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入门课文翻译

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入门课文翻译

第3单元英国的政府

英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代议民主制国家主,其代议民主制度起源于1000多年以前。其它一些国家也有如此悠久的政治历史,但这些历史往往经受突然的暴力性剧变。尽管英国历史上也曾有过政治不稳定时期,但相对于法国、美国或中国而言,英国的建国历史是一个逐渐演变而不是革命性剧变的过程。这样长久持续的历史在英国现今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中仍然有所体现。(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有关政权、政府制度及政策制定的理论和价值观等。)

君主政体

最古老的政府制度是君主政体(由国王统治)。这可以追溯到从公元5世纪开始统治英国直到1066年被诺曼人征服的撒克逊人。埃格伯特国王于公元829年将英格兰统一在自己的统治之下,而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他的直系后代。

君王的权利主要来自古老的信条“君权神授”。它认为君主的权威性是来自上帝的,而不是来自他的臣民们。虽然有时不同的家庭之间有王位之争,都坚持说自己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但由于有这种神圣的权利,很少有人质疑过君主制是否应该存在。1000多年来,英国一直是由世袭国王和女王统治。但有一次短暂的例外。在17世纪,英格兰共和派“圆颅党人”(之所以称“圆颅党人”是因为这些人公然藐视流行时尚,而把头发剪得非常短)和保皇派之间有一次内战。圆颅党人由奥列佛·克伦威尔,他想废除君主制,而保皇派卢继续维持它。1642年,圆颅党人成功地罢黜了国王查理一世,统治了整整11年之后,王朝复辟了。

虽然在理论上,君主有上帝撑腰,但实际上,甚至是在中古时代,人们就认为君主不能无限先例权力,而是应该乐于接受杰出人物的建议。

一群封建地主和都会反对约翰国王(1199-1216)的一些政策。这种反对势力如此强大以致于国王最终同意给予他们一个自由宪章和一些政治权利,这个自由宪章现在仍然用的是中古时代的拉丁文名称“Magna Carta”(“大宪章”)。大宪章对于国王进行一些限制,使他不能滥用皇家的权利,这仍然被看作是英国市民有权反对王室的一次典型表现。

议会

英文中的“国会”(parliament)这个词来源于动词“parley”, 意思是讨论或谈话。该术语在1236年被第一次正式使用,用来描述封建贵族和来自各个郡、市的代表们的聚会。当时,国王需要筹集资金时偶尔召集这些人来开会。传统上,中世纪的国王应该用自己的财富满足他们皇室自己的开支。如果需要额外的资源――比如,国王想要发支战争,这是国王们经常要做的事――他就会极力劝服“大议会”给他一些额外的钱。大议会是一群地位显赫的,富有的,一年被国王召集起来聚会几次的贵族们。到13世纪,国王们发现若仅从这一小群人中要钱已不能相抵,因此他们把大议会的范围拓宽了,把各郡、市、镇的代表们包括进来,使他们为他的工程贡献钱财。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大议会后来逐渐包括那些享有世袭贵族头衔的家族、大封建领主(上议院)和公众的代表们(下议院)。这两个院直到现在仍然存在,统称“国会”。下议院很快就赢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他们很乐意帮助国王征税和通过法律。但作为回报,他们想要对国王的所作所为有更大的发言权。作为对这种发言权的认可,亨利四世在1407年颁布,所有发放的补助金都要先经过下议院的考虑和批准之后,再提交上议院考虑,这作为一个惯例延续至今。到15世纪,下议院还获得了制定法律的权利。这是一种以前只有国王和他的顾问们才享有的特权。

17世纪把圆颅推上政权高峰的内战起源于国王与议会的权利之争。詹姆斯一世和他的继

任者查理一世都坚持“君权神授”理论。他们认为代表人民大众的国会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有真正的政治权利,而是因为国王允许他们存在。正是为了重申议会的权利,才发生了内战。保皇派军队被打败了,国王查理一世于1649年被处死。但是到1660年,王朝复辟了,查理一世的儿子当上了国王,称查理二世。

其下一任国王詹姆二世很明显几乎没有从前几十年中吸取教训。他也企图不经议会的准许而执政。主要的政治家和教会的权威们要詹姆斯的女婿威廉·奥伦治来取代他。作为回报,威廉向这些代表们许诺他将宣布凡是没经过议会同意的统治是不合法的。这本来可能会导致另一场战争的爆发,但詹姆斯二世逃跑了,威廉接任了。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保证了国王将永远不能忽视议会的存在。

首相和内阁的产生

为使王室和议会保持良好关系,国王或女王常定期与议会一些主要议员碰面,这些人后来逐渐被称为“内阁”。虽然内阁大臣是由君主任命的,但他们必须在下议院得到足够的支持,以使他们能够国会通过法律和投票决定税收制度。

1714年,执政女王去世,但她没有子嗣继承王位,因此,英国不得不从德国“进口”了一位英国的皇家成员来统治英国。这位新的国王乔治一世英语讲得很差,而且怎么也对政治不感兴趣。因此,他把主持内阁成员会议的工作留给了他的一位大臣。很快,这位大臣就被称为“首相”。

虽然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国王或女王仍然非常有影响力,但同时,议会慢慢地变得强大起来,尤其是当它变得更加有组织性的时候,其势力越来越大了。1832年,当通过大众选举来挑选下议院代表的选举制度取代了君主任命制时,现代政治体制诞生了。国会议员们组成各种团体,向选民们宣扬他们的政策和观点以取得支持,这些团体最终逐渐演变成政党。在下议院中赢得最多支持者的政党组建政府,按惯例,该政党的领导就成为首相。

如今的英国政府

从上述简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今的英国政府深受其悠久历史的影响。英国既是一个代议民主制国家,又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虽说国家的官方首脑是女王,但她的权利大部分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和象征性的。国家级和地方级的政府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根据英国的宪法原则统治国家。

由于过去大英帝国的历史,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曾被英国统治过,人们发现在许多殖民地国家存在着类似的政体。按照英国的代议民主制的原则来统治的国家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印度。除了印度,所有这些国家都承认英国的女王是他们的国家元首。在这样的君主立宪制中存在一位王室的代表“总督”,以行使君主的职责。

宪法

如今的英国的统治方法是以宪法的条款为基础的。以色列和英国是仅有的两个没有书面的成文的宪法的国家,而大多数国家都有这样的宪法。没有一个特定的书面文件来列明关于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的基本条款,英国政体的基础是成文法、普通法(判例法)和习惯法。成文法是指由国会通过的法律;普通法是指英国法庭历来通过判决而形成的法令;普通法是指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但却对政体的运行非常重要的一些传统的规则和习惯。它的其它议会

议会有许多不同的职能。首要的是,通过法律。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投票决定税收制度,为政府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其它作用还有:详细审查政府的政策、行政管理工作和

费用支出情况,并且就当前主要问题展开辩论。

由于议会能独立修改宪法的条款,因此在英国政体中具有最高地位。例如,英国决定要加入欧盟,就需要对宪法做一些修改,因为加欧盟就意味着承认欧盟的法律在某些情况下比英国的法律更加重要。

对于议会的权利,没有法律上的限制。议会可以制定或修改法律,修改或推翻已成定规的习惯法,甚至可以不用征得选民同意而推迟选举日期。然而,它并不宣称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利,而是把普通法铭记在心,根据先例行事。

严格来说,如今的国会由女王代表的王室,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任何提议的法规都必须经过这三个机构的一致同意才能得以通过。

然而,如今大多数人日常所说的议会指的是上议院和下议院,而把王室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这是因为尽管必须经女王同意方能通过一项法律,但是女王总是理所当然同意的。皇室的最后一次拒不同意是在1707年。

王室

如今君王的作用主要是象征英国的传统和国家统一。显然,首相及执政党任何时候都只会代表选举他们的那部分人。然而,女王没有任何政治倾向,属于每一个人。按照宪法的规定,女王的其它职责是:她是法律意义上的行政首脑,立法机构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司法机构的首脑,军队最高统帅,以及英国国教的最高领袖。

在1988年的一次民意测验中,大多数不列颠人认为女王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国内外代表英国,她的第二重要的工作是为良好公民和家庭生活制定标准。虽然女王确实是过着可作为典范的生活,她的孩子们却因为行为表现不好面而遭到非议。她的继任者,也就是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子与他的戴安娜离婚了。报刊上许多报导都说他们俩都有婚外情。她的二儿子安德鲁也与妻子莎拉·弗格森(通常被人称为“弗吉”)离婚了。尤其是安德鲁与弗吉,因为乘坐喷气飞机飞来飞去的阔老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钱的挥霍无度而遭到大众的批评。

