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201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包河区2013年中考创新模拟试题比赛参赛作品

(命题人:46中南校区聂新年)

201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你可以参考教书和其他资料。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题号12345678910得分答案

1.鉴真东渡日本,航海中他当时可能使用最先进的方法是

A看日出日落判断航向B运用司南C使用指南针D使用GPS定位系统

2、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在银幕上飞檐走壁,让全世界的孩子乃至大人都为之着迷。《功夫熊猫》的导演曾表示,该片是“献给中国的情书”。昔日美国强大软实力标志之一的好莱坞,也不可避免地爱上了中国元素。以下中国元素中有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一类别的是()

A.端午节

B.唐诗

C.宋词

D.明清小说

3、下表反映了中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开天辟地,渐趋成熟对应的年代应该填()

时期主题词

~年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37—1945年同仇敌忾,辉煌胜利

1949~1956 年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年改革开放,实现崛起

A.1919~1927 B.1919~1935 C.1921~1927 D.1921~1935

4、右图中的人物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领导过南昌起义

B.指挥百团大战C、转战陕北时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的重点进攻D.指挥抗美援朝志愿军

5.两年一次的“环太平洋”系列大规模军演曾被认为是美国拉拢亚太盟友、量身打造针对

中俄战术的最佳演练机会,但近年来美国相继向中俄抛出橄榄枝。继俄罗斯于2012年参演后,路透社2013年3月22日披露,五角大楼宣称中国已同意参加2014年度的“环太平洋”演习。新中国国防力量从弱到强。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1)1949年成立了海军和空军(2)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3)1966年我国开始组建“第二炮兵”部队(4)1967年我国爆炸氢弹成功

A.(1)(2)(3)

B.(2)(3)(4)C(1)(3)D、(1)(2)(3)(4)

6.对表1解读不正确的是()

表1: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太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共体(欧盟)成员国】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1967年1975年1983年1991年1999年

西欧六国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美国1625245 2847549 3516825 4433129 5775948 7651223

A.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

B.20世纪最后十年美国经济增长明显高于西欧六国

C.英、法、德三国是欧盟成员国实力最强的国家

D.欧盟是世界重要经济体之一

7.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以其作品“魔幻的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征服评委,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我国首位获奖的中国籍作家。下列作品中,与莫言作品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蒙娜丽莎》

B.《物种起源》

C.《格尔尼卡》

D.《战争与和平》

8.和平与安全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局部战争不断。下列与二战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德国闪击苏联(2)诺曼底登陆战

(3)攻克柏林战役(4)德国闪击波兰(5)斯大林格勒战役

A(4)(1)(5)(2)(3)B(4)(1)(2)(5)(3)C(4)(1)((3)(2)(5)D(1)(4)(2)(3)(5)

9、下面是九年级某班第一小组讨论的话题。讨论的内容主要有:欧盟的成立、二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和平崛起、俄罗斯重整雄风、美国成为不败的巨人等。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B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D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

10.法律是公众意志的体现。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A、《汉谟拉比法典》颁布——标志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B、《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的独立

C、《权利法案》的实施——确立君主立宪资产阶级政体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二、组合列举(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1.1953年是特殊的一年,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⑴1953年,中共公布了_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⑵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了外交的_________________。

(3)1953年苏联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上台,高举改革的大旗。

12、中部崛起看安徽,自古以来安徽人杰地灵。

⑴他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述《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他是_____________。

⑵他来自合肥,他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是北宋有名的清官,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说、戏剧,他是_____________。

⑶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他是_____________。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四川在我国历史发展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

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⑴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几乎完好无损。

改正:

【】⑵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改正:

【】⑶四川人邓小平、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改正:

14.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海洋。下列关于海洋的叙述,其中有

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因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与雅典爆发了三次布匿战争;明朝政府为宣扬国威,加强亚欧的友好关系,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航运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迅速崛起;两次世界大战之交,美日在争夺太平洋地区时,采取政治谈判与军事打击相结合,巴黎和会和珍珠港事件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影响我们的生活,科技改变我们的命运。

材料一: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从1500年前后开始……第二次从19世纪初到一战前……。在第二次浪潮初期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47%,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请写出第一次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1分)结合材料一想想英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2分)

