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虚实融合学习环境:概念、特征与应用

虚实融合学习环境:概念、特征与应用

虚实融合学习环境:概念、特征与应用
虚实融合学习环境:概念、特征与应用

虚实融合学习环境:概念、特征与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虚拟”学习环境已经被人们熟悉并部分取代基于课堂的“现实”学习环境。虚拟和现实的学习环境各有利弊,前者有利于学习者使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开展跨地域的协作学习、拓宽知识视野,后者有利于学习者的临场体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在分析相关文献和现有学习环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虚实融合学习环境”的内涵与特征,对虚拟、现实以及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进行比较,并就若干典型的虚实融合学习环境及其教学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校园环境信息观测与研究性学习、GLOBE全球性学习与观察、虚实融合的机器人教育、数字化探究实验室。

[关键词]学习环境;虚实融合;学习环境设计;关联主义;物联网

一、引言

学习环境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in,1890-1947),他认为学习环境的设计应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需求,与之充分互动,从而影响其外在行为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将学习环境的概念延伸到课堂氛围、学校文化等方面,认为教与学的过程类似于社会交往。需要一定的文化氛围起外在引导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已将“现实”的学习环境拓展到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虚拟”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促进协作和分布式学习。然而,单纯的现实环境和网络中的虚拟环境对教学的影响各有利弊,在增强学习者临场体验、培育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拓宽学习者视野、培育学习者协作式解决问题能力等等方面,实和虚的学习环境不可兼得。

为此,有必要在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下,结合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将课堂内/外的“现实”学习环境与基于网络/多媒体的“虚拟”学习环境进行“融合”,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营造“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该环境既能满足学习者获取真实的学习体验,促进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又有利于教师在探究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多方位的指导。拓展学习者的视野。

二、学习环境及其构成要素

(一)学习环境的内涵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教学范式的关注点逐步从“教”转向“学”,在强化情境认知理论的同时,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

国外学者大多从学习活动的视角来定义学习环境,认为学习环境是促进学习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规划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Planning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学时数:30 学分数:2 课程性质:限选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等 开课教研室:环境科学教研室 执笔人: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属环境科学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2.知识要求 本课程系在《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经济学》的基础上,来对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方法进行讲解,尤其对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因此学生应具有现代数学、几何学、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知识。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环境规划的基本理论;

掌握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尤其是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方面的规划。对各类社会环境形态具有独立制订规划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环境规划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原则; 了解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和内容; 掌握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掌握水环境、大气环境污染、土地资源保护、固体废物管理、城镇环境的规划的基础、技术措施; 了解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2.时间分配和进度

左玉辉环境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sz《环境学》全书复习资料 六、生物环境 1.生物入侵的概念,途径及危害P194-197(名词解释、简答) 生物入侵又称为生物污染或生态入侵,指当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地区不仅能存活、繁殖,而且形成种群,其种群的进一步扩散已经或即将造成明显的生态破坏和经济负面后果的事件。 入侵途径主要有:(1)人为有意引入,包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引入物种,其目的是为了生物防治引入物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引入物种、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引入物种以及在战争中运用细菌或病毒等作为武器;(2)无意识引入,即通过国际人员往来、商品贸易渠道、交通工具、海洋垃圾等引入的;自然入侵,即自然界中的植物靠自身扩散传播慢慢侵入到其他生态系统、或是通过自然媒介和动物媒介传播的。 对环境的危害:(1)入侵物种形成大面积的优势种群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2)压迫、排斥本地物种,造成物种的单一化,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3)与本地物种争夺食物或直接取食本地物种。(4)破坏景观的完整性和自燃性(5)影响遗传多样性(6)危害农林业和经济的发展(7)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2.生物多样性P199-204(填空) 主要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备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七、全球化 1.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目标、措施P240-241(简答)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坚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事关各方利益,需要各国联手应对。2坚持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凑个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决。3坚持公约主导地位。《气候公约》及其《精度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各做的法律基础,是最具权威性、普遍性、全国性的国际公约。4坚持科技创新。科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电磁学基础知识

