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陆地水练习

陆地水练习

陆地水练习
陆地水练习

陆地水作业

读我国某地区河流流量及河流补给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正确的是C

A.①——冰川融水补给

B.②——湖泊水补给

C.③——雨水补给

D.④——积雪融水补给

2.与黄河中下游相比,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是C

A.水位季节变化大B.泥沙含量大

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D.冬季封冻断流

下图为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该水库可能位于 B

A.东北平原

B.江淮地区

C.西北内陆

D.横断山区

4、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D

A.5月

B.6月

C.9月

D.10月

湖泊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资源。读图回答5—7题

5、下图所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水湖的是B

6、湖泊分布较少的地区是:C

A.多雨水的花岗岩B.冲积平原区C.多雨水的石灰岩山区D.青藏高原区7、湖泊对位于其下游河流的影响是:A

A.可以减少泥沙下泄量B.会明显增加其年径流量

C.会降低其水位D.会改变河水的空间分配

该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

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D.全流域航运价值大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至③河段径流量不断增大

B.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

C.①至②河段的结冰期最长

D.②至③河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大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

的河流,常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

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

结合材料,回答下面2题。

10.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B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决堤

11.“一日一峰”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A

A.气候大陆性强

B.降水变率大

C.冰雪融化快

D.自然灾害多[

下图为某区域R 河流域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有关R 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C

A .源头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B .源头到P 点河段有凌汛现象

C .P 点到Q 点河段水量逐渐减少

D .Q 点到河口河段水能最丰富 13.图中种植业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A

A .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

B .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酸化

C .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

D .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14、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中R 河是内流河,以积雪融 水补给为主。R 河流经的甲平原是所

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区域,人口约1亿。

(1)比较分析R 河MN 段和EF 段水文 特征的差异。(8分)

15.阅读某岛屿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均降水量为1050cm ,降水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量为1695cm ,面积约151.7千米2,人口约91 261人(2009年8月),农业以种植高粱为主,旅游业发达。 材料二 图6表示该岛屿简图。 (1)分析该岛河流水系特征。

(2)简要分析该岛屿的水资源丰歉状况及影响因素。

国界线 山脉 年积雪期(日) 河流、水库 运河 首都 主要城市 工业区 农业区 铜矿 铁矿 煤矿

铝土 海域、湖泊

图例

20° 60°

180

14、(1)EF段位于MN段的下游,且有支流汇入,故EF段水量较大(4分);

EF段纬度相对较低,结冰期较短,汛期出现较早(或较长)(4分)。

15、(1)放射状水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短小——陆地面积小,多山地;河流较多——降水较丰富。(任答两个特征和对应的成因得12分,即每点3分)(2)水资源短缺(3分)。该岛屿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岛屿面积较小,集水面积较小;降水集中,河流枯水期长;人口密度大,需水量大(任答三点得9分)

(1)图中河流②南北跨纬度约15o,河流的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

且时间由南向北推迟,试分析原因。(4分)

该河流流经海洋性较强的海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积雪量大,

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出现汛期。(2分)由于

南北跨纬度大,南部纬度低,气温升高较快,积雪融化更早,最早

出现汛期。河流北部地区纬度更高,气温上升慢,积雪后融化,汛

期出现推迟。(2分)

(2)与②地区西部接壤的国家乌克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素有“欧

洲粮仓”之称,试分析其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6分)

自然条件:离大西洋较近,降水较充足;地处东欧,为温带大陆性

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粮食作物高产稳产;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3分,答对3点给满分)

社会经济条件:地处东西欧交界,有广阔的市场;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3分,答对3点即给满分)

