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深层次原因透析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深层次原因透析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深层次原因透析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深层次原因透析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深层次原因透析

一、东欧剧变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欧剧变的内因:

1.历史原因:东欧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斗争;社会主义苏联强有力的援助。所以,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一直以老子党自居。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着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政外交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东欧各国惟一可奉行的社会主义模式。东欧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成了美苏冷战的牺牲品。

2.经济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高潮。但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外,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以致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3.政治原因: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各国党和政府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的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

东欧剧变的外因:

1.苏联因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据估计,从1972年到1981年,苏联对东欧的贸易补贴总额为1019亿美元。为了甩掉东欧这个经济包袱,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即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

2.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东欧是西方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用的手法有: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诱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内政,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

二、苏联解体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苏联作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曾拥有着与美国相匹敌的庞大军事力量,但它的经济实力却一直不如美国。80年代,里根上台后,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

量相对落后的苏联。苏联的经济实力,再难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同美国继续争霸了。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就确立了把国内和对外工作的重点转到发展经济上来的方针。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改革困难重重,成效不大。经济改革推进不下去,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他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清障碍。而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则是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这种“新思维”的认识,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致使全国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思想上失去了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失去了联系的纽带。结果,导致了苏联社会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经济状况恶化和社会秩序全面动荡。苏联的政治局面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二)苏联解体

1.过程:“八一九”事件——明斯克协定——《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在苏联行将毁灭的时候,一些试图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的苏联高级官员于8月19日发动事变。这是在悬崖边上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但仅为期3天就宣告失败,“八一九”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苏联解体的速度骤然加快。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六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不复存在”。12月22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12月25日圣诞节夜,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职。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落、下落……,一面三色旗(俄罗斯联邦国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

2.原因:

苏联的解体,与20世纪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一样,都是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究其解体原因,中国学者的观点大体可以归结为:戈尔巴乔夫推行了错误的政治改革及其路线;苏共的思想理论和党的建设方面的错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的矛盾和弊端;苏联农业的落后;民族关系紧张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对外政策的错误与军备竞赛的负担等方面。西方学者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苏联制度、戈尔巴乔夫改革、民族问题和对外政策等方面。

苏联解体仅仅过去十年,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看,解体事件的相关因素未必已经完全尘埃落定。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一事件,还有待于时间的演进。就目前的研究进展看,一般认为:除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及苏联东欧的互动性影响对苏联演变起着十分重要的外部促进作用(外因)外,内因乃是基本原因:

(1)、制度性因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以斯大林体制或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在其演变过程中已

经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到80年代初,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这种制度使无论进行什么样的修补都无济于事,而对它进行根本性改革便使它丧命,也就是说,改革成了一场更替制度的革命。戈氏迅猛的政治改革对这个重病缠身的制度是致命的一击,使改革开始时由对制度的改善到最后变成了对制度本身的否定和改变。

(2)、少数民族与知识分子对解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就民族问题而言,苏联民族本身存在历史积淀久远、统一民族精神匮乏、凝聚力量相对较低的问题,加之斯大林错误的民族政策,以及后来历届领导人对民族问题的忽视,使苏联难以形成民族认同,并最终在民族主义的浪潮中导致国家解体。

此外,苏联知识分子的特征也使解体的过程大大提前。俄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是政府的反对派。在斯大林模式中被压抑、被镇压的苏联知识分子一旦取得了解放,其思想影响力会远远超出任何官方媒体的许可程度。遗憾的是,多年停滞封闭的旧体制无法造就出能够稳健把握节奏的知识分子阶层。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苏联知识分子所表现出来的难以遏制的冲动与超乎现实可能的过高预期,可被视为是对多年专制与压抑的一种报应。

(3)、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集团的路线错误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作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大国竟如同秋风落叶般寿终正寝于戈尔巴乔夫时期,显然与戈氏的路线与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戈氏为推进改革所采取的是折衷主义的政治路线,在改革逐渐深入、左右两端对抗日趋尖锐化时,这两端的政治扩张与动员能力都大大增强,但折衷主义的调和战略却因缺乏稳定的中间力量作支撑而客观上难以奏效;当经济体制改革受阻、无法深入的时候,苏共不是冷静思考、认真总结教训,而是轻率地转向政治体制的改革,导致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政治权力的再分配又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公开性、民主化口号超出了苏联社会的承受能力,使各种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在国内大行其道,对共产党的恶意攻击和诽谤使苏共威信扫地,而他本人又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后退,一步步放弃阵地,直至自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戈尔巴乔夫鼓吹的所谓“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企图全面移植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忽略了苏联社会历史条件的独特性,以普遍性取代本国特色、以“一般”取代“特殊”,这实际还是前苏联留下的教条主义的思维习惯,结果只能诱发苏联社会思想的混乱及经济、政治、民族和社会的全面危机,使整个社会陷入极为严重的失控状态;执政党不是致力于改善革新,进而加强党的领导,却不断地削弱并最终放弃党的领导,这必然造成苏共的解散与国家的彻底解体。

