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0次课(公共基础知识)

第10次课(公共基础知识)

第10次课(公共基础知识)
第10次课(公共基础知识)

第七部分公共基础知识

一、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的基础概念

算法是指解题方法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的复杂度可分为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是衡量算法优劣的量度。

1.算法的基本特征:

◆可行性:算法是可行的。即算法描述的操作都是可以通过已经实现的基本运算执行有限次来实现的。

◆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使算法的执行者或阅读者都能明确其含义及如何执行,

不存在二义性。并且在任何条件下,算法只有唯一的一条执行路径,即对于相同的输入,只能得出相同的输出。

◆有穷性:一个算法在执行一段时间后结束,不是无止境地执行下去。

◆拥有足够的情报:要使算法有效必需为算法提供足够的情报。

2.算法的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回朔法

3.算法的设计准则:准确性、可读性、健壮性、效率与存储量需求

4.算法的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如:在 2,3,8,9,10中查找8,则将8分别与此

序列中的数据比较。我们只需要比较3次,所以在此我们做了3次的工作量。

◆空间复杂度:一般是指执行此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大家将内存空间理解为若干个连续的格子)

5.算法与程序的关系:算法和程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程序是对算法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具体实现。算法必须可终止,因此不是所有的程序都是算法(操作系统是一个程序,而不是一个算法)。

1.2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是指反映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数据集合的表示,即带有结构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数据的逻辑结构在内存中的

存放形式)。

1.常见数据结构:

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集合结构

2.常用数据的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方式

◆链式存储方式

◆索引存储方式

◆散列存储式

3.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

根据结构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程度,将数据结构分为两个类型: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在数据元素的非空有限集中,线性结构有如下特征:

①存在惟一的一个被称作“第一个”的数据元素。

②存在惟一的一个被称作“最生一个”的数据元素。

③除第一个之外,集合中的每个数据元素均只有一个前驱。

④除最后一个之外,集合中的每个数据元素均只有一个后继。

◆非线性结构:其特征是一个结点可能有多个直接前驱和直接后继,例如,树和图都是非线性结构。

1.3 线性表:

线性表是n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数据元素可以是一个数,或是一个符号,或是一页书,或是其他更复杂的程序。

1.栈:

栈(Stack)是一种特殊线性表,它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运算,这一端称为栈顶(Top),另一端称为栈底(Bottom)。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是利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放自栈底到栈顶的数据元素册时附设指针指示栈顶元素在顺序栈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栈的特点:具有记忆作用,先进后出(后进先出)

2.队列:

队列(Queue)是只允许在一端删除,而在另一端插入的顺序表。允许插入的一端叫做队尾(Rear),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Front)。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队列的运算:

◆队列的特点:先进先出

3.循环队列:

◆循环队列的入队过程:

◆循环队列的两种形态:

4.线性链表:

线性链表(也称单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其中每个结点由数据域和指针域两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示:

Data1 A2 Data2 A3

Data3 A4

Data4 ^

A1 head

1.4 树与二叉树

1.树的定义:

树(Tree)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在树这种数据结构中,所有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层次特征(如下图所示)。树是一个或多个结点组成的有限集合,其中一个特定的结点称为根,其余结点分为若干个不相交的集合。每个集合同时又是一棵树,树有且只有1个根结点。(07.4)

2.二叉树的定义:

二叉树(Binary Tree)是另一种树形结构,它的特点是每个结点至多只有两棵子树,并且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位于左侧的子树叫左子树,位于右册的子树叫右子树,其次序不能颠倒。

◆结点的“度”:一个结点的子结点数量称为该结点的度。在一颗二叉树中,存在三种形式的结点,度为0

(叶子结点),度为1,度为2。(特别注意:在任何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比度为0的结点少一个,即:度为2的结点数=度为0的结点数-1)。

【例题】:一棵二叉书中共有70个叶子结点与80个度为1的结点,则该二又树中的总结点数为: 219 。

◆二叉树的深度:二叉树的层数。

【例题】:在深度为5的满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为 16 。

◆完全二叉树:除了最后一层外,每一层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值。

◆满二叉树:除了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没有度为1的结点)

