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岳阳楼记精品问答题加赏析大全

岳阳楼记精品问答题加赏析大全

岳阳楼记精品问答题加赏析大全
岳阳楼记精品问答题加赏析大全

《岳阳楼记》教学知识点

一、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

⑸极:南极潇湘(尽)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穷尽)

⑹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⑺或:而或长烟一空(偶尔或许)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气象万千(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微斯人(微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4)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5)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⑵心旷神怡⑶政通人和

二、问题整理:

1、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2、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3、思路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

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4、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可以先提问题,全文读完了再明确其缘由)

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5、第二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6、第二段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做好铺垫。“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7、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9、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10、阅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请从修辞手法上加以赏析)

11、文章第3、4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和的两种心情。

12、文中第5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3、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

14.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者的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者的济世情怀(政治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6、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忧后乐的忧乐观的思想基础:究其渊源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

17、怎样理解范仲淹的伟大政治理想和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把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

18、课文译文: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扩大)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在上面刻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并)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的景象。前人已经描述得很详尽了。然而,(此地)北面

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湘,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像那春雨连绵不断,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特别是)在傍晚时分,天色昏暗下来,(只听到)老虎的长声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光和水色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聚集在一起,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湖上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爽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是由于)他们不因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志同道合)呢?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赏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逸事(王耀辉)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

《岳阳楼记》讲课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 史庄镇第二初级中学徐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习文章把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教学过程: 一、1、导入、板书课题。 2、检查复习:读准字词。 3、复习“记”这种文题。 二、出示目标。 三、师生研讨课文: (一)1、看视频,整体回顾。 2、了解范仲淹。 (二)自学指导一: 先学:1、学生浏览第1自然段思考: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挑学生回答。 后教:规范语言。 2、学生阅读第2段: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挑学生回答。 后教:规范语言 3、品味思考:“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4、浏览第3自然段: 先学:这一段哪些语句是写景的?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面对此景“迁客骚人”产生怎样的情感?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挑学生回答。 后教:规范语言。 5、学生浏览第4自然段: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挑学生回答。 后教:规范语言。 小结:“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自学指导二:阅读5、6自然段,思考: 1、“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用六个字概括“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特点? 2、什么是“古仁人之心”?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四、畅所欲言: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当堂训练: 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读2-5自然段;师生朗读第5自然段,背诵第5自然段。 六、小结: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七、布置作业: 1、背会全文。 2、完成本课基础训练。

12 岳阳楼记 教学参考

27 岳阳楼记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烟波浩淼,湖山辉映,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胜地;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之处,枕山带湖,为巴、蜀、荆、襄之要冲。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霪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怎能不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

10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及节奏并背诵全文。 2.赏析精练、生动的语言及精彩语段。 3.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4.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

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目标导学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义 1.请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积累文章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1)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岳阳楼记》 教师用书译文

《岳阳楼记》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官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满眼萧条冷落,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象沉在水中的白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课时计划:第课时(总第课时,年月日) 27.《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学习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能熟练朗诵,试背) 二、文学常识 《岳阳楼记》选自《唐宋文举要》,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朝(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三、解释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降职,远调 2、增.其旧制.增:扩展制:规模 3、前人之述备.矣备:完全详尽 4、然则 ..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5、连月不开.开:放晴 6、则有去国 ..怀乡去:离开国:国都京城 7、沙鸥翔集.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8、而或长烟一.空一:全 9、把.酒临.风把:持,执临:迎着,对着 10、不以.己悲以:因为 11、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归:归依 12、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 四、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五、一词多义 1、夫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夫环而攻之语气词 2、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极南极潇湘直到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4、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六、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事业都兴办了起来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六、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第3、4、5段,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8分)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1)山岳潜.形潜:—— (2)薄.暮冥冥薄:—— (3)把.酒临风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重点句子翻译

《岳阳楼记》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扩大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贤人和现在诗人的诗词歌赋刻在上面。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景色的变化无穷无尽。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6、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 7、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放眼望去)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8、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上下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9、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10、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月光照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映入水底,像沉下的玉璧。 1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心情真是快乐啊。 1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15、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居快乐”吧。 1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啊!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原文及作品赏析-古文观止

