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新方案】201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回扣+热点突破+能力提升)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理 北师大版

【创新方案】201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回扣+热点突破+能力提升)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理 北师大版

【创新方案】201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回扣+热点突破+能力提升)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理 北师大版
【创新方案】201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回扣+热点突破+能力提升)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理 北师大版

第七节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考纲下载】

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1.

2.(1)当两条直线l 1与l 2共面时,我们把两条直线交角中,范围在[0,π

2]内的角叫作两直

线的夹角.

(2)当直线l 1与l 2是异面直线时,在直线l 1上任取一点A 作AB ∥l 2,我们把直线l 1和直线AB 的夹角叫作异面直线l 1与l 2的夹角,其夹角θ∈(0,π

2

].

(3)已知直线l 1与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s 1,s 2.

当〈s 1,s 2〉≤π

2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等于〈s 1,s 2〉;

π

2

<〈s 1,s 2〉≤π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等于π-〈s 1,s 2〉. 3.平面间的夹角

如图所示,平面π1与π2相交于直线l ,点R 为直线l 上任意一点,过点R ,在平面π1

上作直线l 1⊥l ,在平面π2上作直线l 2⊥l ,则l 1∩l 2=R .我们把直线l 1和l 2的夹角叫作平面π1与π2的夹角.

已知平面π1和π2的法向量分别为n 1和n 2,

当0≤〈n 1,n 2〉≤π

2

时,平面π1与π2的夹角等于〈n 1,n 2〉;

π

2

<〈n 1,n 2〉≤π时,平面π1与π2的夹角等于π-〈n 1,n 2〉. 4.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它在该平面内的投影的夹角叫作该直线与此平面的夹角.

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s ,平面π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π的夹角为θ,则sin θ=|cos 〈s ,n 〉|=|s 2n |

|s ||n |

.

5.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向量求法

如图,设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d =

|AB ―→2n |

|n |

.

1.在求平面的法向量时,所列的方程组中有三个变量,但只有两个方程,如何求法向量? 提示:给其中一个变量恰当赋值,求出该方程组的一组非零解,即可作为法向量的坐标. 2.两向量的夹角的范围是什么?两异面直线所成角呢?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呢?二面角呢?

提示:两向量的夹角范围是[0,π];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0,π2;直线与平面所

成角的范围是?

?????0,π2;二面角的范围是[0,π],注意以上各角取值范围的区别.

1.若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2,0,-4),则( ) A .l ∥α B .l ⊥α

C .l α

D .l 与α斜交

解析:选B ∵a =(1,0,2),n =(-2,0,-4)∴n =-2a ,即a ∥n .∴l ⊥α.

2.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 1=(2,-3,5),n 2=(-3,1,-4),则( ) A .α∥β B .α⊥β

C .α、β相交但不垂直

D .以上均不正确

解析:选C ∵n 12n 2=23(-3)+(-3)31+53(-4)≠0,∴n 1与n 2不垂直,∴α与β相交但不垂直.

3.已知AB

=(2,2,1),AC =(4,5,3),则平面ABC 的单位法向量为( )

A.? ????13,-23,23

B.? ????-13,2

3,-23

C .±? ????13,-23,23 D.? ????23,1

3

,-23

解析:选C 设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则

?

????

2x +2y +z =0,4x +5y +3z =0,即y +z =0.令z =2,则y =-2,x =1. 即n =(1,-2,2).故其单位法向量n 0=±n |n |=±? ????1

3

,-23,23.

4.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为BB 1的中点,则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

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解析:

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棱长为1,

则A 1(0,0,1),E ? ????1,0,12,D (0,1,0),∴1A D =(0,1,-1),1A E =? ??

??1,0,-12, 设平面A 1ED 的法向量为n 1=(1,y ,z ),则????

?

y -z =0,1-1

2

z =0,∴?????

y =2,

z =2.

∴n 1=(1,2,2),∵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cos 〈n 1,n 2〉=2331=2

3

.

故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

3

.

答案:23

5.正四棱锥S -ABCD 中,O 为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P 为侧棱SD 的中点,且SO =OD ,则直线BC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是______.

解析:如图,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

设OD =SO =OA =OB =OC =a ,则A (a,0,0),B (0,a,0),C (-a,0,0),P ?

?

???

0,-a 2,a 2,

则CA =(2a,0,0),AP =?

????-a ,-a 2,a 2,CB

=(a ,a,0),

设平面PA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可求得n =(0,1,1),则

cos 〈CB ,n 〉=CB n CB n

?

=a 2a 2

22=12,∴〈CB ,n 〉=60°, ∴直线BC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为90°-60°=30°.

答案:30°

[例1]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平面ABCD ,PC =2,在四边形ABCD 中,∠B =∠C =90°,AB =4,CD =1,点M 在PB 上,PB =4PM ,PB 与平面ABCD 成30°的角.

求证:

(1)CM ∥平面PAD ;

(2)平面PAB ⊥平面PAD . [自主解答]

以C 为坐标原点,CB 所在直线为x 轴,CD 所在直线为y 轴,C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PC ⊥平面ABCD ,

∴∠PBC 为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PBC =30°.∵PC =2,

∴BC =23,PB =4,∴D (0,1,0),B (23,0,0),A (23,4,0),P (0,0,2),M ? ????3

2

,0,32.

∴DP =(0,-1,2),DA =(23,3,0),CM =? ????

32

,0,32.

(1)法一:令n =(x ,y ,z )为平面PAD 的一个法向量,

则0,·

0,DP DA ??=??=??n n

即???

-y +2z =0,23x +3y =0,∴???

??

z =1

2y ,x =-3

2

y ,令y =2,得n =(-3,

2,1).

∵n 2CM =-3332+230+133

2

=0,∴n ⊥CM ,

又CM ?平面PAD ,∴CM ∥平面PAD .

法二:∵PD =(0,1,-2),PA

=(23,4,-2),

令CM =x PD +y PA

,则?????

3

2

=23y ,0=x +4y ,

32=-2x -2y ,

方程组有解为????

?

x =-1,y =1

4

∴CM =-PD +14

PA .由共面向量定理知CM 与PD 、PA

共面,

又∵

CM ?平面PAD ,∴CM ∥平面PAD .

(2)取AP 的中点E ,则E (3,2,1),BE

=(-3,2,1),∵PB =AB ,∴BE ⊥PA .

又∵BE 2DA =(-3,2,1)2(23,3,0)=0,∴BE ⊥DA

.

∴BE ⊥DA ,又PA ∩DA =A ,PA ,DA 平面PAD ,∴BE ⊥平面PAD , 又∵BE 平面PAB ,∴平面PAB ⊥平面PAD . 【方法规律】

1.用向量证明平行的方法

(1)线线平行:证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共线.

(2)线面平行:①证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某一法向量垂直; ②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 (3)面面平行:①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为共线向量; ②转化为线面平行、线线平行问题. 2.用向量证明垂直的方法

(1)线线垂直: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

(2)线面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

(3)面面垂直: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和矩形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 =2,AF =1,M 是线段EF 的中点.

求证:

(1)AM ∥平面BDE ; (2)AM ⊥平面BDF . 证明:

(1)以C 为坐标原点,CD ,CB ,CE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

直角坐标系,设AC ∩BD =N ,连接NE .则点N ,E 的坐标分别为? ??

??2

2,22,0,(0,0,1).

∴NE =? ????-22,-22,1.又点A ,M 的坐标分别是(2,2,0),? ??

??2

2,22,1,

∴AM =? ??

??

-22,-22,1.∴NE =AM 且NE 与AM 不共线.∴NE ∥AM .

又∵NE 平面BDE ,AM ?平面BDE ,∴AM ∥平面BDE .

(2)由(1)知AM =? ????

-22,-22,1,∵D (2,0,0),F (2,2,1),

∴DF =(0,2,1).∴AM 2DF =0.∴AM ⊥DF .同理可证AM ⊥BF .

又DF ∩BF =F ,DF ,BF 平面BDF ,∴AM ⊥平面BDF .

1.利用向量求空间角是每年的必考内容,题型为解答题,难度适中,属中档题. 2.高考对空间角的考查常有以下两个命题角度:

(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2)求二面角.

