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

Part One

Translation Theory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教学目的:本章旨了解什么是翻译,掌握翻译的类别、标准、方法;同时了解一个合格的译者应具备的条件以及部分中西代表译论。

Translation is a rendering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i.e., the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To be more exact, in Nida’s & Tytler’s words

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Section One

1. What is translation?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转换成本族语或另一种语言)。

?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

Alexander Fraser Tytler: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

?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泰特勒,1790)

张培基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正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陈宏薇

?翻译是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新编英汉翻译教程____孙致礼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___郭著章

?Translation is a representation or recre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not only an art but also a science.

2. Scope of Translation

1. in terms of languages:

?1.1.按语言分类: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2. in terms of the mode:

?2.2. 按活动形式分类:

?笔译(translation)

?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

?连续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tion)

3.in terms of materials to be

translated

3.1. 按翻译材料的文体分类:

1) 应用文体翻译2) 科技文体翻译

3) 论述文体翻译4) 新闻文体翻译

5) 艺术文体翻译

4.in terms of disposal

?4.1. 按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

Section Two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1. Criteria in China

1.1. 玄奘的“既需求真,又须喻俗”.

1.2. Yan Fu’s (严复) “three character guide”, which was first proposed in 1898, is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 nce” (信、达、雅).

“译事三难:信、达、雅”

1.3.鲁迅:翻译: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反对牛头不对马嘴,提出“宁信而不顺”之原则。

1.4. Fu Lei’s (傅雷) spiritual conformity

resemblance in spirit (神似/传神论)

1.5. Qian Zhongshu (钱钟书) transmigration (化境)

1.6.其它: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观”

梁实秋的“宁错务顺”

瞿秋白的“信顺统一”

1.7. The definition of “Faithfulness”

所谓忠实首先就是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一般情况下,译者应把原作的思想内容完整而准确地传达出来,不得无端加以篡改、歪曲、遗漏或增删。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包括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以及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

1.8. The definition of “Smoothness”

所谓通顺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合乎规范。

1.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的。忠实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也就谈不到忠实;通顺而不忠实,脱离原作的内容和风格,通顺也就失去了作用,使译文成为编纂、杜撰或乱译。忠实是翻译的首要问题,因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翻译中要首先解决好。通顺虽然是第二位的,但在实践中决不可只顾忠实而忽视了通顺,二者必须统筹兼顾。

2.Criteria in the West

2.1.泰特勒三原则

2.2.雅可布森、费道罗夫的等值论

2.3.奈达(美)的”等效论”

Section Three

The method of translation

?1. literal translation

?2. liberal translation

Section Four

Prerequisites For a Translator

?1. 外语水平高. 2. 中文水平高. 3. 知识面广. 4. 政治觉悟高. 5. 熟悉基本翻译技巧. Section Five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1.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1.1. The four tides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China’s history

1.1. 1.The First tide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China’s history

一. 东汉(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到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

?代表人物:

1)安世高(An Qing) 2)鸠摩罗什(Kumarajiva,东晋)

3)真谛(Paramartha,南北朝)4)玄奘(唐朝)

1.1.

2.The Second tide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China’s history

二. 明末清初的西方科技著作的翻译

?代表人物:

徐光启(明末)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

1.1. 3.The Third tide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China’s history

三. 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

1)五、四以前的特点是以西方资产阶级学术著作(政治、哲学)、和文学作品翻译为主。

?代表人物:林纾严复————信、达、雅

2)五四以后的特点是:

A.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

B. 白话文(Modern Chinese)取代了文言文(Ancient Chinese)

C. 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也扩大到了语言学、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范畴,为我国翻译理论

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代表人物:

鲁迅、林语堂、胡适、朱生豪、梁实秋、陈望道等

五、四运动为我国近现代翻译史的分水岭

1.1. 4.The Fourth tide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China’s h istory

?四. 建国后至今

?1)建国初到文革前的东西方文学翻译

?特点:东西方文学翻译代表人物:董斯秋、傅雷、钱钟书等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翻译事业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颠峰

?特点: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无论在规模、范围、质量水平还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都大大超过了从前,为我国翻译事业的颠峰时期

?代表人物:扬宪益、许渊冲等

?1.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the West(仅供参考)

1.1.The five tides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the West history

1) 公元前三世纪到四世纪末,以翻译介绍希腊戏剧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

2) 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4—6世纪间),是宗教翻译.代表作:《圣经》

3) 中世纪中期,即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阿拉伯语翻译成拉丁语.

4)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Section Six \

Questions for considering

?1. 我国翻译事业的历史有多久?始于何时?

?2. 我国的翻译史有哪四次高潮?各自有何特点?有哪些代表人物?

?3. 我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名家分别是谁?

?4. 玄奘对我国翻译事业有什么贡献?

?5. 为什么说五、四时期是我国近现代翻译事业的分水岭?

?6.鲁迅对翻译工作提出了什么看法?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翻译工作有什么新特点?

?8. 翻译活动涉及的五种文体?

?9. 中国封建社会的译场始于哪个朝代?

?10. 解释下列词语并说明其不同.

口译笔译

语内翻译语际翻译

Chapter Tw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1. Introduction

1.1. Definition

所谓翻译的过程就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的用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张培基)

1.2. Different explanations abroad

A.尤金. 奈达(Eugene A. Nida)

分析、传译、重组、检验。共四步

B.乔治.斯坦纳(George.Steiner)

信任、进攻、吸收、补偿或恢复。共四步

1.3.Explanations at home

理解、表达、校核/审校。

我们认为翻译的过程应该分三步即:理解、表达、校核/审校。其中,理解和表达最重要。

1.4.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rehension & expression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而表达是理解的结果。理解和表达是翻译过程中两个各自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阶段。就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孙致礼) 2. Comprehension

理解主要通过上下文来探求正确译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语义方面、语境方面、逻辑关系方面。(汪涛)

2.1. exact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从语义方面入手,弄清词语的含义和关联意义、句法结构和惯用法等。要了解文化特征、历史演变、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对语言的影响,要把握语言的随意性和约定俗成性,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关系、逻辑关系和上下文关系。(汪涛)

2.2. language background

要从原文所涉及的客观事物,指一些特有的事物、历史背景、典故、或专门术语入手,分析一个词、短语或句子同周围词、短语或句子的关系,弄清词、短语或句子在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 (张培基,孙致礼)

2.3. logic relationship

为了理解原文,还得上下有联系的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弄清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如赞成或反对、请求或命令、威胁或劝诱、褒扬或贬抑、推荐或命令等,根据逻辑推理来确定确切的译法。(孙致礼)

3. Expression

表达就是把自己从原文中所理解的内容用本族语言重新表达出来,不仅和原文意思相符而且和原文的风格相符。

在表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准确与通顺的关系,二是直译与意译的关系。

3.1.exactness & smoothness

3.1.1. 只求准确而不求通顺就不是真正的准确.

3.1.2. 只求通顺而不求准确就不是真正的翻译.(孙致礼)

3.2. literal & liberal translation

3.2.1. 能直译就直译.

3.2.2. 不宜直译就意译.

3.2.3. 必要时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即:一部分用直译,一部分用意译.(孙致礼)

4. Check & revise

校核阶段是理解与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的阶段.

