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说,任何信息都可以采用基本的二进制单位比特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

2.信息技术的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层次,即:主体技术层次、应用技术层次、支撑技术层次和基础技术层次;

3._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是人类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现代教育逐渐呈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等明显的特征;

5.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主要形式包括_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测验等;

6.一个基本的通信系统主要由信源、信道和信宿三部分构成;

7.信息技术泛指各种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

8.在信息技术的构成体系中,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主要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9.无线电技术出现于19世纪末期;

10.网卡又称网络适配器_或网络接口卡,是将不同计算机进行互联的基本设备;

11.所有虚拟现实系统都有五个关键成分,即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2.协同式专家系统又称_协同式专家系统;,该系统可以若干领域的多个专家系统共同解决当前的问题;

13.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都是按照取指令、分析指令和_执行指令三个阶段进行的;

14.常用的有线通信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和_光纤_三大类;

15.IP电话是指在IP网上基于TCP/IP协议实时传送语音信息的新型电话业务,通常称之为数字电话;

16.多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数字化等基本特征;

17.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综合立体图形、自然交互以营造与客观世界高度类似的虚拟环境的应用系统;

18.Microsoft Office的联机协作功能允许用户发送文档、分析数据和联机协作。

19.信息不会因传播或使用减少或消息,这就构成了信息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即信息的共享性,它使人类共同享有和使用信息成为可能;

20.人类的信息器官主要包括感觉器官、传导神经、思维器官_和效应器官四部分;

21.电视技术出现于20世纪_40年代;

二判断题

1.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一种信息形态转换为其他信息形态。(对)

2.信息技术产生于19世纪中叶。( 错)

3.计算机系统由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三部分构成。(错)

4.利用蓝牙技术可以在固定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对)

5.台式计算机只能通过双绞线接入INTERNET。( ( )

6.QuickTimeVR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技术。( 对)

7.信息只能转换和传递,但不可以再生。( 错)

8.计算机主要被用于教学领域,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同义语。(错)

9.按照传输技术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对) )

11.目前的数字图书馆只能提供文本和图形、图片信息,不能提供多媒体内容。错

1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通信系统信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0Mbps。( (错)

12.虚拟现实技术一般多用于电子游戏的设计与制作,在其他领域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错)

13.蓝牙以无线LAN的IEEE802.11标准为基础设计而成。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使相距100米错以内的设备进行互联。( 错)

14.千兆以太网以光纤为传输介质,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普通以太网的100倍。(错)

15.在多媒体制作中,图形与图像的生成方式和图像属性是完全相同的。( 错)

16.自由组卷是基于题库系统实现的试题管理的基本功能。( 对)

17.专家系统的设计使ICAI教学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地个性化学习支持。(对)

18.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以自主探索为主。( 错)

19.在人类信息器官中,用以执行大脑所发出的指令的器官被称为效应器官。( 对)

20.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就是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错)

21.按照传输介质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错)

22.网络教学主要适用于面向成年人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 错)

23.网络教学支持同步和异步两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错)

24.利用计算机可以对学生学习的基本信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管理。( 对)

三选择题

1.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发生在:A

A.古代社会

B.近代社会

C. 现代社会

D. 当代社会

2.计算机I/O设备指的是计算机系统的: C;

A.控制设备

B.存储设备

C.输入/输出设备

D.运算/寄存设备

3.和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在信息传输中的最大优势是: B

A.信息量大

B.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高

C.可以进行远距离传输

D.便于管理

4. ISDN是一种: C

A.数字数据网

B. 同轴电缆电视网

C.综合业务数据网

D. 无线局域网。

5.虚拟现实技术出现于上一世纪的:A;

A.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C. 90年代

6.下列不属于多媒体的基本特征的是: D A.集成性 B.交互性 C.数字化 D.开放性7.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出现于19世纪的:B

A.30年代 B. 40年代 C. 50年代 D. 60年代

8.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D A. 虚拟化 B. 全球化 C. 自动化 D. 个性化9.下列不属于多媒体构成要素的是: D A. 文本 B. 图形.图像 C. 动画 D. 幻灯片10.基于实时交互双向通信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属于: C