(4)、历史文化原因是苏联解体的深层因素。苏联社会发展的独特轨迹也给苏联解体打上鲜明的烙印。苏联社会处于东西方文明的结合部,其独特的文明形态是以欧亚大陆广大空间为依托,在斯拉夫文化为主干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广为吸收欧亚文明、斯拉夫文明乃至犹太文明而形成。这一文明形态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在相当深厚的原始宗教基础上的东正教传统;俄国社会独特的村社集体主义精神传统;缺乏形而上学与思辩性、诉诸内省与伦理文化的哲学传统等。而且,在精神生活与社会建构等方面表现出异于西方社会的特征。俄国历史上没有欧洲式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没有作为市场经济承载物的市民社会与中等阶级,也没有欧洲式的大学传统,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总之,这以产生于东西方结合部的文明使俄国社会的发展带有鲜明的两元性,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既有经济力量集中的大都市,又有贫困的农村;既有掌握国家命脉的精英阶层,也存在与之隔漠的广大平民。俄国人的精神状态

也是双重的:既崇尚集体主义,也重视个性;既温良恭顺,也极具反叛精神;既保守且有惰性,但也有不妥协、甚至不惜以极端方式来实现社会变革的精神。1991年苏联的解体以及俄罗斯走向市场经济,正是这种超乎常规的行为方式的表现。

3、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如果说在苏联解体前欧洲处于两极对峙状态,而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的话,那么在苏联解体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伟大运动的终结。苏联解体充其量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时,仍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自己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人们正从苏联的兴亡中研究它的经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寻找更为正确的道路。

三、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①从原因分析:都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人民生活没有提高,党和政府脱离群众;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政治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②从性质分析,都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社会性质发生剧变。③从后果分析,都使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照抄别国的模式最终会落得失败的结局。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在思想上必须提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组织上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表现为右倾机会主义,即主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权,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批判“左”的教条主义要用历史的观点,要全面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历史。

(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改革必须深深扎根于本国国情,改革的成败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衡量标准。(6)、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体系,这种开放不仅内部是开放的,而且对外部也应该是开放的。

(7)、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的“和平演变”。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考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问题和矛盾;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等。 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 例题1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这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D。 例题2下列各项对苏联历史经验的总结,不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B.戈尔巴乔夫应对苏联的解体承担责任 C.改革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不适合俄罗斯 答案:D 解析: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不适合俄罗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是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不能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答案D。 1.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政策

