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林散之临《礼器碑》

林散之临《礼器碑》

林散之临《礼器碑》
林散之临《礼器碑》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46《伊阙佛龛碑》褚遂良书

《启功论书绝句百首》:46《伊阙佛龛碑》褚遂良书 展开全文 我是一人。启功先生的《启功论书绝句百首》,是我们当代非常优秀的书论。此书不但有绝句百首,更是有启功先生的自注。 本文是《启功论书绝句百首》第四十六首,启老在自注中点了题。此首主要说:《伊阙佛龛碑》褚遂良书。 【诗文】 四十六、《伊阙佛龛碑》褚遂良书 青琐婵娟褚遂良,毫端犹带绮罗香。

可怜鼓努三龛记,乍绾双鬟学霸王。 诗文一人注释:启老觉得褚遂良所写的《伊阙佛龛碑》不好,并且失去了褚遂良本身的特色。 【启功自注】 伊阙佛龛碑。 褚河南书,世称为青琐婵娟,不胜罗绮。观于雁塔圣教序,正符所喻,亦褚书之本来面目也。至于女道士孟法师碑,则有意求其严整,未免有矜持之态。惟字不盈寸,引弦尚不难于中彀。至伊阙佛龛碑,则不然矣。 【一人简说】 这一部分,启老说《伊阙佛龛碑》与褚遂良其他书法面目较远。 《伊阙佛龛碑》:亦称“褚遂良碑”。篆额题《伊阙佛龛之碑》。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刻于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壁宾阳洞内。由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文,谏议大夫褚遂良书。字共三十二行,满行五十一字。计一千六百余字。碑文主要记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其母长孙皇后逝世后做功德而开凿。伊阙佛龛碑拓片北京图书馆藏,局部如下。 清刘熙载:褚书《伊阙佛龛碑》,兼有欧、虞之胜,至《慈恩》、《圣教》拟之。然王书虽缜密流动,终逊其逸气也。 褚河南: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

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雁塔圣教序:《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是书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 注意:《启功论书绝句百首》42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女道士孟法师碑:《孟法师碑》,唐岑文本撰,褚遂良书。 【启功自注】 昔日丰碑,贵在大书深刻,结字欲其充实,行毫欲其饱满,所谓擘窠书者,正贵其填足方格也。盖行押书挑剔撩拨,便于简札,唐代之前不以入碑。晋祠、温泉,帝王之笔,作古自我,莫之敢议也。不宁是也,楷正之真书,于书碑者犹或嫌其未古,必搀以隶意,始觉庄严。如北齐诸刻,文殊般若碑,泰山金刚经,呼为隶则似真,呼为真则似隶。胥直此之由也。 河南书趣,本不适于方整,而此碑独架构求其方,笔势求其挺,于是鼎折膑绝,两败俱伤,则误追隶意,舍长就短之故耳。 【一人简说】 这一部分,启老评说,诸遂良字的特点,并称伊阙佛龛碑这样风格的字不好。

粗一点的书法字体

粗一点的书法字体 粗一点的书法字体欣赏: 粗一点的书法字体1 粗一点的书法字体2 粗一点的书法字体3 书法临摹的目的: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初学阶段,大多数的时间都化在临摹之上。也有书法家晚年还经常临摹,甚至临一辈子的,如胡小石、林散之晚年还做临摹的日课赵孟頫、王觉斯晚年还醉心临摹王羲之书法。更有甚者,清道人李瑞清将临摹性的书法作品作为自己一生书法的代表性作品。当然,初学者临摹与书法家临摹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初学者临摹,主要是为了打好书法的基础,为了拥有良好的基本功。书法家有明确目标与有选择性的临摹,则是为了进一步的深化与深造,以实现最后的理想。 现在讲的临摹,一般指的是临而非摹。其实所时谓临摹,包含了摹与临二种不同的方式方法。摹也可分描红与印摹二种方法。描红即是在专为摹书而印制的红色字样上摹写;印摹是用半透明的纸张覆在字帖上面摹写。“摹”这种方法一般也只有初学者才使用,但也可以作为进一步严练与研究时采用。临也可分为对临、背临与意临三种。由摹到临,再由对临到背临,由背临到意临,

这代表着书法学习的进步与提高。修道中有“三转九返”之说,意谓真修行往往需由低到高,由高到低,反复多次,真正把工夫做实、做到家。 书法的临摹又可分为学习性的临摹与习作性的临摹二种。前者是为了书法的学习与进步而进行的临摹;而后者则将临摹作为完成书法作品的一种方法与手段。前者可看作为初级的临摹,后者相对而言是一种中级与高级临摹。正因为目的不一样,观念手法也就自然有异。如果是学习性的临摹一般都先求形似,然后求神似,而以形神兼备为目标。另外往往采取的是舍我从人的方式,完全以学象学好为目标,还无法顾及个性与发挥。创作性的临摹就不一样了。正因为临摹是为了创作与个人完整的书学服务的,更多的是通过临摹来掌握书法的总体的方法与规律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结合自己的个性与爱好。这样的临摹就可以有更多的主观意识与思想,可以追求神似,可以同时考虑到结合个人风格的因素。 临摹也可分为写实性的临摹、写意性的临摹二种。写实性的临摹从字面的意思可知,这是一种尊重客观对象,强调反映准确逼真的方法。写意性的临摹则不强调写实与形似,而重视的是取其意、得其神。可以说前者强调的是形似,后者强调的是神似。一般在学书的初级阶段可偏重于写实性的临摹,先强调形似。等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逐步过渡到写意性的临摹。在写意性临摹的成熟阶段,此时虽然不求形似,但因有形似的基础与功夫在,不求形似而大略形似,有“不似之似”与“神似”的效果。不管是写实性的临摹,还是写意性的临摹,其间都要考虑到每个人的