在校核阶段一般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通常最少校核两遍. 第一遍着重校核内容,第二遍着重润饰文字.

2) 校核译文在人名、地名、日期、数字等方面有无遗漏。

3)校核译文的段、句或重要的词有无错漏。

4) 校核译文是否文精练、文从字顺,通达自如,有无不妥的句子、词组和词。

5)特别是在汉译英时要校核译文中有无汉语思维的表达方式。

Chapter Three

Language contrast between E & C

语言对比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一。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它们既有共同特点又各具特点。通过对这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掌握其特点,对于熟练运用翻译方法以及提高翻译水平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语系的“非亲属”语言。

语系划分:

1.汉藏语系(Sino-Tibetan)

2.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3.乌拉尔-阿尔泰语系(Ural-Altaic)

4. 阿拉伯语系/闪米特语系(Hemito-Semitic)

5. 非洲语系(African)

6. 奥斯托洛尼亚语系(Austronesian)

7. 印第安语系(Indian)

从英汉角度看,两种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 词汇方面词义、词的搭配能力、词汇的表达能力、词法、词序等。

B. 句法方面句子结构、句序等

C. 思维方面

Section One

Comparison & Contrast between words

A.词汇方面

1.词义

英语词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词义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在变化着的。

英汉词汇意义的对应程度大致可归纳为四种情况.

1.1. 完全对应

1.2. 部分对应,它们在意义上概括的范围有广狭之分。

1.3. 完全或大部分不对应。主要是英语中的一些新词,包括专有名词、术语以及反应英美

社会特殊风气及事物的词。

1.4. 英语中有许多词一词多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或词组对应。相比之下英语词

义更加灵活,更加多变.

2. 词的搭配能力

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搭配能力方面有很大差异.英语词的搭配能力要强于汉语。

3. 词汇表达能力

总体上讲,英语中的名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在英语句子中的表达能力很强,也很活跃,而汉语句子中的动词、词组和短句的表达则更活跃。

英语句子中名词的使用率很高,因而造成了介词的活跃,使之具备了强大的搭配能力和表达能力;英语句子中的名词和介词还具有动词的功能。相比之下,汉语汉语句子中的名词不如动词活跃,介词数量少且表达能力差。因此,在英译汉时,英语句子的名词可以灵活处理,而介词短语则要译成动词、短语或短句。

另外,英语中的形容词可以替代名词、动词和副词,有时还含有更丰富的意义,因此,在互译时需要体现各自的特点。

4. 词法上的差异

世界上的语言分两大类:

综合型语言(synthetic language)

分析型语言(analytic language)

在综合型语言中,词与词个关系是靠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现的,如拉丁语、俄语、

德语和古英语。

在分析型语言中,词与词的关系并不是通过词性变化,而是通过词序或虚词form

word(助词,auxiliary word)等手段来表示的,如汉语.

而现代英语属于综合+分析型语言.

现代英语的形态变化,主要指一些表示语法意义的曲折变化(inflections),包括性、数、格、时、语态、语气、人称、比较级、体等。

而汉语没有这样的形态变化,但汉语所使用的时态助词、语气助词、量词等,又是英语所没有的。

一般来说,英语里有而汉语里无的表示法,在翻译中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比较麻烦的是汉语里有而英语里无的表示法。

5. 词序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序上有相同的地方,如句子中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定语和状语的位置。

5.1. 定语的位置

汉语句子中定语的位置通常在所修饰的名词前面,但也有出于习惯表达而后置的,尤其在有多个定语时。

英语中的定语,如果是单词多放在所修饰的词的前面,短语则多后置。

5.2. 状语的位置

单词作状语在修饰形容词或其它状语时常放在前面,这一点在英汉两种语言上是一致的。

短语作状语在修饰动词时,英语中的短语位置可前可后,而汉语中多数在前,有少数出于表达习惯放在后面。

英语中的时间状语一般在地点状语之后,而汉语则相反。

时间或地点状语之间的排列,在英语中是由小到大,而汉语中正好相反。

Section two

Comparison & Contrast between syntax

B.句法方面

1. 句子结构

1.1. 英汉句子结构的相似性

1.2. 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

1.2.1.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所谓形合,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一种语言手段(如连词或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具体来说,英语的句子通常以主谓结构为主干,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借助分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连接手段,把句子的其它各个语法成分层层搭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扩展的“分岔式”结构。

所谓意合,则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进行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

具体来说,汉语一般通过多个动词的连用或流水句形式,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方式,把一件件事交代清楚,呈现出一线形的“排调式”结构.

一句话,英语是用“明示”手段,汉语是用“隐含”方式,来表示各自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1.3. 句子结构的转换

在翻译中,英汉句子结构有时需要转换.这种转换,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英汉句子结构转换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

1) 英语简单句结构转换成汉语复合句结构

2) 英语复合句结构转换成汉语简单句结构

3) 英语并列复合句结构转换成汉语偏正复合句结构

4) 英语倒装句结构转换成汉语正装句结构

5) 英语被动句结构转换成汉语主动句结构;英语主动句结构转换成汉语被动句结构

1.4. 汉语主语的“话题性”(topicality)功能远比它的“施事性”功能广泛,也就是说,它

与行为动词不一定要构成施事关系.英语则不然.

2.句序

句序主要指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顺序,确切的说,实际上就是比较英汉复合句中按时间和逻辑关系叙述的顺序.属于情况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

2.1. 时间先后顺序

在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短语或从句叙述顺序比较灵活.而汉语则通常按时间的先后来叙述.

2.2. 因果、条件关系

在英语复合句中表示因果及条件关系的从句的位置比较灵活;而在汉语中,通常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条件在前,结果在后.

3.句子重心

英语句子重心在前,汉语句子重心在后.

英语和汉语的叙事和推理的顺序在多数情况下是相反的.

1) 英语句子在叙述时往往先说最近发生的事,再说先前发生的事,而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则正

好相反;

2) 英语句子往往先总结,然后再阐述,而汉语则常常先交代事情,然后再总结.

总的来说,英语的句子多为句首封闭,句尾开放,多半头重脚轻,而汉语句子则是句首开放,句尾封闭.鉴于这一特点,在英汉互译时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4.段落意识

英语的一段话里如果只涉及一个人物或事物,那么主语一般都保持了连续性,避免了跳动,也保持了段落的流畅性;而汉语段落的主语则没有这种要求,一般跳跃性较大,所以在英汉互译时要注意处理好句子中的主语.

Section Three

Comparison & Contrast between way of thinking

C. 思维方面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思维差异方面表现在:中国人喜欢具体,长于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喜欢抽象,长于分析,重逻辑实证.

Part Two

Translation Techniques

本章重点介绍英汉互译常用的技巧, 这些技巧既包括词语的翻译,也包括句子的翻译.它

们分别包括十大技巧:

1. repetition

2. amplification;

3. omission

4. 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5. extension & commendatory sense and derogatory sense

6. analysis of negation

7. conversion of voices

8. Division & Combination 9. long sentence translation.

Chapter Four

Techniques of Translation

Section One

重译法

一般来说,重译的目的有三种:一是使语义明确; 二是为了强调; 三是使译文生动.

