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唱读”,请你走开

“唱读”,请你走开

“唱读”,请你走开
“唱读”,请你走开

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它有助于学生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朗读,将其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常常会像“小和尚念经”般的“唱读”,即不管一句话的长短,总是以词为单位,一词一顿。句末一字,不管是轻声还是第四声,一律拖得很长。重音出现在每句的相应位置,高低轮回,每句重复着同一腔调。“唱读”是~种很不好的习惯,它严重阻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唱读”现象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促进学生正确理解、表达课文情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尝试着对“唱读”进行一些有效的纠偏。

一、听比评赏,激发兴趣

(一)听一听,比一比,了解“唱读”的危害

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常常会陷入“当局者迷”的境况,就算教师给他指出多遍,他也未必能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儿,认识到自己朗读的不足。于是,我用MP3对学生的原始朗读进行了录音与播放,让学生听听自己的声音,并把自己的朗读和老师的朗读作对比与评价。比较之后,学生们都觉得自己读课文真是太难听了。我顺势告诉他们这样的朗读就叫“唱读”,“唱读”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会严重影响大家朗读能力的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高,所以应该努力把这个坏习惯改掉。

(二)赏一赏,评一评,激发纠偏的热情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唱读”纠偏,我请学生们欣赏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朗读及朗读大赛视频,看完后让他们说说感受,体会朗读的美感,明白自己要想拥有这么“美丽”的朗读,首先必须纠正“唱读”的坏习惯。学生们的热情高涨,在自由朗读课文的时候,常常可以听见他们相互提醒,或者反复地读某个句子,只为了跟“唱读”划清界限。

二、示范朗读,教授技巧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学生的感染作用非常大,因此教师应不断地修炼自己的朗读基本功,准确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和情感。示范朗读是对“唱读”纠偏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

对于一些长句,除了示范朗读之外,教师还要教给一些朗读的技巧,让学生懂得运用停顿、语气轻重、语速快慢等技法来较好地把握。具体操作时,我重点就以下两方面进行纠偏:(一)让节奏有变化

“唱读”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节奏雷同,比如,学生常常会按这样的节奏来读这句话——“学/一样/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我就示范朗读,让学生模仿以下节奏读——“学一样/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再配以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这样一来,学生“唱读”的现象就不见了,学生自己也觉得非常神奇。把这个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平时自己试着改变句子朗读的节奏,对“唱读”纠偏十分有效。

(二)让尾音降下来

学生在朗读停顿时,特别容易把最末尾的字的读音上扬,这样“唱读”的感觉就特别重,尤其在“的、地、得”的后面,如学生在读“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一句时,将“的”字后面的音拖得很长,且都上扬,非常难听。如果把“的”的字音降下来,朗读效果要好得多。在这个方面,教师要多提醒,多范读,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尾音上扬”敏感起来,自觉地去纠偏,努力让尾音降下来。这样,拖腔拖调的情况就会明显有改观。

三、改变形式,杜绝唱读

教师在组织朗读教学时,应尽量丰富朗读的形式,使“唱读”无机可乘。

(一)变“读两遍”为“读一遍”

这里的读,指的是读词语。很多语文教师在让学生读词语的时候,习惯于每个词语读两

遍,追求读词语时声音的整齐划一,但笔者却深切地感受到,这样的读词要求正好助长了“唱读”习惯的形成。比如“呼唤”一词的朗读,要求学生读两遍的时候他们自然就读成了“呼唤——呼唤——”,而这样的腔调恰好暴露了“唱读”最明显的特征——一词一顿。于是,我把读两遍的要求改为读一遍,并强调要有感情地读词语,(后文有论述)还特别重视了词语之间的停顿,效果挺好。

(二)变齐读为多种形式读

受“从众心理”驱使,学生在齐读时容易拖腔带调,因此我在组织学生朗读时,较少采用齐读的方式,而是努力丰富朗读的形式。我常用的朗读方式是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同桌朗读、师生对读等等,以有效避免“唱读”现象的发生。

四、循序渐进,感情朗读

上面所讲的都是外在的纠偏方式,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才能真正让学生对“唱读”进行纠偏。

(一)词语人手感情读

语文教师大多重视对课文的朗读指导,却很容易忽视对词语的朗读指导,其实文不离句,句不离词,词语的朗读指导非常重要。“唱读”的纠偏就应从词语的朗读入手,要求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来读词,表现词的感情色彩以及自己对词的理解。比如“兴高采烈”一词,就用高兴的语气、稍快的语速来读;“汹涌澎湃”一词,就要读出大海的气势等等。然后把词语放到具体的句子中进行朗读,学生既能联系上下文深入地体会词义,又能准确地用朗读来加以表现。