(3)里海北部沿海有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注入,但却有沙漠分布,试分析原因。(6分)里海北部沿岸地区虽距海较近,但因地势低平,大多为平原和低地,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而降水量较少;(2分)因地势低而气温高,导致蒸发量较大(2分);河流上中游的用水量大,造成下游缺水;(2分)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共同组成对水的性质的认识。这两课在逻辑上是并列的关系。一课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一课,教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学着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探究性实验,搞清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C.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D.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其中乙电极连接了电源的正极),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有关现象和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B. 乙试管中收集到可燃的气体 C. 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 D. 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3.一个铅球和两个铁球,它们体积相同,使其分别浸入水和煤油中(ρ水>ρ煤油),如图所示,若三者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F3,则以下正确的是() A. F1=F2=F3 B. F1=F2>F3 C. F1>F2=F3 D. F1>F2>F3 4.长江上,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在卸完一半货物后,该艘轮船() A. 会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变小 B. 会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变大 C. 会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变大 D. 会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5.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 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 所示,则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浮力最小 B. 丁浮力最大 C. 丙丁浮力一定相等 D. 甲乙浮力一定相等 6.小明学习了浮力知识以后,对热气球运动产生了兴趣,他在网上收集了许多关于热气球的知识及类似如图所示的图片。以下是他对热气球运动所做的猜想,其中正确的是()A. 通过调节火焰大小,改变热气球的体积来调节热气球飞行的高度,进而选择 需要的风向 B. 通过改变人在吊篮中站立的位置,来改变热气球飞行的方向 C. 通过调节火焰的大小,改变热气球内的空气密度来调节热气球的飞行高度, 进而选择需要的风向 D. 通过调节火焰喷射的方向,来改变热气球飞行的方向 7.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水面高度的大小关系相比较,正确的是()

水资源管理考试复习题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水政水资源管理”期末考试 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 D )。 A.包括江河、湖泊的淡水和海水 B.包括深层地下水 C.包括陆地永久冰川的水体 D.是指一个地区可以逐年恢复和更新并能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2.降雨量过程线中,直方图的纵坐标是( A )。 A.降雨强度 B.降雨量 C.累积余量 D.降雨历时 3.“某河流断面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000m3/s”,表明按照统计规律,洪峰流量( B )。 A.等于 B.大于或等于 C.小于 D.小于或等于

4.当流域的下垫面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年径流资料进行修正,是为了满足水文资料( B )的要求 A.可靠性 B.一致性 C.代表性 D.典型性 5.包气带土壤需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C )。 A.降雨强度 B.后损平均下渗率 C.稳定下渗率 D.初渗下渗率 6.水库在运用时,汛期到来之前库水位应降到(A )。 A.死水位 B.正常蓄水位 C.防洪限制水位 D.设计洪水位 7.水库调洪计算的基本原理是( A )。 A.水量平衡 B.动力平衡 C.电力平衡 D.电量平衡

8.年平均负荷图反应( A )。 A.电能要求 B.出力要求 C.出力和电能要求 D.无要求 9.水库调度图依据( A )编制,是进行水库调度最为常用的工具。 A.实测的径流时历过程 B.枯水年资料 C.中水年资料 D.丰水年资料 10.水权( B )。 A.即为水资源所有权 B.是指以水资源所有权为基础的一组权利的总和,包括水资源使用权、水资源占有权、水资源收益权、水资源转让权等 C.即为水资源使用权 D.不允许有偿转让 1.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 D) A.22000m3 B.1200m3 C.4500m3 D.2200m3 2.下渗的水分运动,是在(C)作用下进行的。 A.分子力 B.重力 C.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综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3课。《神奇的水》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研究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水的表面张力,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水、水的神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水》和《神奇的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神奇的水,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神奇的水》是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本课毛细现象实验较简单,实验现象也很明显;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本单元首次安排了猜测,它是“搞科学”的重要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感兴趣,更多是学生觉得实验好玩,而对实验的最终目的不能很好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 《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不把“表面张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每个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水的表面张力的第一个活动是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发现水的神奇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们进一步发现水的神奇现象,自主描述现象。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努力做到逐层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延伸兴趣,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水资源-习题(含答案)

水资源-习题(含答案)