林散之草书《杜牧 江南春》赏析

林散之草书《杜牧江南春》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作品内容好,诸多名家专家称赞,入选南京台城碑林,先后4次出版,百度百科收入相关词条。 2003年9月28日,艺兰斋在南京五星级金陵饭店举行林散之草书专场拍卖会,拍卖林散之先生不同时期的50幅精品之作,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林散之草书专场拍卖会。作品全部来自林散之亲属、林散之学生和知名藏家,所有拍品全部保真。中国首席拍卖师刘新惠专程飞到南京,亲自掌槌。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济南等地买家纷纷赶到南京。浙江一个房地产的老板要买断所有拍品被婉言拒绝。面对林散之的件件真品,不少人感到后悔:1985年,林散之一幅草书不到100.00元,现在即使一般化的作品,一张三尺条幅至少也要15,000.00元。精品升到8,000.00元一尺。如果以前买几幅就好了。现在拍价格太高了,承受不了。 一转眼,整整10年过去了。2013年9月,林散之草书价格已涨到80,000.00元左右一平方尺,精品一平方尺在130,000.00元左右。稍微好一点的一张三尺条幅,少说也要300,000.00元以上。10年,林散之草书精品涨了15倍,还拐了一个大弯。看到这种情景,又有人在后悔:要是2003年多买几幅就发了。现在还能不能买?估计要下跌,因为涨

关于应祚智的介绍

关于应祚智的介绍 应祚智(1957—),字若愚,安徽合肥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广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山大学艺术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特约书画家,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国学名誉会长,中国当代艺术协会主席。有“世界华人领袖(King Cat)之一”、“世界画坛巨匠”、“书画大师”、“杰出篆刻家”、“猫王巨擘”、“著名慈善家”、“金石书画鉴定家”等盛誉。在国际上倍誉崇隆,影响巨大。 1人物经历 世界画坛巨匠应祚智在画猫、山水画、工笔人物画、动物画、金石、书法及中国水墨画 大写意方面独树一帜,罕有匹者,被誉为世界画坛巨匠,“世界猫王”、“东方猫王”,著名书法大师赵朴初在欣赏完他早年创作的《百猫铁骨英姿图》后,曾欣然作诗赞曰:君师散之翁,象外得其趣。应怜蝶恋花,好遣狸奴去。[2003年4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赵朴初韵文集》第453页收录赵朴初“题应祚智君《猫蝶图》”。 其作品分别在《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新闻》、《中国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政协报》、《大众科技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香港)中华书画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美国侨报》、《欧洲时报》、《意大利新华时报》、《澳大利亚时报》、《世界日报》、《世界名人网》等都刊登应祚智巨匠的书画作品。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多家栏目纷纷报道应祚智巨匠的艺术成就。应祚智巨匠80年代师从前辈艺术大师赵朴初和林散之先生十年之久。代表作《百猫图》被誉为“近代所无”。被美、英、法、德、澳、日、韩、意大利等多国的艺术馆及有识之士收藏。作品《双猫清趣图》在美国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展中展出;《猫趣图》等8幅书画作品被中央文史研究馆收藏;《回眸图》在香港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上获得“世界艺术金奖”(最高艺术奖);《回眸清趣图》等66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获得国内优秀作者联展金奖(世界杰出 《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画选》、艺术家)。新华出版社连续分别出版《中国著名画家应祚智画集》、 《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画集》等;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分别出版发行《中国邮政明信片——中国书画百杰·应祚智作品选》、《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作品选》明信片;中国邮政局出版《当代国画名家应祚智作品选》邮票一套;广州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国画卷》、《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书法卷》、《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评介卷》。2004年2月《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中英日文本] (全集)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同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收藏。该书是广州地区2004年出版的2.78亿册图书中影响巨大,排列前5名的图书。(来源:2005广州年鉴, 399-400【页】出版事业概况)。近年来,世界画坛巨匠应祚智先后荣获了“中国书画杰出大师”、“人民功勋艺术家”、“最具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2010年6月,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三个单位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军人物”。从1985年安徽省合肥市举办应祚智首次个人书画展取得巨大成功起,世界画坛巨匠应祚智的个人书画展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均取得了巨大成功。世界画坛巨匠应祚智个人传略和作品也多次被选编《世界美术集》、《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美术家传》、《世界美术作品大画册》、《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国际人物辞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传世名画鉴赏》、《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华人物家教大辞典》、 《中华骄子应祚智》、 《二十世纪末中国美术家丛书》、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书法家作品拍卖库》、 《2004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年鉴》等等大典。近年来,他在北京、安徽、广东等地向中华慈善总会等慈善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等学府以及广州市教育局等单位捐赠了价值近9850万元的《中国书画大师应祚智书画集》(全集)精装图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应祚智国画被澳大利亚注册为红酒商标。澳大利亚政府批准了应祚智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 启功人,满族。姓爱新觉罗,字元伯,别署元白、少文、长庆。 室名简晴堂、坚净居。康熙帝十一代,曾祖、祖父皆入翰林,后家道中落。幼年丧父,失学而不堕其志,用功于书法、文辞、绘画等项,刻苦自励,投师问道。 中学期间,课余从学者戴福学习经史辞章,从贾尔鲁、吴熙曾习画,后经傅增湘引荐,受业于垣门下。中学未毕业,二十一岁受聘辅仁大学附属中学国文教席,从此走上教育岗位。 曾任辅仁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建国后担任师大学副教授、教授。精于博物文史鉴识,先后兼职故宫博物院古物馆文献馆专门委员、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1983年6月,出任文化部文物局新成立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历时八年,对国现存古代书画逐一整理、鉴定、编目,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厥功至伟。 第二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一生教书育人,究心学术,著述甚富。书法初学欧阳询、颜