C.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思想和路线 D.“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2.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3.下列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B.和美国的军备竞赛消耗了苏联的国力 C.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D.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4.以下关于苏联解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列宁主义的失败 B.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C.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5.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最终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A.苏联 B.中国 C.美国 D.日本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学院: 姓名 学号: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发展,需要有领导的正确引领,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曾经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之间瞬间崩溃。苏联的迅速解体轰动了全世界,给大部分国家敲醒了警钟,苏联的解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苏联解体是当代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史的一个重大事件,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学习。 苏联解体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苏联解体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外因,也有内因。对苏联解体的思考,要综合各种原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主观原因 (1)苏共的高度集权 一直以来,苏共在国家的日常管理工作上投入过多,以此形成了党政不分的一种情况,苏共将国家和社会事务纳入自己的权力之内,以党代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国家的政治领导能力下降。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尤其是在国家的政治领导方面,共产党必须对其履行职责,因为党是代表全国人民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管理,用手中的政权去进行政治统治。像苏联共产党内这样个人专断的统治行为,严重的破坏了社会主义法治,使之与群众逐渐脱离,除此之外,他们也使党内的机关和组织变成了自己的组织,完全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僵化的理论思想 苏联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其体制,但凡发现错误的迹象及时修正,那么苏联的悲剧也不会发生了。思想理论是作为意识形态在国家内部进行传播,而意识形态决定了国家发展的趋势,但是苏共对马克思主义僵化的理论思想以及对其理论的教条看法,严重的影响了国家内部的发展。在列宁去世以后,苏共的领导人员把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这个过程简单化,从本本主义出发,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实现过程的阶段教条化,这种形而上学的做法完全摈弃了现在的生活。同时,斯大林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他只根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就得出资本主义已经陷入“总的和根本的危机”,危机必然以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而告终的“总危机”理论。 (3)党内民主的缺乏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1991年12月25日,苏联,一个拥有着2241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一个拥有2.8亿人口,一个拥有两千万共产党员的百年大党,一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苏联解体之后这20余年来,作为与之意识形态类似、国情社会构架相近的中共也以各种视角解读这场重大的政治变动。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一个当时世界第二强国忽然间就土崩瓦解了呢?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到了怎样的教训?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 通过课堂老师的讲解和在网上的查阅学习,我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有多重因素的,但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窥探一二。 一、苏联东欧国家历史上长期积累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原因,为解体留下隐患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大量提拔亲信,苏联政坛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为核心的特权阶层。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贪污腐败的盛行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苏共党风以及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苏联已经积重难返。 二、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他试图扭转这种停滞僵化的局面,进行了非常激烈 的革。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是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 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 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1988 年起,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人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解体已近十五年了,但是关于“苏联解体经验教训”这个问题的讨论仍不失现实意义,特别是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只有找到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才能真正汲取其教训。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欧国家的剧变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八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在经济上,苏联的经济体制成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二,改革失败。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最终脱离了群众,这是东欧各国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第三,关于外部原因。首先是苏联方面的因素。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苏联对东欧的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戈尔巴乔夫为了缓和同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取了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苏联和西方的因素,是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苏联的解体,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第一,关于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的突击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错误;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第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第三,关于外部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不能掉以轻心的。其二,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 只有从苏联解体中汲取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借鉴意义,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此,我认为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内部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否定党的领袖,否定党的历史 “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十月革命,从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到否定苏共的光荣历史。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中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最大的独裁者”、“混蛋”、“白痴”等,把一切最丑恶、最肮脏的语言加在斯大林头上。同时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并且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炮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走得更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一股“重新评价历史”的运动,从否定斯大林开始,继而攻击和诽谤列宁,歪曲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最后否定苏共70年的执政历史,右派在把斯大林灵墓搬出红场之后,把列宁的墓也要移出莫斯科红场。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党的领导,终于导致了苏共党亡政息。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二个重要原因: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全党失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造成党内外思想的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赫鲁晓夫上台后大反斯大林,说斯大林是俄国历史上最大的独裁者,提出了一系列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这样一来,整个苏联舆论、社会心理、思想界就开始发生变化,把苏共党员以及苏联人民的思想搞乱了,也为后来戈尔巴乔夫搞“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埋下了伏笔。赫鲁晓夫改变党和国家的性质,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搞“工业党”、“农业党”,造成了严重混乱。