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变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变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变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变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变革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熊家中学陈德健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除旧布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要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按时代需要进行改革。笔者根据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收获,谈谈新课程中普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及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

1. 课堂教学过程的组成

教学过程是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的。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教学过程。本次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层面上提出来了很多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专门就教学过程的改革问题提出了很系统的改革的设想,要改变一些只灌输知识,只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转变为一种学习过程。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把教学从一个老师的教授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样一个重大的理念转变,可以说在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变革。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活动,因为课堂教学比课外活动更具有目的性,课堂活动的学习效率比课外活动的学习效率高。

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教学启动、语言学习、语言运用实践、总结与结束这四个类型的活动,这些教学活动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顺序展开,而且经常是在课堂教学中交替进行,比如在学习中也进行必要的复习,在运用实践中也进行必要的总结等等。

一、教学启动

教学活动总有开始,开始的时候需要恰当的启动活动,好的启动是成功的一半。

(一)课前活动预备铃到上课铃之间的时间,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课前活动。教师可以写板书、画教学图片、挂教学图片等呈现教学内容的活动,或者用英语与学生交谈以发现某些可以使用的教学内容、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小范围询问调查等教学调查活动,或者是了解前一节课的内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等,为教学做必要的准备。

由于课前时间是属于学生的自主时间,所以课前准备应该主要是老师的活动,课前活动不能增加认知负荷、情感负荷,不能影响学生休息,更不能影响随后的教学活动。当然,预备铃之后学生可以开展唱歌等活动。不过,歌曲最好与新的教学内容相关。

(二)教学开始

教学的正式开始是从教师宣布上课开始。教学开始要有助于减轻教学焦虑,尽可能亲切自然,要能调整学生情绪,引导学生集中注意

力,更要为新语言学习作必要的准备,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能力,为新知识、技能、能力学习作必要的准备。开始的方法可以是每日报告、问答、故事、新闻、谈话、练习等,但不宜长期使用一种方式,而应经常变化不同的形式,以免学生出现兴趣疲劳。在一个大的教学环节结束之后、新的教学环节开始之前,教师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教学开始,以便激活新的教学环节所需要的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和能力。

(三)热身复习

热身复习指新语言学习之前复习已学的知识能力,为新语言学习进行准备。复习活动应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能力,通过复习,激活与本节课教学重点的知识、技能、能力密切相关的已有知识、技能、能力,而且要尽可能针对学生学习本节课教学重点密切相关的真实困难。复习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最广泛参与,同时要特别针对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困难群体,设计单独的、有效的复习活动,这样可以使这些困难学生在学习新语言时不再出现新的困难,做到新语言当堂掌握,不留新的后遗症。

复习可以是学期性教学活动,更应该是一节课的每个教学阶段开始之时,为了新语言学习而复习相关的已学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

教学之中的复习是revise,而不只是review(view again),复习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老师在学生复习时发

现学生知识上的错误和能力上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更正和调整,从而revise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

2.学习理论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会包含导入、呈现、训练、巩固、评价等几个环节。教学过程的不同所折射的是人们对学习的不同理解。随着语言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在变化,出现了各种语言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学习理论对教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教学实际的角度来说,行为主义认为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刺激,通过刺激形成维护和强化刺激的反应。这种教学设计重视知识的获取,所以,也往往被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环境的主人,也因此被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实还有一种教学理论对于我们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个就是信息加工理论。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提取、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行为操作。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知识和技能传递的设计,教师被看作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这种理论也被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要求将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

让其符合一定的加工顺序,然后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以利于信息的加工。

依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课堂教学的操作就会有所不同。以阅读为例,如果我们采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就可能采用图片的形式或者反复诵读的这种形式,构成一种刺激反应;如果采用信息加工的理论,以教师为中心,往往就是教师讲。可能也有这种图片,也可能会提一些问题,但是却是教师在操作这个课程;如果采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们就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把这个自由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挥,甚至有的学生会讲他自己的一些故事。