水资源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是() A. 南多北少 B. 男少北多 C. 夏秋多,冬春少 D. 夏秋少,冬春少 2. 关于西气东输路线判断错误的是() A. 一线和二线都经过了我国地势三个阶梯 B. 一线二线都经过了黄土高原 C. 两条线都到长三角,到珠三角只有二线工

程 D. 两条线都经过甘肃省、陕西省 3. 【西气东 输】二线工程西起新 疆霍尔果斯口岸,南 至广州,东至上海, 途经14个省(区 市).据此回答 36-37题.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气源主要来自()A. 塔里木盆地 B. 中亚 C. 中东 D. 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地区 4.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东南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

B. 东南地区终年高温,热量充足 C. 东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D. 东南地区的年降水量十分丰富 5. 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区域,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其主要目的是() A. 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B. 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C. 降低施工成本 D. 增加当地财政收入 6. 漫画所示,实施阶梯水价的根本目的是() A. 增加自来水公司收益 B. 提高自来水的质量 C. 减少社会用水需

求 D. 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7. 3月22-28日是第二十九 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 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读下列漫画,完成12-13题. 下列对我国水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不合理 B.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不会发生水资源危机 C. 兴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矛盾 D.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8. 读中国水资源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回

神奇的水——压力教案

神奇的水——压力教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双塔北路小学张晶 教学目标1.了解水有压力,压力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水有浮力,浮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2. 能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做水的压力和浮力实验,并做到细心观察、 用语言文字和图画形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对结果用自己擅长的方式 进行交流。 3. 能指认日常生活中水的压力和浮力现象。 4.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来进行科学验 证。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水的压力和浮力现象。 教学难点能大胆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验证水的压力和浮力现象。 教学准备大可乐瓶、钉子、宽胶带、盆、水槽、带刻度的大小烧杯、橡皮泥、水、砝码、记录笔、实验记录单、ppt。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制定与设计 意图教学资源及材料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视频:边放视频, 边解说,问:“你发 现了什么?这是什 么现象?” 2、揭题:水有压力, 这是水的神奇之 处。(板书:神奇的 水水的压力): 学生观看视 频。 生1:水把砝 码顶起来啦; 生2:水有压 力。 目标制定 1、学生从视频 资料中发现 水的神奇之 处——把砝 码顶起来。 2、根据图示,引 出课题。 设计意图::1、 选取生活中见到 的现象引入,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2、利用视频 引出本节课所学 习的内容。 视频

汇报、交流:生1:水从小孔里流出来了。生2:小孔越低,水流得越远。 学生交流:在孔的上面聚着很多水,下面有空水就会流下来。 生观察交流:孔低上面的水深,压力大流得远;孔高上面的水浅,压力小流得近。 学生讨论交流。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水资源练习题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案 石横中学 王春景 【教学目标】 1、水资源的概念 2、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3、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 4、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5、充分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地理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我国水资源在空间、时间分布上的特点。 2、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分析、图表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讲述夸父追日的故事。连夸父这样的神仙都对水有如此的渴求,更何况人类,可见人的生命是离不开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的水资源。从广义上说水资源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水体,但我们今天要学的水资源是狭义的水资源,那就是陆地上的淡水,主要包括了冰川、河川径流、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四个部分,中国的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问大家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中国缺水吗?”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观点。 (边说边归纳出“总量多,人均少”“地区分布不均”“时间分配不均”的特点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读课本P66自主学习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同学们读“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图”填表: 分布上哪里多哪里少吗? ( 个人修改