尽管女王本人很富有,但王室的许多资金开支来源于纳税人,大概是对王室代表人民利益尽责的一种承认。近几年来,这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安德鲁与弗吉分手以后,1992年报纸登载了这样一幅照片:袒胸露乳的弗吉和她的“财政顾问”懒洋洋地躺在游泳池边上。这激起了民愤,因为他们纳税的钱竟然是用来资助这样堕落的行为。不久之后,查尔斯与戴安娜也宣布分手。关于他们各自婚外情的指挥也开始出现在报刊上。对女王子女行为的指责引起人们对君主制的广泛批评。1992年11月温莎堡遭火灾破坏,更使这场争论达到了高潮。政府立即拿出5千万英镑的税款作为其修缮费用。选民们非常愤怒:英国正处在经济衰退期,一些基本的设施如医院、学校已经因为公共资金短缺而被迫精简机构。女王那么富有而且不用纳税,却不必担负一丁点温莎堡的维修费用,选民们认为这太不公平了。纳税人一直在支付白金汉宫、温莎堡、另外三个宫殿、一首皇家渡船、一辆皇家火车和一架皇家飞机的经营费用。由于人们的争议,女王主动提出自己开始纳税而且减少公共资金对自己家庭的资助。为了筹集修缮费用,她还开始在夏季将白金汉宫向游客开放。她乐意接受大众要求的行为再次使她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不过,她的孩子们仍然不受欢迎。

女王的一人不为人知,但又对英国非常重要的职责是:做首相们的密友。每周二,首相在白金汉宫与女王进行私人会面。40年在位期间,女王曾先后与9位首相坚持每周交谈,这些首相声称,女王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她政治上的中立态度,使她能为日常国家管理事务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有趣的是,据说女王与工党的首相们比与保守党的首相们相处得好。

上议院和下议院

女王下面是上议院,由神职议员和世俗议员组成。前者是指英国国教的大主教和知名主教,后者是指其他非主教或大主教的贵族议员。上院议员通常被称为贵族,不是选举产生的,除了代表他们自己,不代表任何其他人。他们之所以在上院中有席位,是因为他们从祖先那时继承了这一席位(爵位只能父子相传)或者因为他们在首相的提议下由国王任命为贵族。(这是1958年开始实行的)。这些人后来被称为终身贵族。

因为贵族们是任命产生的,或是由于生在贵族家庭而拥有这样的权利,所以他们在国会中只代表个人讲话和投票,而不是代表国家的更大的利益――不过,当然也有关心公益的贵族们,不只是代表他们个人的利益而是尽力为国家服务。不象那些下议院的议员们,上院的贵族们不拿薪水,而且许多人根本也不出席议会。1993年,有1213名上议院贵族,其中名为世袭贵族,391人为终身贵族,20名为法律贵族(选来协助上议院行使司法职责的一个特殊群体),剩下的都是神职议员。其中,平均只有375人定期出席国会的会议。

现在,人们认为上议院的组成成分既表现出性别歧视,又体现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因为大多数贵族爵位是父子相传的。英国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10年中将会努力改造上议院以使其成为更有效、更现代化的机构。

最后还有一个下议院,上前大约有650名国会议员组成,他们是由选民们选出来在议会中代表他们的利益的。国会议员代表某一特定地区的选民,被称为选区或是席位。席位的数量随着人口的变动而稍有变化,国会议员的任期就是议会的任期,即两届大选之间的那段时间。在新的大选中,又有新一轮的国会议员被选举出来。然而,国会议员可以被再次选中,且次数不限。因此受欢迎的国会议员们一生的职业就是做国会议员。不象上议院的贵族们,国会议员们一年可得薪俸约31000英镑。这相当于一个中产阶级的专业人士,如医生、会计平均一年的收入。因此,人们认为国会议员应该能够与他们所代表的“典型”的投票者志同道合。他们还可享受聘请秘书津贴和研究员所用津贴、旅行津贴等。

大多数国会议员都属于政党――工党、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是最大的政党。首相当然是在大选中赢得最多席位的领袖。现在,他或她的内阁通常由执政党中的大约20个国会要员组成,都是由首相挑选出来在内阁中担任政府大臣的人。内阁履行制定政策、协调政府各部门工作、以及对政府进行全面管理等职责。下议院是英国的政治生活的中心所在――就是在这里,当选的代表们制定政策,并进行讨论――因此,其职能将在关于英国政治的那一章详加叙述

Unit 4 Politics, Class and Race (英国的政治,阶级和种族)

第4单元政治、阶级和种族

大选

为什么大选如此重要?

周期性的大选在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中非常重要。(西方的民主制主要指西方国家中定期举行的议会及总统选举制。)英国人民为争取推举代表自己利益的议员候选人,取得选举权而进行了200多年不断的斗争。虽然国会议员选举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在1832年,仅有5%的成年人被允许参加投票;到1884年,不断的政治运动使该比例上升到25%;到1919年是75%;到1928年已达当今水平,大约是99%.(那些被排除在外的是上议院的贵族,某些类型的罪犯,法律上认可的精神病患者,以及侨居英国的外国公民。――不过,侨居英国的爱尔

兰共和国公民,可参加投票。)大选被视为是影响未来政府政策的一次良机。或者退一步说,不管政治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缺陷,大选至少可以给人们一次“把无赖踢出去”的机会。

什么时候产生选举?

正如前一章节所述,英国人由651个国会议员中的一名来做代表,而这651名国会议员代表英国所划分的651个选区。在国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形成政府,而其领袖成为首相。当一届政府执政五年之后,必须辞职,并进行新的大选,在大选中,所有的英国成年人又一次投票机会来选举他们选区的国会议员。一届政府执政不能超过五年,除非是在特殊情况下。(20世纪出现过两次例外,两次大选分别被推迟到一战和二战结束后。)然而,首相可以在不满五年时召集大选。当政府在下议院中的不信任投票中输了时(比如1979年),这种提前选举可能发生。所谓“不信任投票”是指某一国会议员(通常是反对党中的一员)提出这样一条声明:“下议院对该任政府已失去信心”,并让国会议员们对此进行投票;如果多数国会议员同意这一声明,那么该政府就真的失去了执政的能力,被迫辞职,进行新的大选。提前选举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如果首相认为该任政府上前很受欢迎(也许经济很繁荣),因而提前进行大选以期两次赢得五年的执政时间,因为等到期满时,可能因已经变得不受欢迎而在大选中失败。

谁能参加竞选国会议员?

任何一人肯资格参加选举投票的人都可以成为议员候选人。当然,必须先会500英镑贪多,并且获得至少%的选票才能收回这笔。这是为了防止人们把参加竞选当儿戏。但是英国大选如果没有那些乖僻的无希望获胜的人诸如“怪物疯话疯子党”参加竞选的话,就不完整了。(意思是英国的大选中,每次都有一些怪人参加。这里提到的“怪物疯话疯子党”是60年代由一摇滚歌手建立的,没有什么跟随者,但每次选举都参选。)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不是由主要的政党之一推举出来的候选人,你不大可能劝服许多人投你的票。即使选民们尊重你及你的主张,他们会把投你的这一票视作废票,因为即使你获胜赢得议员席位,在议会中面对大党的多数议员们,你还是无能为力。(意思是在英国,小党或独立候选人没有获胜执政的机会。)投票选举独立的候选人实际上等于无法参与大党之间争夺执政权的竞争。有一些小党派也曾获得选举上的成功,尤其是与某一特定地区的政治有关的党派,如“威尔士党”。但想要在国家政治中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必须加入某一大党派,并且申请做某一选区的候选人。

选举时发生什么事?