勃列日涅夫虽然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调整和修正,但基本上坚持了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路线。而且当时的苏联的宣传体制很僵化而此时,讲到西方就是一片漆黑,什么都不好;讲到苏联就一片光明,什么都好。这显然不实事求是。西方国家却利用巧妙的宣传方式加紧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让苏联老百感到苏联自己的宣传假大空,而西方宣传似乎还有可信之处,苏联的意识形态渐渐地就发生了变化。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指导思想上的教条主义、修正主义不仅使苏联经济出现停滞,而且滋生了一批瓦解苏共的亲西方的政治人物。到戈尔巴乔夫散布“新思维”的时候,彻底背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的“新思维”即在赫鲁晓夫“全民党”和“三和一少”路线的基础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其实质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他强调:“新思维”就是促进“多元化”,放弃“意识形态限制”和“精神垄断”,打破“一切理论的局限”,实质上就是打破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此,他和西方帝国亲如一家,和撒彻尔夫人、梅杰、老布什打的火热,修正主义思潮在全世界泛滥开来。苏联国内的党政军大权被修主义和资产阶级所窃取,党政军中的布尔什维克已经无能为力了。《居安思危》一书中提到戈尔巴乔夫1999年在土耳其安卡拉某大学的一次讲话中说:他一生的目的就是要毁灭苏联政权和共产主义。再到叶利钦在装甲车上振臂一挥时,就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失去人心就是意识形态防线崩溃的标志。 苏联亡党亡国的第三个重要原因:党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列宁时期,非常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廉洁奉公,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脱离群众。列宁强调:哪里有群众,就一定要到哪里去工作。列宁坚决反对特殊,以身作则。他经常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群众。据苏联人民委员会接待室统计,仅在1922年10月2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姜胜基 【提要】苏联的解体,综合了苏联自身的制度、执政党的建设、民族、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美苏争霸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等问题。苏联的解体也给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深刻的教训。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要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方向改革方向,坚持理论与本实际相结合,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苏联改革解体原因教训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的解体,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仅仅因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而是一个历史性的综合,有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性的经济政治制度问题 斯大林于30 年代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以斯大林体制或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虽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这种制度使得不管什么样的修补都无济于事。 在苏联成立到解体的69年历史上(如果从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算起则为74年),除了短暂的列宁时期外,基本上是斯大林体制或者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统天下。尽管斯大林体制在苏联工业化、都市化和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它压制社会和压抑人性的本质,那种统治上的专权,已无法完成把俄国建设为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历史已经证明,斯大林体制不能与时俱进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它无法解决苏联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耗尽了所有的潜力而走到了尽头。 斯大林体制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经济方面,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管理体系,否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它与世界经济是无法相通和相容的,因而它必然孤立于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之外。政治方面,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惟一动力,使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常态化,不断地在国内掀起各种政治运动和清洗运动,因而始终无法在国内给人民营造出真正安居乐业的和平稳定的环境。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书报检查和舆论统制,基本否定和排斥一切外来文化,将其视作资产阶级的东西加以批判,使民族文化不断地萎缩和衰弱。具有这些特征的斯大林体制是一种脱离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封闭式的半军事化体制,它与外部世界本能上是对立的。 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对斯大林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在斯大林时代成长起来的赫鲁晓夫,最终未能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他的改革具有很大的应急性、随意性、矛盾性和局限性。最后,党内高层集团因不能容忍赫鲁晓夫改革而将其废黜。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在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期间除了个人独裁和专制演变为上层官僚集团统治外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到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陷入困境:政治上保守趋势增强,党、国家和军队部门的所谓精英集团成了新的权贵集团,他们完全脱离了普通的工人和农民,控制着苏联社会的各个领域;经济增长下降;玩世不恭和离心倾向增长;腐败和贿赂成风;民族运动难以控制;持不同政见现象无法根除。总之,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稳定已经变成了停滞,整个社会处于僵化状态。与西方的经济鸿沟和技术差距愈益加深和扩大。 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平均主义的心理和政治上的协调一致已经根深蒂固。社会的停滞使得社会遇到了产生严重后果的威胁,这些后果在各方面都已经暴露出来。在停滞和停顿年代,国家已经滑入悬崖。而对这种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就成了一场更替制度的革命。 (二)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出现严重失误。这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官僚主义严重。这种情况下,苏联共产党没有搞好自身建设,在思想理论、政治路线、组织体制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有严重错误。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民主法制制度长期不够健全,官僚主义、个人迷信、家长制、终身制、特权现象比较普遍。苏联在二战前斯大林领导时期就存在着个人专断和家长制问题,以致党和国家政权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如肃反扩大化的发生等。二战后,赫鲁晓夫脱离国家建设实际,主观武断,随意发号施令;勃列日涅夫极力扩军备战,推行霸权主义。这些严重问题和错误的发生,又没有及时制止和纠正。到80年代末,苏共党内出现了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以利加乔夫为代表的“稳健派”(又称为传统派)和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主流派”的分裂格局[1](P390)。党内思想混乱,派别林立,组织涣散,争权夺利,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1](P397)。这样,党逐渐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三)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政治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也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留下了无可挽回的沉痛教训。认真分析研究苏联解体原因,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无疑是有着直接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苏联;解体;原因;教训;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是一个有70多年社会主义历史的超级大国在20世纪末突然地四分五裂,由社会主义迅速蜕变为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高潮跌入低潮。认真分析研究苏联解体原因,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无疑是有着直接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是多方面的。这种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内因、有外因;有长期的原因,也有短期的原因;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但其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体制僵化、经济衰退。 第一,政治制度过分集权和僵化。 “苏联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在革命和战争的特殊年代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它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世界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的和平时期它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了。从70年代开始苏联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就降了下来进入80年代便出现了停滞和危机。苏联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搞不好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终极原因。 第二,戈尔巴乔夫的错误领导。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任期内解体的,作为当时苏联党政最高领导人他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戈尔巴乔夫对国内的改革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坚定信念,导致改革在战略和策略上的严重失误。戈尔巴乔夫引进西方自由民主和多元意识

