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1)、社会腐败对公益事业的侵蚀,包括违规从事营利性商业活动,财务管理混乱带来的违规与腐败,公共事业组织的官僚化倾向。(2分)

(2)、“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第一,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会损伤人们的“善心”、“同情心”和“爱心”,从而使得社会成员对公益事业失去信心和兴趣,影响公共事业组织资金的来源和业务的拓展。第二,社会道德滑坡波及公共事业组织的志愿人员和专职的工作人员,影响公共事业自主公共责任的实现。(2分)(3)、薄弱的社会监督包括“观念缺失”——公众监督意识薄弱,新闻舆论监督的无力,民间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缺失。(2分)

(4)、“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以社团为例,民政部门、业务主管单位、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为社团的官方监督部门。因此政府对公益机构的监督主体是多元化的。理论上,就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形成“集体行动的逻辑”: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的尴尬状况。实践上,形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3分)

而作为社团的直接管理机构的民间组织管理司又存在着人手不足的情况。

(5)、“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许多公共事业组织的产生和政府部门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人员配备、经费来源、组织机构的设置都受政府控制,这就使得公共事业组织具有不同程度的官方特征,造成特定时期公共事业组织官方性与民间性并存的二重性组织特征。(2分)

(6)、“双重俘获”——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主管部门对公共事业组织的俘获表现: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兼任社团领导职务,社团成为安置闲散人员的分流渠道,社团活动的大小取决于主管部门的开明程度。

公共事业组织对主管部门的俘获表现在主管部门对社团俘获以自身的俘获为代价的,他们必须设身处地为社团考虑。一些领导接受社团的馈赠,则出于特殊考虑为社团拨付资金,甚至利用社团帐号逃避财务制度,谋取私利。(2分)

从“211”工程的出台到“985”工程,以及扩招政策的深入民心,无不说明政府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高等教育的管理中。试述政府要介入高等教育建设的必要性

2、高等教育自身属于准公共物品。(1分)根据准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特性,(1分)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表现为它可以通过改变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给个人带来很强的内部性,表现为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增加了知识,掌握了技术,从而提高适应社会和获取工作的能力。相应地,随着个人教育程度地提高和能力的增强,用人单位获得的是质量相对较高的劳动力,因而愿意支付更高的劳动力价格,受教育者也能获得较高的报酬。同时,高等教育通过受教育者的培养,让其适应社会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解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后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分)

高等教育的外部性还表现在:社会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教育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随着教育普及程度提高,人命的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实现了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3分)

就政府而言,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之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政治性公共事务的扩大产生的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是政府;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律化,规范化,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2分)

政府介入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在高等教育市场上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必须要政府加强管理和干预;高等教育高额的经费来源使所有的私人集团无法足量提供,也只能由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最后,教育一定程度上也反应着统治阶级的意旨,也必须用政府的统治力量加以规范,更巩固其统治。(4分)

试述市场不能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首先,从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上来看,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或者是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大众的公共需求,是为整个社会提供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为主。要分析市场能不能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也就是要分析市场能不能正确地提供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4分)对于准公共物品而言,因为准公共物品具有正外部性,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分)

而对于市场自身发展来说,或者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其行为主要由经济理性决定,即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1分)假设市场或者企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提供准公共物

品,让市场来提供准公共物品,必然出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来,提高了原来准公共产品的需求价格,根据经济学中的供求和需求曲线相交的原理,必然导致均衡价格上升,而需求量下降,这个对整个社会的准公共产品的需求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因此市场不能提供准公共物品。(3分)

对公共产品而言,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市场也不能提供。(1分)根据非竞争性的定义,是每个消费者消费该物品不影响其他人消费该物品的质量和数量,但是并不意味着提供该物品不需要成本。正是物品的提供方需要为该公共物品提供必要的成本,市场或者企业也必然出于自身营利的目的出发,抬高价格,从而导致需求的不足。

非排他性指每个消费者并不排斥其他消费者共同消费该物品。市场或者出于营利目的要求收费,但是想路灯等公共物品,只要经过光照范围就能享受到服务,并不是收费可以约束,一定要为享受这项服务而收费,只能是出现“搭便车”这样的后果,很多人同样可以通过不付费的方式享受服务。(3分)

利用准公共产品判定方法,联系实际,对高等教育做准公共性分析

1、首先,从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上来看,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或者是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大众的公共需求(1分),是为整个社会提供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为主(1分)。要进行高等教育的准公共性分析,也就是要分析高等教育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表现不足,并具有正的外部性,即外部经济。(2分)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因为是准公共物品,因此具有正外部性,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分)

高等教育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们不仅通过个人享受高等教育的服务而提高了个人素质,为将来实现个人价值,即就业和为社会服务都提供了良好智力保证。(1分)另外,大学生们通过个人受高等教育,也提高了群体青年人的受教育水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的素质,为地区发展特别是乡村地区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贫困地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一个侧面提升了我国的经济水平。(1分)

