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程序及评分系统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程序及评分系统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程序及评分系统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程序及评分系统

急诊科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患者就诊急诊全程需全面要求医师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现就我急诊科“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做如下规定:

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评估包括: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留观病人再评估、出科前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出科前情况评估等。

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急诊科病情分级标准、急危重症患者APACHE评分、《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表》等。

时限要求:急诊入院患者应在入院后立即行病情评估;对于急诊留观患者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72内完成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立即评估;出科患者完成出科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门诊患者评估,直接记录评估方式及结论于门诊病历当中;

留观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应直接记录在留观病历中;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如下:

20年月日急危重症(留观)患者病情(或者XX)评估记录主任(主治)医师XX、住院医师XX、主诊医师XX今日查房后,采用XX方法,对患者XX情况进行了评估,情况如下:

一、采用的评估方式:

二、评估得分、结论:

三、处置意见:

记录医师:

上级医师:

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入院普通患者病情评估由接诊医师初步评估,对于初步评估后病情分级≤III级者应上报急诊值班二线(或三线)汇同二线(或三线)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及ICU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留观期间病情评估、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应由评估当日的二线及主诊医师一同完成;出科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科室日常督促,定期考核患者病情评估工作;职能部门每半年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急诊门诊病人病情评估流程

急诊留观病区病人病情评估流程

附录:

急诊科病情分级标准

二、注意要点

(一)脉搏

两种异常脉搏应该引起注意,要求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并且分诊红色分级。

1.脉搏<40次/分(必须确认是否存在传导障碍)。

2.脉搏>120/分(必须确认是否存在节律障碍)。

(二)动脉血压

两种异常的血压应该引起高度注意。

1.动脉收缩压<80mmHg。

2.动脉收缩压>200mmHg。,

对于这两种异常现象,分诊护士应该确认右上肢动脉压与左上肢动脉压之间是否一致。如果存

在明显的不一致,提示可能存在主动脉夹层。

(三)体温

用鼓膜体温计测得的中心体温,两种异常的体温应该引起注意

1.T<33℃:必须用体温计进行精确确认。

2.T>39.5℃:必须用低体温计进行精确确认。

(四)外周血氧饱和度(Sp02)

当SpO2低于90%时提示为一种严重的征象。出现时必须寻找耐受良好或者耐受不良的征象。耐受不良的征象呼吸频率>25次/分,吸气时间延长,发绀,大汗。

(五)血糖检测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分诊护士需要对其行血糖检测:①全身不适;②昏迷;③醉酒;④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淡漠;⑤警觉障碍;⑥癫痫。

两种异常血糖应该引起注意:①血糖<2.8mmol/I;②血糖>16mmol/L。

(六)呼吸频率

两种异常的呼吸频率应该引起注意。

1.呼吸<10次/分询问可能的中毒史,进行有效的神经系统评估,预见药物过量的情况。

2.呼吸>25次/分将患者置于半卧位置,分诊Ⅱ将患者送至抢救区。

(七)疼痛

如果患者在急诊分诊台就诊时疼痛评分>7分,分诊护士将患者分诊Ⅱ,并将患者送至抢救区或诊区优先就诊。

1.对以下指标进行准确询问①疼痛位置;②疼痛持续的时间;③疼痛的强度;④疼痛诱发因素;⑤患者是否进行镇痛治疗。

2.6种类型的疼痛必须引起特别的注意:①头痛;②腰痛(肾结石?_);③年轻女性腹痛(宫外孕?);

④怀疑脱位;⑤睾丸疼痛(睾丸扭转?);⑥胸痛:绞窄痛Ⅱ、胸骨紧缩痛Ⅱ、咳嗽或吸气时疼痛Ⅱ或Ⅲ。

常用患者病情评估评分表

非特异性疾病病情程度评价和预后预测系统

APACH EⅡ

是目前临床上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最广泛、最具权威的危重病病情评价系统。也可用于混合病种。临床应用:非特异性疾病病情程度评价和预后预测方法。适用于ICU、急诊。

数据采集应为病人入ICU或抢救开始后24小时内最差值.;评估前,需要检查生命体征,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肾功检查。如果暂时缺如,也可以以正常值替代,以得出分值,先行评估。事后修正。