3.二叉树的遍历(06.4,06.9,07.4):

所谓二叉树的遍历,就是遵循某种次序访问二叉树中的所有结点,使得每个结点仅被访问一次。二叉树的遍历有: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设有二叉树如下(图一)所示。则其前、中、后序遍历分别为图二、图三、图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例题】1:设有如下图所示的二叉树,其前、中、后序遍历分别为:

(1).前序遍历:A,B,D,G,H,E,I,C,F,J (2).中序遍历:G,D,H,B,E,I,A,F,J,C (3).后序遍历:G,H,D,I,E,B,J,F,C,A

【例题】2:设一棵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结果为D 、B 、E 、A 、F 、C ,前序遍历结果为A 、B 、D 、E 、C 、F ,则后

序遍历结果为: D 、E 、B 、F 、C 、A

1.5 查找

1. 顺序查找:

顺序查找又称顺序搜索,是指在线性表中查找指定的元素,其基本查找过程如下: ① 从表中第一个记录形始,逐个进行记录的关键字和给定值的比较。

② 若某个记录的关键字和给定值比较相等,则查找成功,找到所查记录;若直至最后一个记录,其关键字和给定值比较都不等,则表明表中没有所查记录,查找不成功。

对于长度为n 的线性表,在最坏的情况下,将比较n 次。 2.二分法查找:

二分法查找又称折半查找,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即要求线性表中的结点必须按关键字值的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对于长度为n 的线性表,在最坏的情况下,将比较log 2n

次。由公式我们可以看出,长度在(64,128]内的所有有序线性表,其比较次数均为7。

例如:在长度为80的有序线性表中进行二分查找,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7 。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1.6 排序

排序(Sort)是将一组无序的记录序列调整为有序的记录序列操作。

1.交换排序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待排序序列从前向后(从后向前),依次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若发现违反排序要求则交换,使待排序序列最终满足排序要求。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冒泡法排序的示意图如图下所示。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Quick Sort)的基本思想是:任取待排序序列中某个元素作为基准(一般取第一个元素),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列分为左右两个子序列,左子序列元素的排序码都小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排序码,右子序列的排序码大于基准元素的排序码,然后对两个子序列继续进行类似排列,直到满足排序要求为止。

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

2.插入排序

◆简单插入排序:

简单插入排序是将无序序列中的各元素依次插入到已经有序的线性表中。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Shell Sort)是先将整个待排序元素序列分割成若干子序列(由相隔某个"增量"的元素组成)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元素基本有序(增量足够小)时,再对全体元素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因为直接插入排序在元素基本有序的情况下效率很高。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O(n1.5)。

3.选择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的基本思想是:扫描整个线性表,从中找出最小元素,将它交换到线性表的最前面相应位置;然后对其余的子表采用同样的方法,直到全部满足排序要求为止。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

◆堆排序:

堆排序的适合规模较大的线性表。在最坏的情况下,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需要比较O(nlog2n)次。

4.所有排序法的比较

排序法类型排序方法名称比较次数(最坏)适合的数据范围

冒泡排序n(n-1)/2 规模小

交换排序

快速排序n(n-1)/2 规模小

简单插入排序n(n-1)/2 规模小

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O(n1.5) 模较大

简单选择排序n(n-1)/2 规模小

选择排序

堆排序O(nlog2n) 模较大

二、程序设计基础

2.1 程序设计与风格

1.良好程序的要求:

●源程序要文档化

●数据说明次序要规范化

●变量安排有序化

●语句结构简单易懂

●输入输出应方便用户使用

2.2 结构化程序设计

1.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

●自顶向下

●逐步求精

●模块化

●限制使用GOTO语句

2.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

●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分支结构)

●重复结构(循环结构)

2.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优点:

●与人类思维习惯一致

●稳定性好

●可重用性好

●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

●可维护性好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特点:

●继承性

●多态性

●封闭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

3.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1.软件工程的定义:

软件工程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定义、开发和维护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档、实践标准和工序。软件工程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应用工程化原则。软件工程包括3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07.4)。

2.软件的生命周期

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称为软件生存期。也就是说,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软件产品不能使用为止的整个时期都属于软件生存期。软件生存期一般包括可行性研究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交付使用以及维护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有重复,执行时也可以有迭代,这是软件生存期的一个模型。根据分析角度不同,还有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智能模型等。

还可以将软件生命周期分为如图上所示的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及软件运行维护三个阶段。

3.软件工程的目标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软件工程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应是:

◆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

◆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

◆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

◆开发的软件易于移植;

◆需要较低的维护费用;

◆能按时完成开发,及时交付使用。

3.2 结构化分析方法

1.软件需求: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

2.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发现需求、求精、建模和定义需求过程。

3.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

◆需求获取:目的是确定对目标系统的各方面需求。

◆需求分析:对获取的需求进行分析和综合,最终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和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可以为用户、分析人员和设计人员之间交流提供方

便,是控制软件开发进程的依据。

◆需求评审:对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进行复审,验证需求文档的一致性、可行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需求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注:也可分为: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

5.结构化分析工具

●数据流图(DFD,Data Flow Diagram):是描述数据处理过程的工具,是对需求理解的逻辑模型的图形表

示。主要图形元素如下:

例如:

●数据字典(DD,Data Dictionary):数据字典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核心。是对所有与系统相关的数据元素的一个有组织的列表,以及精确的、严格的定义,使得用户和系统分析员对与输入、输出、存储成分和中间计算结果有共同的理解。通常数据字典包含的信息有:名称、别名、何处使用/如何使用、内容描述、补充信息等。例如,对加工的描述应包括:加工名、反映该加工层次的加工编号、加工逻辑及功能简述、输入/输出数据流等。

在数据字典的编制过程中,常使用定义方式描述数据结构。下表给出了常用定义符号:

符号含义

= 表示“等于”,“定义为”,“由什么构成”

[…|…]表示“或”,及选择括号中“|”号分隔的各项中的某一项

+ 表示“与”,“和”

n{ }m 表示“重复”,即括号中的项要重复若干次,n,m是重复次数的上下限

(…) 表示“可选”,即括号中的项可以没有

** 表示“注释”

.. 连接符

例如,银行取款业务的数据流图中,存储文件“存折”的DD定义如下:

存折=户名+所号+帐号+开户日+性质+(印密)+1{存取行}50

户名=2{字母}24

所号=“001”..“999”

帐号=“00000001”..“99999999”

开户日=年+月+日

性质=“1”..“6”

印密=“0”

存取行=日期+(摘要)+支出+存入+余额+操作+复核

日期=年+月+日

年=“00”..“99”

月=“01”..“12”

日=“01”..“31”

摘要=1{字母}4

支出=金额

金额=“0000000.01”..“9999999.99”

操作=“00001”..“99999”

●判定树:(举例)

●判定表:(举例)

3.3 软件的设计

1.

3.4 软件测试

1.软件测试的定义: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主要过程涵盖了整个软件使命期的过程,包括需求定义阶段的需求测试、编码阶段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后期的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证软件是否合格、能否交付用户使用等。

2.软件测试的目的: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

◆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3.软件测试的技术与方法:

根据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软件,可以将软件测试分为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根据功能,可划分为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

(1)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等。静态测试可以由人工进行,充分发挥人的逻辑思维优势,也可以借助软件工具自动进行。

代码检查主要检查代码和设计的一致性,包括代码的逻辑表达的正确性,代码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代

码检查包括代码审查、代码走查、桌面检查、静态分析等具体方式。

静态分析是对代码的机械性、程式化的特性分析方法,包括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接口分析、表达式分析。

(2)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是基于计算机的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或者说,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页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4.软件测试的步骤:

◆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验收测试(确认测试)

◆系统测试

四、数据库原理

4.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内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

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以数据库应用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用户三个部分。

4.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人工阶段、文件系统管理阶段、数据库管理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面向对象数据库阶段等。

5.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冗余度低且可控制、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的结构化。