高等教育并不具备完全的非竞争性,即每一个大学生入学后享受的教育的质量和数量是由于扩招以及高等教育这种特殊的宽松管理体制等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而有所不同。每个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上,主观的努力程度有所不同,学生的公共设施以及教学条件也由于过多的本科学生同以往相比有所下降;每个教师承载的教学压力也逐渐增大;学生食宿等空间也缩小许多,等等都体现出高等教育不具备完全的竞争性。(3分)

高等教育同样不具备完全的非排他性。几乎每一位大学生入学享受高等教育服务的同时都必须或多或少的支付必要的学费,这就表明高等教育的排他是不完全的。(3分)因此高等教育就是准公共物品。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 一是工作态度不认真,存在敷衍了事、马虎不仔细、糊弄应付的情况,甚至对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工作不按要求、不听指示,置若罔闻,导致工作出现差错。 二是工作质量、效率不高。有的员工效率倒是很高,可是质量却差;有的员工讲究质量,但效率却低。有的员工存在等靠的现象,发现问题 不及时上报,不拖到最后不去做,导致工作比较被动。 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浮皮潦草,得过且过,甚至自以为是,嘴上 说的多,实际做的少。 四是工作中不愿意负责任,一方面在出现困难、出现问题时,不 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或是置之不理、不管不顾,或是死挺硬撑,大有一 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另一方面存在推诿、推脱的现象,尤其是在出现 问题时,不是从自身方面找原因,而是要么找一些客观原因,要 么推到别的同事身上。再不然就以“没做过” 、“做不了”、“不会做”为借口,这样的理由能站得住脚吗?还有互相扯皮的现象,使得某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耽误了工作,影响了同事感情。 五是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特别是涉及到两个人做同一性质、同样的 工作时,缺乏默契,缺乏配合,缺乏沟通。更有甚者,互相拆台,

互相诋毁,暗地里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六是工作缺乏主动性,对于本职工作和分内应承担的事情,领导 不交待、不嘱咐,从不会主动去做,就是领导“一拔了一动腾”。 七是工作方法不当,很多时候都显得陈旧,不愿意思考,不善于总结,总是以旧有的工作标准衡量新的工作,就认为已有的工作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 八是服务态度不到位,特别是在不能及时帮助业务部门解决问题时,解释的态度、解释的效果不够好,使个别部门、个别员工不满意我们的服务。 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么多的问题,我想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我个人角 度来讲,管理不够严格、不够规范。平时对大伙要求的多、要求的 严,可是出现问题,处理的宽、处理的软。二是从大家角度来说,自我要求不严格,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积极性不主动,工作标准不细致。 针对以上问题,要调整工作方法,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总的来说,要严格管理,要严肃纪律,要严明奖惩。具体而言: 一是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解决“互相推诿、扯皮”和“工作标准低、作风不扎实、得过且过”的问题。每个人要自我归纳 一下所负责的工作,并以书面形式上交。办公室要制定岗位职责,规

组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思考doc资料

组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思考 组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思考近年来,我县组织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为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干部工作方面主要表现为个别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与肩负的历史使命不相适应;少数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与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一是干部的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导致干部考核的标准难确定。干部由于层次的不同、类别的不同、岗位的不同,所要求达到的实绩目标也会不同,但是目前普遍没有建立因人、因岗而异的科学完备的干部考核目标体系,导致评判标准单一,针对性不强,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二是考核的方法不够完备。目前干部考核通常采用的是民意测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个别谈话和座谈等方法,对干部岗位特殊性考虑不多,不能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特别是在民意测验和民主推荐中个人因素较为突出,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干部德才表现。三是干部实绩难考核。目前干部实绩多采用量化手段,重视“数字”,但在考核过程中却缺乏科学的手段方法进行有效甄别,“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现象也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是干部“下”的标准难把握,相形见绌的干部难界定。由于干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干部的考核和监督工作还有一定差距,再加上领导工作本身的复杂性,致使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有相当的难度。二是干部工作中存在“好人主义”。有些干部在工作中政绩平平,毫无建树,但不少同志认为,这部分人虽然无功,却也无过,即使有些小毛病、小缺点,也无关大局,无关原则,为干部的“下”设臵了障碍。三是“下” 的配套政策不完善。目前研究干部如何“下”的政策多,而对“下”的干部进行妥善安臵和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滞后,干部下来以后的安臵办法不多,渠道不畅通。一是惩罚性监督多,事前防范性少,对如何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干部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重视不够。二是干部监督中的难点突破不够。“一把手”监督和“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未取得大的突破。特别是在领导八小时以外监督方面,怎样做到既严格监督,又合情、合理、合法方面措施和办法不多。三是单项制度较多,体系完备不够。四是监督渠道虽多,整体联动不够。当前实行干部监督的渠道很多,既有党内监督,又有党外监督,既有上级的监督,又有同级和下级的监督;既有专门机构监督,又有社会舆论监督,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监督渠道彼此协调不够,尚未形成“联动”效应。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虽然每年都在搞,但在数量和质量上还须进一步提高。如在干部辞职、降职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性文件,干部民主推荐,考察预告等程序还不规范,干部监督工作督查员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等。目前我县招聘干部中正科级职务的16 人,其中乡镇党委书记5 人,乡镇长3 人。这些同志常年在乡镇工作,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身份所限,不能进入城区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乡镇班子建设和个人工作必将产生影响。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干部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领导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学习理论和业务的自学性、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的实际水平作为考察、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用发展是硬道理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在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上下功夫。四是要把思想政治建设的落脚点放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心系群众,多办实事,做人民群众的忠实公仆。要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不动摇、标准不走样、程序不变通、纪律不放松,以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严格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办事。同时,要大力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重点是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考察机制;积极研究和建立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以实绩为核