3.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谈到教学过程我们可能会想到PPP、PWP等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等,那么这些教学理论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什么启示?PPP指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多用于词汇、语法和口语教学,是以教授、操练、产出为顺序的一种教学模式。老师们可能都比较熟悉五步教学方法。五步主要指介绍、操练、练习、巩固等构成。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的五个步骤没有涉及到应用,对于语言的发展仍旧不足。PWP指的是Pre- While- Post-三教学阶段,可以是听力中的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和post-listening,也可以是阅读中的

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当然,任务型教学

也提pre-, while-, 和post-,但是我们一般情况下所说的PWP不包

含任务型教学的pre-task, while-task和post-task。因为听力和阅读中的post-阶段与post-task的教学活动焦点不同。听力和阅读后的活动倾向于应用,而任务后的活动却倾向于反思与形式聚焦练习。

4.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我们一直倡导学生参与的学习过程。在高中这个阶段,学生具有了相当强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说具有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可以开展很多的探究式的教学

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就是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去进行研究,进行信息的搜集,信息的整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处理,然后进行信息的输出,这样一系列的信息处理,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那么,语言课程如何把探究能力或者说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结合?应该说我们可以开展很多类似的工作。比如,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大型的project,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比如一个月,两个月之内,去完成一个project,是关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文化问题的探究,甚至是一个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以让学生去网上搜集更多的国外的信息,看到国外的孩子们是如何参与环境保护的,然后对我们中国的学生如何参与环境保护提出建议。这样就可以把语言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

探究式的学习涉及到一个过程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研究的这个过程。那么问题的提出是必要的,也是第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是老师提出的,但是,如果说真正要让学生去深入的探究的话,我们可以由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建构自己的问题。这就比由我们老师自己提出问题来更有意义一些,然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探究过程。这个探究的过程其实学生形成研究能力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去引导、组织,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他们的主体性。当然,对于任务,对于探究的最后的结果,我们一定要有展示,要有呈现,要让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展示给大家,做一个相当层面的,甚至是校际的一个汇报.

对于自主学习,在高中这个课程改革中,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都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说,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很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了。那么,老师就要善于去引导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以前习惯于满堂灌,老师习惯于做大量的PPT,一堂课写到黑板上满满一黑板的例句,让学生都记录下来。似乎这都是老师觉得是必须去讲的,好像“我不讲学生怎么懂啊”。其实很多问题,比如说词汇的学习、语法学习等。当然,有些的语法形式是需要去老师去讲的。但是,也有很多是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我们看到学生的一些自主学习记录本,非常丰富的自主学习,非常有效的自主学习。可以说,这样自主学习的习惯的养成对他自己把外语学习作为一种终身学习的一种努力是有很好的

基础。语言的知识是教不完的,语言的技能也不可能通过我们的课堂这么有限的时间去培养。那么,我们就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不能说就完美无缺,没有问题。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滞后,传统教育观念难以更新

新课程意味着传统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到教师角色行为、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方式等都要彻底地变革。而不少领导和教师对新课程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所以在一些已经课改的课堂上几乎没有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他们仍然对教育教学的功能理解狭隘,只知道教育是教人读书,不懂得教育是在开启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对这场改革的创新性认识不足,认为别人怎么改,我就怎么改;别人改什么,我就做什么,仍在等待别人拿出成功的模式供自己模仿。

2.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更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工作程序和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来说,经过长期的实践,各自都有一套自己运用自如的方法,但启发式教学仍然是诸多方法中的精髓。而新课程要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在于致力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正是现代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固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的教师,必须进行改革。

3.保守的地方行政干预影响了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尝试,不是靠行政命令可以实现目标的。而目前在一些学校中,有的从外地学习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就要求学校教学一律改为这种模式;上级要求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少学校就要求一律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实际上有好多都是形式主义的。所以课堂教学改革要有实际性的突破,就必须从这种保守的行政干预中解放出来,人胆地、创造性地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索。

