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2012版数学中考压轴题二第25讲动态几何

人教2012版数学中考压轴题二第25讲动态几何

人教2012版数学中考压轴题二第25讲动态几何
人教2012版数学中考压轴题二第25讲动态几何

第26讲动态几何

考点·方法·破译

1. 动态几何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也是竞赛常考知识点,可分为:质点运动问题、线运动问

题、面移动问题、旋转问题等类别;

2. 解比类问题,必须动中求静,以静止状态为出发点进行探究,从动态中找不变规律;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矩形ABCD 中,AB =6cm ,AD =3cm ,点E 在边DC 上,且DE =4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着A →B →C →E 的路线以2cm/s 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A 开始沿着AE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当点Q 移动到点E 时,点P 停止移动.若点P 、Q 从点A 同时出发,设点Q 移动时间为t(s ),P 、Q 两点运动路线与线段PQ 围成的图形

面积为S (cm 2),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解法指导】本例属于质点运动问题.解:在Rt △ADE 中,AE =

22DE AD +=2243+=5.

当0<t ≤3时,如图过点Q 作QM ⊥AB 于M ,连接QP .∵AB ∥CD ,∴∠QAM =∠DEA ,又∵∠AMQ =∠D =90°,∴△AQM ∽△EAD .∴QM =

AE AQ AD ?=53t .S =21AP ·QM =21×2t ×53t =53

t 2.当3<t ≤2

9时,如图2.方法1:在Rt

△ADE 中,AE =

22DE AD +=2243+=5.过点Q 作QM ⊥AB 于M ,QN ⊥BC 于N ,

连接QB .∵AB ∥CD ,∴∠QAM =∠DEA ,又∵∠AMQ =∠ADE =90°,∴△AQM ∽△EAD .∴

AD QM =AE AQ ,DE AM =AE AQ ,∴QM =AE AQ AD ?=53t AM =AE AQ DE ?=5

4

t ∴QN =BM =6-AM =6-54t .∴S △QAB =21AB ·QM =21×6×53t =59t ,S △QBP =21BP ·QN =2

1

(2t -6)(6

-54t )=-54t 2+542t -18.∴S =S △QAB +S △QBP =59t +(-54t 2+542t -18)=-54t 2+5

51t -18.

方法2:过点Q 作QM ⊥AB 于M ,QN ⊥BC 于N ,连接QB .∵AB ∥BC ,∴∠QAM =∠DEA ,又∵∠AMQ =∠ADE =90°,∴△AQM ∽△EAD .∴

AD QM =AE AQ ,DE AM =AE

AQ

,∴QM =AE AQ AD ?=53t AM =AE AQ DE ?=54t ∴QN =BM =6-AM =6-54

t .∴S △AMQ =

21AM ·QM =21×54t ×53t =2256t .S 梯BPQM =21(BP +QM )?BM =21(2t -6+53t )(6-5

4

t

图1

图1

图1

图1

P

=-

225

26t +t 551

-18.∴S =S △AMQ +S

梯BPQM

2256t +(-225

26t +t 551-18)=-54

t 2+t 551

-15. 当2

9

<t ≤5时.方法1:过点Q 作QH ⊥CD 于H ..如图3.由题意得QH ∥AD ,∴△EHQ ∽△EDA ,∴QH =53=?AE QE AD (5-t ).∴S 梯ABCE =21(EC +AB )?BC =21

(2+6)×3

=12,S △EQP =21EP ?QH =21(11-2t )×53(5-t )=233

1063532+-t t ,∴S =S 梯ABCE -S

△EQP =12-

253t +1063t -233=-253t +10

63t -29? 方法2:连接QB 、QC ,过点Q 分别作QH ⊥DC 于H ,QM ⊥AB 于M ,QN ⊥BC 于N .如

图4.由题意得QH ∥AD ,∴△EHQ ∽△EDA ,∴

AE QE AD QH =,∴QH =5

3

=?AE QE AD (5-t ).∴S △QAB =21AB ?QM =21×6×53t =59t .S △QBC =21BC ?QN =21×3(6-5

4

t )=9-

56t .S △QCP =21PC ?QH =21(2t -9)(3-53t )=-53t 2+1057t -2

27.∴S =S △QAB +S △QBC +S △QCP =)-+(t t 54959+(-53t 2+1057t -227)=-2

9

1063532-+t t .

【变式题组】

⒈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AB =12㎝,AD =8㎝,BC =22㎝,AB 为⊙O 的直径,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D 边向点D 以1㎝/s 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边向点B 以2㎝/s 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⑴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为平行四边形?⑵当t 为何值时,PQ 与⊙O 相切?

【例2】如图,直线y =-

43x +6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直线y =x 4

5

与AB 交于点C ,与过点A 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于点D .点E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

度沿x 轴向左运动.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AB 、OD 于P 、Q 两点,以PQ 为边向右作正方形PQMN ,设正方形PQMN 与△ACD 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平方单位),点E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⑴求点C 的坐标;

⑵当0<t <5时,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⑶求⑵中S 的最大值; ⑷当t >0时,直接写出点(4,

2

9

)在正方形PQMN 内部时t 的取值范围.

【解法指导】本题可看作线EQ 的平移.

解:⑴由题意,得???

