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三中2017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北京三中2017届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北京三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分)

1.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雪糕融化 B.煤气燃烧 C.粉笔写字 D.湿衣晾干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B.氧气 C.含碘盐D.可乐饮料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硅B.氧C.铝D.铁

4.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

2B.MnO

2

C.CO

2

D.H

2

O

2

7.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

A.最外层电子数 B.中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 D.质子数

8.欧盟国家将从2005年起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过程中易水银而危害人体健康,水银属于()2-1-c-n-j-y

A.单质 B.化合物C.氧化物D.混合物

9.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尝药品的味道

B.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朝着人

D.过滤时将玻璃棒的一端挨在一层滤纸上

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11.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污染空气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12.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

气体.在实验中,收集NO时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

2

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或向上排空气法

13.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a加热试管;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向试管中装药品,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停止加热;

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bcadef B.abcdef C.bcadfe D.abcdfe

1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氧化汞汞+氧气

C.氢气+氧气水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1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16.我们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和推论中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C .试管a 、b 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 .试管a 、b 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17.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1教育网 A .50 B .86 C .136 D .222

18.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 酒精和100mL 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 .A

B .B

C .C

D .D

1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20.下图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关于对该图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 )

A.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二、非选择题

21.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饼干拆开一段时间后变软,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2)灯泡内灯丝上点了少量红磷,是因为;

(3)鱼和其它一些动植物能够在“水”中呼吸生存,是因为“水”里含有;

(4)小包装糕点类食品常采用充气包装,氮气是常用的充填气体.请你根据氮气的性质写出选用氮气的主要原因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2.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下列净水方法中,通常用于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是.

A.过滤 B.煮沸 C.蒸馏 D.吸附

(2)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和净化后的雨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鉴别矿泉水和蒸馏水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2·1·c·n·j·y

(3)小刚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该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

为.www-2-1-cnjy-com

(4)小刚为了净化收集到的雨水,自制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

(5)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碳酸氢钙Ca (HCO 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 (HCO 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CaCO 3)、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请写出碳酸氢钙Ca (HCO 3)2受热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 23.依据部分元素周期表,回答问题:

(1)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 ,核电荷数为7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第二周期共有 种元素,该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 数相同. (3)3号元素和11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 数相同. (4)画出Z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5)用名称或化学用语填空:3个镁原子 ; 氧元素 ; 2个水分子 ;2H 表示 ;写出Fe 的含义 ;

(6)如图模型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

24.现有①冰水混合物 ②空气 ③高锰酸钾 ④氧气 ⑤湖水 ⑥过氧化氢溶液 ⑦氮气 ⑧二氧化碳 ⑨四氧化三铁九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字母序号).

25.(5分)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O

3

,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

成O

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

2

)强得多.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

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

2中含有3%的O

3

.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

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

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收音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

)、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O

3

的物理性质

(2)臭氧O

3

的化学性质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

3

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

(4)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变化(填“物理”或“化学”).(5)应采取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26.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氢碳氧铁

元素符号H C O Fe

(1)若某固体单质燃烧生成气体.该固体燃烧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若A、B组成元素相同,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分解,都有单质C生成,C与D气体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则A是,C与D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3366572.html,

(3)地壳中含量排在第二位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在含量排在第一位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27.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填字母),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其中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在进行制取氧气的操作时,加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荐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所需玻璃仪器.(2)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氨气(NH

)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3

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写字母)21*cnjy*com

28.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

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其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29.(6分)甲同学对寒痛乐熨剂(简称“寒痛乐”)的发热原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带了几包寒痛乐,来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用法用量]外用,一日1次.将外袋剪开,取出药袋,晃动数次,使药物充分松散,接触空气,手摸有热感时,置于固定袋内,覆盖于痛患处,每袋可发热不少于15小时.

[原料层]铁、蛭石、活性炭、水等.

[作用原理]铁跟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固体),并放热. 【实验一】验证寒痛乐成分中所含铁的化学性质.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将寒痛乐打开,将药物倒入一烧杯中,观察

药物为黑色固体粉末

Ⅱ 用一条形磁铁与烧杯中的黑色粉末充分接触,取适量吸附在磁铁上的黑色粉末放于燃烧匙,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剧烈燃烧,

此实验集气瓶中加水的作用是 .

【实验二】用寒痛乐熨剂药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记录】 步骤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Ⅰ 连接好装置如图所示,然后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Ⅱ 加入足量药品,迅速将胶塞盖严,并

充分振荡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反思】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所做“寒痛乐药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不能证明上述结论,他将操作改进后再进行测量,得到了较为准确的结果.他改进后的操作为 .