4.英语考试改革难以突破

教育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目前,考试改革力度不够,对课堂教学改革仍是很大的阻碍。所以考试始终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反思问题是艺术中的艺术,它可以使从教者不断进步。只有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才能吸取教训,发扬优点,光大我们的教学技艺,推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2]郑红苹.英语任务性语言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课程·教材·教法[J].2006,(01):51-55.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抓落实的几点思考(教师必读) 一.课前铺垫搞好上节主要内容的落实与新授内容的知识储备。 课前提问不能仅限于上节内容的机械回顾,如提问某一概念、公式等。要设计出针对概念的深化与应用,特别注意易错、易混点。可以用回答题或小的选择题、填空题,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二.学习新知识 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常见的有:知识的发现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公式的证明过程等。这一过程中含有:一般的思维方法、具 以学生能够自主解决为目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启发诱导,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拓展。 概念的巩固。形成概念后的重点是理解与应用,应借助于具体的例子、题目去巩固概念。教师设计针对概念的题目,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总结注意事项及规律。

解题方法的巩固。对学习新知识中体现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出来,分析应用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并能设计针对该方法的题目让学生去尝试、体验。 三.应用举例 例题的落实。主要是巩固知识、方法,熟练技能。 生自主解决;②让学生分析题目,展示思路的形成过程,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③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过程;④教师作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构建知识间的联系。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完全放给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要给学生溜出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审题、探究思路。然后,教师采用分步设问的方法,设计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解决问题。即综合题是由几个相关问题组合而成的,分步设问就是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台阶。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做好解题反思,反思思路的形成过程、反思知识间的联系、反思用到的思想方法、反思解题规律。

学生作针对性的练习,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方法。落实的方法:①练习与板演结合;板演的作用在于便于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规范步骤。但并不是板演的次数越多越好,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作出选择;②学生作练习,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作业的布置 针对本节所学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精选作业题,真正起到巩固基础、熟练技能、规范步骤,发展能力的目的。 五.几个问题的处理 1.复习提问时几个学生答不对?(略)。 2.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只凭教师讲是不行的,要通过学生的亲身感悟才能搞好落实。可以采用故设“陷阱法”搞好落实。如①针对易错点设计错误解法让学生分析正误;②通过学生练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③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解题中应注意事项。 3.讲与练的关系。作到精讲、精练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改进教法,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然而学生却没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面对这一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方案就是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否则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否则就是无效教学。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掌握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下面我谈谈我的体会:从形式上来看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导向性指标之一。实际上深入课堂看一看就不难发现真正落实的却很少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很多课都是少数优生在表演在唱主角变成了老师和优生的交流。具体表象有:答问时以个别优生的回答当作全体的回答练习时以优生的速度决定教学的进程等。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建立民

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民主我们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这一块。究其因就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在做怪。老师难以拉下面子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自然教学氛围也难以和谐。不民主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导致的是学生的思维的压抑唯老师是从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越到高年级发言的学生越少教学活动难为开展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合作者的关系把自己当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对学生不正确的地方不要简单否认要善于引导。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在上海实行的小班化教育他的课堂就好象是一个圆桌会议在学生中间永远有一个座位是为老师留着的。此外象举手发言这应该倡导但对同学不同意见群起攻之各抒己见也可对老师的说法有疑义拥上讲台和老师辩论也可张扬这就是一种气氛如果此时刻意要求学生先举手后回答举手时还不能叫喊等到你喊他讲的时候也许他的思想火花早已不见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学不民主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难以有突破。从内涵上来说课堂教学应有以下指标: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思想但又不是他的全部内涵。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确立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教学目标上以前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主体大都是教师部分地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空而不实的倾向。如:《小足球赛》的教学目标:A 指导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B指导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694133.html,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艾晓杰,魏先军,李伟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 摘要:教育改革不仅要有知识的更新,也要有科学的考核评定方式,以利对学生 的客观评价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作者结合“动物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体会,从 确立考核目标、建立考评体系、设计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了四年的 实践,并分析和评价了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和成效,提出了从基础理论着手、拓展 知识传授口径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思路,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教学质量 1 前言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是创新,即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2]。近年来,在全面深刻改革的同时,高校特别注重和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传统的以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此,根据“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尝试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把传统对成绩的一次考试评定,分散到学习过程节点的质量控制,将考核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以达对教学的全程监控,不断总结提高的目的。现将所获得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出来,以求抛砖引玉。 2 考核方式的改革 作为一种机制,考核所涉及的各方面都是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的体现[3]。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与创新的能力[4]。 考核是教学工作中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知识、改进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督促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4,5]。因此,改革考核方式,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功能,不仅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5]。 2.1 传统的考核方式 传统考核主要以考试来呈现,具有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和命题陈旧等弊端,严重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传统考试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考试目的功利化、题型标准化、评分精量化和形式单一化等,导致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因而以考核知识的累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减少了人为误差,由于客观性试题偏多,主观性试题少,而且试题答案多数是惟一的,能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不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这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7]。 囿于传统“一考定成绩”的方式,师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分数结果上,而忽略了学习过程*本课题由上海交通大学“一类课程”动物生理学项目(2006-17)资助。

