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大绩

王大绩

王大绩
王大绩

王大绩:作文要让阅卷人怦然心动

“高考[微博]夜班车”是新浪高考频道官方微博推出的一档专家在线答疑活动。4月24日22:0—24:00,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做客“高考夜班车”,与广大考生进行线上互动,为同学们的语文备考提供建议。小编精心挑选出以下答疑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点击查看全部答疑内容】一只勤劳勇敢正直的老母鸡:作文是自己思想的流露,那如果流露的是比较消极的思想,比如说抱怨放假太少学习太累,这么写分数不会很低吗?

答:好的作文一定是真情实感,但真情实感未必是好作文。把真话说好才是好文章。所谓考场零分作文,全是杜撰和恶搞。考场作文除非白卷,没有零分。

LLL-老子是学霸:语文越学越差了,最后一个月该怎么学?

答:语文越学越差,可能是你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根本规律。可能你是把语文当成了科学性的学科,陷入专业概念和琐细方法的迷宫。需要重新认识语文:语文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生活认识和思维思想水平的学科。

纪华叮铃铃铃铃_:怎么才能迅速找到作文立意?

答:所谓作文立意,是作者(你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我想你问的应该是题目材料的核心。建议把材料归结为一个话题,以这个话题写自己的中心意思。

熙末:写作文时,议论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怎样安排?怎样确定分段?

答:文无定法。但要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一段应该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见解表述,或是一个分论点的阐析。

H-旒诗Leilani:诗歌鉴赏总是搞不清楚主旨,手法情感把握不准,应该怎么训练?

答:重点不在手法的专业术语,而在具体内容。例如:用白描的写法写出了陶渊明和农民的和睦关系。没有”白描“这个专业术语,回答描写、写出都行。反之,有”白描“这个专业术语,而没有”陶渊明和农民的和睦关系“这一具体内容,是毫无意义的

许莫风:我的文言文阅读总是做不好,我用的是新课标卷,文言选择总是错一两个,有时文章的意思也只是半懂。应该怎样提高?

答:高考文言文有两类题目:选择题要求一般性读懂文言文,翻译题要求局部确切读懂文言文。读懂文言文的基础是文言实词的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要通过实际阅读文言文来提高。建议通过阅读模拟题的文言文文本,充实自己的文言实词积累。

这只猫叫公爵:作文如何才能感动阅卷人?

答:我们都有感动人的本事。从一出生就多次感动别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亲戚朋友,老师同学。让他们自豪、骄傲、悲伤、焦虑……现在倾尽全部聪明才智,让阅卷老师心里”咯噔“一下,并非很难。想想我们曾经在什么情况下,通过什么感动过别人。对作文也有启发。

程阿阿若要高考:我在考试前一天背一篇自己写的作文或者满分作文,这样管用吗?

答:何必要这样呢?自己写过的作文是自己思想的流露,自己的思想还用背吗?写考场作文,要有一种安适的心态,就像和最亲切的朋友谈最感兴趣的事情,谈到投机便会风生水起。

yby___:老师您好,请问北京高考大作文怎样安排结构比较好?如果采用排列式论述结构,摆明三个分论点,这样是否较难获得老师青睐?

答:作文命题有责任把要求清晰地印到试卷上,白纸黑字含糊不得;我们有一双眼睛,根据题目的要求完成我们的作文;阅卷人只有一个义务:按照题目要求评卷作文。这里命题人、阅卷人和我们考生三位一体,共同的依据就是试卷中的明确要求,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潜规则。

王小溪子:现代文大阅读怎样扣住题目的得分要点?老师一般会按什么给分?

答:扣住题目的得分要点,首先要根据题目在文本中检索重要信息,将重要信息加工成为答案要点。

珍妮小世界:高考前一天晚上应该怎么复习语文?

答:音乐,游泳,乘凉,和爸妈聊聊生活、未来……对第一门的语文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要在考前一星期调整好生物钟,别太晚睡,保证早晨头脑清醒,一天精神旺盛。

piggy_fighting:老师,最后的这几天能有多大的提高啊?我语文平常也就90多分,很少上100分。

答:只问耕耘,莫问分数(这里指模拟考试的分数)。高考的成绩是由语文素养、思想水平、做人品味决定的。把注意力放到根本的提高上,水到渠成地自然能获得好成绩。

文艺学霸zss:议论文是不是要在文章里面举很多例子才能更有说服力?

答:有无说服力不在例子多少,而在于有没有论证的力量。能不能说到读者心坎里去。有的议论文,一个例子都没有,只要说理透彻,同样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俺不是淑女-小洁洁:王老师,我的语文成绩总是起伏特别大!怎么办呢?今年海淀的一模我只考了77分,而西城的试题我就考了100分,这种起伏说明了什么?还有,我的选择题拿分总是很低,这是不是表示我的基础不好?

答:这种大的起伏说明模拟题目只有有限的参考价值。把重点放到通过高考真题掌握试题规律,明确答题思路意识上来。

明眸_在路上:请问高考作文阅卷最看重的是什么?