(二)联系生活本色读

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炉火纯青,而他的朗读指导更显示出和谐本真、绿色天然之妙,他“纵容”学生“只需读得跟生活中说话一样自然”即可。这样的做法务实、本色和温润,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生活来纠偏。比如,“你中饭吃过了吗”一问,可先请学生互相司问,生活中怎样询问别人有没有吃过中饭,然后将“你中饭吃过了吗”以书面方式呈现,再读读。通过联系生活,将口头说话与书面朗读相比较,以加强纠偏的有效性。

(三)理解感悟个性读

只有在真正理解了课文、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解读之后,学生才能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因此朗读不仅需要技法的支撑,更需要学生在悉心聆听文本之后作出自己的鉴赏与判定。比如,儿童诗《小雨和小草》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小雨,小雨,你真好”这一句时声音太响,说明他们尚未真正领会词句的意思,如果让学生结合“细细的小雨慢慢地飘,绿绿的小草轻轻地摇”来理解“亲一亲”“抱一抱”,领悟小草对小雨是在说“悄悄话”,他们读好课文自然就能水到渠成了。

(四)创设情境想象读

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或者饰演文中的角色,也是“唱读”纠偏的好方法。比如,学习《脚印》一文“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竹叶)”,可以请学生扮演小狗(小鸡),教师引读“小狗(小鸡)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狗(小鸡)的脚印”“看到自己留下的脚印,高兴吗?”“看到自己的脚印像梅花(竹叶),觉得神奇吗?“用这样充满情趣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细致地体味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和节奏之美,必然会少了“唱读”的痕迹。

通过语文课堂上有意识地“唱读”纠偏,加上一些朗读实践活动,学生“唱读”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得到了明显激发,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朗读品味有了一定的提升。

歌溪的阅读答案

篇一:歌溪的阅读答案 这是一条爱唱歌的溪流,村里的人们叫它“歌溪”. 歌溪的水多么清,多么凉啊!它从很远的山 涧里流出来,它的两岸,是浓密的树林. 有一段,它的水是银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 上跳下来,溅起一蓬一蓬亮晶晶的水花.它在那里积了很深的水潭.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调皮的、不懂事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粗野.顺着一条光滑的石板,潭里的水急速地向下流淌.石板 上披覆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活泼的孩子,它的 歌充满了欢乐. 慢慢地,歌溪变得文静起来.它静静地流着,流着.啊!它的水变得绿莹莹的了,是那掩映着歌溪的团团绿树变的吧?歌溪的歌声变得非常美妙.那一路的绿树林里,有无数的鸟儿在合唱.金翅鸟、杜鹃鸟、画眉鸟,这些有名的鸟中歌手,自然是最活跃的.无数的鸟的叫声 在鸣啭,这里“咕咕”,那里“喳喳”,一片喜歌!就是嗓音很粗的大山雀、白头翁,也少不了要表 演一番低音独唱,把“咕嘟噜,咕嘟噜”的叫声,拖得老长老长的.找工雀、布谷鸟的歌声,有时 会盖过许多鸟儿的合唱.不过,谁也不会说它们骄傲. 更快乐的日子,是在夏天.歌溪这时涨水了,可还是那么清!它打着漩儿,在水面上泛起一圈一圈浮雕一般的花纹.脱光衣服,大声笑着, 叫着,我们跳进水里去了,水花溅得老高!本来就活蹦乱跳的歌溪,响起一片打水声,笑声,喷鼻 子声,以及故意的乱喊乱叫声,整个歌溪越发欢腾了. 我们比赛着游到对面,爬到一片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石板上,平躺着,翻扑着身子,让太阳猛晒!晒够了,或一个跟着一个,或争先恐后地 直向水里跳.扑通,扑通,歌溪里立即出现许多黑黑的小脑袋.我们一任自己高兴,在水里翻筋斗,侧身游,仰面游,高声叫,欢声笑,虽然被水呛得咳嗽,却还是撒欢地打水仗,水花在阳光下闪耀!有时候,我喜欢一个人仰面朝天,躺在水上,任凭歌溪载着,随意漂流.我穿过浓密的树阴,柔软 的柳条拂着我的脸,无比的凉爽使我有些害怕.稍稍闭一下眼睛,穿过树阴,我看着湛蓝的天空,一团一团的云朵,白得耀眼,在慢慢地移动.两岸闪着太阳的金光,鸟儿唱着,知了叫着,同伴们 欢笑着.我不由得一个翻身,想一把抱住歌溪…… 歌溪啊,你给了我们多少欢乐! 1.选择正确的读音. 苔藓(xiān xiǎn) 涨水(zhǎng zhàng) 立即(jí jì) 树阴(yīn yìn) 2.区别字组词. 即( ) 拖( ) 载( ) 湛( ) 既( ) 脱( ) 栽( ) 甚( )3.为什么称溪流为“歌 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请你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横线 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5.“我不由得一个翻身,想一把抱住歌溪,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6.歌溪带给了我们哪些欢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jiàn fù xuán sòu2.xiān 新鲜xiǎn 鲜为人知zhǎng 涨水 zhàng 高涨piāo 漂浮piǎo 漂白(以上仅供参考)3.粗野欢乐美妙4.比喻和拟人先把歌溪比 作活泼的孩子(这是比喻写法)又说它的“歌”充满欢乐,这是把它当做人来写.(这又是拟人 写法)5.参考第一自然段.6.参考第6自然段第3句及第7自然段第4句.篇二:歌溪的阅 读答案 《歌溪》的阅读答案这是一条爱唱歌的溪流,村里的人们叫它“歌溪”. 歌溪的水多么清,多么凉啊!它从很远的山涧里流出来,它的两岸,是浓密的树林. 有一段,它的水是银亮的,闪着光,从_百度作业帮《歌溪》的阅读答案这是一条爱唱歌的溪流,村里的人们叫它“歌溪”. 歌溪的水多么清,多么凉啊!它从很远的山涧里流出来,它的两岸,是浓密的树林. 有一段,它的水 是银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一蓬亮晶晶的水花.它在那里积了很 深的水潭.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调皮的、不懂事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粗野.顺着一条光滑的石板,潭里的水急速地向下流淌.石板上披覆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歌溪的这一段像一个活泼的孩子,它的歌充满了欢乐. 慢慢地,歌溪变得文静起来.它静静地流着, 流着.啊!它的水变得绿莹莹的了,是那掩映着歌溪的团团绿树变的吧?歌溪的歌声变得非常美妙.那一路的绿树林里,有无数的鸟儿在合唱.金翅鸟、杜鹃鸟、画眉鸟,这些有名的鸟中歌手,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及答案