A. 第一代远程教育

B. 第二代远程教育

C. 第三代远程教育

D. 第四代远程教育

11.局域网与广域网的区别主要表现在:C

A.设备性能上 B. 传输速率上 C.分布范围上 D. 互联方式上

12.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最大教育潜能是:D

A.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 B.共享教学资源

C.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D.实现计算机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13.FTP的基本内涵是:C

A.简单邮件协议 B. 网络信息传输协议 C.文件传输协议 D. 超文本传输协议

14.和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相比,VOD的最大优势是: C

A.信息量大

B.发布范围较广

C.用户对信息具有选择权 C.适合播放不同类型的信息

15.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还不能为用户提供下列哪种类型的信息:D

A.视觉信息 B. 听觉信息 C. 触觉信息 D. 味觉信息

16.第二代远程教育的主要信息传播媒体是:B

A.邮件.信函 B.广播电视系统 C.卫星宽频网络 D. 英特网。

17.下列不属于协作学习的行为是:D A.竞争 B. 合作 C. 角色扮演 D. 强调自我18.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的是:D

A.机械技术 B.微电子技术 C.生物技术 D.纳米技术

19.HTTP的基本内涵是: C

A.简单邮件协议 B. 网络信息传输协议

C.超文本传输协议 D. 文件传输协议

20.下列网络常用工具中哪种工具不提供同步交互功能: B

A. 聊天室

B.BBS

C. 视频会议系统 C.IP电话

21.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C

A.信息组织方式 B. 信息获得方式 C. 信息呈现方式 D. 信息控制方式

22.在网络环境下,哪种角色将不再是教师的主要角色?A

A.信息源 B.学习指导 C.学习监控 D.学习组织

23.智能代理(Agent)技术引入网络课程开发对课程学习的最大影响是:C

A.可以降低学生的参与程度 B. 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C.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D. 可以有效监控学生学习的具体构成

24.下列不属于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优势的是:A

A.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B.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可以构建丰富的刺激环境 D.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名词解释

1.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客观事物运动形式和状态的表征。信息具有可识别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等基本特征。

2.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即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进一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各种要求。教育的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教育的全面信息化会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3.计算机辅助测验:计算机辅助测验即用计算机编制和实施的独立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客观化测验。计算机辅助测验包括测验试题的生成、测试以及阅卷、评分等基本环节。计算机辅助测验是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4.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是一种数字式的离散信号,其波形为矩形波。和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质量高、便于加密以及可实现计算机化管理等优点。现代通信技术所传输与处理的信号主要是数字信号。

5.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基于总线的广播式网络,基于IEEE802.3技术组网。在这一网络中,所有站点共享同一通信信道,计算机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发送信息,每次发送都必须在限定时限内完成,如果发生冲突可以随后再次发送。以太网的信息传输速率是10M/秒。

6.协作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的学习。在这种学习中,每一个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通过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学习是网络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

7.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通信的基本方式之一,指在不通过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有形的通信介质,而是通过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磁波或广播后直接通过自由空间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常见的无线通信介质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等。

8.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育是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所谓计算机辅助教育即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体辅助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利用计算机开展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操练与练习、个别辅导、模拟、教学游戏、问题求解等等。

9.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和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文件资料互传,以实现常规会议的各种功能的软硬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可以组织远程双向教学。

10.校园网:校园网是基于学校信息化目标建设而成的具有交互功能的宽带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校园网的典型应用包括网络信息发布、信息检索、电子办公系统、网络教学、数字图书馆等,校园网在学校教学、管理与社会服务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推理机:推理机是专家系统中用以实现基于知识进行推理的关键部件,推理机的主要功能是推理和控制。推理机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推理,根据设定的条件导出相应的结论,在推理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一定的控制策略选择知识库中相应的知识进行问题的求解。

12.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又称临境技术,人可以借助立体眼镜、传感手套等工具,用自然方式向计算机中输送各种信息,并获得三维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接近真实世界的感觉。虚拟显示系统主要有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构成。

五简答题

1.简要说明信息的内涵及其特征①信息是客观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可以从不同层次理解信息的内涵;②