[例2] (1)(20132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CA =CB ,AB =AA 1,∠BAA 1=60°.

①证明:AB ⊥A 1C ;

②若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AB =CB ,求直线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2)(20132四川高考)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A 1⊥底面ABC ,AB =AC =2AA 1,∠BAC =120°,D ,D 1分别是线段BC ,B 1C 1的中点,P 是线段AD 的中点.

①在平面ABC 内,试作出过点P 与平面A 1BC 平行的直线l ,说明理由,并证明直线l ⊥平面ADD 1A 1;

②设①中的直线l 交AB 于点M ,交AC 于点N ,求二面角A -A 1M -N 的余弦值. [自主解答] (1)①证明:取AB 的中点O ,连接OC ,OA 1,A 1B . 因为CA =CB ,所以OC ⊥AB .由于AB =AA 1,∠BAA 1=60°,

故△AA 1B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A 1⊥AB .因为OC ∩OA 1=O ,OC ,OA 1 平面OA 1C , 所以AB ⊥平面OA 1C .又A 1C 平面OA 1C ,故AB ⊥A 1C .

②由①知OC ⊥AB ,OA 1⊥AB .又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交线为AB , 所以OC ⊥平面AA 1B 1B ,故OA ,OA 1,OC 两两相互垂直.

以O 为坐标原点,OA ,1OA ,OC 的方向分别为x ,y ,z 轴的正方向,|OA

|为单位长,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由题设知A (1,0,0),A 1(0,3,0),C (0,0,3),B (-1,0,0).

则BC =(1,0,3),1BB =1AA =(-1,3,0),1A C

=(0,-3,3).

设n =(x ,y ,z )是平面BB 1C 1C 的一个法向量,则10,·0,BC BB ??=??=??n n 即??

?

x +3z =0,

-x +3y =0.

可取n =(3,1,-1).故cos 1,A C n =11A C A C ??n n

=-10

5.

所以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0

5

.

(2)①如图,在平面ABC 内,过点P 作直线l ∥BC ,因为l 在平面A 1BC 外,BC 在平面A 1BC 内,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l ∥平面A 1BC .

由已知,AB =AC ,D 是BC 的中点,所以BC ⊥AD ,则直线l ⊥AD . 因为AA 1⊥平面ABC ,所以AA 1⊥直线l .

又AD ,AA 1在平面ADD 1A 1内,且AD 与AA 1相交,所以直线l ⊥平面ADD 1A 1

.

②设A 1A =1.如图,过A 1作A 1E 平行于B 1C 1,以A 1为坐标原点,分别以1A E ,11A D ,1A A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点O 与点A 1重合).

则A 1(0,0,0),A (0,0,1).

因为P 为AD 的中点,所以M ,N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故M ? ????32,12,1,N ? ?

?

??-32,12,1,

所以1A M =? ??

??32,12,1,1A A =(0,0,1),NM

=(3,0,0).

设平面AA 1M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则

1111,,A M A A ?⊥??

⊥??n n 即11110,

·0,A M A A ??=??=??n n 故有?????

x 1,y 1,z 1 2? ????32,12,1=0, x 1,y 1,z 1 2 0,0,1 =0,

从而?????

32

x 1+12y 1+z 1=0,

z 1=0.

取x 1=1,则y 1=-3,所以n 1=(1,-3,0).

设平面A 1MN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2,y 2,z 2),则

21

2,,A M NM ?⊥??⊥??n n 即2120,0,A M NM ??=??

?=??n n 故有?????

x 2,y 2,z 2 2? ????32,12,1=0, x 2,y 2,z 2 2 3,0,0 =0,

从而?????

3

2

x 2+12y 2+z 2=0,

3x 2=0.

取y 2=2,则z 2=-1,所以n 2=(0,2,-1).

设二面角A -A 1M -N 的平面角为θ,又θ为锐角,

则cos θ=??????n 12n 2|n 1|2|n 2|=??

???? 1,-3,0 2 0,2,-1 235=155

.

故二面角A -A 1M -N

的余弦值为

15

5

.

利用向量求空间角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求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可先求出平面α的法向量n 与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的夹角,则sin θ=|cos 〈n ,a 〉|.

(2)求二面角.①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②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出发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

1. 如图所示,已知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AB ⊥AC ,PA =AC =1

2

AB ,N 为AB 上

一点,AB =4AN ,M ,S 分别为PB ,BC 的中点.

(1)证明:CM ⊥SN ;

(2)求SN 与平面CMN 所成角的大小.

解:(1)证明:设PA =1,以A 为原点,射线AB 、AC 、AP 分别为x ,y ,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P (0,0,1),C (0,1,0),B (2,0,0),M ? ????1,0,12,N ? ????12,0,0,S ? ??

??1,12,0. 则CM =? ????1,-1,12,SN =? ????-12

,-12,0,所以CM 2SN =-12+1

2+0=0.

所以CM ⊥SN .

(2) NC =? ??

??-12,1,0,设a =(x ,y ,z )为平面CMN 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0,·0,CM NC ?=?=?a a 则?

????

x -y +z 2=0,-12

x +y =0,

令x =2,得a =(2,1,-2).

因为|cos 〈a ,SN 〉|=????????-1-1

23322=22,所以SN 与平面CMN 所成的角为45°. 2. 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AB =4,

AD =3,AA 1=2.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上的点,且EB =FB =1.

(1)求二面角C -DE -C 1的正切值;

(2)求直线EC 1与FD 1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

(1)以A 为原点,AB ,AD ,1A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则D (0,3,0),D 1(0,3,2),E (3,0,0),F (4,1,0),C 1(4,3,2),

于是DE =(3,-3,0),1EC =(1,3,2),1FD

=(-4,2,2).

设n =(x ,y,2)为平面C 1DE 的一个法向量,

则有1,,

DE EC ?⊥??⊥??n n ????

??

3x -3y =0,x +3y +232=0?x =y =-1,∴n =(-1,-1,2), ∵向量1AA

=(0,0,2)与平面CDE 垂直,

∴n 与1AA

所成的角θ为二面角C -DE -C 1的平面角或其补角.

∵cos θ=11

AA AA ??n n =

-1 30+ -1 30+2321+1+430+0+4=6

3, 由图知二面角C -DE -C 1的平面角为锐角,∴tan θ=22

. 故二面角C -DE -C 1的正切值为

2

2

. (2)设直线EC 1与FD 1所成的角为β,则 cos β=1111

EC FD EC FD ?? =??????

13 -4 +332+23212+32+223 -4 2+22+22=2114. 故直线EC

1与F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1

14

.

[例3] 如图,在Rt △ABC 中,AB =BC =4,点

E 在线段AB 上.过点E 作E

F ∥BC 交AC 于点F ,将△AEF 沿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点A 与P 重合),使得∠PEB =60°.

(1)求证:EF ⊥PB ;

(2)试问:当点E 在线段AB 上移动时,二面角P -FC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其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自主解答] (1)证明:在Rt △ABC 中,∵EF ∥BC ,∴EF ⊥AB .∵EF ⊥EB ,EF ⊥EP , 又∵EB ∩EP =E ,EB ,EP 平面PEB ,∴EF ⊥平面PEB . 又∵PB 平面PEB ,∴EF ⊥PB .

(2)在平面PEB 内,经点P 作PD ⊥BE 于点D , 由(1)知EF ⊥平面PEB ,∴EF ⊥PD ,

又∵BE ∩EF =E ,BE ,EF 平面BCFE ,∴PD ⊥平面BCFE . 在平面PEB 内过点B 作直线BH ∥PD ,则BH ⊥平面BCFE .

如图所示,以B 为坐标原点,BC ,BE ,BH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E =x (0

又∵AB =BC =4,∴BE =4-x ,EF =x .在Rt △PED 中,∠PED =60°,

∴PD =32x ,DE =12x ,∴BD =4-x -12x =4-3

2

x ,

∴C (4,0,0),F (x,4-x,0),P ?

?

???0,4-32x ,32x .

从而CF =(x -4,4-x,0),CP =?

