且美元贬值 B.美元供给减少,且美元升值 C.美元需求增加,且美元升值 D.美元需求减少,且美元贬值 8.如果美国对中国生产的服装的进口实行配额,以下哪一项关于美国净出口的表述是正确的?()。 A.净出口将增加 B.净出口将减少 C.净出口将保持不变 D.以上各项都不是 二、判断题 1.资本净流出是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减国内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2.一国的资本净流出(NCO)总等于其净出口(NX)。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99694

宏观经济学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GNP:国民生产总值。某国身份家的公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税收乘数:税收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3、货币流动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此时反映利率r和国民收入y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或利率r等金融杠杆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政策。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5 DDADB 6——10 BBABC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国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IS曲线将如何移动, 请画图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为 1 e g t tr r y d d αβββ ++-+- =-,当其他条 件不变,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时,纵截距 e g t tr d αββ ++-+ 增大,斜率不变, 所以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2、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种标价法?并举例说明。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6.19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如:1人民币=1/6.19美元。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工具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1.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A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 B ) A.剔除金融转移; B. 计量GNP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 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C ) A.110亿美元; B. 157亿美元; C. 280亿美元; D. 175亿美元。 4.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A.实际GNP等于名义GNP; B. 实际GNP小于名义GNP; C. 实际GNP和名义GN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NP大于名义GNP。 5.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6.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B )。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净出口; D. 投资。 7、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C )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8、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C )。 A、1.6; B、2.5; C、5; D、4 9、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D )。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 1. 宏观经济学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 新古典学派主要由哪些学派构成?他们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参考答案 1.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有两个主要的源头:一是罗斯福新政,它在实践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的例证;二是凯思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它从理论上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 答:新古典学派主要由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三个学派构成。 货币学派认为,“滞胀”的基本原因是政府频繁使用凯恩斯主义政策所致。实际财政政策基本上是不会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起作用的,它只对经济的名义变量起作用,所以必然会破坏市场经济自发的运行机制,导致市场信息扭曲。加上政府频繁交替使用紧缩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他们主张政府其本上放弃对经济的宏观干预,让市场机制藏发起作用,中央银行只要将货币供给量控制在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上,通货膨胀就会被控制住,而经济增长率将会在市场机制自动作用下达到一个自然的增长率,失业也会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在预期上不会犯系统性错误,当人们正确地预期到政策的结果时,政策就合失效,只有预期不到的政策才会起作用,而政府是不能长期蒙蔽公众的,人们会很快熟悉新政策,并对自己的预期作出调整。所以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即使在短期内起作用,其效果也不可靠,而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要比政府政策可靠得多。理性预期学派并没有提出政策上的建设性意见,只是它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避免那些可能破坏市场机制的干预性措施。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是针对“滞胀”的,他们的基本政策是通过减税来刺激供给。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了税率变动与税收总额变动关系的著名拉弗曲线。供给方面的政策实际上是从长期方面来考虑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这为后来各国普遍实行的长期性的税收调节计划和其他旨在长期对经济起作用的经济讨划,在理论上铺平了道路。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一、选择题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测定一个国范围内在一定时期所有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净值 D. 可支配收入总和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 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下面哪一种情况是从家庭部门向企业部门的实物流动( ) A.物品与劳务 B.生产要素 C.为物品与劳务进行的支付 D.为生产要素进行的支付 4.下面哪一种情况属于政府部门对家庭部门的转移支付( ) A.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B.政府为购买企业生产的飞机而进行的支付 C.政府为其债券支付的利息 D.政府为失业工人提供的失业救济金 5.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出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政府为其雇员支付工资 6.在下列项目中,(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7.在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政府购买。 A. 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 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政府定购一批军火 D. 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8.下列(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 A.租金 B.银行存款利息 C. 红利 D.养老金 9.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 )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C.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D. 家庭储蓄加净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 10.在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B. 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 C. 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D. 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11.国内生产总值等于( )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减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C. 国民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国外投资的净收益 D.国民生产总值加净出口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的间接税( ) A. 销售税 B. 公司利润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3.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可支配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 ) A. 社会保险基金 B. 公债利息 C. 公司收入税 D. 公司未分配利润 14.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 A. 国民生产净值 B. 个人收入 C. 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15.下列哪一项应记入GDP( )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D.购买40股股票 C. 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16.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转移交付 D.转移支付 17.所谓净出口是( ) A.出口减进口 B.进口减出口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及答案

十二章 12.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 (2)1999年名义GDP;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对否?