电磁学基础知识 电场 一、场强E (矢量,与q 无关) 1.定义:E = 单位:N/C 或V/m 方向:与+q 所受电场力方向 电场线表示E 的大小和方向 2.点电荷电场:E = 静电力恒量 k = Nm 2/C 2 匀强电场:E = d 为两点在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 3.E 的叠加——平行四边形定则 4.电场力(与q 有关) F = 库仑定律:F = (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 5.电荷守恒定律(注意:两个相同带电小球接触后,q 相等) 二、电势φ(标量,与q 无关) 1.定义:φA = = = 单位:V 说明:φ=单位正电荷由某点移到φ=0处的W ⑴沿电场线,电势降低 ⑵等势面⊥电场线;等势面的疏密反映E 的强弱 2.电势叠加——代数和 3.电势差:U AB = = 4.电场力做功:W AB = 与路径无关 5.电势能的变化:Δε=W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 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如何判电势的高低以及正负(由电场线判断) ②如何判电场力做功的正负(由F 、v 方向判) ③如何判电势能的变化(由W 的正负判) 三、电场中的导体 1.静电平衡:远端同号,近端异号 2.静电平衡特点 ⑴E 内=0;⑵E 表面 ⊥表面;⑶等势体(内部及表面电势相等);⑷净电荷分布在外表面 四、电容器 1.定义:C = (C 与Q 、U 无关) 单位:1 F =106 μF =1012 pF 2.平行板电容器: C = 3.两类问题:①充电后与电源断开, 不变;②始终与电源相连, 不变 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加速:qU = 2.偏转:v ⊥E 时,做类平抛运动 位移:L = ; y = = = 速度:v y = = ; v = ; tan θ= 六、实验:描绘等势线 1.器材: 2.纸顺序:从上向下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1、环境规划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 2、(B)的环境规划是在保护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的指引下进行。A美国 B日本C俄罗斯D英国 3、下列哪一项不是污染容纳指标(C) A、污染物排放量 B、绿化状况 C、污染治理投资 D、污染物净化能力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支柱(B) A、复合生态 B、社会生态 C、人类生态 D、产业生态 5、(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 6、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是(D) A、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年度发展目标 C、城镇发展规划

D、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7、(A) 下列哪项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A环境质量指标 B经济指标 C社会指标 D生态指标 8、(D)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下列哪项无关。A水体特征 B 水质目标 C污染物特性 D环境风险 9、(A)什么时候环境保护年度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体系。A1992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10、( C )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持续型 D环境制约型 11、(B)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量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人工复氧 B污水稀释 C污水调节 D河流流量控制 12、(B)下面关于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错误的是A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观、可计量B 与人类社会发展目标协调 C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D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13、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包括哪个?() D A、生产 B、生活 C、还原 D、能量传递 14、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C

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第十三章 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以来,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电磁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 零星的电磁学规律相继问世(经验定律) 2. 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电工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立理论的要求,提 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 *(Maxwell,1931~1879)麦克斯韦:数学神童,十岁进入爱丁堡科学院的学校,十四岁获科学院的数 学奖; 1854,毕业于剑桥大学。以后,根据开尔文的建议,开始研究电学,研究法拉第的力线; 1855,“论法拉第的力线”问世,引入δ =???H H ,同年,父逝,据说研究中断; 1856,阿贝丁拉马利亚学院的自然哲学讲座教授,三年; 1860,与法拉第见面; 1861-1862,《论物理力线》分四部分发表;提出涡旋电场与位移电流的假设。 1864,《电磁场的动力理论》向英国皇家协会宣读; 1865,上述论文发表在《哲学杂志》上; 1873,公开出版《电磁学理论》一书,达到顶峰。这是一部几乎包括了库仑以来的全部关于电磁研究信息的经典著作;在数学上证明了方程组解的唯一性定理,从而证明了方程组内在的完备性。 1879,去世,48岁。(同年爱因斯坦诞生) * 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在物理学界只能被逐步接受。它的崭新的思想与数学形式,甚至象赫姆霍兹和波尔兹曼这样有异常才能的人,为了理解消化它也花了几年的时间。 §13-1 位移电流 一. 问题的提出 1. 如图,合上K , 对传I l d H :S =?? 1 对传I l d H :S =?? 2 2. 如图,合上K ,对C 充电: 对传I l d H :S =?? 1 对02=??l d H :S 3. M axwell 的看法:只要有电动力作用在导体上,它就产生一个电流,……作用在电介质上的电动力,使它的组成部分产生一种极化状态,有如铁的颗粒在磁力影响下的极性分布一样。……在一个受到感应的电介质中,我们可以想象,每个分子中的电发生移动,使得一端为正,另一端为负,但是依然和分子束缚在一起,并没有从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上去。这种作用对整个电介质的影响是在一定方向上引起的总的位移。……当电位移不断变化时,就会形成一种电流,其沿正方向还是负方向,由电位移的增大或减小而定。”这就是麦克斯韦定义的位移电流的概念。