答:作文阅卷有相应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阅卷人要遵循,但是更重要的是感动、感染阅卷人,让阅卷人怦然心动是硬道理。如何感动阅卷人?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LiuYu2931301611:语文的选择题正确率实在是不高,怎么办?

答:语文选择题准确率不高,原因可能有二:一、对答题规律和思路并未落实到做题上。二、题目本身不符合高考题目的内在规律。希望你能根据题目,做实事求是的分辨

回忆忧伤的微笑:老师,作文怎么写才能让判卷老师第一眼就觉得是好文章?

答:正如韩愈所说,惟陈言之务去。开门见山写自己对熟悉生活的独到见解。

X肖梦雅:老师,我的选择题的字音字形老是错,小阅读经常纠结得要命,还有文言文翻译总是得分很低,要怎么提高?

答:字音字形要做符合自己实际的梳理和总结。你说的小阅读实质并不是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只是检索信息、对照信息的思辨题目。你的困惑可能在读不懂文章,而考查重点并不在读懂那篇文章。

Seattle煦儿:课标卷的选择题怎么拿分呢?

答:模拟考试和高考实际有重大差异。在高考考场上,一道选择题四个选项判断出答案是A了,BCD 就可以不看了。可是在模拟考试里,四个选项都要去看好。因为它们都有备考的价值。在高考考场上,四个选项里有两个犹豫不定,那没关系,把答案逮住就是胜利。在模拟考试里,把模糊的弄明白更重要。

念而不忘6329:老师您好,我想请问下,一篇好的作文如何做到开篇就能够吸引阅卷老师?

答:作文不能只满足于规范、周正。作文当然要规范和周正,但只是规范和周正也是毫无意义的。正像长得规范的女孩很多,但是要有回头率总得有动人之处。动人之处没有教条,全在于自己的领会和心得。建议你读读好的作文,用心体会,使自己的作文获得有个性的精彩开头。

不爱红装爱武装:老师,对于文言文句型不会分析怎么办

答:文言句式是读懂文言文的后果,只有读懂文言文,才能明了句式。而读懂文言文的前提是文言实词的积累。

尼玛朵多:王老师您好,我来自广西,想请教您回答大阅读的技巧方法,望您指点。

答:根据题目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好比找到矿区),检索、提取重要信息(好比采到矿石),聚焦加工重要信息为答案要点(好比冶炼矿石)。最后形成简明、晓畅的文字。标准是文本的要点无一遗漏,回答中的每个词都要有根据。

-再回首恍然如梦:阅读理解题有什么答题套路吗?

答:根据题目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好比找到矿区),检索、提取重要信息(好比采到矿石),聚焦加工重要信息为答案要点(好比冶炼矿石)。最后形成简明、晓畅的文字。标准是文本的要点无一遗漏,回答无一词无根据

爱丽丽_70176:求考试方法,到考试中就什么都忘了。

答:方法要简单、简化。阅读类题目,就是检索加工的过程,写作类题目就是构建题目(材料归结出的话题)和素材之间的纽带(思维和语言的纽带)。

喵Cell0:老师请问高考作文拿高分的要点是什么?

答:作文的高分的硬道理,是感动、感染阅卷人。要感动、感染读者,陈词滥调一定要摒弃。作文要写出新意,而写出新意的基础是”守旧“——坚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通过细节写出独到的见解。

璎珞小猪:语文古诗鉴赏如何下手回答,经常拿到题后不知如何下笔?

答:由诗歌的文字入手,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检索重要形象,将其上升为意象。最后,体会诗歌中诗人的感情。

文艺学霸zss:我想问一下,议论文怎样才能写出彩?

答: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擅长写议论文,只有写擅长的文章体裁,才容易出彩。议论文是直接表达见解主张的体裁。记叙文是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体裁,无论哪种文体都需要一有细节,二有感悟,尤以感悟更重要。

-君哥哥:怎么在短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答:不陷入题海,精选好的题目(本地区近几年的高考真题),精练(不止知道题目答案,而且明确答题思路)。

风雪飘摇长剑:老师我是安徽的考生,我每次做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时,对文章和诗歌的深层含义总是把握不好,有时即使有些感觉也不能表达出来,请问如何提高?

答:只有靠精选好的题目,精练和精思,才能使认识水平得到提高。语文备考只有两个目的:一,明确答题意识和思路,二,激发调动人文积淀。在实现这两个目的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少少多多-:诗歌鉴赏和古诗读不懂怎么办?

答:古诗读不懂就无法做题。怎么读懂诗歌?关注诗歌的题目、序言、注释和作者。重在把握诗歌中的重要形象,检索重要形象,将其上升为意象(理解了其中感情的形象)。最后,把握诗歌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

十月晨汐-:文言文阅读得分总是不理想,怎么提高呢?

答:文言文阅读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推断相结合的题目。文言知识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的积累,现场推断靠检索、聚焦。

路飞的女朋友:今年浙江省的作文题目会有什么命题趋向?

答:任何一年,任何省市,作文题目都离不开生活,都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都是生活长河中传统与时尚交融、碰撞的一朵浪花,都带有生活发展变化的基因。

晨曦的稀饭:请问老师,最后阶段语文可以在哪些方面抢分?