2、小组交流提出质疑 明确自主学习问题答案,记录质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寻根求源 (1)为什么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会出现南多北少、东 多西少的现状呢? (2)读图“长江武汉段径流量变化图”和“黄河花园口段 径流量变化图”: 思考:A、请同学们读图“长江、黄河段的径流量”比较一 下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之处? B、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呢?同学们能运用以前学过 的降水有关知识分析原因吗?的特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 最后分组发言。(2)读“中国主要水电站分布图”填表: 【教师点拨】我国降水在时间分配上就具有夏秋多、冬春少 的特点,这意味着我国各地径流量在不同年份差异很大,使 得水资源还具有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丰水年和枯水年可能交 替出现,也可能连续出现,现在大家已经找出了我国水资源 上分配的这些状况会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4、活动: (1)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就解决“地区分布不均”“时 间分配不均”“污染浪费严重”的办法进行讨论,组长记录,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在总结表述知识时,应注意侧重点。如描述我国的资源分布情况,并说明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区别。不同的自然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本节学到的水资源与河流所处的位置、降水等有关,因此同学们在分析时,应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1.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A.东南多、西北少 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2.下列地形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 3.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A.防治水污染 B.兴修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节约用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神奇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神奇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神奇的水 教材分析 教材本身来源于幼儿生活,或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所关注的周围事物。此活动鼓励孩子大胆实践,敢于尝试新办法。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渗透和培养。 学情分析 大班孩子已经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而且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探究欲望,也有了一定的主见。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能产生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因此,在此活动中,让孩子动手操作,仔细观察,鼓励孩子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再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力求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为他们提供一些蕴含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自主参与,积极探索,通过体验过程,交流经验达到教育目标。鼓励孩子从多种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教法 本次活动采取了谈话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 本次活动引导幼儿采取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的设计注重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努力探究问题的能力。 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用不同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基本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体验科学实验与合作的乐趣 3、能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 活动重点:了解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突破策略:使幼儿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来发现水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幼儿分区玩水,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在让幼儿自己进行总结) 活动准备: 两半瓶水(盖上粘有颜料)、四大杯水、一杯黑醋、方糖若干、凹槽管、泡沫、石头 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魔法变变变 ·幼儿观察水,师将准备好的有颜料的水瓶拿出来用力摇晃使水变色 询问: 1,老师手中是什么? 2,水现在变成了什么颜色?神奇吗? *认识水 ·师拿出一杯醋和一杯水供幼儿观察,并询问幼儿其不同之处(请幼儿来闻一闻,尝一尝) ·幼儿总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玩水体验,找出水的其他特征 ·幼儿分组入实验区进行实验 实验一区:幼儿用槽管进行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水” 活动内容分析: 第一环节调动孩子生活经验,引发孩子对水的兴趣;第二环节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使孩子了解水的神奇;第三环节引导孩子自主探索水的沉浮;第四环节也是活动延伸,引导孩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活动目标: 1 、教育孩子与同伴之间团结协作; 2 、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3 、发展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 4 、鼓励孩子尝试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 、水的用途图片 2、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多媒体画面;潜水艇多媒体画面; 3、探究沉浮的多种材料: 塑料瓶,木板,球等重量轻的物体;橡皮泥,石头,铁制品,装满 水的瓶子等重量沉的物体。 活动过程 1、导入:孩子们,你们看到盆里装的是什么?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水? 小节:你们说得特别好,天上地下,江河湖海里都有水,水在地球上分布非常广泛,非常丰富,但是可以供我们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却很少。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2、那么水都能用来干什么?或者说水有那些用途呢?观看图片。 3、水的用处可真多,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水。你们知道吗,水还很神奇呢。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观看水的三态变化)4 、你们说,水是不是很神奇呀!它还有更神奇的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倒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可以沉入水底下?哪些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小朋友们动手的时候动作轻点,尽量不要把水溅到地板上) 提问交流:哪些材料可以沉,哪些材料可以浮? 5、你们能想办法借助一些材料让浮在水面的东西沉入水底吗? (交流讨论:你们的办法真多,而且每个小朋友说的都和别人不一样)6 、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更有挑战的问题,你能让沉在水底的东西浮出水面吗? (交流讨论:孩子们,你们真的是太棒了,每个人的办法都很特别,都很好)。 7、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玻璃瓶,请你去试一试,瓶子怎么样就能沉入水底?怎么样又能浮出水面?浮出水面的时候,你的瓶子和别的小朋友的瓶子样子一样吗?请注意,玻璃瓶是易碎品,我们要轻拿轻放。 (交流讨论:有的瓶子在水里站着,有的瓶子平躺着,还有的瓶子斜着象大炮,为什么会这样呢? 8、请看大屏幕 (潜水艇沉浮课件)