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

————————————————————————————————作者: ————————————————————————————————日期: ?

第一章 1.什么是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为什么政府要管理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政府必须积极有为。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 3.如何认识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 公共性。非营利性。专业性。基础性。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公共事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如何管理公共事业? 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 第二章 1.政府组织有何特征和体制优势? 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解决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垄断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解决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垄断问题。 2.政府失灵有哪些具体表现 短缺或过剩。信息不足。官僚主义。缺乏市场激励。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3.公共事业组织有何体制优势和局限性? 缺:一般局限性。筹款不足。狭隘性。家长作风。业余性。中国事业组织还有的缺陷。缺乏独立性。组织性质杂乱。组织立法滞后。产权制度不尽合理。自律机制不健全。 优:相对独立性。专业性。接近性。灵活性。非营利性。低成本、高质量。在培养互助精神上更具优势。 4.市场机制在发展公共事业中有何优势和局限性? 优:有效配置各类资源, 加快市场主体优胜劣汰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市场主体间联

[组织人事]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组织人事]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基层党组织存在问题 1、部分党支部凝聚力不强,作用不突出 一是党支部在群众中缺少凝聚力,群众主心骨感弱化。在走访调查中,很多群众对村党支部的态度由过去的“信任”到现在的“淡漠”,认为村党支部在广大村民中威信高的人只占30%左右。二是党支部在党员中缺少凝聚力,党员归属感淡化。走访中,认为村党支部能在党员中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的党员只%。三是党支部作用不突出,党员群众认可度减低。基层党支部组织开展活动少,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村务工作所代替,个别村的党员活动阵地利用率低。 2、部分支部书记核心作用不能显现 “村子富不富,关键是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是班长。”这是农民群众对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最通俗最准确的概括。村支部书记是村党支部战斗力的集中体现,然而不少群众对有的村支书产生了信任危机。“讲话群众不听,许诺群众不信,指挥群众不动”,这种现象在经济落后村和边远村较为严重。 3、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 党员“双带”作用发挥不够,党员致富能力差。农村党支部出现了“老少边穷”现象,即党员年龄老、党员比例少、支部在农村政治经济工作中趋于边缘化、党员和党支部穷。加之,有能力的年轻党员都外出务工,留在村上党员年龄较大,思想保守,很难在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 4、远程教育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劳作等杂事较多,远程教育播放时能长期按时参加观看的较少,党的政策方针及致富技术广大群众不能深入了解,远程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原因分析 1、支部班子弱,两委会凝聚力不强。 个别村两委主要成员搞不团结,互相争权,不能形成合力。对党委交办的任务执行和落实力度不够,作风浮夸,工作随意性强。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凭主观老经验老办法,造成不同程度的工作失误,影响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号召力,给农村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 2、支部书记弱,党员队伍年龄老化。 虽然我们有不少村党支书主观上是孜孜不倦地为农村努力工作,但是部分

公共事业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事业:就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社会活动。 特点:第一,公共性P.4 第二,公益性 第三,非营利性 第四,服务性 2.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政府对公共组织进行规范,同时为促进其发展以满足社会 公共需求,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3.非政府组织: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活动,实行非强制性、非等级和非利润取 向的网络型体制。 4.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 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特征:第一,事业单位的性质是社会公益性组织。 第二,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是国家机关或其他国有机构。 第三,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是国有资产。 第四,事业单位的组织目的是从事社会根本服务。 第五,事业单位的活动领域主要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 5,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特征:第一,非政府性 第二,自愿性 第三,共同性 第四,非营利性 第五,自我约束性 6,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 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 会组织。 主要包括:民办的大学、医院、科学研究院、体育俱乐部、福利院、职业培训学校、法律援助中心和艺术表演团体。 7.基金会: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为目的,按 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特征:第一,基金会存在的依据是基金,而不是组织或个人,这是与其他非政府组织最显著的不同,据此也有人称基金会是“财产结社” 第二,基金会基金的来源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捐赠就意味着是自愿的、不图回报的 第三,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从事公益事业。 8.公共支出:一般是指政府为完成其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多种活动 的财产资金的支付。就其本质而言,公共支出反映了政府的政策选择, 是政府职能的成本。 9.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由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体包括各种民间组织参与公共 事业管理、参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方法 10.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其中主要是竞争机制,提供公

