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日合作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探索

中日合作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222591.html,

中日合作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探索作者:陈洁刘宁夏晶王甫洋徐坚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7期

[摘要]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与日本龙谷大学政策学部共同探索建设环境专业

创新型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双方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通过问题导向式学习和项目驱动式教学,实现文理互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科学研究及公开演讲等综合能力。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环境专业;中日合作;文理互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1-0054-02

一、引言

我国的环境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培养多层次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存在一些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从而桎梏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1]。实践性教学是以教学实验、社会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我国高等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目前进行实践性教学最常采用的就是以硬件设施为支撑,为学生提供各种与污染控制相关的实验和设计机会[2],偏重于治理技术的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环境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手段,还需要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公众参与等共同发挥作用,这决定了环境保护事业需要能兼有人文与社会学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也就要求高校在培养时需要将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有机结合到实践性教学中,具有较大的难度。

在全球性环境问题频发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环境学科的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国际交流合作是推动环境学科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一环,是高校间合作交流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提供海外学习交流机会,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重要方式。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依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采用错位发展的思路,致力于培养面向基层、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环境人才。2015年3月,与日本龙谷大学政策学部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共同探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环境

社会实践课程,为培养国际化的高层次综合型专业人才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课程介绍

(一)教学计划简述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 教学团队组建原则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下面由学习啦为你整理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范文一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 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 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 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 与培养;3. 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 进修规划, 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 师成长;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 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6.积极编写、 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 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3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 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 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 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 承 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 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 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 质量。 4.规划、 组织教学研究, 在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 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团队建设的有关方案范文二(一)团队设置特色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 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 现有教师 21 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 6 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 人, 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 6 人。 其中 50 岁以上 3 人,占 14% ;40-50 岁 12 人,占 57% ,40 岁以下 6 人,占 28% 。 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The ba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编号:100201 总学时数:48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教材:《环境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培桐、薛纪渝、王华东)。 参考书目: 1.刘天齐、林肇信、刘逸农主编,《环境保护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 2.7 2.王羽亭、井文涌、何强编,《环境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9 3.殷维君,《环境保护基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9 4.马玉琴,《环境监测》,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9 5.张小平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胡亨魁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李连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8.肖洪亮,《噪声污染控制》,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9 《课程内容简介》: 《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环境学概论》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 1.课堂教学 要求讲授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条理性,应紧密结合现实内容。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 分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2.自学安排 要求参阅与环境有关的国内外论文杂志及报刊,及时了解世界环境问题新动态,应注意与本专业 的环境问题有关的文章并作笔记。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计划参观淄博市污水处理公司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或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表1 《环境科学概论》授课课时分配表 课程内容课内学时课程内容课内学时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 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

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 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 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 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

环境科学专业教案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 一、学制与学位 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学制:四年 Duration:Four years 学位:工学学士 Degree:Bachelor of Engineering 二、培养目标 Educational Objectives 培养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和电力环境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发展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电力和其他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行政部门等从事有关环境保护、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和评价、环境规划等方面的科研、教案和经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major aims at training the students to be specialists who can grasp the basic theory,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on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ave a full comprehension about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technique and developing trends home and abroad in the Electric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after graduation, who can have the ability to be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lution controll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nterprise and institution and the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Skills Profile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特别是电力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经管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案、研究、开发和经管能力,掌握电力环境科学和一般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经管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与经管,电力环境保护科学与经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电力和其他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The majors will mainly learn the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especially on the Power Environmental Science。will practice their learning in the functional basic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will cultivate their scientific quality and develop their ability in teaching, researching, exploring and managing。will master the ways to monitor, assess and ability in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e required knowledge and ability for the graduates as follows: 1.Grasp the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n Maths, Physics and Chemistry.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

