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育奥福曲目表

美育奥福曲目表

美育奥福曲目表
美育奥福曲目表

目录:

春夏音乐游戏一

大家都是好朋友

1、三个好朋友-童谣

2、五只猴子-歌曲

3、咿呀咿呀吁-音乐(美国)

4、游乐园-音乐

花儿的宴会

5、春晓-歌曲

6、赏花-歌曲

7、小草的春天-音乐~海顿《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8、春-音乐~维瓦尔第《四季协奏曲》之春

老龙舟的心愿

9、过端午-童谣

10、金色太阳-歌曲

11、划船-音乐(墨西哥)

12、粟祭-音乐(台湾阿美族)

云妖的宝贝

13、小毛巾-歌曲

14、pee pee poo poo-童谣

15、纺织歌-音乐(荷兰)

16、云妖之舞-音乐~葛利格《皮尔金组曲》之“山大王的宫殿”秋冬音乐游戏一

小松鼠的秋天学校

1、乘白云荡秋千-歌曲

2、落叶-歌曲

3、丰收-音乐

4、小松鼠进行曲—音乐(美国)~(德州黄玫瑰)

星星来的小天使

5、萤火虫-歌曲

6、月儿圆-歌曲

7、波浪舞-音乐(葡萄牙)

8、虫虫历险记-音乐~ken jones

圣诞老公公的铃铛不见了

9、铃铛不见了-歌曲

10、圣诞舞会-歌曲

11、雪人之舞-音乐~ken jones

12、雪花仙子-音乐~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之“中国舞”再等一会儿

13、好伙伴-童谣

14、骑转马-歌曲

15、慢慢走-音乐

16、咕咕钟和闹钟-音乐

春夏音乐游戏二

妈妈我爱您

1、我爱妈咪-歌曲

2、送礼给外婆-歌曲

3、富尼古利富尼古拉-音乐(意大利)

4、与妈妈共舞-音乐~德沃夏克《浪漫曲》

勾勾手来跳舞

5、小妞妞勾勾手-歌曲

6、啦啦啦啦来跳舞-歌曲

7、恰恰恰-音乐

8、草原上的舞会-音乐

音乐会的捣蛋鬼

9、小蚊子-童谣

10、知了-歌曲

11、快乐的小鸟-音乐

12、大黄蜂的飞行-音乐~林姆斯基*高沙科夫《大黄蜂的飞行》小母鸡的台风天

13、台风-歌曲

14、母鸡孵蛋-歌曲

15、雨中的小花伞-音乐~ken jones

16、小鸡之舞-音乐~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之“雏鸡之舞”

秋冬音乐游戏二

精灵国王的生日礼物

1、泡泡糖-童谣

2、我最喜欢-歌曲

3、变变变-音乐

4、糖梅仙子-音乐~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之“糖梅仙子”毛毛虫的新衣裳

5、小蚂蚁-童谣

6、毛毛虫和蝴蝶-歌曲

7、奇妙的舞步-音乐

8、锯木头的游戏-音乐

捣蛋精灵的动动鼓

9、动动鼓-童谣

10、小枕头-歌曲

11、东东小身体-音乐

12、精灵进行曲-音乐~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得斯基进行曲》新年快乐

13、新年真热闹-歌曲

14、金元宝-童谣

15、新年游-音乐

16、舞龙舞狮-音乐

春夏音乐游戏三

石头和泡泡

1、吹泡泡-歌曲

2、石头-童谣

3、化石-音乐~圣桑《动物狂欢节》之“化石”

4、水族馆-音乐~~圣桑《动物狂欢节》之“水族馆”

提灯笼

5、滚汤圆-童谣

6、提灯笼-歌曲

7、萤火虫之舞-音乐《lotus bloosom》

8、元宵灯会-音乐~john leach之《shanghai street》河马医生的秘密武器

9、小花猫-歌曲

10、大蛀牙-歌曲

11、呼噜呼噜清洁歌-音乐

12、小白兔和大灰狼-音乐(比利时)

小火龙学跳舞

13、走跑跳-歌曲

14、跷跷板-歌曲

15、娃娃之舞-音乐~德彪西《儿童世界》之“步态舞”

16、斗牛士进行曲-音乐~比才歌曲《卡门》之“序曲”秋冬音乐游戏三

梦幻溪的嘉年华会

1、小雨滴溜滑梯-童谣

2、哈罗歌-歌曲

3、梦幻溪-音乐(瑞典)