最新地球上的水练习题

地球上的水练习题

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选择题 1.(2009·广东文基)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 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高山冰川融水 2.“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 (《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 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 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C .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2010·潍坊监测)下图为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该水库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江淮地区 C.西北内陆 D.横断山区 4.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 A.5月 B.6月 C.9月 D.10月 水循环在促进水资源更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此完成5~7题。 5.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间循环 C.地壳物质循环 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6.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河流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水 7.下列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南极大陆 B.长江流域 C.亚马孙河流域 D.撒哈拉沙漠

(2010·平顶山模拟)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8~10题。 8.甲代表的水体是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海洋水 D.地下水 9.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0~11月 10.若在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将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变大 B.a变小 C.b变稳定 D.b在枯水期变大 新京报2009年2月6日报道,截至目前,由降水异常 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 国12个省份。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 旱情为50年一遇。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13~15题。 月份 1 2 3 4 5 6 月平均气温(℃) -7.3 -2.5 5.3 11.7 16.7 20.5 月平均降水量(mm) 0.5 0.6 2.5 6.0 13.0 11.0 月份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22.4 21.0 15.9 9.4 1.6 -5.7 月平均降水量(mm) 19.8 28.5 17.0 9.0 1.6 0.5

《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 作者:大一班王麒斌家长(严智慧)2013年4月28日

神奇的水 (一)谜语导入 (出示幻灯片1) 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阿姨要当大家的老师,带大家研究一种物质,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哪种物质呢?在这里呀,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只要你们能猜出谜底,就能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物质了。 (出示幻灯片2) 师:请听谜面:“一种好东西,无色又无味,用手抓不住,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猜到的小朋友请举手抢答。 生:(回答“是水”) 师:对,是水,小朋友们真聪明! (二)探究新知 (出示幻灯片3) 师: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它不仅是生命之源,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它,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水,可大家了解水吗?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水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发言…… 1、水的三种不同状态 (出示幻灯片4) 师:小朋友们刚才说的都很棒,那你们想一想:把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会有什么变化?

生:会结冰。 师:对,会变成不能再流动的冰。水可以流动,所以是液态的,冰不能流动,所以是固态的。 (出示幻灯片5) 师:夏季的雨后为什么湿漉漉的马路会很快变干呢? 生:(太阳把雨水晒成了水蒸气蒸发了。) 师:非常正确,水受热到一定程度后会变成水蒸气散失到大气中。 (出示幻灯片6) 师:在自然界,水的液态、固态及气态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地面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变成水蒸汽散失到大气中后,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层堆积到一定厚度,就会形成雨、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在近地面,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或小冰晶附着在尘埃颗粒上就形成了雾,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就形成露或霜。 (出示幻灯片7)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载满了货物的轮船之所以能在大海中漂浮而不下沉,靠的是水的浮力,水对浮在其表面或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均有一个向上的浮力。那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在水上漂浮呢? 生:(答“是”或“不是”) 师:下面我们还是动手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出示幻灯片8) 实验一:如何使下沉的物体浮上来。 师:把装满橡皮泥的盒子、塑料卡、铁皮卷、塑料盒子放入水中,看是否都能漂浮,接着组织学生想办法把满橡皮泥的盒子、铁皮卷漂浮在水面上。