环境规划重点

环境规划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规划 1、概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力,对人们的经济社会行为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定位 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 任务: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主要内容:预先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和环境。 4、功能 (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6、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的原则 (2)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二、环境规划基本内容与体系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 (2)环境调查与评价 (3)环境模拟与预测 (4)环境目标与指标的确定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6)重点工程与融资渠道 (7)保障措施 2、类型 按规划期划分 a. 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 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 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 经济制约型 b. 协调型 c. 环境制约型 按环境要素划分 a.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 水污染控制规划 c.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心理动力学基本概念

心理动力学基本概念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心理动力学的历史根源源于十九世纪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无意识和本能所决定的,这样的因素贯穿于心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本能包括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在这里,人的精神健康是可以被了解的,人的行为经常会被无意识的因素控制,童年的成长经验对成年人的性格有深远的影响。 本我:生物成分,人格的原始系统,基于本能,由无意识所决定,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自我:心理成分,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象征的是理想,是一种内化。它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良心,即界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二是自我的理想,即规定什么事应该做的。 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如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障碍,人格就会失调。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加强自我的功能,使自我独立于超我的严格考虑,增强它处理本我所压抑或隐藏的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不是一种静态的能量系统,而是一种动态的能量系统,它一旦形成,便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心理能量,心理能量来自本能,即人的欲望与冲动。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储藏库。它通过反射活动和愿望满足来释放能量。在本我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会遇到自我和超我的阻力,如果本能冲破阻力,自我的理性活动过程便遭受破坏,如果冲破受挫,本我的能量就转化为自我和超我活动的原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个体的成长发育,还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都是自我逐渐征服本我、打破本我“自恋”状态的过程。正是由于自我对心理能量的充分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形成新的对象性发泄作用,使人们能够将满足本能之外的能量用来发展人的心理过程,使能量从本我的非理性心理过程转化为理性心理过程。超我的自我理想和良心具有奖励和奖励机制,它把能量投入到对理想的能量发泄作用上。概括地说,心理能量通过求同机制由本我进入自我、再进入超我,心理能量同样遵循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它在人格中的不同分布状态决定着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本质。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又可合称为无意识。 意识(conscious),就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即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到的想

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梳理2

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电磁学部分: 1、基本概念: 电场、电荷、点电荷、电荷量、电场力(静电力、库仑力)、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功、等势面、静电屏蔽、电容器、电容、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阻率、电热、电功率、热功率、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电动势、内电压、路端电压、内电阻、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磁感线、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感应电动势、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正弦交流电的周期、频率、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感抗、容抗、电磁场、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电量平分原理(电荷守恒) 库伦定律(注意条件、比较-两个近距离的带电球体间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三个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定义式、点电荷电场、匀强电场)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及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容的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适用条件) 电阻定律 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总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及其分配关系) 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三个表达式的适用范围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基本电路的动态分析(串反并同) 电场线(磁感线)的特点 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和电势的分布特点 常见电场(磁场)的电场线(磁感线)形状(点电荷电场、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点电荷与带电金属板间的电场、匀强电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 电源的三个功率(总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效率) 电动机的三个功率(输入功率、损耗功率、输出功率)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及其应用;注意点、线、面、斜率、截

环境规划学重点

环境规划目的:达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 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内涵: (1)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 (2)任务:使系统协调发展; (3)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 (4)主要内容:根据环境保护需要约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安排和部署环境保建设; (5)特征: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我国环境规划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环境规划 (2)新开发区的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 (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 (4)环境规划人员技术力量和素质有待提高 (5)规划决策支持系统(PDSS)有待加强 (6)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对我国环境规划的建议: 1 进一步明确环保主管部门的权责范围。 2 完善财政负责和行政问责制度 3 强化环境规划的地方参与性 环境规划的作用: 1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 合理分配污染减排负荷,约束排污者行为 4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 作为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提出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合理政策,促进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并从预防为主的观念出发,变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将污染控制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工艺改革、提高生产效益结合起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是进行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的补充和完善,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利于经济区形成工业生产链,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环境规划的原则: 1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 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 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 系统原则;