4、行进的小乐队-音乐~纳赛尔《锡兵的阅兵式》

小风筝与老树怪

5、风筝和小鸟-童谣

6、转呀转-歌曲

7、火车快飞-音乐

8、请跟我来-音乐

皮球与积木

9、小皮球-歌曲

10、堆积木-歌曲

11、神奇的玩具兵-音乐

12、带个玩具来游戏-音乐

追追追

13、追追追-音乐

14、长又长-歌曲

15、欢乐满山谷-音乐

16、狮王进行曲-音乐~圣桑《动物狂欢节》之“狮王进行曲”

音乐鉴赏答案

给我最爱的老婆音乐鉴赏答案 音乐鉴赏的误区 1 音乐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是因为音乐不具有:() A、视觉性 B、语义性 C、表达性 D、标准性 正确答案:B 2 下列哪一项是音乐音响的基本属性:() A、语义性 B、视觉性 C、非视觉性 D、美学性 正确答案:C 3 中国音乐教育和普及工作中基本以下列哪一项为核心:() A、音乐解说 B、音乐感知 C、音乐内化 D、音乐创作 正确答案:A 4 欣赏音乐是指能够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形式解说音乐。() 正确答案:× 5 听不懂音乐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具备音乐细胞和音乐修养。()正确答案:√ 音乐的艺术本质 1 《音乐通论》是下列哪一位音乐大家的著作:() A、廖辅叔 B、莫扎特 C、廖尚果 D、萨利埃里 正确答案:C 2 下列那哪部作品是青主先生的音乐专著:() A、《乐话》

B、《大江东去》 C、《我住长江头》 D、《清歌集》 正确答案:A 3 音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A、视觉 B、语言 C、听觉 D、情绪 正确答案:D 4 音乐仅仅是听觉的艺术。() 正确答案:× 5 音乐可以细腻、微妙、直接、及时地表达人类情感。()正确答案:√ 音乐审美的基本观念 1 体验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方式是:() A、认真聆听音乐 B、参照解说体会音乐 C、体验微妙的情绪变化 D、学好理论知识 正确答案:C 2 哪一种方式可以描摹人类情绪的变化:() A、文学 B、语言 C、音乐 D、美术 正确答案:C 3 《鲍列罗舞曲》是哪位作曲家的著作:() A、拉威尔 B、亨德尔 C、巴赫 D、莫扎特 正确答案:A 4 音乐可以表现出人类多种多样的情绪。()

高校美育教育

高校美育教育 程啟鹏101103204 2012.3.28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都知道,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的是物的话,人文科学更注重人的发展。 当下的美育状况 大学生层面的反映出的问题比较及表,主要有: 1.大学生普遍缺乏最基本的美育常识。很多大学生不明确甚至不清楚美学及美育的含义,访谈中发现很多大学生普遍认为美学是与美术有关的,美育是美术教育的简称而已,更不用指望他们体会美育对自己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意义了。他们了解智育、德育及体育远比美育深刻,这个结果对于实行多年的高校美育是很遗憾的,从本质上讲高校的美育大部分努力是付诸东流的。 2.部分大学生审美能力缺失,审美观念偏颇。由于美育在高校教育中没有健康地发展起来,当下的大学生由于理论上的迷惑和实践上的困窘,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缺失,审美观念偏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度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深刻的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来自西方社会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感性欲望,大众化、快餐化的文化环境,尤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导致许多大学生极端物质,缺乏了理性的规范与道德意志。 高校方面中存在的美育问题: 1.高校缺腿发展,美育受冷落。我调查到的,在广西的主要高校中,提及美育的都是停留在转发上级的指示上,在教学大纲中提及美育也是寥寥几字,另外的形式就是出现在高校教师对美育的研究成果中。由于美育在高校实际教育行动上没有得到重视,美育没有得到也智育、德育和体育一样的平衡发展的机会,表现在美育教师的严重贫乏,教材寥寥无几,相关经费匮乏。 2.教师的引导不足,美育贯彻流于浮浅。令人欣慰的是多数高校教师对中外美育理论是有一定了解的,还有不少的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探索美育的出路,但是

8音乐欣赏的四要素

音乐欣赏的四要素 洛阳市第三十三中学孟紫千 音乐欣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包括官能欣赏、情感欣赏、视觉欣赏、理性欣赏。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欣赏音乐要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