八上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单元检测卷

八上《科学》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水球,有90%的面积被水覆盖 B.陆地淡水几乎占地球总水量的3/4 C.冰融化为水后,体积变小 D.健康的成年人每天一般约摄水25升水 3.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大洋循环 4. 关于水的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5. 下列对水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水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纯净的水不带甜味 C.水的沸点是100℃ D.通常情况下,-10℃时水呈固态6.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已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 变化关系的实验图象,已知ρ水=×103kg/m3.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是400Pa B.圆柱体的重力为12N C.圆柱体下降整个过程中所受的浮力为8N D.圆柱体的密度为×103kg/m3 7.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10N/kg)() A.小球所受浮力等于1N B.水对烧杯的压强一定增大 C.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g D.小球的体积可能等于100cm3 8、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 B.沉下去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一定比浮上来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C.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体积相等的铁球和木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9、三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球放在水槽中,如图所示,其中受到重力最小的是( ) A.甲球B.乙球C.丙D.三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10、体积相同甲、乙、丙三个物体放在同种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比较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应为( ) A、在甲液中浮力最大B.在乙液中浮力最大C.在丙液中浮力最大D.一样大11.很多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由此可知,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入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水密度ρ1、ρ2的关系,正确的是(假设船重不变)( ) A、浮力增大,ρ1=ρ2 B、浮力减小,ρl=ρ2 C、浮力不变,ρ1<ρ2 D、浮力不变,ρl>ρ2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说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课《神奇的水》,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科以新课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水的神奇本领。在教学课程中,不但追求学科知识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更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并了解水的两个神奇本领在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到科学,对科学充满兴趣,但是没有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还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三年级的孩子在此阶段主要是学会观察,学会动手做,学会记录。要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为以后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有毛细现象。 2、了解水有表面张力。 3、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 教学重点: 认识水有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难点: 寻找水在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设计: 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兴趣,爱玩是三年级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在课的开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水和怎么玩水入手,告诉他们老师会教他们新的玩法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第二个环节,老师教孩子用纸棒做实验,让学生猜纸棒浸泡在红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猜了以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通过实验发现水会爬上去。接下来比较,水能沿着纸爬上去,能不能沿着其他材料爬上去,课前我准备了纱布条,粉笔,塑料棒和玻璃棒,通过不同材料的比较来发现水是沿着有孔的材料爬上

去的,引出毛细现象的概念,接下来又准备了两个演示实验,红水滴在纸上和玻璃上,让学生辨析是不是毛细现象,为什么是和为什么不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毛细现象的认识。 认识了毛细现象之后,第三个环节设计的任务就是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同样先教会孩子滴管的使用,然后让孩子们猜一元硬币上能滴多少滴水水才会溢出来,同时用画图的方法把从侧面观察到的硬币上的水即将溢出来前的样子画在纸上。汇报的时候把各个小组画的图作比较会发现虽然画的有差异,但是共同点都是水面都会鼓起。发现这个现象以后,让孩子分组讨论为什么水鼓起来都不会溢出来,通过讨论更加深孩子对“团结的水”这一概念的形象认识,最后教师总结出水面张力。然后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水面张力现象,把科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 最后,为了更加深孩子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利用水面张力让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并让孩子上台试一试,没试的孩子就作为回家之后的兴趣活动。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这时,学生的脑子就会冒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从而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练习题(无答案)-学生用卷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练习题 (无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读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A. 土地资源紧张 B. 生物种类减少 C. 水资源短缺 D. 矿产资源枯竭 2.这一问题在我国十分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主要有() ①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跨流域调水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④制定矿产资源保护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表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小题: 人口数量水资源耕地面积 南方地区占比53.5%80%35.2% 北方地区占比44.4%14.7%59.2% 3.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 A. 人口数量少 B. 耕地多、水资源少 C.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D. 人均耕地面积小 4.解决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A. 修建水库 B. 南水北调 C. 节约用水 D. 防治水污染 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其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永兴岛上。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永兴岛发展的重要问题。读图,回答下题。

