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马壁小学原海萍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有: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本课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教学公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倍数。如例11安排了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是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

正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12厘米、18厘米、24厘米,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表示,最后让学生说明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学以致用。教学例12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6和9的公倍数,学生说了三种方法,一是先找9的倍数,从9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二是分别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有的倍数;三是先找6的倍数,再从中找出9的倍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6和9的倍数和公倍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

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对概念的理解较难。首先,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理解帮助他们认识;其次,引导学生前面操作活动时所得到的示意图,具体分析这两种情况;再者,组织讨论:帮助他们在讨论中进一步完善对公倍数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2、学法指导

通过动手,让学生找一找,铺一铺、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直接引入新课,探索新知。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探索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

四、教学具准备:纸片、多媒体课件。

五、具体的教学过程:

我设计的总体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利用学具,直接新课(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

1、学生预先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铺一铺、摆一摆。

2、引导学生观察所铺的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2和3的倍数的特征,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3、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

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应用知识:

1、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提炼。

(三)、练习巩固(讲清练习的层次)

1、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基本——拓展

(2)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隐含着求最大公因数与求最小公倍数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教材简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圈数的活动,从中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知道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而且又让学生懂得枚举的方法。因此,在巩固的练习中,应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找到其它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

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难点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学生分析: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要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仍较为困难。但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很丰富,而且他们的思维活跃,喜欢挑战自己,对于新知识总喜欢自己探索,并且喜欢寻找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因此,这节课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教师作一些适当的指导,这样,可能教学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教学方法:探究、尝试。例1教学公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倍数。例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人教版五下数学】《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节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对数的运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是对于因数和倍数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我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清水县原泉小学王宏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小公倍数》一课中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最小公倍数》是学生在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以后学习通分和约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数学概念,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内容编排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真真切切地体验到

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难点:体会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四、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学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分析概括的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按照下面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启发思维;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归纳概括,建立概念;实际应用,加深概念;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首先我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进行谈话。明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他的爸爸准备用长3dm宽2dm的墙砖装饰厨房的墙壁。如果用这样的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呢? 设计意图:以这样的情境引入,把数学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被开启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学校:城镇学校说课人:晁媛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说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基本技能目标: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思维能力目标: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算理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几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课堂教学模式:生本课堂模式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环节 1、课前三分钟(学生组织) 2、课堂复习(教师组织)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分别组织的复习,一方面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回忆;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较自然地进入探究性学习的状态。 3、教师谈话:从四月一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兰一家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倍数”的实体模型,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具体有实际意义的“数”,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 (二)探究新知 1.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铺墙砖”。通过对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修改板书,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进而通过“列举法”找出3的倍数、2的倍数,以及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启发学生联系旧知识,用“集合圈”表示出2和3的公倍数。通过这一过程,不仅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 在不同的学校、班级进行前测,直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用模拟的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横拼竖摆,不但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脚手架”。通过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和构建公倍数体系两个环节进行有效教学。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掌握求1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对

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1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游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作业纸多张和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法和学法: 加点理念课堂上我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照下面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动手操作,建立概念;自主探究,归纳方法;实际应用,回归生活;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首先我从游戏中引入,我把枯燥的倍数复习设计成“抢倍数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悟公倍数。(预设5-6分钟) 具体操作: 首先我手里拿着数字卡片,给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风靡我们全班的游戏—抢倍数游戏。面对全体同学讲一下规则:找两个同学上来,一个负责抢3的倍数,一个负责抢2的倍数。老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过了抢的时间老师会把卡片收起来。最后抢的多的同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通分》的第一课时《最小公倍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了解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比较丰富,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学习打下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法、学法 1、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快乐教学法和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 2、说学法 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设计以下的四个教学环节: (一) 、活动探究,认识公倍数 1、在教学公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倍数。 2、根据学生的总结及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 学生通过上面的教学得出:公倍数要同时是两个数的倍数。(二)、自主探索,求最小公倍数: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学以致用。教学例2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6和8的公倍数,学生可能说三种方法,一是分别找出6和8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有的倍数;二是先找8的倍数,再从8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三是把6和8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再计算出最小公倍数。 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小公倍数与其它公倍数的关系。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用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运用实践机会。 首先设计的是一般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后发现两种特殊的情况。 接着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练习中李阿姨浇水的时间安排。 (四)、全课小结、过程回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说你掌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15《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内容——《找最小公倍数》81-82页。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一些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比较丰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两个数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周密的逻辑性。 3.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让学生找4和6的倍数,进而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利于学生建立对概念的理解。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五)说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复习引入新课,通过表格探索新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教材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给出因数与位数的概念。这节课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引入,为本单元最后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须且重要的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 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情感、价值方面: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三、说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1、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乘法的运算理解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让学生针对12个正方形的摆法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数学中自然数和自然数之间也有各种关系,初步体会数和数的对应关系,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二)情境体验,理解概念: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1)情境体验,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意义。让学生根据12个正方形的不同摆放方式写出算式,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2)在具体的乘法算式中,理解倍数和因意义。这样做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拓展了空间。根据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余两道乘法算式模仿的说一说,充分的读一读,在通过“能说4是因数,36是倍数吗?这一反例的教学,充分感受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最小公倍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教材简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圈数的活动,从中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知道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而且又让学生懂得枚举的方法。因此,在巩固的练习中,应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找到其它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学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难点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学生分析: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要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仍较为困难。但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很丰富,而且他们的思维活跃,喜欢挑战自己,对于新知识总喜欢自己探索,并且喜欢寻找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因此,这节课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教师作一些适当的指导,这样,可能教学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教学方法:探究、尝试。例1教学公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倍数。例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一、以趣激疑:比比谁的声音亮?请两组学生报数,并请报到2、3倍数的同学分别起立。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人起立了两次?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教师引导学生用“既是…又是…”来表达想法。)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我们就可以说6、12、18、24……是2和3的公倍数。(师板书“公倍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公倍数”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s of 3" Textbook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3的倍数的特征》,它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的内容。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说说: 第一方面:教学内容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放在2、5的倍数的特征后面教学。 第二方面:重点目标及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第三方面: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型是新授课,课前速算:快速写出3×1= 3×2= 3×3= …3×33=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说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猜测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做大胆猜想。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猜测,学生可能说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1、2、3、4、5、6、7、8、9、0,没有什么特别规律,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什么规律。” …… 2、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举例验证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最小公倍数》。 一、说教材 《最小公倍数》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41页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为今后学生学习“通分、约分”打下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基础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基本技能目标: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有所成;力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悟。 根据对学生“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通过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学生通过探索以后,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学生便能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 教学准备是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生准备练习本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激思引探,教学新知;尝试应用,方法提炼;练习应用,总结梳理。 三、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我在教学开始,通过师生谈话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出示: 小明一家游玩结束时的对话,小明的妈妈工作3天休息一天,爸爸工作5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那么在这8月份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学生相互议论后,男女同学分工合作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精编版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书五年级第二单元中的内容,在认真研究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得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2、5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初步了解了因数、倍数的意义,并会试着找一些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知识是对倍数知识认识的一次拓展,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 、5 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