材料二:强大起来的英国很快就走上了疯狂的殖民扩张道路。

图1 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图2 《南京条约》抄本

⑵《南京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够体现这次战争的目的?(1分)当时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主要动力是什么?(1分)要研究鸦片战争的历史,材料一的照片(图1)和抄本(图2)属于第几手材料?(1分)

材料三:2013年两会网民关注热点话题,雾霾治理排在第一。2013年2月28日晨,北京再度出现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全市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普遍达6级严重污染,且处于大风蓝色、霾黄色预警中。午间,随着京外沙尘区的浮尘随着西风抵达北京,北京从雾霾污染转为沙尘污染,一日之间的空气颜色“由灰白转土黄了”。

——新华网

(3)科技发展在改善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结合材料,联系当前时政热点,举出两个负面影响的实例?(2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2分)

16.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但失败的改革,也会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后果。穿越历史的时空,让我们共同走近那些波澜壮阔

的改革大潮吧。某班开展了以改革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补充资料,积极参与。

【成功的经验】

⑴小明在收集资料时发现:日本民族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古代,日本学习它国成功经验实施了_________________,迅速摆脱了奴隶社会;在近代通过一场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假如你要了解这次改革的始末,你访谈的当事人是_____________;这次改革最有远见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3分)

【失败的教训】

对前苏联的改革的看法,有人说:改革把苏联搞“乱”了;改革把苏联搞“死”了;改

革把苏联搞“垮”了,苏联巨人倒下了。

⑵从日本两次改革的成功及前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分析中,可以归纳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4分)

【正确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1992年邓小平南巡

⑶道路决定命运。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找到了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说这条道路是正确的?(3分)

五、分析与探究(12分)

17.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了重

要讲话,畅谈中国梦。梦想是一个古老而常说常新的话题,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梦想,一个国家也有一个国家的梦想,中国梦就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植根于苦难与挫折中,更植根于光荣与希望中……

请根据材料,完成探究问题。

【民族梦】

中国梦是具体的,每个时代都赋予了中国梦特定的含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饱经沧桑,中国人民饱受蹂躏,这时的中国渴望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渴望摆脱西方列强的殖民之路,渴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站起来”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梦。

⑴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面对外悔同仇敌忾,国共两党携手并肩取得伟大的胜利,试举

一例说明。(1分)“站起来”这个中国梦最终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

【航天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萌生攀登月球、征服太空奇想的民族,敦煌飞天、嫦娥奔月给我们奇妙的遐想,但现在的中国正逐渐将这些梦想变成现实。2012年6月29日,在太空“旅行”13天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安全“回家”,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⑵中国首次把人送入太空的航天成就是什么?(1分)中国航天梦实现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2分)

【航母梦】

中美隐形护卫舰南海对峙:美海军决定从2013年3月起将“自由”号濒海战斗舰部署在新加坡。新加坡是进入南中国海的关口,由于南海是重要的运输通道,世界贸易的40%运输要经过南海。美国此举就是为应对在南海因领土纠纷可能发生的武力冲突。“自由”号濒海战斗舰进入,可以认定,美国将卷入南海争端成为事实,而中美隐形护卫舰在南海正面对峙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新华网报道

1950年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⑶结合上述材料及图片,试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建造航母?(2分)

【中国梦】

⑷请你指出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我们为什么坚信复兴梦能

够实现?(4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解析此题要抓住关键词。鉴真东渡在唐朝,而C

是宋代才出现,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不符合要求。A是最原始的判断方位的方式,B是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宋朝的指南针就是司南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因此,B才符合答案要求。

2、A【解析】本题考查2013年新增考点:了解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都是文学作品,而A项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故选A项。

3、D【解析】本题考查中共的历史贡献,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考生要分析四个年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1919年是五四运动,1921年最重大的事件就是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1935年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开天辟地和走向成熟的就是1921年、1935年,故选D。

4、A【解析】本题是逆向性选择题,以历史图片入题,考查历史人物的活动,考查考生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识读图片,结合选项可知图片中的历史人物为彭德怀。根据历史史实可知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故选A。