2012年12月第12期 高教论坛 Higher Education Forum Dec.2012.No.12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 陈有禄,罗秋兰,秦福利,万 欢 (广西工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课程教学团队是教学团队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建立课程建设有效合作机制的有力保证,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广西工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团队,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团队建设的理念、团队构建、团队任务目标、团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2)12-0015-03 作者简介:陈有禄(1965-),男,广西来宾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2-09-13 修稿日期:2012-10-20 一、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内涵特征及背景分析 “团队”一词最早出现在企业中,指具有技能互补的个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组成的相互协作的正式群体。团队不同于一般的群体,它不仅强调个体的工作业绩,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教育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借用“团队”这一概念,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正式群体,如学术团队、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也是教师“教学共同体”,它包括教学团队成员和支持、帮助或参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其他人员,前者为中心成员,后者为边缘成员。马廷奇认为所谓团队是指具有共同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共同负责、成员之间相互分工协作而形成的正式群体,具有目标明确、相互依存、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等特征。就高校发展的任务需求而言,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而教学团队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应像重视学术团队建设那样重视教学团队建设。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2012年3月,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团队是以课程为载体,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目标建立起来的教学团队,是教学团队的一种形式。课程教学团队是一个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组成的教师群体所构成的“教学共同体”,该教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手段研究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教学基层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 课程是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教师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实现知识的传授,只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应用。为此,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课程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等学校一直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领域中常规工作来抓,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打造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 多年来,作为高校负责课程建设的教学基层组织教研室,是高校纵向组织结构中最底层的正式组织,是高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最基本的细胞和学术性组织。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任教师大量增加,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不断增大,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基层组织作用被弱化,教研室在课程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教研室教学基层组织集体作用趋弱。近年来,高校教研室个体作用明显,教学活动中缺乏合作精神,成员间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协调沟通,传统的

【人力资源】05GIS环境科学教学大纲-《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环境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SCIENCE OF ENVIRONMENT 学时数:36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执笔者:徐颂 编写日期:2005年10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以及环境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从而对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获得: 1、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 2、各个环境要素污染的原因,防治的措施; 3、现代环境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绪论 1、理解环境的概念; 2、掌握环境问题的由来及概念; 3、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知道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 (二)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1、掌握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 2、了解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环境污染的特征,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环境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化,影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3、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包括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三)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知道大气圈的概念及其结构,了解大气的组成,大气环境质量保证的重要性,理解大气污染的涵义,知道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掌握大气污染源的种类,掌握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3、掌握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掌握颗粒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光化学氧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碳氢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他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掌握影响大气污染的动力气象因子; 2、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理解烟尘治理的几种技术,理解主要气体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掌握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代码课程名称 总 学 分 总 学 时 课 学 时 理 论 教 学 实 验 实 习 其 他 荐 学 期 备注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课程类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TH00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48 48 32 16 2 TH0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48 48 32 16 4 PE001体育(1) 1.0 32 32 32 1 PE002体育(2) 1.0 32 32 32 2 PE003体育(3) 1.0 32 32 32 3 PE004体育(4) 1.0 32 32 32 4 TH004军事理论 1.0 16 16 16 2 TH02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 48 48 48 1 TH02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0 48 48 48 3 总 17.0 336 336 176 160 选修课 英语选修课。全部修业期间需修满6学分,且需达到学校英语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多修读学分计入个性化。 EN061大学英语(1) 3.0 48 48 48 1 EN062大学英语(2) 3.0 48 48 48 1 EN063大学英语(3) 3.0 48 48 48 1 EN064大学英语(4) 3.0 48 48 48 1 EN065大学英语(5) 3.0 48 48 48 1 总 15.0 240 240 240 通识核心类 最低要求为12学分。须在该4个模块课程中各至少选修1门课程或2学分。其余学分可在4个模块课程中任意选修。 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