信息不能等同于消息、信号和知识;③信息具有可识别、可转换、可存储、可处理、可利用等基本特征。

2.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的影响①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将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现代教育受到全方位的挑战;②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将使现代教育朝着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的方向发展;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现代教育全面走向信息化。

3.简要说明VOD的工作原理

视频点播又称交互式多媒体点播,即计算机通过宽带与多媒体服务器相连,远程访问服务器上所存放的视频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其在教育、视频会议、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视频点播是随着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交互式视频服务技术。

视频点播系统由视频服务器和视频点播软件两部分构成,视频服务器用于存储和按照用户的点播指令发送视频信息,用户通过专用的视频点播系统远程选择视频服务器上所存储的各类视频资源,并在本地计算机上播放,从而实现按照需要对特定视频信息的选择性访问。

4.简述信息技术教育的“三T”模式

①信息技术教育的“三T”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②“三T”模式主要描述了计算机在学校教学中的三种不同的用途,在他看来,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三种,第一是计算机作为辅导者(Tutor),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第二是计算机作为被辅导者(Tutee),学生通过编程使计算机完成一定的任务,以此实现并检验学生的思想,并且,对编程的了解将有助于学生明了计算机是如何被控制的,如何“教”计算机完成任务, 藉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计算机作为工具(Tools),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软件如字处理数据库管理等,进行学习。3T模式在国外对信息技术教育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简要说明视频会议系统的构成及其主要功能

①视频会议系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各种多媒体设备将文档、声音、影像等互传,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实时互动的会议功能的软硬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终端设备、传输通道以及多点控制单元组成,终端设备将各类信息分别处理后组合成一路复合的数字信息,在将其转变为与用户网络接口兼容的信号格式进行网络传输,从而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的双向交流。

②除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举办远程会议外,利用该系统还可以组织远程实时教学,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或开展其它相关教学活动。

6.什么是桌面虚拟现实系统?该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①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利用立体图形、自然交互等技术营造与客观世界类似的虚拟环境的应用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计算机屏幕被当成用户观察虚拟情景的窗口,各种外设如鼠标、追踪球、力矩球等可用于操作虚拟情景中的各种对象;②该系统的基本包括:生动的图形图像场景、自然人工交互、通用的图形软件平台等。

7.简要说明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①多媒体计算机是能运行多媒体应用软件功能、能够开发多媒体软件产品的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与普通计算机基本相同,都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包括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

②多媒体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其所使用的具有媒体功效的外设及多媒体应用软件上。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计算机传统硬件设备光盘存储器(CD-ROM)、音频输入/输出和处理设备、视频输入/输出和处理设备等选择性组合而成,软件系统是由多媒体驱动软件、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素材编辑与处理处理工具

软件、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多媒体应用软件等构成。

8.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①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指信息技术与课程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全方位的融合,强调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各个环节广泛使用信息技术;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不同的模式和层次。

9.简要说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

①远程教学模式是在网络条件下开展教学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活动的总称;②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把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如按照教学中信息传输的时限可以将教学模式分为实时/同步教学和非实时/异步教学两大类;按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等等。

10.简要说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①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实体,主要由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各种外设构成;软件既包括系统软件,也包括各种应用软件;②从工作原理来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一个执行指令的过程。指令是指定计算机执行特定操作的命令,计算机所用的指令系统是机器语言,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都可以分为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操作使计算机完成了机器语言所设定的各种功能;

11.简述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多媒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②直观性原则:充分运用媒体教学的特性,为学生提供具体、直观、生动的教学信息,优化学生的学习进程,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③巩固性原则:通过鲜明、生动的媒体显示手段,促进学生的记忆与理解;④实用性原则:从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教学媒体的应用是优化教学的手段,不是目的。

12.简要说明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

①远程教育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函授教育的出现标志着远程教育的诞生;②从远程教学的实现方式来看,远程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信函传递为主的第一代远程教育;以广播电视通信为主的第二代远程教育何以双向交互通信技术为主的第三代远程教育;③从技术手段上来说,现阶段所进行的现代远程教育属于第三代远程教育,其主要特点是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交互;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远程共享,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六论述题

1.试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与方法

①信息素养是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观念、知识、技能、能力的综合体;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评价信息、应用信息等信息活动上。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社会对人们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②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包括接收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意识地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开展教学工作;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项目研究工作等。