答:平时学习语文,目的是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好比打造一把刀剑。备考的最后阶段,目的是强化意识、明确思路,好比磨砺锋刃。因此,意识和思路最重要。基本思路:阅读类题目是据题精(精明)答,写作类题目是据题发挥。

_染兮:诗歌鉴赏题怎么做好?

答:应该叫诗歌阅读更恰当。我们要重视诗歌,淡化题目,只要诗歌读懂,题目都不在话下。诗歌阅读包括三个层面:文字(形而下)、形象、感情(形而上)。读懂诗歌,就是要把握住以上三个层面。

Candy_康康:语文成绩时好时坏,时高时低怎么办?

答:不要把注意力放到所谓成绩上,平时的模拟成绩并不重要,试题好坏、阅卷标准等都影响分数,把注意力放到对试题规律的认识上。相对而言,六月七号的考试才算是重要。

陆写月Ricky:请问议论文和小说的阅读理解有什么答题技巧?

答:严格说应该是文学类作品(小说为主和实用类文章、传记为主),答题思路一致,都是“简缩、加工的过程。只是在加工时要求的背景知识有差异。小说更需要了解社会知识,传记更需要了解书本知识

陈与义简介学习资料陈与义诗歌赏析.doc

陈与义简介资料陈与义诗歌赏析 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著有。下面是 X 给大家整理的陈与义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 陈与义简介 陈与义 (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 居京兆 ( 今陕西西安 ) ,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 ( 今河南洛阳 ) 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 (1090 年 ) ,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 (1138 年 )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 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师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 (1090 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 (1138 年 )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 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 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 忧民的爱国诗篇。存词 19 首。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 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并未列陈与义 之名。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

元代方回在中称杜甫江西派的 " 一祖 " ,黄庭、道、与 " 三宗" 。与不是江西人,作重,固然有与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的好 用典、矜生硬,迥然有,不列入江西派。文 与作最逼近杜的是七律。像之一、、、等,雄 悲壮,感慨多端。五言律如 2 首、等以清迥峭刻。 五言古写景造意,接近灵运、柳宗元等人。如中写景: "游水底凉,宿林静。余日亭午,影一正。?微波喜人,小立待其定。 " 察密,造工致。七言句重在意趣,格清婉,如、、等,或工于寄,或活用典, 屡新意,耐人味。 与亦擅作。中的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 ,中的" 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 等名句都人称,胡仔、黄□等人他也有高的价。的来,他的作以清婉秀 主要特色。 与集原其学生周葵,共10 卷,早佚。宋光宗熙元年(1190) ,胡稚注 30 卷 ( 附 1 卷 ) 刊刻世,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1982 年,中局出版的即以胡本底本。胡注于略,今人白敦仁有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与生平 祖籍京兆,曾祖希亮迁居洛阳。

陆机诗歌10篇陆机写的诗

陆机诗歌10篇陆机写的诗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1]。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与潘岳合称”潘江陆海“之称,被誉为“太康之英”。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陆机诗歌,来欣赏一下吧。 拟青青陵上柏诗 朝代:晋朝|作者:陆机 冉冉高陵苹。习习随风翰。 人生当几时。譬彼浊水澜。 戚戚多滞念。置酒宴所欢。 方驾振飞辔。远游入长安。 名都一何绮。城阙郁盘桓。 飞馈缨虹带。层台冒云冠。 高门罗北阙。甲第椒与兰。 侠客控绝景。都人骖玉轩。 遨游放情愿。慷慨为谁叹。 诗·老蚕晚绩缩 朝代:晋朝|作者:陆机 老蚕晚绩缩。

老女晚嫁辱。 曾不如老鼠。 翻飞成蝙蝠。 齐讴行 朝代:晋朝|作者:陆机 营丘负海曲。沃野爽且平。洪川控河济。崇山入高冥。东被姑尤侧。南界聊摄城。海物错万类。陆产尚千名。孟诸吞楚梦。百二侔秦京。惟师恢东表。桓后定周倾。天道有迭代。人道无久盈。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爽鸠苟已徂。吾子安得停。行行将复去。长存非所营。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八章 朝代:晋朝|作者:陆机 一章 于皇圣世。时文惟晋。 受命自天。奄有黎献。 阊阖既辟。承华再建。 明明在上。有集惟彦。

二章 奕奕冯生。哲问允迪。天保定子。靡德不铄。迈心玄旷。矫志崇邈。遵彼承华。其容灼灼。三章 嗟我人斯。戢翼江潭。有命集止。翻飞自南。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四章 人亦有言。交道实难。有頍者弁。千载一弹。今我与子。旷世齐欢。利断金石。气惠秋兰。五章 群黎未绥。帝用勤止。我求明德。肆于百里。佥曰尔谐。俾民是纪。乃眷北徂。对扬帝祉。六章 畴昔之游。好合缠绵。