选举日期一旦确定下来,选举登记册(有资格投票的公民的列表)上的每个人都会收到一张邮来的投票卡,卡上详细写明投票时间及地点。选举登记册是根据各种不同的资料来源编纂而成的,但核查自己的名字是否在登记册上是选民自己的事――比如,有时人们搬家之后忘了重新登记了。

同时政党也开始着手进行竞选运动。竞选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在报纸上登竞选广告、上门游说(候选人或他们在当地的支持者挨户敲门,试图劝说选民们投他们一票)、邮寄竞选传单,主要政党还可以在电视上进行严格时间控制的“政党竞选电视讲话”:各大党可有数次公开演讲的机会,但每次不得长于10分钟,在国家电视台向公众“推销”他们的政策。(电视台)提供的时间是免费的,但时间的长短按该党上一次大选中获得的投票率分配。不允许他们花钱买更多的电视讲话时间,那样做会有利于富有的政党而对贫穷一些的政党不利。相同地,为了公平的原则,对每位候选人在他的选区竞选运动中所花金额进行严格限制(在1992年,

规定最高不能超过7000英镑)。除了电视讲话以外,各党用于全国竞选运动的资金不受限制。三大党在1992年的大选中所花资金分别在2百万到1千万英镑之间。除了政党自己的宣传活动以外,报纸和电视节目也花大量时间用来讨论竞选活动,采访政治家们,预测结果。媒介花巨资做“民意测验”,抽样调查选民会投谁的票,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试图猜测大选结果。他们的预测经常是错误的。

候选人在竞选活动中,不仅要鼓吹自己的政策有多好,还得向公众显示对手的政策有多不好,所以他们往往互相指责,火药味很浓。许多英国人抱怨说竞选运动太过消极,政治家们不好好解释他们自己的政策,而是解释为什么人们不能投他们的对手的票。

选举日,人们去他们当地的投票站投票(通常都是临时借用一整天的公共建筑,如学校或社区中心)。人们把投票卡交给一位官员,这位官员对照选举登记册进行核对,然后给他们每人另一张卡,卡上面有候选人的名字。投票者把它拿到一个私密性强的小间里(保密在投票过程中很重要,因为如果没人知道你投谁的票的话,你就不会觉得有任何压力进行自主投票了。),在他们所选的候选人姓名旁边画“X”,然后折起来,把它拿到那位官员身边的密封盒子那儿去,通过盒顶上的一个小缝塞进去。

当一天的投票结束后,就开始计票了。志愿者们在严密的监督下统计每个选区的投票卡。几小时之后,结果就出来了。电视台花大量节目时间监督从全国各地选举结果汇总而来的整个过程,同时不断统计报道各党所获席位的最新数据。在势均力敌的选举中,这时往往很紧张和刺激。通常在零晨时分,哪一党派将组建下一任政府就会大白于天下—只要该政党赢得326个选区的支持,那将使他们在下议院的国会议员中占多数。此时对于赢得大选的政党和他们的支持者们来说是最大的欢庆时刻,而对于失败者来说却是失望透顶之时。

政党

英国有三大主要的党派:保守党和工党是电大的两个,任何大选实际上是关于这两党中由谁来执政的竞争。但还有一个重要的第三党,自由民主党,它通常能获得多达约20%的选票,这个数目不够组建政府,但却足以对其他两党谁执政产生重大影响。(1947年,工党未能获得多数选票,在小党的支持下才得以执政组建政府。)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这样的政党从而参与内部政治:只不过要交少量的年费。所有政党都鼓励民众加入,因为这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钱资助他们的竞选活动,他们的政策也可以显得更合理合法。

工党是三个中最新的一个党派,由19世纪末日益发展的工会运动创立。它很快就取代了自由党而成为两大党派之一。(19世纪的政治实际上是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的竞争。)工党是社会党。(欧洲的社会党很复杂,一般都不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建立的政党。)工党认为整个社会应在经济上相对平等,政府职责中有一部分即是充当“再分配”代理人:向富裕阶层收税转而资助贫穷阶层,以达到将富人的一部分财富再分配给穷人的目的。除了这种再分配的角色,他们还把政府看作是向所有人提供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健康、教育和公共运输。1945年上台执政的工党政府对英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实施了全民医疗制度,为所有国民提供高质量、免费的终生医疗保健;(National Health Service:全民医疗制度,指1948年开始实施,主要靠赋税维持的免费医疗制度。)提供了一系列福利金(以代替或补充失业者、生病的人以及贫穷者等弱势群体的收入。);引起争议最多的是,工党将大批工矿国有化,使得英国经济成为一个既有私有企业又有国有企业的混合经济体系。在接下来的34年中,一直保持着这种局面。政府的所有这些活动都需要钱,因此工党被称为是高税率的党。该党的活动仍然大部分靠工会资助。

保守党执政时日更多一些。在1945年以后的那段期间,因为时而工党被保守党取代,时而保守党又被工党取代,所以政府的政党变动频繁。从1979年到1997年,保守党连续4次赢得大选,执政了很长时间。保守党被看作是个人的政党,保护个人获得财富的权利以及自由支配个人财富的权利,因此支持一些商人们喜欢的政策,比如低税率。他们的政党资金很多都来自大公司。但是在过去几年里,(保守党的)这一经济政策已经附带有一种对社会贫困阶层“慈父”般的义务。(指保守党也开始关注社会贫困阶层的问题。)这就意味着虽然工党在1945年以后建立的“大”政府与他们保守党的原则不同,但当他们执政时,并没有废除它。所以,工党与保守党之间的差别只是程度不同,而不是截然相反。(意即两党在政策的实施方面开始越来越相互靠拢。)然而,正如我们在以下章节中将要看到的那样,两党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近期两党都有重大改变。

自由民主党是第三大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中间党”,其意识形态居于两大党之间。因此,在选举时,他们既可能收到通常是工党的支持者的选票又可能收到通常是保守党的支持者的选票。许多人认为自由民主党在均衡个人和社会方面较为灵活,讲求实际。他们强调,英国宪法需要修订,以使政府更加民主和负责。

有一些小党派支持联邦中的三个小国家独立,不过,目前他们在选举时收到的选票很少。

近期的政治趋势

20世纪70年代对于英国来说是困难的10年:经济发展很差,增长率很低,而通货膨胀率很高。大的私有公司开始破产,国有化工业效率很低。为了提高待遇,维持生活水平,工会发动了各种运动。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罢工,这使得情况更加糟糕。工人和经理之间的关系很差。工会领导成了国家级人物,直接与政府谈判,很显然有很大的权利。许多人认为这种影响是不民主的表现。这十年的经济问题困境在1979年的冬天达到极点。当时有许多次分布广泛的罢工。工党面临了一次不信任投票,在投票中,工党失利了,引起了新的大选。玛格丽特?撒切尔领导的保守党赢得了1979年的大选,因而成为第一位女首相。(在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困境中,保守党在1979年大选中一举击败工党,上台执政,开始推行私有化及自由经济的政策。)

从保守的角度来看,撒切尔夫人是一个激进分子,信奉政府少干预和自由市场经济,不太关心“慈父般”的形象――她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是一种“保姆国家”体制,鼓励懒惰而不鼓励创新精神。结果,20世纪80年代,英国社会发生了自40年代后期以来的最重大的变革。改革的一部分是撤销1945年工党所做的工作,其主要政策之一是对国有产业的私有化,包括:英国航天宇宙;英国航空公司;英国电信;英国石油;水、电、煤气公司以及许多其它的,包括公共住房,都逐渐被出售了,到如今,国有产业已所剩无几。这一政策总体来讲是成功的,因为私有公司经营更好,生产效率更高,赢利更多。然而,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在生产效率逐渐提高使得私人投资者有能力收购它们的过程中,所有这些大型产业都要辞掉很多工人。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失业人数猛增,从1百万上升到3百50万。因此贫困率也出现了自二战以来的第一次上升。政府福利也变得不那么慷慨大方了。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变得越来越富有,而另有许多人变得越来越贫穷:英国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平等,许多人认为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健康、教育、交通都变得越来越差。自由党的领导把20世纪80年代描述成“一部分人富裕起来,而大部分百姓的生活却贫困化”的时代。然而,许多公司繁荣起来了,政府管制规则的简化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公司。

变化机制中的一部分是削弱再分配性质的税收制度:税率降低了,允许人们保留自己所

挣钱的更多部分。这一举措本是想改革地方政府税收制度,却导致了撒切尔政府的垮台,因为许多市民认为撒切尔政府提出的“人头税”这一新税收政策是不公平的,因而拒绝交纳此税。为了维持声望,保守党废除了新的税制,选了一位新领导:约翰?梅杰。他继续施行撒切尔夫人的政策,但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方式。

由大政府社会主义逐渐走向自由市场个人主义已成为国家(和国际)趋势,面临这一趋势(以及四次大选连续失利),工党也不得不进行改革。它已变得不那么“社会主义”了,放弃了它一贯坚持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且对可能会引起税收增加的政策谨言慎行。

因而,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政治向“右”倾斜了,远离“公众的”而偏向“私人的”了;远离“社会的”,向“个人的”倾斜了。所有的政党都得做出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

当前问题

过去的四年中(到1996年),经济稳步增长,失业率稳步下降。通常,这些对于政府来说都是好兆头,但是随着下一次选举的日益临近(1997年7月),约翰?梅杰的保守党依旧不受欢迎:在民意测验中远远落后于工党。部分原因是保守党执政时间太长了,人们已做好准备要改变一下了。新闻报导中还有许多关于政府腐败的传闻。此外,人们认为保守党内部在对欧洲的政策上意见分歧,一些人支持一体化,一些人则持反对意见。尤其是对于货币统一这一问题上有分歧――英国是否应该放弃自己的货币(英镑)而与欧洲其它国家一样使用新的欧洲货币(欧元)。受到大众欢迎的政府服务设施如健康和教育在保守党的领导下也显得不那么“安全”。所有这些因素都意味着在新领导托尼?布莱尔的领导下呈现新面貌的工党目前下受欢迎,而且看起来很可能赢得下一次大选。