一、为了使译文明确或强调某些内容,少用代词而重复使用名词

二、为了明确重复宾语

三、为了明确,也为了强调,在汉语译文中将省去的部分重译出来

四.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名词在英译汉中重复

五. 汉译英时,汉语重复,英译时也重复

六. 根据两种语言各自的习惯用法,以不同的方式重复

七. 英译汉时有时也要根据各自的习惯用法重复

八. 重复代词

九. 有时英语没有重复,汉译时可以采用内容上的重复

为了使译文生动生动

英语原文中即使没有词的重复,为了使译文生动,有时也可以采用下列各种重复手段.

1. 单字的重复

2. 运用词的重叠

3. 运用四字对偶词组

4. 运用两个四字词组

Section Two

增译法

为了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须增加一些词语,就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一些词.

增译法分根据意义或修辞上的需要和根据句法上的需要增译两种,其中主要是从意义或修辞上的增译.(张)

一. 根据意义或修辞上的需要(张)

1. 增补动词根据意义上的需要,可以在名词前后增加动词.

2. 增补名词

2.1. 在不及物动词后增加名词 2.2. 在形容词前增加名词

2.3. 在抽象名词后增加名词 2.4. 在具体名词后增加名词

3. 增加定语(课本)

4. 增加形容词(张P.61)

5. 增加状语或副词(课本)

6. 增加语气助词(课本,英译汉)

7. 增加代词(课本)

8. 增加连词(课本P.54))

9. 增加表达复数的词(张P.64)

9.1. 增加重叠词(张,英译汉) 9.2. 增加数词或其它词(张)

10. 增加表示时态的词(张P.65英译汉)

11. 增加量词(英译汉)

13. 增加概括词(张P.69 英译汉)

14. 增加承上启下的词(张P.69英译汉)

15. 增加修饰语(汪P.120英译汉)

16. 增加根据上下文需要及读者不熟悉的反映背景知识的词语.

二. 根据句法上的需要(张P.72)

1. 增补原文回答句中省略的部分

2. 增补原文句中省略的动词

3. 增补原文比较句中省略的部分

4. 增补原文含蓄条件句中的省略部分

Section Three

减译法/省略法

所谓省略并不是把原文的意义删去,而是省略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而显得累赘甚至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

省略分语法角度省略和修辞角度省略,其中主要是从语法角度省略.

一. 从语法角度省略(汪)

1. 省略代词

1.1.省略做主语的代词

1.2.省略泛指的人称代词

1.3.省略做宾语的代词

1.4.省略物主代词

1.5.省略非人称或无意义的代词

2. 省略连词(包括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3. 省略介词,但英语和汉语文言文介词放在动词后一般不省略

4. 省略谓语

5. 省略宾语

6. 省略冠词

二. 从修辞角度省略

1.省略句中不言而喻或可有可无的字

2.英语中重复出现的短语,译成汉语时可以适当省略.

3.英语中同义词,近义词或意义重复的词翻译时可适当省略.(汪P.197)

4.汉译英时省略汉语中表示范畴的词语

如:问题、制度、任务、工作、事业、情况、状态、局面等(汪P.196)

5.汉译英时尽量省略影响修辞效果的的词语

6.汉译英时尽量使用简略词语

Section Four

转译法

在翻译时,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有时需要改变原文某些词语的词

类和句子成分才能有效地传达原文的准确意思.

英译汉的词类转换主要涉及各种词类的转换.而句子成分的转换包括主语与谓语之间的

转换,主语转换成谓语,状语等.

各种词类的转换(汪)

A.英译汉

1.英语名词的转移n-v; n-adj.; n-adv.;

2.英语动词的转移v-n; v-adv.;

3.英语形容词的转移adj.-v; adj.-n; adj.-adv.;

4.英语副词的转移adv.-adj.; adv.-n; adv.-v;

5. 英语代词的转移pron-n

6. 英语介词的转移prep-v

B. 汉译英(汪P.200)

1.汉语名词转换成英语动词

2.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名词

3.汉语动词转换成形容词

4.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介词或介词词组

5.汉语形容词或副词转换成英语名词

6. 汉语名词变副词

二. 句子成分的转译(汪P.137)

1. 主语的转译

1.1. 主语谓语

1.2. 主语宾语

1.3. 主语状语

1.4. 主语定语

2. 谓语的转主语

3. 宾语的转译

3.1. 宾语主语

3.2. 宾语谓语

4. 状语的转译

4.1. 状语主语

4.2. 状语定语

4.3. 状语补语

5. 定语的转译

5.1. 定语谓语

5.2. 定语表语

5.3. 定语状语

Section Five

引申及褒贬

A. 引申

一.词义的引申(张P. 39)

1. 将词义作抽象化引申

1) 将表示具体形象的词译成其所代表的属性的词

2) 将带有特征性形象的词译成其所代表的概念的词

2. 将词义作具体化引申

1. 代表抽象概念或属性的词的具体化引申

2. 英语中一些特定词的具体化引申

3. 词义含蓄成分的引申(汪P. 143)

4. 词义表情成分的引申

二.修辞的引申

为了使译文更具可读性而引申

三、概念大小的引申

四、句义的引申(汪)

指对英语原文中的某些部分加以引申,改变原文的结构,或将其玄外之音补译出来.

1.改变结构,使句义明确易懂

2.句子含蓄意义的引申

B. 虚实转换

所谓虚实转换就是把具体概念概括化,抽象概念具体化.

一.实转虚(具体概念到抽象笼统的概念)

从语义角度出发,许多表示具体概念的词语有泛指意义或引申意义.翻译时可用表示泛指意义的概括词语或表示引申意义的词语来表达.

1.英译汉(汪P. 144)

2.汉译英(司)

1). 汉语对义并列词语的实转虚

指由同一上位词的的各个子项构成的词语.要求结构整齐,音韵和谐.

对义并列词语可由两项构成(如:父母,兄弟等),也可由三项(如:松竹梅,天地人等),四项(如:王侯将相,男女老少,花鸟鱼虫,说学逗唱等)或多项(如:金木水火土,柴米油盐酱醋,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2)汉语形象词语的实转虚(司)

汉语倾向于具体,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汉语中具有喻义的形象词语在英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表达时,只需翻译其喻义.

二. 虚转实(抽象笼统到具体)

A. 英译汉(汪P. 145)

B. 汉译英(司)

1. 普通词语形象化

汉语中的普通词语,如果在英语中可找到具有喻义的形象词语表达,会使译文更加生动.

2. 删译溢美词语

由于汉语双音节的特点,喜欢使用溢美词语,以增加文采,而英语则没那么多.因此,汉语里的修饰词语不一定统统照译.

3. 模糊词语的虚转实

根据语义语境用具体词语表达模糊词语

C. 褒贬

1. 英语中有些词本身具有褒贬意义

2. 英语中有些中性词在一定语境中会有褒贬

1) 须用褒义 2. 须用贬义

Section Six

正说反译与反说正译

一、正说反译

1. 动词

2. 副词

3. 形容词

4. 介词

5. 连词

6. 名词

7. 短语

8. 句子

二. 反说正译

1. 动词.

2. 副词.

3. 形容词

4. 名词.

5. 短语.