2.试论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在某种教学理论和实践指导下,根据一定教学目标要求设计与开发的用以组织不同教学活动的多媒体计算机应用程序。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演示型教学课件、模拟型教学课件、资源型教学课件、助学型教学课件等多种不同形式。

②教学课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以及课件结构设计、课件功能设计等。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主要原则有科学性原则、交互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易用性原则等。

3.浅谈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交互及其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①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交互指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基于各种网络交互工具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教学交互是网络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

②师生交互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师生交互是网络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生交互可以为教师提供各种必要的反馈信息,并再次基础上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通过师生交互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师生交互可以缩短教学与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时间与空间距离,增强学生对网络教学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4.试论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①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A.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问题

B.教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问题

C.学校现有软硬件教学环境问题

D.现阶段中小学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问题

②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对策包括:

A.加强学习,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B.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

C.加大投入,促进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D.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根据信息的教学目标体系,不断改进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沉和浮单元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活动记录 2、填表略 我的发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它们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课堂练习 判断题:(1)×(2)×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记录 填表 判断题:(1)√(2)×(3)√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活动记录略 我的发现: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4、造一艘小船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B(2)A 5、浮力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也可填:排开的水量) 课堂练习 选择题:(1)A(2)B(3)B(4)A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我的发现: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 2、选择题:(1)BA(2)A(3)B(4)A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活动记录略 我的发现: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是否同一个马铃薯,也没有说明马铃薯的沉浮状态,故不能排除浮力相同的可能。)(2)×(3)×(4)×(5)×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钩码的沉浮状态)(2)√(3)√(4)√(此题来自书本20面原话,但严格来说,比重计不是比较液体轻重,而是比较液体密度,书本表达不严谨。) 2、选择题:(1)C(2)B(3)A(4)B 单元练习 1、判断题:(1)×(2)√(3)×(4)√(5)√(6)√(7)×(8)× 2、选择题:(1)A(2)B(3)C(4)A 3、填:(1)浮(2)浮(3)沉 (2)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多浮力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少浮力越小。 (3)方法一加一定数量的盐,方法二加一定数量的糖,方法三加一定数量的味精,方法四加一定数量的尿素。 热单元 1、热起来了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正确答案:B 2.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正确答案:C 3.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正确答案:B 4.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A.角色丛 B.复式角色

精选文库 C.先赋角色 D.实际角色 正确答案:A 5.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优势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正确答案:C 6.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反社会化 正确答案:A 7.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同事一起春游 B.赶时髦 C.抢购 D.球迷闹事 正确答案:D 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库利

精选文库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正确答案:D 9.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正确答案:D 10.“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 1.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生理 正确答案:ABC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国内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应用研究现状

国内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应用研究现状 1.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对象主要为学生,对于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大量的知识,来进行对所学内容的补充,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通过有线的渠道进行对知识的汲取,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课本上有线的知识来获取的,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这一现象的不足,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广泛的了解世界和更加深层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上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有着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积极的进行探索。对于学习能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巨大乐趣,能够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20世纪90年代是信息化教学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为了尽快赶上其他国家的脚步,也开始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结合的研究和试验,并为此制订了许多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相关政策,教育部在1999年提出,计算机课程开始进入全国中小学的课程中,并计划从2001年之后的五到十年时间里,使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的中小学中达到基本普及的程度。 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不如城市教育发展的快,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农村的教育也在不断的改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质在不断的冲击着农村的教育观念。其中信息教育化的推进,改变力农村的教学现状,给农村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升级和改变。从而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从这时开始,信息化教育在全国的城市和农村学校中开始进行全面的推广。 教育部对于农村教学的改进也制定了自己的方针政策,在政策中规定中小学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技能和知识方面都有了规定和标准,这为我国发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本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其具体内容是以计算