等级

社会等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但提到英国社会就很难避免要谈到等级问题,因为与其它国家相比,“等级观念”在英国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的确如此,但也不能过于夸张。大多数国家都有某种等级结构,在其社会中都存在着在职业、收入及某些文化特征上有共同之处的群体。但是,“等级”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在于一个人出生于何种阶层会影响到他一生的机遇。一对中产阶级夫妇(可能是一名医生和一名教师)的孩子,与工人阶级的孩子相比,很有可能接受中产阶级的教育、职业及收入。在英国事实的确如此。尽管这里应强调指出,工人阶级的孩子完全有可能取得中产阶级地位。但从数据上来看,这种可能性要比他那些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校友们小得多。

如果问他们属于哪个阶级,大约有一半的英国人自称是中产阶级,一半的人自称是工人阶级。职业将是他们划分阶级的主要导向:体力劳动者(或称“蓝领”)通常称自己是工人阶级,办公室工作人员(或称“白领”)通常称自己是中产阶级。但是,人们对非技术性办公室工作和技术性收入较高的体力劳动所产生的模糊概念又引申出“中下阶级”这一名称;而“中上阶级”则指医生、律师等相对高收入、高地位职业的那些人,尤其是指家族中有从事此种职业的传统的那些人。这就使他们与今天大多数中产阶级(其父母及祖父母是工人阶级)区别开来。这反映出20世纪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自1945年以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更加平等的社会政策。

这种阶级划分不单单是经济上的:一位汽车工人(属工人阶级)挣的钱可能要比一位大学教师(属中产阶级)要多,但文化差异是存在的。在英国,一个明显的差别是人们看的报纸不同。汽车工人可能要看(虽不太确定)诸如《太阳报》一类的报纸。这类报纸严肃的时事新闻报道较少,更多的是有关电视肥皂剧、皇家生活及体育报道。而大学教师可能会选择

《卫报》。这类报纸上的文章较长,其范围覆盖国际国内的新闻事件、戏剧、文学等高文化层次的文章。不认识他们的人只需要通过聆听他们讲话的方式就能判断出他们所属的阶级,工人阶级说话时地方口音更重一些。

“中上阶级”区别于其他阶级的另一个因素是他们所受的教育。大多数英国的孩子都进入同样的免费公立学校,只有占英国人口7%的孩子能进入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他们在那里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多机会进入一流的大学。(比如在牛津和剑桥这两所一流的高等学府中,大约有一半的学生来自私立学校)这一点很重要,不仅是因为牛津剑桥可以提供良好的教育,更因为这里可以提供一个关系网——英国社会在艺术、媒体、工业和政治领域的上层人物中有很大比例是牛津剑桥的毕业生。当雇佣员工时,各单位倾向于招聘牛津剑桥的毕业生。例如:虽然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来自中下阶级,他没有上过大学,这一点体现了英国社会的进步,但在他所领导的22名政府高级部长中,有大约90%是牛津剑桥的毕业生,这也正反映出名牌大学教育的优越性。

英国社会的等级制度与美国、中国不同的是:英国还保留了世袭贵族。在上述中上阶级子女就读的私立学校中会零星散布着一些贵族的孩子,这些孩子将继承准男爵、男爵、公爵等贵族头衔,往往还继承财富。许多孩子所在的家庭拥有财富和地位已有几个世纪之久,并在国内拥有相当豪华的住宅。贵族中的年长者还能继承在上议院的席位及投票权,这种政治权力的承袭是欧洲其他国家贵族所没有的。

但这些贵族存在的意义不应被夸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尽管他们仍有影响力,但却不可能主宰英国社会,甚至那些在英国社会最高层,拥有极大财富和影响的“权力中坚”(尽管他们并没有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形成一个独立的阶层)也不能主宰英国社会。在英国的富人当中,许多并不是贵族,而是商业者和企业家。上院中大多数积极分子也并不是贵族出身,而是由于对英国社会作出了杰出贡献而被授予终生贵族头衔。其子女不能承袭此头衔。(比如:撒切尔夫人是食品杂货商的女儿,当她从首相的位置上退下来时被授予终生贵族头衔。)实际上,议会中真正的权力不在上议院,而在下议院。工党已决定终止世袭贵族在上议院中继承席位的权利。并且贵族在国内的住宅将向公众开放以用来筹集房屋保养及维修的资金。

种族

其他国家的人们经常认为英国完全是“白种人”的天下,事实并非如此。大约有5%的英国公民来自非欧洲的民族群体。虽然一小部分的少数民族人口已在英国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住在如利物浦、布里斯托尔这类港口城市的居多。但这些移民中大多数是在过去的40年间到达英国的。他们大多来自于现在已几乎不存在的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他们曾有权获准居住在英国。近年来,英国大多数移民分布在世界的两大地区:一个是南亚地区,即印度、巴基斯坦及斯里兰卡;另一个是加勒比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如牙买加、特立尼达岛。当然,世界各地还存在着一些更小的移民群体,如中国的香港就居住着120000移民。

英国的这一民族特征给英国社会带来了许多影响,虽然存在间接的负面效应,但正面效应仍占主导地位。从正面来看,这些移民群体都有各自的文化,他们的到来为英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例如:英国曾在饮食方面声誉极差,而现在却和任何国家一样有多样的烹调,每个社区都有印度和中国餐馆,大城市种类更多。餐馆中食品的多样化也影响了家庭烹调,许多家庭也尝试着去做这些可口的饭菜,以至于现在商店必须购进大量烹调原料来满足市场需求,在一些书目和电视节目中也开始介绍各种各样的烹调方法。

同样,英国的音乐界也因新移民的加入而活跃起来,许多英国黑人表演家荣登流行唱片排行榜。尼日利亚/苏格兰血统的歌星萨德(Sade)在美国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亚洲和非洲—加勒比海音乐的相互影响,形成了新的流行音乐形式。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能产生更新颖独特的作品。英国很多受世人尊敬的作家都有移民背景,如:拉什迪、蒂莫西、尼古拉斯等。

当然,大多数移民并不都去开饭馆或是成为作家或音乐家。虽然他们与邻居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家庭结构,(例如:由于虔诚的基督徒人数已下降,许多南亚移民信奉的穆斯林教现在被认为是英国最活跃的宗教)但他们同样也是找份工作,做点小生意,过着无人打扰的生活。孩子也同其他白人的孩子一样去上学,并具有英国国籍。他们已成为英国公民,和其他英国人一样参与英国社会活动,并为之做出贡献。

移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些英国白人的态度。许多国家都存在移民现象。在同化这些移民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英国也不例外。移民并不是均衡地分布在国家的各个地区。因此,一些地区,尤其是某些大城市及其内部地区,少数民族的居住率很高。在伦敦的一些市镇中,有30%以上的人口来自于非白种人群体。通常,习惯于单一种族社会的人们会觉得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到新来者的威胁,尤其当我们确实觉得经济上不稳定,担心失去工作时,会害怕新来者在经济上与自己竞争。也有一些人认为,文化差异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不有趣,反而令人反感。40年前,在酒吧或宾馆的招牌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文字“黑人不准进入”。令人欣慰的是情况已有所改变,依据各种种族关系的法令,这种情况都会被视为非法。但尽管已有了很大进步,官方也作了极大努力减少种族歧视,公开和隐藏的种族压迫仍然存在。

虽然少数民族在中产阶级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也出现了许多个人成功的典范,但与当地的白种人相比,移民的经济状况还是很糟。少数民族个体失业的可能性较大;在政治方面,尽管一些黑人和亚洲人已成为国会议员,但仍没有很高的代表权。然而,一些小党派采取了明显的种族歧视政策。他们的追随者们有时会采取一些暴力行动来袭击那些少数民族社区内的成员。尽管像The National Front这样的种族主义群体推荐了许多候选人参加国会议员的选举,但它的支持率仍很低,也从来没有获得过国会的席位。但他们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一些由白人和黑人组成的反种族歧视组织举行运动来反对那些种族歧视组织,有时还会发生激烈的暴力冲突。许多移民认为警察和司法制度对他们不公平,一些统计数字也证明了他们的看法。比如:按平均数计算,非洲—加勒比海一带的移民若与白人犯有同样的罪名,他们服刑的时间比白人长,这种不公平现象过去曾导致过大规模街头暴力活动。这些骚乱过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坦率地说,情况一直在好转,但还需要更大进步。