现代诗二首

2、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准确认读课文下注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了解其特点;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课件。2.了解诗歌朗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师:放《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歌词歌唱了什么?(学生回答略) 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在华夏儿女心中,长城早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是身在祖国,还是身在异乡,长城始终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谁说起长城,都会热血沸腾,隔海相望,与祖国大陆同根生,血肉相连的台湾同胞更是如此。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 2、介绍作者 说起席慕蓉,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在老师的中学时代,她曾是我们膜拜的偶像。她的诗和散文都写得极美,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的有关介绍。 席慕容,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1943年出生于重庆,之后随父亲定居台湾。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再后来入比利时布鲁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多次获多种绘画奖。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她的故乡,是她诗中的“刺勒川,阴山下”的那个莽莽苍苍的大草原。可是因为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出生,也不在那长大,更从未回故乡看看。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她与故乡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关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尽情抒发自己的乡思乡愁。此诗就是在此种情境下写成的。 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 二、以“法”引读 1、介绍朗读诗歌应注意的问题 节奏、重音、停顿、感情、音质、表情、动作……其中感情最重要。

王大绩:淡化题目重视诗歌——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例说

王大绩:淡化题目,重视诗歌——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例说(一) 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必须涉及古代诗歌,因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就是诗歌;而试题涉及古代诗歌也只能以“鉴赏”的名目出现,以区别于古文阅读及其他理解型题目。但是,一般所谓古代诗歌鉴赏往往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的,按谢冕教授的说法,诗歌鉴赏是鉴赏者在诗作者艺术创造基础上的再创造。这与高考特定的环境、形式难以相容。高考是大规模的、笔答的、以选拔为目的的考试,这种考试必须有明确的、便于评阅的答案和标准。因此,高考考查的古代诗歌鉴赏,实际是“前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一般性的理解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用谢冕教授的说法,就是“泡”——“泡”成散文、故事,“泡”成同学们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 从同学这面看,真正的困难,也正在于一般性理解。同学们学习紧张,一般没有许多时间大量阅读古代诗歌,我们不熟悉古代的生活和文化,不熟悉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不熟悉古代诗歌那种含蓄、委婉的表达,尤其不熟悉古代诗歌那种跳跃、错综的语句样式。我们不妨借鉴谢冕教授倡导的方法:“泡”,“泡”开——“不厌其烦、不怕罗嗦”地“泡”开!大凡浓缩的精品,都需要“泡”,古代诗歌也在其列吧。 但是,在惯常的语文备考中,在模拟考试中,同学们往往重视题目,忽视诗歌。因为题目上打着分数,而分数决定着同学一时的脸面荣辱,是大家的关注点、兴奋点。其实,任何题目都是为了考查解读诗歌而设置的,诗歌读懂了,一切全有了。因此,在高考诗歌鉴赏题目的备考中,我们特别强调“淡化题目,重视诗歌”。 那么,怎么理解古诗,“泡”开古诗呢? 方法仍然是“确认、整合、发散”,仍然是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一词一句”:关注古代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将诗句意思连缀整合。遇

陈与义诗作研究

一、陈与义诗作艺术特色 (一)早期清丽圆润 (二)后期简洁雄浑 二、陈与义诗作思想内涵 (一)用世精神 (二)出世情怀 (三)理性主义 三、陈与义诗作影响 (一)对江西诗派的贡献 (二)对元明清诗歌的影响 陈与义诗作研究 摘要:陈与义是北宋与南宋之交的重要诗人,为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且是方回所倡江西诗派“一组三宗”中“三宗”之一。本文分前后两个时期介绍了陈与义诗作的艺术特色,进而分析了其诗作蕴含的思想内涵,并概述了陈与义诗作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陈与义;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影响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成熟的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浑厚,“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但是,封建社会潜在的危机也开始暴露,对外抗击无力,屡屡与少数民族政权媾和,对内抑武仰文,却又加强了对文学的限制,“乌台诗案”就是最好的例证。直到钦宗靖康元年(1126),党禁才正式解除,而此时金兵的铁骑已经逼近,很快,气数殆尽的北宋灭亡,南宋王朝建立。在此社会背景下的文坛处于相对比较冷清的阶段。北宋末年文坛上的重量级人物如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陈师道(1053—1102),黄庭坚(1045—1105),苏辙(1039—1112)等先后辞世。此时,苏轼、黄庭坚在世时诗坛上那种轰轰烈烈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正在诗坛出现沉寂局面的时候,陈与义(1090一1138)以其清理圆润的诗风引起轰动,为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靖康之难后,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陈与义的诗风也为之一变。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询 为奉议郎;父亲(名不详)曾为朝请大夫;外祖张友正,号存诚子,着名的书法家;母亲张氏,仁宗时宰相张士逊的孙女。陈与义幼年好学,天分很高,就读于太学,曾学诗于当时颇有诗名的崔德符。葛胜仲《陈去非诗集序》曰:“(陈与义)少蹲厉不群,篇籍之在世无不读,既读辄记不忘。”J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陈与义二十四岁时,进士及第,登太学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开德府教授。政和六年(1116)解职归京,常与亲旧赏画吟诗,直到政和八年(1118)

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一)