《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作业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说,任何信息都可以采用基本的二进制单位__比特____ 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 2.信息技术的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层次,即:主体技术层次、应用技术层次、__支撑技术____层次和基础技术层次; 3.__文字_____和印刷术的出现是人类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现代教育逐渐呈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___个性化____、学习自主化等明显的特征; 5.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主要形式包括___计算机辅助教学_____、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测验等; 6.一个基本的通信系统主要由__信源_____、信道和信宿三部分构成; 7.信息技术泛指各种能够扩展人类___信息____器官功能的技术; 8.在信息技术的构成体系中,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主要包括感测技术、__通信_____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9.无线电技术出现于___19____世纪末期; 10.网卡又称_网络适配器______或网络接口卡,是将不同计算机进行互联的基本设备; 11.所有虚拟现实系统都有五个关键成分,即___虚拟世界___、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2.协同式专家系统又称__协同式专家系统_____,该系统可以若干领域的多个专家系统共同解决当前的问题; 13.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都是按照取指令、分析指令和__执行指令_____三个阶段进行的; 14.常用的有线通信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和___光纤____三大类; 15.IP电话是指在IP网上基于__ TCP/IP _____协议实时传送语音信息的新型电话业务,通常称之为数字电话; 16.多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___数字化____等基本特征; 17.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是在____计算机___上实现的综合立体图形、自然交互以营造与客观世界高度类似的虚拟环境的应用系统; 18.Microsoft Office的联机协作功能允许用户___发送____文档、分析数据和联机协作。 19.信息不会因传播或使用减少或消息,这就构成了信息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即信息的___共享性_____,它使人类共同享有和使用信息成为可能; 20.人类的信息器官主要包括感觉器官、传导神经、___思维器官_____和效应器官四部分; 21.电视技术出现于20世纪___40____年代; 二判断题 1.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一种信息形态转换为其他信息形态。(√) 2.信息技术产生于19世纪中叶。(×) 3.计算机系统由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三部分构成。(×) 4.利用蓝牙技术可以在固定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5.台式计算机只能通过双绞线接入INTERNET。(×) 6.QuickTimeVR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技术。(√) 7.信息只能转换和传递,但不可以再生。(×) 8.计算机主要被用于教学领域,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同义语。(×) 9.按照传输技术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1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通信系统信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0Mbps。(×)

社会学概论作业

社会学概论作业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有机体论 是英国社会学家斯宾赛提出的社会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种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 2、社会进化论 是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首先提出的社会学理论。他认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 3、结构功能理论 状态和规范是影响行动的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在行动过程中,人们在确定目标和手段时有一定的选择自由,但这种自由受两方面的制约,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规范对这种选择进行指导和调节,环境状态则为行动提供机会或障碍。 4、交换理论 是指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 5、社会结构 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互相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6、基本社会化 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二、简答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1、社会变革的需要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且也是它的矛盾明显暴露的时期。一些思想家强烈要求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这种社会变革,但是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沉重地打击了上帝创世说和各种非科学学说,开拓了人们对宇宙的新认识,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深远、广大的空间。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在17-18世纪思辨的历史哲学发展的同时,在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启示下,经验的社会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这种研究的兴起出于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首先是从社会统计发展出来的。其次,是对社会问题的专题调查研究积累了一些社会研究出经验和资料,社会研究为社会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和方法。 2、简述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 孔德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 理性发展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和实证阶段。社会发展三阶段: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他对社会学的贡献,在于他在科学分类中提出了建立社会学的构想,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的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还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唯心主义,二是形而上学赫伯特、斯宾塞