第八章 动力学基本概念题1

1 第八章 动力学基本概念题 一、填空题。在题中“____”处填上答案。 1、 反应 2O 33O 2的动力学方程式可写成-d O d c t ()3=k (O 3)[c (O 3)]2[c (O 2)]-1或 d O d c t ()2=k (O 2)[c (O 3)]2[c (O 2)]-1。则k (O 3)/ k (O 2)=??????????。 E 1 Y 2、反应 A ,Y 为所需的产物,若反应的活化能E 1 > E 2 ,则 温度有 E 2 Z 利于Y 的生成。(选填升高或降低) 3、反应A P 是二级反应。当A 的初始浓度为0.200 mol ·dm -3时,半衰期为40 s ,则该 反应的速率系(常)数=???????????。 4、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反应。 5、催化剂只能改变 ,而不能改变 。 6、某反应的速率常数()23 4.010/k dm mol s -=??,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2.53/mol dm -,反应物的半衰期1/2t = 。 7、基元反应322NO NO NO +=,用反应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表示反应速率,各物质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为3NO k = 。 二、选择题。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 1、某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为5天,则经15天后所剩的同位素的物质的量是原来同位素的物质的量的:( )。 (1)1/3; (2)1/4; (3)1/8; (4)1/16。 2、对于任意给定的化学反应A +B ?→?2Y ,则在动力学研究中: ( )。 (1)表明它为二级反应; (3)表明了反应物与产物分子间的计量关系; (2)表明了它是双分子反应; (4)表明它为元反应。 3、光气 COCl 2 热分解的总反应为: COCl 2 ?→?CO+Cl 2 该反应分以下三步完成: Cl 2 2Cl 快速平衡 Cl +COCl 2 ?→?CO +Cl 3 慢 Cl 3 Cl 2 +Cl 快速平衡 总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d c (COCl 2) /d t == kc (COCl 2) ·{c (Cl 2)}1 2 此总反应为:( )。 (1) 1.5级反应,双分子反应; (2) 1.5级反应,不存在反应分子数; (3) 1.5级反应,单分子反应; (4) 不存在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 4、某反应的等容反应的摩尔热力学能变?U m = 100 kJ ·mol -1,则该反应的活化能:( )。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A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B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C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D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 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 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 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 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6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设计的基本过程: A分析调查评价结果,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 B分析预测结果,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目的分析,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 D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E制定化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这是规划的主体。 7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A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决策风险的影响,决策时效的影响,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决策机会的影响。除了四项因素外,最高决策者决策智商决策倾向,决策方法等亦对规划方案实施有重大影响。 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A采取协调和审议的措施,(1)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和调整:(2)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调整。(3)与区域周围邻近的地区间的协调和调整,(4)与国家办事机构的协调和调整。 B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1)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2)统计报表制度;(3)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