真卿、孟頫,六岁临《九成宫醴泉铭》,十一岁学《多宝塔碑》,二十岁后习《胆巴碑》,所书楷字端凝、坚重、娟秀兼而有之。 后转师董其昌、米元章诸名家墨迹,于智永千文用功最久。于书艺认为碑刻经过刀刻与自然毁损,多失原貌,而直师墨迹可得书家笔墨真谛,即便是读碑亦应从刀锋揣摸笔锋,所谓“失笔不失刀”。 还主写字应以结构为重,用笔、姿态副之。 其书法结字精严,笔画清朗,揖让有度,风神俊爽,从容不迫中透出一种淡淡的王者气象。早年作画甚夥,作品多山水,水墨浅绛,清气满纸,大幅尤见功力。 主要著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汉语现象论丛》、和《启功从稿》(三卷本)、《启功韵语》、《说八股》、《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论书札记》、《启功絮语》、《启功赘语》等。主编有:《书法概论》、《中国法贴全集》(共十八卷)等。出版有:《启功书法作品选》、《启功书法选》、《启功草书千字文》、《启功书画作品集》、《启功书画留影册》、《启功三帖集》等。 书法多次参加国重要展览,多次赴日本、国、新加坡及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及举办个展、联展。其作品为世所重,享有盛誉。传略载入多种著名辞书。2001年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

林散之论书

林散之论书 论书二首 书法由来智慧根,应从深处悟心源。天机泼出一池水,点滴皆成屋漏痕。整整齐齐如算子,千秋人已笑书奴。月中斜照疏林影,自在横斜力有馀。 又论书四首 天际乌云忽助我,一团墨气眼前来。得了天机入了手,纵横涂抹似婴孩。回首当年笔阵图,卫夫人去海天孤。既笑古人又笑我,苍茫墨里太模糊。始有法兮终无法,無法还从有法来。千古大成真辣手,都能夺取上天才。书法谁人似墨猪,垢衣赤脚一村夫。横撑竖曳芦麻样,不古不今笑煞余。 论书六首 满纸披纷夸独能,春蛇秋蚓乱纵横。强从此处看书法,闭着眼睛慢慢睁。更羡创成新魏体,排行平扁独成名。自夸除旧今时代,千古真传一脚蹬。午夜磨砻实苦辛,墨池水涨自通神。千秋饿隶犹成诮,何况戋戋吾辈人。法乳相传有素因,蔡中郎后卫夫人。却怜未识兰亭面,自诩山阴一脉真。自谓平生眼尚青,层层魔障看分明。莫言臣字真如刷,犹有天机一点灵。狂草应从行楷入,伯英遗法到藏真。锥沙自见笔中力,写出真灵泣鬼神。 论书绝句十三首 春来湖上坐坡陀,日日随人看水波。风水相生浪自涌,文章皱起一天罗。山之高兮水之深,芳草萋萋兮好鸟音。我亦有诗出肝鬲,追随众响作春吟。风林有力天然得,水净沙明画几圈。狡狯平原具独解,沙锥深处悟真诠。独能画我胸中竹,岂肯随人脚后尘。既学古人又变古,天机流露出精神。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觉更方。此语我曾不自吝,搅翻池水便锺王。欲学庖丁力解牛,功夫深浅在刚柔。吾人用尽毛锥笔,未入三分即罢休。以字为字本书奴,脱去町畦可论书。流水落花风送雨,天机透出即功夫。能於同处不求同,唯不能同斯大雄。七子山阴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立功立德各殊途,打破樊笼是丈夫。竖子成名山鬼笑,风萧萧兮一木孤。右军如龙北海象,龙象庄严百世名。虿尾银钩真绝技,可怜青眚看难明。学我者死叛我生,斯言北海镂心铭。奈何世俗斤斤子,辜负芸窗十载灯。千载斯人已陈迹,唯馀真理曜乾坤。请看雨湿墙头处,月影参差照漏痕。乾乾几案笔头奴,窗月娟娟冷笑余。犹不甘心於寂莫,当门濡墨写桃符。