兰大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内容: 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内容: 交际场合一般人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 ) A、18英寸以内 B、18英寸到4英尺 C、4英尺到12英尺 D、12英尺以上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个性的中心内容及形成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人格的完善程度 B、自我的完善程度 C、道德的完善程度 D、学习的多少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 )首先修正了理性决策模型中的绝对最优标准,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满意化决策准则,从而提出了被人们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A、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B、戴维.伊斯顿 C、拉斯韦尔 D、西蒙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社会教化的起点,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也是极其重要的执行者,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与家庭的父母教化有直接的关系。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播 学员答案:A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说明:主观题答案不唯一,仅供参考,学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另外,本册片断练习计入“每周三写”中。】 1、长城和运河 第1课时〔自主检测〕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中华民族的祖先 〔自能拓展〕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秦兵马俑圆明园北京故宫拉萨布达拉宫赵州桥敦煌莫高窟 第2课时〔自能拓展〕瞧,那透亮的蓝绸带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京杭大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有1700多千米长呢!阳光照在河面上,像撒上了一层金子。一艘艘大货船连接在一起,威风凛凛地驶向远方。看着滚滚的运河水,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群劳动人民,是他们一锹锹,一担担挖出了这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这一奇迹,真了不起啊!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第1课时〔自能拓展〕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密密麻麻 第2课时〔自主检测〕1、丰富丰盛丰满2、辽阔宽阔广阔〔自能拓展〕南沙群岛,魅力无限,带给你美的享受。 3、庐山的云雾 第2课时〔自主检测〕1、一刹那顿时一眨眼随即一瞬间4、庐山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棵参天的大树,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花。〔自能拓展〕夏日的夜晚,亚细亚广场的喷泉美不胜收。这些喷泉千姿百态,有的像矮墩墩的蘑菇,有的像陡峭的山峰,有的像盛开的莲花……它们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4、微笑着承受一切 第1课时〔自能拓展〕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筋疲力尽头晕眼花 第2课时〔自主检测〕1、治疗制造志气专心致志甚至位置智慧4、桑兰姐姐,你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可你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但你并没有掉一滴眼泪。你惊人的毅力和坚强乐观的精神令人敬佩。你启迪了我:面对困难、挫折,不要畏惧,不要退缩,要勇敢面对;不管前途多凶险,都要用微笑去承受;自信、自强是战胜命运的两大法宝。〔自能拓展〕千磨万击还坚劲 5、雪儿 第1课时〔自能拓展〕1、火红银灰杏黄天蓝2、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吞吞吐吐3、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丝万缕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四年级下册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连线.下面哪些现象是静电现象,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静电现象:下雨前天空会打雷;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噼啪”的响声;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纸的碎片;梳头的时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 2、选择(1)C (2) C(3)B 2、点亮小灯泡 1.连线题. 2、图略 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小灯泡,再回到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3、你认为下图中哪些小灯泡会亮,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不会亮的写╳;哪些连接会产生短路,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 3、简单电路 1、2、 4、判断 (1)√ (2) (3) 4、电路出故障了 1、下图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请你猜测一下可能

是什么出故障了. (1)小灯泡坏了;(2)灯座松了,没有连接上;(3)导线里面断了;(4)小开关的连接松了,没有连接上;(5)电池没有电了;(6)电池盒连接松了. 2、略 3、选择题: (1)B (2) B 5、导体与绝缘体 活动记录:1、略 2、选择题 (1) C (2) A 6、做个小开关 1、哪个开关能用,那个开关不能用 (╳)(√)(╳) 2.你认为下面哪些组的材料是能用来制做小开关的请打“√”. (√)(√)(╳)(╳) (√)(╳)(√) 3.选择 (1) B (2) A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选择题: (1) B (2) A 单元练习 1.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2.选择 1、A 2、B 3、C 4、C 5、A 6、B 7、A 8、A 3.探究题(1)图略(2)①A ②B ③C (3) (4)图中错误的地方:电池和开关

(完整word版)2019秋季东师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越轨 答:社会越轨是指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 2、社会互动 答: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互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从本质上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起源于社会互动,通过社会互动构成各种社会过程。 3、社会分化 答:社会分化是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即功能专一化与地位多样化。 4、科层制 答: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它是以正式规则为主体,以系统的权力划分为基础,具有专业化功能、权威分层和固定规程的管理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社会救助。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那些因自然灾害、经济社会、个人生理和心理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以致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生产救助,住房社会救助,教育社会救助,灾害社会救助等。 第二,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在既定的社会政策下,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及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全部或部分失去生活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对本人及其家属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护理保险、残障保险等。 第三,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们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概括的说,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