????-4,4-32x ,32x .

设n 1=(x 0,y 0,z 0)是平面PCF 的一个法向量,

∴1

1·0,·0,CF CP ?=??=??n n 即?

????

x 0 x -4 +y 0 4-x =0,-4x 0+? ????4-32x y 0+32xz 0=0,

∴??

?

x 0-y 0=0,

3y 0-z 0=0,

取y 0=1,得n 1=(1,1,3)是平面PFC 的一个法向量. 又平面BF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

设二面角P -FC -B 的平面角为α,则cos α=|cos 〈n 1,n 2〉|=??

???

?n 12n 2|n 1||n 2|=155

.

因此当点E 在线段AB 上移动时,二面角P -FC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定值,且定值为

155

. 11·

0,·

0,CF CP ?=??=??n n

[互动探究]

保持本例条件不变,求平面PCF 与平面PBE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设平面P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平面PCF 与平面PBE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β,则n 2=

(1,0,0),cos β=|cos 〈n 1,n 2

〉|=?????

?n 12n 2|n 1||n 2|=15=55.

【方法规律】

利用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的方法

(1)与平行、垂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的解题策略是将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转化为向量的平行或垂直来解决.

(2)与角有关的探索性问题的解题策略是将空间角转化为与向量有关的问题.

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且满足AD DB =CE EA =1

2

(如图

1).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二面角A 1-DE -B 成直二面角,连接A 1B 、A 1C (如图2).

图1 图2 (1)求证:A 1D ⊥平面BCED ;

(2)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直线PA 1与平面A 1BD 所成的角为60°?若存在,求出PB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证明:因为等边△ABC 的边长为3,且AD DB =CE EA =1

2

所以AD =1,AE =2.在△ADE 中,∠DAE =60°,

由余弦定理得,DE =12+22

-231323cos 60°= 3.

因为AD 2+DE 2=AE 2

,所以AD ⊥DE .折叠后有A 1D ⊥DE .

因为二面角A 1-DE -B 是直二面角,所以平面A 1DE ⊥平面BCED . 又平面A 1DE ∩平面BCED =DE ,A 1D 平面A 1DE ,A 1D ⊥DE , 所以A 1D ⊥平面BCED .

(2)由(1)的证明,可知ED ⊥DB ,A 1D ⊥平面BCED

.

以D 为坐标原点,以射线DB 、DE 、DA 1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如图.设PB =2a (0≤2a ≤3),作PH ⊥BD 于点H ,连接A 1H 、A 1P ,

则BH =a ,PH =3a ,DH =2-a .所以A 1(0,0,1),P (2-a ,3a ,0),E (0,3,0).

所以1PA

=(a -2,-3a,1).因为ED ⊥平面A 1BD ,

所以平面A 1BD 的一个法向量为DE

=(0,3,0).

因为直线PA 1与平面A 1BD 所成的角为60°,

所以sin 60°=11PA DE PA DE

?? =3a 4a 2

-4a +533=32,解得a =5

4. 即PB =2a =5

2

,满足0≤2a ≤3,符合题意.

所以在线段BC 上存在点P ,使直线PA 1与平面A 1BD 所成的角为60°,此时PB =5

2

.

————————————[课堂归纳——通法领悟]————————————————

2个关系——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及二面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

(1)异面直线所成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

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就是该异面直线的夹角;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其补角才是异面直线的夹角.

(2)二面角与向量夹角的关系

设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分别为n 1,n 2,则〈n 1,n 2〉或π-〈n 1,n 2〉是所求的二面角.这时要借助图形来判断所求角是

锐角还是钝角,确定〈n 1,n 2〉是所求角,还是π-〈n 1,n 2〉是所求角. 3个范围——三种空间角的范围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

????0,π2;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

?????0,π2;

(3)二面角的范围是[0,π].

答题模板(六)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典例] (20132山东高考) (12分)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 -ABQ 中,PB ⊥平面ABQ ,BA =BP =BQ ,D ,C ,E ,F 分别是AQ ,BQ ,AP ,BP 的中点,AQ =2BD ,PD 与EQ 交于点G ,PC 与FQ 交于点H ,连接GH .

(1)求证:AB ∥GH ;

(2)求二面角D -GH -E 的余弦值.

[快速规范审题] 第(1)问

1.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观察所求结论:证明AB ∥GH ――→根据公理4

可证明EF ∥GH . 2.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条件:D ,C ,E ,F 分别是AQ ,BQ ,AP ,BP 的中点――→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及公理4

EF ∥AB ∥DC ――→线面平行的判定理EF ∥平面PCD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EF ∥GH .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EF ∥GH ,EF ∥AB ――→公理4

GH ∥AB . 第(2)问

1.审结论,明解题方向

观察所求结论:求二面角D -GH -E 的余弦值――→利用法向量求解

转化为求平面DGH 和平面EGH 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

2.审条件,挖解题信息

观察条件:BP ,BA ,BQ 两两互相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求平面DGH 的法向量n 和平面EGH 的法向量m .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求cos 〈m ,n 〉――→确定二面角范围

求二面角D -GH -E 的余弦值., [准确规范答题]

(1)证明:因为D ,C ,E ,F 分别是AQ ,BQ ,AP ,BP 的中点,

所以EF ∥AB ,DC ∥AB .所以EF ∥DC . ?1分 又EF ?平面PCD ,DC 平面PCD ,所以EF ∥平面PCD . ?2分 又EF 平面EFQ ,平面EFQ ∩平面PCD =GH ,

所以EF ∥GH . ?3分 又EF ∥AB ,所以AB ∥GH . ?4分 (2)在△ABQ 中,AQ =2BD ,AD =DQ ,所以∠ABQ =90°. 又PB ⊥平面ABQ ,所以BA ,BQ ,BP 两两垂直.

以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A ,BQ ,B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A =BQ =BP =2,

确定各点坐标时易发生错误,造成后续求解错误则E (1,0,1),F (0,0,1),Q (0,2,0),

D (1,1,0),C (0,1,0),P (0,0,2).所以EQ =(-1,2,-1),FQ

=(0,2,-1),DP =(-

1,

-1,2),CP

=(0,-1,2). ?6分

设平面EFQ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1,y 1,z 1),

由·0,·

0,EQ FQ ?=?=?m m

得?????

-x 1+2y 1-z 1=0,2y 1-z 1=0,取y 1=1,得m =(0,1,2). ?8分

设平面PD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2,y 2,z 2),

由·0,·

0,DP CP ?=??=??n n

得?????

-x 2-y 2+2z 2=0,-y 2+2z 2=0,取z 2=1,得n =(0,2,1), ?10分

所以cos 〈m ,n 〉=m 2n |m ||n |=4

5

. ?11分

易忽视判断二面角D -GH -E 的范围,直接得出二面角D -GH -E 的余弦值为4

5

的错误答案

为二面角D -GH -E 为钝角,所以二面角D -GH -E 的余弦值为-4

5

. ?12分

[答题模板速成]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

[全盘巩固]

1.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E 为BD 的中点,G 为PD 的中点,△DAB ≌

△DCB ,EA =EB =AB =1,PA =3

2

,连接CE 并延长交AD 于F .

(1)求证:AD ⊥平面CFG ;

(2)求平面BCP 与平面DCP 所成锐角的余弦值.

解:(1)证明:在△ABD 中,因为E 是BD 中点,所以EA =EB =ED =AB =1,

故∠BAD =π2,∠ABE =∠AEB =π

3

,因为△DAB ≌△DCB ,所以△EAB ≌△ECB ,

从而有∠FED =∠BEC =∠AEB =π

3

,所以∠FED =∠FEA ,

故EF ⊥AD ,AF =FD .因为PG =GD ,所以FG ∥PA .

又PA ⊥平面ABCD ,所以GF ⊥AD ,又EF ∩GF =F ,EF ,GF 平面CFG , 故AD ⊥平面CFG .

(2)因为PA ⊥平面ABCD ,AB ⊥AD ,

所以AB ,AD ,PA 两两垂直.

以点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 (0,0,0),B (1,0,0),C ? ??