课程 代码课程名称总 学 分 总 学 时 课 学 时 理 论 教 学 实 验 实 习 其 他 荐 学 期 备注 人文学科 2.0 社会科学 2.0 自然科学 2.0 通识教育实践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XP004新时代社会认知实践 2.0 32 32 4 28 2 总 2.0 32 32 4 28 专业教育课程 基础类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CA150无机与分析化学 4.0 64 64 64 1 MA077线性代数(B类) 3.0 48 48 48 1 MA080高等数学(A)(1) 6.0 96 96 96 1 CA239有机化学(1) 4.0 64 64 64 2 EV002环境化学(A类) 2.0 32 32 32 2 MA081高等数学(A)(2) 4.0 64 64 64 2 MA119概率统计 3.0 48 48 48 2 PH003大学物理(B类)(1) 3.0 48 48 48 2 AB207生态学 2.0 32 32 32 3 BI115普通生物学 3.0 48 48 48 3 BI144生物化学 3.0 48 48 48 3 CA240物理化学(1) 4.0 64 64 64 3 CS154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C++) 3.0 48 48 48 3 PH004大学物理(B类)(2) 3.0 48 48 48 3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引导语:教学团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建设好教学团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范文,欢迎阅读!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建设目标为: 1. 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 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团队结构的优化 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是优化团队结构,使其具有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合理的梯队结构及有效的运行

机制。通过学历提高、国内外进修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使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双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为契机,根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以课程建设为依归,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编写讲义,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试模式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校级教学。认真研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 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团队在取得原有的科研教研成果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研科研立项,撰写专业论文和编写教材。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积极探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课件开发、考试方法、实验室建设、工学结合等方面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共5篇)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2.隶属关系。团

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一)总目标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主要任务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

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0716003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全日制本科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环境科学导论》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环境经济等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到: 1.牢固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环境污染物的在各种环境因子中的转化规律; 3.一般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物转化的计算过程和具体应用; 4.一般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数学模型推演。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及环境学 §1、环境及其组成 §2、环境问题 §3、环境科学 本章重点:环境与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和任务。 本章难点: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科学的内容、分类和组成。 第二章当代世界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 §3、我国的环境问题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本章重点:全球环境问题,我国环境问题。 本章难点: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 §1、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 §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3、森林生态系统 §4、生态平衡 §5、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本章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生态平衡。 本章难点: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完整版)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

{团队建设}加强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团队建设)加强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与探 索

加强大学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安徽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王志曲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应有之义。其中,教学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尤其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背景下,要想尽快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真正使教学领域发生新的变化,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关键壹环就是加强教学团队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当下研究如何利用教学团队这壹有效形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壹、教学团队的内涵和功能 (壹)教学团队的内涵 “团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壹个概念。较早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它是企业内部的壹种组织运作模式,是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愿景、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群体。团队运作的理念于于培育共同的信念和协作精神。实践证明,团队运作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聪明才智,产生1+1>2的智慧增值效应。当前于我国高校中出现了围绕教学而组建的“教学团队”,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重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涵,围绕共同愿景,由知识技能互补且 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员所组成的互动系统。它是壹个动态的、持续多阶段的发展过程,需要学校、院系、

教师等多主体共同努力推进的系统工程。 (二)教学团队的主要功能 教学团队是壹种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实践,也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教学团队能够促进教师整体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第壹,有利于克服传统育人模式的弊端,发挥团队教育的优势。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每门独立课程为基础,壹壹对应,各负其责。于这种情形下,壹个人的能力就成了影响这门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但随着专业、课程之间不断交叉,联系日益加强,这种“单兵作战”的教学育人方式不仅于客观上导致学生知识连接上的困难,而且也很难适应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团队则把不同智慧、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教师凝聚于壹起,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能够有效地达到优势互补,促进课程系统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充分发挥团队集体的教育力量,从整体上提高育人效果。 第二,有利于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是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和主力军,他们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培养和引领。教学团队,壹方面能够为年轻教师提供向专家学习的机会,另壹方面能够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使他们能够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直接指导和帮助。壹般来说,教学团队遴选出来的带头人均是该专业或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他们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厚,师德高尚。这样利用他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

