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现状

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现状

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现状
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现状

非破产重整和破产重整: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现状

来源:经济产业研究所作者:

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上市企业纷纷破产,同时,通过银行放弃债权尝试进行非破产重整的公司日益增加。这种状况和7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席卷美国的破产风潮极为相似。本文在参照美国80年代企业重整经验的同时,分析日本企业重整的现状。

详查重整价值和清算价值是企业重整至关重要的课题

经济学上起因于信息不对称的经济问题很多,最明显的表现不过于企业重整。由于企业重整不仅造成外部投资家和经营者等内部人员的利益冲突,而且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十分严重。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希望企业生存下去,但投资家要负担重整失败时的第二次损失。为此,彻底查清重整价值和清算价值是企业重整的关键课题。这也正是揪出问题企业的重整价值和清算价值的审慎调查。然而如果是上市企业,审慎调查费用则十分庞大。这是企业金融一直以来讨论的破产费用的一部分。破产费用是经济学上众所周知的一种交易成本。除了审慎调查费用以外,还有司法费等直接费用以及因处理时间延长而造成的企业价值损失的间接费用等。不仅是重整之前,开始重整以后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问题也极为严重。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盲目重整所带来的第二次损失,不仅要频繁地向利益相关者通报重整企业的经营信息,而且还要向潜在投资家传递详情,这一点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破产法要求申请重整的企业公开每月财务详细资料。所有信息不只面向利益相关者,而且还供公众随意阅览(Gilson, 1997, Transaction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 Choices: Evidence from Financially Distressed Firms, J. of Finance vol. 52。) 遗憾的是,日本的破产法并未对信息公开采取相应的强化措施。随着重整基金的作用变得日益重要,人们认为与重整的利益相关者相比,更有必要向潜在投资家提供信息。受美国破产法的影响,日本近年引进了占有中的债务人制度(DIP,debtor in possession)等一系列破产法改革。要使新破产法的机制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要求一定规模以上的重整、重组公司面向公众公开每月的财务信息。比如应考虑在政府公报上的刊载等。反过来,在非破产重整上,由于重整企业的信息公开不如破产企业透明,所以小型金融机构在债权放弃问题上不仅是面露难色,而且资产出售毫无进展。

另外,涉及企业重整的交易成本不仅破产费用金额巨大,银行的债权放弃亏损计入和重整企业的债务免除收益征税等源于税制上的交易成本也十分庞大。具体来说,针对债务取消而产生的债务免除收益征税以及税金抵消等适用于美国破产法第11章规定的企业减免措施,而不适用于非破产重整企业的事例很多。(Gilson,1997,上述。)结果,非破产重整带来的债务解除并不彻底,更多的只是损失和债务免除收益能够相抵消、或避免资不抵债这一程度上的一些皮毛而已,和破产重整企业相比,美国的非破产重整企业负债的削减毫无进展。此外,非破产重整的美国上市公司,三家中就会有一家在一年之内重新陷入非破产重整或破产重整中。

非破产重整带来的重整成功事例不断增加

通过银行放弃债权的非破产重整可以说是支撑日本经济的主办银行的机能之一,非破产重整然而,随着企业破产的骤增,通过银行介入的非破产重整始终不见成效,甚至出现了银行本身被迫陷于破产境地的讽刺性结局。近来,Maxvalu(日本八佰伴公司)和川崎电气,不采用非破产重整而是申请通过法律手段——《公司更生法》和《民事更生法》,分别利用财东和重整基金的援助,成功地实现了企业重整。破产企业在短时期内恢复上市之举,想必无论是谁都会承认它是一个成功的事例。日本八佰伴公司的资金更多的是来自企业债务市场,是所谓不存在主办银行的例子。而川崎电气是由于主办银行破产,从而无法筹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偿还资金,以至走上了申请民事再生法之路。无论如何,因为没有银行的染指,所以能够尽早实现破产重整。破产重整的早期利用使川崎电气重整债权的偿还率达20%,这在上市公司的重整中是少有的高纪录。

如上所述,在美国,通过免除债务而进行的非破产重整,由于信息问题以及债务免除征税等交易成本的原因,更偏重于避免债务超额,对策大多不够彻底。从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现状来讲,除了彻底的非破产重整外,破产重整的早期利用也是企业顺利重整的手段之一。以破坏企业价值为由,对早期利用破产重整犹豫不决,这反而会错过重整的好时机。重要的是在彻底免除债务和破产重整的早期利用中作出选择。

近来,从中立且公正的角度出发,中小企业重整援助协议会通过审慎调查开始向金融机构债权者提供信息,想必这将成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突破口。今后,为促进通过非破产重整实施彻底的企业重整,不仅要使房地产等资产评估损失以及债务免除收益和可抵消的债务免除征税减轻措施适用于破产重整,也有必要适用于产业再生法、清理回收机构和非破产重整方针以及中小企业重整援助协议会的对象公司。由此,通过非破产重整的重整成功事例有望增加。而且,为了提高破产重整的透明度,对于利用《公司更生法》和《民事再生法》进行重整的大企业,应要求通过政府公报公开每月的信息详情。