江苏省情介绍

一、概况 江苏,得名于清朝江宁府和苏州府二府之首字,简称“苏”。省会城市为南京。 江苏傍江临海,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11%,全省常住人口7549.5万人。连绵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拥抱着约980万亩的黄金滩涂。江苏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在此横卧,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江苏历史悠久。这里是中国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南京一带就已经是人类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现了原始村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3000多年前,江苏青铜器的冶炼和锻造,已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公元3~6世纪,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纪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有所谓“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的说法,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公元14~17世纪中叶以后,苏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19世纪末叶,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近代工业,在无锡、南通、苏州、常州、徐州等地陆续兴起。此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一直名列前茅。 江苏人文荟萃。以著名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王安石为代表的历代诗人,在江苏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这里还产生过众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如书画家顾恺之、龚开、米芾、唐寅、边寿民、郑板桥、龚贤,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以及近现代散文家朱自清、诗人柳亚子、当代作家苏童、黄蓓佳、范小青、毕飞宇。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江其虎等。以刘田依(刘田一)、徐悲鸿、刘海粟、陈之佛、李可染、程大利、亚明、言恭达、汤永、宋文治、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徐培晨、刘继青、肖娴为代表的书画艺术大师享誉世界;源于江苏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更有“百戏之本”的称誉;苏州刺绣、南京云锦、淮阴年画、淮阴剪纸、扬州漆器、扬州玉器、南通风筝、宜兴紫砂陶器、常州梳篦、苏州和扬州的盆景等都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工艺精品。 江苏省正式建制始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自1983年起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现设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连云港、徐州、盐城、淮阴、泰州、宿迁13个省辖市,下辖52个县和县级市,54个市辖区。 江苏境内山明水秀,名胜众多。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均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省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13座,包括六朝古都南京、人间天堂苏州。 江苏文化体育事业成就斐然。拥有20多种地方戏剧和15个地方曲种。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别具一格。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1个,文化馆115个,公共图书馆101个,档案馆170个。有历史、艺术和纪念性博物馆91个。其中,南京小红花艺术团被誉为“娃娃天使”;南京图书馆为中国第三大公共图书馆;南京博物院文物藏品数量居全国第三;设在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着大量中华民国时期的历史档案。全省基本上实现了省、市、县、乡广播电视联网和村村通有线电视。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2775个,其中医院、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3333个,遍布全省各大中小城市及乡镇(村)。 江苏,一个朝气蓬勃的省份,提出了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规划。争取到2010年,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省份。 二、历史沿革 1368年,改原江浙行省北部为京师(直隶省),直隶于中央,辖境为今苏皖沪;应天府(今南京)为中心。 1645年,改南京(南直隶省)为江南省,辖境不变,省会江宁府(由应天府改得,今南京)。 1667年,江南省右布政使司改为江苏省,领江宁等8府,辖境大致相当于今苏沪两地,省会苏州府;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省,领安庆等7府,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安徽,省会寄治江苏省江宁府(今南京)。 1760年,江苏省设江宁布政使司,领江宁、扬州、徐州、淮安4府,名义上属江苏省,但设立江宁巡抚。 1853年,太平军改江宁府为天京;1864年,改天京为江宁府。 1912年1月,改江宁府为南京府;4月,江苏省会由苏州迁至南京。 1927年6月,设南京特别市,江苏省省会仍寄治南京。11月,设上海特别市。 1949年5月,改南京特别市为南京市。 三、地理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现设13个省辖市,下辖106个县(市)区,其中27个县级市,25个县,54个市辖区。全省总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4,居全国第24位。2004年末全省人口7432.5万人,占全国的5.7%。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五位(列河南、山东、四川、广东之后),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732人,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四、气候 江苏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春季升温西部快于东部,东西相差4~7天;秋季降温中部慢于北部,南北相差3~6天。全年日照时数(绝对日照)平均为2000~2600小时,大于等于0℃的日照时数平均为1800~2240小时;日照百分率(相对日照)介于48%~59%之间。全省各地日照时数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各占全年的29.0%~32.8%、20.1~21.3%。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江苏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全省年蒸发量为900~1050毫米。全省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江苏灾害气象主要有干旱、雨涝、热带风暴(台风)、霜冻、冰雹等。 五、交通 江苏跨江滨海,交通十分便利,投资环境得天独厚。境内两条黄金水道长江和大运河十字交错,是著名的“舟楫之乡”。海岸线绵延954公里,沿海和沿江开放港口众多。公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密度全国第一,长