6. 句子

Section Seven

Conversion of V oices

英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而且,有比较固定或统一的构成形式,而汉语则很少使用.因此,要经

常变换语态,以使译文符合习惯用法,显得地道.

Section Eight

Division & Combination

一. 分句法和合句法: 是改变原文句子结构的两种重要方法. 所谓分句法是指把原文的一个简单句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主要用于英译汉). 所谓合句法是指把原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一个复合句在译文中用一个简单句来表达(主要用于汉译英).

A. 1.英语分句法

1) 指把原文的一个单词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变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2) 把原文中的一个短语译成句子, 使原文的句子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主要有:

分词短语,名词短语和介词短语.

3) 把原文的一个句子拆开,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2.英语合句法

1)把原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译成一个单句.

2) 把原文中的一个主从复合句译成一个单句.

3) 把原文中的一个并列复合句译成一个单句.

B. 1.汉语长句的分译

1) 见书P.79. 2) 见书P.79 3) 见书P.79 4) 见书P.80

5) 含有多层意义,表达一定的逻辑意义如并列,递进,转折等.见P.79.

6) 含有概括句. 7) 含有阐述句. 8) 含有比方句.

Section Nine

长句翻译

翻译长句时,首先要弄清楚原文的句法结构,找出整个句子的中心内容极其个层意思,然后分析几层意思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因果,时间顺序等),再按照译语的特点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的意思,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A. 英译汉

1. 顺译法

按照原句发生的时间先后逻辑关系翻译.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逆译法

由于有些英语长句的表达顺序与汉语习惯不同,甚至完全相反,需逆着原文顺序翻译.

3. 综合法

有些英语长句顺序或逆序都不便,这时就需要仔细推敲,或按时间先后,或按逻辑顺序,有顺有逆,有主有次进行综合处理.

B. 汉译英

一, 汉语长句的分析

造成长句的原因有三方面:修饰语过多;并列成分多;语言结构层次多.

二, 英语习惯于用长句表达比较复杂的概念,而汉语则常常使用若干短句,作层次分明的叙述.因此,在汉译英时,要特别注意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具体方法有如下:

1. 顺序法2.逆序法3.综合法

Chapter Five

The Unit of Translation & The Sense of Discourse

A.翻译单位

1. 什么是翻译单位? 需要作为一个单位而作整体处理的最小语言片段.

2. 我们主张的翻译单位? 以句为单位.

3. 我们的翻译单位观是什么?

一方面,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要想翻译好句子,就必须重视每一个词,每一个词组的传

译;另一方面,句子又是段落和语篇的组成不分,因而句子的翻译又必须服从段落和语篇的整体要求.总之,立足于句,放眼语篇,这就是我们的翻译单位观.

4. 在翻译中应遵循的翻译单位原则

1) 应充分尊重原文的主位(意义)推进方式. 2) 在低于句子的层次中,应以意群为单位.

3) 遇到与汉语大相径庭的英语句子,可以把英语的句法结构改造成汉语的句法结构.

综上所述,在翻译单句的时候,原文的句式和句法结构能遵循的应尽量遵循,不能的应向汉语的行文习惯靠拢.

B. 翻译中应具备的语篇意识

1. 什么是语篇? 语篇是由一系列话段和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2. 语篇的范围它可以是一个词,词组或短语,也可以是一句话或万言巨著.

3. 构成语篇的条件

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内外语义连贯,而不能是彼此无关,它所表达的是整体意义.

4. 语篇意识

在翻译过程中,切不可脱离语篇孤立地去考虑字句的理解与表达,而必须以语篇统辖字句,从语篇的整体角度分析斟酌字句的意义,这就是语篇意识.

5. 语篇研究的内容

研究语篇中句子的与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是一种超语法研究.

1) 衔接

指使用一定的语言手段,使句与句之间在语法和句法上联系起来.

衔接又可分为: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和结构衔接(structural cohesion)

(1) 词汇衔接

指语篇中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是语言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复,同义, 反意,上下义,部分与整体等关系,构成词语之间的衔接机制.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2) 结构衔接

指语篇中某一结构与上文另一结构存在的承启关系.是语言语境的重要表现形式.包

括: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照应(correlation).

替代可分为:人称,名词动词和句子替代.

省略可分为:名词,动词和句子省略.

2) 连贯

指语言片段以语篇意想为主线,所形成的语义,逻辑上的连贯.这种连贯性有的通过连接词语来衔接,有的按一定的时空,逻辑关系来贯通.

3)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连贯问题

(1) 必须把每个词,每句话放在语篇语境中去认识,从中领会作者的意图和语篇的逻辑

连贯意义.

(2) 还要注意译文与原文的情景语境相吻合.

(3) 还要考虑原文的文化语境

6. 汉英语篇的差异

最重要的的特征就是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这是中西方综合性与分析性思维差异的一个表现.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语篇的一个方面--- 衔接上. 在衔接上汉语的隐性连接多于英语的隐性连接.

7. 汉译英的语篇处理

1) 汉译英中的词句意义调整

(1) 适当删节汉语中的过多的修饰语

(2) 删节累赘或意义重复的词句

(3) 增加有利于理解的词句

2) 汉译英中的句法调整

(1) 句序的调整

汉语和英语的叙事逻辑有一定的差别.汉语的叙事逻辑较为灵活,方法也比较多,句子的前后逻辑关系也较为灵活; 英语的叙事逻辑较为严格,一般都是按照逻辑的发展顺

序来行文的,句子的前后关系也较为确定. 因此,在汉英翻译中不可避免要要涉及句子

前后顺序的调整.

(2) 句型多样化

事实上,英语对句型变换的要求较汉语更为突出, 所以,为了使译文生动活泼,一定要使用多样化的句型,以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具体方法包括: 长短句结合、简单句与复合句相间、主动与被动交替,陈述、强调、倒装、疑问等句式交替使用等,使译文具有节奏感。

Chapter Six

习语的翻译

A. 英语习语的翻译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一些固定的短语或短句,这就是习语(idiom)。英语习语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谚语(proverb)、俚语(slang expresion)等。

在翻译习语时,除了要忠实地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外,还要应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丰富联想,形象比喻及地方色彩. 英语习语的翻译常用四种方法:直译法,直译加注法,套译法和意译法.

一.英语习语的常用方法

1.直译法

在不违背汉语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英语习语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忠实地、形象地体现出来。

2.直译加注法

有些习语含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或历史典故等,在翻译时要在其后加注进行解释。

3.套译法

有些英语习语在比喻意义同汉语习语基本相似,但在形象或比喻手法上略有不同,可以套用汉语中相似的习语来翻译。

4.意译法

当英语习语不可能也不必要用直译法保留英语习语的表达形式,在汉语中也找不到相应的或相似的习语,就可以用结合上下文用意译法来翻译。

二.英语习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1.英语习语的译文并不是唯一的

1)同一条习语根据具体的上下文可翻译成多个同义的汉语习语.

2)不同的英语习语也可能表示相同的意思,在汉语中能找到多条相应的习语.

2.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或人名和地名的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是不能相互替换的.

3. 翻译英语习语时切不可望文生义.

4. 弄清褒贬之分.