历年中国美国日本台湾人均收入

历年中国美国日本台湾人均收入 人均月收入(美元) 日期中国美国日本台湾1952 4 191 17 17 1953 5 199 19 15 1954 5 196 20 16 1955 5 210 22 18 1956 6 218 24 12 1957 6 226 28 14 1958 7 226 29 15 1959 7 241 33 16 1960 7 246 40 13 1961 6 251 47 13 1962 6 266 53 14 1963 6 277 60 15 1964 7 293 70 17 1965 8 313 77 17 1966 9 338 89 20 1967 8 352 103 23 1968 7 380 121 26 1969 8 406 136 29 1970 9 422 157 33 1971 10 453 184 37 1972 16 492 241 43

1973 17 544 320 59 1974 17 584 366 77 1975 18 630 383 81 1976 18 695 417 95 1977 19 765 502 110 1978 21 856 689 133 1979 23 946 721 161 1980 26 1020 760 198 1981 24 1133 829 226 1982 23 1167 759 224 1983 24 1256 816 238 1984 25 1384 868 265 1985 24 1471 916 275 1986 23 1542 1151 330 1987 25 1623 1649 439 1988 30 1732 1958 541 1989 33 1844 1994 633 1990 28 1934 1996 674 1991 29 1973 2379 748 1992 35 2060 2533 878 1993 43 2137 2767 919 1994 39 2243 3090 992 1995 50 2318 3291 1068 1996 58 2420 3050 1120 1997 64 2540 2851 1150 1998 68 2645 2573 1049 1999 72 2770 2862 1127 2000 79 2901 3109 1201 2001 86 2963 2738 1085 2002 94 3034 2653 1101 2003 106 3145 2779 1127 2004 124 3329 3027 1216 2005 145 3507 2939 1303 2006 172 3694 2892 1338 2007 220 3815 2912 1400 2008 289 3909 3224 1424 2009 312 3781 3233 1368 2010 377 3900 3565 1548 2011 464 4138 3689 1719 2012 509 4289 3568 1741 2013 571 4396 3130 1732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在东西方企业中,双方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的价值观、文化背景、教育模式、思维方式都不相同,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员工组成的各种组织,对工作又持有不同的态度和追求,而西方在经营目标、市场选择、管理方式、处事作风、作业安排及对作业重要性的认识、变革要求等常常会持有不同的态度,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管理文化的差异,从而产生管理冲突,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招聘、报酬和福利、培训和发展、绩效评估、退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多方面的,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社会等各方面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下面主要介绍东西方在人才使用上产生的差异。 一、在人才理念方面:东西方企业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 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但核心理念不同:西方企业往往以企业及个人的美好前景、对个人的尊重、对人们生活的改善等人性的光辉来吸引人才。例如:美国 GE 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 我们为生活带来美好的东西 (We BringGood Things To Life )", 在人才管理方面的理念是: " 为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创造机会 , 培养并实现他们的梦想 ";而摩托罗拉公司则强调对人持久不变的尊重 , 提出:" 摩托罗拉是一个向员工提供均等发展机会的公司 " 。 而在东方 , 儒家修齐治平的入世思想和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的传统 , 对企业的文化和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企业都以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责任感来激励员工、吸引人才。比如:深圳华为公司的企业理念是:" 以公司文化为纽带 , 大我与小我相融合 , 共铸民族通讯业的辉煌 "; 而韩国三星公司的基本理念是:" 人才第一、事业报国、合理经营" 。 二、在选人方面:每一个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 , 都要不断地获得自己所需的人才。但在人才的选择标准方面 , 东西方明显不同:西方企业在选人方面通常是以寻找最好的人才为最高标准。比如Intel公司提出了用聪明人吸引聪明人的口号 , 而微软则要寻找比我们 ( 微软现有员工 ) 更优秀的人才。在具体的招聘技巧方面:Intel 公司有一套严谨的招聘程序 , 通过面试、心理测试、模拟测试( 最终测试 ) 来获得需要的人才 , 而微软则对心理测试不感兴趣 , 它更注重通过面试中的表现来判断一个人的创造性和可塑性 , 而且强调高层管理者亲自参加招聘。微软用来测试个人创造性的面试题目可以说广受推祟。 东方企业在选人方面 , 虽然也希望得到优秀的人才 , 注重个人的品质、才能和发展潜力 , 但它往往并不一味地追求最优秀的人才 , 而是强调合适, 希望获得适合于企业的、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人才。比如日本松下电器就奉行寻找 70 分人才的招聘原则。正如松下创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的特点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的特点 摘要:中国、日本、美国的动画的特点,他们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关键字:动画、特点、技术、内容 中国动画学派以独特的风格和视角,在世界动画舞台上有着特殊的一席之地。下面谈谈中国动画的独特之处: 第一:强调内容的健康性。中国动画片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里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 第二,形式不拘一格。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史,造就了中国动画片百花齐放的格局。同是水墨动画片,就可以运用多种风格的画意。齐白石、贾又福、李可染的笔法在不同的动画当中体现了不同的风格。第三:坚持民族绘画传统。中国的动画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绘画到雕塑,从剪纸到皮影,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材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例如:《三个和尚》借鉴了中国戏曲风格;《骄傲的将军》表现的是京剧风格;《渔童》、《牛冤》等剪纸片吸取的是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再例如,《大闹天宫》成功运用了中国古代寺观壁画;《鹿铃》、《山水情》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而《南郭先生》、《火童》则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刚健风格。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美等国的魔鬼、魔法、巫术不同,中国动画片中描写的神仙、鬼怪、法术也完全