????==x y x y 4564

3+-,解得?????==415

3y x .∴C (3,415) ⑵根据题意,得AE =t ,OE =8-t .∴点Q 的纵坐标为

4

5(8-t ),点Q 的纵坐标为,43t ∴

PQ =45(8-t )-43t =10-2t .当MN 在AD 上时,10-2t =t ,∴t =310.当0<t ≤3

10时,

S =t (10-2t ),即S =-2t 2+10t .当3

10

≤t <5时,S =(10-2t )2,即S =4t 2-4t +100.⑶

当0<t ≤310时,S =-2(t -25)2+225,∴t =25时,S 最大值=225.当3

10

≤t <5时,S

=4(t -5)2

,∵t >5时,S 随t 的增大而减小,∴t =310时,S 最大值=9100.∵225>9

100,

∴S 最大值为225.⑷5

22

或t >6.(线的平移可运用定比思想进行计算或变换)

【变式题组】

⒉如图,在矩形ABCD 中,BC =20㎝,P ,Q,M,N 分别从A,B,C,D 出发沿AD ,BC,CB,DA 方向在矩形的边上同时运动,当有一个点先到达所在运动边的另一个端点时,运动即停止.已知在相同时间内,若BQ =x ㎝(x ≠0),则AP =2x ㎝,CM =3x ㎝,DN =x 2㎝.

⑴当x 为何值时,以PQ ,MN 为两边,以矩形的边(AD 或BC )的一部分为第三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⑵当x 为何值时,以P ,Q,M,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⑶以P ,Q,M,N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等腰梯形?如果能,求x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与Rt △PQR 的直角边PQ 的长均为4厘米,QR =8厘米,AB 与QR 在同一条直线l 上.开始时点Q 与点B 重合,让△PQR 以1厘米/秒速度在直线l 上向左匀速运动,直至点R 与点A 重合为止,t 秒时△PQR 与正方形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平方厘米. ⑴当t =3秒时,求S 的值.

⑵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

值范围. ⑶写出t 为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解法指导】本题属于面移动问题,第⑵问要分类讨论.

解:⑴当t =3秒时,如图①所示.设PR 与BC 交于点M ,则QB =3,BR =QR -QB =5.∵Rt △MBR ∽Rt △PQR ,∴

QR

QP

BR BM =,即845=BM .∴BM =25.∴S =21(QP +BM )?QB =21×(4+25)×3=4

39

(平方厘米). ⑵①当0≤t ≤4时,如图①所示,则QB =t ,B R =8-t .由⑴知

QR

QP

BR BM =,即845=BM ,∴BM =

28t -.∴S =21(QP +BM )?QB =21×(4+28t -)?t =-2

4

1t +4t . ②当4<t ≤8时,如图②所示.设PR 分别与DA 、CB 交于点M 、N ,则QB =t ,BR =8-t ,QA =t -4,AR =QR -QA =8-(t -4).∵Rt △MAR ∽Rt △PQR ,∴

QR

QP

AR AM =,即8412=t AM -,∴AM =212t -.∵Rt △NBR ∽Rt △PQR ,∴QR QP

BR BN =,即848=-t BN ,∴BN =28t -.∴S =21(AM +BN )?AB =21×(212t -+2

8t

-)×4=20-2t .③当8<t ≤12时,

如图③所示.设PR 交DA 于点M ,则QB =t ,RB =t -8,AR =AB -RB =4-(t -8)=12-t .∵Rt △MAR ∽Rt △PQR ,∴

QR QP

AR AM =.即8

412=t AM -,∴AM =212t -.∴S =21AM ?AR =21

×

212t -×(12-t )=2

41t -6t +36.综上所述,S =???????≤+-≤-≤≤+-)<)<128(3664

1

84(220)40(44122

t t t t t t t t ⑶当t =4时,重叠部分的面积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12平方厘米.

⒊如图,直角梯形ABCD 和正方形EFGC 的边BC 、CG 在同一条直线上,AD ∥BC ,AB ⊥BC 于点B ,AD =4,AB =6,BC =8,直角梯形ABCD 的面积与正方形EFGC 的面积相等,将直角梯形ABCD 沿BG 向右平行移动,当点C 与点G 重合时停止移动.设梯形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⑴求正方形的边长;

⑵设直角梯形ABCD 的顶点C 向右移动的距离为x ,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⑶当直角梯形ABCD 向右移动时,它与正方形EFGC 的重叠部分面积S 能否等于直角梯形ABCD 面积的一半?若能,请求出此时运动距离x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直线y =-

3

3

x +2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B .将△AOB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α角(0°<α≤360°),可得△COD .⑴求点A ,B 的坐标;⑵当点D 落在直线AB 上时,直线CD 与OA 相交于点E ,△COD 和△AOB 的重叠部分为△ODE (图①).求证:△ODE ∽△ABO ;⑶除了⑵中的情况外,是否还存在△COD 和△AOB 的重叠部分与△AOB 相似,若存在,请指出旋转角α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⑷当α=30°时(图②),CD 与OA ,AB 分别相交于点P 、M,OD 与AB 相交于点N ,试求△COD 与△AOB 的重叠部分(即四边形OPMN )的面积.