(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 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 储蓄;(2) 投资;(3) 政府支出。

十三章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投资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宏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汇编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A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济人为一笔旧房买卖收取佣金; 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2.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C.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提高; 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 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4.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is ,L>M; C.i>s ,LM 5. 在IS-LM 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C.收入增加,利率降低; D.收入减少,利率降低 6. 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10亿美元,IS曲线将(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7.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 A.增加和利率提高;B.减少和利率提高; C.增加和利率降低;D.减少和利率降低 8.()将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A.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B.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 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9. 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失业和通货膨胀 10.经济周期的实质是()。 A.失业率的波动;B.利息率的波动; C.价格水平的波动;D.国民收入的波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时要注意()。 A.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1.某一经济生产五种产品,2000年和2002年的产量和价格如表。请计算: (1)2000年、2002年的名义GDP。 (2)如以2000年为基年,2002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3)2002年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产品2000年2002年 Q P Q P A 25 1.5 30 1.6 B 50 7.5 60 8 C 40 6 50 7 D 30 5 35 5.5 E 60 2 70 2.5 2.假定GDP为5000,PDI为4100,政府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10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3.假设一国GNP为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NNP、净出口、政府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 4.请根据下表计算:GDP、NDP、NI、PI、PDI。(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125 净出口15 储蓄25 折旧50 政府转移支付120 企业间接税75 政府购买200 社会保险金130 个人消费支出500 未分配利润100 公司所得税50 个人所得税80 5.下表为某国的统计资料,要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亿元)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利润30 消费支出90 投资支出60 出口60 进口70 所得税30 政府转移支付 5 政府购买30 6.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人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人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人为12亿元。求该国的GNP与GDP。 国民收入决定练习题 1.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行为方程: C=100+0.6Y d,I=50,G=250,T=100。 试求:(1)均衡收入Y和可支配收入Yd;(2)消费支出C;(3)私人储蓄S P和政府储蓄S G;(4)投资乘数K I。 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试求: (1)均衡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假定上题中的税收不是定量税T=250,而是比例税,税率t=0.25,即税收函数为T= 0.25Y,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8课)

Macroeconomics(Tenth Edition) 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her, Richard Star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onceptual Problem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202716.html,ing the aggregate supply-aggregate demand model explain how output and price are determined. Will output vary or stay fixed in the long run? Suppose the aggregate demand curve were to remain fixed: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behavior of prices over time? Answer: The way output and prices are determined in the aggregate can be analyzed most easily using the AD-AS model; however, we have to determine first which time frame we have in mind. The vertical AS-curve describes the very long run and output is determined by aggregate supply alone while the price level is determined by the level of aggregated demand relative to the output the economy can supply. The horizontal AS-curve describes the very short run and output is determined by aggregate demand alone while the price level is fixed and unaffected by changes in output. The upward-sloping AS-curve describes the medium run and fluctuations in aggregate supply or aggregate demand can determine actual output and the price level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productive capacity is given. The AD-AS framework is a very simplified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al world that cannot describe the behavior of all people and enterprises in an economy. In this framework,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aggregate demand on output and prices depend largely on the slope of the AS-curve. We should keep in mind that the long-run AS-curve tends to shift to the right from year to year as potential output tends to grow. Therefore, even in the unlikely event that the AD-curve remains fixed, the price level would change, that is, decline over time. Technical Problems 1.Suppose that actual output is $120 billion and potential (full-employment) output is $156 billion. What is an output gap in this hypothetical economy? Based on your estimate of the output gap, would you expect the unemployment level to be higher or lower than usual? Answer: The textbook defines the output gap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tual GDP and potential GDP. Therefore the output gap in this hypothetical economy is -$36 billion. Since actual output falls short of potential output, we should expect the unemployment rate to be higher than usual. Chapter 2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Conceptual Problems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b11-15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 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 充分就业和公平。 2、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政府转移支付; 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3、自稳定器的功能()。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 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 推迟经济的衰退。 4、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5、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增加税收; B 减少税收; C 增加政府支付; D 增加转移支付。 6、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 B 提高个人所得税; C 提高公司所得税; D 增加货币发行量。 7、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B 增加财政支出; C 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税收 8、通货是指()。 A 铸币、纸币; B 储蓄存款; C 活期存款; D 定期存款。 9、下列哪种情况是M2的一部分而不是M1的一部分()。 A 活期存款; B 储蓄存款; C 旅行支票; D 其他支票存款。 10、如果人们收入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 货币的交易需求; B 货币的谨慎需求; C 货币的投机需求; D 以上任何一种。 11、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变得很小; B 变得很大; C 不发生变化; D 难以确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