本土化,像手持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行走驾云的太白金星;爱管闲事的土地爷,还有顺风耳、千里眼、人参娃娃……这些都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风”,即使绘写现代生活的动画片,也都纯然是一派中国气概。 我们不仅看到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这样优秀的动画片,我们同样看到了迪斯尼乐园这样享誉世界的娱乐场所。这就是现代卡通艺术的发展之路:不仅要有一个系统的文化产业,更要有完善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卡通产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而它的发展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水平与大众文化消费观念。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国卡通始终处于产业化的边缘,没有能够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令人欣慰的是,近十年来,中国的卡通业也正在朝着“产业化”和“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情况,所以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我们又会面临新的考验。 日本现在是世界上的动画强国。近年来,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十分流行,不仅在青少年人群中倍受追捧,很多成年人也对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观看影片、在线交流、模仿片中人物,这些行为都值得关注。但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日本动画片风靡的原因,尤其是日本动画片的主题、题材与文化意蕴等。故事动画片所描述的故事,不管是侦探型故事,还是人与自然的故事,亦或是记录高中生活的现实题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关注。普适性的主题日本动画片包含了许多人类普遍关注的主题。如《中华小当家》表现了小当家的奋斗史;《海贼王》反映路飞冒险,还有很多的作品表现了主人公的友情与爱情等亘

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对比

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对比 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对比 (一)日本企业文化 团队精神和家族意识,强调组织风土建设,教育意识强,重视企业家族. 影响因素:1.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2.民族传统心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渴望成为强者的心理;务实心理;"忠""和"心理 3.日本宗教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儒家的"忠""和"思想;佛家的"惊世济众"的思想 4.日本的历史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大化革新,明治维新,二战之后 5.战后日本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倾斜生产方式"的决策 特点:1、和魂洋才构成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2、家族主义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显著特色 3、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美国企业文化 美国企业以"个人主义"为企业文化,强调个人奋斗,竞争意识强烈,员工有着明显的雇佣概念,重视企业利益,忽视人际关系. 美国企业的团队文化:自由竞争;自主管理日趋取代被动管理;白领人员挤走了企业主;参与制排斥了家长制;利益共同体的文化趋势.