??32,32,0,D (0,3,0),P ? ????0,0,32, 故BC =? ????12,32,0,CP =? ????-32,-32,32,CD =? ??

??

-32,32,0.

设平面BCP 的一个法向量n 1=(1,y 1,z 1),

则111111·0,2233·0,22

BC y CP y z ?=+=????=-+=??n n 解得?????

y 1=-33,z 1=23,即n 1=? ?

?

??1,-

33,23. 设平面DCP 的一个法向量n 2=(1,y 2,z 2),

则222223·0,

233

·0,2

2

CD y CP y z ?=-+=???

?=-+=??n n 解得??

?

y 2=3,z 2=2,即n 2=(1,3,2).

从而平面BCP 与平面DCP 所成锐角的余弦值为cos θ=|n 12n 2|

|n 1||n 2|

4316

9

28=

24

. 2.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2AA 1,点D 是A 1B

1的中点,点E 在A 1C 1上且DE ⊥AE .

(1)证明:平面ADE ⊥平面ACC 1A 1;

(2)求直线AD 和平面ABC 1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由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性质知AA 1⊥平面A 1B 1C 1, 又DE 平面A 1B 1C 1,所以DE ⊥AA 1.

而DE ⊥AE ,AA 1∩AE =A ,AA 1,AE 平面ACC 1A 1,所以DE ⊥平面ACC 1A 1

. 又DE 平面ADE ,故平面ADE ⊥平面ACC 1A 1.

(2)如图所示,设O 是AC 的中点,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不妨设AA 1=2,则AB =2,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

A (0,-1,0),

B (3,0,0),

C 1(0,1,2),

D ? ??

??

32,-12,2.

易知AB =(3,1,0),1AC =(0,2,2),AD =? ????

32,12,2.

设平面ABC 1的一个法向量为

n =(x

,y ,z ),则有1·

0,·

20,AB y AC y ?=+=??==??n n

解得x =-

3

3

y ,z =-2y .故可取n =(1,-3,6).

所以cos 〈n ,AD 〉=AD

AD

??n n

231033=105. 故直线AD 和平面ABC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05

. 3. (20132重庆高考)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BC =CD =2,AC =4,∠

ACB =∠ACD =

π

3

,F 为PC 的中点,AF ⊥PB .

(1)求PA

的长;

(2)求二面角B -AF -D 的正弦值. 解:

(1)如图所示,连接BD 交AC 于O ,因为BC =CD ,即△BCD 为等腰三角形, 又AC 平分∠BCD ,故AC ⊥BD .

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A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Oxyz ,则OC =CD cos π

3

=1,而AC =4,得AO =AC -OC =3,

又OD =CD sin π

3

=3,故A (0,-3,0),B (3,0,0),C (0,1,0),D (-3,0,0).

因PA ⊥底面ABCD ,可设P (0,-3,z )(z >0),由F 为PC 边的中点,知F ?

?

???

0,-1,z 2.

又AF =?

????0,2,z 2,PB

=(3,3,-z ),因AF ⊥PB ,

故AF 2PB =0,即6-z 2

2

=0,z =23(舍去-23),所以|PA |=2 3.

故PA 的长为2 3.

(2)由(1)知AD =(-3,3,0),AB =(3,3,0),AF

=(0,2,3).

设平面FA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平面F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2,y 2,z 2),

由n 12AD =0,n 12AF =0,得???

-3x 1+3y 1=0,2y 1+3z 1=0,

因此可取n 1=(3,3,-2).由n 22AB =0,n 22AF

=0,得

??

?

3x 2+3y 2=0,2y 2+3z 2=0,

故可取n 2=(3,-3,2).

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 〈n 1,n 2〉=n 12n 2|n 1|2|n 2|=1

8

.

故二面角B -AF -D 的正弦值为

37

8

. 4.(20142新余模拟)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2,BD =2

3,E 是PB 上任意一点.

(1)求证:AC ⊥DE ;

(2)已知二面角A -PB -D 的余弦值为

15

5

,若E 为PB 的中点,求E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PD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PD ⊥AC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BD ⊥AC .又BD ∩PD =D ,BD ,PD 平面PBD , ∴AC ⊥平面PBD .∵DE

平面PBD ,∴AC ⊥DE .

(2)在△PDB 中,∵E ,O 分别为PB ,BD 的中点,∴EO ∥PD ,

∴EO ⊥平面ABCD ,分别以OA ,OB ,OE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PD =t (t >0),则A (1,0,0),B (0,3,0),C (-1,0,0),E ?

??

??0,0,t 2,P (0,-3,t ).

由(1)知,平面P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0),设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x ,y ,

z ),且AB =(-1, 3,0),AP

=(-1,-3,t ),则根据

22·

0,·

0,AB AP ?=??=??n n

得???

-x +3y =0,-x -3y +tz =0,令y =1, 得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

?

???3,1,23t .

∵二面角A -PB -D 的余弦值为

155,∴|cos 〈n 1,n 2〉|=155

,即3

4+12

t

2

=15

5,

解得t =23或t =-23(舍去),∴P (0,-3,23).

设E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为θ,∵EC

=(-1,0,-3),n 2=(3,1,1),

则sin θ=|cos 〈EC ,n 2〉|=23235

=155,∴E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

5.

5. 如图,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O 为底面中心,A 1O ⊥平面ABCD ,AB =AA 1= 2.

(1)证明:A 1C ⊥平面BB 1D 1D ;

(2)求平面OCB 1与平面BB 1D 1D 所成锐角θ的大小. 解:

(1)证明:由题设易知OA ,OB ,OA 1两两垂直,以O 为原点,OA ,OB ,1OA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AB =AA 1=2,∴OA =OB =OA 1=1,

∴A (1,0,0),B (0,1,0),C (-1,0,0),D (0,-1,0),A 1(0,0,1).

由11A B =AB ,易得B 1(-1,1,1).∵1A C =(-1,0,-1),BD

=(0,-2,0), 1BB =(-1,0,1),∴1A C 2BD

=0,1A C 21BB =0,∴A 1C ⊥BD ,A 1C ⊥BB 1,

又BD ∩BB 1=B ,BD ,BB 1 平面BB 1D 1D ,∴A 1C ⊥平面BB 1D 1D .

(2)设平面OCB 1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OC =(-1,0,0),1OB

=(-1,1,1),

∴1·0,·

0,OC OB ?=??=??n n 即????? -x =0,-x +y +z =0,∴?????

x =0,y =-z ,

令y =1,得平面OCB 1的一个法向量n =(0,1,-1),

由(1)知,1A C

=(-1,0,-1)是平面BB 1D 1D 的一个法向量,

∴cos θ=|cos 〈n ,1A C 〉|=1232

=12.又0<θ<π2,∴θ=π

3

.

6. 如图,在多面体A 1B 1-ABC 中,△ABC 和△AA 1C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四边形ABB

1A 1

是平行四边形,且平面A 1AC ⊥底面ABC .

(1)证明:A 1B ⊥AC ;

(2)在线段BB 1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过CM 的平面与直线AB 平行,且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为45°?若存在,请确定点M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证明:取AC 中点O ,连接A 1O ,BO ,∵△ABC 和△AA 1C 都是正三角形, ∴A 1O ⊥AC ,BO ⊥AC ,∵平面A 1AC ⊥底面ABC ,平面A 1AC ∩底面ABC =AC , ∴A 1O ⊥平面ABC ,又∵BO 平面ABC ,∴A 1O ⊥BO .∴OB ,AC ,OA 1两两垂直.

如图所示,以OB ,OC ,O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 则A (0,-1,0),B (3,0,0),C (0,1,0),A 1(0,0,3),

∴1A B =(3,0,-3),AC =(0,2,0),∴1A B 2AC =0,∴1A B ⊥AC

,即A 1B

⊥AC .

(2)假设点M 存在,且BM

=λ1BB (0≤λ≤1),

设过CM 且与AB 平行的平面交AA 1于点N ,连接MN ,NC , ∴AB ∥MN ,∴四边形ABMN 是平行四边形,

则AN =BM ,NM =AB

,且AN =λ1AA ,

又1AA =(0,1,3),∴AN =λ1AA

=(0,λ,3λ),

∴N (0,λ-1,3λ),CN =(0,λ-2,3λ),又AB

=(3,1,0),∴NM =(3,

1,0),

设平面CMN 的法向量一个为n 1=(x ,y ,z ),

则11·0,·

0,CN NM ?=??=??n n

∴???