第一章 1.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功能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环境规划的类型 1.按规划期划分 a.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环境制约型 3.按环境要素划分 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水污染控制规划 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a.国家、省(区)、部门、县区、农村、自然保护区、城市、重点污染 源(企业)等 5.按性质划分 a.生态规划 b.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c.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 d.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 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基本环境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 变动环境容量(年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年净化率×绝对容量 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农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年容量为 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空气动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一、大气的物理参数 1、大气的(7个)物理参数的概念 2、理想流体的概念 3、流体粘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4、大气密度随高度变化规律 5、大气压力随高度变化规律 6、影响音速大小的主要因素 二、大气的构造 1、大气的构造(根据热状态的特征) 2、对流层的位置和特点 3、平流层的位置和特点 三、国际标准大气(ISA) 1、国际标准大气(ISA)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四、气象对飞行活动的影响 1、阵风分类对飞机飞行的影响(垂直阵风和水平阵风*) 2、什么是稳定风场? 3、低空风切变的概念和对飞行的影响 五、大气状况对飞机机体腐蚀的影响 1、大气湿度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2、临界相对湿度值的概念 3、大气的温度和温差对机体的影响 第二章 1、相对运动原理 2、连续性假设 3、流场、定常流和非定常流 4、流线、流线谱、流管 5、体积流量、质量流量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 1、连续方程的含义和几种表达式(注意适用条件) 2、连续方程的结论:对于低速、不可压缩的定常流动,流管变细,流线变密,流速变快;流管变粗,流线变疏,流速变慢。 3、伯努利方程的含义和表达式 4、动压、静压和总压 5、伯努利方程的结论:对于不可压缩的定常流动,流速小的地方,压力大;而流速大的地方压力小。(这里的压力是指静压) 重点伯努利方程的适用条件:1)定常流动。2)研究的是在同一条流线上,或同一条流管上的不同截面。3)流动的空气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即空气是绝热的。4)空气没有粘性,不可压缩——理想流体。 三、机体几何外形和参数 1、什么是机翼翼型; 2、翼型的主要几何参数; 3、翼型的几个基本特征参数 4、表示机翼平面形状的参数(6个) 5、机翼相对机身的角度(3个) 6、表示机身几何形状的参数四、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 1、什么是空气动力? 2、升力和阻力的概念 3、应用连续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解释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 4、迎角的概念 5、低速飞行中飞机上的废阻力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和减少的方法; 6、诱导阻力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和减少的方法; 7、附面层的概念、分类和比较;附面层分离的原因 8、低速飞行时,不同速度下两类阻力的比较 9、升力与阻力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10、大气密度减小对飞行的影响 11、升力系数和升力系数曲线(会画出升力系数曲线、掌握升力随迎角的变化关系,零升力迎角和失速迎角的概念) 12、阻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曲线 13、掌握升阻比的概念 14、改变迎角引起的变化(升力、阻力、机翼的压力中心、失速等) 15、飞机大迎角失速和大迎角失速时的速度 16、机翼的压力中心和焦点概念和区别 六、高速飞行的一些特点 1、什么是空气的可压缩性? 2、飞行马赫数的含义 3、流速、空气密度、流管截面积之间关系 4、对于“超音速流通过流管扩张来加速”的理解 5、小扰动在空气中的传播及其传播速度 6、什么是激波?激波的分类 7、气流通过激波后参数的变化 8、什么是波阻 9、什么是膨胀波?气流通过膨胀波后参数的变化 10、临界马赫数和临界速度的概念 11、激波失速和大迎角失速的区别 12、激波分离 13、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的划分* 14、采用后掠机翼的优缺点比较 第三章 一、飞机重心、机体坐标和飞机在空中运动的自由度 1、机体坐标系的建立 2、飞机在空中运动的6个自由度 二、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外载荷及其平衡方程 外载荷组成平衡力系的2个条件*: ①、外载荷的合力等于零(外载荷在三个坐标轴投影之和分别等于零)∑x = 0 ∑Y = 0 ∑Z = 0 ②、外载荷的合力矩等于零(外载荷对三个坐标轴力矩之和分别等于零) ∑Mx=0 ∑My= 0 ∑Mz= 0 1、什么是定常飞行和非定常飞行? 2、定常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载荷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组