《岳阳楼记》原文及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原文】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1]守[2]巴陵[3]郡。越[5]明年[4],政通[7]人和[6][8],百废具[9]兴。乃[10]重修岳阳楼,增[11]其旧制[1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13]予作文[14]以记[15]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16],在洞庭一湖。衔[17]远山,吞[18]长江,浩浩汤汤[19],横[21]无际涯[20][22]。朝晖[24]夕阴[23],气象[25]万千[2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27]也。前人之述备[29]矣[28]。然则[30]北通巫峡,南极[32]潇湘[31],迁客[33]骚人[34],多会[35]于此,览[37]物之情,得无异[38]乎[36]? 若夫[39]霪雨[40]霏霏[41],连月不开[42],阴[43]风怒号,浊[44]浪排空[45],日星隐耀[46][47],山岳[48]潜[50]形[49];商旅不行[51],樯[53]倾

[55]楫[54]摧[52];薄[57]暮冥冥[56],虎啸猿啼。登斯[58]楼也,则[59]有[60]去[62]国[63]怀乡[61],忧讒[66]畏[65]讥[64][67],满目萧然[68],感[69]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70]景[71]明,波澜不惊[72][7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74][75];沙鸥[76]翔集[77][78],锦鳞[79]游泳;岸芷[80]汀[81]兰[82],郁郁[83]青青;而或[84]长烟一[86]空[85],皓月千里[87],浮光跃金[88],静影沉璧[89][90];渔歌互答,此乐何极[9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92]神怡[93],宠[95]辱偕[96]忘[94],把酒临[97]风[98],其喜洋洋[99]者矣。 嗟夫!予尝[100]求[101]古仁人[102]之心[103],或[105]异[106]二者之为[104][107]。何哉?不以[108]物喜,不以己悲[109]。居庙[111]堂[112][113]之高[110],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114],则忧其君。是[115]进亦忧,退亦忧。然则[116]何时而乐耶?其必[117]曰“先[118]天下之忧而忧,后[119]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121]斯人[120][122],吾谁与归[123][124]!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四部丛刊》本《范文正公集》 【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级到巴陵当郡守。到了第二年,便做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他就重修岳阳楼,扩充其旧有的规模,又把唐代诗人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叫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岳阳楼记》重点问题

《岳阳楼记》重点问题 一、文学常识 范仲淹,字,文学家、政治家,本文选自《》,我们曾学过他的《渔家傲》。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大观:雄伟景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像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放晴。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忘掉了。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译: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译: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1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 四、文章知识 1、各段内容: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旷达的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2、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3、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岳阳楼记》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

《岳阳楼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0课】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假字,“属”同“嘱”,嘱咐。 ②百废具.兴:通假字,“具”同“俱”,全、皆。 ③越.明年,政通人和:古今异义,古义:于、到;今:越过。 ④增其旧制.:古今异义,古义:规模。今:制度 ⑤薄.暮冥冥:古今异义,古义:迫近。 ⑥气象 ..万千:古今异义,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 ⑦微.斯人:古今异义,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今异义,古:景象;今:看。 ⑨横.无际涯:古今异义,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⑩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今异义,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前人之述备.矣:古今异义,古:详尽今:准备。 ?嘱予作文 ..以记之:古今异义,古:写文章今:作文。 ?则有去国.怀乡:古今异义,古:国都;今:国家。 ?则有去.国怀乡:古今异义,古:离开;今:前往。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今异义,古:曾经;今:品尝。 ?宠.辱偕忘:古今异义,古:荣耀;今:恩宠。 ?沙鸥翔集.:古今异义,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春和景.明:古今异义,古义:日光。

?进.亦忧,退亦忧:古今异义,古义:在朝廷上做官。 ?先.天下之忧而忧: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天下之乐而乐: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忧谗.畏讥: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而或长烟一空.: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或异二者之为.: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守”,做州郡的太守。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词类活用,方位名词作状语,“北”“南”,向北、向南。?百废.具兴: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废”,荒废了的事业。 2、一词多义: 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 ②不以.物喜:介词,因为。 或: ①或.异二者之为:副词,或许、也许。 ②而或.长烟一空:副词,有时。 极: 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动词,至、到达。 ②饮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名词,尽头。 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动词,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名词,景象。 明: ①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 ②至若春和景明:明媚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逸事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博),就读于长白山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于食的菜肴,就更谈不到了,常常只能“断数茎,入少盐以啖之”。二十三岁时

岳阳楼记(新)

《岳阳楼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至若”“而或”的用法。 2、理解本文借景抒情、对比体现出文章主旨的特点。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4、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体会范仲淹这一封建士大夫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理通文意,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对比体现主旨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对比体现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精讲、讨论 【课型】精读课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2、翻译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传唱不衰,《岳阳楼记》也是写景状物抒发真情表达作者志向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名篇,学习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志向的(板书课题)。 二、文体常识: 1、简介文体: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学生回答已学过的“记”)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物或某事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就象《岳阳楼记》。 2、作者简介: (简介作者和他的好友滕子京的状况及本文写作的背景。)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取进土。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1043年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