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音乐再现的一种方法是艺术性地模仿出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所引起的联想。如朱践耳的作品《蜜蜂过江》,通过弦乐和木管轻盈、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模拟出蜜蜂飞舞时发出的翁鸣声,使人感受到蜜蜂的造型,并从这和谐的音响中唤起对大自然、对生活形象和意境的联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模仿的音响在耳中可能只是纯粹的、自然的音响模仿,欣赏者不可能从中获得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的欣赏无疑是低层次的。音乐再现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听觉与视觉的“联想”关系,即用声音来类比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二、欣赏音乐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情感的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等),我们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感性上的直接体验。例如,当听到《春节序曲》这首乐曲时,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演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而当听到《江河水》这个缓慢、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心头涌起。这种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如在《二泉映月》中阿炳对二泉的描绘,首先是对二泉的感知,情由景生,这里的情,是阿炳真挚情感的表露,而作品中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讲课稿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 容

√绪论 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 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 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 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 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 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 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 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 2 心理学法 3 社会学法 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 √第一章 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一种艺术媒介] 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 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 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 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 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

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 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 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 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 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 琴对答 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 调变化表达 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 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 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1)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模仿即照某种现成的样子或现象学着做,音乐中的模仿主要指用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如,唢呐曲《百鸟朝凤》模仿鸟叫 2)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他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相同或相近的现象,音乐的声音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去表现某种客观现象或物质对象。 如,德彪西《大海》用定音鼓的弱奏象征大海的平静。 3)音乐感性材料的暗示性:即不去指明它而是靠人自己去理解,音乐声音的暗示主要是语义性的,往往从对现实对象的概括中而来的,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如,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引子通过声音所造成的惨淡的气氛暗示乐曲悲剧性内容

《美育》课程标准

《美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是增强大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感性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艺术不仅涉及有关的艺术知识,它还同一个人的形式感受能力、情感状态、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长期的艺术修养有关。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特点,是从事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各工作岗位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先导课程,其功能是让学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了解必要的美术技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对学生就业岗位等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依据:

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教高厅函[2007]47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根据《美育》课程特点采用正式工作环境下的实践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最实用、前沿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并将后续课程的相关内容联系到教学环节中去,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调动所有的因素为专业课教学服务。 2.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3.在课程内容排列上,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4.在课程内容结构上,突出模块化设置,以便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教学内容。 (二)具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突出学习教学标准建设和借助教学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全人发展。 1、确定课程目标的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构建课程。围绕职业能力组织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完成具体的项目来建构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2、设计课程内容的依据 项目的确定是以行业专家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结合建筑工程职业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采用何种教学模式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学习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教学、实作、等多种途径,采取操作与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实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教学反思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之一。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被人类听觉器官感知并引发停着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因此,音乐常被称为音响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表现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的特性和审美教育目标相结合赋予了音乐审美教育的情感性、表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 1、情感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对于情感的体验与反馈。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物不与情感体验与反应过程交织在一起。因此,情感性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应该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在唱歌、奏乐、欣赏还是在律动、创作时,教学的双方都应该激发、保留、发展对音乐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在音乐课堂内外营造出浓浓的音乐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完善人格。 2、表现性。 音乐作品从创作产生开始,经由传播制止听众接受需要经过相当多的环节。其中表现是体现音乐审美价值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音乐表现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科基础,音乐的表现性必须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从音乐表现出发,在学生产生音乐表现得冲动与意愿的前提下,在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得过程中提出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与目标,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引导、推动学生的音乐表现,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升华音乐审美感受体验。 3、实践性。