5、D【解析】本题以时事热点切题,是对2013年新增考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的考查,考查考生对历史史实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同时还要理解(3)中的“第二炮兵”实指导弹部队。根据史实可知(1)(2)(3)(4)均为新中国国防力量的组成部分,故选择D。

6、C【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图表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用排除法:根据图表中数据的不断增长的变化能够得出A项是正确的判断;1993年欧盟成立,根据1999年美国与西欧六国经济总量比较,可知欧盟是世界最重要经济体,D项判断正确;从1991年1999年两项数据比较西欧六国增长731298;而同期的美国增长了1875275,是西欧六国的2

倍多,B项判断是正确的。故选C。

7、D【解析】本题以时事热点切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分析题干可知莫言是以小说这种文学作品形式获奖的。A、C项都是绘画作品,B项是科学著作,都不符合题意;D项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与莫言作品属于同一类别,故选D项。

8、A【解析】本题考查新增考点: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等。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熟记五件事件发生的时间。(1)德国与1941年6月22日闪击苏联;(2)诺曼底登陆战发生在1944年6月6日;(3)1945年4月攻克柏林战役打响;(4)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5)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排列这些事件的时间,不难得出A项是正确的结论。

9、C【解析】本题以讨论的形式入题,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个讨论的内容、结合问题可知,这五项正是当今世界格局的体现即一超多强暂时出现,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故选C。

8、C【解析】本题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四个选项都是考生熟知的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二任美国总统,第二任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连任,开启了美国民主政治先河;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并取得胜利,解放了黑人奴隶;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摆脱经济大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的先例。杜鲁门是美国第33任总统,他在位期间提出“杜鲁门主义”,拉开冷战的序幕。从四人的历史贡献不难得出A项是正确的结论。

9、B【解析】本题以学习卡片的形式考查“拉美独立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美独立运动中斗争的对象除了西班牙还有葡萄牙,故B项与历史史实不符。故选B。

10、A【解析】本题以法律文献为切入口,考查2013年新增考点:“《汉谟拉比法典》”。考查考生对法律文献的识记、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一部著名的法典,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它体现了西亚古文明的成就。由此可知A项没有因果关系。故选A。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1、(1)过渡时期总路线

(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赫鲁晓夫

【解析】本题以周年热点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第(1)题,1953年中共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施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2)题,1953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相处的最基本准则。第(3)题,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面对着斯大林模式带来的严重问题,着手改革,不过他只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小修小补,,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12、(1)老子

(2)包拯

(3)李鸿章

【解析】本题考查安徽乡土历史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第(1)题,考查新增考点:老子。老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合称老庄。第(2)题,包拯是安徽合肥人,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第(3)题,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化实践的第一人,主要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1)改正:把三峡大坝改为都江堰

【×】(2)改正:把交南宋改为北宋

【√】(3)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四川的相关史实。第(1)题,四川著名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在历史上多次经受着地震的考验。第(2)题,考查宋代的商业活动。北宋时,四川地区商业活动较为繁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在临安出现了“会子”。第(3)题,考查解放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布局,扭转了战争形势,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向战略进攻阶段。

14、(1)错误:雅典改正:迦太基

(2)错误:亚欧改正:亚非

(3)错误:巴黎和会改正:华盛顿会议

【解析】本题以海洋为线索,考查中外对海洋的经营活动。第(1)处错误:布匿战争交战双方是罗马和迦太基,罗马最终获胜,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第(2)处错误:郑和下西洋加强的是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西亚。第(3)处错误:一战后,为争夺太平洋地区,美日主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确定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日本不满既得利益,于1941年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思路探究】本题以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为线索,从当前的热点问题雾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对历史知识的概括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理解材料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走出了人类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步。分析材料一可知英国在19世纪初,工业占世界总额的47%,贸易占21%,半数以上工业品销往国外可知其最早实施并完成工业革命,从而成为世界工厂。第(2)问,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打开中国市场,从《南京条约》内容中可知协定关税能够打破清朝的贸易保护,有利于英国在中国倾销其工业产品,从而打开中国市场。《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时的船只主要动力是风力或蒸汽动力。历史照片和抄本是珍贵的历史影像和文字资料,是历史的再现,属于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第(3)问,与时事紧密结合,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切入点来创设情境,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举例时要抓住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弊端这个角度。解决办法要与所举例子一致,且具有可行性。这就要求考生要关注现实生活。