特征: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提倡竞争和献身:奖励创新:利益 共享 特点:1、强调个人主义注重绩效及个人能力的发挥。 2、重视个人责任和权利。 3、具有典型的西方价值观。 4、实施制度化管理。 5强调重视顾客,一切为了顾客的观念。 近百年来,美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决定美国经济 振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管理方面的先进性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美国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可以看出,美国创立了与其传统文化 和价值观念协调一致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及 其外化的冒险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了美国科学管理理论的深厚 文化基础,注重物质追求,讲求实用主义的经营哲学以及理性主义的 管理方式构成了美国传统企业管理理论的内核。具体表现一是美国 企业树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后理性主义认为,人是企业发 展的根本性和决定性的要素,生气勃勃的企业来自主动热情的员工。 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应突出强调对人的关心、尊重和信任,并以此激发 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提出的关心、尊重和信任工人的思想, 一方面是试图摆脱企业与员工的对立局面,创造一种和谐的企业环境,消除企业的文化性内耗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为 企业目标服务。同时,政府和企业都鼓励员工进行发明创造,保护专 利权,保护独家市场,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和殊荣,因而新一代美国员工中自尊,自信,敢闯敢干,立志一鸣惊人者居多。二是建立了开 放性的管理体制。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企业一改过去僵化呆 板的管理体制,开始建立开放性的管理体制。在开放性的管理体制下,可以运用人与人之间更多的默契合作来纠正僵硬化的行政协调措施。美国开放性的管理体制还提倡企业内部竞争,以内部竞争补充内部行 政协调,提高企业效率,以利于企业创新。三是树立了一切为了顾客 的企业形象。首先,提出尊重顾客,同顾客建立长久联系的主张;其次,改变过去那种“只要卖掉就是成功”的经营思想,做到对顾客负责;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一、综合国力1、经济规模从GDP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价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为11.20万亿,居世界第二,美国为18.57万亿,尚有7.37万亿的差距,我们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的时间。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单一指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美两国的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分别为6895美元和52195美元,美国的人均GDP为中国的7.6倍。根据我们的预测2027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3000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但是距离发达国家4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987年我们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前两步目标基本实现,而对于第三步目标今年有新的表述。今年,我们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均GDP从8千美元到4万美元,美国用时约26年,日本用时约31年,中国需要多久?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2050年中国GDP为49.85万亿美元,美国为34.10万亿美元。基于世行估计的人口数据估算人均GDP,中国在2050年的人均GDP为3.73万美元,美国为8.78万美元,差距仍然巨大。 3、经济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生产的效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技术进步;二是规模经济;三是效率改进。从CTFP(按目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演变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日本文化演变 一、变幻激荡的昭和文化 昭和时代历时63年。这个时期的文化特征基本表现为社会动荡、变 化莫测。这是日本现代史上唯一一个能够代表20世纪风云变幻的历史 时期。在昭和文化史上,也表现在日本文化在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 退的较量中艰难前行。19世纪20年代初,在文化领域,一种新的社会变革思想产生,即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自从无产阶级思想文化诞生, 各种无产阶级文艺团体相继出现。1928年12月“全日本无产者艺术团体协议会”“、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联盟”相继诞生。1931年“全日本 无产阶级文化联盟”又创刊了《无产阶级文化》杂志,一批积极进步 的革命力量———无产者,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指导无产阶级的新 文化运动。此时一批具有无产阶级进步思想的文学作家,陆续开始创 作出宣传无产阶级进步思想的文学作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 反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斗争,比较著名的有:描写无产者生活的优秀作 品如小林多喜二的《蟹船工》、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坚持揭 露社会黑暗的左翼剧团上演的进步戏剧《暴风雨》《怒涛》和《永远 向前》等。历史规律证明,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思想截然不同的是法西斯主义。无产阶级主张民主、 自由;法西斯主义主张独裁、战争。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及极右翼份子 正在悄然地蓄谋战争。昭和时代后期,日本加速了帝国主义法西斯化 的进程,在无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状况下,他们蓄谋发动对外侵略 战争。为了在思想上做好战争准备,日本大肆宣扬国家主义、超国家 主义,发展日本世界大帝国思想,叫嚣要称霸世界。整个政界、思想 界和文化界硝烟弥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成立了 “国民精神文化研究所”,目的是为了向日本国民灌输发动对外侵略 战争的必要性,从思想上彻底洗脑,肃清异己分子,排除一切不必要 的思想,一心报效国家。1934年军部在《国防的真实意义和增强国防 的主张》中,鼓吹“战争是创造之父,文化之母”;叫嚣战争是大日 本帝国发展的一切源泉,为创造大日本帝国的未来,战争是唯一出路。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影响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影响 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机械B0903班 姓名: 学号: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影响 摘要:中国人信奉儒教、讲顺从孝顺;西方人讲民族自由、个人权力。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要与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字:文化差异影响 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在饮食、礼仪、教育等方面,都与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有一个电影叫做《刮痧》,这部电影充分显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刮痧”是中国的非常有效一个治病的方法,通过刮皮肤,什么病都好了,只不过会在皮肤上留下一些斑斑点点的血印子,在美国人则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是虐待孩子。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 中国人信奉儒教, 讲顺从孝顺。而西方人就有所不同了!他们讲民族自由.个人权力。中国人民与外国人的吃饭习惯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常常围着一大桌,同吃一盘菜,虽然热闹,但一点儿也不卫生。西方人自己吃自己的,这就是自助餐,既卫生又方便;中西方教育也大不相同,中国人教育学生,大多是一种封闭教育,得遵守校规,西

方教育完全是一种开拓自由思维的空间,他们是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东方重视整体,而西方重视个体。我们可以从语言上来考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产品,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最能反映文化差异。从英文和中文文字的比较可以看出,英文文字简单易写,而中文则讲究字的整体结构映衬,富有美感,但也复杂难写。在汉语中,姓放在名的前面,这个人先属于某个姓氏,即整体,然后再是他自己;而在英语中,名在姓的前面,先是他自己,然后再补充说明属于哪个整体。西方很早就出现民主和人权的概念,这和西方重视个体的文化有关;东方的传统的专制制度则是和重视整体的文化相适应。日本的文化源于中国,然而又把这种重视整体的文化发挥到极端。日本人最崇尚的武士道精神就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也就是整体的利益,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东方文化里对事物的考量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西方则是定格在现在。对于西方人来说,自己就是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可是对于东方人来说,自己是整条链中的一环,承上启下。东方人因此很重视传宗接代,如果没有儿子来接替自己,那么整条链则是断在自己的手里,是没有脸去见先人的。西方人努力奋斗是为了个人价值的体现,和及时享受。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还另有一层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光宗耀祖,泽披后人。这种东方式的时间思维方式使我们考虑问题全面和连贯,但也有不好的一面。中国人的处女情结也是起源于此。而西方在这个问题上反而显得更开明,也更容易带来幸福。东方的文

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之间,到底还有多大差距及其思考

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之间,到底还有多大差距? 多大差距,这还用说吗?最简单的了解渠道就是GDP啊。2017年GDP排行榜上,美国是19万亿美元,排第一,中国是13万亿美元,排在第二位,排第三的日本仅4.3万亿美元。你算算看,这老二把老三已经落得很远了。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国是同一个量级的,但是差距也不小。19万亿和13万亿。 那怎么解读这个数字呢?比较悲观的看法是这样的。 第一,这个距离其实很大。你看,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每年接近10%,所以大家预测,2020年,中国就要赶上美国了。但是,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降到6%-7%,那什么时候赶上美国就成问题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不会一直下降呢? 第二,中国人口多得多啊。总量赶上有什么用,如果一算人均,画风马上就变了,中国差得太远太远。 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而且,我们还要考虑一个因素,就是中国人太勤奋,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高于美国,个人劳动时长也长于美国,所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十二分之一。 如果再看细节,具体到教育、消费及医疗等领域,中国人均数据那是被美国全面碾压。人均教育投入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人均消费支出,只有美国的十四分之一。人均医疗支出,这个就更夸张了,中国只有美国的二十二之一。 你看,中美差距,总量上是同一个数量级,但是一旦人均,就差出一个数量级了。