浅谈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694133.html, 浅谈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作者:杨志峰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8期 【摘; 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決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改革。那么课堂教学中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在哪些方面进行坚守,才能抓住课堂和教育的本质,促使课堂真正得到发展和进步呢?一是课堂教学做到六个“变”;二是课堂教 学坚守三个不变;三是三个创新。 【关键词】课堂教学;变革;创新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课堂教学的角色和中心来说也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本课堂”“师本课堂”,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且现在已进入以学习为中心的“学本课堂”“习本课堂”。课堂教学的模式更是多种多样,更新不断。但现实实践中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改变多少。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讲课时最省事,于是就按部就班走老路。二是部分教师受素质和能力限制,连最基本的都难做到,何谈改革。三是课堂改革和更新较快,模式多样,有的教师在职业倦怠的心境下难以接受;有的教师凭借已有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思想上排斥课改,认为只要学生考试能考好就可以。四是现在的考试和对教师的考核,还没有直接涉及课堂改革,就算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也不认为完全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因此大部分课堂教学真正的变化并不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课堂效率低下。 课堂改革和发展的内因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和根本是教师。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课堂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抓住了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东西不变,变革不适应学生需要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从而才能实现和达到课堂在“变革”与“创新”中发展。 一、课堂教学做到六个“变” 1.师生角色的转变。由教师为主体、为主演的课堂变为学生为主体、主演的课堂,变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课堂的导演,教师绝不是主演。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2.教学目标的转变。由“应试训练”为主体的单一提高分数为目标的课堂变为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因此,“六大核心素养”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将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

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3)温家宝总理在2021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4)《决定》和温总理的讲话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使我们从中感悟到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从而更坚定了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信心。 近几年来,鄂东职院一直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结合学院实际,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突破口,以增强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落脚点”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围绕“新、综、活、实”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课程体系改革,保证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实现,增强了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如何构建“新、综、活、实”的课程体系? 一、“新”——引入新技术课程、新技术实训项目、新技术教学内容、新技术教学手段 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必须具备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的特点,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站住脚跟。在计划经济时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以下是关于“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育部在对改革教学方法的意见中指出:应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提高觉悟三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要摒弃注入式,实行启发式。这就很明确地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认知能力,特别是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厌学现象严重,激发其学习兴趣,研究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改革政治科教学方法是多年的话题。我从教十年,听了几十节教学研讨课,发现有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是启发式教学,灌输式却占了主导地位,形式主义浮于课堂之中:上课钟响了,老师进教室、起立、坐下,简单地复习旧课后在学生根本未了解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教师便讲授新课了,然后提问布置作业。一整堂课均是教师一张口在动——标准的注入式。一节课下来学生昏昏然迷迷糊糊带着许多疑问走出了教室。 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 ·