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规划 (2006-2010)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人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正视工业革命以来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综合性的环境类学科得到迅猛发展。我国教育部于1995年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列为一级学科以来,环境类专业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尤为迅速。浙江万里学院于2000年开始招收环境保护专业专科学生,并于2003年起招收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五年来,共招收330名专科生和315名本科生,且已有249名专科学生学成毕业,环境科学系较好地完成了第一阶断的发展规划。为使环境科学系的学科发展能适应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全面实施浙江省生态省建设战略的需要,特制订环境科学系2006~2010年发展规划。 一、环境科学学科发展的背景 长期以来,经济的增长被视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工业化革命有力地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增长,迅速地改变着社会面貌。但伴随着人类社会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人类将直接面对着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急剧增加、自然资源逐渐耗尽、工农业污染等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影响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人类对不顾生态环境保护而高速发展经济带来的一件件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事件及一桩桩由环境问题引发的国际纠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人类的未来,寻求经济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协调平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人类对环境认识的历史性飞跃,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等专业人才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成为各领域最抢手的专业人才,环境类专业的高等教育事业应时而生,成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之一。我国近十几年持续的高速度经济发展令人注目,但长期以来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相当严峻,无论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西部待开发地区,面临的环境污染控制与治

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张光春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400055)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组建团队,合理定位共同远景目标和绩效目标,建立健全内部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考核评价与淘汰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对策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切实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并将把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事实上,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也是突破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障碍,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一、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点 团队的概念是在企业管理中产生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界。20世纪70年代,团队教学开始应用于高等学校。我国的一些高校是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组建教学团队并进行团队教学实验的。所谓教学团队,是指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工作方法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与一般的教学工作群体有明显的不同,它更强调要完成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并通过不同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团队队员努力的结果导致团队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之和。二者比较如下表: 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强调“专兼结合”,实际上是根据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纳入教学团队,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这有利于改善“双师”结构,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环境科学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doc

环境科学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环境科学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近二三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因此本专业的基业前景非常好,但是在工薪待遇上只有本专业高层次人才会有相当丰厚的待遇。 环境科学学习课程机械制图、环保设备设计、电工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工艺设计、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应用、专业外语、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系统工程与优化、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噪声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导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等。 环境科学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有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与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有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理工结合的环境科学类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环境科学必备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6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3学时,单独设36学时实验课。另外还有4周的课程设计。 学分:3.5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环境监测》、《分析化学》、《流体力学》和《环境微生物学》 二、课程简介 (一)中文简介:《环境工程学》课程属环境科学专业,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全面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管理和电离辐射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等,了解环境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属必修课程。根据已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从业特点,其中从事一专业(环境工程)的人中,约有2/3以上人数是从事水、气污染控制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处理设施的运营。因此,我们将《环境工程学》进行细化,并将其分为《水与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和《固体废物管理》四部份。 其中《水与废水处理》》主要是侧重生活污水中有机质、氮、磷和悬浮物的处理工艺和处理装置和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常见工业废水的污染特点、处理方法、处理工艺及处理设施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通过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讨论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管理和电离辐射等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原理、设计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计算等内容,重视环境工程设计的实践及创新,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能了解污水的污染特点,掌握常规污水的污染物种类、浓度范围及处理难点,以便进行工艺设计时选择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

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进而推动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际,特制定本《养禽与禽病防治》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

见》为指导,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通过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一支 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突出、双师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教学团队建设应当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的管理制度,创造宽松而严谨的教学与学术环境。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中应当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当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采取措施激励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利用他们在的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团队建设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当紧密结合学校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来开展,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围绕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来组建教学团队。 (三)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注重师德建设的原则。团队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五)资源整合的原则。鼓励跨学科、跨校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充分发挥校内的优质教学资源优势。 (六)团队水平整体提升的原则。落实教学团队的教师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并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三、建设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