已被公认为真迹的书法作品一览

已被公认为真迹的书法作品一览 已被公认为真迹的书法作品一览 壹号收藏2014-12-13 11:32 《平复帖》为晋代陆机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9行84字。《平复帖》书写于西晋,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陆机《平复帖》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伯远帖》,是东晋王珣(350-401年)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伯远帖》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出师颂》释文: 茫茫上天降祚為汉作基开业人神攸讚五曜宵映 素灵夜叹皇运未授万宝增焕历纪十二天命中易 西戎不顺东夷构逆乃命上将授以雄戟桓桓上将 实天所啟允文允武明诗阅礼宪章百揆為世作楷 昔在孟津惟师尚父素旄一麾浑一区寓苍生更始 移风变楚荡伐獫狁至於太原诗人歌之犹叹其艰 况将军穷域极边鼓无停响旗不踅(该字左上部為“车”)

褰浑御遐荒功铭鼎宏(去盖右加金) 我出我师於彼西疆天子饯我輅车乘黄言念旧劳 恩深渭阳介珪既削裂壤酬勋今我将军啟土上郡 传子传孙显显令闻《仲尼梦奠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陆柬之文赋为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这是一幅陆柬之用心写的作品,因为《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所以陆柬之是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文赋》的。据说陆柬之年轻时读陆机《文赋》,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他晚年书名赫赫时,才动笔了此宿愿。《鹡鸰颂》,唐玄宗李隆基书,行书墨迹,是现存唐玄宗唯一的墨迹,316行,行7~8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馆。徐浩书朱巨川告身卷:“告身”即现代的任职令。徐浩的楷书结体似欧阳询,但笔划却一改欧之瘦劲而变为丰肥,笔势雄健,反映中唐盛行的书风。也许因为他的字稍乏韵致,宋代书家米芾便评论说,由于唐玄宗自己字体肥俗,所以才会有徐浩之体风。此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传为颜真卿所书的墨迹,后面有蔡襄、米友仁、董其昌跋。蔡跋:“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年十月

《乙瑛碑》林散之临本

附《乙瑛碑》原文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魯前相瑛書言,詔書崇聖道,勉□〔藝〕,孔子作春秋,制孝經,□□五經,演易〔繫〕辭,經緯天地,幽讚神明,故特立廟,成?四時來祠,事已即去,廟有禮器,無常人掌領,請置百石□□一人,典主守廟,春秋饗禮,財出王家錢,給犬酒直,須報,謹問大常,祠曹掾馮牟,史郭玄辭對,〔故事辟〕□〔禮〕未行,祠先聖師,侍祠者,孔子子孫,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備爵,大常丞監祠,河南尹〔給〕牛〔羊〕彖□□□各一,大司農給米祠,臣愚以為,如瑛言,孔子大聖,則象乾?,為漢制作,先世所尊,祠用眾〔牲〕,長□〔備〕□,〔今欲〕加寵子孫,〔敬〕恭明祀,傳於罔極,可許,臣請魯〔相〕為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領禮器,〔出〕□□□,□〔犬〕酒直,他如故事,臣雄、臣戒、愚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聞。制曰可,〔司徒公〕河〔南〕□□□□〔字〕季高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陽宮司〔空公〕蜀〔郡成都〕□〔戒〕字意伯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下魯相,承書〔從〕事,下當用者,〔選其年〕〔以〕□,經通一藝,雜試通利能奉弘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如詔書,書到言:永興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魯相平,行長史事,?守長〔擅〕,叩〔頭〕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壬寅詔書,為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禮器,選年以上,〔經〕通〔一〕藝,〔雜試能〕奉弘先聖之禮,為宗所歸者,平叩頭叩頭,死罪死罪,謹案文書,守文學掾魯孔龢,師〔孔〕憲,戶〔曹史孔寬等〕雜試,龢脩春秋嚴氏,經通高第,事親至孝,能奉先聖〔之〕禮,為宗所歸,除龢,〔補〕名狀如〔牒〕,平〔惶恐叩頭,死〕罪死罪,上司空府讚曰:巍巍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1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2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3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4 林散之草书书法作品5 草书的发展渊源: 从古到今,草书的典籍异常浩繁。南宋高宗赵构手中的《草书韵典》,又名《草书礼部韵宝》,是编按宋仁宗时所颁《礼部韵略》纂辑,其字形采自古帖,皆赵构一人所书。明神宗朱翊诏辑特颁的《草韵辨体》,是编按《洪武正韵》纂辑。金张天赐《草书韵会》、清陶南望《草韵汇编》等书皆集历代草书家之字形,全以韵部排字。清石梁集《草字汇》、现代洪钧陶编《草字编》等书都以偏旁部首为属部分类编排,便于读者查找。不管是韵部分类,还是偏旁分类,皆“采聚群帖,仅便检寻,省变所因,初未疏解”,其用意在于提倡草书,遗传名家的手迹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充其量只是集字的汇编,对于草书的组织系统及结构规律尚未认识。符号在草书中的作用也未被认知。 清李滨《草说》十四卷以部首编排前人草字,少数字国以笺注解说,即该书《草书编类序》中所说的疏解。第十五卷着文叙