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标 1、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引文和引诗,感受孟浩然巨大的人格魅力。 1、你对古人选择隐逸生活怎样看待?请查阅资料或者结合你所知道实际情况分析 说明。 (1)隐逸缘由: ①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②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③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④以隐求名,期待重用。 (2)两种处世观点: 文死谏,武死战(人生价值观——积极入仕)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价值观——消极出仕) 总结:对于该不该归隐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古人做出怎样的抉择,都没有对错,忠情于自己既定的人生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 2、说说你所知道的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人称孟襄阳。一生怀才不遇,布衣一盛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著有《孟浩然集》,名篇有《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其诗风质朴明快,清新自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知识链接: (1)文学常识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陶渊明[东晋] 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谢灵运[南朝·宋] 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王维、孟浩然等 (2)作者背后的经典故事: 3、解题:?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这首诗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讲义1第1讲.尖子班.教师版

童年是纯真的,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多梦的。一张糖纸、一次争执、一句话语……看似平常,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学习本讲内容,感受文章的中心;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品味,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成语万花筒] 1.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字,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试一试,你准行。 ()劳永逸()面三刀()顾茅庐()面楚歌()光十色 ()亲不认()零八落()面玲珑()牛一毛()万火急 ()无聊赖()篇一律()马齐喑 【参考答案】依次填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2.填数词组成语。 ()穷()白()日()里()全()美()目()行 ()落()丈()心()意()上()下()头()臂 ()死()生()斤()两()山()水()言()语 【参考答案】 一穷二白一日千里十全十美一目十行一落千丈三心二意 七上八下三头六臂九死一生半斤八两千山万水千言万语 第1讲 我们的童年(上)