6.数据库系统组成: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用户。

7.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8.数据实体间联系的种类: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9.关系型数据库常见术语:

◆元组:在一个二维表(一个具体关系)中,水平方向的行称为元组(记录),每一行是一个元组。

◆属性:在一个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成为属性,每一列有一个属性名(字段名)。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即不同元组对同一个属性的取值所限制的范围。

◆关键字:属性或属性的组合,其值惟一地标识一个元组(主关键字、候选关键字)。

◆外部关键字:如果表中的一个字段不是本表的主关键字或候选关键字,而是另外一个表的主关键字或

候选关键字,这个字段(属性)就称为外部关键字。

◆纽带表:为了避免数据重复存储,又要保持多对多联系,方法是创建第三个表。所创建的第三个表包

含两个表的主关键字,在两个表之间起着纽带的作用,这种表被称为纽带表。

10.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关系型:结构简单,能描述复杂的数据关系,处理效率低。关系型数据库依靠数据之间的关系而构建。

INFORMIX、CLIPPER、dBase、FoxBase、Visual FoxPro、Access等。

◆层次型:结构简单,无法描述复杂的数据关系。

◆网状型:可以描述复杂的数据关系,但使用不便,技术难度较大。

11.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运算:

◆选择: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的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选择。

◆投影: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个属性组成新的关系称为投影。

◆联接:将两个关系模式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成新关系中包含满足条件的元组。

◆自然联接:在联接运算中,按照字段值对应相等为条件进行的联接操作称为等值联接。自然联接是去

掉重复属性的等值联接。

12.数据库系统的三个时代:第一代(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第二代(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第三代(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

13.数据库系统分类:

◆单用户数据库(在同一时间只能供一个人使用)和多用户数据库(在同一时间可以供多个人使用)

◆集中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

◆传统数据库和智能数据库

1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控制和管理功能

4.2 E-R模型

1.E-R模型的表示方法:

4.3关系代数

1.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交运算:关系R与S经交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既在R内又在S内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记作R

∩S。【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即在两个关系中取相同的的元组】

设有如下关系表:

R S T

A B C A B C A B C

1 1

2

3 1 3 1 1 2

2 2

3 1 1 2

则T=R∩S

◆并运算:关系R与S经并运算后所得到的关系是由那些在R内或在S内的元素所共同组成的集合,记作R

∪S。【关系R和关系S的所有元组合并,再删除重复的元组,组成一个新的关系】

设有如下关系表:

R S T

A B C A B C A B C

1 1

2

3 1 3 1 1 2

2 2

3 1 1 2 2 2 3

3 1 3

则T=R∪S

◆差运算:关系R和关系S的差是由属于R而不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即关系R中删除与关系S中相

同的元组,组成一个新的关系,记为:R-S。

设有如下关系表:

R S T

A B C A B C A B C

1 1

2

3 1 3 2 2 3

2 2

3 1 1 2

则T=R-S

◆笛卡儿积运算:对于两个关系的合并操作可以用笛卡儿积表示。设有n元关系R及m元关系S,它们分别

有p、q个元组,则关系R与S经笛卡儿积记为R×S,该关系是一个n+m元关系,元组个数是p×q,由R 与S的有序组组合而成。

设关系R和关系S的元素分别是3和4,关系T是R与S的笛卡儿积,即T=R×S,则关系T的元素是7。

◆除运算:如果将笛卡儿积运算看作乘运算,那么除运算就是它的逆运算。所以,如果T=R×S,则S=T/R(或

S=T÷R)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公共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考试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考试试题 在一般政论文章的基础上,符合公文的写作规范即可,有做过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公文写作部分试题吗?下面学识网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考试试题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试题 一、填空题: 1、公文的标题中除_________________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2、公文的发文字号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该年度发文序号。 3、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 5、按内容和发文目的分,函的种类有四种:_________、________、请批函和答复函。 6、联合行文的发文时间,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准。 7、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应当用_______________。 8、会议纪要主体的写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摘录式。 9、计划的正文内容应包括目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发布性通知中,凡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件用“转发”,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件用“批转”。 11、公文主题词一般不超过5个,其标引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的公文是() A、平行文 B、下行文 C、外发文 D、上行文 2、任免人员应使用的文种是() A、通报 B、批复 C、通知 D、通告 3、公文的秘密等级应标于文头的()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 4、下列公文中属于上行文的是() A、报告 B、决定 C、通告 D、议案 5、什么级别以上的政府可发布命令() A、县级 B、乡镇级 C、省级 D、中央级 6、发文字号年份的正确写法是() A、[ 97 ] B、[ 1997 ] C、[ ’97 ] D、[ 1997年] 7、不属于通报适用范围的是() A、表彰先进 B、传达情况 C、申请批准 D、批评错误 8、对下阶段及未来发生的事情作粗线条的预测、打算,一般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着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着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三部分法律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之公文 1:公文的主体部分是()。A: 标题B: 正文C: 作者D: 印章或签署答案: B 2:向级别与本机关相同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事项应使用()。答案: D A: 请示B: 报告C: 请示报告D: 函 3: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答案: B A: 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B: 主办的C: 上级的D: 其他系统的 4:按照密级划分规则,含有一般的国家秘密,泄漏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的文件属于。答案: C A: 限国内公开的B: 内部使用的C: 秘密物D: 机密的 5:在印制本上,文头位于公文的(),作者位于()。答案: A A: 首页上端;右下方B: 首页下端;右上方C: 首页上端;右上方D: 首页下端;右下方 6:()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A: 条例B: 决定C: 规定D: 公告答案: C 7:函,在文种上属于(),在公务活动领域上属于()。答案: B A: 规范性文件;通用公文B: 商洽性文件;通用公文 C: 陈述呈请性文件;专用公文D: 领导指导性文件;专用公文 8:向非同一组织系统的任何机关发送的文件属于()。答案: B A: 上行文B: 平行文C: 下行文D: 越级行文 9: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答案: C A: 秘密文件B: 绝密文件C: 机密文件D: 保密文件 10: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是()。答案: B A: 通知B: 通告C: 公告D: 通报 11: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A: 指示B: 请示C: 批复D: 命令答案: C 12: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有()。答案: B A: 逐级行文、多级行文、直贯到底的行文B: 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C: 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超级行文D: 超级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13:地方性行政法规,应由()制发。答案: D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国家主席D: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 14:商洽性文件的主要文种是()。A: 请示B: 通知C: 函D: 通报答案: C 15: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答案: A A: 收文、发文B: 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C: 通用公文、专业公文D: 本机关制发的和内部使用的公文16: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领导指导性文件,称为()。答案: B A: 命令B: 指示C: 批复D: 通知 17: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作()。答案: C A: 条例B: 规定C: 办法D: 决定 18:机关或部门的领导人对来文办理提出处理意见的活动是收文处理中的()。答案: B A: 拟办B: 批办C: 承办D: 查办 19:条例、规定、办法、决定是属于公文中的()。答案: B A: 领导指导性文件B: 规范性文件C: 公布性文件D: 商洽性文件 20:通报情况使用()。A: 通知B: 通告C: 通报D: 情况报告答案: C 21: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化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答案: D A: 平行B: 加急件C: 特急件D: 急件 22: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属于()。答案: A A: 规范性文件B: 领导指导性文件C: 呈请性文件D: 证明性文件 23: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答案: A

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 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正面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 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 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 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P3 2.2三者关系: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教学实践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 和要求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作用与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3.教育的形态: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与近代 社会的教育。 P4 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 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P5 5.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P6 (二)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4)劳动起源说](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现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 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P7 7.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手段和技术现代化P8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8.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P9 9.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3)教育目的问题,(4)教育制度问题,(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7)学校管理问题。P10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昆体良的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2)独立形态时期: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独立 - 1 -

2020公共基础知识之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重点

2020公共基础知识之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重点 1、写作基础知识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 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 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

教育公共基础 知识点总结.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总结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7、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8、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9、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10、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1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1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 CA×100。 1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