领导班子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领导班子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领导班子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一些呢?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应对呢?领导班子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为 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领导班子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当前基层党组 织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 在活动的领导队伍上存在低标准现象。主要表 现在:部分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缺乏组织基本组织生活 的足够热情,对正常的党务工作程序不熟悉,甚至对党 支部的议事范围、议事原则和议事程序还掌握不够,自 我要求标准不够高,致使组织生活出现必要的程序被简 化,甚至图形式、走过场。 ( 二 ) 在活动的形式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主要表现 在:支委会多,支部党员大会少; 思想汇报多,民主生活 会少 ; 党课教育多,党小组会议少。 ( 三 ) 在活动内容上存在三个混淆现象。主要表现在: 用行政会代替支委会,本来是支委会研究的事情,开行 政会去研究 ; 用支委会代替支部党员大会,本来是全体党 员参加讨论的重大问题,往往只开支委会研究决定; 三是用工作讲评代替支委会报告工作。 ( 四 ) 在活动效果上存在质量不够高现象。主要表现

在 ; 党管干部力度不大,较为普遍地存在不愿管、不敢管 的现象,发现问题往往视而不见、见而不管; 民主生活会 的开展批评多数流于形式,自 我批评避重就轻,开展批评蜻蜓点水,往往是只谈 自己不谈别人,只谈下级不谈上级,只谈现象不谈实质, 只谈共性不谈个性,使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评功摆好会或 一团和气会。 二、形成原因 ( 一 ) 对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 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之所以基层组织生活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关键就 是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当前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较为普遍地存在,只要依 据条令条例及内务规定办事,把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限完成,不出事就行了,组 织生活制度落实的好坏无关紧要的错误认 识; 少数基层支部委员认为,基层党支部关键是发挥好支委会和支部党员大会的 作用,把握住重大问题这个关键,其余组织生活制度是否落实没多大关系,缺乏 对基层组 织生活的系统性、关联性认识 ; 多数基层普通党员则认为,基层工作繁重,执勤训练任务太多,要落实的硬指标太 多,组织生活制度是软指标,落实不落实不会影响到单位大局。 二是基层党支部书记和骨干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学习,

公共事业组织的设立制度

公共事业组织的设立制度 班级:110805 学号:20114080535 姓名:马丛静 摘要:通过对我国与外国的公共事业组织的设立制度的比较,找出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设立制度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组织设立设立制度管理体制现行法 正文: 公共事业组织设立是指设立人(发起人)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为组建公共事业组织并取得主体资格而必须采取和完成的法律行为。它并不是单一的行为,而是一系列的法律行为的组合。设立不同于设立登记,登记仅是设立行为的最后阶段;设立也不同于成立,成立不是一种法律行为,而是设立人取得主体资格的一种事实状态或设立人设立行为的法律后果。所以,公共事业组织设立的实质是一种法律行为。设立制度是指规范公共事业组织设立行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 对于公共事业组织来说,其设立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是公共事业组织的自身公益性的特点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发展公共事业之需。 公共事业组织设立的一般包括:设立条件、设立程序、设立的法律后果等。下面是外国的公共事业组织设立与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设立的一些特点。 (1)设立模式 各国法律规定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设立:异议原则和登记原则。在英美法系国家最为流行的是异议原则,公共事业组织创办时只要符合法律程序没有异议,即被视为合格的公共事业组织;异议机关可以是税务机关,也可以是类似于英联邦慈善委员会或美国州检察长等法律机构提出。这样的设立模式具有灵活性,便于大量的公共事业组织的产生,包括各个领域的设立。登记原则适用于大陆法系国家,要取得相关资格的公共事业组织,必须到政府有关部门去登记,并向该部门证明其已具备条件。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的设立就是采用的登记模式。这种模式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要求较为严格,不利于公共事业组织的大量产生。 (2)设立条件 根据《条例》的规定,社会团体必须具备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团体会员,必须具有固定的住所,必须有专职工作人员,必须有3万元(地方性团体)或者10万元(全国性团体)以上的活动资金,社会团体必须取得法人资格。这些条件比较苛刻,它剥夺了人民组织较小规模、较为松散、较为灵活的社会团体的自由。在其它国家如日本的要求基金会为300万美元。 在活动范围方面:一是符合宗旨与目的,二是对从事商业活动的限制:1)完全禁止公共事业组织参与任何具有商业目的的活动(菲律宾);2)限制:如新加坡禁止与非赢利目的无关的商业活动;澳大利亚、泰国、越南允许商业活动,条件是商业活动所得用于更广泛的非赢利目标;韩国允许商业活动,条件是不但商业活动所得用于更广泛的非赢利目标,而且事先必须获得政府批准(韩国);3)放开:作为合法行为的商业活动不受限制(印度尼西亚)。但是我国现行法允许民间设立各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但是在所从事的领域上以及政治倾向上仍然有严格的限制。以从事政治活动或者宗教活动为目的的公共事业组织事实上被禁止依照两个条例设立,而仅可能根据政府的特许而成立。公共事业组织的发起人或者负责人的政治倾向可以被作为不批准公共事业组织成立或者撤销的理由。