讲义使用参考 [快乐热身]环节重点在积累成语,建议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花几分钟的时间帮助学生积累。 [读文章试身手]环节选用了三篇关于童年的文章。《餐桌上的谜底》中,作者的童年虽然尝过了酸甜苦辣,却也得到了人生启示;《会飞的蒲公英》写了一个大山里的孩子在母亲的教导下梦想成真的故事;《一千张糖纸》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了一个关于“诺言”“童心”的故事,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每篇文章后都有[教学思路导引]这个环节,教师参考这些内容,也可以补充其他相关问题。 在授课中,建议先让学生阅读文章,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中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结论,最后再让学生做文章后的习题,教师讲解方法,订正答案。 (一)餐桌上的谜底 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瞧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①(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这时,邻居会夹上一块放在我的手心,说:“回去吧,回去叫你妈妈也买一点肉吃。”有时几个弟妹也去,搅得邻居好烦。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a 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20元钱。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归嵩山作 王维》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 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夜归鹿门歌》“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B 《归嵩山作》“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夜归鹿门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D 《归嵩山作》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随着归山途中景物的转换,作者的心情也有所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淸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15. 比较分析“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和“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的手法及作用。 (6分) 阅读答案: 14、B项“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但没有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的是“流水如有意”,“流水”句体现“一去不返”的态度。 15、前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3分) 后者移情入景,采用拟人手法,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这样写大大增强了归隐者与大自然的和谐感,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情怀(3分)

拉萨市2020年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卷3C卷

拉萨市2020年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卷3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事件回放)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8年上半年,出入境旅游总人数1.41亿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6.9%。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哗、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漫画欣赏) (观点碰撞)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被贴上了“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总而言之,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人横加指责。(新华网) 观点二:拥有财富未必受人尊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如果财富上涨了,而素质更低下了,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中国是文明之邦,中国人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网友评论) 1 . 欣赏漫画,说说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综合上面几则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被称为“暴发户”的有中国人、俄罗斯人和日本人。 B.近年来,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呈上升趋势。 C.乱丢垃圾、大声喧哗、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都属于不文明的旅游行为。 3 . 对中国游客被贴“标签”这种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老师的腰围 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老师是个女的,胖胖的,40来岁。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张张小脸涨得红红的,嘴巴笑成了一朵朵花。 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讲完,我老师的话刚完,我旁边的那个一直没得到机会的瘦个子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教室里一下静了,同学们都转过头或侧过身看着这个瘦男孩,而后又把目光对着老是。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静静地看着那个学生,笑道①:“好啊,你来量吧。”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黑板前。他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让尺子在老师的肚皮上翻着跟头,翻了好几趟,他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不错,他量得很认真,答案也比较接近。老师的话显然激起了其他同学的表现欲,她不失时机地问了一问:“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他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小女孩已开始往黑板前跑了。老师问:“你用手怎么量呢?”小女孩说:“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老师笑了②。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圈之后,她就报出了答案:“89厘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③在老师的脸上绽放。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子站起来:“老师,你把裤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老师听后开怀大笑,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裤腰带。小同学量出的是90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4 . 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个字,包括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归鹿门歌》教案2013.04016

《夜归鹿门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夜归鹿门歌》“清远、幽寂、素淡”的意境特点 2、体会孟浩然诗歌“淡境浓情”的特点 教学手段: 通过对诗歌画面描述性语言的多次修改,逐步明确 课前作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 课前下发资料:夜归鹿门歌的一则翻译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浩然的诗(板书)《夜归鹿门歌》(导入修改?) 一、再现画面:通过对描述文字的第一次修改,准确把握诗歌意象 范读诗歌+齐读诗歌 问题:课前我们按照“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诗歌”的要求,翻译了这首诗歌,看看存在什么问题? PPT:对照“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诗歌”的要求,修改这则描述。 山上的寺庙敲响了钟,太阳西落,渔梁的渡口十分喧闹。沿着江岸,人们走向江畔的村子,我也乘着小船回到鹿门。 鹿门的树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青烟,好像到了庞公栖隐的地方。石门以及松树下的小路长年寂静,只有我这个隐者来来去去。 小结: 词语理解:忽(好像——不知不觉) 缺少意象:争渡 意象特点不准确:开烟树,“自”(独自)(务必明确),来去 长:分外,悠长、长年 二、重现意境:通过对描述文字的第二次修改,把握诗歌清远、幽寂的意境特点 呈现第一次修改后的答案(以学生实际修改为准): 山上的寺庙敲响了钟,太阳西落,渔梁的渡口,人们争相渡船,十分喧闹。沿着江岸,人们走向江畔的村子,我也乘着小船回到鹿门。 鹿门的树在月光的照耀下好像散发着青烟,不知不觉到了庞公栖隐的地方。石门以及松树下的小路长年寂静,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去。