音乐欣赏的过程与特点分析

音乐欣赏的过程与特点分析 音乐欣赏的过程与特点分析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动情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色彩。原因有二: 其一是由于不同的欣赏者艺术修养水平的差异以及联想、想象能力的高低而造成的。每个人的艺术修养都源于其对各种艺术的广泛涉猎,并具有浓厚的兴趣,不但能把握各种艺术的个性特征,而且深谙各种艺术之间密切联系的规律,达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程度。这样,艺术修养水平较高的欣赏者就能以更为宽泛的审美体验去接受音乐作品,充分发挥平素欣赏诸类艺术所积累的心得体会,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如喜爱古诗和民族舞蹈的人在聆听《春江花月夜》古曲时,就能从悠扬缠绵的旋律体会到轻歌漫舞的律动与诗一般的仙境。 一个想象能力很强的人在欣赏音乐时,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捕捉音乐中每个音符所描绘的对象,将抽象的乐音嬗变成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的音画形象。当然,这样的联想和想象要以一定的艺术修养为基础,不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和庸俗的牵强附会。由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文化积累和思维能力的不同,必然会造成艺术修养与想象能力的差异。因此,在欣赏音乐时所获得的审美享受,必然要有不同欣赏层次的差异。 其二是不同欣赏者对于某个音乐作品在情感体验上的差异。 情感,简言之就是人们对与其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体验。《礼记礼运》说: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但弗学而能不甘于无故而生,情感虽然与有机体的生理唤醒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但产生的源泉是客观现实。人们对作用于他们的事物的判断和评估,才是情感产生的直接原因。体验是这种判断和评估的过程,情感是体验的结果。由于每个欣赏者的生活经历、生理条件、社会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主观努力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差异的实质,它反映了人们在整个精神面貌上的不同,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力量,它制约和调节人的所有心理活动,使人对于外来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音乐欣赏也是如此,即是某种乐器的音色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例如长号的声音会让欧洲听众联想起虔诚、严肃的感情,这是由于在他们的经验中知道这种乐器曾为基督教圣咏合唱伴奏,因而产生崇高的意境。经历过浩劫的人,在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马上会被带回到动乱而痛苦的时代。由此可见,欣赏者的人生经历也是对音乐作品情感体验的媒介与前提。 四、音乐欣赏的形象化思维 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最根本的性质,是规定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关键特征。形象是艺术的本质属性,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也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音乐是一种例外,神秘而抽象的声音只表现某种情感倾向,并未刻画某种形象。这就涉及音乐的主观化与客观化两种表现手法的问题。 音乐的本质是由主观流露出来的,就是客观的主观化,将客观外界的事物化为已有,成为作曲家想象中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在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我们所感受到的与其说是作曲家观赏

音乐美育总结

音乐美育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对心灵美的塑造、道德美的教化的独特功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能从美育的本义出发,研究、运用中、小学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实际上就是教学方法),那么就能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诱发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优美动听的音乐中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从而真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美的营养、美的熏陶,进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在精神状态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负上有所促进(当然这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的)。 美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应是感受性的、浸润性的、游戏性的,是其他德育课、智育课、体育课、劳技课所不能代替的。其教学方法更与一般知识不同,它更多地强调感性陶冶的作用,更多地强调游戏或娱乐的方式来施教及受教。有一句名言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美育的受教方式:“当赏心悦目之际,正是潜移默化地起美育感化作用之时。”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结构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在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尽量地按照一个理想的模式有效地发展,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结构。 作为当今的一名音乐教师,怎样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美育的功能和作用;怎样建立健全学生完美的心理结构,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是社会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为此我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学习和注重运用音乐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把音乐教学分为欣赏性教学、背景性教学、技能性教学、综合性教学、创造性教学五个方面,力求通过音乐教学,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 端正的唱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唱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好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二、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侗家儿童真快乐》是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曲调热情欢快,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我在教学中用电脑下载并播放侗族风土人情图片,配上该歌曲的伴奏,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的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现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在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唱、打、念、吹结合的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中的节奏规律,自己重新创作,让学生进行重新合奏,这样各种声响重新组合,创造出了美妙的合奏效果。让学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造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培养了审美能力。

2020年学校美育工作自查报告【优秀】

2020年学校美育工作自查报告【优 秀】 我校一贯把美育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建立校长领导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管负责制。下面是关于2019年学校美育工作自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2019年学校美育工作自查报告【优秀篇一】 回顾过去的一学年,经过学校师生共同的努力,艺术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我校围绕着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长,对艺术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学校基本形成了艺术特色教育的氛围。学生艺术水平、观赏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现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新课标精神,切实加强课题研究 我校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在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式下,我们坚持“全面+特长”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将德、智、体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全面实施艺术