但是,这是最后的结论吗?陈经先生的那篇文章指出两点,值得我们再深入思考的地方。 第一,GDP这个指标反应了真实情况吗? 我们且不说,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且那已经是四年前,也就是2014年的事了。就是按照GDP本身计算,也有很多存疑的地方。 比如,美国有很多并不增加财富,甚至是增加国家负债的经济活动被统计进了GDP,像增发国债这种事就被计入了GDP。 而中国正相反,中国有大量的经济活动被GDP统计忽略了。 比如,2016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是51.6%,在世界各国中明显偏低。那是中国服务业不发达吗?有这个原因,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指出,这里面也有个很重要的技术性原因,就是中国对服务业的统计比较粗放。 很多小规模的服务业,像小饭馆这样的生意,很多是统计不上来的,比如在淘宝上做生意,是不交税的,当然也就统计不进GDP。但是我们都知道,那是个很大的数字。 还有,中国经济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投资。比如造高铁。这些投资本身花多少钱,就计入GDP多少钱,是一次性的。但是这些基础设施,是一年年持续发挥作用的,它们虽然本身升值不多,有时甚至亏损,却能帮助一大片地区实现财富升值。 所以,中国这部分投资GDP的含金量也不一样。而再反过来看美国,美国

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对比

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差距还有多大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中国经济已经今非昔比,GDP总值已经是公认的世界第二。2011年春天,皮尤全球态度调查就“谁是全球经济领跑者”向全世界数千名民众展开调查,半数中国被调查者认为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只有25%的中国人认为本国经济已赶超美国。而美国人也动摇了,43%的美国被调查者投票给中国,只有38%的人认为美国占上风。以下是一些经济衡量标准的对比。 在衡量经济能力时,绝对经济总量比人均数据更有说服力。早在十年前,中国的钢铁消耗量,手机拥有率和啤酒消耗量(衡量经济优势的重要标准)等指标就已高于美国,此后又陆续在部分其他指标上赶超。2011年,中国出口量比美国高出30%,固定资产投资额高出约40%,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燃耗比美国高出10%,温室气体排放高出近40%(尽管中国人均气体排放量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年购车量最高的国家。 在发明创新领域,这个创造了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的国度也在向美国发起挑战。统计表明,2011年中国的专利许可数量要高于美国,虽然有些专利含金量存疑,但在未来必将有所改进。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数学科学教育水平在全球142个国家中位列第31位,遥遥领先屈居51位的美国。其外部金融

影响力轻松秒杀美国,中国拥有两万亿美元的国外净资产,而美国背负着两万五千亿美元的债务。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消费水平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鉴于中国服务业数据覆盖率较低,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存疑)。过去五年内的相对增长率表明,这一差距将不断缩小,并将在2023年追平。中国零售业加速发展,有望在2014年赶超美国,同年还将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早在2000年,美国进口量还是中国的六倍,这一转变可谓是中国的一个华丽转身。 至于衡量经济水平的首要标杆——国内生产总值(下文简称GDP),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如果基于购买力平价法来衡量,中国的GDP将在2016年超过美国,这也将证明相对贫穷国家的物价的确较低。但要真正实现超越美国,中国的GDP必须折合市场汇率,以美元计算方能作数。 据粗略估计,2011年美国的GDP仍是中国的两倍,但与2000年的八倍相比以有所下降。根据《经济学人》得到的最优数据是,在未来十年内,中国的GDP实际年增长率将为7.75%(相比前十年的10.5%有所下降),美国为2.5%。(GDP平减指数显示)中美通胀平均水平分别为4%和1.5%,人民币每年将增值3%。若然,中国经济将在2018年超越美国,这比预期提早了一年,因为中国的GDP 美元价值增长高出了2011年的预期。 但即使中国能够在2018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仍将是世界第一富庶大国,因为其人均GDP仍是中国的四倍。但据胡润中

