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学旅行报告 2

研学旅行报告 2

研学旅行报告 2
研学旅行报告 2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一)烟花三月下扬州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画中之画的小城,便是我们研学旅行的第一站。

一、瘦西湖之游——欲比西子,不输颜色

古人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人常将苏杭与扬州相较,如此便不可不提扬州的瘦西湖了。瘦西湖虽非西湖,却也有一番喜人风貌。西湖之所以曰“瘦”,一指其长湖如绳,二指其清俏绰约之美。沿瘦西湖漫步。看,莲花塔前,清风徐徐,碧桃舒瓣,琼花吐苞;听,五亭桥上,一弯檐角,风铃作响。玉板桥上杨柳依,听鹂馆前独松立。走过湖上草堂,钓鱼台上,两洞三景——莲花塔,五亭桥,钓鱼台,画中有画,景中融景,同学们无不赞叹称奇。

沿着湖边漫步,满眼的琼花林,树上琼花尚未开放,却已有圆球状的花苞了,叶子浓绿,花苞可人,开放之后的盛况,可见一斑。导游向我们介绍到,传说当年隋炀帝爱好扬州的琼花,特意移植一些去了都城,以解对江南相思之苦。哪知无论如何悉心培植浇灌,这琼花树虽高,却就是不肯开花。炀帝无奈,只得作罢。自此,便流传下琼花爱乡的美谈。我们听后都啧啧赞叹,谁说草木无情,这般有情有义之花,无愧为扬州市花,传为佳话。

介绍过扬州市花,同在河岸边摆弄风姿的还有扬州市树——杨柳。杨柳依依,空中柳絮,轻柔自在。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说的便是三月柳絮飘飞如烟如花,遍布城中,如景如画,今日可算是领略到了。

瘦西湖的最后一游,我们来到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二十四桥。当年的二十四桥虽毁,然而今之桥,在我们看来仍不减当年颜色。后熙春台作景,旁九曲桥为衬。吹箫亭中,清丽依旧,仿佛还能看到歌女淡妆素裹,吹箫弄笛。虽憾无赏月之风雅,却叹花海夕阳相依之美。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当年身在洛阳,神驰江南,幼时读词,不懂其缘。而今身陷江南美景,才略解乐天之愁——江南之美,着实令人流连忘返。

二、何园之游——匠心独具,中西合璧

小憩一晚,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到了瘦西湖旁的何园。都说苏州园林好,导游却说这何园不输于苏州园林,号称“晚清第一园林”,不知是否如此呢?

进入何园,首先来到的是读书楼。楼前无梯,唯有假山依附。看见我们疑惑的神情,导游笑道:“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这便是这个寓意了。”当年何园的主人何止舠为了让儿子何声灏专心学习,特建此楼,以山为路,以石为梯。我们纷纷爬上此楼,顿有爬上“书山”之感。

走过水心亭,看水廊曲折,游鱼嬉戏;穿过蝴蝶厅,赏月楼,毓秀楼。话说当年何止舠为了方便母亲礼佛,特建赏月楼,据说夜晚登楼,清辉满地,月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然而如今却已无法窥见当年的美景了,我们纷纷叹惋,直言遗憾。虽然如此,何止舠先生的孝心,仍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参观何园的各类房间时,中西合璧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之前所见皆是雕梁画栋,小桥流水,但在书房里,西式壁炉毫无违和感的融入进去,更有芷虹阁内,巧妙地竹制折叠椅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会客厅的玻璃更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据说这玻璃是从法国引进的,说一寸玻璃一寸金,真真是毫不夸张。

最为令人称奇的,便是石涛叠石的惊人技艺。片石山房内“二厅之间,湫以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在片石山房内的叠石是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驻足宁看。叠石即是假山,这座假山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观,盈盈池水,盎然成趣。“月亮”虽小,却展现出无穷的智慧和情趣。

据导游说,何园的主要特色是充分发挥了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1500米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少有的景观。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发挥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是中国最早的立交桥雏形,更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在那个时代的何止舠,已经具有了开放性的思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何氏家族的后人们也继承了何止舠先生的精神。自何家两博士回归,便创办持志大学,并成为了后来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雏形。

中国的古典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不同于国外园林中轴线对称理念,采用的是自然法,其亭台楼榭不规则地散落分布于或人造或依地貌而成的山水之间,取天人合一之意境。何芷舠先生建的扬州何园,不仅深谙中国园林的山水境界,也熟悉开放性布局和由各种两层回廊组成的网络状结构,观念创新。在参观完何园后,我们不仅要了解其开拓创新的精神,更要应用于学习中,做到知行合一。