APACHE Ⅱ、Ⅲ评分,分3部分: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临床意义: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动态分值反应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预测死亡率准确性:APACHE Ⅲ>Ⅱ>Ⅰ

局限性:急诊获取相关参数比较困难

注明:PaO2、FiO2(mmHg)填入时以小数为准,比如PaO2为75%,填0.75;FiO2为40%,则填0.40。

危重病人APACHE II评分表

病人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床号:住院号:诊断:

注:APACHEⅡ总积分=A+B+C+D

A-aDO2是动脉血和肺泡内氧张力的差值,肺泡内氧气张力的计算公式:

AO2=713×FiO2-PaCO2×1.25(举例:FiO2 60%计为0.6)。所有单位均为mmHg。

血清肌酐的单位是μmol/L时,与mg/dL的对应值如下:

医师签名:

注:1.数据采集应为病人入ICU或抢救开始后24小时内最差值。

2.B项中”不能手术”应理解为由于病人病情危重而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

3.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指:①心:心功能Ⅳ级;②肺:慢性缺氧,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障碍,运动耐力差;③肾:

慢性透析者;④肝:肝硬化、门脉高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肝昏迷、肝功能衰竭史。

4.免疫损害:如接受放疗、化疗、长期或大量激素治疗,有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等。

5.D项中的血压值应为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若有直接动脉压监测则记直接动脉压。

6.呼吸频率应记录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

7.如果病人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则血清肌酐一项分值应在原基础上加倍(*2)

APACHE II评分和死亡率的关系

APACHE II评分

死亡率(%)

非手术病人手术后病人

0-4 5-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 4.0

6.0

12

22

40

51

71

82

1.0

3.0

6.0

11

29

37

71

87

数据来源:Knaus WA et.al.Crit Care Med 1985;13:818-829(in5185 ICU Patients)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EWS和MEWS

英国诺福克和诺里奇大学医院使用的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30 >130 收缩压(mmHg)<70 70-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1-36.5 36.6-37.4 >37.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用途:(EWS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MEWS)

项目评分

3 2 1 0 1 2 3

心率(次/min)≤40 41-50 51-100 101-110 111-129 ≥130 收缩压(mmHg)≤70 71-80 81-100 101-199 ≥200

呼吸频率(次/min)<9 9-14 15-20 21-29 ≥30 体温(℃)<35 35.0-38.4 ≥38.5

对声音对疼痛

意识清楚有反应有反应无反应

﹡为潜在危险评分方法,可用于普通病员风险评估(也可使用SAPS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软件) EWS >3分:提醒医生或ICU人员进行评估,调整处理方案

MEWS评分5分:是鉴别患者严重程度的最佳临界点

评分<5分,大多数不需住院治疗;

评分≥5分, 病情变化危险增大,有“潜在危重病”危险。住专科病房甚至ICU的危险增大。

评分>9分, 死亡危险明显增加,需住ICU接受治疗。

SAPS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软件)

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

?RAPS -评价院前或住院病人转运风险

?REMS -预测急诊病人的病死危险性

?EWS -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重病人

?MEWS-对急诊病人去向的分拣和类选治疗

?SIRS -急危重症初筛方法,早期预测发生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

?SCS -预测急诊病人近期,特别是30天内死亡危险性

?MEES -动态评价院前急救和急诊复苏的效果和质量

?PSS -各种急性中毒病人严重程度的评价和预后预测

RAPS和REMS评分表

分值

变量0 1 2 3 4 5 6

脉搏70-109 55-69 40-54 <40

110-139 140-179 >179

收缩压90-129 70-89

(mmHg)130-149 150-179 >179

呼吸 12-24 10-11 6-9

频率 25-34 35-49 >49

GCS >13 11-13 8-10 5-7 <5

年龄<45 45-54 55-64 65-74 >74 SpO2>89 86-89 75-85 <75

RAPS和REMS(RAPS -评价院前或住院病人转运风险;REMS -预测急诊病人的病死危险性)

评分注意事项:

?参数取同一时间点

?动态评分24小时最差值是指总分的最差值

?血压最好由同一人反复测量,测量部位固定

?测量外周血氧饱和的部位应固定

RAPS和REMS评分与病死危险性对应表

RAPS分值REMS分值病死危险率

≤7 ≤11 10%

8 16-17 50%

≥14 ≥24 100%

SCS简单临床评分

变量得分

年龄(岁)