高中物理概念电磁学

一、库伦定律 ①电荷: ①电荷量(简称电量):用来度量带电体(静电)所含电量的多少。其符号是Q,单位是库伦(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通常正电荷量用正数表示,负电荷量用负数表示。 ②元电荷:也可叫做基本电荷。任意电荷量都等于该元电荷的整数倍,用e 表示。e= 1.6021892×10-19C,可取e=1.6×10-19C。它是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 ③点电荷:忽略其体积的带电质点,其所带电荷可以用Q或q来表示。 ④净电荷:在导体中,未被电性抵消的电荷量叫做净电荷量,简称净电荷。 ⑤电荷平分原理:两个点电荷或体积相等的两个电荷相遇后,各自所带的电荷量为两个点电荷电量之和的一半。(正电荷用正值代入,负电荷用负值代入。) ②库伦定律: ①概念:在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存在于它们的连线上。其中的这种作用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伦力。其方向遵循: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②公式其中k就是静电力恒量,在真空条件下其值为 k=9.0×109 二、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①电场: ①电场:电荷间的互相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只要有电荷,其周围就有电场。静电力就是电场对其他电荷的作用力。 ②对电场的认识:电场对处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可对电荷做功,从而具有能量和动量,而没有静止质量,具体形状等。 ②电场强度和电场线: ①电场强度:①概念:我们定义:电场力与检验电荷量的比值叫做其电场的电场强度。它是用来描述场源电荷发出电场的性质的物理量,与检验电荷无关。其符号是E,单位是N/C。电场强度是个矢量,其方向就是场源电荷的电场对 电场内正电荷的静电力方向。②k就是静电力恒量,Q是源电荷的电量。 ②电场线:①概念:电场线是这样一种曲线,它能表示电场强度,它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电场强度方向就是电场线的方向。 ②电场线的性质:电场线的疏密可以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越密,电场强度越大。场源电荷为正电荷的电场线箭头指向背离源电荷方向,场源电荷为负电荷的电场线箭头指向靠近源电荷方向。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绪论(老师说看小结) 1.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环境类型掌握: 人工环境按功能分: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 2.环境的特性: 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变化滞后性、脆弱性; 相对稳定性:环境中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变化,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干扰强度范围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不变。 变化滞后性: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环境发生变化时间要滞后于外界干扰的时间。如: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3.环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研究目的: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通过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的研究目的就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4.环境科学思想与方法: 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5.环境承载力(上课说过): ①是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 ②是指“某一时期,某种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二)自然环境(小结+大地女神Gaia假说) 1. 自然环境的圈层结构 自然环境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气体:N2 (78%)、O2 (21%)、Ar(氩,%)、CO2 等 水汽:表面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颗粒物: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 液体微粒,如烟尘等。 大气圈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对人类的意义:调解并维持适宜环境,生命基础条件。 主要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 (2)水圈 由大气圈、海洋、陆地水体(河流、湖泊、冰川)、土壤和岩石孔隙以及生物体中的气、液、固各态水组成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 总水圈:豪恩 (3)岩石圈 水的重要性:生命组成成分(约70%),营养物质的载体 岩石圈组成: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顶部组成厚度33-35km。 对人类的价值:能源和资源 主要问题:能源和资源短缺与耗竭

《环境学》左玉辉复习资料全

933 环境学(初试大纲) 考查目标 《环境学》是我校为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环境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主要考察学生对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熟练掌握程度,兼顾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环境基本规律、环境学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环境污染含义、特征及作用机制。 3.掌握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相关知识。 4. 掌握全球环境问题产生根源及解决途径。 5. 掌握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6.具有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 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 方式为闭卷、笔试,可使用计算器。3.考试题型 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考查容 1.环境、环境问题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沉降、沙漠化等)的形成机制、危害与防治对策。历史上重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的根源。2.环境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3.资源的分类及特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联系。 4.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及物理环境等污染的含义、特征、类型、作用机制及控制方法。5.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点;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6.环境质量标准及环境基准相关知识。 7.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区别。 8.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科学发展观。