λ-2 y +3λz =0,3x +y =0, ∴n 1=?

????1,-3,λ-2λ为平面CMN 的一个法向量,又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且平面CMN 与底面ABC 所成角为45°, ∴cos 45°=????

?

?λ-2λ4+? ??

?

?λ-2λ2=22,解得λ=-2(舍去)或λ=23.

∴在线段BB 1上存在点M ,当BM =2

3

BB 1时,平面CMN 与直线AB 平行,且平面CMN 与底面

ABC 所成的角为45°.

[冲击名校]

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侧棱AA 1⊥底面ABCD ,AB ∥DC ,AA

1=1,AB =3k ,AD =4k ,BC =5k ,DC =6k (k >0).

(1)求证:CD ⊥平面ADD 1A 1;

(2)若直线AA 1与平面AB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

7

,求k 的值;

(3)现将与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四棱柱拼接成一个新的四棱柱.规定:若拼接成的新四棱柱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则视为同一种拼接方案.问:共有几种不同的拼接方案?在这些拼接成的新四棱柱中,记其中最小的表面积为f (k ),写出f (k )的解析式(直接写出答案,不必说明理由).

解:

(1)证明:取CD 的中点E ,连接BE .∵AB ∥DE ,AB =DE =3k , ∴四边形ABED 为平行四边形,∴BE ∥AD 且BE =AD =4k .

在△BCE 中,∵BE =4k ,CE =3k ,BC =5k ,∴BE 2+CE 2=BC 2

, ∴∠BEC =90°,即BE ⊥CD .又BE ∥AD ,∴CD ⊥AD . ∵AA 1⊥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AA 1⊥CD .

又AA 1∩AD =A ,AA 1,AD 平面ADD 1A 1,∴CD ⊥平面ADD 1A 1.

(2)以D 为原点,以DA ,DC ,1DD

的方向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

直角坐标系,则A (4k,0,0),C (0,6k,0),B 1(4k ,3k,1),A 1(4k,0,1),

所以AC =(-4k,6k,0),1AB =(0,3k,1),1AA

=(0,0,1).

设平面AB 1C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则由1·

0,·

0,AC AB ?=??=??n n 得???

??

-4kx +6ky =0,3ky +z =0.

取y =2,得n =(3,2,-6k ).设AA 1与平面AB 1C 所成角为θ,则

sin θ=|cos 〈1AA ,n 〉|=11

AA AA ??n n

=6k 36k 2

+13=6

7, 解得k =1或k =-1(舍),故所求k 的值为1.

(3)共有4种不同的方案.f (k )=?????

72k 2+26k ,0

18

,36k 2

+36k ,k >5

18

.

[高频滚动]

如图, 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 侧棱A 1A ⊥底面ABCD ,AB //DC ,AB ⊥AD ,AD =CD =1,AA 1=

AB =2,E 为棱AA 1的中点.

(1)证明:B 1C 1⊥CE;

(2)求二面角B 1-CE -C 1的正弦值;

(3)设点M 在线段C 1E 上, 且直线AM 与平面ADD 1A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

6

,求线段AM 的长. 解:

高考数学选择题常考考点专练3

高考数学选择题常考考点专练3 21.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154=a ,555=S ,则过点P (3 ,3a ) ,Q (4 ,4a )的直 线的斜率为 ( ) A .4 B . 4 1 C .-4 D .-14 【标准答案】 A. 解析:依题意,∵{}n a 是等差数列,154=a ,555=S ,∴1522a a +=,设公差为d ,则d=4,又43 443 PQ a a k d -===- 22.直三棱柱ABC —A 1B 1C1的底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AB =2,侧棱AA 1=1,则该三棱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 A .2π B .3π C .4π D .5π 【标准答案】B 解析:由于直三棱柱ABC —A 1B 1C1的底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把直三棱柱ABC —A 1B 1C1 补成正四棱柱,则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是其外接球的直径,所以外接球半径为3,表面积为3π. 23. 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7为一确定常数,则下列各式也为确定常数的是 ( ) A .a 2 + a 15 B . a 2·a 15 C .a 2 + a 9 +a 16 D . a 2·a 9·a 16 【标准答案】 解析:∵ 17S = 2 ) (17171a a +为一确定常数, ∴ 1a + 17a 为一确定常数,又1a + 17a = 2a + 16a = 29a , ∴2a + 16a 及9a 为一确定常数,故选C 。 说明:本题是一道基础题,若直接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求解较复杂,解答中应用 等差数列的性质m a + n a =p a + q a ,结论巧妙产生,过程简捷,运算简单。 24 (理科)记二项式(1+2x )n 展开式的各项系数和为a n ,其二项式系数和为b n ,则 23lim n n n n n b a b a →∞-+等于( ) A .1 B .-1 C .0 D .不存在 【标准答案】

【2020最新】人教版最新高考数学总复习(各种专题训练)Word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人教版最新高考数学总复习(各种专题训练)W ord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标要求: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注意运用Venn 图解题方法的训练,注意利用特殊值法解题,加强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和化简的训练。考试形式多以一道选择题为主,分值5分。 预测20xx 年高考将继续体现本章知识的工具作用,多以小题形式出现,也会渗透在解答题的表达之中,相对独立。具体题型估计为: (1)题型是1个选择题或1个填空题; (2)热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和工具作用。 三.要点精讲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若b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A b ?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艺考生高考数学总复习讲义

2015艺考生高考数学总复习讲义 第一章、集合基本运算 一、基础知识: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 |y =x 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 ,y )|y =x 2}表示开口向上,以y 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4.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着规律的无限集,如N +={0,1,2,3,…}; ②描述法:一般格式:{}()x A p x ∈,如:{x|x-3>2},{(x,y)|y=x 2+1},…; 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 2+3x+2}与 {y|y= x 2+3x+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 ③字母表示法:常用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N +或;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A 是B 的子集记为A ?B ;A 是B 的真子集记为A ≠?B 。 常用结论: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③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A B ?,B C ?, A C ?那么. ④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6.交集A ∩B={x |x ∈A 且x ∈B};并集A ∪B={x |x ∈A ,或x ∈B};补集C U A={x |x ∈U ,且x ?A },集合U 表示全集. 7.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注:本章节五个定义 1.子集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2019高考数学备考心得体会语文

高考数学备考心得体会 高考数学备考心得体会篇一 这一学期的拓展课是“高中数学思想学习的方法好研究”。老师最少的题量为我们分析讲解最典型和常见的题型,帮助我们摆脱题海之苦,提高数学成绩。 通过本学期拓展课的学习,我能大概了解、掌握了部分的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多交叉、多广度,深度上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提高,并且能在平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所拓宽和发展,对课堂内容知识的归纳,总结,梳理等方面有进步,培养了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良好的习惯。 在学习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同时,对一些在课堂上或是平时不懂、迷惑的地方进行探讨,更好地加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数学思想中的“分类讨论”,“函数数学在不等式中的应用”,“参数问题”等有了深一步的研究好拓展,便于让我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加以应用和解答。臂如:①对于参数问题的学习,我们通过学习不同的例题,通过研究、分析得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与途径------分离参数,变换主元等常用的解题方法。②对分类讨论这一问题的研究: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不确定的元素及公式,概念的分类……,并研究了基本步骤等等。 总之进入高中以后,数学学习的方法好内容都有了很大 转变,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及时消化吸收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也成了我的困扰。但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数学学习其实是有径可循。对于一些问题要予以归纳总结,并作一些相配套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效果。一学期来,我收获了很多,尤其在学习方法上有了系统的概念,能够更好地高中的数学学习。 高考数学备考心得体会篇二 一直以来,我都在不断反思、探索,寻觅一条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通向高考成功之路。在一段时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几点问题:

高考文科数学重要考点大全

高考文科数学重要考点大全 一 考点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部分一般以选择题出现,属容易题。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近年的 试题加强了对集合计算化简能力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 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并注重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与化简。简易逻辑考查 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直接考查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要关系”、命题真伪的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等,二是在解答题中深层次考查常用 逻辑用语表达数学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为载体针对性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应用等,分值约为10分,解答题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性质。导数部分一方面考查导数的 运算与导数的几何意义,另一方面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与最 值等,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三是导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和 函数、不等式、方程等联系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如一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参数 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 考点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一般是2道小题,1道综合解答题。小题一道考查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及运算等,另一 道对三角知识点的补充。大题中如果没有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可能就是一道 和解答题相互补充的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或三角恒等变换的题目,也可能是考查平面向 量为主的试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向量重点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 念及应用,向量与直线、圆锥曲线、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结合,解决角度、垂直、 共线等问题是“新热点”题型. 考点四:数列与不等式 不等式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 本不等式的应用等,通常会在小题中设置1到2道题。对不等式的工具性穿插在数列、解 析几何、函数导数等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概念、 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的灵活应用,一道解答题大多凸显以数列知识为工具,综合 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都属于中、高档题目. 考点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高考数学复习:最后三月总体复习方案

高考数学复习:最后三月总体复习方案 高考越来越近,谁能更好的利用时间,谁能更好安排复习计划,总体把握,谁就更有可能在最后的时刻脱颖而出。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把握最后的三个月,抓住最后的黄金复习时间,让自己的数学更上一层楼呢? 一、全力夯实双基,保证驾轻就熟目前高考数学试卷,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占80%左右的份量,即使是创新题或能力题也是建立在双基之上,只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巩固双基,才能占领高考阵地。 教材是精品,把握了教材,也就切中了要害。不仅要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更要关注教材中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还要全面把握知识体系,保证:⑴不掌握不放过。对照《考试说明》,确定考试范围,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相关内容,包括每个概念、每个例题、每个注释、每个图形,准确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不留空白和隐患。⑵胸无全书不放过,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把书学得“由厚变薄”。不防从课本的章节目录入手,进行串联,形成体系。⑶有疑难不放过。为巩固复习效果,发展思维能力,适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中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必须找到问题的症结在那里,对照教材,彻底扫除障碍。回归教材、吃透课本,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哟。 二、重视错题病例,实时忘羊补牢。

错题病例也是财富,它有时暴露我们的知识缺陷,有时暴露我们的思维不足,有时暴露我们方法的不当,毛病暴露出来了,也就有治疗的方向,提供了纠错的机会。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许多同学,拼命做题,期望以多取胜,但常常事与愿违,不见提高,走访了一些同学,普遍觉得困惑他们的是有些错误很顽固,订正过了,评讲过了,还是重蹈覆辙。原因是没有重视错误,或没有诊断出错因,没有收到纠错的效果。 建议:建立错题集,特别是那些概念理解不深刻、知识记忆失误、思维不够严谨、方法使用不当等典型错误收集成册,并加以评注,指出错误原因,经常翻阅,常常提醒,警钟长鸣,以绝后患。注意收集错题也有个度的问题,对于那些一时粗心的偶然失误,或一时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失误应另作他论。 三、加强毅力训练,做到持之以恒。 毅力比热情更重要。进入高三,同学们都雄心勃勃。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同学能够坚持不懈,平步青云。有的同学松弛下来,形成知识或方法上的梗阻。影响情绪和信心。阻碍前进的步伐。训练毅力刻不容缓! 计划明确,并坚决执行,不寻找借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决不拖到明天做今天的事,练习也要限时完成,一个小时完成的,决不拖成一个半小时完成,否则将影响后续的学习和

2020年艺考生高考数学知识点训练题库A部分

2020 年全国卷1 卷高考数学 艺考生复习大纲 基础点整理 A 部分(集训题目) 课题:___ 数学___ 目标: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

① 集合,高考 5 分 考点:交集,并集,补集,子集 【考点深度剖析】 高考对集合知识的考查要求较低, 均是以小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一般难度不大, 要求考 生熟练掌握与集合有关的基础知识.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 考查具体集合的关系判断和集合的运算.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集合中元素所具 有属性的含义, 弄清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形式以及集合中含有哪些元素. 二是考查抽象集合 的关系判断以及运算. 【终极小测摸底细】 来源:Z#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2929249.html,] 1. 【课本典型习题改编】当 ɑ-1=0 时,设集合 A x( x a)(x 3) 0,a R , B x (x 4)(x 1) 0 ,求 A B , A B . 2. 【 2018 高考新课标 1 押题】设集合 A x x 2 4x 3 0 已知集合 xx 2 ,B xx a ,若 A B A ,则实数 a 的 取值范围为 4.【基础经典试题】设 U R,A xx 0,B xx -1,则 A (C U B) ( ) C 中的元素的非空子集个数为 ( ) 个。 ,B= x 2x 3 0 ,, 则 3. 【深圳高三质检卷改编】 A . B .R C xx 0 D . 0 5.【改编自 2017 年江西模拟】若集合 A x3 x 0 ,B 1,2,3,4 ,C A B, ,则集合 A ) D ) 3 2

高三数学备考方案

文登一中高三数学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结合考点,紧扣教材,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联系、应用,同时结合高考题型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应试能力。 (二)复习要求 一、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务必明确考试方向 高考考试说明是高考法定的命题文件,而教材是命题的主要资源,也是数学复习之本。 对于课本的研究应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准确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基本知识(主要概念、公式、法则);基本知识产生的过程以及其蕴涵的研究方法和所运用的数学思想;用好教材中的例、习题,并注意延伸和拓展。特别注意从课本例题中引导学生学习解题规范。 特别应该重视的是教材中基本概念的深刻化理解。正确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是数学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因此,在复习时,基本训练一定要以课本中一些例题和习题为素材,不断总结规律,回归概念。对知识要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加工,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知识体系。 如代数中的“四个二次”(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时),以二次方程为基础、二次函数为主线,通过联系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带参数的不等式等典型重要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研究《考试说明》就要深入了解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五部分内容,探知命题走向。另外,还要研究近几年山东高考试题并关注教研中心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等。进一步明确数学科试题的命题范围,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要求等。 二、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突出重点知识及其联系 《考试说明》指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复习过程中,做到整体把握高中三年的数学课程,整体计划一轮、二轮复习计划,重点内容要注意反复训练,有联系的内容要注意交叉和整合不同的知识板块,切勿按教材顺序照本宣科。如导数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整合,三角与向量的整合等。阶段性测试也要从学科的整体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 三、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注重通性通法 《考试说明》强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

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测试题8-

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 知 识 梳理 ★ 一.解不等式的有关理论 (1) 若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同,则称它们是同解不等式; (2) 一个不等式变形为另一个不等式时,若两个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这种变形称为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3) 解不等式时应进行同解变形; (4) 解不等式的结果,原则上要用集合表示。 0>? 0=? 0a )的图象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00 2 >=++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 )(,2121x x x x < 有两相等实根 a b x x 221-== 无实根 的解集)0(02>>++a c bx ax {} 2 1 x x x x x ><或 ???? ??-≠a b x x 2 R 的解集 )0(02><++a c bx ax {}21x x x x << ? ?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整理系数,使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 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3) 计算ac b 42-=? (4)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写出解集。 高次不等式解法: 尽可能进行因式分解,分解成一次因式后,再利用数轴标根法求解(注意每个因式的最高次项的系数要求为正数)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分子分母因式分解,转化为相异一次因式的积和商的形式,再利用数轴标根法求解; ★ 重 难 点 突 破 ★ 1.重点: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难点: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求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以及简单的含参数的不等式 3.重难点: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和高次不等式以及简单的含参数的不等式, 会解简单的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 (1)解简单的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关键在于通过同解变形转化为一般的不等式(组)来求解 问题1. 设0>a ,解关于x 的不等式 11 log 2 <-x ax 点拨:11 log 2<-x ax Θ ∴<-<012ax x 由ax x ->10得:x <0或x >1 ()[]()ax x x a x x -+-<-+-<22102210, 讨论:(1)当a =2时,得x <0 (2)当a >2时,--<<220a x / (3)当02< 22 或x <0 综上所述,所求的解为:当a =2时,解集为{}x x |<0 当a >2时,解集为??????<<-- 022|x a x . 当02<022|x a x x 或12/ (2)重视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问题2. 已知函数3222)(a b x a ax x f -++=当0)(),,6()2,(,0)(),6,2(<+∞--∞∈>-∈x f x x f x Y 当,求)(x f 的解析式; 点拨:据题意:6,221=-=x x 是方程02322=-++a b x a ax 的两根