<50岁的男性或者<55岁的女性0

≥50岁的男性或者≥55岁的女性 2

但≤75岁

>75岁 4

收缩压(毫米汞柱)

>100 0

>80和≤100 2

≥70和≤80 3

<70 4

脉搏>收缩压 2

体温

<35℃或者≥39℃ 2

呼吸率(每分钟)

≤20 0

>20但≤30 1

>30 2

血氧饱和度

≥95% 0

≥90%但<95% 1

<90% 2 喘不过气来回答 1 心电图有异常 2 糖尿病(类型Ⅰ或Ⅱ) 1 没有中毒或药物过量的昏迷 4 精神状态改变,无昏迷,中毒或过量(≥50岁) 2 新近中风 3 无法独自站立,或需要人护理 2 家庭住户

存在某些并发的疾病 2 白天在床上

﹡属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

SCS -预测急诊病人近期,特别是30天内死亡危险性

简单临床评分,

?仅适用于急诊病人

?临床意义:

预测急诊病人30天内死亡率

?SCS与病死率对应关系:

8-11分高危

12分以上极高危,死亡率达29%以上

美因兹紧急评估评分(MEES)

变量得分GCS

15 4

12-14 3 8-112

≤7 1 脉搏(次/分)

60-100 4 50-59或者101-130 3

40-49或者131-160 2

≤39或者≥161 1 呼吸(次/分)

12-18 4 8-11或者19-24 3

5-7或者25-30 2

≤4或者≥31 1 心电图

窦性节律 4

室上性早搏(SVES)和室性早搏(VES) 3

绝对心律失常;多源室性早搏 2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跳停止 1

收缩压(毫米汞柱)

120-140 4

110-119或者141-159 3

80-99或者160-229 2

≤79或者≥230 1

动脉血氧饱和度

≥96 4

91-95 3

86-90 2

≤85 1

疼痛

不痛 4

不剧烈 3

剧烈的 2

﹡属潜在危重病评分系统

MEES -动态评价院前急救和急诊复苏的效果和质量

最高得分是28,最小值是10分。分数越低,病人病情越重

创伤评分系统

创伤指数(TI)

项目记分

1 3 5 6

部位皮肤腰背部肢体胸部、骨盆头、颈、腹部

伤型裂伤挫伤刺伤、撕脱伤弹片伤、爆炸伤、骨折

脱位、瘫痪、血腹血压外出血70-100mmHg 50-70 mmHg <50 mmHg

脉搏正常100-140次/分>140次/分无脉或<55次/分

呼吸胸痛呼吸困难、费力、浅快发绀、血气胸或反窒息或呼吸停止

或>36次/分常呼吸

神志嗜睡木僵或淡漠、答不切题浅昏迷、逆行健忘深昏迷、再昏迷

TI总分越高,伤情越重总分≤9 轻损伤,可门诊治疗;总分10~16 中度伤;总分≥17分重度伤,应住院治疗;总分≥21分死亡率剧增;总分≥29分80%一周内死亡

创伤评分(TS)表

呼吸频率(次/分)呼吸幅度收缩压(mmHg)毛细血管充盈度GCS总分

等级积分等级积分等级积分等级积分等级积分

10-24 4 正常 1 >90 4 正常 2 14 -15 5 25-35 3 浅或困难 0 70-90 3 迟缓 1 11-13 4 >35 2 50-69 2 无 0 8 -10 3 <10 1 <50 1 5 - 7 2 0 0 0 0 3 – 4 1