2016-2017学年北京三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分)

1.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雪糕融化 B.煤气燃烧 C.粉笔写字 D.湿衣晾干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雪糕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粉笔写字只是将粉笔写到了黑板上,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湿衣晾干是水分蒸发与衣服分离的过程,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B.氧气 C.含碘盐D.可乐饮料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纯净物从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最少有两种物质组成.【解答】解:A、调味用的食醋中的主要物质为醋酸,还有水及食品添加剂,为多种物质组成,则属于混合物.

B、氧气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从微观上只有氧分子一种微粒构成,则属于纯净物.

C、含碘食盐中有食盐、碘酸钾等物质,为多种物质组成,则属于混合物.

D、可乐饮料中含有碳酸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点评】判断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要看其组成物质的多少.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硅B.氧C.铝D.铁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简单分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A、硅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硅,故选项错误.

B、氧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氧,故选项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氮气占78%,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氧气占21%,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稀有气体占0.94%,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决:“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稀有气;还有两个零零三,二氧化碳气杂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5.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

2B.MnO

2

C.CO

2

D.H

2

O

2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含有氧气的物质则含有氧分子,据此解答.

【解答】解:A、O

2

是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则含有氧分子,故A正确;

B、MnO

2

不含有氧气,则不含有氧分子,故B错误;

C、CO

2

不含有氧气,则不含有氧分子,故C错误;

D、H

2O

2

不含有氧气,则不含有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微观构成微粒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

A.最外层电子数 B.中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 D.质子数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概念关系型.

【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解: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

8.欧盟国家将从2005年起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过程中易水银而危害人体健康,水银属于()

A.单质 B.化合物C.氧化物D.混合物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A、从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去分析;

B、从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去分析;

C、从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去分析;

D、从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去分析.

【解答】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故正确.

B、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不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不是化合物;故错误;

C、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不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D、水银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单质、氧化物、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注意四者的区别和联系.

9.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尝药品的味道

B.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朝着人

D.过滤时将玻璃棒的一端挨在一层滤纸上

【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化学药品多数有毒不能触摸或品尝进行分析;

B、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

C、根据加热试管里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过滤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化学药品一般有腐蚀性和毒性,不可用手触摸或品尝,故错误;

B、剩余的药品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不可放回原瓶,防止药品污染,故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防止液体飞溅伤人,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故正确;

D、过滤时将玻璃棒的一端挨在三层滤纸上,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版权所有:21教育】

10.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解答】解: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此说法正确;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人嗅到,这种说法正确;

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此说法错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随着压力的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此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能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特别是粒子的运动和粒子间的间隔.

11.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污染空气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两类,有害气体中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烟尘中主要有可吸入颗粒物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会污染空气,故正确;

B、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污染空气,故错误;

C、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会污染空气,故错误;

D、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会污染空气,故错误.

故选A.

【点评】列入空气污染物的三大有害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但其本身是空气主要成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学生易造成错解.

12.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

气体.在实验中,收集NO时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

2

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或向上排空气法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能够和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气法收集,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解答】解: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气体,不能用排气法收集.21*cnjy*com

红棕色的NO

2

故选:A.

【点评】考虑收集气体的方法时,应该从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有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最好的收集方法.

13.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a加热试管;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向试管中装药品,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停止加热;

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bcadef B.abcdef C.bcadfe D.abcdfe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为: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把装完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 6、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熄灭酒精灯,可用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表示.

【解答】解:制取氧气的步骤是: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把装完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 5、用排水法收集 6、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熄灭酒精灯.所以答案为:C.

【点评】制取氧气的步骤切记七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关键是最后两步的操作,千万不能颠倒.

1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氧化汞汞+氧气

C.氢气+氧气水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去分析;

B、从量筒的使用方法去分析.

C、从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去分析;

D、从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去分析;

【解答】解:A、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故正确;

B、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图中视线与凹液面最高处保持水平;故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故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16.我们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和推论中正确的是( )

A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的

C .试管a 、b 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 .试管a 、b 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考点】电解水实验.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 、水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 、要注意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含义;

C 、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D 、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解答】解: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不正确;

B 、应该说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不正确;

C 、由2H 2O

2H 2↑+O 2↑可知,试管a 、b 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为:4:32=1:8,不正确;

D 、试管a 、b 中所得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2:1,正确; 故选:D .

【点评】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出处:21教育名师】

17.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50

B .86

C .136

D .22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