齐读修改后的描述文字,这样的描述虽然已经比较准确,但总感觉少了点诗味。要有诗味,必须有意境,自由朗读《夜归鹿门歌》,体会诗歌意境。 问题:发挥想象,补充意象特点,至少选择一联进行修改,并用一个词概括画面特点。 可能会出现的修改细节: 山寺钟鸣昼已昏 (胡梦婷:远处青山上的寺庙被晚霞笼罩着,散发着紫红交错的光芒),从山上的寺庙中(孔杰:徐徐地飘来悠然而又绵长的)(厉雨婷:余音袅袅,回荡苍穹)(隐隐)钟声,(“噹,噹……”)(泮丽阳:夕阳西下,洒下最后一轮红晕)(夕阳橘红色的光芒洒落)。(诸壮添:落日余晖将天边点燃,江面上也是金光闪闪,像是镀了一层金箔)(朱敏洁:夕 阳西下,橘红的落日在云端徘徊留恋,忍不住在多看这世间几眼)(华亲:黄昏在不知不觉 ....中接替了白昼)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古老的)(繁华依旧的)渔梁渡头上(挤满了争先恐后的)争过渡的行人,(熙熙攘攘的人群围在渡头边)(人头攒动)(曹张杰:像潮水一样涌向码头,顿时渡头人山人海)(他们神情焦急,招呼着、叫着、嚷着,喧闹不已。)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沿着水边的沙岸,人们(形色匆匆地赶往)江畔的乡村,(孔芳婷:脸上洋溢着满载而归的喜悦,不远处村户炊烟袅袅,似正迎接着归人)。(董洁:弯曲的岸与水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像一条粉红而又丝滑的带子) 余亦乘舟归鹿门 我也在(来凯萍:波光粼粼的江面上),(轻摇舟楫)乘坐着小船(儿),回归(我的)鹿门。(邵飞翔:我呢?一叶扁舟,独立于其上。迎风,舟行,青衫舞,终归于鹿门)(田钟毓:我挥了挥衣袖,乘舟向鹿门归去)(我也踏上甲板,负手而立,悠然斗转去向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

活动主持稿:做反省、唱歌曲、学模范、讲故事、诵经典、敬道德、做点评——机关道德讲堂主持稿

做反省、唱歌曲、学模范、讲故事、诵经典、 敬道德、做点评 ——机关道德讲堂主持稿 各位领导和同事: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道德讲堂。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分享身边好人的道德感悟。我是主持人。 大家知道,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宝藏,是华夏儿女的精神支柱。我们的“道德讲堂”正是以此为主要内容,通过我们身边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宣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 今天我们局机关“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助人为乐”。分“做反省、唱歌曲、学模范、讲故事、诵经典、敬道德、做点评”七个环节。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做反省。(一、自我反省) 朋友们,存好心做好人,好人有好报。下面请大家慢慢轻声起立,闭上眼睛,和我一起来思考三个问题:

“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吗?”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我是否不计回报的帮助过别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是否从帮助别人中得到快乐?” 好,请大家睁开眼睛。相信每位朋友在内心深处,都期望自己成为一个善良博爱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让我们一起在反思中成长,一起做好事做善事,得吉祥。 (二、唱歌曲) 用歌声传播道德,让文明永驻心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同唱《爱的奉献》,请放音乐。 (三、学模范) 歌曲好听,好人更美,下面就让我们在歌曲旋律的回味中,一起走进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刘盛兰的事迹中,共同感悟道德力量。 刘盛兰老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博爱、无私和奉献。相信他们的事迹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是敬意。(四、讲故事) 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相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有哪位朋友愿意让大家共同分享下您身边故事或您此刻内心感动,愿意的朋友请您举手示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 . 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句中把________比做___________。 2 . 作者看到的景象,远看时的样子:____________;近看时的样子:_______________;再近时的样子__________。 3 . 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________,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蜻蜓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树上,我悄悄地跑过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着。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4 .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扇________着(shān shàn)乘凉________(lián liáng) 捉________住(zhuō zuō)蜻________蜓(qīn qīng)