文字之演变,草法之源流。书末附《草书编类》,其中“一笔”“省点”“省戈”“缺左”“删损”“籍笔”等是例举草字的删繁省变之法;“篆变”叙草字借用篆体形势而立;“起手同”“辨微”“半体同形”等辨疑似之微同。主要栏目“偏旁同文异形”、“偏旁异文同形”则例举各家之字说明偏旁草书之混乱。此《编类》虽触及草法之皮毛,亦认识到草法之混乱,但对此状况却表现得无能为力。这个时期,尽管草书符号已经形成并在书写中普遍地使用,但编纂者却毫无知觉。这个集字时期也就是草书符号的盲知时期。 我们也看到,在集字时期中还涌动着一股可喜的潮流。宋人佚名撰《草诀百韵歌》(或简称《草诀歌》前人伪托王羲之撰),是编专叙草书作法,以歌诀的形式介绍草书的偏旁结构,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以启初学。是编虽未言明“符号”,却把相近的符号(偏旁)以及疑似字加以辨别。如“宀头无左畔”,“长短分知去”等等。但其中也多有使人惶忽费解处,如“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但是“水”字的草书字形却无点,仅比“言”字略短一点,造成“水”与“言”无别的错觉;“左阜页丁反,右刀寸点弯”,也造成了学者草书字形“阜、贝”无别,“刀、寸”无别的错误遂后又多书与之“商讨”。首先,明范文明《草诀辨疑》就《草诀百韵歌》举例所未及者,列举古代书家其他字例不同写法进行辨疑,意在告知学者不必拘泥于一法,与《草诀百韵歌》唱了对台戏。清朱宗文(学古)《草圣汇辨》,取《草诀百韵歌》逐字辨明其误。汪由敦撰《草诀偏旁辨疑》,则增订改编《草诀百韵歌》为四百言。民国初,王世镗曾修订《草诀百韵歌》作《增改草诀歌》(后又加以删定,易名《稿诀集字》),纠前人之失,抒自得之见,并在汉

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

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 邵川兄多年致力於林散之研究,最新的成果是《林散之年谱》,目前尚未出版。他在《纪念林散之诞辰110周年文集》一书中选用若干资料,做成《林散之年表》先行发表,以飨读者。承蒙允许,我亦转发此表,以供研究者一读。(此文转载时我做了一些文字上的修订,未经邵川兄同意,尚祈见应谅!) 林散之年表 邵 川 近十年多来,研究林散之先生并出版相关专著的人不少,其所述林散之生平交游事迹,基本上是依据《林散之》(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1年6月出版)和林散之著的《江上诗存》二书。《林散之》一书,是在林散之逝世后不久出版的,出现了个别交游事迹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报刊杂志上亦常见有关林散之佚事的文章发表,有些内容往往以文学创作的手法加以宣扬,而有些内容则被人当作史实,其间的谬误则尚

需进一步考订或澄清。为了去伪存真,对历史负责,让今人、后人了解一个真实的林散之,笔者编著了《林散之年谱》(此书尚未出版),并从《年谱》中选出主要条目,编成《林散之年表》,来纪念林散之诞辰110周年。 一八九八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一岁 11月20日(夏历十月七日),生于江浦县乌江桥北江家坂村。于叔伯兄弟排行第五,遂呼乳名“小五子”。 一八九九年~一九○二年 清光绪二十五年~二十八年 二岁~五岁 自三岁始,喜就案头涂鸦。五岁能对物写生,喜塑泥人。患中耳炎,致左耳微聋,遗疾终身。 一九○三年~一九一○年 清光绪二十九年~宣统二年 六岁~十三岁

入村塾读书,取名“以沃”,寻改“以霖”。课余喜作画自娱。能为村邻书写春联,字体端正有楷法。 一九一一年 清宣统三年 辛亥 十四岁 父亲林成璋病故。被接到和县城内外婆家从陈姓廪生读书。 一九一二年 民国元年 壬子 十五岁 为生活计,由曾梓亭介绍至南京从张青甫学画人像。 一九一三年 民国二年 癸丑 十六岁

书法大家简介

罗钟男,1944年10月28日出生于厦门。著名书画家。罗钟,号云烟居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 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厦门政协书画家室秘书长。现居北京,任北京当代弘文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香港(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高级顾问、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传略被辑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日书法作品汇观》、《跨世纪中国专家学者名录》、《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1] 学艺 早年随其伯著名书法家罗丹学书、习诗文,深得“罗丹体”之精髓,亦擅草行隶魏各体。 隶书潜心多种汉碑,于《张迁》、《衡方》、《石门颂》、《曹全》致力最勤,融诸碑于一炉,并掺入篆书和汉简之意趣, 饶有金石韵趣;草书宗王羲之,兼涉怀素、孙过庭、吴镇等,并溶入弘一法师之恬淡和于右任之凝练。魏书攻《张猛龙》、《郑文公》、《二爨》,尤喜《嵩高灵庙碑》,近几年来,浸淫于狂草探索,对历代狂草大家,如张芝、怀素、黄庭坚、王铎等无不潜心临摹,渐入佳境。 作品、获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作品被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及个人收藏,以及被镌刻诸多碑石。《书法》、《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书法报》、《书法导报》、香港《收藏天地》、《文汇报》、台湾《闽光