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个人工作中缺点和不足

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个人工作中缺点和不足 1、欠缺对学习认识的高度。由于平时较多的工作加以延误,产生了“学不学不是很重要,做到工作才重要”的以干代学的,没有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2、欠缺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平时的学习中,只注重看些时世新闻之类书籍,对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涉猎较少;只注重基本的材料 方面的知识,对有一定深度的业务知识涉猎较少。学习的知识缺乏理论上的深度和广度,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学习停留在表面上。 3、做为一名基层领导,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没有开创进取的 精神,总是用老眼光分析问题,没有开拓创新意识,安于现状,不思变革,只注重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 4、创新意识不够强。看待具体工作习惯使用书本,不善于与实 际工作相结合,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倾向,做事缩手缩脚,敢试敢闯、求新求变的意识不够强。 5、工作方法不够活。自己认准的事理,就抓住不放,甚至自以为是,不善于吸取他人意见,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差,在处理问题上特别是紧急突发事件的问题上优柔寡断不够不够灵活,方法不够多。

6、作风上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在工作中听不进不同的批评和意见,自认为自己什么都对,对什么都懂,其实都是一知半解,没有竭力维护好群众的正当利益。自我要求不够严,严以待人,宽以待己。 1、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办事心切,处事不够干练,想问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虽然能基本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但在工作中面对困难面对压力也感到力不从心,缺乏工作动力; 2、有时处理问题思路不够清晰,使得开展工作起来比较被动;工作开展中也缺少积极开拓创新,协调能力有待加强; 3、缺乏工作经验,面对问题过于急躁,一心想干点事情,做点成绩,但缺少全盘筹划,工作不够谨慎周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有待领导同事的进一步指导改进。 4、业务学习方面:学习劲头不够足。自己习惯用什么学什么,今天学点这、明天学点那,结果什么都懂点,什么也不精,学到的知识不系统、不透彻。对学习的重要性和自觉性落实不到行动上。对学一行、精一行的恒心和毅力不够。

企业团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企业团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摘要:如何找准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准确把握共青团发展的新趋势,是摆在共青团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解决以上问题,企业团组织必须要弄清当前工作中主要存在哪些影响和制约共青团发展建设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找准问题的突破口。 关键词:企业团组织;共青团工作;团组织建设 一、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 回顾近年来我单位团的工作,我们深刻剖析,查找总结出了一些影响和制约团组织工作的主要问题,并多次召开团建研究专题会议,对当前企业团组织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企业团组织普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共青团发展的共性问题。 (一)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力度不够 以我单位为例,我们有35岁以下青年近四千人,专职团干部仅有团委书记1人、干事2人,其余76名基层团干部均为兼职人员,按照集团实行的定员定岗工作,基层单位未设立团干部岗位,团干部均被定岗为其他工种。处于“名不正言不顺”境地。相应的,这些单位团的学习活动开展没有影响力,对青工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久而久之,团员青年对团意识淡薄,对团活动漠不关心,少数基层团支部成为有名无实的“一个人的团支部”。导致基层团组织在单位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下降,给团员发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致使共青团没有相应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没有也不能真正发挥凝聚青年的作用。

(二)团的教育和活动能力降低 由于受社会风气及大环境的影响,企业中青年的思想越来越活跃,传统的团内教育和活动形式的单一化与团员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形成一定落差,致使团组织活动不能吸引青年参加,即使团组织筹备举办大型集体活动,但由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以生产效益为中心,团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在内容、时间、人员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加上大部分基层单位也因为生产任务紧张、人员紧缺等原因,不能抽调青年参与,致使团组织服务青年、教育青年的能力降低。 (三)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环境有待改善 在企业基层单位,共青团在带领团员青年在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建功立业、贡献力量的工作实质被改变,一些企业的主要党政领导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团组织的重要性,在相当一部分企业里,未按要求贯彻落实团中央规定的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不能够为基层团组织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物质支持,甚至一些基层单位党政认为团干部的设立就是为了撰写各类总结材料、填写各类记录、代替自己学习开会听电话、跑腿办杂事的“秘书”,对团的工作缺乏指导和支持,不能为团组织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从而导致了团组织牵头举办的一些活动不能顺利得到落实和开展。加上特有的“秘书”身份,一些厂房、车间的团干部很少能接触到单位生产,致使一些单位青年职工对团干部认识片面,认为团干部只会写不会干,没什么实际本领,一定程度上对团干部有所轻视,不愿意加入团的组织。