我提出了“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即一节课45分钟,用30%的时间复习巩固旧课和预习新课,40%的时间用于教师精讲新课,剩余的30%时间学生小组讨论,深化认识,巩固新知。“三四三”既是课堂时间的分配,但更主要的是把政治课堂分为三大板块,融新旧知识的学习、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于一堂课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我从九五年秋开始在初三进行对比实验:把初三级四个班分为两部分,三(1)、三(2)班用“二七一”教学方法,三(3)、三(4)班采用“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讲授初三教材中的“人才”一课为例谈谈“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1.复习旧课,预习新课(30%) 2.复习旧课:提出三个问题(幻灯放出)分别让学生书面作答,俗称“默写”。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什么? 4.认清历史责任的关键是什么? 5.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以前提高了,为什么还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作答后收卷,约需5分钟。复习旧课无须面面俱到,抓住重点即可,目的既是督促学生在课外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亦是为新课作好准备。 ·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一种挑战。改变传统的、低效的、灌输式的应试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对于这样一项大动作的改革,我们每一位从教人员都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细致的研究,精心的准备,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去落实,去总结,去升华,得出符合本校本班学情的教学改革之路。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具体的执行者,所以,教师应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并开始尝试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从而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寻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理性地分析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优势和劣势,力求扬长避短,理性地思考如何让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力求使学生的群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行理性的思考将有利于我们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灌输式的班级授课模式由来已久,它之所以能发展至今,难以改变,必定有其存在的优势;这种授课方式单一,教师操作简单,准备什么讲什么,或者说讲什么准备什么,很少考虑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即使是有人提出问题也是少之又少,针对班容量大的现实情况,这种授课方式比较容易操作。同时应试教育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其主要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其它教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妨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为唯一标准,挫伤了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教育发展至今日,提出课堂改革,也就成为必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和学生群体的作用,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2勇于放手,相信学生并充分地予以鼓励 传统的教学是一节课时间几乎完全由教师掌控,有时还要提前和错后,使一节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不过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还存有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为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实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持续的改进教法和增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水准的存有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水准怎么样则没有给与充足的注重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注重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准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来说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升。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所以教师必须由注重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个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读课堂的变革与创新有感

读《课堂的变革与创新》有感 时代的挑战和教育中的问题考验着每一个教育研究者的智慧和品格。这种考验见于世界各国,我国当然也不例外。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社会急剧变革和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的对于公民素质和人才培养的新的诉求,又有形成于工业化时代的现行教育体制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对这些考验的方案,从教育规模的扩充,到教育体制的变革,乃至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在迈向知识社会的今天,对于作为新知识生产方式的人类学习方式的反思与创新理当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这场着眼于质变的教育改革的战略性基点。 在假期间,我有幸读了孙亚玲范蔚两位老师主编的《课堂的变革与创新》一书,从经典感言到感言品悟,从典型案例到深刻启示,这本书带领读者分析了教师观各方面涉及到的细节。读完之后,使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作为汽修专业课教师,在此,针对汽修的课堂说几点: 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让汽车的生产维修中不断地应用新的结构、技术以及工艺,为适应时代的进步,汽修专业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当前新时期下的汽修专业教学模式依旧有许多明显的弊端存在,就一定程度而言对汽修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用于创新改革.本文就新时期下汽修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改革途径。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实训课堂教学现状还是围绕“教师上台讲,学生台下听;教师独操作,学生众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永远的被动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场地上仍然拘泥在“讲理论在教室,操作在实训室”,导致理论的学习和实训操作的脱节,这样的实训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有效拓展,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创新能力。实训课堂应该将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自主学习,,教师从旁引导的创新教学模式,不能只“教”而缺失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那么,该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一、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只有真正好处上的民主平等,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农村教师同样要搬掉讲台,走进孩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励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共同得到进步,逐步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场所,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引发师生共振的磁场。 二、科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校园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村校园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资料”。教师自己能够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潜力才能得到培养。 三、构建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场地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知识交流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01年9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以说是我国这一个时期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结晶。它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新理念,引导幼儿园课程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课程的结果走向关注课程行进的过程,关注过程中幼儿的经验、兴趣的需要,使课程有了不确定性。它以现代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理论为基础,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一致,允许课程多元化和教法多样化,允许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园本课程三级并存,兼收并蓄,百花齐放。同时它确立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组织实施及相关问题的评价等,给幼教工作者指明了实践和努力的方向。如何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给幼儿园的教学研究提出了任务和挑战。 一、我园实践课程改革及其新变化 1、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改进和完善课程。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在研究课程的不断构建和完善中进行的。因此我园将建立、改进和完善课程作为教研的重点进行研究。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共同讨论幼儿课程方案,研究主题活动的推进;在学期末的教研活动中大家分享实施课程的经验和体会,并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由于幼儿园教研目标明确,教研内容也就更加充实、有效,教研不再走形式,也不再枯燥乏味。 2、研究的起点是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幼儿园教研就是要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的目的不是在验证某些理论假设,而是利用先进的理论,解决教育现实中的问题,反思和构建适合本园特点的园本课程。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了课程的深入发展。通过实践,教师们逐渐体会到,自己身边感到困惑的问题就是研究的内容,研究不再神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将自己亲身体验到的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才更有针对性,才能获得成效。 3、教师是课改的积极参与者和研究者。 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纲要》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改革成功关键所在。引导和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出发,找准课改的起点和切入点,从事教育的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不断的重新审视和调整,才能改变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水平,使避免唱高调,说空话,真正让课改落到实处,受到实效,使教师由课程忠实的执行者逐渐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 4、将农村资源优势纳入到课程中 农村幼儿园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花草树木,水土沙石、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将其纳入课程内,可使课程更加适合本地实际,使课程更贴近幼儿生活。我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课程研究,自制大量符合农村幼儿园特色的教玩具,既方便课程的开展,又为学校节约资金。同时有计划地举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使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家长的教育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园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一名幼教人更需要的是用踏实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它,少些急功近利的思想,真正落实好课程的精神实质 二、问题与困难 1、客观条件制约着教师实施新《纲要》的理念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幼儿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幼儿,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