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一) 【内容提要】 前人对陆机诗歌有情还是无情的争议,以及对陆机诗歌的抬高和贬低,都与他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密切相关。士族意识的形成是魏晋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陆机诗歌对中国诗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深刻地表现了士族意识。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等方面。陆机诗歌展现了一个士族文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的自负、冲突、忧思、孤独。较之于建安诗人,陆机诗歌的确缺乏刚健的风骨,但较之于六朝时代盛行的玄言诗和宫体诗,陆机表现士族意识的诗歌毕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既有一定的力,也有一定的气。 【关键词】陆机/士族意识/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 后人对陆机的评价可以初盛唐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六朝时期一直到初唐时代,陆机受到了崇高的礼遇。葛洪云:“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1](P1481)钟嵘许其为“太康之英”2](P38)。唐太宗认为:“百代文宗,一人而已”1](P1481)。盛唐以下,虽然也有对陆机给予高度评价者,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就每况愈下了。清人陈祚明、沈德潜等对陆机多有批评,沈德潜说:“士衡以名将之后,破国亡家,称情而言,必多哀怨。乃词旨敷浅,但工涂泽,复何贵乎?”3](P156)20世纪以来,许多学者都将陆机看作一个六朝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认为他的诗歌一味模拟前人,敷衍成篇,繁缛华丽,对后世诗风产生了不良影响。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注:本文所引陆机作品,据金涛声点校《陆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又在《遂志赋》主张“声为情变”,为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中不仅描写情感的词语比比皆是,而且直接使用“情”字的地方也随处可见。一个首次提出“诗缘情”主张的文学理论家,一个在作品中频繁使用“情”字的诗人竟然被人认为言不及情,这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的确,陆机诗歌中缺乏那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P349)的英雄意识,也缺乏那种“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4](P347)的“诗史”之作。从这个角度看,沈德潜等人的指责不无道理。但是,陆机诗歌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追求。概括地说,陆机的诗歌着重在表现一种士族意识。前人对陆机诗歌有情还是无情的争议,以及对陆机诗歌的抬高和贬低,都与他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密切相关。 所谓士族即是中古时代的门阀大族。士族形成于东汉时代,钱穆先生指出:“门第在东汉时已渐形成。……‘累世经学’与‘累世公卿’,便造成士族传袭的势力,积久遂成门第。”5](P184)士族势力在两晋时代进入兴盛阶段,在东晋时代与皇权结合形成了门阀政治,直到初唐时期门阀士族势力才逐步衰亡。中古士族在政治上与政权关系密切,在经济上占有大量的庄园,在文化上引导社会文化学术思潮,在文学上引领时代审美时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古时代是一个门阀士族的时代。产生于这个时代的文学艺术自然会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从诗歌的角度看,士族意识的出现是魏晋时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而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 其实,说陆机诗歌中包含着一定士族意识,并不是什么新发现,因为,陆机出身于江东士族家族,陆机诗论倡导绮靡的诗风,陆机诗歌涉及到对父祖的歌颂,经过陆机的改造,诗歌进一步走向文人化和贵族化,这是文学史上的常识。但是,正因为已经被大家习以为常,反而缺少了必要地深入地探究。迄今为止,虽然有一些文章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但似乎还没有专文予以全面地探究。从士族意识的角度看,也只有从士族意识的角度看,才可以挖掘陆机诗歌中“言不及情”的深层原因,才可以说清陆机诗歌在中国诗史上的位置。有鉴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人不揣浅陋,就相关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 士族意识在文学上的表现,首先就是诗人对自己的贵族出身拥有无比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陆机之前,也有流露出贵族意识的诗人。战国时代,屈原在《离骚》的开篇就写道:“帝高

名师讲作文NO.30:秋天的树叶

名师讲作文NO.30:秋天的树叶 习作话题 Xizuo Huati 秋天,是色彩绚烂的季节,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是如诗如画的季节。这时候许多景物都充分展示出它们在这个季节里独有的魅力,那么秋叶呢?调动所有的感官,静静地去感受秋天的树叶。在观察与体验的基础上,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可以按“总—分—总”的结构,写几种叶子要注意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可以多用几种修辞,注意各段落间的过渡。 写作指导Xiezuo Zhidao 本次是以“秋天的树叶”为题所进行的写景状物的习作,同学们在作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抓住特点 怎样准确地写出某种树叶秋季的特点呢?我们要调动所有的感官,静静地去感受秋天的树叶,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感受与你想到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具体地讲,调动感官进行观察可从以下角度进行: ⒈看叶色。秋天的树叶颜色怎样?是金黄色的、橘黄色的、还是黄得发红的、黄绿混合的?……再看看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即使是四季长青的树叶,只要你细心,也会发现它们微小的变化。 ⒉辨叶形。秋天的树叶形状怎样?是圆形的,扇形的,还是爪形的、针形的……再仔细看看它们隐约的叶脉怎样?只有观察仔细,才能发现秋天树叶的形状异常美丽。 ⒊摸叶片。在看的过程中,可伸出你的巧手摸一摸,你所捡到的秋叶是细腻光滑的,还是粗糙扎手的,通过触觉进一步感知秋天的树叶。 ⒋闻叶味。观察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用鼻子凑近叶片闻一闻,看看是否有股特别的清香。有的表面闻不出,还可以折断叶片,仔细闻一闻叶片的味道,从而对秋叶有更多的了解。 语段示例: 银杏叶看起来就像一把小巧玲珑的蒲扇,似乎一扇就能扇来秋天的阵阵凉意。如果把叶柄朝上,还真像小女孩穿的裙子呢。它细细长长的叶柄就像一根小辫子似的拖在身后。从上往下看,只见一条条比针还细、十分清晰的叶脉,顺着主柄向四面展开,这真像节日时放的烟花。我想这一定是大自然和树妈妈精心雕刻上去的。叶子的边缘高低不平,好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浪”接“一浪”,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我忍不住摸了摸,嗬,它那粗糙的手感挠得我手痒。 (节选自《银杏叶》)