5.永兴岛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A. 岛屿面积小,地表水不易储存 B. 深处内陆,降水稀少 C. 降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D. 位于热带,气温高,蒸发旺盛 6.永兴岛为解决淡水不足的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可能有 ①岛内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③收集雨水④人工降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读图,分析南、北方水资源、人口、耕地的对比匹配,得出的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 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 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 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国家对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下表为2017年北京和广州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比较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教案 执教---顾海明 【教学目标】 1.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4、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会大胆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 【教学准备】 餐巾纸若干张、水杯13个、红墨水、粉笔13支、棉布条13条、报纸条13条、塑料棒13支、玻璃片26片、硬币13枚、滴管13支、放大镜13个、托盘13个、报纸13张。课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观察现象 师: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让同学们见识一下水往高处爬的神奇景象。 师:这个杯子里面是染了红颜色的水。这是餐巾纸,现在把纸巾垂直放入水中。大家仔细看好了!神奇即将发生。(水沿着纸巾往上爬) 生:我们看见水沿着纸条往上“爬”,

师:神奇不神奇?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水的一些神奇现象。(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二、研究会“爬”的水 2.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水为什么会向上爬? 2.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都会往上爬呢? 师:你们真会提问题。确实,这些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 3..根据实际经验,作出猜测。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都会往上爬呢?我们先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粉笔、棉布条、报纸、塑料棒、玻璃片等物品(出事PPT),把它们一端放入水中,水会沿着这些物体往上爬吗?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组长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出示记录纸表格)认为水能沿着这个物体往上爬的就打√,不能往上爬的就打×。 活动一:水能沿着哪些材料爬上去?能的在表格中打“√”不能的打“×”材料粉笔棉布条报纸塑料棒玻璃 我的预测 实验结果 师:哪一小组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学生汇报。(我认为:水会沿着粉笔、棉布条,报纸向上爬,在塑料棒,玻璃片中不会上爬。)(学生汇报,教师打√或×) 4.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师:这些结论只是我们的猜测,要知道猜测正确不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做实验。 (1)明确要求

《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无为实验小学邓立生 一、教材背景 【教材分析】 《神奇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3课。《神奇的水》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研究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水、水的神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水》和《神奇的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神奇的水,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神奇的水》是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本课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 二、设计思路

《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不把“浮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通过乒乓球的浮起活动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发现水的神奇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们进一步发现水的神奇现象,自主描述现象。再通过观看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努力做到逐层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延伸兴趣,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浮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水资源练习题1

《水资源》 一、基础达标 1.有关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方多,南方少 B.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季节分配均匀 D.夏秋少,冬春多 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会导致南方水资源短缺 B.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之一 C.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水调到东北地区 D.南水北调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 3.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 C、人工降雨 D、节约用水 4.下列不属于家庭节水行为的是() A.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B.使用节水器具 C.少量使用洗涤剂 D.让水龙头滴水来节约水,使水表不走数字 5.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①冰川②河流水③湖泊水④浅层地下水⑤淡水湖泊水⑥地下水⑦海洋水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③⑥⑦

6.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 A.节约用水 B.兴修水库 C.跨流域调水 D.植树造林 7.下列地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 A.东南丘陵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三江平原 二、综合提升 1.读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_________ 水库调水,经过湖北、________ 、_______ 等省输往北京、天津。 (2)除了跨流域调水外,请你为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几条解决措施(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唤起人们对水资源的危机意识,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读漫画如图,回答: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水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水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白糖、橘子粉、草莓粉溶解在水里后水会变味。 2.通过操作感受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物理现象,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达出来。 3.愿意参加实验活动,对实验操作有兴趣。 【活动准备】 1.水壶,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标记图。 2.白糖、橘子粉、草莓粉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尝试活动,导入主题。 1.让小朋友品尝白开水。 师:这是小朋友们平时喝的水。有没有什么味道? 介绍:这是白开水,淡淡的,没有味道。我们每天都要喝适量的白开水,身体才会健康。(很多孩子不喜欢喝白开水,所以有必要在生活中经常提醒孩子多喝白井水,知道这样有利于健康。) 2.感知水的奇妙。 教师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后将白糖和水混合,然后让小朋友猜猜水会变成什么味道。 教师语言参考:我是魔术师,我来变魔术:“摇摇摇,变变变,一二三,变!” (用变魔术的方法能激起小朋友更大的兴趣,还可以不让他们看到老师的操作过程,避免他们操作时都按老师的方法,没有自己的探索和思考。用儿歌形式的语言实际上是让糖有溶解的时间。) 请个别小朋友尝一尝,告诉大家水变成了什么味道。 (让小朋友尝时一定要注意卫生,每人一只杯子。) 3.交流谈话:淡淡的水怎么会变成甜甜的水?