【解法指导】本题属于面的旋转问题,常能找到三角形相似. 解:⑴当x =0时,y =-

3

3

×0+2,即y =2,当y =0时,0=-

3

3

x +2,即x =23,∴点A 的坐标为A (23,0),点B 的坐标为B (0,2); ⑵在Rt △ABO 中,∠BOA =90°,∵OB =2AO =2

3,∴AB =

22OB AO +=

22232+)(=4,∴∠BAO =30°,∠ABO =60°.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可知:DO =BO ,

∴∠OBD =∠ODB =60°,∴△BOD 为等边三角形,∴∠BOD =60°,∴∠DOE =30°,∴∠DOE =∠OAB ,又∵∠DBO =∠ODE ,∴△ODE ∽△ABO .

⑶存在,当旋转角α为300°时,△COD 和△AOB 的重叠部分与△AOB 相似.

⑷在△BON 中,∠BOD =30°,∠OBN =60°,∴∠ONB =90°,∠NOP =60°,又∵∠OBN =∠ODP =60°,∴△DOP 为等边三角形,在Rt △BON 中,OB =2,ON =3,∴DN =2-3,在Rt △DNM 中,MN =DN ?tan 60°=(2-3)×3=23-3,∴S 四边形OPMN

=S △POD -S △DNM =21×2×3-21×(23-3)×(2-3)=3-(2

37-6)=6-2

5

3.

C

【变式题组】

⒋如图1,若四边形ABCD、四边形CFED都是正方形,显然图中有AG=CE,AG⊥CE.⑴当正方形GFED绕D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时,AG=CE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⑵当正方形GFED绕D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延长CE交AG于

H,交AD于M.①求证:AG⊥CH;②当AD=4,DG=2时,求CH的长.

图1 图2 图3

G

演练巩固?反馈提高

⒈如图,在梯形ABCD中,DC∥AB,∠A=90°,AD=6厘米,DC=4厘米,BC的坡度i =3:4.动点P从A出发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AB方向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3厘米/秒的速度沿B→C→D方向向点D运动,两个动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设动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⑴求边BC的长;

⑵当t为何值时,PC与BQ相互平分;

⑶连结PQ,设△PBQ的面积为y,探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求t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⒉(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6,BC=8,AB=33,点M

是BC的中点,点P从点M出发沿M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到达点B后立刻以原速度沿BM返回;点Q从点M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在射线MC上匀速运动.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以PQ为边作等边三角形EPQ,使它与梯形ABCD在射线BC的同侧.点P、Q同时出发,当点P返回到点M时停止运动,点Q也随之停止.设点P、Q运动的时间是t秒(t>0).

⑴设PQ的长为y,在点P从点M向点B运动的过程中,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t的取值范围);

⑵当BP=1时,求△EPQ与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

⑶随着时间t的变化,线段AD会有一部分被△EPQ覆盖,被覆盖线段的长度在某个时刻会达到最大值,请回答:该最大值能否持续一个时段?若能,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图1

备用图

⒊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C =90°,已知AD =AB =3,BC =4,动点P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向点C 作匀速运动;动点Q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A 向点A 作匀速运动.过Q 点垂直于AD 的射线交AC 于点M ,交BC 于点N .P 、Q 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 点运动到A 点,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⑴求NC ,MC 的长(用t 的代数式表示);

⑵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 构成平行四边形? 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 恰好将△ABC 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⑷探究:t 为何值时,△PMC 为等腰三角形?

培优升级?奥赛检测.

⒈如图,有一块矩形纸片ABCD ,AB =8,AD =6.将纸片折叠,使得AD 边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E ,再将△AED 沿DE 向右翻折,AE 与BC 的交点为F ,则△CEF 的面积为( )

A. 2

B. 4

C. 6

D. 8

⒉如图1,点A 是△ABC 和△ADE 的公共顶点,∠BAC +∠DAE =180°,AB =k ?AE ,AC =k ?AD ,点M 是DE 的中点,直线AM 交直线BC 于点N .

⑴探究∠ANB 与∠BAE 的关系,并加以证明.说明:如果你经过反复探究没有解决问题,可以从下面①、②中选取一个作为已知条件,再完成你的证明;选取①比选原题少得2分,选取②比选原题少得5分.①如图2,k =1;②如图3,AB =AC .

⑵若△ADE 绕点A 旋转,其他条件不变,则在旋转的过程中⑴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发生变化,请写出一个可以推广的命题;如果有变化,请画出变化后的一个图形,并直接写出变化后∠ANB 与∠BAE 的关系.

C

A D

N M B

B

M

E

D

A C N

B

A

C

E

N M

D

图1

图2

图3

⒊有两张完全重合的矩形纸片,小亮同学将其中一张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矩形AMEF (如图1)连结BD 、MF ,若此时他测得BD =8㎝,∠ADB =30°. ⑴试探究线段BD 与线段MF 的关系,并简要说明理由;

⑵小红同学用剪刀将△BCD 与△MEF 剪去,与小亮同学继续探究,他们将△AB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AB 1D 1,AD 1交FM 于点K (如图2),设旋转角为β(0°<β<90°),当△AFK 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旋转角β的度数;

⑶若将△AFM 沿AB 方向平移得到△A 2F 2M 2(如图3),F 2M 2与AD 交于点P ,A 2M 2与BD 交于点N,当NP ∥AB 时,求平移的距离是多少?