中国和西方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这次我们就详细的讲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参考。 一、政治文化的差异。我们又可将其分为两个主要的差异:一是中西方政治监督目标的差异,二是中西方政治监督实践的差异 第一:巩固权力还是制约权力--中西方政治监督目标的差异。 从政治学角度来看,权力是腐败孽生的温床,腐败寄生于权力,无权力则腐败无从谈起。阿克顿勋爵有一句至理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可谓是权力与腐败关系的最好描述。孟德斯鸠则以他天才的"本质的直观"一针见血的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这一理念集中反映了西方政治文化对国家权力的怀疑态度,也由此引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如何使权力不致滥用和产生腐败? 其实,在这些论断和命题的背后,存在着一个预设的前提:即运用权力必须防止滥用和腐败。为什么运用权力一定要防止滥用和腐败?拥有权力者滥用权力,可以为所欲为,从他个人而言,不是一件很幸福很自由很快乐的事情么,何必要作茧自缚呢? 同样的一件事情,出发点也是不一样的。在古老的中华帝国时代,政治就是夺取、运用和巩固专制权力,维系皇帝的"家天下"统治。但偌大的中华版图,仅靠皇帝一人是无法把家天下的统治意志贯彻到全国的,于是设立官制,给一些人共享不同权限的权力和利益,让他们帮助维系"家天下"的局面,权力就不再是皇帝一人独掌了。 拥有了权力因而在中华帝国称为官员的人,一旦滥用权力压榨百姓,由于他的官员身份是代表着皇帝意志和利益的符号,其行为就会被草根百姓所愤恨和唾弃,官民矛盾激化,激起民变,皇帝就做不成了,江山就会易姓,成为另一个人的"家天下";也可能出现官员徇私舞弊,玩弄权术,培植党羽,罗织同上同下的死党派系的力量,直接威胁和挑战皇权。 所以聪明的中华皇帝们"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建立起一套由君主直接控制的监察系统,以实现对全国文武官吏乃至人民的全面监视。作为中华专制制度思想集大成者的韩非子,他站在中国同时代所有政治思想家的最高点,提出君主掌握法权,君主忠实的执行法权,君权

中国与美国有多大经济差距

中国与美国有多大经济差距?--兼谈汇率偏差与国民总值 我们当年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选对了还是选错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究竟是 取得了胜利还是遭到了失败? 这些问题,对于从旧社会过来的人,以及认真学习过近代史、现代史的中青 年人,不成其为问题。因为建国42年,我国已从任随列强欺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 国家,变成了独立自主、繁荣昌盛,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美国和欧洲的 华人、华侨对此感受最深。过去,他们像美国黑人那样受到种族歧视,一场抗美 援朝战争,使美国白人对华人、华侨刮目相看。我国的原子弹、氢弹、一箭三星 的成功,使华人、华侨扬眉吐气。环顾神州大地,已经面目一新,可说是改了天,换了地。我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善的速 度超过世人预料。过去梦寐以求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 早已不在话下,这几年的经济统计公报,连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的产量也不再 单列了。过去做梦也没有想过的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录放机,已在城市普及。连拉萨的彩电普及率也达到85%,与法国一样。社会主义道路当 然走对了。 但是,随着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扩大,“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却越传越 广,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主要论点,而且一度使许多人相信了。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论”者,是把中国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与最发 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相比,说今日中美经济差距有六七十倍,所以说社会主义 失败了。普通老百姓看到,美国(以及日本、西欧)来华工作、旅游的人,花钱很 阔绰,住的是大宾馆,吃饭、坐车、买东西时,大把钞票往外掏,人人都像旧社 会上海的大资本家;而中国人去美国则显得很寒碜,一个工程师一月的工资换成 美元,还不如美国工人一天的工资高,比美国失业工人领的救济金也差得远。他 们难以解释这差距,于是慨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成就巨大,与资本主义 相比就显得渺小,所以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了。 的确,中国(以及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与美国相比,差距是巨大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差距被夸大了、膨胀了。国外新兴的经济学——“发展 经济学”早就作了分析解释,我国那些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既不懂又不学,用一些胡说八道蛊惑群众,还互相吹捧为“著名学者”、“知识精英”。 比较典型的是上海《世界经济导报》1988年组织的关于“球籍”的讨论。钦 本立一伙说,改革10年,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老在300美元上下徘徊,与西方的经济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时相当于日本的四分之一,1985年下降到只相当于日本的五分之一,按人口平均计算只 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失败了,改革开放也失败了,中国快要被“开除球籍”了,只有一条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上海《世界经济导报》依据的是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可 是,如果不是他们故意断章取义,便是他们没有把世界银行报告读懂。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Business Management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刘岭 (上海瀚联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82) 摘要:2018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宣布开始对中国进行贸易战争,这次贸易战对中国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中美贸易战产生的基本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各方面的影响,最后对我国企业应对中美贸易战的有效措施和具体政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原因;企业影响;具体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9.2;F752.7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贸易摩擦一直是中美双方的焦点话题,美国政府先后对中国出口的2000亿美元的产品增加关税,随后中国政府也做出了600亿美元的回应。面对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经济的不断复苏,这使得美国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意识,一直对中国出口产品釆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政策。长期使用政治手段对出口经济进行压制,致使中方出口产品和经济增长比重连年下跌。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发达国家均对全球化以及经济自由贸易做出深刻反思。自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之后,多次提出贸易保护主义,大力发展美国自身的制造业,将大量产品带回国内,增加国内的就业率,但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将从此逐渐退出美元掌控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1中美贸易战产生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双边贸易摩擦也出现日益增加的局势。贸易不平衡发展、贸易反倾销政策的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确立等诸多问题均从不同程度上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关注话题,中美两国经济利益的不断争夺、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制度回流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等是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 1」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严重 由于美国本土的制造业缺失严重,导致美国国内对华出现明显的贸易逆差,即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随着 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兴起,以及中国市场 的种种优惠,中国已逐步发展为世界工 厂。因此,美国的进口额远远大于其出 口额,这标志着中美贸易严重失衡,这 就是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的直接原因。 贸易逆差的另一层体现则是本国的 外汇贸易储备量减少,产品的国际竞争 力降低。因此,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不是 由中国所引起的而是由其制造业缺少、 军需消耗增大,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 正常运行。 但中美贸易严重失衡的直接原因并 不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迅 速崛起,致使中国市场与美国市场始终 处于一种不相上下的局面,中国注重对 制造业的发展,而美国更是注重对技术 的追求。自二战后,随着金本位在经济 大萧条中表露出严重的缺陷,1933年美 国正式宣布放弃金本位,终止私人美元 与黄金间的兑换,以美元为中心的布林 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扩大了世界贸易、主 导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美国对华的高新技 术限制出口以及美国政府的大量开销等, 这些虽然使得美国勉强维持美元的特殊位 置,但因为制造业的缺少,这种情况只能 勉强维持,并不是长久之计5。 1.2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岀 口商品的不断增大,同时世界上对于贸 易知识产权的问题研究也有所提升。美 国从1991年开始先后对华进行了五次 “301调查”,2017年8月18日美国 对中国发起第六次“301调查”主要对 电信和半导体产品、包括消费电子产品 “实施大规模制裁提供依据”。 美国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的调查研 究,可以视为美国在为其自身的贸易谈 判取得筹码。2017年,中国对美国的贸 易顺差远远超过3000亿美元,因此, 如果美国以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为由,釆 取单边贸易保护政策,中国的损失将有 所增大。 1.3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自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的金融 风暴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全球 化被部分国家认为是挤压国内市场的主 要原因,导致国内就业率严重下降。因 此,全球掀起了一场贸易保护主义的盛 行之风。贸易保护主义指在国家对外贸 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 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 品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以增强其国际竞争 力的主张和政策。 因此,世界受损的发达国家寄希望 于减少进口、增加出口的方式增加国内 就业率,同时使得国内各种制造业回流。 2中美贸易战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分析 中美贸易战己持续了长达9个月之 久,在这段时间内,中美双方进行了四 个回合的“交战”,分别对部分企业做 出了有关税收方面的调整,美方政府企 图从涉及到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 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来扼制中国制造 2025的进程。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也 做出回应:将釆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 对等措施。但中美双方在不同程度、不 ?19?