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的思考 新课改在我乡推行已有几年,我校领导、教师从外出学习、培训到模仿学习、研究探索,一路走来,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现我就本校实施课改工作的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2012年,新课改的强劲东风席卷了黑田铺乡教育,全乡中小学组织部分领导、教师到岳阳许市中学考察学习,我校派了肖志丽(语文)老师,佘国美(数学教研组长),校长、教导等部分领导参加。考察后,各校积极响应中心校号召,开始推进新课程改革,一个学年结束了,新课改的进程怎样,效果如何?作为校长,我目睹和经历我校及本乡部分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感觉到新课程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一、新课改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大部分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对待这次新课程改革,学校在师资安排,设施配备,都向课改实施班级进行了倾斜。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课改在我校仍步履艰难。把新课改挂在嘴边老师多而有实际行动的少;注重课改形式的教师多而注重课改效果的教师少;照搬模式一味模仿的教师多而认真研究善于创新的教师少。 具体表现在: 1、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均衡。 我校12个教学班级,876名学生,25名教师。在这25名教师中,中老龄教师多,年青教师工作有热情,学历高,开展课程改革难度不大,但是中老年教师在新课改中就有些难度了。首先,是思想认识跟

不上时代的节拍。有些老年教师一直在说:“快退休了却说要搞课改,这不是班门弄斧嘛!”其次,是知识结构不符合当前的形势。学习同一节课,年轻教师和老年教师的课堂组织是截然不同的,多数老教师依然注重的是学生是否学会了,而不关注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部分领导的管理观念陈旧。 在新课程改革上,多数人抱着“正常运转”的态度,只注重了教学常规管理,而忽视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管理与促进。部分学校领导对课改的认识不足,工作中存在着为难和观望现象。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不能较好的将培训所学的课程标准的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 3、多数教师没有深入挖掘课改内涵。 茶余饭后,一说起课改,几乎每位实验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具体表现在: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驾驭走了极端。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面对这样的教材,关键是把握每一节课的编写意图。 4、课堂教学改革注重了“形”,而忽视了“神”。