总分越小,伤情越重:总分14~16分生存率96%;总分4~13分抢救效果显著;总分1 ~3分死亡率>96%。一般以TS<12 分作为重伤的标准

修正创伤评分(RTS)表

呼吸频率(次/分)收缩压(mmHg)GCS分值分值

10-29 >9013-15 4

>29 76-89 9-12 3

6-9 50-75 6-8 2

1-5 <50 4-5 1

0 0 3 0

用于指导院前伤员分类:总分>11分轻伤总分<11分重伤

修正后的CRAMS记分法

项目记分

2 1 0

循环毛细血管充盈正常和收毛细血管充盈迟缓或收缩压无毛细血管充盈或收缩压缩压≥100mmHg ≤100mmHg ≤85mmHg

呼吸正常费力、浅或呼吸频率>35次/分无自主呼吸

胸腹均无疼痛胸或服有压痛连枷、板状腹或深的胸腹穿透伤

运动正常(能按吩咐动作)只对疼痛刺激有反应无反应

语言正常(对答切题)语言错乱、语无伦次发音听不懂或不能发音

﹡院前创伤评分方法的一种,是目前国内院前创伤评分系统中应用最多的一种

总分越低,死亡率越高总分≥7分轻伤死亡率15%转送至Ⅱ和Ⅲ级创伤中心

总分≤6分重伤死亡率62%转送至Ⅰ级创伤中心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昏迷病人评估,现今用得最广的是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 将三类得分相加,即得到GCS评分。(最低3分,最高15分)。选评判时的最好反应计分。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分。改良的GCS 评分应记录最好反应/最差反应和左侧/右侧运动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14分以上属于正常状态,3分多提示脑死亡或预后极差。

CIS评分

项目记分

0 1 2 3

动脉血酮体比>0.71 0.70-0.41 0.40-0.26 <0.25

血浆渗透压差<2.2 2.3-10.0 10.1-20.0 >20.1

动脉血乳酸浓度(mg/dl)<16 17-25 26-50 >51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CIS预测病死率的最佳分割点为4分

?如果最大CIS<4分,存活可能较大(61.0%)

?如果最大CIS>5分,则病死率较大(86.3%)

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系统

?MODS/MOF评价系统标准众多

?MODS评分标准、客观、简捷、准确,应用最为广泛

但缺乏对胃肠道功能的评价,且心血管评价因为需要中心静脉压监测而不便或容易缺如;

?SOFA主要是描述器官的功能和MODS的发生、发展

也可评价患者的病情,与MODS评分互为补充

?CIS是从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出发

通过器官细胞损伤程度来评价MODS的病情

评价方法独特,评价结果良好

呼吸(PaO2/FiO2,mmHg)>300 226-300 151-225 76-150 ≤75

肾脏(血清肌酐,umol/l)≤100 101-200 201-350 351-500 >500

肝脏(血清胆红素,umol/l)≤20 21-60 61-120 121-240 >240

心血管(PAR)≤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

血小板计数(109/L)>120 81-120 51-80 21-50 ≤20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15 13-14 10-12 7-9 ≤6

注:PaO2/FiO2的计算,无论用或不用呼吸机和用PEEP与否;血清肌酐计算,是指无血液透析状态;PAR=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

﹡属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系统

与ICU病死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评分>20分时,病死率达100%

②与存活患者住ICU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关系

③各个变量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神经系统变量(GCS)对预后影响最大

肝功能变量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

?分值越大,表明细胞受损/脏器功能受损越重,预后也越差

?属心血管系统疾病评分系统

?适用于18岁以上成人适用于所有ACS患者适用于急诊、普通病房、ICU或CCU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

?CPIS评分越高,病情越重

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培训

邛崃段氏骨科医院 病情评估管理制度的培训 主讲人:欧耀东 培训对象:临床医疗工作人员 培训地点:四楼会议室 培训时间:2015年6月25日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施。 2、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

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本专科上级医师或二线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对需特殊治疗或特殊检查的病人,如各种介入治疗或创伤性检查前进行风险判断,要求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相关风险评估内容逐项评估,并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或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2、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随时请心理学科医生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 13、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所有告知的内容必须另立专页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对患者进行评估是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为制定诊疗方案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 三、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执行评估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 五、患者评估的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六、住院医生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 七、上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计划和个体需求,决定再评估的频率:对重危、抢救患者、诊断/治疗计划改变、出现药物/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随时进行评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至少4-5天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

