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生版

学生版

绪言

①物质是由 构成的,的破裂和 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 氧气 二氧化碳 铁 水 过氧化氢

【练习】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记住如下元素的符号:碳 氢 氧 氮 氯 硫 磷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实验,填写记录。

物质成分实验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变化前变化后

实验1:水加热

实验2:胆矾研碎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㈠、物理变化

1、概念: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实验,填写记录

物质成分实验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变化前变化后实验3胆矾+氢氧化钠

实验4:石灰石+盐酸

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

㈡、化学变化

1.概念: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

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㈠、化学性质

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蜡烛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①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②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二)物理性质

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你能理解下面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吗?

1、熔点

2、沸点

3、密度

那么你能列举出的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有: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

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

出的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

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

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练习】1.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有颜色变化B.生成其它物质

C.有发光发热现象D.有气、液、固三态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汽油易燃烧 B.钢铁生锈 C.木材燃烧 D.水结成冰

3.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

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来防蛀的卫生球消失B.生米煮成熟饭

C.敞口久置的白酒没有酒味D.自行车胎炸裂

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用木柴燃烧取暖,就是把能转化为能和能。

7.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A.先熔化B.再发出黄光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镁带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

D.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

9.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1

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绿色粉末会变成黑色

D.液氧降温加压能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态氧

10.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描述物理变化的是,描述化学变化的是,描述化学

性质的是(用序号填写)。

11.如何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下列物质(写出利用的具体性质)

(1)酒精和水________,(2)厨房中的白糖和食盐______(3)酱油和醋__________,(4)铜丝和铝丝__________(5)铁块和铝块(同体积的)__________(6)晴纶衣服与纯羊毛衣服_________其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不同加以区分开的一组是____(填序号)。

【练习】1.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冬天河水结冰 C.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D.分离空气制氧气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用于制造导线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燃放烟花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5.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燃烧

B.刀生锈

C.菜腐烂

D.水蒸发

6.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D.菜刀生锈

7.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A 石蜡融化

B 纸张燃烧

C 酒精挥发

D 冰雪融化

8.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食物腐烂

B.汽油挥发工业上制取氧气

C.酒精燃烧铁生锈

D.水的电解干冰升华

9.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氧化性 B.酒精有可燃性

C.浓盐酸有挥发性 D.浓硫酸有腐蚀性

10..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水沸腾

C.天然气燃烧

D.菜刀生锈

11.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酒精挥发

C.用食醋除水垢

D.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冰雪融化

C.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13.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来源学&科&网

A.粘土烧成陶瓷B.玉米酿成白酒

C.电扇通电转动D.铁矿冶炼成铁

14.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B.干冰汽化

C.点燃蜡烛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15.下列过程的原理,一定

..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蒸发B.导电C.燃烧D.灭火

16.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

17.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

18.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

...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C、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

19.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

..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20.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 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

B. 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D. 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CH3OH)

21.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中,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矿石粉碎C.榨取果汁D.煤炭燃烧

22.下列能量转化过程,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A.地热发电B.核反应发电C.火力发电D.风能发电

23.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有绿色物质生成C.花生米霉变了D.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慢慢失去光泽25.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

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B.耐磨损C.导电性差D.抗氧化性强

26.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

循环:燃料燃烧产物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 均为化学变化

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 均为物理变化

27.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粉笔写字的过程是物理变化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成其他分子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变成其他原子D.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2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2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莱阳梨榨汁

B.蓬莱海市蜃楼

C.张裕葡萄酿酒

D.招远沙里淘金

30.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31.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

B. 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 .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D . 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

32.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3.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日照香炉生紫烟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生石灰作某些食品的干燥剂B.白炽灯泡里涂上红磷作脱氧剂

C.用碳素墨水写文字档案便于保存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2.化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的途径是: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记录现象。数据和结果--→ 科学分析--→ 得出结论。

3. 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4.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5.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哪些不一样?

记住以下物质的化学式: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镁硫氧化镁

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

水——

水的验证: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⒉点

燃前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

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⒊ 点

燃 蜡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

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烛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

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⒋

熄灭蜡烛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

的白烟

白烟燃烧

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

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

方法②: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练习】1(1)石蜡的密度比水。

(2)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生成了、,此变化是,而蜡烛受热时先熔化,此变化是,故蜡烛燃烧既有又

有。

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

D、氧气

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

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5.在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吸气还是呼气?请说明理由。

6.①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

②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有水珠形成,为什么?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等

能间接受热的: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称固体质量)、(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少量液体)器夹持仪器:、铁架台(带铁夹、铁圈)、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1、试管

(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

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2、烧杯用途: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

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

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

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夹取。

6、胶头滴管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

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

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1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17、酒精灯

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酒精过多,在加热

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

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

精而且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扑灭火焰,不能用

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8、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19、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0、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练习】1.在①坩埚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⑧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

2.酒精灯火焰分、、三层,焰温度最高。加热应该用焰。

3.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

4.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5.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2)

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

即: 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