教育,使学生人人接受艺术教育,个个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发挥了艺术教育在育人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克服了小学艺术教育中专业化、和“以绘画、唱歌为中心”的纯艺术教育模式,培养一批具有实小特色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完善常规管理,强化过程管理 在措施上狠抓艺术教育任务的落实,把我校的艺术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上。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由教导处、教研组长组成的艺术教育领导组及时查阅,反馈信息,使其更具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有重点、不定期地抽查,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正常开展每周一课的教研课,夯实艺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领导组将随时了解艺术教师的教学动态,及时分析、综合教学现状,与艺术教师一起交流,鼓励教师及时地记录教学心得,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的督促机制,又提高了艺术教学的质量。 三、艺术教学成效明显,艺术活动多姿多彩 艺术教研组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优势,共同研究艺术学科.教师之间形成彼此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风气.本期推出好几节艺术教研课均获得领导、家长、老师们的好评。艺术教师们对学校的活动尽心尽力,每次的活动成功的开展都离不开

音乐欣赏

第二章古典音乐之美 古典音乐中,本质理性的一面表现在曲式结构、和声对位的严谨精致;感性的一面是在其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宽广的表现幅度上。 古典音乐是人类普遍的理想与美的观念.它有匀称的形式之美、风格的健康之美,音乐的典雅之美。许多古典音乐还会给人以崇高、神圣之感的美,似乎这些只有在古典音乐中才能找得到! 第一节音乐中的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乐派主要流行于18 世纪下半夜——19 世纪上半夜。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已不满足于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风格了,他们的主要手法是以主调音乐的创作为主。注意音乐之间的主题的对比与展开,充分发挥旋律、节奏、音色等的作用。其主要成就在于确立了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等的题材形式。对后来各个流派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建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一、交响乐之父—海顿(奥地利1732-1809) 海顿的音乐犹如淡彩墨画。 他一生当中创作了大量的交响乐作品。《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最为有名。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海顿是现德国国歌的曲作者)。 欣赏音乐:《F大调第四十七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小夜曲》 欣赏提示: 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采用轻快的漫步节奏,旋律优美流畅、典雅,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意境,娓娓动听。 二、音乐神童——莫扎特(奥地利)(1756-1791) 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 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大量歌剧、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等,共七十五部作品。 欣赏音乐:弦乐四重奏《G大调弦乐小夜曲》 欣赏提示: 乐曲分为四个小乐章,好似一部小型的交响曲。乐曲主体精神饱满、清新欢唱,副部主题旋律优美,蕴含着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乐曲的结束部分短小精湛。 第二节交响音乐初探 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其共同特征是: 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 2、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音乐也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 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一、交响曲的各个时期 1、早期的交响曲: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 2、古典时期的交响曲:18世纪,规范的交响曲式。 3、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19世纪以后的交响曲,更加完善。 4、现代的交响曲: 20世纪,进行各种探索及创新。 二、交响曲 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 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曲的体裁。 三、中国的交响曲 始于20世纪40年代,具有鲜明的标题性及浓郁的民族风格,著名的作品有:王云阶的第二交响曲《抗日战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施咏康的第一交响曲《东方的曙光》,罗忠熔的第二交响曲《在烈火中永生》,陈培勋的第二交响曲《清明祭》等。 第三节命运的勇士—贝多芬(1770-1827) 生平简介:出生在德国波恩。信仰共和国,从上英雄。作有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 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他是集古典大成,开浪漫先河的伟大的作曲家。 指挥大师——伯恩斯坦(1918-1990)

音乐美育范本

从美育的本义出发探索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 音乐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教学生唱会几支歌么?是给学生以简单的识谱以及简单的“乐理”么?是教会学生能在某件乐器上得到一些初级练习技能么? 在前些年,音乐教师如果能做到上述三点,已算是不错了,如果他能数年如一日,或者还能在课外活动中再多灌输一些知识和技能给学生,或在文艺演出中,有几位突出的人才崭露头角,那可能还会算得上先进音乐教师,或者极受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因为在那些年来对音乐教师称职与否多是以上述这些条件来衡量的。 “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9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对心灵美的塑造、道德的教化的独特功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能从美育的本义出发,研究、运用中、小学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实际上就是教学方法),那么就能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诱发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优美动听的音乐中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从而真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美的营养、美的熏陶,进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在精神状态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负上有所促进(当然这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的)。因此,美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应是感受性的、浸润性的、游戏性的,是其他德育课、智育课、体育课、劳技课所不能代替的。

