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领航】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时训练

【高考领航】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时训练

【高考领航】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时训练
【高考领航】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课时训练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1.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解析:选A。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2.(2015·南京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

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解析:选B。图中a是年龄组成,b是性别比例,c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大,因为数量变化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B错误;“S”型曲线,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是增长型,C正确;种群由于分布不同,还具有空间特征,D正确。3.(2015·江西景德镇高三质检)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解析:选B。根据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下降说明该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故A错;据图可知,第5年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处于K/2,因此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400,故B正确;第5年到第9年,种群的增长率下降,但数值是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量在增加,故C错;防治鼠害时,要在K/2前处理,故D错。

4.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标记方法不当导致标记物丢失

解析:选A。在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该鲫鱼种群密度调查时,要注意在调查时研究对象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脱落、不能影响到标志对象的正常活动,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做到随机捕鱼,只有这样才能减小估算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使调查结果准确,具有代表性。

5.(2015·兖州模拟)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

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解析:选D。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而对其丰富度的调查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通过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6.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本实验的不同时间的取样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在每次取样前都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7.(2015·山东烟台模拟)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

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

C.A点之前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负相关

D.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

解析:选D。A点种群密度较小,生物量与B点基本相同,则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 点多,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B正确;A点之前随笠螺种群生物量的增加,体长不断减小,二者之间表现为负相关,C正确;种群密度越大,个体间的斗争越激烈,D错误。

8.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

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

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解析:选C。对于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类群,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采用样方法,A错误;

从图上看出,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不呈现“J”型增长,B错误;杀虫剂作为自然选择的因素,可以增加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D错误。

9.我国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控制本地区对棕榈科植物危害极大的害虫——椰心叶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

B.引进姬小蜂后可降低本地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

C.姬小蜂引进本地后其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

D.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会与椰心叶甲共同进化

解析:选C。姬小蜂是寄生在椰心叶甲虫蛹上的,是椰心叶甲的天敌。引进物种前,要进行全面的生态评估,在引进物种后,要建立跟踪监测机制,A正确;引进椰心叶甲的天敌,会使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降低,B正确;姬小蜂引进本地后,没有天敌,初期食物充足,但随着椰心叶甲的减少,其数量的增长也会受到限制,呈现“S”型增长,C 错误;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与椰心叶甲属于寄生关系,由于自然选择必然出现共同进化,D 正确。

10.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保持J型增长

C.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

解析:选B。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种群增长属于密封环境中的种群

增长,影响培养液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因素除营养条件外,还有培养液体积、温度、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B错误;取样前要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D正确。

11.(2015·浙江省嘉兴市高三考试)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解析:选D。图1、2、3都是“S”型增长,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A正确;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都为K/2时的增长速率,增长速率为最大,B正确;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均为K值时的增长速率为0,C正确;图1、2、3中的b、d、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时为K/2,D错。

12.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亚马孙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__________关系,从而有效地

抑制了福寿螺的__________。

(2)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________而迅速蔓延,此时期其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

________型曲线。欲调查福寿螺种群数量,一般采用__________法。

(3)研究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如图是放养

中华鳖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

①________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此时,________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

减少。

②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原产地,由于天敌鸟类、鳖等可以捕食福寿螺,福寿螺不会过快增长。(2)福寿螺作为外来物种,引入我国后,由于缺少天敌,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会快速繁殖,种群数量的增长接近“J”型曲线。福寿螺活动范围很小,其种群密度的调查应采用样方法。(3)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能有效地控制福寿螺数量增长。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进而降低卵块的数量,从而导致福寿螺出生率的下降,达到控制福寿螺数量的目的。

答案:(1)捕食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

(2)天敌J 样方

(3)①6月中旬~7月中旬成年(生殖期)

②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

③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效果十分明显

13.(2015·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期中)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只。

(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

能会比实际值偏________。

(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

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__点,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______________。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__________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

将会造成__________。

解析:(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N∶32=36∶4,N=288。(2)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使重捕时的带标记个数减少,种群个体总数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3)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增长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即B点;图二中A点和B 点分别为最适放牧量和最大放牧量,如果放牧量长期超C点,草场将会退化。

答案:(1)288 (2)大(3)①B食物和空间有限、天敌数量增加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②B草场退化

14.(2015·福州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确定放牧量,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的某种优质牧草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

调查方法应该为________,为减小调查的误差,调查时应注意: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

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

①图甲中虚线表示在________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

②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AB段实线与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甲中________点不可能出现此种年龄组成。

解析:图甲中虚线表示“J”型增长曲线,是在理想状态下产生的。对田鼠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a×(1+m);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1+m)n。图乙中幼年个体多,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将增加;图甲中D点种群数量稳定。答案:(1)样方法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宜

③取足够多的样方(任选两点) (2)①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等) a×(1+m)n

②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等,近似理想条件③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