Unit 5 The UK Economy (英国的经济)

第5单元英国的经济

绝对衰退和相对衰退

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生产世界上1/3的制成品,1/2的煤炭和1/2的棉花。英国航运量比世界其它国家的总量还要大。但是这种状况持续时间不长,甚至到1900年时,已不再是这种局面,英国被美国和德国超过。当然,从1945年直到现在,英国经济通常都被认为是一种衰退。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相当容易引起误解,因为事实上,在这段期间,经济是稳步增长的,人们生活水平也在迅速提高。英国仍然是七大工业国

之一(美、英、德、法、日、意、加)。但是把这段时间描述成经济衰退期也是有原因的。英国作为在二战中胜利的联盟国之一进入了战后的世界,而其主要竞争对手们如德国和日本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而且英国仍然是大帝国的中心。统计数字表明,英国在国际经济中仅次于美国而位居第二。因而,很明显,那时的英国经济繁荣昌盛,而这样繁荣的经济它已不再拥有,这表明某种性质的衰退。

但是显示1945年英国的经济规模以及它在当时世界贸易中所占的高比例等等那些看似乐观的数据,掩盖了当时英国已处于极为不利地位的重要事实。第一,为了资助战争,该国已经债台高筑,出卖了许多长期积累的海外资产,并从美国和加拿大借了大量的外债。这些债务意味着英国是带着严重的经济问题进入战后时期的。

第二,帝国时代结束了。俗称大英帝国的“皇冠上的珠宝”的印度于1947年也就是二战结束的两年之后,赢得了独立。印度是大英帝国最大的要素,为英国产品提供原材料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与印度的这种关系已不复存在,继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其他原英属殖民地相继独立,使得英国成了一个土地面积大小仅为中等的欧洲国家,人口也只有美国的1/5。

第三,尽管非殖民化的过程相对迅速,相对平静,英国还是被迫在此过程结束(大多是到了60年代末)之前在许多海外殖民地区驻扎大量军队,军费开支巨大。作为战后世界的建造者之一――既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伙伴之一,又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之一――英国需要在军事上做大量的贡献。所有这些都导致英国比其大多数竞争对手花费更高比例的国民财富用于军费开支(占其研究与发展预算的比例尤其比其竞争对手高)。军费开支往往不会象其他工业投资那样产生经济收益。

第四,虽然英国在二战中由于德国的轰炸而损失惨重,但其工业基本上未受影响地幸存下来了。这与一些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对照――尤其是主要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几乎都得从零开始。这看似不利的条件却可能反而对他们有利:正因为他们不得不投资,所以他们可以投资于最现代化的设备和新产品。而英国工业能够靠旧工厂和战前的产品生存下去,再加上其他经济问题,也确实这样做了,所以就造成了一个长期的问题。它也意味着这两个潜在的经济大国最初的产量很低,因此虽然英国看起来比1945年富有了,但当他们复苏时,赶上英国是不可避免的。

不能有效地进行工业投资也体现了英国长期持续的经济问题。即使不是在战后这种特殊情况下,英国经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投资额(企业从利润中制取的用于再投资于新产品和新生产方式的那部分钱)还是相对较低。经济学家指出:在英国,工业与银行之间缺少一种紧密的联系――这又一次与两个最成功的战争经济大国日本和德国形成鲜明对照,在这两个国家,银行与工业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历史学家表明这也许是因为英国是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大国,在没有外来竞争的情况下,工业公司已变得习惯于自己为发展提供资金,而不必向银行借款。因而,英国的银行由于在国内找不到好的投资机会,而到海外寻找投资良机。国内工业的低投资率和海外的高投资率依旧是英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因此,英国是欧洲国家中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国家,但向中国销售的制成品却比德国和法国少。值得一提的是,在1945年英国经济表面上显得比较繁荣,但其实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欺骗性。所以,英国从当时的表面繁荣到现在的衰退,就显得比较政党了,因为这是那些早已存在的主要问题造成的。但我们应该记住这不是绝对衰退:英国不是变穷了,也不是比1945年生产的东西更少了,事实上(象大多数国家一样),它比那时更富有了,生产力更强大了。问题是虽然它发展了,可其他国家发展更快,因而英国的经济地位从那时的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下滑到现在的第六

位。甚至许多小国经济在人均产量上也超过子英国。所以说英国遭受了经济衰退,但这种衰退是与其他经济大国相比较而言的,而不是绝对衰退。然而,这种相对衰退使得英国政府非常担忧。

近期历史

英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尤其糟糕。那时的油价上涨导致了通货膨胀率上涨(上涨到了25%)。这使得许多工人罢工,要求加薪。英国流通货币(英镑)的贬值甚至迫使工党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英国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表现尤其差,进口量与出口量的相对比值日益上涨。所有这些负面的经济因素导致了 1979年的大选中政府的变更――因为玛格丽特?撒切尔领导的保守党许诺将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所以人们投票选举了他们组建政府。保守党的领导下,官僚作风减轻了(比如,外汇管制停止了,银行管理规则放松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都在全面实施私有化,使得许多国有公司加入到私有部门(如,钢铁,电信,燃气,航空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举措很成功,因为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而一些公司,尤其是新近私有化了的公司赢利了。负面影响是失业率迅速上升,最坏的时候达到将近12%。所以,公司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用更少的工人可以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因而能够支付更高的薪金,赚取更高额的利润,但那是以许多工人的失业为代价的,这些人不得不依靠政府的微薄补贴来度日。从整体上来说,国民经济增长率比其竞争者的要低。在1990-1992的经济萧条时期,经济甚至萎缩了2.3%.

然而自那时起,形势一片大好,有四年的稳步增长,增长率高于其它欧盟国家。失业率已下降到了7.7%,这在欧盟内部来说是最低的。通货膨胀率依然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由于利率降低了,所以投资增加了。英国是欧盟的成员国这一点也吸引了众多的欧盟以外的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公司来此投资,英国比其它欧盟国家得到了更多的这样的投资。总体而言,英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第二大目标,仅次于美国。它自己也是国际投资的主要来源――事实上,它是世界上第二大国际投资者(在1995年)

当前的英国经济状况

国民经济可以被分成三个主要的领域:第一产业,如,农业,渔业和采矿业;第二产业,用第一产业的产品制造复杂产品;第三产业,经常被描述成服务业,如,银行业,保险业,旅游业,以及商品零售。

英国的农业部门很小(带来1.4%的国民财富)但是效率很高,只用2%的劳动力生产58%的英国食品。英国3/4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其中大约1/4用于种植庄稼――小麦和大麦是最普通的两种庄稼地;剩下的用于放牧,包括牛(乳牛和肉牛),不过,绵羊是数量最多的家畜。牛肉产业曾受到疯牛病的严重冲击,这种牛的传染性大脑疾病导致1996年对牛肉出口颁布了禁令。最好的农业用地是英格兰东南部。

渔业为英国提供鱼类需求量中的55%。所捕的鱼大多数都是从苏格兰兰的港口上岸的。

能源生产是英国经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占国民财富的5%。自从20世纪70年代在北海底下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以来,英国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此外,它还有比较古老的煤矿业,现在占能源供给约1/4。剩下的3/4由石油、天然气和核能提供。如此丰富的能源资源意味着英国从总体上来说是个能源出口国。由于拥有把石油从各种复杂的近海条件中提取出来所需的技术,英国的近海石油工业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实力都是很强。英国的十大公司中,有三大是属于能源部门:壳牌公司(英国和荷兰合资)、英国石油公司(原属国有,1987年私有化)、英国煤气天然气公司(1986年私有化)。世界上最大的矿业公司

RTZ(里奥廷托锌公共有限公司)是一家英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经营矿业。

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仍然很重要,生产22%的国民财富。英国公司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都很活跃,但在药品(Glaxo-Wellcome: 英国的格兰素-威尔康制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药品生产公司)、化工产品(ICI: 帝国化学工业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油漆制造商)、航空宇宙(从整体而言,英国的航空宇宙业位居世界第三)以及食品饮料方面(苏格兰威士忌酒是主要的出口品)尤其强大。英国有很大的电子产业(位居世界第四),但是象其汽车工业(包括美国福特、通用、法国标致、日本尼桑、丰田)一样,这大多数都是属于外国拥有的。英国最后一家独立的(指英国独资的)大汽车公司Rover (罗孚)公司,最近被德国的BMW(宝马)公司买下了。高科技机器制造业围绕着赛车业发展起来了,世界上许多参加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和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英里汽车大赛的赛车都是在英国设计和制造的。麦克拉伦和威廉姆斯是这些公司中最成功的两家。最近私有化了的英国钢铁公司是世界上第四大钢铁公司。