(二)登临金山添豪气,江天尽揽入画题当日下午,我们便赶到了镇江金山寺,远看只见高耸的塔尖。金山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东晋,相传曾经由法海住持,玄奘也是在此长大。它仿佛佛教的长老,见证了千年来的风云变幻。

金山寺依山而建,我在其中穿行;绝顶是一座塔,我站在塔下,望着重檐的佛殿。一阵风吹来,惊动了檐下的铃,发出庄严而和谐的响声。当年修建金山寺时,金山是长江中的一座岛,不难想象当年的僧人站在这里,看着大江东去时的感慨。

江天一览之上,俯瞰长江,水天一色;大雄宝殿之前,信徒跪拜,虔诚礼佛。佛教自传入中国,几经周折,至今不绝。它净化心灵,引人感悟,教人向善。作为我们,进入佛寺,也能感受到那种庄严和肃穆。虽非信徒,当我们走过的时候,不曾喧哗,不曾拍照,小心翼翼的走过,表现我们这一代人的尊敬。一中的素养要在我们身上体现,我们,做到了。

(三)梦回春秋故都淹城

早在1988年,淹城遗址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内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曾专门用一首歌——《春秋淹城》来讴歌古老淹城的魅力。有历史学家曾表示:“中国可以缺少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但中国唯一不可缺少的是春秋时代。因为这一时期,中国诸子百家文化争鸣。”还有专家将春秋时期视为中华文化的根基。研学旅行的第三天,我们终于来到了淹城春秋乐园——春秋文化的记录者。

在这里,阴阳家,法家,小说家,医家,农家,墨家,儒家,名家,兵家,道家,纵横家,杂家等十二家各有其代表地,体现了春秋时代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其中,儒家之所的表演令我们印象深刻。高耸的孔子雕像,别出心裁的木刻书简,儒家特色的书生装扮,都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目光。

了解了诸子百家,淹城遗址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三道古城墙逶迤起伏,三条护城河清波荡漾。淹城建于春秋之前,形如灵龟。据说,出土的独木舟、青铜器、单色陶,件件瑰宝。竹木井、龙泉、孙武草庐等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融会了诗经、楚辞、吴歌的意境。淹城比古希腊帕提农神庙早500年、比古罗马大角斗场、泰勒斯凯旋门更早。考古学家和旅行家称之为“中国第一水城”、“淹城形制天下奇”。淹城遗址是先民的独特馈赠,成为后辈稀有的精神家园。而平时普通的游乐设施,在这里也有了特殊的寓意。“铁血冒险城”——春秋战国,英雄辈出。

他们铁血丹心,历经磨难,追求信仰和理想,可谓铁血勇士。铁血冒险城模拟攻城夺关的征战场景,充满惊险与刺激,挑战与快感,让恐惧与勇气交锋。同学们纷纷挑战自我,水军训练营,吴楚决战,九龙问鼎,铁血春秋,大家过五关斩六将,都不在话下。游乐之余,也是复习历史的好时机。

扬州,常州。此次研学之行,我们既领略了烟花三月,繁花似锦,小桥流水的江南风韵,也感受到了古朴的历史文化背景,春秋战国,硝烟未尽。一路欢歌笑语,同学情,更近,师生意,更浓。江南一行,如梦一场,永难忘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江都。西湖岸边寻琼朵,玉带桥上看绿波。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兰陵。山寺檐角风铃荡,古墙三道逶迤走。早晚复相逢?

高一34班叶桢

2016.4.3

研学旅行报告

刘公岛研学旅行报告 我们同学一行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船来到了刘公岛,开始了我们的刘公岛研学旅行之旅。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老师为我们请了专业导游,为我们介绍刘公岛以及它的历史故事。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距威海市区2.1海里,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点旗顶山海拔153.5米,2010年,刘公岛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 级景区。刘公岛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因地势扼海防之要,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就座落于这座小岛之上。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是一处遗址类博物馆,以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等清代建筑为主体,真实再现了当年北洋水师及甲午战争的历史原貌,先后被公布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近些年来,这里游人如织,多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而来,有着爱国情怀的人们,来实地体验一下当年那段不堪的历史。 我们首先来到了中日甲午海战馆,馆里陈列了当年的海战的一些用品或缩影图片,还有一些战舰的碎片,电影墙上播放着海战的电影片断,一幕幕惨烈的场景让人不忍直视,让我们这些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无法想象战争的残酷。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日本早已觊觎中国的财富,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经历了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战役,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李鸿章在清政府的指令下,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让中国失去了附属国-朝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等等不平等条款,条条让爱国的中国人顿足捶胸。 是清政府的昏庸无能,贪污腐化,克扣军费,让亿万中国子民葬身海底,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停驻在港湾内的定远舰是按原貌复制再现的清末北洋海军旗舰“定远”号,它见证了炮火连天的过去,新的油漆掩盖了它斑驳的身躯,却抹不去它的血泪历史,今天它伫立在这里,时刻提醒国人,奋发图强,勿忘国耻。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