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创新

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创新 在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先后作了学术报告。围绕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前沿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中国工程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促进我国广大科技人员迅速把握当前世界的工程科技现状及水平,推动我国工程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今天,我们选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的报告《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创新》,同时,我们还摘登了三位新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报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威廉?沃尔夫的报告《21世纪国际工程面临的挑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亚历克?布鲁斯的报告《培养未来技术专家的大学课程》和日本北里大学教授大村智的报告《来自微观世界的神奇礼物———阿维菌素》。 进入新世纪,世界上创新型国家几乎都将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国家战略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产业大而不强,需尽快改变我国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受控于人的局面。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我国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虽然我国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少差距,但近年来我国在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信息技术领域有了可喜的突破。本报告分别就先进集成电路芯片与光电子器件、高性能计算机与软件、下一代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第三代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数字电视与音视频编码,信息技术在产业中应用等六方面介绍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创新。 在微电子技术方面,几十年来其发展一直遵循摩尔定律,即集成度平均每18个月翻一番,30年时间内尺寸减小1000倍,性能提高1万倍。由于C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技术极限被不断突破,在可预见的十多年内,摩尔定律仍将持续起作用。我国经济长时间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IC)市场,但目前国内市场自给率不到25%%,尤其是在代表IC水平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方面,国内的技术差距就更大。近年来我国微电子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成功开发出863众志、龙芯等CPU。可喜的是以64位通用高性能CPU为代表,以龙芯(Goodson)为例,相同主频下Goodson-2的性能已经明显超过PII,Goodson-2E则相当于P4水平,但在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方面仍然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几年。目前,微电子技术进入纳米尺寸和System-on-Chip时代,CPU时钟进入GHz。中国具有较强整机系统设计能力,SOC时代的到来是我国IC产业跨越发展的机遇。 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也有所突破,在国际上独立提出并实现了优于现有其它结构性能的40Gb/sDFB+EA(带电吸收的分布反馈激光器)和SOA+EA(带电吸收的半导体光放大器)。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可调谐长波长探测器,包括Si 基和GaAs基垂直腔RCE(共振腔增强型)和WDM(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用的OMITMiC(一镜斜置三镜腔)探测器。在全固态激光器技术方面,我国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紫外六倍频全固态激光器和宽调谐全固态激光器。 计算机模型/仿真与理论研究和实验并列为分析复杂系统的三大支柱,高性能计算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技术发展呈现四大趋势,大量采用商业现货供应(COTS)技术同时发展定制技术,高性能计算机与网格计算共存,从“高性能”走向“高效能”,从高性能计算(HPC)走向高性能服务(HPS)。目前代表国际水平的是2005年IBM研制的367万亿次/秒大规模并行机“蓝色基因”。我国近年来在高端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现了神威、银河、曙光、深腾等知名产品。在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的排名中,2004年曙光4000A排名第10,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说在1971年软件为10万行代码,2001年为700万行,软件的高可信已成为新环境下软件系统开发和运行的关键和着眼点。2002年全球软件产业为7000亿美元,中国仅占1.91%%,在中国市场的系统软件中,国外品牌占95.3%%。这一状况目前有所改变,中文处理软件保持国际领先,我们自行开发了服务器操作系统,实现了桌面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国产Office办公软件产品取得进步,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移植不足。今后电子政务的推开和开放源代码将为我国软件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信息技术走进了日常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授课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式各样,一节课有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生命的壮歌》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

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老羚羊怎样以自己的身躯搭建了生命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化, 而 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时,学生对于仿生学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

科学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微小世界单元 一、放大镜 1、判断题。 (1)√(2)√(3)√(4)×(5)×(6)√ 2、选择题。 (1)C(2)C、D 3、小制作。(略)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选择题 A 1、判断题。 (1)√(2)×(3)√(4)×(5√ 阅读资料:选择(A)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略) 2、判断题。 (1)√(2)√(3)×(4)√(5)× 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B(2)C 四、怎样放得更大 2、填写观察记录。(略)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A(2)B(3)B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填图题。 BEDAC 2、判断题。 (1)×(2)√(3)×(4)×(5)√(6)√ 3略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略 2填图:(细胞的作用)组成生命体;运输氧气;运输二氧化碳;储存脂肪;抵抗病毒;抵抗细菌;制造养料;消化、繁殖、遗传等 3、填空题。 (1)细胞(2)细胞 资料阅读: 判断题: 1、√ 2、× 3、√ 4、√ 5、× 6、√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