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七、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XX医院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 定义 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部门辅助检查等途径,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 患者评估范围 包括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有创诊疗操作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临近出院患者等。 3 执行人员及职责 3.1 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或是经医院授权的其它岗位卫生技术人 员。 3.2 执行人员职责: a 在科主任指导下,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在护 士长指导下,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查体、提出护理诊断、书写护理评估单和交 班报告。 b 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 行病情评估。 c 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d 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 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e 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 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4 评估资料的保存患者病情评估资料归入住院病历管理。管床医师应随时将评估结果告知 患者、代理人和(或)授权委托人,并在医患沟通书中双方签字为证。 5 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5.1 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5.2 包括评估项目、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5.3 入院时评估: a 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首诊医师对患者的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并填写《患者病情 评估表》。 b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生命体征等一般情况。 c 从病情急、危、轻、重、缓、全身情况、心理状况等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正 确的诊断,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d 若无法作出正确的评估,可请上级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作出再评估。 e 对危急重症患者必须在入院时立即完成评估,并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医疗文书。 5.4 住院患者再评估: 对于住院医师完成的病历,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在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所有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手术后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4、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5、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5.1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5.2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5.3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5.4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

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同时医院启用住院病人(或家属)知情谈话记录,对住院患者入院后、住院病程、出院前必须要有三次谈话记录,评估结果必须在三次谈话记录中较准确的体现。5.5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6、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6.1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6.2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首 次病程记录中进行首次患者病情评估及病例分型并有规范的记录。6.3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6.4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6.5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6.6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范本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由于我院是以收治常见病、老年病、慢性病、康复患者为主的医疗护理机构,没有设置急诊科,人力资源、药品和设备等都不能满足特殊危急重症患者的急诊急救需求,为了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11版)》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范与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制定我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一、评估的类型包括门诊患者病情评估、复杂疑难重症和病危患者入院前评估、一般和普通急症患者入院后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 二、门诊患者病情评估: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严禁将本院不具备救治条件的复杂疑难及危重病患收入院。 三、收治患者入院必须是执业医师。收患者入院前要进行简单病例分型,决定患者入院采取哪种评估方式。 四、病例分型标准包括ABCD四型。 A型:一般病例—病种单一、病情稳定(包括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肿瘤患者)无其他合并症的一般住院病例。 B型:普通急症病例—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无其他合并症的病例。 C型:复杂疑难病重病例—病种或病情复杂或具有合并症,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的病例。 D型:病危病例--病情复杂危重、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之一者,住院期间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例。

五、凡在患者入院前发现病危病例(D型),坚决拒绝入院,立即建议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如有医师擅自收治D型病人入院,在入院后评估、再评估、主治医师查房、副主任医查房、护士交接班时发现,或被举报发现,将扣除收治医师当月全部绩效工资并暂停一个月处方权;如产生不良医疗事故,由收治医师承担一切法律后果。同时扣除住院医师和病房值班护士当月绩效。主治医师查房未发现,扣主治医当月绩效。副主任医师查房未发现,扣副主任医师当月绩效。护士长交接班时未发现,扣护士长当月绩绩。医务科接受举报未及时处理,扣医务科长当月绩效。以此类推,层层追责。 六、凡遇见复杂疑难病重病例申请入院,接诊医师首先建议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特殊情况需要收治C型患者入院时,接诊医师需要申请医务科、护理部派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评估,填写《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三人以上签字确认,报医务科存档备查,保存至病人出院后2年。并将评估结果和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相关要求,结合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以《患者知情同意书》的方式告知患者、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并履行签字同意手续后方可入院,并将评估情况计入首次病程记录。如发现医师擅自收治C型患者入院,处分参照D型处理。 七、一般病例(A型)和普通急症病例(B型)接诊医师可自行收治入院;住院医师必须8小时内完成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并将评估情况记入病程记录。评估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 八、病人入院后发生特殊情况,及时请示上级医师进行评估。评估后认为在本院疗效不肯定或不能治疗的,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协商继续在本院或转院治疗。履行知情同意告知手续。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一)初次评估: 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20210304122914)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入院起就能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做到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时能及时修改调整治疗计划,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按照我院病情评估制度制定以下操作规范及程序: 一、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二、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出院前评估,入院后病情明显加重、住院超过30天或病情有特殊变化的,进行住院病人再次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手术后评估。 三、评估人资质:由本院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四、评估标准与内容:《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表》。 五、时限要求:普通住院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立即评估,手术。 六、记录文件格式:住院患者评估,采用专用表格填写,主诊医师完成《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病历》《住院患者病情再评估表》后放入住院病历。 七、评估操作程序: 1、入院病情评估由主诊医师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主诊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