其教学方法更与一般知识不同,它更多地强调感性陶冶的作用,更多地强调游戏或娱乐的方式来施教及受教。有一句名言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美育的受教方式:“当赏心悦目(耳)之际,正是潜移默化地起美育感化作用之时”。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结构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在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尽量地按照一个理想的模式有效地发展,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结构。 而目前大量的心理卫生调查结果,则告诉我们,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人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疏远,社会的治安问题也使家长告诫孩子不要管闲事,助人为乐、助困扶危的行为越来越少。并且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如冲动、嫉妒、焦虑、忧郁的情绪,自卑、娇弱、攻击、任性等性格。这种感情世界、精神世界的贫乏不仅会给国民素质带来严重的缺陷,使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滋生,还将对教育的效果起着十分明显的滞后作用。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将对未来的社会产生严重的负作用。正如容恩在《人格的完整》一书中所说:“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威胁它的不再是野兽、巨石和洪水,而是某种心理上的暴力。心理生活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能量,它超过了地球上其它的一切能量。” 作为当今的一名音乐教师,怎样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美育的功能和作用;怎样建立健全学生完美的心理结构,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是

芭蕾艺术的美学原则

第三节芭蕾艺术的美学原则 占典芭蕾舞是一种系统、科学、规范的艺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它形成了一套科学、 系统、完整、规范、严谨的训练体系,并且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它的形体及动作姿态完全符合几何构图的科学性。用几何构图的抽象线条来设计动作姿势,是以古希腊文明为源头的‘ 西方舞蹈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通常人们认为西方舞蹈强调人为的形式,而东方舞蹈则顺从自然的形式。但是我们发现在西方舞蹈形式的纯粹抽象中追求的“黄金分割比”也是符合“人体自然”的。“古希腊人认为数学的原理是一切事物的原理,舞蹈作为人体的“动.”,也是存 在于数学意义上的一种平衡。这种平衡的基础便是被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的0.618。又称为“黄金律”或“黄金比”:如头顶至脐与脐至脚底之比:臂宽与躯干之比:下肢长度与上肢长度之比:下肢长与身长之比;眼高与脸长之比;前额到鼻孔的距离与脸长之比等等。”∞在此基础上,最终归纳把它的审美标准归纳为“开、绷、直、立、轻、准、称、美”八个方面。 一、开、绷、直、立 从1661年法国皇家舞蹈院成立时开始建立芭蕾舞的基础,例如四大美学原则中的外开就 是在当时建立的,还有各大学派通用的五个脚的位置也是皇家舞蹈院制定并提出的。而传统的古典芭蕾技术是建立在开、绷、直、立的基础之上,它是一切芭蕾舞动作的基础,只有符合其美学原则,才能称的上是完美的古典芭蕾,下面将“开、绷、直、立”的美学原则进行分析阐述。 “开”就是指身体从肩、胸、胯、膝、跺5大关节向外打开,双脚向外打开180度,最 大限度地延长肢体的线条,扩大舞蹈动作的范围,增强表现力,同时也增强了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运动的灵活性。舞者通过芭蕾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身体可以达到非职业舞者所不及的境界,使身体理想化、完美化、职业化。正如美国著名舞蹈评论家珍妮·科恩指出:“芭蕾的 。古典风格是以脚的五个位工为基础的动作。这五个位置中表现出外开的本质是指两腿以碗关 节处向外旋转。表演时,在舞台有限的空问内炫耀和张扬贵族的气派。”回 “绷”是指将膝关节和踩关节绷直。“绷”也是芭蕾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芭 蕾是一种形体艺术,舞者只有将身体各部位“绷”直,才能使观众有延长肢体原有线条的视觉感,并且芭蕾是一种放射性的艺术,因此必须通过“绷”才能将肢体放射到舞台当中,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能量聚集在肢体末梢部位,使舞姿更加舒展。例如做Battemt tendu时,脚跟推动脚背、脚尖向外擦出,擦到最远点一直到脚趾尖,同时仍然保持延伸的感觉;在做Battement tendu jete时,脚经过擦地离开地面踢向空中时,要用脚尖的力量带动腿踢出去,绷脚可以延长腿的长度。通过“绷”还可以使肢体各部位的肌肉能量向身体的中垂线上凝聚,也只有通过绷才能使肌肉收紧,从而产生上升的动作态势。这也符合芭蕾曾在一段时期内追求“灵空”,呈现出舞姿轻盈飘逸的艺术魅力, “直”是指双腿膝盖伸直以及后背的垂直,也就是将身体垂直、拉长,使舞姿舒展、优 ,达到完美的长线条视觉造型。同时芭蕾动作在舞台中的运动路线多呈直线形,这也与西人的思维方式有所相似之处,与中国舞的“拧、倾、圆、曲”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如在旋转中,动作时除了全身收紧向上立起外,更重要的是颈、背、腰、臀垂直于地面,力量集中在人体的垂直中心轴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旋转运动起来,如果没有直立也就谈不中心轴,没有中心所有的旋转更是无从谈起。在对“直”的分析中我们会谈到芭蕾的贵族质,这与西方国家的审美思想及文化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从精神气质的角度来看,要求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 发表时间:2012-04-11T09:42:12.46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01期供稿作者:耿丽敏[导读] 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耿丽敏 (郑州市七中初中部,河南郑州450000) 《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做呢? 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是艺术科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可以利用多种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主动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而中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更感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式样。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2.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应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一个人所建立的音乐审美情趣,与他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往往决定着音乐美育实施的质量。音乐审美教育正是使学生自然的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用健康的情绪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美育教育 1.进行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知识。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蹈中的音乐部分。还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题材重新加以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这类音乐作品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越深刻、越细致,那么对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文化艺术修养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与其有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其中也包括无标题音乐的欣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人的生活体验对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非常有益于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领会。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音乐实践。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从而进行美育教育。如给学生提供参与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的机会,可以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学生是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入情感体验的。这是极佳的美育教育和音乐审美方式。在这样的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多种器官的协调运动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群体协作意识,在音乐实践中领悟音乐的美。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著名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即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的理解力,这些能力都是人的智力因素。音乐美育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让学生了解音乐符号所体现的表现能力和象征意义。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这是一种立体的、全面的教育。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给人以美的愉悦,真的启迪,善的诱导,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渗透至人的心理,情感等各个领域,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作贡献。