【天津市河东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天津市河东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轧.(yà)咋.(zhà)舌攀缘.(yuán)根深蒂.(dì)固 B.劲.(jìn)旅睛.(jīn g)纶告罄.(qìn g)佳.(jiā)言懿行 C.消弭.(mǐ)褒.(bāo)扬阑.(lán)珊稗.(bài)官野史 D.驽.(nú)钝昵.(nì)称强.(qiǎn g)颜阴谋鬼.(g uǐ)计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它将道德自律深深地______于人心之中,而非借助于外在的制度。中国人自古以来无不______地传承着自己的“道统”。______世界哪里都不理想,人也可以有理想,依然可以在道德践履中生发出精神的快乐。 A.积淀身体力行即使 B.沉淀身体力行虽然 C.积淀事必躬亲虽然 D.沉淀事必躬亲即使 3.下列各句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荷兰教师喜仁龙在瑞典国家博物馆发现了许多中国绘画作品,使他后来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B.《孔子世家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谱系最完整的族谱,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典籍,已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C.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首次引入的人工智能答题机器人“汪仔”,是由搜狐历时9个月,投资约4000多万元打造而成的。 D.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已经取得的票房佳绩,不能盲目乐观。春节档一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档期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忽然飙高的票房或与“票补”有关。 4.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下列从早到晚的时辰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日出、平旦、日中、隅中 B.鸡鸣、食时、黄昏、日昳 C.日昳、食时、夜半、人定 D.鸡鸣、日中、黄昏、人定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孔子很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的重建。他把家庭的模式,扩大到整个社会结构。本来,研究社会结构是政治家的事情,一般老百姓不会关心,也缺少思考的资源。没想到孔子创造了一个可亲可爱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把人人都能体验的家庭生活方式当做一个象征体,推而广之,使宏观政治问题变成了家庭问题的放大,使一般民众也具备了思考的基点。后来孟子也用了这个思维模式,推己及人,推小及大,借由普通民众能够感受到的境遇,来设想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在一般中国人看来,家庭的血缘伦理是自然的,难以动摇的,不能在父子、兄弟的尊卑关系之间有任何苟且。由此扩大,政治也渐渐变

《读唐诗》教案

《读唐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读唐诗》,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2.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能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 3.通过拓展活动创编古诗新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音乐创造能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吟诵古诗、自编旋律演唱古诗、表演古诗情境等,使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合一起。 教学重点:音乐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音乐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四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大屏幕出示:(古诗)的画卷,同时播放《春江花月夜》,学生观看。 二、欣赏歌曲《读唐诗》 1.导言:这几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诗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歌词非常富有特点,听后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请欣赏《读唐诗》。 (大屏幕出示歌曲《读唐诗》) 2.师:你们发现歌词的特点了吗? 学生回答() 师:看到歌词使我们联想到许多古诗,那么这首歌曲中究竟隐藏了多少古诗呢?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用分组来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同学知道的唐诗知识最多? 那我们分成四组,每组有一块题板,请将歌词与古诗题目用连线连接起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连接最快最准确的为优胜组。(活动进行中同时播放歌曲《读唐诗》做背景音乐,连接好的把题板送到前面。) (同学们都连接完了,我们来看看他们连接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做评委,(讲解题板)向优胜组表示祝贺) 题板内容:

“床前的月光”《静夜思》(李白) “窗外的雪”《夜雪》(白居易) “高飞的白鹭”《绝句》(杜甫) “浮水的鹅”《咏鹅》(骆宾王) “枫桥的钟声”《枫桥夜泊》(张继) “巴山的雨”《夜雨寄北》(李商隐) “边塞的战士”《出塞》(王昌龄) “异乡的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师: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中隐藏了多少古诗呢? 生答:(八首) 师:对了,是以八首古诗中最美的佳句组成的歌词。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歌词,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齐声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都发自内心的歌颂和赞美着唐诗。 4.师范唱(下面请听老师唱一遍《读唐诗》),同学们可以轻声随歌曲唱一唱,同时想想你是怎样来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的呢? 学生回答()。 师:我们以一首唐诗为例。比如说曲中“高飞的白鹭”是谁的作品? 生答:(杜甫的绝句) 古人喜欢见物咏怀,见景抒情,对自己的所见所思进行即兴吟唱,我们也来学学看,(吟诗时作摇头晃脑状)注意听老师吟诵诗歌时有什么特点?跟读现在的白话文有区别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生答:() 师:很有韵律感,与今天的音乐很相近,它的节奏,音调与音乐是相通的,感觉就像在唱歌,真是诗中有歌啊。 师:古人还喜欢边吟诗边作画呢,如果让你来给《绝句》这首诗作画,你会画些什么呢?我们一句一句的来。(学生回答) 师播放MTV全诗一句一景,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哪些?(学生回答)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 师: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都能理解了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六年级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0分) 1.看拼音,写汉字。(3分) 1)虽然我用衣jīn( )盖住了书包,z āo( )糕的是,大雨还是把它淋湿了。 2)少先队员们kāng kǎi( )( )激昂的宣誓声,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3)刚才还是晴空万里,shùn( )间天气zhòu( )变,狂风大作,海水咆哮起来。 2.选择题(8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渲.染(xuàn)瞻.仰(zhān)崭钉截铁天籁之音 B.鸣啭.(zhuàn)蟠.桃(fān)别出心栽千钧一发 C.璀.璨(cuǐ)伽.蓝(qié)轻歌蔓舞心惊肉跳 D.黑魆.魆(xū)菜畦.(qí)技高一筹笔走龙蛇 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黄山美景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3)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A.引文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D.表示语意的跳跃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B.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C.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 1)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仿写排比句)(2分) 2)先给下面四句话排序,再完成练习。(4分) A.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 B.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C.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 D.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①这段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1分) ②请你仿照这段话也写一个物品的制作过程: (3分)4.日积月累。(7分) 1)黑云翻墨未遮山, 。 2) ,万水千山只等闲。 3)一水护田将绿绕, 。 4) ,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5)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 6)《童年》是苏联作家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叫。 5.阅读下面的公交站牌,完成题目。(3分) 小芳家住永兴镇。周日,她和同学们约好7:30出发去百花山,她们希望尽可能地多玩一会儿。请你帮她选择最恰当的公交车。 1)小芳最好乘坐路公交车。(1分) 2)选择这路公交车的原因是。(2分)6、口语交际。(3分) 1)这是发生在2019年10月1日的一件大事,根据上面三幅图片展示的几个画面,请你说出这是一件什么事呢?(1分) 2)看了上面这组图片,把你内心的想法说一说,写一写吧!(2分) 892路广宁村→杜家村 首班车时间:06:00 末班车时间:21:00 ⑦ 杜 家 村 ⑥ 百 花 山 ⑤ 青 白 口 ④ 龙 泉 营 ③ 永 兴 镇 ② 天 城 花 园 ① 广 宁 村 ⑦ 百 花 山 ⑥ 青 白 口 ⑤ 齐 家 庄 ④ 上 坪 坝 ③ 火 村 口 ② 安 家 庄 ① 永 兴 镇 91路永兴镇→百花山 首班车时间:06:00 末班车时间:21:00 653路金安桥→百花山 首班车时间:09:00 末班车时间:21:00 ⑦ 百 花 山 ⑥ 齐 家 庄 ⑤ 小 虎 门 ④ 石 古 城 ③ 丁 家 滩 ② 永 兴 镇 ① 金 安 桥 77路红山口→杨家庄 首班车时间:06:00 末班车时间:21:00 ⑦ 杨 家 庄 ⑥ 梦 泉 村 ⑤ 西 小 营 ④ 永 兴 镇 ③ 永 远 亭 ② 西 北 旺 ① 红 山 口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 第7课《夜归鹿门歌》含答案

第7课 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标 1.体味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本诗通过对比手法表明自己的人生抉择——隐居清静之地。在阅读时应注意作者是如何将俗人与隐士作对比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 【诗海拾贝】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泊: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赏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第三句“野旷天低树”写江边的远景: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江清月近人”写江中的近景: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在家乡隐居,过着闭门苦读、灌园艺圃、救患释纷的生活,四十岁入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又归隐。曾做过张九龄的短期幕僚。他是唐代少有的以布衣终老的诗人。因其生活经历简单,故其诗歌内容较集中,主要描写漫游旅程中所见的自然景物和他的隐逸生活,表现一种悠闲自得和洁身自好的情趣。但他不甘心隐沦却不得不终身隐沦的生活现实,又使他的作品不能一味冲淡平和,而在山水描写中常隐含游子飘泊、身世落拓之感,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愤愤不平。 二、背景简介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鹿门山在汉江东岸、沔水南岸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地在鹿门山辟一处住所,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的别墅。 【基础荟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渡.头( ) ②栖. 隐( ) ③岩扉.( ) ④寂寥. ( ) 2.辨形组词。 ①????? 喧( )暄( ) ②????? 庞( )宠( ) ③????? 寥( )廖( ) ④? ???? 径( )刭(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说得好听,动得得体_演讲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表达

说得好听,动得得体——演讲有声语言和 态势语言的表达 单元大纲 一、“说的比唱的好听”——演讲有声语言的表达 二、“无声胜有声”——演讲态势语言的运用 正文 生活中有这么一句话:“说的比唱的好听”,这句话往往是作为贬义使用的,但是在演讲中却是我们的追求,演讲的那一刻,说的,就应该比唱的好听! 一、“说的比唱的好听”——演讲有声语言的表达 演讲必须通过说话来表现,怎样让你的有声语言更具魅力? 1.语音准确——音准调对可杂糅 (1)说好普通话,通顺流畅,不念错字、别字 ◆平翘舌音区分 ◆r、l区分 ◆n、l区分 ◆前后鼻音区分 ◆学会儿化音 ◆把握轻声 (2)杂糅它种语,恰到好处 所谓杂糅,是指在运用一种有声语言的同时,夹杂其他语言,以起到加强 理解、增强亲切感和幽默感的作用。 在演讲中运用得比较多的是在开场的问候语和结尾感谢语中运用现场听众