象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英国的第二产业的重要性已经有了相对缩小,而第三产业或称服务业的重要性有了显著提高,现在占国民财富的65%。其中有许多是属于国内的活动,如,零售业,旅游业等等,但是英国也是一个主要的国际服务提供者,约占世界服务出口的10%。70%的英国劳动力都受雇于服务业。金融部门是这一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伦敦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它是世界上许多外国银行最大的集中之所,占所有国际贷款的20%,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除了银行业,商品交易和保险业也是“伦敦城”里很重要的活动。“伦敦城”是英国首都伦敦的市中心区的一部分,其中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股票交易中心“伦敦证券交易所”。广告业也是英国公司高度成功的另一主要的商业服务业。

个案研究:航空宇宙工业

英国的航空宇宙工业居于美国和俄罗斯之后而位居世界第三,能够生产民用、军用飞机(包括直升飞机)、导弹、卫星和喷气发动机的全套系列航空产品。它生产英国国民产值的2%,占制成品出口量的8%。

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是由(美国的)赖特兄弟于1903年制造的。在英国,第一架这样的飞机是在1908年制造出来的。但是仅仅几年之后,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迫使航空工业迅速发展,到1918为止,英国的航空宇宙工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和最精密复杂的,每个月生产1250架飞机。

一战之后,新型飞机的诞生为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一架改装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轰炸机于1919年飞越了大西洋,(英国战后利用军用飞机的优势发展民用航空工业。)一条民用定期航线,帝国空中航线于1924年开通运行了。国际航空竞赛刺激了技术的发展,一架装备有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的英国飞机Supermarine S6B打破了许多飞行速度的记录。(Rolls Royce是著名的汽车和发动机公司,生产的该小轿车属高档昂贵车,其发动机为世界航空工业界广泛采用。)罗尔斯?罗伊斯此时成了最成功的飞机发动机的制造商。通过一系列的兼并,飞机制造业逐渐集中到少数大公司手中。

两战之间的那段时期,最重大的发展之一是英国马可尼(Marconi)公司对雷达的开发。英国人弗兰克?惠特尔于1937年发展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喷气式发动机,这为航空工业的三大主要分支奠定了基础――飞机,发动机和航空电子,英国的公司在每个领域都很突出。

不幸的是,1939年,战争又爆发了,这又一次刺激了技术革新的快速发展,许多英国设计的飞机成功运行了,比如“烈性子”(Spitfire)战斗机和“兰喀斯特”式(Lancaster)

轰炸机以及技术达到绝顶的装有喷气发动机的“流星号”(Meteor)。罗尔斯?罗伊斯梅林发动机成了最畅销的飞机发动机,生产了166,000台。战时的政府看到了飞机工业的重要性(到战争结束时,雇佣了180万工人),因而设计了一系列民用飞机的型号,以便使战时的生产迅速转型。这些飞机中包括世界上第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民用航班:“彗星号”。

然而,英国的航空工业在二战之后的这些年出现了很多问题。它继续生产全套系列产品,甚至向美国出售一些飞机。但在多数市场,英国公司遭到了来自美国波音(Boeing)、麦道(McDonnel-Douglas)(这两家公司已于1996年合并)等公司的激烈竞争,这些公司规模更大,在巨大的美国民用和军用市场占有特惠客户的优势。英国的航空工业合并成两大主要的飞机集团:英国飞机公司(The British Aircraft Corporation)和霍克.希德黎航太公司(Hawker-Siddeley Aviation)。罗尔斯?罗伊斯是主要的发动机制造商,而西部公司(Westland)是主要的直升飞机制造商。然而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民用航班,比如“三叉戟”(Trident)和VC10型飞机的销售量都比美国的同类产品少得多。英国的军用飞机在海外市场销售情况也不景气,但独特的垂直起落的“鹞”式(Harrier)飞机例外,美国海军曾在众多的英国飞机中选择购买它。

问题的出在与其它面临同样问题的欧洲飞机制造商的合作项目上。第一个此类合作项目是英法合作生产的世界的第一架超音速客机,协和式飞机。这种飞机从技术上来说是成功了,但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失败了,只为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和法国航空公司(Air France)生产了16架。然而这种成功的合作带来了英法之间更多的类似合作项目,包括“美洲虎”攻击机和三种类型的直升飞机,包括Lynx型直升飞机,它的速度创造了直升飞机的世界纪录。

英国与其它欧洲国家发展了许多其它的合作项目,包括“狂风”攻击机――是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一个项目。现在的欧洲战斗机就是这样一个合作冒险计划。西部公司(Westland)已经与一家意大利公司合作开发了最新的直升飞机。

但是最成功的项目是在民用航班方面,其中空中巴士系列飞机已经能与美国公司相匹敌。这一项目正在法国、德国、英国和西班牙之间进行。英国的公司生产机翼。英国宇航公司生产他们自己的区域性喷气机,其中包括运行很成功的、以“最安静的喷气式航班”著称的146型(在中国航空公司中很受欢迎)。很有可能这些小型的飞机将来也会进入某一家欧洲的合资企业。

在过去的25年中,航空工业经历了所有制形式的一些主要变化。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试图为美国的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建造一台创新的发动机的过程中破产了,在1971年还不得不依靠政府来挽救。英国飞机公司(The British Aircraft Corporation)和霍克.希德黎航太公司(Hawker-Siddeley Aviation)也在1977年被工党政府收归国有,而且被合并成了一个公司――英国宇航公司。但是罗尔斯?罗伊斯和英国宇航公司都在20世纪80年代被保守党私有化了,而且从此在个人项目和国际合资项目上都很成功。当前航空工业领域的第三大力量是美国的通用电气(GEC)航空电子,生产广泛的电子系统,包括最新波音777大型客机的技术先进的座舱。小型的公司生产广泛的系列设备,从弹射座椅到起落架。

英国的宇航业现在是赢利的,有300多家公司,雇佣了17万人。其海外销售额约占世界总宇航出口的12%。它经历了许多艰难时期,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几次更替。但是在与欧洲的合作方面,它很成功,这与英国经济的其它领域的模式一样。

三、参考译文

第8单元英国外交关系

过去的英国和如今的英国

在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英国曾统治着全球三分之一的地区,许多二战前还是学生的英国人仍清楚地记得在世界地图上,大英帝国的版图是用粉红色标识的:这些粉红色地区从人口密集的印度到加拿大北部的冰封荒地,从繁忙的香港和新加坡港口到南美的偏僻原始森林,从澳大利亚酷热的沙漠到南太平洋苍翠的珊瑚岛礁。

直到1945年底,情况依然如此。二战期间,英国与轴心国长时期交战,最终取得胜利,且领土保持完整。虽然英国以前的殖民地已宣布政治独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但他们仍把英国视为其政治和文化中心,协助英国打败希特勒的军队。战争结束时,英国已成为西欧最大的军事强国,其实力与威望确保它将对战后的国际新秩序产生巨大的影响。

英国在成立联合国这一问题上是非常积极的。考虑到它对世界政治的重要性,因此英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获得了一个席位,其他四国分别是:苏联、美国、中国、和法国。但是英国作为世界强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不久,美、苏两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因为从军事实力上讲,这两个国家比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强大。

英帝国主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方面,英国已没有能力保持它原来帝国的地位。虽然它是战胜国,但在战争期间也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死伤人口众多,经济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英国认识到许多英联邦国家应该独立,各国掌管各自的事务欧洲商业统治中心不应仅仅把这些国家的人民与领土当作其经济资源的来源。

大英帝国时代的结束其速度之快令人惊讶。1946年,位于中东地区的约旦宣告独立。第二年,印度、巴基斯坦相继独立。1948年,缅甸、锡兰(即现在的斯里兰卡)宣告独立并脱离了英联邦,拒绝承认英国君主作为他们新型国家的领导。在今后的几十年中,非殖民主义化进程继续,其它的领土和殖民地都相继独立或重新回到原统治者手中。有时,国家独立的过程是充满暴力的,比如肯尼亚和埃及。

由于大英帝国的衰落只是近些年的事许多活着的人还清楚地记得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有时人们很难想象英国竟然落到今天地步---- 领土面积在欧洲只能算是中等程度,人口只比我国的安徽省略多一点儿。虽说英国已不再是统治海外众多殖民地的帝国,但它在欧盟拥有与他国平等的席位。尽管它不再拥有以前强大的海军部队,但具备独立的核威慑力量及先进的军队。如今,虽然世界经济在日元和美元的控制下,但英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处于第六位。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它仍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英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英国现行外交政策受其帝国史和地缘政治特点影响很深。也许帝国史对英国制定政策的人影响最深。原因是大英帝国刚刚衰落,国内制定政策的人们经常会忘记英国在国际事务中已不再像过去那么具有影响力了。历史学家们提出英国制定外交政策人员仍持传统、保守的观点,认为英国仍是世界强国,并以许多外交实例来说明这一点。其中一个实例与核武器有关。英国做出了一个引起争议并花销很大的决定,即建立并保持自己独立的核能力,以确保在军事能力方面高于其它国家。在外交政策中保守思想的另一迹象表现在一个不断引起争论的问题,即,在国家主权问题上,英国应向欧盟作出多大让步。