诗歌意象赏析技巧方法

诗歌意象赏析技巧方法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赏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不教胡马度阴山_全诗完整版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教胡马度阴山 是出自《出塞二首其一》的名句。 【全诗如下】 《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期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述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明白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那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那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向未间歇过,突出了时刻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期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那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比较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这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证明。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能够作为参考。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资料的一个基本方面。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

陈与义简介_陈与义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陈与义简介_陈与义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陈与义生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 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 年)。北宋末,宋朝词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五言律如《雨》诗2 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 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言绝句》、《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临江仙〕中的"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虞美人〕中的" 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总的说来,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 卷,早佚。宋光宗绍熙元年

(1190),胡稚笺注《简斋诗集》30 卷(附《无住词》1 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陈简斋诗外集》。1982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 陈与义代表作品: 《登岳阳楼》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陈与义。其古诗全文如下: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翻译】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春寒》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陈与义。其古诗全文如下: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翻译】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经是新花嫩叶装点着春光了。这时候,人们所希望的是风和日丽,蜂蝶纷纷,把春光点缀得更加浓郁。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如果寒潮夹着风雨侵袭来了,就会发生“倒 春寒” 这些花儿叶儿就要遭受摧残

名师讲作文(二)——五官观察

名师讲作文(二)——五官观察 先来看看一篇例文: 一片小小的枯叶 我走在空无一人的路上,一片被凉爽的秋风追得“满地跑”的小小枯叶,把我的注意力“拉”了过去。我轻轻的把它拣了起来,并用一张雪白的纸巾包住它,嘿,这看上去多像襁褓中的婴儿呀! 我来到桌前,把纸巾打开,拿出枯叶细细的欣赏起来。 从正面看去,叶子上的茎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好似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又好似“哗哗”的小溪与奔腾的江河……把它一“翻身”,茎脉更明显了,如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牙签,又好似被刷上棕色颜料的袖珍版小树枝……粘上一点水,就好像给它包上了一层保鲜膜,晶莹剔透的。 我拿着这片棕中带红,有黑色斑点的火炬性枯树叶,紧紧的盯着,心中不由得就冒出了一个想法:这片枯叶掉下来好久了吧,为什么就被我拣着了呢?我想着,思索着…… 一不小心,我把她撕碎了,叶片纷纷掉了下去,茎脉还是紧紧的连在一起,多么像团结一致的“难兄难弟”呀!我又把那些茎脉用力一拉,可它们还是“粘”在一起,一点也没有分开的意思。 我把它的“残骸”放在桌上,用三角板在它身体上不停的移动着,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它终于断开了一半,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一分两半了。 我把它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一股淡淡的清香飘入我的鼻孔,令人心旷神怡。 我又把小叶子放入嘴里尝了一下,先是一阵苦涩,接着又是一丝甘甜。 我想:这叶子不也正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吗? 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是我们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准确的说,是在“观看”,不是真正的“观察”,与写作有意义的“观察”应具有以下属性: (一)、观察要有目的性。 学生总是要“踏青”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带上诸如“山上植物知多少”的目的去呢?学生总是要去书店的吧,为什么不布置他们去抄录“书名”,领略书名的魅力呢?学生总是要上街的吧,为什么不让他们记一记店名呢?“左岸”就总是令人遐想,想到巴黎,想到塞纳河,