⒋如图所示,菱形ABCD 的边长为6厘米,∠B =60°.从初始时刻开始,点P 、Q 同时从A 点出发,点P 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A →C →B 的方向运动,点Q 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A →B →C →D 的方向运动,当点Q 运动到D 点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 、Q 运动的时间为x 秒时,△APQ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平方厘米(这里规定:点和线段是面积为0的三角形),解答下列问题:⑴点P 、Q 从出发到相遇所用时间是 秒;⑵点P 、Q 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过程中,当△APQ 是等边三角形时x 的值是 秒;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D D 1 K M

B 1 B A B A 2 A 2M D

M 2 N

P 图1 图2

图3

⒌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梯形,OA∥BC,点A坐标为(6,0),点B 坐标为(3,4),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在OA边上运动,从O点出发到A点;动点N在AB边上运动,从A点出发到B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就随之停止,设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

⑴求线段AB的长;当t为何值时,MN∥OC?

⑵设△CMN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S是否有最小值?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⑶连接CA,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t值,使MN与AC

说明理由.

⒍如图,在直角梯形OABC中,OA∥BC,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13,0),B(11,12),动点P、Q从O、B两点出发,点P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OA向终点A运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C向C运动,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同时停止运动.线段OB、PQ相交于点D,过点D作DE∥OA,交AB于点E,射线QE交x轴于点F.动点P、Q运动时间为t(单位:秒).

⑴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 ABQ是平行四边形,请写出推理过程;

⑵当t=3秒时,求△PQF的面积;

⑶当t为何值时,△PQF是等腰三角形?请写出推理过程.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几何的知识点大全

初中中考数学几何知识点大全 直线: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射线: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长,没有长度 线段:两个端点,有长度 一、图形的认知 1、余角;补角:邻补角: 二、平行线知识点 1、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注意:对顶角的判断 2、垂线、垂足。过一点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垂线段;垂线段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 4、过直线外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5、直线的两种关系:平行与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6、如果a∥b,a∥c,则b∥c 7、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注意从文字角度去解读。 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三、命题、定理 1、真命题;假命题。 4、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四、平移 1、平移性质: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五、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横坐标上的点坐标:(x,0)纵坐标上的点坐标:(0,y) 3、距离问题:点(x,y)距x轴的距离为y的绝对值,距y轴的距离为x的绝对值 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点A(x1,0)点B(x2,0),则AB距离为x1-x2的绝对值 点A(0,y1)点B(0,y2),则AB距离为y1-y2的绝对值 4、角平分线:x=y x+y=0 5、若直线l与x轴平行,则直线l上的点纵坐标值相等 若直线l与y轴平行,则直线l上的点横坐标值相等 6、对称问题: 7、距离问题(选讲):坐标系上点(x,y)距原点距离为 坐标系中任意两点(x1,y1),(x2,y2)之间距离为 8、中点坐标(选讲):点A(x1,0)点B(x2,0),则AB中点坐标为 六、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三角形分类:不等边;等腰;等边三角形

(完整版)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动点及动图形的专题复习教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 易错题自检题学能测试试卷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 23y ax ax a =--与x 轴交于点A ,B (点B 在 点A 的右侧),点C 为抛物线的顶点,点C 的纵坐标为-2. (1)如图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点P 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连接AP ,过点C 作//CD y 轴交AP 于点 D ,设点P 的横坐标为t ,CD 的长为m ,求m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E 在DP 上,且ED AD =,点F 的横坐标大于3,连接EF ,BF ,PF ,且EP EF BF ==,过点C 作//CG PF 交DP 于点G ,若 72 8 CG AG = ,求点P 的坐标. 2.“阅读素养的培养是构建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重庆十一中学校以‘大阅读’特色课程实施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和配合,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在数学兴趣小组中,同学们从书上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其中有一个“和平数”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描述如下:一个四位数,记千位上和百位上的数字之和为x ,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y ,如果x y =,那么称这个四位数为“和平数”. 例如:1423,14x =+,23y =+,因为x y =,所以1423是“和平数”. (1)直接写出:最小的“和平数”是________,最大的“和平数”是__________; (2)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和平数”: ①个位上的数字是千位上的数字的两倍; ②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2的倍数; (3)将一个“和平数”的个位上与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同时,将百位上与千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称交换前后这两个“和平数”为“相关和平数”. 例如:1423于4132为“相关和平数” 求证:任意的两个“相关和平数”之和是1111的倍数. 3.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与这条边的比值是3:5,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准黄金”三角形,这条边就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金底”. (概念感知) (1)如图1,在ABC 中,12AC =,10BC =,30ACB ∠=?,试判断ABC 是否是“准黄金”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新)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含答案)

题型一选择题压轴题 类型一选择几何压轴题 1?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ZBCD=I20o , AB = 2, BC = 4,点E是直线BC上的点,点F是直线CD上的点,连接AF, AE, EF,点M, N分别是AF, EF 的中点,连接MW则MN的最小值为()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0, AB = 4, AC = 2√TT,若直线1满足:①点A到直线1的距离为2;②直线1与一条对角线平行;③直线1与菱形ABCD的边有交点,则符合题意的直线1的条数为()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7BC, AB=CD, AD = 2, BC = 6, BD = 5.若点P 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则使得APBD的面积为3的点P的个数为() -√3 (第2(第3