B. 汉语习语的翻译

汉语习语包括:成语(set phrase)、谚语(proverb)、俗语(colloqialism)、歇后语(two-part allegorical saysaying)等。

应尽量保存原文的民族特色,在可能的情况下以直译为主,不能把习语当作普通的词语来处理,要避免字字对译,歪曲原义。

一.汉语习语的常用方法

汉语习语的常用方法有六种:英语同义习语借用法,直译法,意译法,直、意结合法,节译法,直译加注法。

1.英语同义习语借用法

1)借用意义相同和所引用的联想、形象、修辞也相同或相似的习语。

2)借用意义相同但所用形象不同的习语。

2. 直译法

汉语中有许多生动、活泼的习语,可以用直译发翻译。

3. 意译法

4. 直、意结合法

好处是使译文既明确又有形象性,缺点是译文会失去一部分形象。

5. 节译法

汉语习语中有些是对偶词组,往往前后两对含义相同,修辞上优美匀称。英语中没有这种形式,翻译时只需翻译其中一对即可。

6. 直译加注法

好处是能介绍本国习语的特色,并能照顾到比喻、形象、风格等。

二. 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借用英语习语翻译时,要注意只有当两者在意义上相同时才行。

2)尽量译出原文的的形象。3)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及原文的风格。

4)注意语义的褒贬和语气的轻重。5)可灵活的适当增减

6)古为今用

三. 汉语习语中数词的处理

1. 直译法

1)保留全部数字. 2)保留部分数字

3. 意译法

1)将数字完全省略2)将数字虚化

Chapter seven

汉语四字排比结构的翻译

一. 汉语并列关系的四字排比结构的的处理

1. 形容词+名词

2. 名词或形容词+in+名词

3. 介词短语

4. 名词性词组

5. 动词短语

二. 含主从关系的四字排比结构的处理

将从属部分转化为伴随结构或状语结构等成分

三. 含因果关系的四字排比结构的处理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中间用“导致”或“形成”这样的动词.

四.四字排比结构的简化

1. 去掉汉语中有而英语中可以不要的部分

2. 去掉同义重复的部分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原句:I seized the largest brush and fell upon my wretched victim with wild fury. 译文:我抓起那支最大的画笔,势不可挡扑向那全无招架之力的画布。 原文:There is a definite link between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But this doesn’t make you too uncomfortable because you are in good company. 译文:吸烟肯定与肺癌有关,但这并不能使你感到太不舒服,因为吸烟的人不止你一个。 原文:Derek fancies himself as a ladies' man, but he spends too much time admiring himself in the mirror for my liking. 译文:德里克自以为是个讨女人喜欢的人,可是我不喜欢他花那么多的时间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He is the last man to do it.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He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 原文: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译文: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Literal translation takes sentences as its basic units and the whole text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It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style of the entire literary work and retai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死译:one-to-one translation: each SL word has a corresponding TL word. 硬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Transfers SL grammar and word order, as well as the primary meanings of all the SL words, into translation. It is normally effective only for brief simple neutral sentences. Literal translation goes beyond one-to-one translation, ranges from one word to one word, through group to group, collocation to collocation, clause to clause, to sentence to sentence. Literal translation is the basic translation procedure both in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in that translation starts from there. ---by Newmark Liberal Translation mainly conveys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reproduce its sentence pattern or figures of speech. 原文: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错译:Our friends are all over the world. 译文: We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 单词

最新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及答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英语专业(开放本科) 《翻译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 题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翻译句子。(每小题3分,共30分) 三、篇章翻译(每小题40分,共40分)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把翻译分成__________。 A. 语内翻译 B. 语际翻译 C. 符际翻译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2.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goods:纺织品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 C.white wine:白葡萄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 3. “This is a special offer and is not subject to our usual discounts” 请问下面哪个译文最合适?________。 A. 这是特殊报盘,不以我方通常折扣为条件。 B. 这是特惠报盘,我方通常折扣不适应于此盘。 C. 此系特惠报盘,不另加我方通常折扣。 D. 这是特殊报盘,不局限于我们通常折扣。 4.下面哪句话的描述是错误的?________。 A.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原则。 B.“动态对等”原则是指,运用交际理论和信息论的原理,将焦点从传统的译文与原文两个文本的比较转移到两个过程的比较,使人们注意到影响信息接收的各种语言和文化因素。C.奈达曾将“动态对等”的提法改成了“功能对等”原则。 D.翻译求的是“形式对等”,而非”动态对等”。

5._________提出了“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翻译理念。 A.尤金.奈达B.泰特勒 C.许渊冲D.鲁迅 6. 下面哪个配对是错误的?_____。 A.赤脚医生:barefoot doctor B.纸老虎:paper tiger C.to show one’s cards:摊牌D.大海捞针:look for a needle in sea D B C D C D 7.哪句话的描述是正确的?______。 A. 严复提出的翻译是:重神似不重形似 B. 傅雷的翻译标准是:信、达、雅 C. 许渊冲的翻译标准是: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D. 泰特勒的翻译标准是:通顺 8.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State:实行禁酒的州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 C.dry white wine:涩白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 9. 泰特勒(Tytler)提出的著名翻译原则是:_______。 A. 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B. 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C.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10.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________。 A.bring down the house 翻译为:“推倒房子” B.pull up one's socks 翻译为:鼓起勇气 C.think a great deal of oneself 翻译为:“为自己想得很多” D.an apple of love 翻译为:“爱情之果” 11.A book, tight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下面哪个译文是最合适的?_____。A.一本书,紧紧合上,只是一叠纸。 B.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纸。 C.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废纸。 D.闲置之书只是一叠废纸。

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

谈严复翻译 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交流中一直在广泛进行着。丰富的翻译活动,有利于我们科学系统地对翻译进行研究,也有利于我们形成独特的中西文化观。严复就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学贯中西的人,他的翻译对中国近代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严复曾在福州马尾船厂船政学堂学习了五年,他学习了英文,几何,代数,电磁学,光学等新科学知识,到过新加坡,日本等地考察,后又到英国学习考察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了解中西政教,风俗之差异,关心世界大事。”回国后,他翻译了向国人敲起危亡警钟的《天演论》。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宣传了进化思想。 下面研究一下严复的翻译思想和特点。在词法和句法结构中,他模仿先秦文体的词法句法结构,桐城派古文的优点,其他文体的积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造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新型文体。在《天演论》的手稿初稿中,他直接引用先秦散文中的句子并标明出处,虽然后来他觉得译作中放入中国古书的名字,中国古人的名字明显不妥,使读者感到彷徨,于是在改稿过程中将正文中出现的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尽皆删去,但导言仍保留部分如《导言十三》中的“以其所爱,及其所弗爱”一句系取自《孟子》;《导言十二》中的“诱然