【参考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1分)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其生产的工业品迅速增加并销往世界各地,故称“世界工厂”(2分)。

(2)协定关税;(1分)风力或蒸汽动力;(1分)第一手资料(1分)。

(3)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上网引发网瘾给人造成的危害;生物克隆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冲击;核泄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家用汽车增多引发交通堵塞、事故频发。(任举两例,2分)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环境问题:可以节能减排,使用新型燃料,绿色出行等;针对网瘾问题:健康上网、有效的监管措施;针对生物克隆问题:制定相关法律加以监管;针对核泄漏问题:在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利用核能;针对汽车增多问题:增加公共交通能力、科学合理规划市政道路建设等。(给出相应的两个解决办法,言之有理,皆可得2分)16、【思路探究】本题以古今中外的改革为切入点,中外关联,并紧密结合时政要闻,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的归纳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主要考查日本崛起过程中两次成功的改革的史实。古代日本学习隋唐,

实施大化改新,摆脱奴隶社会走上了封建社会;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社会变革是明治维新,改革的中坚力量是倒幕派,主要是中下级武士,而领导这场改革的就是明治天皇;在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措施就是重视教育,为日本培养了大批人才,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为日本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第(2)问,考查考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属开放性命题。从日本改革的成功与苏联的失败正反两个方面分析比较,可知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要立足本国国情,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有一个稳定的政局,要可持续发展。目光短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注定要失败的。第(3)问,回答第一问时要结合所给图片资料,根据历史史实可知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二问属于开放性命题。走这条道路的正确与否就要看是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否依据了我国的国情、是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参考答案:,

(1)大化改新、明治天皇、发展教育(3分)

(2)改革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改革要有远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革要解决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改革要顺应历史的潮流、满足社会的需要等(任写两点,得4分)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经过30多年的成功实践,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我国在改革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在改革中始终坚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任写2点,得2分)

【技巧点拨】如何做开放性的试题:1、学会审题,抓住中心,确立正确的思路是关键。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依托材料,提炼正确的观点。因此,读懂材料和问题,准确找出关键词,审清题意,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史实去作答。比如2011年山西省的“西方崛起”题,要求学生提炼出材料中的两种观点,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内容结合史实去做评析。2、迅速联系史实,史实掌握要灵活,要有扎实的历史思维功底。做开放性试题必须要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灵活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理,论从史出。事实证明那些脱离材料的高谈阔论,想当然地发挥、非问非所答、东拉西扯,大而空的话是得不了高分的。3答题要用历史专业术语,切忌口语化倾向。在表达时注意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规范有序。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思路探究】

本题以时政热点切入,把历史与现实紧紧结合起来,试题较为开放灵活。既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更多的考查考生的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第(1)问,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时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国共两党”“面对外悔”,结合所学可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推翻封建统治、摆脱西方列强的殖民而站起来的是新中国的成立。第(2)问,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中国首次实现载人航天的是2003年神舟五号。中国航天梦实现的原因探究属于开放性试题。答出中国政府的重视、航天人的努力等两个要点即可。第(3)问,考查2013年新增考点——国防建设。切合时政要点命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分析,就能够得出我国建造航母是因为我国的国防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我们建造航母绝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国家安全,为了捍卫国家领海主权。回答出要点即可。第(4)问,开放性设问,考查考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只要找准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具有无比的智慧、具有非凡的创造力等几个关键点即可。

(1)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分);“站起来”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2分)

(2)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飞上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1分);中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中国的高科技的发展(任答两点,得2分)

(3)我国是个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的国家,现如今在南海有较多岛屿被周边国家非法占领且有扩大之趋势,中国国家主权遭到严重威胁,我国建造航母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提高国防力量,保卫我国海上交通安全,捍卫我国领海主权(2分)。

(4)面临的困难:外——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的干扰和破坏,内——国内分离势力的阻扰,台湾尚未回到祖国怀抱等(内外各写一点,2分)。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中华民族现在已经觉醒;中华民族创造过人类辉煌的历史,具有无比的智慧;中华民族能够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还将继续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任答两点,得2分)

【热点链接】习近平九提“中国梦”