4?如图,点M是矩形ABCD的边BC, CD上的动点,过点B作BN丄AM于点P,交

矩形ABCD 的边于点N,连接DP.若AB=4, AD = 3,则DP 的长的最小值为( ) A. √T3-2 5?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一个锐角顶点A 是。()上的一个动点,ZACB= 90° ,腰AC 、斜边AB 分别交Oo 于点E, D,分别过点D, E 作OO 的切线,两线 交于点F,且点F 恰好是腰BC 上的点,连接O C, ()D, OE.若Θ0的半径为2,则 OC 的长的最大值为( ) 6.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在AD 边上,点M, N 分别是 CD, BC 边上的动点?若AB=AF 二2, AD 二3,则四边形EFMN 周长的最小值是( ) 7.如图,OP 的半径为1,且点P 的坐标为(3, 2),点C 是OP 上的一个动点, 点A, B 是X 轴上的两点,且OA=OB, AC 丄BC,则AB 的最小值为( ) √TT √T3 C. √5+l +√13 √2+2√5 ÷√5 √2+1 O B (第5 (第6 (第7(第8

初中数学中考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综合题 Ⅰ、综合问题精讲: 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往往图形较复杂,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解几何综合题,一要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二要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同时,也要由未知想需要,选择已知条件,转化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几何综合题,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 本图形. ⑵ 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 ⑶ 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数 学思想方法伯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 Ⅱ、典型例题剖析 【例1】(南充,10分)⊿ABC 中,AB =AC ,以AC 为直径的⊙O 与AB 相交于点E ,点F 是 BE 的中点. (1)求证:DF 是⊙O 的切线.(2)若AE =14,BC =12,求BF 的长. 解:(1)证明:连接OD ,AD . AC 是直径, ∴ AD⊥BC. ⊿ABC 中,AB =AC , ∴ ∠B=∠C,∠BAD=∠DAC. 又∠BED 是圆内接四边形ACDE 的外角, ∴∠C =∠BED . 故∠B =∠BED ,即DE =DB . 点F 是BE 的中点,DF ⊥AB 且OA 和OD 是半径, 即∠DAC =∠BAD =∠ODA . 故OD ⊥DF ,DF 是⊙O 的切线. (2)设BF =x ,BE =2BF =2x . 又 BD =CD =21BC =6, 根据BE AB BD BC ?=?,2(214)612x x ?+=?. 化简,得 27180x x +-=,解得 122,9x x ==-(不合题意,舍去). 则 BF 的长为2.

(完整)初三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 3 6 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点出发, 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点P沿路线O→B→A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 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 易错题难题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BC =AC =6cm ,点P 从点B 出发,沿B →C 方向以1.5cm/s 的速度运动到点C 停止,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沿A →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 ,过点P 作BC 的垂线,过点Q 作BC 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s ),△MPQ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cm 2)(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图形). (1)当x = (s )时,PQ ⊥BC ; (2)当点M 落在AC 边上时,x = (s ); (3)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如图,已知抛物线y =2ax bx c ++与x 轴交于A 3,0-(),B 3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 坐标;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P ,使得PA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若点D 是线段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C 重合).过点 D 作D E //PC 交x 轴于点E .设CD 的长为m ,问当m 取何值时, PDE ABMC 1 S S 9 =四边形. 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 m m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0B n 在x 轴上,且2n -2n -,点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四边形AOBC 的面积为6 (1)求点A 的坐标; (2)P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PQ OC ,交CB 延长线于Q ,探究OAP ∠、ABQ ∠、 Q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作AD 平行CB 交CO 延长线于D ,BE 平分CBx ∠,BE 反向延长线交CO 延长线