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得”系庄子所云,“自营为私”是韩非所言,“人之性恶”出自《荀子》。译文中多用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很少。而且他的翻译话语中有很多词类活用的范例。 1. 辨物穷微,明揭天道必不可知说。(《天演论·论六》) 2.不见夫业真者乎?(《原富》) 微是形容词,在句1中活用为动词。句2的业本来为名词,但在句中担任动词职务。同时,严复话语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例子也不少。如: 何以明之?(《天演论·人群》) 人弗之觉也,觉亦弗之异也。(《天演论·能实》) 其少见的被动句主要采用先秦的“见”字句结构,如: 特在人者,每为气禀所拘。(《天演论·论八》) 而为是幻且虚者之所主。(《天演论·论九》) 若是物特为天下只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夫是之谓天择。(《天演论·导言一》) 为了追求群内达旨,他用了很多排偶句: 小之极于跂行倒生,大之放乎日星天地;隐之则神思智识之所以圣狂,显之则政俗文章之所以沿革。(《天演论·导言二·广义》) 人,动物之灵者也,与不灵之禽兽鱼鳖昆虫对;动物者,生类之有知觉运动者也,与无知觉之指植物对;生类者,有质之物而具支体官理者也,与无支体官理之金石对。(《天演论·导言三·趋异》) 严复的翻译使用最多的策略当推意译,为了启发民智,在翻译过程中

翻译理论与实践Week3-2

Lecture 3 Diction 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原文为美国高速公路上矗立的安全警示牌) Tension is building up. (l) This war is becoming the most important story of this generation. (2) It is quite another story now. (3) Some reporters who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session broke the story. (4) He’ll be very happy if that story holds up. (5) The Rita Haywoth’s story is one of the saddest. (6) A young man came to Scotti’s office with a story. (7) Last Dec. the Post first reported that probes were being made in each of those cities, but officials refused to confirm the story. (8) The story about him became smaller and by and by faded out from the American TV. 3.1 Methods to Discriminat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an English Word 3.1.1 Judging from the Word Formation 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 3.1.2Judging from the Part of Speech Right,open your mouth,let me have a look. He hoped to be absolutely right about this issue. I must answer that phone,but I’ll be back right away. The ship righted itself after the big wave had passed. In England,we driv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not the right side. He exercised his legal right as President to halt the investigation. 3.1.3 Judging from the References 1. I hate blue shirt; white shirt suits me but gray is the most preferable. 3.1.4 Judging from the Context and Collocation 1.Symptoms of SARS developed. 2.We had hopes of developing light industry on quite a large scale.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荆楚理工学院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代码: 三、课程管理:外国语学院(部)英语本科教研室 四、教学对象:09级英语(本科)专业 五、教学时数:总时数72节,其中课堂讲授36节,教学实践36节。 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础课 七、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讲解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翻译实践,把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技巧转化为翻译表达能力。通过反复实践加强翻译基本功,深化对英汉文化的领悟,提高学生的百科知识、文化再现能力、译文对比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要求: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辅以充分、典型的译例分析,通过活跃的课堂师生互动,把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受学生喜欢。分不同文体选择适量单、长句练习和语篇练习,口头翻译课课做,书面实践周周做,练习反馈时时做。实行课后作业全批、全改、全讲解,有针对性检查指导学生实际翻译实践活动。 2.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利用文体分析法分析和识别汉英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文体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初步进行忠实通顺的英汉互译实践。从而能在毕业以后能较快适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在各行各业的英汉翻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更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八、相关课程衔接: 《语法》、《英汉文化对比》等 九、考核方式:笔试 十、教学纲目: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西翻译理论简史,明确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目的,熟悉翻译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纠正学生认为翻译就是一一对应的英汉转换和翻译课就是死板枯燥的理论教授的错误观念,使其认识到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介绍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使学生改变翻译课枯燥难学的观念,同时感受到翻译的乐趣。 三、教学时数:4学时。

汉英翻译实践第一讲

PART I: I. 原文(Source Text) 水桥 在巴拿马,有一座世界闻名的“水桥”,那就是巴拿马运河。去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妈妈去巴拿马运河游览观光,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们乘机抵达巴拿马城,然后搭上了一艘游轮,从巴尔博亚港进入运河。船行13公里后,便到了运河的第一组水闸1。巴拿马运河就是通过水闸的关与开,让船舰跨越陆地的一座“水桥” 2。 我们开始“上桥”了。船驶进闸池之后,厚2米,高、宽各20米,重数百吨的钢闸门便缓缓地关闭,闸池里开始注水。几分钟后,水涨船高3。游轮在两岸电力机车的牵引下缓缓前进。这样连升两级之后,船已经升高了16米。出闸后,再驶过一个小湖,又到了第二组水闸。经过这座水闸,船又升高了9.5米。这样,船已高出海平面26米,进入“桥顶” 4。我们的游船驶进了长达13公里的主航道,只见5两岸山6如刀削,绿树红花,景色十分秀丽7。 游船出了峡谷,驶入了宽阔的加通湖。湖水倒映着远山白云,美丽的小岛时隐时现8。在湖中悠悠航行38公里之后,船来到了加通水闸,从此进入了“下桥”段。这座水闸共有三级,犹如三个巨大的台阶。游船经过加通水闸后,已经降到了与大西洋水面相同的高度。当船驶入利蒙湾时,美丽的加勒比海便出现在眼前9。 我们从太平洋来到大西洋10,彼此隔离的大洋因为有了巴拿马运河而相通。运河全长公里,宽度由150米到304米不等。5万吨级的巨轮,日夜畅通无阻。它无愧于“世界桥梁”的称誉。我由衷地赞美人类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勇气!我敬佩你,巴拿马人民! 导游告诉我们,巴拿马人民是有志气的。他们一方面正在改造现在这条运河;另一方面,还准备新建一条更长的运河,预计工程需要10年才能完成,它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11。我们期待着它早日完成。 II. 理解难点提示(Suggestions for Comprehension) 1. 这里的“水闸”指什么参考下文的“进闸池”、“出闸”。

翻译理论与实践作业2

廉洁的遗嘱 1925年2月24日,国父孙中山病逝时,留下一段《家事遗嘱》:“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中山先生艰苦奋斗40年,功勋卓然。但终生廉洁,从未为自己和子女亲属置办过田地遗产。他任过国家临时大总统,官可谓高矣,然而从不追求俸禄。临终留下的遗物只有生前的一些衣物、2,000多本书籍杂志,还有一所旅居加拿大的华侨为他募捐的住宅。 A Testament of Probity On February 24 1925, Sun Yat-sen, the founde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assed away out of disease, leaving a testament to his families. “For a full commitment to the country cause, I left no savings for you. All my belongings of books, clothes and an apartment will be given to my wife Soong Qing-ling as a commemoration. As for my son and daughter who are already grown-up enough for self independence, my entire wish is your self-respects. ” Mr. Sun Yat-sen devoted himself to China’s revolution cause for 40 years with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during which never had he purchased any property for himself or his family members. Nor did he ever chase for the emolument in quite a high-rank position as the temporary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he left before death were several clothes, 2000 books and an apartment coming from donations of a chinese resident in Canada. 分析:“国父孙中山”不能照字面翻译,国父特制“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国家临时大总统”要译成“中华名过临时大总统”才确切。要适当解释孙中山先生艰苦奋斗四十年是为了什么目的。从“从未为自己和子女”到“从不追求俸禄”这几句话在英文的表述中应体现一定的强语势,从“临终留下的遗物”至结束这一句译文挺体现与前面内容在逻辑霍桑的关联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1)