另一个影响英国处理外交事务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地缘政治。英国是一个岛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同时也是影响英国经济和军事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由于这一因素,英国很自然地发展成航海国而周游世界,并寻找领土和经济发展机遇。开拓加拿大殖民地是

为了发展皮货贸易。事实证明澳大利亚是英国流放罪犯最适宜的地方。(把罪犯流放到不发达的澳大利亚要比他们在英国本地的监狱服刑节省开支)中国则为英国提供国内最受人喜爱的茶叶、饮料。

英国的岛国特征使其居民在心理上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当英国人想出国时,他们不能靠陆上交通工具跨越边界线,无论他们去哪儿都要乘船走很长时间。这种与世隔绝的状况随着空运的发展及海底隧道(即连接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隧道)开通而逐渐缓和。然而,英国人在心理上仍有一种被隔绝的感觉。英国对欧洲反复无常的态度也是由于它长期与欧洲大陆隔绝的缘故。

外交政策如何制定

英国外交政策的总体导向由英国首相和内阁共同决定,涉及的主要部门当然是外交部,但其它部门在制定和执行政府决定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虽然在外交政策制定方面,国防部没有外交部那么重要,但它的存在能确保英国的国防并负责履行英国参加军事同盟的义务。贸易产业部负责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并搞好英国与其他各国的商业关系。近年来,以英国贸易部长为首的几个贸易代表团曾来访中国。

一个不太明显,但对英国的外交政策极具影响力的部门就是财政部。因为财政部决定每年其它部门的周转资金。如果财政部决定多拨给海外发展部(即负责分配国外援助的政府部门)部分资金,或少拨给军事部门部分资金,那么他们各自的政策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由于英国采取议会制民主,从理论上讲,政府的外交政策代表的是全体选民的意愿。但事实上,英国的国民更关心的是国内与自己有关的事,总体来说,他们不会影响英国外交政策的方向。比如,对于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一事,大多数英国人并没有什么想法。但在英国有一些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有趣的是在英国发生的非暴力反抗事件往往牵涉到外交政策问题。反核武器运动愈演愈烈,虽然通常情况下是和平的示威游行,但偶尔规模也会扩大。过去对于诸如英国政府支持南非种族隔离政府这类事件常引发小规模暴力示威游行。

英国与国际机构

过去,英国在世界上非常强大,足以单独行动来达到其政策目标。现如今,它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加入重要的国际性组织。

英国与俄罗斯、中国、美国、法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同时,英国也是联合国财政预算的第六大捐助国。作为安理会的一员,英国仍有能力对国际事务产生巨大影响。

成为欧盟一员对于英国处理日常事务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欧盟在20世纪前50年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把欧洲搞得四分五裂。其中一些参战国,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决定共同合作以确保和平,而不是相互作对引发战争。作为促进合作的一种手段,欧洲各国开始实现经济一体化,并分享共同利益,这就为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铺平了道路。

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这对英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决策,因为传统上英国的眼光超越了欧洲邻国。他们认为既与美国、也与英联邦国家有更多共同点。对于许多英国人来说,成为欧共体一员意味着不再理睬这些“老朋友”。

实际上,考虑到英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利益早已与其他国家有了密切关系,英国决定加入欧共体就很自然了。随着英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它也参与到与欧洲各国的国防合作当中来。虽说美国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一些西欧国家也同样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德国。目前,英国与德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同与美国一样重要。总体来说,整个西欧占英

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当时英国加入欧共体时引发了一些争论,现如今,它加入欧盟仍存在着争议。其争论的核心是目前并不清楚欧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英国对于鼓励发展各国间的自由贸易十分感兴趣,因此非常支持欧盟发展成为一个自由贸易区。

然而,英国并不想放弃国家主权,它把欧盟看作一个能进行经济合作的地方,在那里商品与人员可以自由流动,不受任何限制。英国对欧盟成为“联邦式”超级国家的可能性持消极态度。在这种“联邦式”超级国家内,各国政府的权力将受到削弱,而成为欧洲联邦政府管辖的省份。因此,英国对欧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换句话说,英国很愿意与欧洲各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但并不情愿把各国人民作为同一个国家的人民看待。

由于英国与其邻国就欧盟的未来这一问题各持己见,因此,从外界来看,英国不是一个称职的欧洲国家,没有对欧洲承担义务。如今,认为英国加入欧盟就是对其老朋友的背叛和放弃原来的义务,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当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在一些政策上出现分歧时,它将进一步承担起作为欧盟一员的义务。这些分歧产生于对欧盟未来的不同看法,而不是产生于英国是否应该加入欧盟。尽管英国并不完全同意欧盟的一些政策,但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些政策。英国是欧盟成员国,必须遵守欧盟的规定,这好比是球队的运动员必须遵守规则一样。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其他欧盟国家经常愉快地答应支持欧盟的政策,但并不总是在本国付诸实施。而英国虽经常对欧盟的政策提出质疑,但它一旦接受,就会付诸实施。

英国也是英联邦的成员之一。所谓英联邦就是由前英国殖民地组成的联邦。虽然英国已授予这些殖民地享有独立的政治地位,但它仍与这些新成立的国家关系密切,并想与它们合作。在这些曾受英国统治的国家中,许多国家拥有相似的历史、法律、经济状况及文化经历,这些使它们感到彼此关系更加紧密。英联邦的成立不仅为国家间的继续合作创造了机会,而且形成一种相互支持、协作的网络。

英联邦共有50个成员国,许多是来自非洲、加勒比海和南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还有一些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工业发达的国家。除一些例会外,英联邦还提供教育及技术方面的援助。英国三分之二的发展援助资金都流入了英联邦国家。

英国与美国

另一个影响英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英美关系。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这两个国家在二战期间是同盟,战后,由于对苏联的态度一致, 英美两国又继续合作对付苏联。甚至现在,这两国制定政策时在许多方面也能达成一致。比如:全球经济如何控制,任何对付发生战争的国家,及一些与武器装备控制相关的事务等等。

然而,英美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可谓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其中1956年发生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就是英美关系的一次考验。当时,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这就会危及英、法两国的经济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联合试图用武力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权。让英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美国不但不支持他们的行动,还用其经济实力强迫英法撤兵。英国在感到羞辱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英国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美国的限制。从那时起,两国共同努力以保持这种特殊关系。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他的著名小说《1984》(发表于1948年)中把英国称为美国的“一号跑道”,即美国管辖下的军事集团的前哨。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员,为承担义务,英国允许大量美军驻扎在其国土上。在英国有63个美军军事基地,由于这些基地是在美国的控制下,并拥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核威慑力量,因此拆除他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左

倾分子曾争辩过超级大国军事基地的存在会使英国成为世界的一个目标,因此应撵走美国人。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美国拥有先进的警报和防御系统,及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结合的能力,因此要把美国人撵走是很困难的,这可能导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末日来临。

英国安全和防御政策

和其他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英国在国防上的投入较多,拥有较大规模的职业军队。在资金投入方面,英国位居世界第三;在军事力量方面位居世界第五或第六。它是“核俱乐部”的一员,有广泛的核能力,可以算得上是核超级大国的“兄弟”因此与那些没有核武器的国家相比,军事上更强大一些。

英国防御政策的关键是它加入了NATO.这一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保护其成员国免遭入侵,为欧洲的按安全提供基础,为大西洋彼岸的合作提供三个平台。(美国、加拿大也是其中的成员)NATO曾发誓不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其武器只用于自卫。英国国防支出的95%用于满足NATO的需求。

英国被邀请领导新成立的快速反应部队,由此感到非常自豪。NATO中,近些年成立的陆军能对军事危机做出及时的反应。

除了在NATO中承担一定的义务,英国仍保持核武器独立。由于英国从传统上说是一个海上大国,因此它的核军队是一支海军也不足为奇。英国有3-4个核潜艇,这支核军队归NATO 所有,但完全听从英国政府的命令。如果英国政府认为有必要的话,能独立使用这支军队。

英国使用核武器是不太可能的事。因为许多英国人认为使用核武器不安全,而且也没有必要依赖于它。但是核武器对于一个国家的声望及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联合国安理会中的五个常任理事国都具备独立的核能力。