中考数学压轴题(选择填空)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数学综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集中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和方法的综合性,多数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函数型综合题:是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先求函数的解析式,再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 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数量、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时求x的值等,或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端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 解中考压轴题技能:中考压轴题大多是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建立点与数即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几何直观,得到某些代数问题的解答。关键是掌握几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是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以直线或抛物线知识为载体,列(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其解析式、研究其性质。 二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对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多变性进行考察和探究。 三是运用转化的数学的思想。由已知向未知,由复杂向简单的转换。中考压轴题它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全面考察,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使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也较全面。因此,可把压轴题分离为相对独立而又单一的知识或方法组块去思考和探究。 解中考压轴题技能技巧: 一是对自身数学学习状况做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试的时候重心定位准确,防止“捡芝麻丢西瓜”。所以,在心中一定要给压轴题或几个“难点”一个时间上的限制,如果超过你设置的上限,必须要停止,回头认真检查前面的题,尽量要保证选择、填空万无一失,前面的解答题尽可能的检查一遍。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含答案(终审稿)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含答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题讲座 第八讲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前言】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但是那时候没有对其中夹杂的函数问题展开来分析。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所以相比昨天第七讲的问题,这一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不过从近年北京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y轴正半轴与x轴负半轴上.过点B、C作直线l.将直线l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与x轴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为t(t≥0),直角梯形OABC被直线l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s关于t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为线段,MN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为射线,且NQ平行于x轴,N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的面积. (2)当24 t<<时,求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检测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AB 是O 直径,,C D 分别是上下半圆上一点,且弧BC =弧BD ,连接,AC BC , 连接CD 交AB 于E , (1)如图(1)求证:90AEC ∠=?; (2)如图(2)F 是弧AD 一点,点,M N 分别是弧AC 和弧FD 的中点,连接FD ,连接 MN 分别交AC ,FD 于,P Q 两点,求证:MPC NQD ∠=∠ (3)如图(3)在(2)问条件下,MN 交AB 于G ,交BF 于L ,过点G 作GH MN ⊥交AF 于H ,连接BH ,若,6,BG HF AG ABH ==?的面积等于8,求线段MN 的长度 2.如图,已知抛物线y =2ax bx c ++与x 轴交于A 3,0-(),B 3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 坐标;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P ,使得PA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若点D 是线段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C 重合).过点 D 作D E //PC 交x 轴于点E .设CD 的长为m ,问当m 取何值时, PDE ABMC 1 S S 9 =四边形. 3.我们知道,平面内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两条数轴不垂直,而是相交成任意的角ω(0°<ω<180°且ω≠90°),那么这两条数轴构成的是平面斜坐标系,两条数轴称为斜坐标系的坐标轴,公共原点称为斜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经过平面内一点P 作坐标轴的平行线PM 和PN ,分别交x 轴和y 轴于点M ,N .点

M、N在x轴和y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叫做P点的x坐标和y坐标,有序实数对(x,y)称为点P的斜坐标,记为P(x,y) (1)如图2,ω=45°,矩形OABC中的一边OA在x轴上,BC与y轴交于点D, OA=2,OC=1. ①点A、B、C在此斜坐标系内的坐标分别为A,B,C. ②设点P(x,y)在经过O、B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③设点Q(x,y)在经过A、D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2)若ω=120°,O为坐标原点. ①如图3,圆M与y轴相切原点O,被x轴截得的弦长OA=23,求圆M的半径及圆心M的斜坐标. ②如图4,圆M的圆心斜坐标为M(23,23),若圆上恰有两个点到y轴的距离为1,则圆M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4.在学习了轴对称知识之后,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课本习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跟随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课本习题)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使CE=CD.求证:DB=DE (2)(尝试变式)如图②,△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边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E,使CE=AD. 求证:DB=DE. (3)(拓展延伸)如图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E,使CE=AD请问DB与DE是否相等? 并证明你的结论.

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汇编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017年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汇编(1) 2a的解为正数,且使关于的分式方程y的不等(2017重庆)若数a使关于x1.4?? x?11?xy?2y???1?23的解集为y,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的和为()式组 2???????0y?2a? A.10 B.12 C.14 D.16 【答案】A 【解析】①解关于x的分式方程,由它的解为正数,求得a的取值范围. 2a 4??x?11?x去分母,得2-a=4(x-1) 去括号,移项,得4x=6-a 6?a 1,得x=系数化为46?a6?a≠1,解得a且a≠2;6?,且,∴x≠1∵x且00?? 44②通过求解于y的不等式组,判断出a的取值范围. y?2y???1?32 ?????0y?2a?解不等式①,得y;2???a;解不等式②,得y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y,∴a;2??2??③由a且a≠2和a,可推断出a的取值范围,且a≠2,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6?a6??2?2??a为-2、-1、0、1、3、4、5,这些整数的和为10,故选A.2.(2017内蒙古赤峰)正整数x、y满足(2x-5)(2y-5)=25,则x+y等于()A.18或10 B.18 C.10 D.2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解质因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多项式的乘法,能列出满足条件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由两数积为正,则这两数同号.∵25=5×5=(-5)×(-5)=1×25=(-1)×(-25)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又∵正整数x、y满足(2x-5)(2y-5)=25, ∴2x-5=5,2y-5=5或2x-5=1,2y-5=25 解各x=5,y=5或x=3,y=15. ∴x+y=10或x+y=18. 故选A. x?a?0?3.(2017广西百色)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中至少有5个整数解,则正数a?2x?3a?0?的最小值是() 2 D..1 B.2 CA. 3 3B. 【答案】3a3a<x≤a,因为该解集中至少5个整数解,所以a比至少【解析】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23a+5,解得a≥2 a≥.大5,即?2111122=n-m-2,则-的值等于(4.(2017四川眉山)已知m+n )44mn1D.- 1 C.B0 .-A.1 4C 【答案】11112222,m+1)n+(-1)m=0,从而=-2即1)1)由题意,【解析】得(m+m++(n-n +=0,(24421111 =-1.=n2,所以-=-2nm2-端午节前夕,在东昌湖举行的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比赛中,甲、乙.(2017聊城)5之前的函数关系式如图所示,下列两队与时间500米的赛道上,所划行的路程(min)my()x 说法错误的是()到达终点.乙队比甲队提前A0.25min 时,此时落后甲队.当乙队划行B110m15m