苏联解体原因与教训

苏联解体原因 苏共在七十四年间经历了五个领袖集团,对亡党亡国造成最大危害的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这就使得他们自身在沦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大叛徒的同时,导致了党员理想信念的坍塌和党的形象的毁损,由此动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产生灾难性后果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苏共”1917 年建立,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历了国内白卫军和 14 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以及希特勒法西斯入侵的生死考验,但“苏共”的执政地位没有动摇,党组织还日益壮大。而在1991年,那个没有战争硝烟的年代,“苏共”却丧失了执政地位,被迫解散,也被他原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苏共”内部、特别是领导集体出了问题。戈尔巴乔夫修改宪法第六条,不再确认共产党是苏联的领导核心,成为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法理性原因。苏共领导集体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奉行资本主义“民主化”“自由化”,搞“多党制”,全盘西化,从而加剧削弱、放弃、丧失了“苏共”的执政地位。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应该从自身做起和现在做起。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实践一再证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由于赫鲁晓夫搞全民党降低了党员标准和党组织的先进性,由于苏共中央领导的混乱,由于主流媒体被“自由派”把持并进行错误导向,由于盲目地乱搞多党制多元化等,当时苏共党内党外信仰缺失,社会弥漫着过激和茫然的情绪,党员群众对苏共不再信任,以至于天下大乱,苏共消亡,联邦解体。 教训与影响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 Б.Н.米罗诺夫 (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历史研究所,俄罗斯圣彼得堡) [摘 要]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领导人Б.Н.叶利钦、乌克兰领导人Л.М.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领导人С.С.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这大概是大多数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对此的一致评价,而其他所有有关苏联解体的原因、后果等问题则一直是激烈争论的对象。 [关键词]苏联解体;原因;后果 [中图分类号]K 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6)03-0074-05 [收稿日期]2006-05-08 [作者简介]米罗诺夫(1942-),男,俄罗斯联邦萨拉托夫人,俄罗斯科学院研究员,圣彼得堡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俄 国社会史。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990年3月,在全苏的全民公决中,大多数公民赞成保留苏联并对其进行改革。临近1991年夏天,改革联邦国家的新联盟条约已经准备好。但国家的统一没能保留住,苏联解体了。原因何在?为此,我们将最详细地解释研究者们的观点。 1.侵害了民族利益的一体化做得太过火。苏 联作为联邦国家成立于1922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质上,它越来越变成由中央操纵的、共和国之间和联邦主体之间差异被消除的、单一制的国家。共和国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多年一直被忽视,已发展到不可解决的地步。在改革年代,当民族冲突变得激烈、民族危机出现时,中央仍视而不见,一直拖到1990—1991年,才决定解决。民族矛盾的积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2.经济一体化的危机。在苏联形成的统一的 国民经济综合体保证了各共和国的经济一体化。但随着经济困难的增多,经济联系开始中断,各共和国出现了自我孤立的趋势,而中央对此事态的发展尚无准备。 3.不合理的、错误的民族建设。民族问题的 解决应在文化自治的框架下,而非在民族主权的框架下进行。苏联是在承认民族自决权的基础上成立的。这个联邦是按民族—地域原则而不是按地域原则建立的。在1924年宪法、1936年宪法和1977年宪法中都载有各加盟共和国主权的准则。 这就决定了民族因素在苏联政治社会领域的结构形成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按民族—地域原则组成的联邦里,民族精英的低效率的权力体系被合法化,即按民族原则创建的加盟共和国享有国家主权。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进程中,各共和国的民族精英们轻易地把自己的名义上的国家变成了独立的国家。 4.共产党的危机、苏联的政治体制立足于硬 性的中央集权之上。其实际的载体与其说是国家,不如说是共产党。苏联共产党的危机,苏共领导作用的丧失、苏共的解散,必然导致国家的解体。 5.意识形态的危机。联盟的统一和完整在很 大程度上是由它的意识形态统一来保证的。共产主义价值体系的危机造成了精神真空,民族主义思想乘机填补进来。 6.民族精英的背叛。苏联在其存在的最后几 ? 47? 2006年6月西伯利亚研究Jun.2006第33卷第3期 SI BERI AN ST UDIES Vol.33No.3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探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探析 □向丽娟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1745) 【摘要】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是人类努力的英雄史诗传奇。”但是,到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苏联逐步解体。苏联解体 是20 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十余年来,人们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的探讨一直在进行之中。 【关键词】 苏联;解体;原因;教训 苏联解体,主要是由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分析这些原因,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两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这部分内容既讲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不同结论,也重点讲了几个主要原因,第二部分是有关教训的一些论述。下面就具体的来看一下这两方面的内容。一、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解体伊始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解体,这一直是政治家和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立场、观点出发,阐发了不同的观点,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粗略统计,10 多年来中外学者有关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12 种:“乌托邦说”、“原罪说”、“葬送说”、“和平演变说”、“民族矛盾说”、“上层自决说”、“经济没有搞好说”、“斯大林模式说”、“错误路线说”、“意识形态说”、“抛弃说”、“历史合力说”。另外,郭欣根在《苏联解体原因的十种观点述评》中对学术界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十种观点进行了评析。