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心和基础,抓好党支部建设对于更好地履行党政职能、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良好形象至关重要。近些年来,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党支部建设,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但党支部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当前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党支部建设有“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党支部贯彻执行党内制度的力度不够,注重形式比较多,讲求实效比较少,存在着制度挂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在党支部建设方面追求的是“形式新颖”,不太注重实际内容,各种载体不断翻新,而能够坚持下去的却很少,更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开花结果”上。 第二、党组织生活有“重表象、轻质量”的倾向。支部组织生活重表象,在开处务会时顺便说说党建方面的事,用业务会代替组织生活会。尤其是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不够理想,讲成绩多,提问题少,缺少批评,抱着“多种花,少种刺,留着人情好办事”的态度。自我批评是轻描淡写,泛泛而论,点的问题谁都能对上,批评与不批评没有什么两样。对支部存在的问题不敢认真开展批评,达不到解决自身问题的目的。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找几篇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读一读,党员有没有听进去,听进去多少,效果如何就不管了,把教育活动单纯当成了任务。 第三、党支部工作有“重传统、轻创新”的倾向。党支部活动都是会议式、教育式。书记讲,党员听;领导部署,党员记。主要负责人缺乏创意,怕动脑筋,怕花时间,党员则感到枯燥乏味。 第四、党支部活动有“重党内、轻党外”的倾向。开展党的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凝聚人心,集聚人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党支部一般都把活动空间封闭在支部党员中,缺少与党外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党的建设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联系群众,贴近群众。党支部却没有意识到:把非党员吸引到党支部活动中来,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是我们党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和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 第五、党支部建设有“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只顾抓“实”的,不想务“虚”的,只埋头抓经济工作,抓业务管理,把业务工作当成硬指标去完成;而对支部建设思考得少,把党建工作看成是可完成可不完成的事,致使党支部建设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对策建议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其基础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十分突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党支部建设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支部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相比差距甚远。基于此,要加强和改进机关党支部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围绕中心,提高党支部服务大局的能力 各部门的职能不同,任务不一,但党组织紧紧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党支部只有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活动,才能确保党支部工作的正确方向,使党支部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同时,也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要

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突出问题 1、人员结构趋于合理,但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一是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据调查统计,我部23名干部法律类毕业的16人,约占69.5%;管理类毕业的3人,占13%;文史哲类毕 业的2人,约占8.7%。由此可见,我部干部理科毕业的人员少,系统学习过并懂得经济管理知识的不多,而学过法律、文史哲等文科专业知识的干部占绝大多数。二是性别结构搭配失衡。20xx年以前我部只有1名女干部,现有女性组工干部4人,男女性别比依然高达4. 75:1,性别搭配的比例依然不太合理,对女性组工干部在开展组织工作中的优势重视和发挥得不够。 2、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是理论素养有欠缺。有的干部对理论学 习根本没有深入研学的兴趣,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系统性、经常性学习不够。平时搞政治理论学习也只是读读报纸、看看文件,对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理论理解得不透,因而理论功底不牢,理论水平不高,思路不开阔,运用理论指导组织工作实践的能力比较弱。二是知识面偏窄。有的干部到组织部门工作的时间不长,只熟悉与自己岗位相关的组工业务知识,对整个组织系统的工作业务还不能全面地、熟练地掌握。有的干部对领导科学、行为管理学、心理学等与组织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很少去学习运用,对工业、农业、财税等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也了解和掌握得不多。据调查统计,有近74%的干部平常最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三是组织协调能力较弱。有的干部沟通能力不够,搞好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同事之间,以及与上级、同级、下级之间的关系协调做得不够,推动工作乏力。总之,目前组织部门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 3、工作作风比较扎实,但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一是干部激情逐渐消减,内动力不强。随 着在组织部门工作时间的慢慢拉长,有的干部开始在工作上有混日子的思想,把主要精力花在迎来送往搞应酬的时候多,花在积极进取干工作的时候少,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干部的精神状态不够振奋,争先创优的思想观念比较淡薄,工作目标定得太低,工作一般化、表面化。有的干部认为进了组织部等于进了“保险箱”,进取心、事业心减弱,工作缺少冲劲。有的干部“甘当人梯”思想树立得不牢,攀比政治待遇,思动思迁。二是特色工作明显欠缺,创新力不强。有的干部工作中求稳怕乱的惯性思想占主导,习惯于跟着做,习惯于“穿新鞋,走旧路”,被动应付上面检查的时候多。有的干部工作上想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举措,在如何推动工作上台阶、创特色上想得不深,工作年复一年,不少工作始终是山河依旧。即使有些工作有所创新,也只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没有什么重大突破,没有多少影响。三是机关纪律有所松驰,约束力不强。有的干部上班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有的干部利用上班时间办私事,有事不请假等作风散漫的现象。有的干部自我约束力不强,随意接受基层单位的吃请。 二、原因分析