如何欣赏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何欣赏古诗中的意境美 欣赏古中的意境美 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它需要感性理解和情绪体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便是诗的“意境”。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地分析和指令包办,学生就会兴趣寡然,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诗的意境美了。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鉴赏美的水平。 一、观图——初步感知美 诗歌是一种感性形象,就要让学生先有最直接的感性理解,观图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小学教材中的每一首古诗都配有相对应的插图,图上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具体可感的,比起文字来更能让学生进入意境,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让学生进入意境的第一步应是指导学生观赏插图。 观赏插图应做到细致而全面,既要有局部的细致观察,又要有整体的观赏,做到点面结合。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所见》这首诗中的插图,既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牧童,也要让学生感知这幅图中的整体环境,从而初步感知诗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所处环境:某个夏天的早晨,风和日丽,一个牧童骑着黄牛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中,他身穿红衣、头戴斗笠,神采奕奕,此刻正盯着柳枝上的一只蝉儿,柳条正随风轻轻飘动……这样,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一种美的意境。 二、读诗——尽情渲染美 古典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鉴赏诗歌的语言,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古诗中的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咏诵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所以,朗读是古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体会诗的意境,也离不开读。所以,理应把课堂教学上成诗文朗读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要有新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能够小声自读,轻言慢语,读出韵味;还能够高声诵读,,慷慨高昂,读出激情。同时注意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明快的节奏感。古诗音韵和谐,平仄错落,琅琅上口,要读得爽口,读出灵感,读出音韵美。还能够根据儿童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做一些动作和表情,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又助于学生理解,让学生其乐融融。如读《小儿垂钓》时能够做钓鱼的动作,将诗歌中的景象表现得活灵活现,别有一番情趣。 三、品情——深入体会美 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所以,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 在逐一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的理解较初步感知阶段深化了。这时,教师应该即时地把学生带回到全诗的把握上来,着重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表明的道理,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往往和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教师能够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协助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如《春日偶成》的作者程灏是宋朝理学家,他是得闲一日到大自然中游玩,能够忙里偷闲并得以轻松,他的心情定是愉悦轻快的。而柳宗元在写《江雪》时正是仕途不顺之时,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仔细品味,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人生境界便突现出来。学生试着带着诗人的心情再去赏插图、读诗歌,实行深层的意境美的体会。 古诗,不但仅是语言艺术,更是中国文化精神,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但仅是弄懂诗句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感染。

高考备考:特级教师王大绩_作文要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

高考备考:特级教师王大绩_作文要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 高考研究 2014-04-30 2212 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作文要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 【“高考夜班车”是新浪高考频道官方微博推出的一档专家在线答疑活动。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做客“高考夜班车”,与广大考生进行线上互动,为同学们的语文备考提供建议。】 一只勤劳勇敢正直的老母鸡:作文是自己思想的流露,那如果流露的是比较消极的思想,比如说抱怨放假太少学习太累,这么写分数不会很低吗? 答:好的作文一定是真情实感,但真情实感未必是好作文。把真话说好才是好文章。所谓考场零分作文,全是杜撰和恶搞。考场作文除非白卷,没有零分。 LLL-老子是学霸:语文越学越差了,最后一个月该怎么学? 答:语文越学越差,可能是你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根本规律。可能你是把语文当成了科学性的学科,陷入专业概念和琐细方法的迷宫。需要重新认识语文:语文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生活认识和思维思想水平的学科。

纪华叮铃铃铃铃_:怎么才能迅速找到作文立意? 答:所谓作文立意,是(你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我想你问的应该是题目材料的核心。建议把材料归结为一个话题,以这个话题写自己的中心意思。 熙末:写作文时,议论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怎样安排?怎样确定分段? 答:文无定法。但要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一段应该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见解表述,或是一个分论点的阐析。 H-旒诗Leilani:诗歌鉴赏总是搞不清楚主旨,手法情感把握不准,应该怎么训练? 答:重点不在手法的专业术语,而在具体内容。例如:用白描的写法写出了陶渊明和农民的和睦关系。没有”白描“这个专业术语,回答描写、写出都行。反之,有”白描“这个专业术语,而没有”陶渊明和农民的和睦关系“这一具体内容,是毫无意义的 许莫风:我的文言文阅读总是做不好,我用的是新课标卷,文言选择总是错一两个,有时文章的意思也只是半懂。应该怎样提高? 答:高考文言文有两类题目:选择题要求一般性读懂文言文,翻译题要求局部确切读懂文言文。读懂文言文的基础是文言实词的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要通过实际阅读文言文来提高。建议通过阅读模拟题的文言文文本,充实自己的文言实词积累。 这只猫叫公爵:作文如何才能感动阅卷人? 答:我们都有感动人的本事。从一出生就多次感动别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亲戚朋友,老师同学。让他们自豪、骄傲、悲伤、焦虑……现在倾尽全部聪明才智,让阅卷老师心里”咯噔“一下,并非很难。想想我们曾经在什么情况下,通过什么感动过别人。对作文有启发。

陈与义诗歌登岳阳楼记赏析

名称:登岳阳楼 年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体裁:七言律诗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登岳阳楼① (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②不动夕阳迟③。 登临吴蜀横分地④,徙倚⑤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⑥更凭危⑦。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选自《陈与义集》。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登岳阳楼》共二首。 ②〔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③〔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④〔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⑤〔徙倚〕徘徊。 ⑥〔三年多难〕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⑦〔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8.(岳阳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始建于唐代,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译文】 (其一)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其二)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 ,看日落君山。往北边可以看到白首,往南边可以看到丹枫。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其一: (一)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从“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 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 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 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 能不让人惆怅。“ 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 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 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怎能不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呢?