的母语,往往会引来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 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北大演讲”中杂糅四川话:“小平先生讲到,改革开放路线要管一百年。用他四川话讲‘动摇不得’。”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南京、上海演讲中就杂糅了苏北话、上海话:“乖乖隆地冬”,“阿拉是自家人,大家都是自家人。”“看到噶许多朋友狭气开心!”这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吐字清晰——字字清楚不含糊 (1)字正腔圆(咬紧字头、发响字腹、收全字尾) (2)开口略大(开口太小,声音出不来,不清晰) (3)气流集中(有力向前,不要散射) (4)句尾不弱(“我们朝着新的目标前进”宾语重读) (5)不吃字、吞字(语速不宜过快) (6)克服过重鼻音、喉音(声音闷暗、压抑、浑浊,让人听着费力) 3.声音响亮——音调音量要合适 (1)用气发声科学 ◆发声过程 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喉原音→经过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胸腔等共鸣放大→发出声音。 ◆正确吸气呼气 学会深吸、慢呼、稳呼、匀呼。演讲时语速不要过快,注意有意识吸气。 ◆打开喉头 把嘴张大,撑大口腔后部,向小舌头上方顶,似“托着下巴打哈欠”,这样你会觉得口腔后部很松弛,气流出来很顺畅。

《爱唱歌的小溪》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爱唱歌的小溪》教案(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导读: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溪的歌声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吴然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这条活泼、可爱、美丽的小溪的。 二、品读赏析 住在小溪旁的村民们都把这条小溪叫做“歌溪”,这是为什么呢?请分组讨论,找出相关语句品味朗读。 1、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到哪个自然段,就引导学生理解、朗读那个自然段,全文朗读语调要轻松、活泼,富有朝气。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女生齐读。 (2)村里的人为什么把溪流称作“歌溪”? 因为这条溪流爱唱歌,所以村里的人叫它“歌溪”。 4、学习第2自然段。 歌溪有点野,像调皮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读句子:“源头的水是清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这时候,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野。” 引导学生抓住“跳、溅”等关键词语,领悟拟人句、比喻句,感悟作者用词准确。 (2)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5、学习第3自然段。 歌溪像一个活泼的孩子,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活泼? (1)抓住流速体会:读句子,让同学闭上眼睛,想像歌溪欢快、活泼的样子。 (2)小黑板出示句子。比喻句来体会。 “石板上披盖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这一句把青苔比作丝线,是颜色上存在相同之处,都有“绿”的特点。把它比作姐姐的长发是从“长、亮”两个特点来描写青苔的。 谁能用“像……又像……”口头说话。 (3)指导朗读。(要带着欢快的语调来读)

夜归鹿门歌答案

夜归鹿门歌同步练习 1.答案:D 解析:A.“缉”读jī,“辑”读jí,“葺”读qì,“揖”读yī; B.“揣”读chuǎi,“端”读duān,“湍”读tuān,“惴”读zhuì; C.“绮”读qǐ,“犄”读jī,“倚”读yǐ,“掎”读jǐ; D.“啜”读chu?,“掇”读duo,“辍”读chu?,“惙”读chu?。 2.答案:B 解析:A.驱—趋;C.缪—谬;D.燥—躁。3.答案:D 解析:D.“历历在目”指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多用于画面、情境,用于“话”不妥。 4.答案:A 解析:B.去掉“的检验工作”; C.“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错误使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 D.“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指“近十天来的报纸,还是看的时间是十天”,不明确。 5.答案: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黄昏江景图。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

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6.答案:“忽”迅速,突然;不觉中来到庞公栖隐的地方;写出了诗人微妙的感受,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7.答案:作者以孤雁自喻,借孤雁寄托自己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登岳阳楼同步练习1.答案:B 解析:A.“落”读luō;C.“与”读yǔ; D.“剽”读piāo。 2.答案:C 解析:C.老病:年老且生病。 3.答案:A 解析:A.为其晚年作品。 4.答案:C 解析:A句成分残缺。B句偷换主语。D 句式杂糅。 5.答案:作者凭栏远眺,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涕泪纵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

声乐讲座】歌唱技法与发声技巧+

一、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要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 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改变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使之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和状态,所以必须明确我们练声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开开声”而已。 歌唱发声练习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 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7)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8)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涵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