这十种观点是:“外因论”、“苏共中央罪责论”、“斯大林体制错误论”、“特色文化缺失论”、“民族政策失误论”、“生产力发展滞后论”、“政治腐败决定论”、“多因素综合论”、“政治、经济、民族问题三因素决定论”、“悖反科技革命论”。这些观点众说纷纭,交叉包容。不过,大多数学者都把苏联解体看成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符合唯物史观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也认为,重大的历史事变都是一种“合力”的结果。但另一方面,如果从关键和主要因素角度分析,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深层根源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而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矛盾。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不能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及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不断地扩军备战,尤其是为了争夺核优势增加了巨额军费。严重削弱自己的势力而且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使自己处境日益孤立。其三,苏联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长期没有处理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优先发展重工业,甚至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造成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动摇了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有关苏联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方面的论述有许多,这里只列举高放教授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高放教授在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时指出:俄国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第一个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但苏共始终未能掌握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结果,苏联在匆忙宣布自己建成社会主义之后,又出现了三大矛盾,即“过左的路线和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与社会主义社会要求高速健康地发展生产力、发展民主自由的矛盾,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以及大俄罗斯主义势力与种族人民的矛盾”。苏共领导长期不认识、也无力解决这些矛盾,三大矛盾不断积累并最终激化,导致了经济、政治、民族三大危机的深化,最终酿成了1991 年的亡党、亡国、亡社。2、直接原因弋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1)按照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来改造党,把共产党改变成了资产阶段性质的社会民主党。弋尔巴乔夫否定党的工人阶苏联解体的原因与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前苏联解体:原因和经过 来源:刘培的日志 原因分析: 一.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二. 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此前几年人们还相信苏共的新生是可能的,党将能帮助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那么,“在1990年这种希望几乎完全消失了”。而在1991年,人们甚至认为:苏共已成为“敌视公众利益的力量”。[16]戈氏的民众支持率直线下降:1989年12月民意调查显示:戈氏的支持率尚过半数达52%,但1990年1月这个数字降至44%,5月降至29%,12月降至19%。1991年初,政府支持率只有13%,而至3月份,则再创新低点,支持率不到8%。[17]与此同时,对现实极度不满的人民群众开始大规模游行、集会和示威,他们公开打出了“打倒戈尔巴乔夫!”“打倒苏联共产党!”等标语口号。[18]至此,苏联政府坍台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三.外部原因与苏联演变 不容忽视的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有学者还认为,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四.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教训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教训 滚滚历史长河,是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历程的真实写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体现。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体现。人类社会最终将迈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由世界第一大党执政长达七十余年,政权组织深入基层,同时还是世界革命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国力昌盛,科技发达,人民自信,在全世界都有自己利益,是唯一一个可与超级大国美国相抗衡另一个超级大国。然而,1991年12月25日,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辞职为标志,这个由列宁创建,这个让西方世界望而生畏的国家在经过七十年的历程后解体了。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前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影响深远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此强大的红色帝国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年中轰然倒地呢?对此问题,我们必须从苏联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其真正原因。 内部原因: (1)领导层的高度集权主义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的集权,这个特征表现为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统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社会舆论控制。苏联成立之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小农经济明显占主体地位,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采取的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管理权经营权统一,指令性计划经济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矛盾的爆发。人民要求发展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减少官僚阶层腐败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人民群众看到苏联生活水平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东欧一些国家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与其声称的超级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2)党组织建设的薄弱