陆机《拟古诗》与古诗之比较(一)

陆机《拟古诗》与古诗之比较(一) 关键词:陆机古诗拟古诗 摘要:把陆机的《拟古诗》与古诗作比较,可以断定:陆机的《拟古诗》作于陆机入洛仕晋后。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拟古诗》融入了陆机入洛后的个人体验,偏爱于乡愁的描写; 二、《拟古诗》中的描述更符合陆机入洛后的身份;三、从创作方法上讲,《拟古诗》十二首受到了玄学影响,而陆机是入洛后接触玄学的。 对于陆机《拟古诗》的写作时间,姜亮夫在《陆平原年谱》中曾做如下推测:“审其文义,皆就题发挥,抽绎古诗之义,盖拟模实习之作,且辞义质直,情旨平弱,即有哀感,哀而不伤,不类壮岁以后饱经人事之作,疑入洛前构也。”而通过对陆机的生活经历及其《拟古诗》十二首的更深研读,并综合各方面分析,笔者认为《拟古诗》十二首更应该写于陆机入洛仕晋后。 首先,拟作比原作更钟情于描写思乡之情。古诗往往没有涉及思乡或者思乡的意味比较浅淡,而拟诗则多处点明浓重的思乡之情或者将思乡之情更婉转细致地表达出来。如陆机拟《涉江采芙蓉》是:“上山采琼蕊,穹谷饶芳兰。采采不盈掬,悠悠怀所欢。故乡一何旷,山川阻且难。沉思钟万里,踯躅独吟叹。”这首诗结尾四句明确指出思念的主体对象就是故乡。而这与古诗中思念的主体却有明显差别。例如古诗问道:“采之欲遗谁”,很显然这个“谁”是诗人内心所思所想的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故乡;从诗末“同心而离居”中是可以比较明晰地看出这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的主体就是远在家乡的妻子,所以才会有“同心”、“离居”之叹。当然在思念妻子的同时会伴随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思念的重心是妻子,或者说全诗包含的思念家乡之情是由思念妻子引起的,思乡只不过是个掩饰而已。再如,从古诗《明月何皎皎》中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可以看出,抒写的是久客异乡、夜不能寐的丈夫对独守空闺的妻子的思念,或者是思妇因其丈夫久客不归忧愁而望思之情。而在陆机拟诗中夫妻思念之情已淡,更多的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游子内心的苦闷。从拟诗中“我行永已久”和“游宦会无成”等句可以看出,这里表达的是在外求取功名的游子因游宦无成、功名未就而兴起的怀归之情。这种愁情在作者心中挥之不去,并无原诗中所说的“乐”,反而从“凉风”、“寒蝉”等词语中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悲。此外,古诗并未明说客为何远游在外,而拟诗则明确指出“游宦会无成”,是出于寻求功名。以此可见拟诗中“我”之客观处境成分较浓。尤其是从“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两句可以看出作者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但又仕途阻滞,想归却又不得归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再如在古诗《行行重行行》中,从“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以及“思君令人老”等描述中能更加明确地看出,表现的是思妇对远游丈夫的思念。而陆机拟诗却说:“游子眇天末,还期不可寻。惊飙褰反信,归云难寄音。伫立想万里,沉忧萃我心。”比起原作,拟诗中思念之对象更鲜明地指向“万里”之外的家园。由此可见,陆机拟诗颇用心于思乡之情的抒写。 纵观陆机入洛前后的处境,我们不难发现,能够让陆机产生如此浓重思乡之情的时期,最有可能是在陆机入洛之后。在陆机远离家乡入洛期间,故乡始终是他内心最温暖的角落,也始终是他灵魂的一大归属。虽然陆机出生时,孙吴的国势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但是毕竟陆机有一个显赫家世的庇护,在吴国灭亡以前他的生活还是较为稳定的。即使父亲过世之后,他也依靠家族,没有遭受什么困苦。而陆机离家北上,成为羁旅行役之人之后,对北方中原有诸多不适应之处,甚至时时刻刻处在北方人的各种歧视之中。《世说新语·简傲》记载:“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余嘉锡案:“士衡兄弟,吴中旧族,习于礼法,故乍闻道真之语,为之骇然失望。当时因风尚不同,南北相轻,此亦其一事。”北方中原的习俗、思想和自然环境,都与他所熟悉的南方有着很大不同,他身边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看不到家乡的青山绿水,也吃不到家乡的美味佳肴。在此状态下,陆

名师讲作文:选材及环境描写

名师讲作文:选材及环境的描写 在精心审题和确立文章主题之后,就要对自己已有的材料进行一番的挑选抉择,这个过程就是选材。选取的材料的好坏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效果密切相关,选材要围绕中心进行,材料要服从中心的需要同学们在选材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材料要真实 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最好要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材料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要能代表时代精神。同学们要注意,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三)材料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魏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从大量的生动事例中选择了三个“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四)选材要具体 选材具体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具体,要让事实说话,用真实说服人、打动人。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说教而缺少具体的事例,或者空发议论,文章就会有骨架而没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现力的。 材料是作文的核心,同学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严格选择,确保材料的真实、新颖、典型、具体。

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

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 古诗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1.诗歌意象鉴赏的题目类型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 ①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掌握常见意象的特殊意义 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代表民族和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如:梅、莲等 ②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了解诗人惯用手法 一个出色的诗人,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凤凰等,李白的诗中多黄河、大鹏、明月、剑侠等意象。折合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有关,也和诗人的风格有关。同一个意象,不同的诗人也会给予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结合诗句辨析。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③准确理解修饰词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令、“秋思之祖”。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 萧瑟苍凉;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3.诗歌意象鉴赏的答题步骤 ①什么形象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概括形象特点。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