杂志》、菲律宾《商报》多种刊物曾作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对其书艺亦曾作推介。曾应邀作为书画代表团成员到新加坡和台湾地区访问、办展,曾在厦 门、福州北京荣宝斋举办“罗钟书法展”,出版《罗钟书法集》。 4荣誉编辑 近年来,罗钟在《中国艺术典藏》2008.11荣选为封面人物、《美术家》荣选为中国书法20名家提名人物,书法作品在《中国书画》、《北京晨报》艺术典藏、《北京晚报》、《奥运之歌》中国书法名家作品手 迹、《民族团结颂》中国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邀请展、《军魂颂》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禅心慧语》中国当代书家墨宝真迹等著名报刊,被多次报道和发表。创作的二幅八尺书法作品——“魏行书郑板桥题画诗自谴”和“…罗丹体?…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以及对外文化书画交流展,作品和传略被收入多种辞书和作品集,香港《收藏天地》、台湾《闽光》杂志等曾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5其人其书编辑 知者有言: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因而要真正进入书法艺术的灵庙.道路十分艰难而遥远。只有具备澄明宁静的胸襟、深切关怀的情感、矫健耐劳的步履和忍耐寂寞的心性的人才能走到那片神圣的净土。我的恩师罗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怀揣对书法艺术宗教般虔诚的执着追求者,并已卓然成为德艺双馨的书

林散之笔谈书法

林散之笔谈书法 一、谈艺术与人生 不假就是君子。 人无癖不能与之交,以其无至情也。 与俗客晤对,无话可谈,令人厌倦。 虚名易得,实学难求。 要好好学,不要与别人争时名。不要套上虚名,忙于应酬就不行了。古人说:无冥冥之志,无昭昭之功。 学为时用。 要读有用的书,开卷有益。 学问之道无他,诚而已。 事事都有作为。学问要有点真东西,大小不拘,这才是读书人的气概。 古人成功,都有他的心得。要把他的心得接受过来。 学问要专,不要躁。 业精于专,精力不能分散。(冯P6-7) ——与冯仲华谈 古人大家,不如作风①,有气慨,有风度。……不同凡人,总要立足千古,不同一切凡人。 ------------------------------------------------------------------------------------------------- ①原文如此。疑有笔误。 张xx是个狂人,也无祖国之心。事变跑到外国,流浪,卖画,后来又跑到台湾,不到大陆,居心可知。徒以画点画糊糊市人眼目,立品何在? ——与陈慎之谈 立志。不要妄自菲薄。(单P22) 人生多苦难,有点艺术,是安慰。 没有真性情,哪能写出好东西!(单P24) 一个人要有癖好。古人语,不要友无癖者。因有癖,才有真性情,真心得。一个人一生要有一好,如无文艺,就没得谈了。总要有一行。(单P27) ——与单人耘谈 要踏实,不要好高骛远,要多读书。 待人以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吹,不要作假,要戒骄戒躁。

与朋友交必能尽言,扬善改过,不能如此,只好避之,不与同恶也。 ——与庄希祖谈 学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 学问不问大小,要学点东西,不要作假,要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有体会, 受益。 做学问要踏实,不为虚名,不要太早出名,不要忙于应酬,要学点真东西。 学书先作人,人品即书品。(书谭桑文) ——与桑作楷谈 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摹①虚名,功夫一点无有,虚名几十年云烟过去。 ——与张尔宾谈 ------------------------------------------------------------------------------------------------- ①疑是“慕”之误。 搞艺术是为了做学人,学做人。 做人着重立品,无人品不可能有艺品。 做学人,其目的在于运用和利人。 学人的心要沉浸于知识的深渊,保持恒温,泰山崩于前面不变色,怒海啸于侧而不变声。有创见,不动摇,不趋时髦,不求艺外之物。别人理解,淡然;不解,欣欣然。 谈艺术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探索人生。 做学人还是为了做真人。 艺术家必须是专同假、丑、恶作对的真人,离开真、善、美便是水月镜。 ——《林散之序跋文集》 二、谈门径 古人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就是要化千锤百炼功夫,才能把铁炼成绕指柔。古人是不会欺人的。 黄宾虹最喜欢的对联是:“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冯P6-7)真师难得。要名师口传手授。熟读深思理自知。 须从楷书入手。楷书宜学六朝和唐各大家,以后由楷入行、入草,法备而不逾规矩。 楷书写唐朝的,行书写宋朝、明朝的,草书要迟一步。 唐人、北宋人写的什么,照他们的脚步走。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 归来》赏析

林散之草书《自作诗归来》赏析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

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瘦劲飘逸”的“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大师郭沫若说:“林散之的书法,代表中国!”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赏析提要:作品取意高古,平淡优雅,禅意浓烈,布白疏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珍品。作品传承有序,先后 5次出版。圆霖是南京江浦狮子岭兜率寺主持,林散之先生的挚友,著名画家,有“齐白石的虾、