一、词语翻译选择(1分*15) 练习一: 1. 姜汁皮蛋: Preserved Eggs in Ginger Sauce 2. 凉拌金针菇: Golden Mushroom with Vegetable 3. 五香牛肉: Spiced Beef 4. 盐焗鸡:Salt Baked Chicken 5. 素鸭: Dried Tofu 6. 电脑盲: computer illiterate 7. 翻两番:quadruple 8. 光谷:optical valley 9. 黑客:hacker 10. 排外主义: exclusivism 练习二: 1. 我打算买辆汽车,可心里一直犹豫不定,不知道买那个牌子的好。 I’m thinking of buying a car, but I’m still of two minds. I can hardly decide as to which brand I should take. 2. 老板这几天沉默寡言,看起来好像是心事重重的。 The boss is quite down these days. He seems to have something weighing heavily on his mind. 3. 千万别得罪他,他会对你怀恨在心的。 Take care not to offend him, or he’ll bear you a grudge. 4. 当老板问起是谁把消息说出去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相互推卸责任。 When the boss was asking who had disclosed the news, the two of them began to pass the buck to each other. 5. 这几天不知是什么事把我搞得心烦意乱的。 I don’t know what has set my nerves on edge these days. 6. 火上浇油。To add fuel to the fire. 7. 混水摸鱼。Fish in troubled waters. 8. 小题大做。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 9. 口是心非。Say yes and mean no. 10. 胸有成竹。To have a well-thought plan before doing something.

翻译理论与实践作业

班级:2011英研 :金美 学号: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

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倒置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 一、增译法: 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 1)You could be mad as a mad dog at the way things went. 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出处:电影《返老还童》 2) A she sailed into it. 在他航行中找到的。(出处:电影《加勒比海盗4》) 3)Spanzurati it! Place the neck and lathe! 吊死她!用绳子勒死她!(出处:电影《加勒比海盗4》)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试题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20% 1.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思想。 A. 鸠摩罗什 B. 玄奘 C.安世高D。释道安 2.严复说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是指---------------------。 A.翻译一部书要化一个月时间作准备 B 翻译一个术语往往要考虑很久 C. 只有化苦功才能翻译成一部名著 D. 书名的翻译颇费思量 3..下列四句,----句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鲁迅提出过“宁信而不顺”的翻译观点。 B. 马建忠主张“善译”的翻译标准。 C. 钱钟书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D. 傅雷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形似”。 4.下列四位翻译家中,英译《红楼梦》的是------。 A.林语堂 B. 杨宪益 C. 杨必 D. 鲁迅 5.英国语言学家M.A.K.Halliday提出的构成语境三要素中,fields of discourse指---------------------------。 A.交际内容 B. 交际方式 C. 交际风格 D. 交际地点 6.多用被动语态是----------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语法特点。 A.广告英语 B. 科技英语 C. 新闻英语 D. 法律英语 7.“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的形式。 A.词句 B. 词句和比喻 C. 各种修辞手段 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8.. ------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作品。 A.朱生豪 B. 卞之琳 C. 梁实秋 D. 林语堂 9.fast, firm, secure三个同义词中,firm的正规程度介于前后两者之间,由此可以判定,它最有可能源自------。 A.法语 B. 拉丁语 C. 盎格鲁-撒克逊语 D. 德语 10.下列四种“语体”中,--------的语言最为正规。 A.广告英语 B. 法律英语 C. 新闻英语 D. 科技英语 二、问答题:30% 1.为什么严复要在他的翻译标准中加上一个“雅”字?你认为现在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个“雅”字?

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一部分---老龄化产业 随着中国老龄化快速到来,如何养老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演员吴秀波最近成为媒体的焦点倒不是演什么新片或有什么绯闻,而是居住在养老院的母亲想儿子,抱怨来的次数太少,老太太每次都要用笔记录双方见面甚至是通话时间。是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的人。 “如果夫妻双方都健在,我还是愿意居家养老。毕竟,一切都是熟悉的,有感情,也方便。”一位现年近50岁的朋友表示。 调查显示,愿意居家养老的占大部分。理由如下:一般家庭目前居住都是成熟社区,医疗、购物、交通等都比较方便,这些都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设施。 其实,各地政府已经采取相关措施,应对老龄化的到来。如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最近,上海静安区提出了“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居家养老模式。即上海静安区委、区政府结合区域内居家养老的实际,将本区餐饮、医疗、商业、家政、服务等公共资源进行整合,给予适当经济补贴,成立了15个助老服务站,使老年人享受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上海静安区模式的好处在于:第一,能够为空巢老人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服务站上门服务,基本上做到了人性化;第二,能够减轻老人思想压力,使老人安心静养。老人们待在家里静心休养,而不再为吃饭、就医、保健、洗澡、理发等犯愁;第三,能够减少子女的负担,促进家庭和谐。 成都这个休闲城市,也在居家养老上成效明显。全市有10126名“空巢老人”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有22000余名志愿者、1000余个社会组织、5000余名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不同了,估计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早有思想准备”,一位受调查者告诉记者。 根据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更为重要的是,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调查显示,有部分人群选择去养老院或者是老年公寓养老。也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可以和同龄人在一起,各种服务设施齐备,万一出现问题,也能得到及时救助。只是,远离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对亲情的渴望显得极为迫切。 再看吴秀波将自己母亲送进北京西城区老年公寓的事情。一个月4000元,30多平方米,卫生设备齐全。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用品一应俱全。 “现在很多老年公寓或养老院,都建立在远离市区的郊区,这很不方便,尤其是医疗等。毕竟,老年人一般都有些身体上的毛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一位长期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她认为把老年公寓或养老院孤零零地建在郊区,不太合

翻译理论与实践(29)

作业讲评: The Founders of Modern Science The men who founded modern science had two merits which are not necessarily found together: immense patience in observation, and great boldness in framing hypothesis. The second of these merits had belonged to the earliest Greek philosophers; the first existed, to a considerable degree, in the later astronomers of antiquity. But no one among the ancients, except perhaps Aristarchus, possessed both merits, and no one in the Middle Ages possessed either. Copernicus, like his great successors, possessed both. He knew all that could be known, with the instruments existing in his days, about the apparent motions of the heavenly bodies on the celestial sphere, and he perceived that the diurnal rotation of the earth was a more economical hypothesis than the revolution of all the celestial spheres. 创立近代科学的那些人有两种不一定并存的长处:作观察时十分耐心,设假说时有大无畏精神。其中第二种长处最早期的希腊哲学家先前曾有过,第一种长处在古代晚期的天文家身上也有相当程度的表现。但是在古代人中间,也许除亚里士达克外,没有人同时具备这两种长处,而中世纪的时候,更无人具备任何一种。哥白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讲解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二、课程编号:11012010 三、学时与学分:68/4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先修课程:基础英语1-4 六、适用学科专业:英语 七、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在一、二学年里打好了较为牢固的英语基础,具备了较强的汉语驾驭能力,并掌握了英汉两种文化的一般性背景知识,进而修读这门课程。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探讨基本翻译理论。上学期通过分析英、汉语语言及文化方面的差异,向学生介绍常用翻译技巧,并要求学生做大量的有关练习,提高学生处理词、句层次的水平,使其具备基础的翻译能力。下学期则引入篇章翻译。 通过对不同文体文本的篇章特点及其翻译的讲评和实践练习,培养学生针对不同文体进行翻译的能力及其篇章意识。要求学生修完本课程后,能熟练运用基本翻译技巧对较宽体裁的文本进行较为准确、流畅的翻译,每小时译速为250—300词/字。 八、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词、句层次上的相关翻译技巧:词语的增译、减译,词类转换,句子中的语态变换,正说反译与反说正译的运用,词序调整,分译与合译等。第二部分针对各种常见体裁的文本进行篇章翻译的讲授,培养学生文体意识,对新闻、广告、商贸信贷函、法律、科技等不同文体的篇章特点进行分析,评述篇章翻译对忠实传达原文风格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翻译理论知识,如翻译标准,翻译原则,奈大的功能对等理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等值的影响以及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具体学时分两个学期安排。 第一学期共17周,每周二学时,安排如下: 第1周翻译的基本知识 2—3周英汉语言对比 第4周直译、意译及混合运用 5—14周翻译技巧:选择词义,词类转换,增译减译,重复译法,正说反译,否定转译,语态变换,词序调整,分译合译等 第15周定语及定语从句 第16周英汉主语的表达 第17周长句的翻译 第二学期共17周,每周二学时,安排如下: 1—2周:介绍文体的翻译 3—4周:人物、景象描写的翻译 5—6周:散文的翻译