高考备考:如何成功拿下高考数学

2019年高考备考:如何成功拿下高考数学数学要想在高考考场上考出优异的成绩,不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数学解题能力做基础,临场考试的技巧更是无数学子圆梦所必备的。针对数学学科特点,谈高考答题技巧,仅供参考: 1.调整好状态,控制好自我。 (1)保持清醒。数学的考试时间在下午,建议同学们中午最好休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其间尽量放松自己,从心理上暗示自己:只有静心休息才能确保考试时清醒。 (2)按时到位。今年的答题卡不再单独发放,要求答在答题卷上,但发卷时间应在开考前5-10分钟内。建议同学们提前15-20分钟到达考场。 2.通览试卷,树立自信。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此时不易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哪些是一定会做的题要心中有数,先易后难,稳定情绪。答题时,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 3.提高解选择题的速度、填空题的准确度。 数学选择题是知识灵活运用,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逆代法、估算法、特例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尽显威力。12个选择题,若能把握得好,容易的一分钟一题,难题也不超过五分钟。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由此提出解选

择题要求“快、准、巧”,忌讳“小题大做”。填空题也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要力求“完整、严密”。 4.审题要慢,做题要快,下手要准。 题目本身就是破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只有细致地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拖泥带水,牢记高考评分标准是按步给分,关键步骤不能丢,但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答题时,尽量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这比文字叙述要节省而严谨。 5.保质保量拿下中下等题目。 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部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谁能保质保量地拿下这些题目,就已算是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难题会更放得开。 6.要牢记分段得分的原则,规范答题。 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 难题要学会: (1)缺步解答: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之选择题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之选择题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之选择题 高考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二就是要大量的做题,查字典数学网的编辑就为各位考生带来了高考数学题型归纳之选择题 1.选择题不择手段 题型特点: (1)概念性强:数学中的每个术语、符号,乃至习惯用语,往往都有明确具体的含义,这个特点反映到选择题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试题的概念性强,试题的陈述和信息的传递,都是以数学的学科规定与习惯为依据,决不标新立异。 (2)量化突出:数量关系的研究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考试中一项主要的内容,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定量型的试题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许多从形式上看为计算定量型选择题,其实不是简单或机械的计算问题,其中往往蕴含了对概念、原理、性质和法则的考查,把这种考查与定量计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量化突出的试题特点。 (3)充满思辨性:这个特点源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作为数学选择题,尤其是用于选择性考试的高考数学试题,只凭简单计算或直观感知便能正确作答的试题不多,几乎可以说并不存在,绝大多数的选择题,为了正确作

答,或多或少总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断能力。思辨性的要求充满题目的字里行间。 (4)形数兼备:数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数,还有图形,而且对数和图形的讨论与研究,不是孤立开来分割进行,而是有分有合,将它们辩证统一起来。这个特色在高中数学中已经得到充分的显露。因此,在高考的数学选择题中,便反映出形数兼备这一特点,其表现是几何选择题中常常隐藏着代数问题,而代数选择题中往往又寓有几何图形的问题。因此,数形结合与形数分离的解题方法是高考数学选择题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 (5)解法多样化:以其他学科比较,一题多解的现象在数学中表现突出,尤其是数学选择题由于它有备选项,给试题的解答提供了丰富的有用信息,有相当大的提示性,为解题活动展现了广阔的天地,大大地增加了解答的途径和方法。常常潜藏着极其巧妙的解法,有利于对考生思维深度的考查。解题策略: (1)注意审题。把题目多读几遍,弄清这个题目求什么,已知什么,求、知之间有什么关系,把题目搞清楚了再动手答题。 (2)答题顺序不一定按题号进行。可先从自己熟悉的题目答起,从有把握的题目入手,使自己尽快进入到解题状态,产生解题的激情和欲望,再解答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题目。若有

高考数学总复习全套讲义(学生)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导读】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基础知识部分】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 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B {x A A = ?=? B A ? B B ? B {x A A = A ?= B A ? B B ? ()U A =e 2()U A A U =e 【范例解析】 例.已知R 为实数集,集合2{320}A x x x =-+≤.若R B C A R ?=, {01R B C A x x ?=<<或23}x <<,求集合B . 【基础练习】 1.集合{(,)02,02,,}x y x y x y Z ≤≤≤<∈用列举法表示 . 2.设集合{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则A B ?= . 3.已知集合{0,1,2}M =,{2,}N x x a a M ==∈,则集合M N ?=_______. 4.设全集{1,3,5,7,9}I =,集合{1,5,9}A a =-,{5,7}I C 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 【反馈演练】 1.设集合{ }2,1=A ,{}3,2,1=B ,{}4,3,2=C ,则()C B A U ?=_________. 2.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 P +Q =},5,2,0{},,|{=∈∈+P Q b P a b a 若}6,2,1{=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_个. )()()U U B A B =?)()() U U B A B =?

2019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方案(定稿版)

2019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方案 为备战2019年高考,合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科学备考,特制定本方案,来完成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一、指导思想 立足课本,以纵向为主,顺序整理,真正落实“低起点,勤反复、滚动式复习”,抓牢三基,重视展现和训练思维过程,总结和完善解题程序,渗透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加强章节知识过关,为二轮(条件允许可进行三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大约在2019年年初结束。 二、复习要求 1、在一轮复习中,指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使之达到系统化、结构化、完整化;通过对基础题的系统训练和规范训练,使学生准确理解每一个概念,能从不同角度把握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所有可能考查到的题型,熟练掌握各种典型问题的通法。 2、一轮复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降低复习起点,在夯实“双基”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运算求解、推理论证、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复习教学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坚决反对脱离学生实际的任意拔高和只抓几个“优生”放弃大部分“差生”的不良做法,不做或少做无效劳动,加大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的力度,狠抓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复习效果。 3、在将基础问题学实学活的同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

一定要把复习内容中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体现在一轮复习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如何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必须让学生明白复习的最终目标是新题会解,而不是单单立足于陈旧题目的熟练。 三、一轮复习进度表 1、理科 日期一轮复习主要内容用卷 8月1日--8月7日第1讲集合 第2讲命题及重要条件 第3讲 逻辑联结词与全称命题、特称命题 限时小 题训练 8月8日--9月28日第4讲函数概念及其表示 第5讲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二次) 第6讲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第7讲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第8讲指数与指数函数 第9讲对数与对数函数 第10讲函数的图象 第11讲函数与方程 第13讲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运算 第14讲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第15讲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限时小 题训练 导数强 化练习 复习卷

高考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9高考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最高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19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2019届高三数学复习备考计划【精选】

2019届高三数学复习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数学高考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能”的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在高三数学复习中我们以潜心钻研新课标、仔细研究新考纲、有效落实双基、科学组织备考为指导思想,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联系应用,同时,结合高考题型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复习依据 根据新课程指导实施意见,以人教社新教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为复习依据,仔细阅读研究新课程标准,同时参考近几年高考试题及新课程标准和教材。 三、复习计划 1、一轮基础复习(2018年8月初-----2019年3月上旬)【以《创新大课堂》为蓝本】 第一阶段复习,基础知识复习阶段,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熟练性,有效性。 (1)基础性: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复习内容应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数学基础知识,它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全面性:根据考纲的要求,对高中数学中的每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对常用数学方法进行全面的总结。 (3)熟练性:即指通过复习,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方法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要加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4)有效性:即指通过复习,学生能够科学有效的解答试题,得到试卷的有效分数。 要到达目的: (1)深化对“双基”的掌握和运用; (2)形成有效的知识模块 (3)归纳总结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4)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水平; (5)训练学生的数学运算求解、数据处理能力,特别是有条理的书面表达能力。 具体做法:按照资料章节讲练,安排见附表。 2、二轮专题复习(2019年3月中旬-----2019年5月初)【专题和试题】 第二阶段复习注意必考点,关注热点,立足得分点,分析易错点,把握准确无失误。同时要重点研究新的考纲,严格落实考纲对知识点的要求,要体现“深刻性、拓展性和发散性”。