和准备律。 1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1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 1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等方面。 1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教育_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 2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2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22、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23、“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24、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5、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26、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27、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强化试题(多选)

公文写作与处理》强化试题(多选) 第1题公文用语与一般文章不同,其表述要求()。 A得体 B. 简明 C. 生动 D. 周密 答案 AB 第2题公文在写作上的要求包括()。 A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B. 主题突出,观点正确 C. 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D. 用语得体,简明生动 答案 ABCD 第3题 根据公文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 A. 法定正式公文 B. 通用公文 C. 非法定正式公文 D. 专用公文 E. 规范性文件 答案 BD 第4题公文的语言特点是()。 A严谨 B. 鲜明 C. 朴实 D. 严格 答案 AC 第5题撰拟文稿的一般程序包括()。 A. 构思 B. 安排结构 C. 拟定提纲 D. 正式书写

答案 BCD 第6题下面哪种情况可以联合行文()。 A. 同级政府之间 B. 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之间 C. 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之间 D. 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之间 答案 ABCD 第7题下列哪种情况可以采用急件行文的方式()。 A. 此情况特别紧急 B. 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 C. 某市人民政府为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拟在原某林场内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某市植物圈,为此,决定向上级机关致文请求批准 D. 林业部致文荣县林业局要求调查该县某处森林发生重大火灾的起因,该县林业清楚后向林 局调查业部行文报告 答案 ABD 第8题决定是具有规定性的领导指导性的公文,具有以下特点(). A. 规定性 B. 指导性 C. 内容广泛,具有普发性质 D. 稳定性 答案 ABD 第9题通知的种类有()。 A. 指示性通知 B. 批转、转发性通知 C. 知照性通知 D. 发布性通知 E. 部署性通知 答案 ABCDE 第 10 题撰写通报要求做到()。 A. 内容具有典型性,事例有代表性 B. 通报材料必须经深入调查和反复核实 C. 应使用说明与叙述的表达方式 D. 必须具有明确的政策依据与法规依据 E. 及时迅速注意实效 答案 ABCE 第 11 题关于批复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批复具有被动性和明确的针对性 B. 批复标题必要时可标明“同意’或批准的态度 C. 批复撰写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 D.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下行文 答案 ABCD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及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及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点 【导语】公文写作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要部分。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指在公务活动中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指范围包括法定公文、专用公文和事务文书;狭义的公文,仅指法定公文和专用公文。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类别、写作特点等。 1、写作基础知识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 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安徽省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全讲解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公共基础知识1000题

公共知识综合测试1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 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A. 是否适应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 B. 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 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D. 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 2.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 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 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 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 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3. 人民法院是()。 A. 国家权力机关 B. 国家行政机关 C. 国家审判机关 D. 公安机关 4.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单一制 C. 联邦制 D. 邦联制 5.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 A. 集体负责制 B. 双重从属制 C. 主席负责制 D. 合议制 6. 凡属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进行解释。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最高人民法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各级人民法院 7. 行政行为法具有的两种属性之一是()。 A. 分散性 B. 统一性 C. 多样性 D. 程序性 8.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的行政主体管辖。 A. 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B. 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 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地 D. 违法行为发生地 9. 行政裁决的对象是()。 A. 特定的民事纠纷 B. 特定的行政纠纷 C. 特定的经济纠纷 D. 特定的刑事纠纷 10. 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 A. 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 B. 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C. 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 D. 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 11. 公安机关在紧急的情况下,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 A. 拘役 B. 拘留 C. 拘传 D. 逮捕 12. 代理人应为()的利益而行使代理权。 A. 被代理人 B. 自己 C. 代理人所在机构 D. 被告 13. 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 ()。 A. 占有、利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B. 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 C. 使用权利 D. 不能占有,只能使用和获得收益的权利 14. 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 A. 指示 B. 请示 C. 批复 D. 命令 经验分享: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1)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3)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3) 第一节教育概述 (3)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4)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5)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7)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7) 第二节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7) 第三章教育的目的 (8)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功能 (8)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确立 (8)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8)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9) 第一节教师 (9) 第二节学生 (10) 第三节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10) 第四节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10) 第五章课程 (11) 第一节课程概述 (11) 第二节课程改革 (13) 第三节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14) 第六章、课堂教学 (15) 第一节教学 (15) 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 (17) 第三节教学策略 (18) 第七章、学校德育 (19) 第一节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 (19) 第三节德育过程 (19) 第三节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 (20) 第四节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20) 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1) 第一节班级概述 (21) 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21)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22)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22) 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22)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22) 第二节心理发展理论 (22) 第三节心理发展与教育 (24)