徐悲鸿的马、圆霖的观音像”之美誉。

林散之草书精品《自作诗归来》 70×40㎝ “当代草圣”林散之草书作品《自作诗归来》,立轴,尺寸为70×40㎝,约 2.5平方尺。落款散耳,印有“散之信玺”(朱文)、“大年”(朱文)。双款,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裱工精细,品相九品。正文内容是: 万里我归来,诗稿携满袖。 口口阿弥陀,佛光照大地。 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林散之先生创作时的心情非常愉快。作品中既没有过去很浓的浓墨,也没有往常很淡的淡墨;既没有对照强烈的情节,也没有大疏大密的布白,作品从开头到结尾,基本上处于一个水平面,这与林散之先生用水破墨的风格明显不同,应该说这是先生有意而为之。这是送给圆霖大法师的作品,佛家追求的是清静、淡雅和空灵。 这幅充满了禅意的作品显得十分淡雅,特别是后一部分墨色偏淡,带有枯笔。明代董其昌经常用淡墨书写,人称“淡墨宰相”,淡墨有禅意。这幅作品融书理、禅意和作者的心意于一体。从章法上来看,布白疏朗,字畅气通,与作品的内容、被赠人圆霖的身份十分吻合。作品前紧后疏,“万里我归来”,字与字之间相对衔接紧密,第二行也是如此。“佛

书画名家简介

宣海生 浙江诸暨人。本院院务委员。四川大学毕业,文学学士。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学会会员。现为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戴跃 1962 年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中青展、全国展、首届行草大展及第一、二届北京〃四川书法双年展、首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展、渊源与流变―二王帖系书风展、首届西部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特展、全国中青年书法 20 家展、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第十九届中日自作诗书展等。获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一等奖。出版有《戴跃书法作品集》。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刘新德 男,山东淄博人,现为中国书协理事、四川书协理事暨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暨行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联委员,四川省书协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副秘书长。 作品主要荣获全国第六、七届书展“全国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展“一等奖”;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金奖”;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妙品奖”;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优秀奖”(最高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一等奖。1999年出席“向国汇报”优秀青年文艺家创作经验交流会,被中国文联授予“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出版有《刘新德行书板桥词》、《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刘新德卷》。

舒炯 舒炯,满族,室名观云堂,心香山馆,1956年生于四川成都,四岁学书,受业于西蜀李灏先生。四十年来,遍习历代名家,精研篆隶、兼及真楷而为行为革。取精用宏,化融碑帖,以书证道,道与书合,遂成自家面貌。其书作气韵生动,笔势跌宕,于凝练古雅中透露出超逸潇洒的个人情调。纵横交错的点线,浓淡枯湿的墨彩,营造出一种具时空效应和生命活力的形式美。 舒炯先生为刘朋岳题字 现为成都市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四川省诗书画国际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成都少城诗书画学院名誉会长。 作品曾参加全国首届、二、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首届、二、三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览;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1983年东京);第二次中新(新加坡)书法艺术交流展;国际书法展;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展览;国家书法精品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等重大展览。 1987年,担任“蜀都青年书法大赛”任评委;1988年担任“全

林散之书法艺术的用墨

浅析林散之书法艺术的用墨 摘要:书法是单色的艺术,林散之运用独到的墨法和玄妙的用虚用白,打破了其原本单一的局面,使墨色出现显著的干湿浓淡变化,形成“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的效果,我们可以舍汉字的可读性而观墨法。他在破坏中革新,正所谓不破不立,使墨色在作品中达到高度统一。 关键词:林散之;用墨;画影响书 林散之(1898——1989),原名以霖,别署左耳、散耳,晚号聋叟。安徽和县乌江人。历任安徽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代会委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南京书画院院长等。 林散之少年时家境尚好,但13岁时父亲的病逝,给予林散之及母亲以沉重的打击,此时的林家家道骤落,一贫如洗。林散之过早的体会到“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的含义。迫于生计,经父亲的好友介绍林散之拜师于南京画工笔人物的张青甫,从此走上了艺术道路。之后又与乡贤范陪开学习书法,授之以包安吴的双钩悬腕之法和唐代碑帖的练习,随后,又拜识张栗庵先生学习诗文,使林散之受益匪浅。 先生作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代宗师,早年曾自号为“三痴”,在他17岁的《自慨》诗里写到“平生为痴诗书画”这大概就是命名为“三痴”的主要原因。“散之”或由“三痴”谐音而来。赵朴初称赞他“三绝”,成就最高的当数书法。一生中孜孜以求,苦苦探索,到晚年时笔墨出神入化,开创林家笔法,自立门派,取得了丰硕成果,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当代草圣”。他的书法艺术研究是多方面的,现在只谈他的用墨。 经张栗庵先生的推荐,林散之拜师于黄宾虹的门下,所以林散之的用墨首先得益于黄宾虹。1929年他负笈到上海,拜见黄宾虹先生,黄宾虹感其学艺的真诚,非常赏识,说:“君之书画,略具才气,唯用笔用墨之法,尚无所知,似从珂罗版摹拟而成,模糊凄迷,真意全亏。”①接着又示之用笔用墨之道。又曰:“君之书法,实处多,虚处少,黑处见力量,白处欠功夫,人们常说,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