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

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称。也正因如此,习近平在讲话中对每位中华儿女,都有殷切的期望和嘱托。他还用了“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殷商时期,巫风弥漫,祭祀鬼神的现象相当普遍;西周时期,当政者认为,执政必 须注重重民众需求,即使上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虑民众愿望的“至上神”。 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 A. 祭祀对象发生变化 B. 民本思想逐渐显现 C. 平民地位有所提升 D. 族权色彩日渐浓厚 2.汉武帝时期,“元狩四年,山东水灾,凡有流民七十八万口;元鼎六年,山东河灾, 令饥民流亡江淮间就食”;(汉昭帝)始元四年秋七月,诏日:“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这些流民流亡他乡,成为地主田庄的徒附,“耕豪民之田”,或庸耕于庄园中。这反映出当时() A. 田庄稳定了社会秩序 B. 田庄经济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形态 C. 土地兼并现象较严重 D. 田庄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3.宋太祖对丞相赵普说:“我在民间时,花几十文铜钱就可以买一只熏笼。今天做了 天子,反而要了几天还弄不到,是什么道理?”赵普答道:“这是历来的条贯,不是单为陛下制定的,而是替陛下的子孙安排的,假若后代子孙要非理制造奢侈物品,必须各个机构逐级审批,还要经过台谏官的理会。”这反映出() A. 君权与相权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 B. 皇帝不愿生活受到大臣的制约 C. 宋代的皇权扩张得到有效的约束 D. 官僚政治形成对皇权的制约机制 4.有学者指出,汉、唐、宋时,“天下等于中国加上四夷”;清朝前期,统治者则认 为“天下等于中国”“我皇上为统驭天下中国之主”。据此可知,清代这-认识 () A. 为构建其华夏正统地位而服务 B. 丰富了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C. 体现了“夷夏”之辩的日益弱化 D. 明确了“中国”与“天下”概念 5.如图为晚清同治年间洋(货)关税收人变化趋势情况统计图(单位:两)。这一变 化趋势() A. 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B. 表明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 C. 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D. 说明中国确立了洋税主体地位 6.孙中山在吸取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进化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说,地 球形成后经过漫长的“物种进化“”物竞天择”,出现不同等级的生物,经过“千百万年”之进化,“人类乃成”。但人类进化原则与其他物种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该观点() A. 忽略了人类与自然进化的不同 B. 支持把物种竞争原则搬到人类社会 C. 论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 D. 未能全面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019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巻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3.图1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源于自然灾害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图2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5.“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独裁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败日本侵略者 6.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反映了 A.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 B.中国单独抗击日军 C.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 D.中国经济实力强大 7.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8.197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圳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9.1979年、占中国人ロ80%以上的农民群体人均存款不足10元。2009年,中国人均存款超万元。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GDP增长了近100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700多倍。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改革开放 D.大量引进外来资金 10.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可直接打印.doc

2019 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 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 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 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B.侯国C.郡D.县 3.图 1 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 徙 A.源于自然灾害 B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 .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图 2 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 1912-1921 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 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5.“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 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 .反对袁世凯独裁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败日本侵略者 6.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1.7 亿美元;美国援华 8. 4 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 1. 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获得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反映了 A.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B.中国单独抗击日军 C.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D.中国经济实力强大 7.1949 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 ,乃至每天是过的“人民路” “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8. 1971 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 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9. 1979 年占中国人口 80%以上的农民群体人均存款不足 10 元。 2009 年,中国人均存款超万元。从 1979 年到 2009 年,中国 GDP增长了近 100 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 700 多倍。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有企业改革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改革开放 D.大量引进外来资金 10.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 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 .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D .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 11.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 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 个性发掘出来。“这一时期”是 A.古巴比伦时期 B .罗马帝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 .启蒙运动时期12.议会发布了一项文件,作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文件保证了议会的言论自由,并规定除非得到议会同意,禁止在和平时期保留军队。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互信得到了保证。该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民法典》13.图 3 是英国约翰·莱齐的漫画:科学家法拉第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A.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B.城市化带来出行拥堵 C.现代化加剧温室效应D.全球化导致贫富分化 14.经过总结教训,到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 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 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 化15.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 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 目的的“神话”。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革命B.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D.称霸世界 二、辨析改错( 8 分) 16.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一是人心所向。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2011高考文科综合安徽卷政治试题解析 1.(2011年安徽卷)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 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 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 ③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具体而言,对财政政策,强调积极而审慎;对货币政策,强调稳健而灵活。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较大的弹性,针对2011年通胀压力较大的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的取向是适度从紧。选项①④是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不符合题意。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可以缓解通胀压力;通过严格控制信贷投向,可以深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从而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故②③两项符合题意。答案为C。 2.(2011年安徽卷)图1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同期,该 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 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②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通过曲线,可以看出价格在下降;再通过“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同时还可看出该商品有较大价格弹性。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需求量同向变动,故选项①正确;富于价格弹性的商品,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需求量反向变动,故选项③正确。答案为A。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开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D.地方权力削弱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代陵阳县,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由此判断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的“避讳”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避讳”的意思是在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所以“陵阳”避杜皇后名(杜陵阳)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杨广)讳改名南阳,这种“避讳”,体现皇权至高无上,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避讳”无关。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