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组织工作存在问题及促进工作有效开展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上热下冷。近年来,组织部门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对工作的创新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上级要求、文件、活动安排越来越多。虽然上级部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却出现了基层不理解、不参与、不知道的情况,即使收到通知,按照上级部门安排开展活动,也会出现敷衍应付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除了上级文件和活动与基层实际不相符外。首先经费不足是很重要的原因。部分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经费,上级部门在这些方面不能提供帮助,这种“只想让马跑,不给马吃草”的做法,自然而然的会遭到基层的抵触。其次,部分基层党委和党员对组织工作认识不到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实践组织工作的主体,是具体的执行者。但一些党员干部对组织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只重视“面子”,轻视“里子”,把上级组织部门安排的任务简单的理解为多开几个会,多张贴几幅标语,多喊几句口号,盲目地在形式上搞“排场”,结果表彰先进党组织和党员一大批,而活动成效却微乎其微,收获的只是一叠“红头文件”和一个个的奖牌奖杯,出现冷热两重天的局面。 二是上下脱节。组织工作只有与基层结合,以基层的实际情况为工作的准入点,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才能有效开展。

目前组织工作上下脱节的情况普遍存在,上级要求与基层实际不相符,难以找到结合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上级组织部门的工作与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不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离开中心工作,组织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组织工作有效服务和保障大局工作的实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镇街根据各自优势和资源,促进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各有侧重,而上级组织部门开展的活动,通常是“一刀切”,很少考虑到各乡镇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上级组织部门安排的工作与基层当前的中心工作在时间或其他方面相互冲突时,基层党委和组工干部会很难取舍,导致如此便导致组织工作的上下脱节。 三是执行不力。上级要求政策在层层传达的过程中,因为各种主观、客观原因的制约影响,落实程度层层打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党员对组织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组织工作是虚的,组织工作部门没事找事做,不主动为组织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仅仅在口头上布置,在工作中不采取得力措施落到实处,有的单位存在业务工作忙而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组织工作等现象。二是部分党员认为党组织的权威性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既不愿把自己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和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及时向党组织反映,也不愿积极主动承办、联系、协调抓好组织工作。 二、意见建议 一是多开展走基层访党员的调研活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是获取真知、汇聚智慧、促进决策的“源头活水”。作为

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主要

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主要

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二O 年月日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2) 一、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涵义与特点 (2) 1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涵义 (2) 2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特点 (3) 二、公共事业单位科学发展的必要性 (3) 1时代的要求 (3) 2自身的要求 (4) 3人民群众的要求 (4) 三、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制存在的问题 (5) 1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5) 2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路径 (5) 3缺乏改革的整体配套条件 (5) 4我国公共事业服务监管存在问题 (5) 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策略分析 (6) 1善于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6) 2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革发展落实方案 (6) 3积极运用多元的管理手段 (7) 4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7) 5切实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8)

内容摘要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想扫清这些障碍,重新理顺改革思路,不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更要从理论深度上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指导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实施。本文结合公共事业单位的特点,提出了推进公共事业单位改革、建立新的公共服务体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探讨 引言 公共事业单位存在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有力推动了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综合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保障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社会公益的性质。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总特点是国家统管,高度集中统一,是顺应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格局。事实上,我们也曾进行过一系列改革,例如通过简政、放权、让利、创收等方式来弥补财政资金不足,扩大事业单位的自主权等。但是,由于改革的目标不明确,同时期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以及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没有同步,因而整个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并没有改变。传统公共事业包括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民办非企业,鉴于我国社团与民办非企业起步晚、力量弱、不成规模的客观情况,事业单位成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实际主要承担者。我国政府在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还很不平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我国的公共服务水平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特别是在如何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

遵守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遵守政治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的行为规范,是党最重要的纪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对于巩固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至关重要。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严守政治纪律作为增强党性的一项基本要求,做严守政治纪律的表率。 政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遵守政治纪律不够严格。对照党章的要求和党的政

治纪律十不准,发现自己在有些方面做得不够或不好。比如在朋友聚会、同事或家人的交流过程中,对一些发表损害党的形象、诋毁党的信誉的言行时不敢直面斗争,有时还随声附和;对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些政策有评头论足的现象。二是存在一些违规违纪现象。在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出台之前,自己也是随波逐流,特别对一些明显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没有拒绝。主要是党性意识淡薄了、思想麻痹了,不能明辨是非,对一些不良倾向和不良作风习以为常,逐步成了一种工作方式。比如参加迎来送往的宴请活动等。三是理想信念有所弱化。对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特别是民族宗教政策有时认识不深、理解不透,有时也会妄加评论。对打击“三股势力”和暴力恐怖犯罪行为主动发声。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行系统的学习不够,致使自己的政治敏锐性不够强,遇有突发或重大政治事件时会不知所措,不能够看到事件的本质;对与“三股势力”及新疆反分

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三股势力”利用各种方式从事渗透破坏活动的警惕性不高、敌情观念不强。四是政治鉴别力不够强。对“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实质领会不深,不能入脑入心,自觉遵循。有时对错误言行、负面言论缺乏基本的鉴别力。五是执行力不够强。对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自治区党委的重大战略部署,有理解不深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有所欠缺,缺乏对策和方法,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等靠要思想,破解难题的办法、手段不多。 “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形式主义方面。一是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