研学旅行报告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一)烟花三月下扬州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画中之画的小城,便是我们研学旅行的第一站。 一、瘦西湖之游——欲比西子,不输颜色 古人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人常将苏杭与扬州相较,如此便不可不提扬州的瘦西湖了。瘦西湖虽非西湖,却也有一番喜人风貌。西湖之所以曰“瘦”,一指其长湖如绳,二指其清俏绰约之美。沿瘦西湖漫步。看,莲花塔前,清风徐徐,碧桃舒瓣,琼花吐苞;听,五亭桥上,一弯檐角,风铃作响。玉板桥上杨柳依,听鹂馆前独松立。走过湖上草堂,钓鱼台上,两洞三景——莲花塔,五亭桥,钓鱼台,画中有画,景中融景,同学们无不赞叹称奇。 沿着湖边漫步,满眼的琼花林,树上琼花尚未开放,却已有圆球状的花苞了,叶子浓绿,花苞可人,开放之后的盛况,可见一斑。导游向我们介绍到,传说当年隋炀帝爱好扬州的琼花,特意移植一些去了都城,以解对江南相思之苦。哪知无论如何悉心培植浇灌,这琼花树虽高,却就是不肯开花。炀帝无奈,只得作罢。自此,便流传下琼花爱乡的美谈。我们听后都啧啧赞叹,谁说草木无情,这般有情有义之花,无愧为扬州市花,传为佳话。 介绍过扬州市花,同在河岸边摆弄风姿的还有扬州市树——杨柳。杨柳依依,空中柳絮,轻柔自在。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说的便是三月柳絮飘飞如烟如花,遍布城中,如景如画,今日可算是领略到了。 瘦西湖的最后一游,我们来到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二十四桥。当年的二十四桥虽毁,然而今之桥,在我们看来仍不减当年颜色。后熙春台作景,旁九曲桥为衬。吹箫亭中,清丽依旧,仿佛还能看到歌女淡妆素裹,吹箫弄笛。虽憾无赏月之风雅,却叹花海夕阳相依之美。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当年身在洛阳,神驰江南,幼时读词,不懂其缘。而今身陷江南美景,才略解乐天之愁——江南之美,着实令人流连忘返。 二、何园之游——匠心独具,中西合璧 小憩一晚,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到了瘦西湖旁的何园。都说苏州园林好,导游却说这何园不输于苏州园林,号称“晚清第一园林”,不知是否如此呢? 进入何园,首先来到的是读书楼。楼前无梯,唯有假山依附。看见我们疑惑的神情,导游笑道:“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这便是这个寓意了。”当年何园的主人何止舠为了让儿子何声灏专心学习,特建此楼,以山为路,以石为梯。我们纷纷爬上此楼,顿有爬上“书山”之感。 走过水心亭,看水廊曲折,游鱼嬉戏;穿过蝴蝶厅,赏月楼,毓秀楼。话说当年何止舠为了方便母亲礼佛,特建赏月楼,据说夜晚登楼,清辉满地,月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然而如今却已无法窥见当年的美景了,我们纷纷叹惋,直言遗憾。虽然如此,何止舠先生的孝心,仍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XXX学校研学旅行申请报告》

《xx学校研学旅行申请报告》郝斌中学803张钧益 一、关于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xx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臵中朝,为加强对诸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臵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臵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 汉武帝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因此留下负面评价。征和四年(公元前xx),汉武帝下罪己诏。后元二年(公元前xx),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二、汉武帝东巡概况 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1xx年),汉武帝到泰山行封禅大礼,听信一些“山若将可得”的鼓惑,“乃复东至