中国美国日本企业文化区别及对中国文化的启示

中国美国日本企业文化区别及对中国文化的启示 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利用企业文化进行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管理层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美国、中国、日本分别代表了当今世界企业文化管理的三种不同流派,因而对三国企业文化管理的异同点进行剖析,就具有了极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呢,我们来看一看美、日、中三个国家在同一行业的经营理念:美国福特、日本丰田、中国长安。这是三种能过代表国家的一些知名企业,但在同一行业为何他们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先锋呢??下面是我们组通过搜集、查阅资料得到的一些关于中、日、美三国企业文化管理的不同理念。 一、企业文化特质的根本区别 区别之一:美国——偏重科学理性。 日本——注重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相结合。 中国——偏重精神理性。 区别之二:美国——崇尚个人主义精神。 日本——崇尚团队精神。 中国——崇尚集体主义精神。 区别之三:美国——提倡创新冒险。 日本——提倡为我所用。 中国——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二、企业管理模式特征的根本区别

区别之一:美国——重制度规范的管理。 日本——重“情”、“理”结合的管理。 中国——重德重情的管理。 区别之二:美国——相对集权化的管理(自上而下的决策)。 日本——“独特”的官僚组织管理(自下而上的决策)。 中国——集权式管理(自上而下的决策)。 区别之三:美国——短期雇佣制。 日本——终身雇佣制。 中国——劳动合同制。、 三、企业管理模式比较 四、美、日质量管理特色比较 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 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 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 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 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 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 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后定点 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他们都在比…日本通过跟自己比,找出差距,实现自我超越。