《岳阳楼记》美点赏析

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岳阳楼记》美点赏析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在众多吟咏岳阳楼的诗文中,至今仍被广为传诵的首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虽然穿越了近千年的时光,《岳阳楼记》依然散发着美丽的光芒。 情怀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写作本文时,正值范仲淹被贬邓州,“处江湖之远”,他大可“独善其身”,游山玩水,逍遥自在。但他并不如此,他仍以天下为己任,实在难能可贵。范仲淹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范仲淹的崇高德行,令人肃然起敬! 结构美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③若夫淫雨霏霏……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结构严谨而不呆板,条理清晰而有波澜,既有对作记缘由的扼要叙述,又有对湖光山色的尽情描写,更有精辟深刻的说理、惆怅悲愤的抒情。有时以为作者会淋漓尽致地描写一番,却以“前人之述备矣”而止;有时洋洋洒洒挥毫绘景,却非文章要旨;有时以为文章已山穷水尽,一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又使文章峰回路转,出现新的境界。 语言美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本文以散句为主,间以骈句。散句和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叙事、抒情、议论的段落运用散句,中间写景的段落多用骈句,这样骈散交替,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使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全文不过区区三百六十多字,却是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美不胜收,令人回味无穷。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阅读下文,说说元结为该亭取名为“寒亭”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岳阳楼记

26、岳阳楼记(教师用) 【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指导】 注重文言文的朗读、品读;提出不懂的地方进行交流讨论。 【知识链接】 1、岳阳楼。 岳阳楼为湖南省岳阳城西门城楼。它屹立洞庭湖畔,枕巴山,瞰洞庭,一派虎踞龙盘之势。岳阳楼自古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三国时岳州曾设为建昌郡,故又有“三昌古楼”之称。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宋庆历四年(1044)滕宗谅谪守巴陵,岳阳楼又为之改观。岳阳楼后几经兴废,清光绪六年(1880)再建。为三层、四柱、纯木、飞檐,其盔顶为我国古建筑中所少见。现建筑为1983 年至1984 年按历史风貌重修。同时改建了周围“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四座牌坊,刷新了“怀甫”“三醉”“仙梅”三座辅亭。楼内陈设也有所充实。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此楼旧貌依然。 2、《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因实行政治改革遭排斥,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宗谅(991~1047),字子京,河南府(今洛阳)人,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曾擢天章阁待制。因其负才尚气,崇尚改革,故屡遭谪徙。庆历三年,因遭诬陷(被诬告擅自动用官钱16 万贯),而被降知岳州。滕子京被朝廷贬谪到岳州做太守,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熟知滕子京的思想和性格,担心他因被贬谪内心愤慨而惹出大祸,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作文记之”,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便借题发挥,一来表达自己为人处世,仕途进退的原则,二来也是勉励滕心怀天下,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先忧后乐。因为当时范的处境和滕并无二致,其实此文也是范的自勉。 3、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 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

《岳阳楼记》原文及欣赏

《岳阳楼记》原文及欣赏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以下是小编跟大家分享《岳阳楼记》原文及欣赏,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翻译/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岳阳楼记带点字及重点句子翻译(答案卷)

岳阳楼记(全文带点字及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班级姓名 (一) 解释带点的字 滕子京谪守 ..巴陵郡(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 ..年(下一个(专指日和年)) 政通.人和.(顺利)(和乐)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都。)(兴办)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增.其旧制.(扩大)(规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古代一种文体)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写)(来)(这件事) 重点翻译句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荒废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二) 解释带点的字 予观夫 ..(看)(那)(胜景,好景色。) ..巴陵胜状 横无际涯.(边际) 朝晖.夕阴.(日光)(阴天) 气象 ..万千(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前人之述备 ..矣(记述)(详尽)

然则 ..北通.巫峡【(即然)这样,那么……】(通向、通往)南极.潇湘(直通) 迁客 ..骚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多会.于此(聚集) 览物之情,得无异 (不同) 重点翻译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它含着远处的山,吞纳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三) 解释带点的字 连月不开.(放晴) 阴.风怒号.(阴冷)(大叫、呼啸) 浊浪排.空(推开) 日星隐曜.(光辉) 山岳潜形.(形迹、踪迹) 薄. 登斯.楼也(这) 则有去.国怀.乡(离开)(怀念) 忧谗畏讥 ....(担心谗言害怕讥讽)

《岳阳楼记》原文、书下注释、译文、赏析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