第9单元英国的新闻媒介

对于大多数英国人来说几乎每一天都是以看晨报开始的。平均每天90%15岁以上的英国人要读一份国内或当地的报纸。到了晚上,大部分英国人要安下心来看电视了。全国有96%的人口一星期至少要看一次电视,这已成为英国最流行的休闲活动。除了看电视、报纸以外,另一种非常受人欢迎的消遣就是听广播。每周有73%的英国人要参与到这项娱乐活动中。因此,新闻媒介已成为英国休闲文化的中心,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新闻媒介不仅能为英国人提供消遣娱乐,而且还有其它功能。比如:报纸、收音机及电视节目能为人们提供政治、社会方面的信息,天气预报,广告信息及教育性节目。此外,还能为人们进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人们可通过写信或打电话的方式各抒己见或寻求帮助。英国的新闻媒介对其政治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它的存在使人们了解到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及政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新闻媒体在国家文化形成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苏格兰海上石油工人还是贝尔法斯特的退休教授,无论是伦敦的秘书还是威尔士的牙医,只要打开收音机和电视机选择喜欢的节目,或拿起当天的报纸,他们所收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一样的。即使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如果他们有机会见面的话,他们就能谈论一些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的一些消息。同时,这也能提醒英国人只要他们生活在英国,他们就从属于一种特殊文化。

英国的报纸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报纸工业的国家之一。早在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随着英国经济开始出现工业化,民主选举权已扩大到大部分人口,大众教育使得人们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发行。《观察家报》1791年首版发行,随后每个星期天发行一

次,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全国性报纸。与此同时,《泰晤士报》1785年首版发行,成为英国最早的日报。

随着议会民主制的引入,候选者们必须向其选民提供个人信息。一开始这项工作是由候选人做长时间演讲或是发放宣传册来完成,后来报纸承担了这一任务,使选民更加了解政治。《泰晤士报》《观察家报》和《卫报》这些英国报纸名字的本身就意味着报纸的功能是为全体选民提供国内事件的客观报道。人们认为新闻自由对议会民主极为重要,其原因就在于它对政府的监督作用。

然而,新闻的这种监督作用经常会遭到一些人的批评。许多分析家认为新闻篡夺了议会的地位。当时的政治家喜欢直接对准媒体说话,却不喜欢在议会发言。当然,那些令人喜欢而友好的记者们会做些有利于这些政治家们的新闻报道。当今的新闻报道不是客观地反映事实,而是提高编写故事来传递一种观点。

与政治家们相比,更多的商业人员很快认识到新闻媒介的力量,他们利用这一点向那些有消费潜力的客户宣传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于是广告业就应运而生了。尽管人们对新闻自由和新闻对西方民主的重要性讲了很多,但是一定要牢记,报纸首先是一种商业,是为出版商赚钱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人们提供信息的公共事业。在英国,大多数广告都是靠报纸来宣传。1995年,英国在广告上共花费四亿六千五百万英镑。新闻媒介应用的确很广泛,不仅公司们利用它来推销产品和服务,而且人们利用它找工作、买房子,甚至保姆都会求助于分类广告和免费报纸,这类报纸里几乎包括各式各样的广告。

英国的新闻媒体都必须遵守广告法规,它保证了广告的合法性、健康性、诚实和真实性;对社会和消费者有一种责任感;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广告的意义是使产品引起公众的注意,有时广告商故意开展有争议的广告活动,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欧洲服装生产商Benetton利用令人作呕的图片如一个死于爱滋病的人和一名穿着血淋淋制服的士兵在卖服装,及在时尚市场被认为是很俗气的形象来引起更多的争议。多数情况下,争议由女人而起,尤其是如果她们没有穿很多衣服,争议会更多。如果有足够多的人向广告标准委员会投诉,那么该公司就要把该广告取消。

英国的报纸文化极不寻常,从选读的报纸种类中即可反映人们所处的不同阶层和文化层次。在其它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看报主要是中产阶级的习惯,而在英国,即使是较低阶层的人们也习惯看报。在发达国家中,英国是人均报纸销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报纸1400多种,涉及政治观点、兴趣爱好、教育水平等各种各样的内容。虽然大部分报纸在财政上是独立于政党而存在的,但他们经常表达一些独特的政治观点,而且大部分人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的报纸。

因此,如果星期一的早晨你坐在伦敦市的地铁里,周围的人都在看报,你就可以根据他们所看的报纸来了解你周围的乘客。在英国有10种不同的全国性发行的日报,这种报纸覆盖国内重要新闻事件。其中大约有一半属于“重质量的报纸”或“大幅纸张的报纸”。“重质量的报纸”刊登较为严肃并有深度的文章,这些文章反映了某种具有重大政治和社会意义的问题;同时也刊登一些评论文章和有关高雅文化的描写。这种报纸的读者一般都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在这些报纸中最左派是《卫报》,你会经常在电视或日常生活中听到人们提到“《卫报》读者”这是那些对社会问题感兴趣的左派和自由派的简称。例如,《卫报》读者们坚持从轻处罚罪犯,他们是典型的女权主义者,对绿色(环保)政治感兴趣。与之相反,《电讯报》的读者认为应从重处罚罪犯,他们对单身母亲没有同情心,对社会事务没什么进

取心。

另一种全国性报纸是一些故事多、图片多的小报。这种报纸虽然版式不大,但包括彩色照片和引人注目的标题,常被称为“迎合低级趣味的报纸”,因为它通常涉及一些名人的丑闻和谣言。无论在政治、体育还是娱乐方面,它都刊登一些关于犯罪、体育和轰动一时的人们感兴趣的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精悍,易于阅读,经常依赖于人们的主观看法,而不是客观事实。已成为全国知名小报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第三版女郎——每天在第三版刊登一副漂亮而着装性感的姑娘的照片。在这类小报上首次刊登了近来发生的许多皇室丑闻。一次,一家小报贿赂了戴安娜王妃健身房的一名工作人员,让他拍几张王妃锻炼时的照片。照片展示了威尔士王妃举重和大汗淋漓的情景。这些缺乏魅力的照片引起了轰动。另外,还包括查尔斯王子没穿裤子的照片及安德鲁斯王子的夫人裸胸的故事。

这些以骇人听闻的故事闻名的小报和内容严肃的报纸一样销售不错。1843年,《世界新闻》开始出版发行,其中刊登的主要是关于犯罪、体育和性方面的文章。到20世纪30年代,它已成为英国最流行的星期日报,每星期销售340万份,目前已达到每周470万份,成为英国最畅销的报纸。

直到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的全国性报纸在伦敦的“Fleet Street”或其附近设立了总部。有时,你会听见人们把报纸文化称为”Fleet Street”,甚至“羞耻街”,因为它是许多丑闻的发源地。现在,这种报纸工业仍以伦敦为中心,但并不只集中在一条街上,有些报纸已经发往世界各地。比如,《金融时报》已在法兰克福、法国、香港、新泽西州、洛杉矶、东京、马德里印刷出版。

虽然从官方上讲,英国报纸不受政府控制及新闻检查,它可以刊登自己喜欢的文章,但在日报中刊登的文章仍受限制。1990年前KGB主席曾说:

在英国报纸中你绝对找不到“谁碰了谁”

美国的报纸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我们总能从中找到许多信息。而在英国报纸中找不到什么信息。我一直教给我的人民“要像英国人一样行事”

虽然并没有特殊的州级新闻检查,许多英国法律限制报纸出版的自由。蔑视法庭法不允许报纸刊登任何与正在受审的人有关的各种犯罪情况,因为这样会影响司法部门做出正确判决。其它诽谤法、毁谤法不允许报纸刊登非真实的故事。

新闻媒介同样也受官方秘密法令的影响。这是一则合法法令,它规定所有有关政府的消息都应保密,除非政府允许发布。有时,调查政府错误行为的记者们的稿件是禁止发表的。否则他们就会被罚款甚至被送入监狱,因为他们揭示了政府不想让公众知道的消息。例如,1984年一个名叫Sarah Tisdall的年轻外国办公室职员在工作中了解到政府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制定了一个允许美国进行核导弹部署的计划,之所以不公开是因为政府怕公众反对。这位职员感到政府在滥用职权,因此把这个信息透露给《卫报》,随后《卫报》刊登出了这件事,紧接着,Tisdall以泄露信息的罪名被判刑6个月。

广播媒体

一位著名的评论家评论英国媒体时写到:在英国,即使你不想看电视,也逃避不掉。广播媒体,即电视和收音机,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国内97%的家庭都有一台电视机,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一台收音机。信息通过微波传到人们家里、车里和工作地点,即传到每个人身上。

英国人平均每天要用4个小时的时间看电视,在看报纸的过程中,最常看的一部分是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