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习体会

《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习体会 最近我校举办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课程的培训,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几位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我只就自己体会谈如下几点。 (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重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 “人格养成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一直以来,我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所以我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都很认真,力求把更多更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学生的人格教育却有所忽略。我认为一些基本的素养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就已经具备了,也不用我们这些大学专业课老师再浪费时间去说了。而培训课教授给我们举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前沿的学科知识,更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切的把一些人生道理和生活哲理教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会在备课时,结合所授内容,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自己的教案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时机,采用学生能接受或是喜欢的方式把人生道理灌输给学生。 (二)高校教师要具备营造课堂幸福感的能力,以人格魅力打动学生 众所周知,在高校讲大四专业课可以说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学生们面对的多方面的原因不来上课,有考研的,有找工作的,也有学分不够干脆不来上课的。彭林教授在讲他是如何开设《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这门选修课的时候,他特别提到第一次开这门课的时候,偌大的教室,只坐了区区18个学生。他说当时他也心凉,但是他依然认真的备课、授课。这18个学生上到最后,没有一个学生逃课的。几轮课开下来,现在清华的学生每学期报选修课,因为选彭教授课的学生很多,所以,如果想选彭教授的课,需早早守候在电脑旁,选课开始后,学生要抢着报名才能报上。我想,如果这些学生如果只是为了修学分,大可不必费如此周折。正因为,上彭教授的课,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他不仅具备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更感受到了他的快乐。十年磨一剑,以治学为乐,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乐,快乐互相传递。彭教授的讲授,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样的课堂是让人有幸福感的课堂。因此,我觉得应该在教授学生知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新课程改革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第一初级中学 ****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十八大报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如此注重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段调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着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着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与困惑,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简单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于是就隐入到了行动的“盲区”当中。于是就“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学生观上,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也有部份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结果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水平,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实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实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升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点,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注重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注重,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动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动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合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建议虽然我们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扎实有效的,学生是满意和认可的。可是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看,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中偏重知识的准备,轻教学过程的设计。 由于一些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不够,教案更多体现的是对所教知识或内容的罗列和堆砌,缺乏符合具体学情的和能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节课上下来,往往缺少整体结构也看不出清晰的环节和层次。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所授知识的准备,更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考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做到有章有法。只有不断的改进教法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偏重对知识的传授,轻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通过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管教不管学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把本课的内容讲完,至于学生在怎样学、学的程度怎么样则没有给与足够的关注和指导,有的课教师讲得自觉很卖力气,而学生则神思不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是值得怀疑。因此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关注自己如何教的同时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的情况。重视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教学生怎样学,必须管学生是否在努力学、真正学。总之教师一定要做到既管教又管学。 三、责任上偏重教学内容的完成,轻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 有的教师更多的考虑课本内容是否都讲了,而对学过的知识学生是否真正都掌握了,则不是十分清楚或不是特别在意。因此教师必须由关注自己的是否教过了,转移到学生学过的知识是否都真正掌握了这一重点上来,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矫正。 四、效率上偏重课下的机械操练,轻学生的当堂掌握。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四川宣汉芭蕉中心校刘小英《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所提高。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

教学反思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谈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育过程理性认识之后的提升。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求知探索。导语设计是否起到了引领课堂的的作用要进行反思,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否在课改理念的前提下进行的要反思,师生互动,是否体现了教育公平性要反思,多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要反思。 教学反思已经成为精彩课堂的重要环节,然而,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是简单、机械的几句话了事,大有应付公事之嫌,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育过程理性认识之后的提升,它需要坚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并且反思者要有明确的目的,平和的心境,诚恳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严谨与认真反思的角度很多,下面就教学反思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导语设计是否起到了引领课堂的的作用要进行反思 一堂课开始了,导语成了进入教学的引子,分量不重,但是不可缺少。精彩的导语可以恰如其分地营造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由被动变为主动。那么在一堂课结束后,导语就是我们首先要反思的内容。有时候老师过分地注重了语言的精美和华丽,却忽视了导语必需的简洁、明快;有时过分简洁,却又让学生无法把握老师的教学意图,疑惑不解;我们的导语是否完成了完成了肩负布置教学任务的使命? 是否真正的起到了引导的作用?需要老师在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很合理的构思,以便确定最恰当的导语。 教师一味强调课堂导入,课堂中使用了大量时间来导入,往往淡化了探究新知的课堂主体。如我在上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时,用三国故事来引入,结果学生讲了一个又一个三国故事,化了大半节课时间,虽然强行结束了学生的三国故事,但学生的心还在桃园结义,不仅课的主题没完成,而且教学效果很差。而我在《劫难中的抗争》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天,两个强盗出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然后,他们双双手拉手荣归欧洲,你们知道这两个强盗是谁吗?这两个强盗究竟在中国干了些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接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