中考数学专题(3)动态几何问题分析

中考数学专题3 动态几何问题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AD =,5DC =,10BC =,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当MN AB ∥时,求t 的值; (2)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思路分析1】本题作为密云卷压轴题,自然有一定难度,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动点,很多同学看到可能就会无从下手。但是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在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瞬间,就本题而言,M ,N 是在动,意味着BM,MC 以及DN,NC 都是变化的。但是我们发现,和这些动态的条件密切相关的条件DC,BC 长度都是给定的,而且动态条件之间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当题中设定MN//AB 时,就变成了一个静止问题。由此,从这些条件出发,列出方程,自然得出结果。 【解析】 解:(1)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如图①,过D 作DE AB ∥交BC 于E 点,则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 A B M C N E D ∵AB DE ∥,AB MN ∥. ∴DE MN ∥. (根据第一讲我们说梯形内辅助线的常用做法,成功将MN 放在三角形内,将动态问题转化成平行时候的静态问题) ∴MC NC EC CD =. (这个比例关系就是将静态与动态联系起来的关键) ∴ 1021035t t -=-.解得5017t = . 【思路分析2】第二问失分也是最严重的,很多同学看到等腰三角形,理所当然以为是MN=NC 即可,于是就漏掉了MN=MC,MC=CN 这两种情况。在中考中如果在动态问题当中碰见等腰三角形,一定不要忘记分类讨论的思想,两腰一底一个都不能少。具体分类以后,就成为了较为简单的解三角形问题,于是可以轻松求解 【解析】 (2)分三种情况讨论: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几何知识点大全.docx

. 目录 一、形的知??????????????????????????????2 二、平行知点?????????????????????????????3 三、命、定理??????????????????????????????3 四、平移?????????????????????????????????3 五、平面直角坐系知点?????????????????????????4 六、与三角形有关的段??????????????????????????5 七、与三角形有关的角???????????????????????????5 八、多形及其角和???????????????????????????6 九、嵌?????????????????????????????????6 十、全等三角形知点???????????????????????????7 十一、称???????????????????????????????7 十二、勾股定理??????????????????????????????8 十三、四形???????????????????????????????8 十四、旋????????????????????????????????9 十五、知点????????????????????????????10 十六、相似三角形?????????????????????????????13 十七、投影与?????????????????????????????14 十八、尺作??????????????????????????????15

初中中考数学几何知识点大全 直线:没有端点,没有长度 射线: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长,没有长度 线段:两个端点,有长度 一、图形的认知 1、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它们是立体图形 3、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它们是平面图形 4、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转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展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长方体、正文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简称体 6、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 由若干个多边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若干个面的公共顶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注意:各面都是平面的立体图形称为多面体。像圆锥、圆台因为有的面是曲面,而不被称为“多面体”。 圆锥、圆柱、圆台统称为旋转体。立体图形的各个面都是平的面,这样的立体图形称为多面体。 7、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8、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9、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1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12、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3、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加起来为90,则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加起来为180,则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邻补角 :相邻的补角 14、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平行线知识点 1、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注意:对顶角的判断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

中考数学中的探究性问题动态几何(终审稿)

中考数学中的探究性问 题动态几何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中考数学中的《探究性问题——动态几何》 动态几何类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题目灵活、多变,能够全面考查 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关动态几何的概念,在很多资料上有说明,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了。本人只是用2005 年的部分中考数学试题加以说明。 一、知识网络 《动态几何》涉及的几种情况动点问题? 动线问题动形问题? ? 二、例题经典 1.【05 重庆课改】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y (2) 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 24 A (3) 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 个平方单位 5 P Q

【解】(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 x+b 由题意,得b=6 8k+b=0 3 解得k=-b=6 4 3 所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x+6. 4 (2)由AO=6,BO=8 得AB=10 所以AP=t ,AQ=10-2t 1°当∠APQ=∠AOB 时,△APQ∽△AOB. t 10 2t 30 所以=解得t= (秒) 6 10 11 2°当∠AQP=∠AOB 时,△AQP∽△AOB. t 10 2t 50 所以=解得t= 10 6 13 (秒) (3)过点Q 作QE 垂直AO 于点E. BO 4 在Rt△AOB 中,Sin∠BAO= = AB 5 O y y A P Q O A Q y B B B x x x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图 B 图 B 图动点问题 题型方法归纳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3 6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 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提示:第(2)问按点P 到拐点B 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 为边、OQ 为边,②OP 为边、OQ 为对角线,③OP 为对角线、OQ 为边。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2cm , ∠ABC=60o. (1)求⊙O 的直径; (2)若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 ,当BD 长为多少时,CD 与⊙O 相切; (3)若动点E 以2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 以1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20)((<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型24道:二次函数专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24道:二次函数专题 1.如图,直线y=﹣x+4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经过B,C两点,与x轴另一交点为A.点P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点P不与点B和点C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x轴垂线交x轴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①,过点P作y轴垂线交y轴于点N,连接MN交BC于点Q,当=时,求t的值; (3)如图②,连接AM交BC于点D,当△PDM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值. 2.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A(﹣3,0),B(1,0),C(0,3)三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1,P为抛物线上在第二象限内的一点,若△PAC面积为3,求点P的坐标; (3)如图2,D为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M,A,O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5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A,C两点,抛物线y=x2+bx+c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B. (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B点坐标; (2)若点M为x轴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MA、MB、BC,当点M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四边形AMBC面积最大,求此时点M的坐标及四边形AMBC的面积; (3)如图2,若P点是半径为2的⊙B上一动点,连接PC、PA,当点P运动到某一位