电磁场与传输理论B基本概念

电磁场与传输理论B基本概念 1.1什么是右手法则或右手螺旋法则? 1.2标量函数的梯度的定义是什么?物理意义是什么? 1.3什么是通量?什么是环量? 1.4矢量函数的散度的定义是什么?物理意义是什么? 1.5矢量函数的旋度的定义是什么?物理意义是什么? 1.6什么是拉普拉斯算子? 1.7直角坐标系中梯度、散度、旋度和拉普拉斯算子在的表示式是怎样的? 1.8三个重要的矢量恒等式是怎样的? 1.9什么是无源场?什么是无旋场? 1.10在无限大空间中是否存在既无源又无旋的场?为什么? 2.1什么是自由空间?什么是线性各向同性的电介质?什么是线性各向同性的磁介质?什 么是微分形式欧姆定律? 2.2电磁学的三大基本实验定律是哪三个? 2.3穿过任一高斯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与该闭合曲面所包围的哪些电荷有关?穿过任一高斯 面的电位移通量与该闭合曲面所包围的哪些电荷有关?高斯面上的场矢量与高斯面外的电荷是否有关?为什么? 2.4磁场强度沿任一闭合回路的环量与哪些电流有关?磁感应强度沿任一闭合回路的环量 与哪些电流有关?闭合回路上的磁场强度与闭合回路以外的电流是否有关?为什么? 2.5什么是位移电流?什么是位移电流密度? 2.6什么是电磁场的边界条件?他们是如何得到的?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永远是连续的 是电磁场的哪些分量?电磁场的哪些分量当不存在传导面电流和自由面电荷时是连续的? 2.7边界条件有哪三种常用形式?他们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理想介质?什么是理想导体? 3.1静电场是无源场还是无旋场? 3.2静电场边界条件有哪两种常用形式?他们有什么特点? 3.3什么是静电场折射定律? 3.4静电场中任一点的电位是否是唯一的?电场强度是否是唯一的? 3.5什么是等位面?电场强度矢量与等位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6什么是电位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什么是电场强度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 程? 3.7静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是如何计算的? 3.8导体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导体的电位和所带的电量是否有关? 3.9什么是电容器?电容器的电容是如何定义的?电容器的电容与其电场储能有什么关 系? 3.10静电场的边值问题可以分为哪三类? 3.11什么是直接积分法?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直接积分法?直接积分法的基本步骤是什 么? 3.12直角坐标系中一维电位分布的拉普拉斯方程的通解是怎样的?电荷均匀分布和线性分 布区域电位的通解各是怎样的? 3.13什么是分离变量法?什么是分离常数?什么是分离方程? 3.14直角坐标系中的分离常数有哪几个?直角坐标系中的分离方程是怎样的? 3.15直角坐标系中的分离方程的通解与分离常数有什么关系? 3.16直角坐标系中分离变量法的的两种常见的二维问题是指什么情况? 3.17什么是直角坐标系中分离变量法的基本问题? 3.18如何根据基本问题的边界条件选取通解的具体形式?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1 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A 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B 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 C 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 D 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 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 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 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 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 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 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6 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设计的基本过程: A 分析调查评价结果,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 B 分析预测结果,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目的分析,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 D 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E 制定化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这是规划的主体。 7 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A 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决策风险的影响,决策时效的影响,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决策机会的影响。除了四项因素外,最高决策者决策智商决策倾向,决策方法等亦对规划方案实施有重大影响。

★1环境学基本概念

环境学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综合环境根据其研究对象的范围、特性及其从属关系可进一步划分为:全球环境学、区域环境学、聚落环境学。(九八,二,2) 二、名词解释 1、环境要素最小限制律(02,二,1) 整个环境的质量受到环境诸要素中处于最劣状态的那个环境要素控制环境质量的高低,而不是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也不能采用处于优良状态的环境要素去代替和弥补。 2、环境容量(03,一,1)(05,一,1)(07,一,1)(10,一,1)(12,一,1) 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也就是环境在生态和人体健康阈限制以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总量。 3、环境激素(12,一,7) 指外因性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与荷尔蒙的受体结合,影响本来身体内荷尔蒙的量,以及使身体产生对体内荷尔蒙的过度作用,使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甚至有引发恶性肿瘤与生物绝种的危害。 三、简答题 1、何为环境激素?简述环境激素污染的主要危害性。(06,一,6) 答:环境激素指外因性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与荷尔蒙的受体结合,影响本来身体内荷尔蒙的量,以及使身体产生对体内荷尔蒙的过度作用,使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甚至有引发恶性肿瘤与生物绝种的危害。 危害: 对人类的影响:①由于食物、饮水中大量存在环境激素物质,正在造成男人的精子减少,雄性退化,乃至男性不育症的高发。②导致怀孕胎儿的致畸。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育龄妇女长期受环境激素的污染,会使受孕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胎儿的五官、肢体或性器官的局部畸形。 对人体的影响:当环境激素进入人体时,会让人体内的内分泌系统误认为是天然荷尔蒙,而加以吸收,占据了在人体细胞中正常荷尔蒙的位置,从而引发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正常激素调节失常。不仅是人体,对于其它野生动物体也是一样的。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基准(98,一,1)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 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无作用剂量)或浓度。 2、环境质量标准(98,一,2)国家或地区权力机构为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环 境,根据人群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要求,而制定的各种环境参数允许水平的法规。 3、等标污染负荷(98,一,4)(08,一,1)(10,一,2)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物排放 总量的表示。 4、公众参与(98,一,6)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 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 5、环境风险评价(98,一,7)通常是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 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