2、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请科主 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3、对于无创转有创治疗、使用有重大副作用治疗手段、扩大手术范围、破坏性手术的实施等治疗方式的重大改变时,必须由主诊医师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协同进行再次评估,要严格以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等作为客观依据,同时做好充分的知情告知,经科室主任或负责人同意后实施,必要时上报医务科。 4、麻醉科按照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对患者病情评估,并完善评 估表。 5、手术医师对手术病人进行风险判断,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 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6、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 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附件1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附件2: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

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4.6.2.1 有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C】 1.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 2.有术前讨论制度,根据手术分级和患者病情,确定参加讨论人员及内容,内容包括: (1)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 (2)手术风险评估。 (3)术前准备。 (4)临床诊断、拟施行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与利弊。 (5)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 3.对术前讨论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记录在病历中。 4.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术前讨论规范,记录完整,有术前讨论质量持续改进成效。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86232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卫生部要求) 患者病情评估讲义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 14、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15、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应对住院患者留置管路期间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并采取预见性医疗护理措施。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 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二)导管分类 依据拔管对患者病情或预后影响程度可将导管分为高危导管和非高危导管。 1.高危导管:UEX发生后导致生命危险或病情加重的导管,如气管导管、胸引管、T 管、脑室引流管等;另外各专科由于疾病和手术的特殊性,可根据其特点列出专科高危导管,如胃和食道术后的胃管及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尿管等。 2.非高危导管:UEX 发生后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对病情影响不大的导管,如普通导尿管、普通胃管等。普通吸氧管、外周留置针不作为UEX评估范围。 二、评估工具及风险分级

利用各种工具预测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程度,能帮助护理人员有效识别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近年来,因病情需要在体内留置导管或多根导管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但临床上并无系统、科学的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山东省质控中心发布的指导意见及本院试用情况,推荐使用《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见附件)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总分1~3 分为低风险;4~ 6 分为中风险;≥ 7 分为高风险。 三、评估与记录 (一)评估对象 1.新入或转入的留置管道的患者; 2.住院期间留置管道的患者。 (二)评估时机 1.新入或转入的留置管道患者,在入院评估单上“带管情况”一项,填写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分。住院期间评分结果记录于风险评估表。 2.低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1 次;中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2 次;高风险患者每班评估1 次,并放置“防脱管”警示标识。 3. 置管后、手术后、拔管后(非单一导管患者,包括计划性和非计划性拔管)需再次评估。 4.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自动列为高风险患者。 四、预防护理措施 (一)有效固定:各种导管均应妥善固定,连接处连接紧密,选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门急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在诊疗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病情评估记录贯穿于整个病程记录中。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 (三)手术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八)门急诊患者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

术前评估制度

术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流程 为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我院特制定术前评估制度。要求所有手术科室对病人实施手术前进行术前评估。术前评估的目的是要充分了解手术病人所处的状态,对病人做出级别的判断和风险评估,使手术医师作好风险防范各项措施。 一、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围手术期病人根据身体情况实行9分制评分法: 1、该疾病手术需要性分3级。①不手术将有生命危险者为3分;②严重痛苦影响生活者为2分;③一般功能欠缺者为1分;④手术毫无意义者为0分。 2、分析手术效用分3级。①术后彻底解决问题者为3分;②术后能基本解决问题者为2分;③术后解决问题不明显或会带来其它副作用者为1分;④根本无法解决问题者0分。 3、手术风险性分3级。①手术有把握,发生意外可能性不大为3分;②手术存在一般的危险性为2分;③手术风险性高,甚至有可能威胁生命为1分;④虽经手术但无成活者为0分。 评估的流程是科室主任组织科内全体医生,按着评估的标准对围手术期的病人进行初级评估。计算方法:总分9分为满分,综合评分5分以下要谨慎手术,其中任何一条0分者手术就列为禁忌(家属有强烈要求的因素不在内)。综合评分<5分,科室主任填写申请表,提交医教科。医教科组织医院评估小组进行二级术前评估。评估的分数低,证明病人的手术风险也越高。手术科室的医师根据分数,做到如实地向病人及病人的家属交待手术风险,使病人家属明白病人病情的凶险、手术的难度、手术达到的目的、手术成功率及所有的术后并发症、最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使病人家属的思路随着医师的思路考虑治疗的后果。交待病情时杜绝夸大病情或轻视病情的态度。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依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以及《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在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基础上制定本流程,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重点范围:所有住院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输血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出院前情况评估、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 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APACHE评分法、《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等。 评估时限要求: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危重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手术后患者48小时内手术后评估;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新入院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手术患者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病情发生变化或住院超过30天患者填写《住院患者再评估表》,