置时,PC+PA 的值最小,请求出这个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4.已知函数y =(n 为常数) (1)当n =5, ①点P (4,b )在此函数图象上,求b 的值; ②求此函数的最大值.(2)已知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A (2,2)、B (4,2),当此函数的图象与线段 AB 只有一个交点时,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 (3)当此函数图象上有4个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 4,求n 的取值范围.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如图),已知抛物线 y =x 2 ﹣2x ,其顶点为A . (1)写出这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A 的坐标,并说明它的变化情况; (2)我们把一条抛物线上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叫做这条抛物线的“不动点” . ①试求抛物线y =x 2 ﹣2x 的“不动点”的坐标; ②平移抛物线y =x 2﹣2x ,使所得新抛物线的顶点 B 是该抛物线的“不动点”,其对称轴 与x 轴交于点C ,且四边形OABC 是梯形,求新抛物线的表达式.

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汇编

年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汇编

————————————————————————————————作者:————————————————————————————————日期: 2

3 2017年中考数学选择题压轴题汇编(1) 1.(2017重庆)若数a 使关于x 的分式方程2411a x x +=--的解为正数,且使关于y 的不等式组()213220y y y a +?->???-≤? 的解集为y 2<-,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的和为( ) A .10 B .12 C . 14 D .16 【答案】A 【解析】①解关于x 的分式方程,由它的解为正数,求得a 的取值范围. 2411a x x +=-- 去分母,得2-a =4(x -1) 去括号,移项,得 4x =6-a 系数化为1,得x = 64a - ∵x 0>且x≠1,∴64a -0>,且64 a -≠1,解得a 6<且a≠2; ②通过求解于y 的不等式组,判断出a 的取值范围. ()213220y y y a +?->???-≤? 解不等式①,得y 2<-; 解不等式②,得y ≤a ;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y 2<-,∴a 2≥-; ③由a 6<且a≠2和a 2≥-,可推断出a 的取值范围26a -≤<,且a≠2,符合条件的所有整数a 为-2、-1、0、1、3、4、5,这些整数的和为10,故选A . 2.(2017内蒙古赤峰)正整数x 、y 满足(2x -5)(2y -5)=25,则x +y 等于( ) A .18或10 B .18 C .10 D .26 【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解质因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多项式的乘法,能列出满足条件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由两数积为正,则这两数同号.∵25=5×5=(-5)×(-5)=1×25=(-1)×(-25)

初中数学中考几何综合题[1]

页眉内容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综合题 Ⅰ、综合问题精讲: 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往往图形较复杂,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解几何综合题,一要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二要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同时,也要由未知想需要,选择已知条件,转化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几何综合题,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 本图形. ⑵ 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 ⑶ 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数 学思想方法伯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 Ⅱ、典型例题剖析 【例1】(南充,10分)⊿ABC 中,AB =AC ,以AC 为直径的⊙O 与AB 相交于点E ,点F 是BE 的中点. (1)求证:DF 是⊙O 的切线.(2)若AE =14,BC =12,求BF 的长. 解:(1)证明:连接OD ,AD . AC 是直径, ∴ AD⊥BC. ⊿ABC 中,AB =AC , ∴ ∠B=∠C,∠BAD=∠DAC. 又∠BED 是圆内接四边形ACDE 的外角, ∴∠C =∠BED . 故∠B =∠BED ,即DE =DB . 点F 是BE 的中点,DF ⊥AB 且OA 和OD 是半径, 即∠DAC =∠BAD =∠ODA . 故OD ⊥DF ,DF 是⊙O 的切线. (2)设BF =x ,BE =2BF =2x . 又 BD =CD =21 BC =6, 根据BE AB BD BC ?=?,2(214)612x x ?+=?. 化简,得 27180x x +-=,解得 122,9x x ==-(不合题意,舍去).

中考数学专题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提纲 学生: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时段: 中考数学专题8 动态几何与函数问题 【前言】 在第三讲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动态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但是那时候没有对其中夹杂的函数问题展开来分析。整体说来,代几综合题大概有两个侧重,第一个是侧重几何方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代数知识来考察。而另一个则是侧重代数方面,几何性质只是一个引入点,更多的考察了考生的计算功夫。但是这两种侧重也没有很严格的分野,很多题型都很类似。所以相比昨天第七讲的问题,这一讲将重点放在了对函数,方程的应用上。其中通过图中已给几何图形构建函数是重点考察对象。不过从近年中考的趋势上看,要求所构建的函数为很复杂的二次函数可能性略小,大多是一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式,体现了中考数学的考试说明当中“减少复杂性”“增大灵活性”的主体思想。但是这也不能放松,所以笔者也选择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复杂计算题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 真题精讲 【例1】 如图①所示,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y 轴正半轴与x 轴负半轴上.过点B 、C 作直线l .将直线l 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1)将直线l 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 为t (t≥0),直角梯形OABC 被直线l 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 ,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OM 为线段,MN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 为射线,且NQ 平行于x 轴,N 点横坐标为4,求梯形上底AB 的长及直角梯形OABC 的面积. (2)当24t <<时,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例2】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 (2)记OEF E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