(1)√(2)√(3)√(4)√ 2、连线题。 3、阅读题。 (1)我还知道的微生物有:(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2)这些微生物都是生物,是因为它们与其他生物一样: √□能吃东西 √□都有细胞组成 √□都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 □都会制造食物 √□都会繁殖 √□都会排泄4略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活动记录: 发明放大镜以后:能看清——蝴蝶鳞片;电视屏幕;各种晶体;蝇的复眼 发明显微镜以后:能看清——变形虫;细胞;大肠杆菌;叶绿体 2、小制作。(略) 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厚、薄(2)细毛、足、复(3)晶体(4)触角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C (2)C (3)A (4)C (5)B (6)B (7)C (8)A 变形虫 鼓 藻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 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 孙中山 写下了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 撰写了 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 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 次提出 “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 康有为,在1891年。 4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 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 6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 _________ 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 器官而做事 ,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社会需要是人们的 —社会关系 _________ 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 一需要层次论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 和 社会环境 。 11 ?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 关键环节。 12 ?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 的活动。 13 ? 社会关系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 _ _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 二、单项选择题 1 ?“社会” 一词源于( A A.中国 B 第一信号系统 、 第二信号系统 。 德国 )。 ?美国 C ?英国 D . 2. 文化是指(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 “工作安定”属于(B 丿需^<。 A.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 自尊的 4. “镜中自我”是(B )提出来的。 A.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 托马斯 5?—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 叫做(B )。 康有为 在青年时代就 —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赛项星级裁判(评委)任职资质考核与管理办法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各赛项裁判长(主任评委)为邀请制;各赛项裁判(评委)为考核制。 一、考核目的 1、壮大活动裁判(评委)队伍、促进活动在地方的普及与开展。 2、加强对活动裁判(评委)的管理,实现活动评判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考核对象 1、学校相关人员。 2、各地电教馆/中心(站)、信息中心、教研室、教科所(院)等教育机构相关人员。 3、教育科研单位(含企业)相关人员。 三、考核周期 每年考核1-2次,时间安排如下: 1、每年11月初或1月中旬于活动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252568.html,)公布年度考核申报通知并 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赛项星级裁判(评委)任职资质考核申报表》。 2、每年11月20日或3月15日前截止申报。 3、每年11月25日或3月20日前申报资料评审结束。 4、每年12月初或4月初现场考核。 四、考核赛项 1、学生竞赛项目、教师竞赛项目、学校竞赛项目。 2、具体考核赛项与年度考核申报通知同时公布。 3、每人限申报考核一个赛项。 五、考核机构 学术评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专家委员会。 组织管理:全国组委会办公室。 六、考核流程 第一步:浏览活动官方网站年度考核申报通知、下载申报表。 第二步:将申报表和相关资料提交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并同时提交至所属的地方组委会,

经地方组委会同意后全国组委会办公室方可进入评审环节。 第三步:活动专家委员会对申报资料进行初评,通过者参加现场考核。 第四步:全国组委会办公室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现场考核形式、日期、地点、具体安排并电话确认信息接收情况。 第五步:现场考核与分数统计。 第六步:活动专家委员会核定现场考核分数、评估推荐函公信力分数。 第七步:综合评分后于考核后的10个工作日内在NOC活动官方网站公布考核结果。 七、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现场考核分数×80% + 推荐函公信力分数×20%。 八、资质等级 1、三星(★★★)——综合评分分值指标:91分~95分 2、四星(★★★★)——综合评分分值指标:96分~100分 九、资质证书 1、颁证机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织委员会。 2、有效期限:三年。 十、资质荣誉 1、颁发任职资质证书(加盖活动主办单位及全国组委会公章)。 2、颁发四星荣誉徽章及荣誉牌。 3、活动指定刊物——教育部主管《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刊登考核结果。 4、录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赛项星级裁判(评委)数据库。 5、连续两次四星资质且累计两个年度优秀星级裁判(评委)获得者将升级为“全国中小 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并录入专家委员会数据库。以后将免于考核且有机会受邀担当活动赛项星级裁判(评委)任职资质现场考核主(助)考官。 十一、资质延续 1、方式一:有效期满年度可向全国组委会申请资质延续,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提交相关文件,经评审合格后可换发新证。 2、方式二:有效期满年度可重新申报现场考核,达标者换发新证。 十二、资质取消 1、主动申请取消资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