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68886

育儿初中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为更好提升我校美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章程第条,特制定如下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成立校美育工作领导小组: 为更好保证美育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处、班主任、艺体组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指导美育工作的开展。 三、明确中小学美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一)中小学美育以构建中小学“大美育”格局为目标。

1.科学构建工作机制。在美学理论、教育理论指导下,健全完善与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实施的美育工作体制,构建“课程实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 2.努力实现美育的“四个结合”。要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相结合,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相结合,逐步形成美育工作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3.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使中小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内容和要求。 侧重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判断力。引导学生感受和初步认识色彩、构图、造型、声音、节奏、旋律等美的构成元素,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事物;初步了解社会美,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培养良好的品行,懂得礼貌待人;接触欣赏自然美,培养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体验运动美、形体美,感受运动与美的关系。 四、工作措施: (一)、要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 1、学科之间是相互贯穿,是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现。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寓美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

《音乐美学 》 音乐的本质、功能、价值

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一) 作者:宋瑾来源: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首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 人创造音乐,是因为有听觉方面的特殊需要。从世界范围的历史看,这种需要经历了许多变化。原始时期,萌芽状态的音乐是和劳动、宗教、礼仪、交际、娱乐等活动混杂在一起的。后来,音乐艺术逐渐从综合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成了社会分工之一。在分工的情况下,音乐除了作为专业艺术的一个种类存在外,也依然在各种综合活动中存在着。这样,它就在多种功用中具有多种功能。在当代社会,人们将音乐用于更多的领域。这样,音乐就具有了比过去更多的功能。可以预见,音乐除了现有的功能外,还将不断增加新的功能。 音乐能满足人对它的多种需要,因此音乐具有多种价值。对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价值进行比较,将发现音乐作为审美对象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根据本质的经典定义,音乐的审美功能便是“本质功能”,音乐的本质就体现在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此外,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中,可以进一步看清音乐的特殊性。而在音乐艺术内部对各种音乐现象进行比较,则有助于搞清音乐在艺术范围内的分化情况。 本章的任务是通过对音乐各种功能、价值的考察和相互比较,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比较,以及不同样式的音乐的比较,认识音乐的审美本质及其具体体现。 第一节音乐的功能与价值 一、音乐的功能 1. 实用功能。 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具有各种实用功能。中国自古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法。这是孔子说的,又为后世沿袭儒家思想者所认同。为什么说改变风尚习俗或道德教化最擅长者是音乐呢?因为音乐对人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古至今,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等等,都把音乐当作教化的手段。也就是说,他们看到了音乐对人产生作用的特殊性,并且认为音乐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这种特殊功用,希望利用它来“寓教于乐”,达到教化的目的。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人持相似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