中日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文化差异 纵观中日的历史起源与社会发展,我认为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差异其实从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有了中西之分并且两国的发展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趋近。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主要吸收的是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文化,明治维新以后主要学习西方文化。中国却一直以沿承先人观点来发展本身,因此中国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持续性和完整性。 中国是以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民族。它是以汉武帝时期提倡的以儒家思想为主线,其他思想为辅线而发展起来的礼仪之邦。其核心是提倡德政、理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在这文化底蕴下,和合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合文化强调人为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是和合文化却至始至终都没有改变。现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属温带与亚热带地区,所跨纬度与经度大。这一地里趋势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也为中国的农耕与茶道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条件。于是,这种条件使统治者的治国政策始终强调的都是民以食为天。秉持着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一大亮点。时至今日,中国的三个代表中依然坚持着这一理念。 此外,中国物大地博,自然资源丰富。这一特点使中国统治者一致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无需从外国学习。也正是中国作为四大古国的这一特点,致使中国在唐朝时文化思想成为世界之首并被外国传教士带回本国。但从长远来看,这一观点致使中国没有外敌压迫的紧迫感和物质缺乏的困境感,以至于清末出现了“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动局面。并间接导致了中国救国道路的艰辛与坎坷。 日本属于典型的临海国家,享有海运之便。又加上本国领土小,且山居多。这一不利条件致使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因为日本地震与海啸等一些自然灾害,时常挑战着这个临近海洋的国家的生存能力,所以,征服大海和自然的坚强斗志随着时间的流沙,慢慢融入这个民族的血液,直至生命的骨髓。这些骨髓支撑着他们形成了勇猛、外向、尚勇好战的性格和不断更新血液的信念以及集体主义。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血液主要是从中国引入。他们吸收中国最新近的技术、文化、政治,积极推进了本国的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吸收了其他一些个国家的优秀文化。其表现最突出的是江户时代。它在全面吸收消化儒家思想的同时,也摄入了以兰学为代表的欧洲文化,致使日本文化空前繁荣。由此可见,日本的文化具有多元性。这种多元性在明治维新时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也正因为日本文化具有多元性,使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接受西方思想、文化、技术和制度时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心态。 因此在明治维新以后,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逐步扩大。以下以教育问题和饮食习惯为例。 从现在社会实况来看,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虽然,日本的现代教育虽然比西方国家起步晚,但它的基础教育普及度却是世界之最。日本实行的是九年一贯制免费义务教育,小学的入学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大学也进入“全入时代”。也就是说,日本的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尽管如此,日本的大学还会出现招不满的现象。而中国,实行的九年义务制教育,虽说学费免费,但是其他物质还是需要学生自己交费。中国的高中升学必须参加笔试,大学的升学率也还没有普遍。日本大学注重的是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在日本,学校开各种各样的课,可以供学生自由选择。但是在中国,学校注重的大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怎么注重学生以后走入社会的实际需要性。现在的日本技术类学校特别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高中毕业以后是读大学还是学一门技术。但是在中国,去读技术类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由于高考分数不够,无奈之下只好去读技术类学校。由于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从技术方面来说,两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教学生源等等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中日两国社会人才所占比例的不同。

从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看当前中国经济

2005年10月 第5期总第122期开放导报 ChinaOpeningHerald 0Ct.2005 No.5TbtalNo.122 【宏观经济】 从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看当前中国经济 刘宪法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广东深圳518029] 【摘要】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与80年前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风险运行期:支持经济增长的三大长期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波动必不可免,货币信用扩张及“高增长病”,等等,因此,控制及化解风险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旨。 [关键词]经济运行比较高风险经济波动经济周期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05)05-0057-04 [作者简介]刘宪法(1955一),河北邢台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 一、萧条前的美国经济与当前中国经济的比较 所谓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是指大萧条爆发前10年间一战结束后1919到1929年10月的美国经济。80年后的今天,再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发生在80年前的美国经济,与1998年以来至今的中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 1.都经历了一次经济衰退 先看美国。1917年4月美国正式作为协约国一方参战,美国经济进入战时管制时期,成立了战时工业委员会,全面掌管美国经济。在大量政府支出的刺激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迅速由战前的3%左右,上升到18%左右。 随着一战的结束,美国进入了为时2年(1920—1921) 中国同俄罗斯、中亚五国通过协商,共同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地区稳定和反对恐怖主义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今后还应加强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建立连接欧亚大陆的新丝绸之路,通过铁路、管道、物流、信息等网络,将合作区域向东扩大到朝、韩、目,向南扩大到印度和东南亚各国,通过多边磋商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努力创造和谐环境避免激烈竞争,推动整个欧亚大陆发展跨上新台阶,通过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和民族冲突,消除民族矛盾和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美英地缘战略家一向重视欧亚大陆,将其视为控制世界的地缘战略中心地带,主张在巴尔干和中亚制造不稳定。欧盟国家领导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已认识到美英地缘战略的潜在威胁,针对其鼓吹的所谓“邪恶轴心”论调,提出要形成“欧亚大陆稳定弧线地带”。中国、欧盟、俄罗斯和亚洲各国,存在共同利益,应该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挫败美英鹰派地缘战略家的图谋。 [参考文献] [I]彼得施瓦茨胜利:美国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M].大西洋月刊出版社, 1996.(参见中文译本“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前苏联的》,新华出版社,2001年。)[2]杨斌.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一一美国隐蔽经济战与改革陷阱[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亨利基辛格.伙伴关系的回顾:英国和美国对战后外交政策的态度[M].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1982. 【4]亨利基辛格.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200号: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威胁[R].1974(未发表,华盛顿国家档案中可以找到。) J5J格雷?帕拉斯特访问斯蒂格利茨一个冰冷的世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带你去地狱的四个步骤…观察家[英国],2001,(4) ㈧倪健中国家安全fM】_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7】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英国J间接路线战略lM】 ㈣布莱尔外交顾问库玻的新帝国主义论…环球.2002.(11) 19】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l新华出版社,1999 11n|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lM】求实出版社,1989 【11l五角大楼正寻找冷战后的新敌人【Nl[美国]纽约时报,1992{】2—17 【12】杨斌软战争一美国经济军事霸权挑战中国【M1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05-07-04责任编辑:张玉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