第四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4)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25) 第一节学习概述 (25) 第二节学习理论 (25) 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 (30) 第一节学习迁移 (30) 第二节记忆 (31) 第三节遗忘 (32) 第四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33) 第一节学习策略 (33) 第二节知识 (34) 第三节技能 (36) 第四节问题解决 (36) 第五节品德 (37) 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38) 第一节学习动机 (38) 第二节归因 (39) 第三节注意 (40) 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 (40) 第一节人格差异 (40) 第二节认知差异 (41) 第三节学困生 (41) 第七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2)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42)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 (42) 第三部分教育法学 (44) 第一章法与教育法 (44) 第一节法的概述 (44) 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法规 (44) 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 (45) 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类型 (45) 第二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46) 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46) 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46) 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 (47) 第一节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及其类型 (47) 第二节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 (47) 第三节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48) 第四章教育法制过程 (48) 第一节教育立法 (48) 第二节教育法规实施 (48) 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 (49) 第四节法律制裁 (49) 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 (50)

公共基础知识之公文写作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之公文写作 1.以下有关“请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 B.不能越级请示 D.不能送领导者个人2.以下不属于决定的是() A.决策性决定 B.表彰性决定 C.部署性决定 D.批评性决定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任免通知”属于通知 4.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 C.正本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公文可以不盖印章,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 6.为了维护正常的领导关系,具有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应基本采取(1)。 A.逐级行文 7.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由()确定的。C.行文对象及行文内容 8.关于公文“签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联合行文时,只标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 C.有的公文可以不标注签发人姓名 D.“报告”必须标注签发人姓名9.调查报告的特点是()。 D.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写成的用于揭示事物真象与规律的报告 10.公文对结构的要求是()。A.完整 11.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D.急件 12.关于答复询问的报告,叙述正确的是()。 A.用语简明,得体,分寸适宜; B.不可夹带请示事项; C.是下级机关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文种 D.内容准确真实,实事求是地向领导机关作认真负责的报告 13.国务院各部委承受北京市人民政府主送的公文属于()。A.上行文件 14.以下有关公文的说法正确的有(1)。4 A.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 B.通用公文,文称行政公文,指各类机关普遍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函等 C.通知的作者广泛,不受机关性质与级别层次的限制 D.函为不相隶属机关间相互往来的正式公文,对受文者的行为有强制性影响 15.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同于()。A.规范性文件

2020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及答案(六)

2020年全国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 拟卷及答案(六)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知识的不同状态和表述形式,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 A )。 A.程序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普遍原理知识 D.抽象知识 2.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3.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D )。 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 4.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这是( D )。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 5.我国于( B )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A.1984年B.1986年 C.1988年 C.1990年

6.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育法的书 7.某实验室老师在学生做实验时,离开实验室接听私人电话,学生在老师离开之后,随意触碰老师的实验用品,导致学校实验室失火,幸而没有人员伤亡。该老师的行为( B )。 A.触犯了刑法 B.属于不作为侵权 C.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D.没有违法 8.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C )。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10.我国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作出了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C )。 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写作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写作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写作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怎么写作吧! 公共基础知识综合写作1、写作基础知识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 ①直接阐述; ②单一集中; ③以意役法; ④片言居要; 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

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 ①例证法; ②喻证法; ③类比法; ④对比法; ⑤反驳法; 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 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 ①由法定作者制发; 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 ③具有规范的体式; 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 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 规范性文件 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规定。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办法。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领导指导性文件 命令。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旅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