和5的倍数。 教学难点: 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四、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直观演示法:利用百数表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需发展的要求。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2、5倍数的结论。 五、说学习方法 本节课我在充分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下,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学习方法,辅之以列举法、观察法、比较法 1、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合作交流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百数表、彩笔等 七、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数学游戏吗?我们今天玩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可以随便说一个数,老师马上就能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学生举例说数,教师判断) 2、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欲望,并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探究 2、5的倍数的特征。 (1)根据百数表,探索规律,找到的2的倍数。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在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北师大版

找最小公倍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找最小公倍数》81-82页。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一些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比较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两个数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3.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让学生找4和6的倍数,进而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利于学生建立对概念的理解。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 ;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两条较长的边和两条较短的边,它们的位置都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二、学情分析: 在不同的学校、班级进行前测,直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用模拟的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横拼竖摆,不但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脚手架”。通过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和构建公倍数体系两个环节进行有效教学。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

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游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作业纸多张和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法和学法: 教师资格证的材料题怎样才能拿高分呢,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XX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题》高分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点理念课堂上我采用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师准备好说课稿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是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观潮》第二课时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五年级数学下册 221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人教版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 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知识表象,或激活一定的前期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这节课是先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后再进行的,因为是刚开始实施预习后的课堂教学,所以之前我已经给学生安排了具体的预习步骤.所以探究新知识的时候我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切入,让学生说出预习之后,所获得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讲完所有内容之后再进行反馈,让孩子们对自己昨天预习的内容进行修正,再进行自我评价,肯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三、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3、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学起来易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布置预习,引导探究 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孩子们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带着问题听这节课。上课的时候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探究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2、结合学情与新课程标准对本环节的要求,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二)对教材的处理意见 1、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再者,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

效率。从而把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环节放在后面。 2、新授课中补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意义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意义。理由是: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课堂习题进行了有明确针对性与目的性的改变。(后述)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标准》中要求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 3、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理由是:《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所以要达到《标准》中的要求这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二、说学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小公倍数》优秀说课稿

《找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找最小公倍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方法、说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学习本课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认识因数和倍数,知道2、3、5倍数的特征,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些内容与本节课紧密相联,是学习本课的铺垫和基础。同时,找最小公倍因数又是通分的基础,而通分又是异分母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找最小公倍数在学习分数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本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遵循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我们不难发现本节课教材中的优势资源,可以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和“找最小公倍数”抽象概括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一项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五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知道2、3、5倍数的特征,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等内容;积累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数学学习一个重要特点是:探索发现和抽象概括的过程中需要具体的、形象的数学例证作支撑;同时他们在进行数学概括时往往不够完整,在数学表达上往往不够严谨,这些都需要精心的引导。学情分析,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教法、学法的一项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用集合图表示。掌握求1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比较说课稿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比较》说课稿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第三单元《约数和倍数》的最后一课时。本单元教材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而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本单元的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教材注意增加了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再出现失误。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十分关键,既为本单元的知识做以总结和巩固,又为以后学习约分、通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依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具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的。 1、学生通过对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方法比较,进一步理清求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异同点,熟练地把握解答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清和掌握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概括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点。 学生特点分析: 学生的年龄小,大部分不足十岁,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在学习中通过多媒体演示,先复习学过的知识,再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兴趣十足,多次合作、探究、讨论,积极营造互动的教学气氛。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在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 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又根据本课时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情况,因此本课设计力求在教法中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思想。在学法上则突出“自主学习、概括归纳”的特点。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旧知的复习、例题的教学。通过对自己的练习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概括,自主构建新知的形成,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渗透的教学理念: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课稿 马壁小学原海萍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有: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本课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教学公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倍数。如例11安排了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是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看正方

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来说明为什么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长方形纸片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思考后,回答12厘米、18厘米、24厘米,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再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表示,最后让学生说明8是2和3的公倍数吗?为什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学以致用。教学例12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6和9的公倍数,学生说了三种方法,一是先找9的倍数,从9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二是分别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有的倍数;三是先找6的倍数,再从中找出9的倍数,通过比较三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捷。在此基础上,揭示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介绍用集合圈的形式来表示6和9的倍数和公倍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弄清怎样用集合图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感受数学方法的严谨性。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