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住院患者的专科项目评估,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采用专用表格;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如下: 评估人员资质要求:患者病情评估由注册的执业医师与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她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入院病情评估由诊疗组长、主治医师汇同主诊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名山区中医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以及《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在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基础上制定本流程,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重点范围:所有住院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输血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 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出院前情况评估、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等。 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APACHE评分法、《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等。 评估时限要求: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1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危重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手术后患者48小时内手术后评估;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新入院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住院患者 病情评估表》。手术患者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

前评估。病情发生变化或住院超过30天患者填写《住院患者再评估表》,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住院患者的专科项目评估,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采用专用表格;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见附件1)。 评估人员资质要求:患者病情评估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入院病情评估由诊疗组长、主治医师汇同主治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治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住院期间病情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可由手术医师或主诊医师一人完成;出院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病人病情评估流程:(见附件2) 附件1:患者病情(或者x)评估记录 附件2:病人病情评估流程 特此通知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程序及评分系统

急诊科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流程 患者就诊急诊全程需全面要求医师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现就我急诊科“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做如下规定: 重点范围: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评估包括: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留观病人再评估、出科前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出科前情况评估等。 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急诊科病情分级标准、急危重症患者APACHE评分、《患者病情判断和评分表》等。 时限要求:急诊入院患者应在入院后立即行病情评估;对于急诊留观患者留观时间不超过72小时,72内完成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立即评估;出科患者完成出科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门诊患者评估,直接记录评估方式及结论于门诊病历当中; 留观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应直接记录在留观病历中;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如下:

20年月日急危重症(留观)患者病情(或者XX)评估记录主任(主治)医师XX、住院医师XX、主诊医师XX今日查房后,采用XX方法,对患者XX情况进行了评估,情况如下: 一、采用的评估方式: 二、评估得分、结论: 三、处置意见: 记录医师: 上级医师: 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入院普通患者病情评估由接诊医师初步评估,对于初步评估后病情分级≤III级者应上报急诊值班二线(或三线)汇同二线(或三线)医师二人以上一同完成;急危重症患者,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汇同主诊医师及ICU医师共同完成,特殊情况下上级医师未到位时,可由在场医师一人完成,上级医师复核并签字认可。留观期间病情评估、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应由评估当日的二线及主诊医师一同完成;出科前评估须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与。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科室日常督促,定期考核患者病情评估工作;职能部门每半年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市一医 吴柏茂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依据国家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特制定患者病情评估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一、目的: 保障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得到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且据评估结果作出及时科学的诊疗、护理计划。 二、评估范围: 凡接诊患者均应进行病情评估,包括入院时、手术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内容。 1、门诊患者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禁将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安排在门(急)诊观察。若判定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其提出拒绝,必须履行知情告知手续,告知可能面临的风险,且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2、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首次病情评估,主管医师应按照《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表》的内容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参

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3、首次上级医师查房应含有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内容,且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的适宜性进行核准。 4、手术患者术前手术风险、术后病情评估。 5、住院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告病重病危以及实施危重症抢救后。 6、应用新的诊疗技术后诊疗效果评估。 7、住院患者阶段小结时。 8、出院前的病情评估。 9、急诊危重病情判断和评分。 10、专科疾病病情评估。 三、评估时限要求: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 手术患者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在术前一天完成,专科疾病病情评估三天以内完成。 四、评估标准与内容: 1、所有新入院患者使用《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操作规范和程序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附: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 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对患者进行评估是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为制定诊疗方案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 三、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执行评估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 五、患者评估的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六、住院医生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 七、上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计划和个体需求,决定再评估的频率:对重危、抢救患者、诊断/治疗计划改变、出现药物/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随时进行评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至少4-5天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 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 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 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 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 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 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培训

培训资料 主讲人:王懿 培训对象:临床医疗工作人员 培训地点:医院食堂 培训时间:2012年9月25日 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患者病情评 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

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