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

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 一个泱泱大国在短短的时间内分裂为15个独立的国家,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咎其原因,既有内在的,又有外在的,它是政治、经济、民族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淡化了党的领导,使联盟失去了固有的凝聚力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很快便提出了“改革与新思维”的所谓治国方略。1987年又提出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打破障碍机制”。1988年在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苏联原来的政治体制是“自上而下发号施令的官僚主义政权”,必须“彻底打碎”。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公开性”等思想的影响下,1989年3月苏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通过决义,修改苏联宪法第6条,取消了宪法中有关苏共“是苏联社会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政治体制以及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核心”的条款。1990年在苏共28大,戈尔巴乔夫进一步提出要“重新认识”苏共在社会中的作用,他认为苏共是“行政命令体制的核心”,说“苏共几十年来只为专横的官僚体制服务”,必须予以“根本改造”,为此,苏共28大决定放弃党的“政治垄断地位”,“把政权转交苏维埃”,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苏共只能和其它政党平等地进行“自由竞争”,这就最终结束了苏共在国家政权体制中的领导作用,由于苏共组织受到削弱,党内思想混乱,人心浮动,致使大批党员退党,社会动荡,反共活动猖獗,苏共在苏维埃政权中长期形成的凝聚力荡然无存。到1990年底,全苏非正式组织已由年初的6万个发展到9万个,许多非正式组织单独或联合组成政党,同苏共内部的反对派和从苏共退出的反对派人物协作,夺取了一些加盟共和国、市、州的部分或全部权力。1991年8.19事件之后,戈尔巴乔夫又借口苏共参与了“反宪法政变”,戈尔巴乔夫本人主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就此执政74年的苏联共产党被彻底摧垮,为苏联的迅速解体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民族矛盾的日趋尖锐是苏联解体的内在因素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全国共有大小民族130多个,其中俄罗斯族占51%,乌克兰族占15%,乌兹别克族占6%,其它人口超过100万的民族还有:白俄罗斯、哈萨克、阿塞拜疆、鞑靼、亚美尼亚、塔吉克、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立陶宛、土库曼、吉尔吉斯、日耳曼、楚瓦什、拉脱维亚、巴什基尔、犹太、摩尔多瓦、波兰和爱沙尼亚族等。 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有苏维埃政权宣布废除一切民族特权,使各民族一律平等,享有充分的民族自决权。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为了使一些弱小民族享有自治权,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设置了自治共和国、自治州以及自治专区(也称民族区),此后历届政府均把民族问题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先后成立了20个自治共

苏联解体原因浅析

苏联解体原因浅析 摘要: 1991年12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十几年来,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见解,这些见解包括外因论、苏共中央罪责论、斯大林体制错误论、特色文化缺失论、民族政策是失误论、生产力发展滞后论、政治腐败决定论等。这些见解从不同视角力图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我本人看来,苏联解体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结果,因此,我将会从历史根源、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三个主要的方面来多角度综合分析苏联解体的起源。 关键词:苏联解体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外部因素 引言: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在二十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昂首挺胸地走了70 多年。可是在不到10 年就迈进二十一世纪的门坎之即,这个与美利坚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倾刻间就散了架子,不仅社会制度从社会主义迅速向资本主义制度演变,并且这个国家本身也随着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另立门户而成往日黄花。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为苏联几代人所熟悉的印有镰刀锤头图案的红色苏联国旗,在暮色中悄然降下,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从此不复存在。 为什么苏联这个强盛多年的红色帝国会如此下场?苏联解体不是偶然的,它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一、苏共在思想意识和政策方面的失败是根本原因。 导致苏联解体这场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苏共的失败,而失败的首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苏共后期部分领导人纵容或直接鼓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结果导致党内思想混乱,从而导致了经济的下降、社会矛盾的尖锐、民族的分裂,也为敌对势力和西方思想的渗透打开了大门。 首先,苏在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列主义,失去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失去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造成党内外思想混乱和社会政治动荡。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苏共就失去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苏共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科技革命迅速兴起,苏共领导人却视而不见,党的理论没有新的发展,理论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马克思主义不能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出现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也难应对。另一方面,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国家”、“全民党”,不符合苏联社会仍然存在阶级的现实;讲“三无世界”(没有战争、没有武器、没有军队)完全是一厢情愿,反而麻痹了党和人民。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一脉相承的。从赫鲁晓夫开始,苏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一直存在误区,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也没有搞清楚,一度认为已经进入了“发达的社会主义”,提出“15年建成共产主义”。到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实际上是以野蛮的、强盗的方式破坏社会主义。虽然公开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但实际上制定了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实行错误的对外政策,加上党的领导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搞特殊、搞腐败,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怀疑马克思主义和对党不信任,而这种情绪又总是被敌对势力所利用,造成了严重后果。 其次,苏共放弃了对思想领域的控制,出让了文化舆论阵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通过因特网、CNN和好莱坞等思想宣传工具不断的向苏联选出自由、民主的观念,最终导致苏联民众观念的变化,为后来苏联的解体而转向资本主义打好了思想的基础。同时,在对内宣传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失误。苏共向人民简单地宣传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人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跟宣传的不一样,反而对苏共的宣传产生了怀疑,为人们接受西方的思想买下了祸