大学英语翻译全教程第一讲(完美版)

翻译理论与实践 (以《英语翻译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为基础) 第一讲翻译概述 一、翻译的概念 1.广义的翻译指语言与语言、语言与非语言等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它包括不同语言间的翻译(如英汉互译)语言变体间的翻译(如古今语言、不同方言的互译)、语言与其他交际符号的转换(如把交通规则画成交通标志)。他对翻译的内容只强调“基本信息”,不强调“完全的忠实”。也有翻译家提出“理解也是翻译”的理论,这就把语言与思维也包括在广义的翻译里了。 2.狭义的翻译指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中式地用另一种远表达出来。这个定义强调“是一种语言活动”,表明它是人类多种交际方式中语言交际的沟通;强调“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排除了同一语言间各变体的互译;强调“忠实地”,避免了翻译与释义或改写的混淆。 奈达(Eugene Nida)“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 in terms of style.”(Nida &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我们的翻译课讲的就是狭义的翻译,并专指“书面表达内容”,以区别于有独特之处的口译(interpretation)。 二、翻译的分类 1.从所涉及的代码性质看,可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语符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语内翻译是同一种语言见不同语言变体的翻译,如把古汉语译成现代汉语,把黑话译成一般语言(雷子,一方);语际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翻译,是狭义翻译研究的对象;语符翻译是用非文字符号解释文字符号,如图画、手势、音乐符号等。 2.从方向上看,我国的翻译可分为外译汉、汉译外。 3.从手段上看,翻译可分为口译、笔译和机器翻译。 4.从题材,即所译资料的性质上看,可分为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如小说、诗歌、戏剧等,和实用翻译(pragmatic translation),科技资料、法律文件、新闻、公文等。当然两者都可以进一步再分。如小说翻译、新闻翻译等。 5从翻译的模式上看,可分为全译、编译、缩译(节译)、摘译、改译。 a)编译是翻译与编订的结合,是指把所需材料选编、翻译过来,一般不加如译者的观点,所据材料 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常用于实用性资料的翻译中,如说明书,介绍。 b)缩译也叫节译,是翻译与缩写的结合,近似于编译,但一般要求原材料是一种。(如金教授《尤利 西斯》的节译与选译之争) c)摘译是翻译与摘录的结合,是比缩译更简约的一种获取资料的方法。 d) 改译,是翻译和创作的结合,如文学作品可以增删一些情节(迦因小传),体裁也可有所改动,如 原文是戏剧可改译成小说(如朱生豪把莎士比亚的诗体译成散文体)。 补充资料:口译 口译依进行的方式,可分为同声传译以及交替传译两大类。 ●同声传译 所谓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是指译员以几乎与讲者同时的方式,做口语翻译,也就是在讲者仍在说话时,同声传译员便“同时”进行翻译。由于同声传译员必须一边接收来自讲者的讯息,一边将讯息尽快传递给听者,因此“一心多用”这样的分神能力(Multi-tasking),是译员的训练重点。 同声传译经常应用于一般的正式国际会议中,通常口译员会坐在位于后方的“口译室”(Booth)中,透过耳机以及视线或视讯接收讲者的讯息,然后对著麦克风进行翻译,而坐于会场中的听众,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1》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1 课程编号:06120360 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 总学时数:32(理论学时:16 实践学时:16) 学分:2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适用专业:英语(师范)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翻译理论与实践1》是为英语(师范)专业开设的必修专业课。本课程是《翻译理论与实践2》的基础,旨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中外翻译理论,并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各种类型的翻译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掌握翻译技巧,增强翻译技能,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2》的学习做准备。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翻译概述 1.教学内容 翻译的基本原理(定义、类型、标准);翻译的过程(理解、表达、审校);翻译的条件 2.重点、难点 重点:翻译的定义和标准 难点:翻译的标准(中西方著名翻译家提出的翻译标准比较和探讨)3.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翻译的发展历史和定义;掌握翻译活动的基本过程;理解中西方著名翻译家提出的翻译标准。 第二章英汉语言对比 1.教学内容 英汉语言不同点对比(印欧语系与汉藏语系;主语句与主题句;形合与意合; 树状与竹状;静态与动态) 2.重点、难点 重点:主语句与主题句;形合与意合;树状与竹状的不同点对比 难点:树状与竹状的不同点对比 3.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例句分析,了解英汉语言在语系、句法、语义、词法等方面的不同点,在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差异理解,提高英汉语言差异的敏感度。 第三章英汉思维和文化对比 1.教学内容 英汉思维和文化对比

翻译理论与实践(20)

作业讲评: 那年, 我患了严重的精神疾病, 住进医院。第五星期结束时, 丈夫陪我去看院内医生。精神病科主任问了几个问题后, 告诉我说: “你进步很快, 很可能再过一星期, 就可以出院了。”丈夫和我相视而笑。 出院后的一年半, 丈夫陪我每六个月去一次本地的心理卫生中心接受检查。每去一次, 我的药量就减少了一些, 最后医生告诉我说,不必再服药了。这段时间, 我逐渐恢复了精神失常前的生活。我很幸运, 因为这类精神病多半可以治愈, 患者中80%以上可以完全痊愈。 现在, 折磨我很久的病痛已经一扫而空, 我获得了新生, 婚姻又和以前一样美满了。而我的丈夫在那段可怕痛苦的日子里忠贞不渝的爱令我永生难忘。 That year I suffered from a serious mental illness and was taken to hospital. Accompanied by my husband I went to see the doctor at the end of the fifth week. After asking me a few questions, the director of the psychiatry department then said, “You’ve been doing quite well. Perhaps you can go home in a week’s time.” M y husband and I couldn’t help grinning at each other on hearing this. In the following 18 months after I wa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my husband would accompany me to the local mental health centre for examinations every six months. With each visit, the dose of medicine prescribed to me was progressively reduced until one day the doctor tol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