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公共事业的现状 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并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对广大农民来说特别重要的医疗、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和基础建设等主要方面更是问题突出。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有近7000 万户农民的住房需要改善,1.5 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 的村庄还没有通电,6%的村子还没有电话,全国农业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工程配套率不足70%,X 低产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5% 左右。在文化教育上,据统计,我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 农村,在农村劳动力X ,小学文化以下的占40%,初X文化的占48%,高X文化的占12% , 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 %。由于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农民自身经济负担沉重,农村X 一些孩子上不了学,一些孩子X 途辍学,几乎成为一种正常现象。而由于缺乏较好的基础教育, 依赖这一基础才可进行的职业技术、技能的教育也必然落空。科学文化教育跟不上农村发展要求, 农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难于提高, 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村、农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在公共卫生资源的分享上,我国农民长期以来仅能享有20%公共卫生资源。在医疗卫 生体制改革过程X,农村医疗领域又出现了“市场化过度”的现象,一些本应由政府承担提供的服务和产品, 开始转由市场提供, 使得农村贫困人口无法获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看病难成了农民健康的最大威胁。据卫生部估计,全国农村人口X 有40%到60%看不起病或 因病致贫。 二、加强宣传教育 农民的观念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如有许多公共事业的建设 是农民迫切需要,政府急,但有些农民却不着急。其因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呈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农民习惯于独自耕作。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较低的生活水平,以及小农意识等对公共设施需求低,不愿对其投入。 为此,要按“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疏通农民的思想,提高农民的觉悟,让农民认清形势, 理解发展公共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愿集资兴办农村公共事业。对做得好的村, 要总结、要宣传、要推广,使其起到更大宣传效应。如湖北武穴市龙坪镇五里村胡胜垸17 位村民于2003 年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公益事业促进会” ,为垸里筹款37.5 万元,硬化了环村水泥路,砌起了池塘护岸,垸貌焕然一新。武穴市在对“胡胜现象”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及时规范,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帮扶、农民自愿、老板捐赠、民主管理”的农村公共事业运作方式,并向全市宣传和推广。现在,全市60%以上的村成立了公 益事业促进会, 12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立了公益事业促进会组织,且效果都很好。 三、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对策及建议 需要及时纠正公共事业投入的城市化倾向。加大对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公共事业的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落后除自身经济水平问题外, 同时受政府对公共事业投入的城市化倾向影响, 即政府对城市公共产品投入较多, 而农村公共产品投入较少, 特别是对与农民

社区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完善基础工作体系推动社区组织建设 ——××县城镇社区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县党建课题调研组 城镇社区党组织直接面对城镇基层群众,处于城镇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第一线,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社区群众中去的重任。针对城镇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我们在对居委会党建工作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县的社区党建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剖析问题、寻求对策,以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体系,有效推动社区组织建设。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2010年10月以来,县委对社区党建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推行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党办发[2010]15号),经过××镇和各相关部门积极努力、通力合作,至2012年上半年,××镇的城中、城北、城南居委会党支部已分别更名为中兴、北振、南丁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55名,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从调查情况看,中兴、北振、南丁社区在党建工作上做了不少实际工作,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发展。一是社区党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在探索发展社区党建工作中,××镇以原有居民区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对县城居民区进行调整定位,将城中、城南、城北居民委员会改建为中兴、北振、南丁社区居委会,并按照有关规定成立社区党支部,逐步形成了“以镇党委为核心,社区党支部为龙头,社区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二是党的组织建设迈出新步伐。通过社区党支部建设,切实解决了部分居民党员“无组织可找的情况”,避免了“隐性”党员或“口袋党员”的存在。三是不断推进服务型社区建设。在推动社区向服务型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党支部发挥了导

向和组织保障作用,社区服务工作正逐步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和认可,为社区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舞台。 二、存在问题 就目前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来看,社区党建处于初步启动阶段,相对机关党建和农村党建而言,社区党建基础工作体系还不完善,整体建设显得较为松散软弱,缺乏有效的政策、物资、组织和人力保障机制,没有形成有效推动工作发展的载体,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不明显,支部班子战斗力不强,党员作用发挥不突出。主要表现在:(一)社区党建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认同社区党组织的观念不强。据调查,目前我县真正进入社区党组织管理的党员主要有离退休党员和流动、下岗等特殊群体党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特殊群体党员不少人思想上有一些抵触情绪,同时还要忙于生计,对党组织建设不积极。离退休党员人虽然进入社区,但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的现实,认为将组织关系转到社区后,会失去原单位的一些待遇,故对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不热心融入。如原中兴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王治辉、顾业军、桂作英的组织关系全部在原单位。 二是对社区党建重视程度不够。社区党建起步不久,开展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必须依赖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据调查,相关部门对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居委会党组织的指导、关心不够,没有把这项工作提到相应的高度,支持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在重视社区党建方面实际行动少。同时,对社区构成情况比较复杂,驻社区单位工作性质差异较大的问题,目前仅由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共同开展工作,还没有形成宣传、纪检、工会、妇联、共青团、民政、财政、建设、公安、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的格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