高考数学压轴专题最新备战高考《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难题汇编附答案

【高中数学】数学《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高考知识点(1)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f (x )=sin 2x +sin 2(x 3 π +),则f (x )的最小值为( ) A . 12 B . 14 C . 3 D .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通过降幂公式和辅助角法将函数转化为()11cos 223f x x π? ?=-+ ?? ?,再求最值. 【详解】 已知函数f (x )=sin 2x +sin 2(x 3 π + ), =21cos 21cos 2322 x x π? ? -+ ?-?? + , =1cos 23sin 2111cos 22223x x x π??? ?--=-+ ? ? ????? , 因为[]cos 21,13x π?? + ∈- ?? ? , 所以f (x )的最小值为12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倍角公式及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逆用,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B C '''-的侧棱长为3,AB BC ⊥,3AB BC ==,点E ,F 分别是棱AB ,BC 上的动点,且AE BF =,当三棱锥B EBF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则异面直线A F '与AC 所成的角为( ) A . 2 π B . 3 π C . 4 π D . 6 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AE BF a ==,1 3 B EBF EBF V S B B '-'= ??V ,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点 E ,F 的位置,然后根据//EF AC ,得到A FE '∠即为异面直线A F '与AC 所成的角, 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解. 【详解】 设AE BF a ==,则()()2 3119333288B EBF a a V a a '-+-?? =???-?≤=???? ,当且仅当3a a =-,即3 2 a = 时等号成立, 即当三棱锥B EBF '-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点E ,F 分别是棱AB ,BC 的中点, 方法一:连接A E ',AF ,则352A E '= ,352AF =,2292 A F AA AF ''=+=,132 2EF AC = = , 因为//EF AC ,所以A FE '∠即为异面直线A F '与AC 所成的角, 由余弦定理得2 2 2 81945 2424cos 93222222 A F EF A E A FE A F EF +- ''+-'∠= =='????, ∴4 A FE π '∠=. 方法二:以B 为坐标原点,以BC 、BA 、BB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3,0A ,()3,0,0C ,()0,3,3A ',3,0,02F ?? ??? , ∴3,3,32A F ?? '=-- ??? u u u u r ,()3,3,0AC =-u u u r , 所以9922cos ,9322 A F AC A F AC A F AC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2019年高考数学备考计划

长江高中2019年高考数学备考计划 张向荣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了稳中求改、稳中创新的原则。考试题不但坚持了考查全面,比例适当,布局合理的特点,也突出体现了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这一举措。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进入高校学习所需的基本素养,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在教学中的关注和重视。 1 试题题型平稳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视对新增内容的考查 2 充分考虑文、理科考生的思维水平与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出良好的层次性 3 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4 深化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 5 重视基础,以教材为本 6 重视应用题设计,考查考生数学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学习态度较好,但水平差异较大,更多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遗忘率高,知识漏洞多。因此我们在复习课中加强双基训练,并注意蕴含在基础知识中的能力培养,特别是要求学生要学会把基础知识放在新情境中去分析、应用。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教材

中典型例题、习题上,放在体现通性、通法的例题、习题上,放在各部分知识网络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抓好课堂教学质量以及课后辅导。 三、教学计划与要求 (一)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2018年8月到2019年3月中旬),为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重温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但这绝不只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因为在高一高二学习时,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大家学到的往往是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时,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相结合,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1.立足课本,快速理清学过的各个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是知识点交汇分析,其次要把书上的例题、习题再做一遍,很多数学高考题就是由这些题目演变而来的。有针对性的“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熟练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提高解题速度。2.注意所做题目知识点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3.明确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4.将常用的知识点总结起来,研究重点知识所在章节,并了解各章节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5.在这一阶段适当做一些高考真题,这样既可以明确

高中数学必备知识点 高考数学选择题高分秘笈

一、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策略思想总论 高考数学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宽,概括性强,小巧灵活,有一定深度与综合性,而且分值大,能否迅速、准确地解答出来,成为全卷得分的关键。 1.高考数学试题中,选择题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以考查“三基”为重点的导向,能否在选择题上获取高分,对高考数学成绩影响重大.解答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准确、迅速。 2.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要充分利用题设和选项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一般说来,能定性判断的,就不再使用复杂的定量计算;能使用特殊值判断的,就不必采用常规解法;能使用间接法解的,就不必采用直接解;对于明显可以否定的选择应及早排除,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思路的,宜选最简解法等。解题时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初选后认真检验,确保准确。 3.选择题的解答思路不外乎两条:一是直接法,即从题干出发,探求结果,这类选择题通常用来考核考生最起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般适用于题号在前1~6的题目;二是间接法,即从选项出发,或者将题干与选项联合考察而得到结果。因为选择题有备选项,又无须写出解答过程,因此存在一些特殊的解答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这就是间接法。这类选择题通常用来考核考生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逻辑性和严谨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及创造性;同直接法相比,间接法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是直接法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是节约解题时间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始终记住:虽然解数学选择题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高考的题量较大,如果所有选择题都用直接法解答,不但时间不允许,甚至有些题目根本无法解答.因此,我们还要掌握一些特殊的解答选择题的方法. 4.然而,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于用间接手段解题并不放心,认为这样做“不可靠”,以至于在用间接法做过以后又用直接法再做一遍予以验证;甚至有思想不解放的,认为这样做“不道德”,而不明白这其实正是高考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所在,高考正是利用选择题作为甄别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考生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方法技巧概述 解选择题常见的方法包括数形结合、特值代验、逻辑排除、逐一验证、等价转化、巧用定义、直觉判断、趋势判断、估计判断、退化判断、直接解答、现场操作,等等。考生应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经典题型,分门别类,经常玩味,以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下面主要就间接法分别说明。 1、直接法: 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运用有关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知识,通过严密的推理和准确的运算,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对照题目所给出的选择支“对号入座”作出相应的选择.涉及概念、性质的辨析或运算较简单的题目常用直接法。

高三数学复习计划范本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高三数学复习计划范本,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高三数学复习计划范本 一.背景分析 近九年来,安徽省高考数学试题在国家考试纲要指导下确定《考试说明》,进行自主命题。不出意外,20__年的安徽高考数学卷还是自主命题。纵观八年安徽自主命题《考试说明》和试题,都力求立足现行高中教材,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考查的同时,突出对数学思想、数学核心能力进行综合考查,贯彻了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原则,充分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思想。数学试题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层次分明,逐步深入;试题能力要求渐进提高,层次区分明显,多层次、多角度、多视点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 二.复习指导原则 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知识形成网络系统、建立知识树,既见树林又见森林;题型清晰、解法自然;常规方法运用得当、合理、有效。 2.知识、题型、方法的复习条理化、系统化,每个必考

点的复习做到全面性、深刻性。对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要保持较大比重和必要的深度。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数形结合、转化整合、函数与方程、分类重组等常用数学思想要不断强化;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析法等必备数学方法要经常运用,对比分析。注重通性、通法的落实,不求异、不求怪、不跑偏。 4.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数学解题能力体现在知识合理联想与正确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正确、有序、简洁的运算,有效的空间想象和准确表现,自然的数学应用和灵巧的创新意识。《考试说明》中的五种能力要求是图形题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所有这些方面都必须步步到位、强化训练、渐次提升。如何做呢?面对一个数学题,我们要思考:(1).本题还有没有其它解法,哪个方法更好?(一题多解,发散思维);(2).本题用到了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升华思维,提高境界);(3).通过比较书本或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自己的解答有何优点和缺点?(借鉴完善,增强自信);(4).根据本题,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及时回头,查缺补漏)。(5).利用本题,能否总结出什么规律?有什么需要特别加强记忆的结论?(总结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