根据幼儿的反应再次加入糖:用小勺取一点糖,放在杯子里,“摇摇摇,变变变,一二三,变!”观察糖到哪里去了? 4.小结:糖碰到水,就被水溶解了,眼睛看不见它了,可是用嘴巴一尝就能尝到它的甜味。 二、幼儿探索:变甜甜的水 1.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只杯子,用白糖把淡淡的水变出甜甜的水。 (提供的杯子上可以贴上不同的标记,便于小朋友在二次操作时都认好自己的杯子,保持卫生。并提醒孩子:“轻轻地拿哦,太用力了杯子的肚子会瘪的。”) 2.交流:你刚才是怎么变的?先拿什么?然后做什么?加什么?用标记图表示出幼儿操作的过程。(空杯子一加糖一加水一糖水;空杯子一加水一加糖一糖水。) (科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孩子学习的基础。用标记图展示两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们直接感受到不同的顺序,同样的结果。) 3.小结:真奇妙,淡淡的水中加入糖就变成了甜甜的糖水。 三、再次探索:变不同味道的水 1.谈话:你还喝过什么味道的水?是怎么变成的? 2.出示橘子粉、草莓粉:这是什么颜色的?什么东西?让幼儿闻一闻、猜一猜。 师介绍:这是饮料粉,可以做饮料。淡淡的水中加入它们会变成什么味道呢? (让孩子们看看、闻闻两种饮料粉颜色、气味的不同,激发孩子操作的欲望。) 3.幼儿再次操作,交流自己的发现。淡淡的水中加入它们会变成什么味道。 (提示幼儿边操作边说“摇摇摇,变变变……”的儿歌,让饮料粉有溶解的时间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溶解的过程。在小朋友交流水变成了什么味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1.2水的组成同步练习1新版浙教版

水的组成 一、选择题 1.下列的水最纯的是() (A)海水 (B)自来水 (C)井水 (D)蒸馏水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D)蒸馏水既是氧化物又是纯净物 3.电解水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A)1:8(B)8:1(C)1:2(D)2:1 4.下列水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在通常情况下,1 L水中只能溶解大约30mL氧气 (B)水是无色无气味的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D)水在1.01×105h时冷却至0℃可结成冰 5.要制得M g氢气,需要多少克水通电分解() (A)1/9M g(B)9M g(C)8/9M g(D)9/8M g 6.在电解水的反应里,参加反应的水和反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A)2:1:2(B)2:2:l(C)9:1:8(D)18:1:16 7.下列物质中,既能造成空气污染,又能造成水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工业生产中的废气 (C)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随雨水流人河中 (D)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 8.在通电分解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种类 (B)原子个数 (C)分子个数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二、填空题 1.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集中在里,地面上的量还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所以需要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将产生的气体各自收集起来。在负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大,而且能燃烧,该气体是;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小,而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三、计算题

1.根据水的化学式计算: (1)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和。 (2)27g水中含氢g。 (3)g水中含氧5.6g。 2.多少克水里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与122.5g氯酸钾(KClO3)里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相同? 参考答案 一、1.D;2.AC;3.D;4.C; 5.B;6.C;7.B;8.C 二、1.江河、湖泊、海洋;淡水 2.氢气;氧气 三、1.(1)11.1%;88.9% (2)3 (3)6.3 2.2.54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