苏联解体原因剖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1月/3日/第003版 国际问题 《莫斯科大学学报》转载我学者文章 苏联解体原因剖析 编者按 我国不少学者经过对苏联解体、苏共亡党历史教训的认真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自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开始直到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为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致。这些观点是否符合苏联解体的实际呢?最近,俄罗斯理论界对中国学者的上述结论做出反映。2007年10月,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对我院李慎明副院长任总撰稿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教育参考片解说词做出评介,明确指出:“《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课题,严谨地分析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灭亡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得出了不少有勇气和警示性的结论。”在国际学界有影响的《莫斯科大学学报·历史卷》2007年第4期,登载了我院吴恩远研究员题为《苏联解体原因》的文章并加按语,表明俄学界对中国学者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研究观点的重视。现将《莫斯科大学学报·历史卷》按语和转载的文章刊登如下。 《苏联解体原因》 吴恩远 按:苏联解体这一事件在中国的政治和学术精英中引起相当程度的震动。《苏联解体原因》被列入国家最为重要的研究题目范围。相当多的学术研究机构、科研人员投入了对这个题目的研究,举行了一系列公开的和不公开的会议,发表了众多对此问题不同观点的文章和著作。 绝大部分中国学者否认苏联解体是必然的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以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为首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所奉行的政治方针的结果。但到现在为止,中国学者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理论问题、关于苏联的内外政策、它的政治精英人物的活动、关于苏联在1980年代所发生的事件及其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等等看法,实际上俄罗斯学术界知之甚少。 吴恩远教授是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是苏联和俄罗斯历史学研究的专家。他曾长期担任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现在担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同时还是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会(副)会长。 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历史学博士В.Г.布罗夫教授 (以下为正文) 苏联解体已经十余年,但围绕“苏联解体原因、教训”的争论在学界,特别在中国学界至今没有停息,甚至存在截然对立的观点。可见这个问题的讨论仍不失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及其后果仍对当今世界产生影响的时候。 在改革时期离开了国家领导岗位后,戈尔巴乔夫承认:“本来可以用另一种速度改革党和国家联盟,应强调社会计划,强调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他说,“失去了人们的支持,就失去了主要的资源,就会出现冒险家和投机家。这是我犯的错误,主要的错误”。 一、关于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都肯定苏联解体是由综合性的因素造成: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因素:既有政治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等方面因素。主要分歧焦点在于:是历史原因(即70年的斯大林模式),或者是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等人所起作用)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

小论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教训 ___写于苏联解体20周年 中文摘要:中国从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中吸收教训,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政治方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国力,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主与法律建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字:党的领导综合国力民族关系民主与法律中国特色 今天是2011年12月25日,当人们都在与亲朋好友们一起过圣诞节的时候,有谁又能记起20年前的今日,苏联正式解体呢?1991年12月25日17时32分,苏联红旗从克林姆林宫上徐徐落下,取而代之的是白、蓝、红的俄罗斯三色国旗。自此,苏联成为历史。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对后世影响最深的历史事件,它导致冷战结束与两极格局的解体。毫无疑问,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这是一次极其沉重的打击,苏联解体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直至今日,人们仍在困惑,曾经无比强大的苏联,共产主义事业的“老大哥”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解体,迅速的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呢?的确,在遭受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都未曾灭亡的苏联却在世纪之交匆忙解体,其中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简单的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我党我国可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 首先我们来看看苏联解体的内因,在这里,我将它们分为经济、政治以及领导人三个方面的原因。 经济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源是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僵化的斯大林模式长期得不到突破与改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体农庄与工厂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要统一上交国家,再由国家进行统一结算与分配,这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集大量的物质来保证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经济建设快速高效的发展,苏联能在十年内完成工业化就是斯大林模式优越性的体现。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