海”,以“望冀遇”。所希望见到的“”仙山在山东海边没有“遇”到,其“并海”(并为沿之意)而“北至碣石”,沿着海边一直来到有“神岳”盛名的碣石山祭神求仙。汉武帝此行碣石,使碣石山一带沿海地区的求仙活动在时隔百年之后死灰复燃。而他搞的求仙活动,比秦始皇要热闹许多,如召鬼神、炼丹沙、候神等,各种名堂数不胜数,而且动辄就入海求“”,指山说封禅。当时,为了迎合他祀神求仙,“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为此,碣石山一带又留下不少祀神求仙的各种各样的建筑。在碣石山南麓,迄今存有汉武帝行宫的遗迹,1958年在修建位于昌黎县城的西山东坡原二中(昌黎一中)校园操场时,曾出土了大量“千秋万岁”瓦当和大型汉瓦,其地当为汉武帝来碣石山时驻跸的行宫所在地。 在碣石山,刘彻也像秦始皇一样,进行了刻石纪功活动。对此,郦道元的《水经注·濡水》有明确记述:“濡水(滦河)又东南至絫县碣石山……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絫县为昌黎在西汉时的县名,坐落在昌黎县城之北的碣石山主峰仙台顶之所以又名“汉武台”,当以“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得称。“汉武台”,极可能为碣石山主峰最古的专有名称。 汉武帝晚年曾经三次巡幸琅琊(包括琅琊郡所属不其县)。元封五年(前106)年末,武帝南巡,次年初由长江口浮海北至琅琊,直到三月才离开。太始三年(前94),武帝再幸琅琊。太始四年(前93)夏四月,汉武帝巡幸不其,在女姑山建太乙仙人祠和明堂。太乙(泰一)是楚人祭祀的至高无上的大神,原只有京城甘泉宫一座太乙祠庙,

研学旅行总结报告

研学旅行总结报告 我校于今年第一次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作为带队老师,我有幸全程参与其中:早上5:30从学校出发,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抵达研学首站雨花台景区,午饭过后,相继参观了大屠杀纪念馆和中山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晚上赶到芜湖休息,第二天游玩方特(4期)景区,让学生体验3D和4D科技,下午4点返程。这一行,让我感受良多,在这里我对此行进行一下总结。 以下情形仅限本组,并不代表全部,或许会有缺失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 先来看看我印象深刻的一些情节: 1、出发之前大部分的家长给孩子准备了许多的零食,而之前老师并没有提醒零食的种类和数量(基于旅途长短所需),我们的孩子同样也不知道该如何分配自己的进食时间,上车就开始吃,由于车厢是封闭式的导致车厢异味严重,垃圾遍地。 2、旅途过程中,几乎全部的学生都在吃东西、玩手机,即使劝解多次也没有效果,导致许多学生刚出发不久就开始到处喊着怎么充电,拍照当然是不行了,与家人联系都困难。 3、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是否晕车是有所了解的,但却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对此做了准备,没有做预防措施的同学一人呕吐,一车的人都难受。 4、出行之前没有对旅行过程进行了解,对所进入的景点并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禁忌,需要自己做些什么,丢掉的不仅仅是个人是素质,也

有名族的尊严。如:在大屠杀纪念馆景区喧哗、打闹、嬉笑,甚至有学生说“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在外围的时候走在非路面区(可能受其他游客的影响),提醒多次也无效。如果是娱乐项目尚可,敬畏之处如此所为让人对名族的未来感到担心。还有同学在中山陵景区的中轴线上边走边吃瓜子…… 5、第二天的游乐项目暴露了大家缺乏团队精神,大多数同学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与不感兴趣的项目区别很大,由于是团队行为,完全不考虑其他成员的感受,只顾自己的一时爽快。至于此行的目的完全抛弃在脑后。 6、结束的时候很多学生和老师都缺乏时间意识(这一点上部分老师比学生表现的更突出)。 基于以上这些现象,我觉得研学旅行起到了如下作用: 1、出行之前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说走就走虽然很好,但是基本的旅行常识都没有是肯定不行的。如:中途只需要带少量的食物(以水果和无异味的零食为主),尽量少带现金及贵重物品,部分同学行程中丢失现金、钱包、手机就是例子;车上时间应该以休息为主,保存体力好游玩,手机等存好电量用于拍照和与家人联系;了解景区禁忌,免得出现尴尬和意外。 2、培养学生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在异味严重的车厢里面呆着大家都不好受,自己其实也是受害者,司机后来不让带任何食品进车厢对大家来说就是一个惩罚,我想大家的印象是深刻的)、培养学生和老师的团队意识和时间观念,与同时研学的其它学校进行比较就能看到

2021年开展研学旅行的说明报告和应急预案

开展研学旅行的说明报告和应急预案 XX市第XX中学开展研学旅行的说明报告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方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研学旅行对提高学生以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设为契机,助推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以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设计原则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原则 1.开放性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展示的多样性和的灵活性。

2.整合性原则:以研学旅行资源及内容、方法和师资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时效性,实现课程的生成性。 3.体验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体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体验教学。 4.生活性原则:着眼于生活实际的观察视角,把学生从最简单熟悉的生活层面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加强教育的生活性,突出生活的教育化程度。 (二)课程内容 1.了解社会状况。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了解当前社会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卫生、网络、饮食、环境、动植物保护以及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就医入学等现实状况。 2.探究学科问题。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语文、英语、政治、历史、通用技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以及学科交叉知识的探究,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