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卷上。) 1.西周时期设立专门的采诗官,并建立了“采诗观风”制度,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由此可见西周() A.礼乐制度的渐趋完善 B.统治者重视社会舆论 C.民间诗歌的蓬勃发展 D.周天子强化基层管理 2.春秋末年,晋国赵氏宣布不管是生产奴隶还是家庭奴隶,只要立了战功,就可以成为自由民。同时实行“旧田半税,新田不税”的政策。这些做法()A.有利于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B.直接造成三家分晋的局面 C.说明当时社会的纷争不断 D.体现宗法制度的全面崩溃 3.下图为秦始皇巡行路线及石刻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秦始皇的巡行()

A.意在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B.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C.增进了华夏文化的认同 D.形显了秦始皇的仁德之心 4.为纪念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我国首台量子计算原型机以“九章”命名。《九章算术》中有关于“田亩”“交易”“赋税”的计算方法,对分数、开立方、二次方程等也有论述,还有负数的记载。这反映出《九章算术》() A.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C.体现了统治者重视数学研究 D.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下图体了不同的时期犁的形制,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冶铁技术的进步 B.国家优一的雅动 C.土地类型的不同 D.精耕细作的需要 6.宋朝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科考中不仅南北地区使用的试卷不同,而且还按照地区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这()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有利于人才选拔程序的完善 C.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7.下表所示五代十国时期黄河多次决口,据此可推知黄河决门是五代十国时期 C.农耕经济繁荣的必然产物 D.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动力 8.王夫之认为,历史首先必须是信史,不能挟私,反对史书以附会人事,对众人所公认的“大美大恶”,不再作喋喋论述,这样才能实现“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之师也”。王夫之的主张() A.维护了宋明理学的权威 B.论证了史学革命的必要性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D.加速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9.学者陈加麓认为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一鸦片战争才认识的,由此社会产生某些变化给封建的封闭体打开了缺口,向近代化迈出一小步。这里的“某些变化”() A.导致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刺激了新思潮的萌发 )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

最新安徽省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全套 1.安徽中考历史知识点精编之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上册】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发明了彩陶。 6、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 7、炎帝号称神农氏,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8、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9、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10、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度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的。 11、禹的主要功绩是治水,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被人们尊称为“大禹”。 12、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3、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史称“盘庚迁殷”。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1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15、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早500年。 16、西周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在王位继承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17、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主要有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18、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手段: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 1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 2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楚庄王。其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原因:1、东方大国,盛产鱼盐 2、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3、尊王攘夷的策略),他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他还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最终在“葵丘会盟”上确立了霸主地位。 2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问鼎中原的成语出自楚庄王。 2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 23、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答案】 D 【考点】 百家争鸣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解答】 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等可知,材料与百家争鸣有关。 故选D。 2. 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让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 B.战乱额繁 C.皇权至高无上 D.地方权力削弱 【答案】 C 【考点】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避讳,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避讳源于古老的语言禁忌,但最终演化为维护封建政治架构的工具。它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性质,而且给人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戕害。故地名的变化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 3. 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A.虚心纳谏和知人善任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答案】 A 【考点】 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解答】 由材料:“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可知,意思是要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才能知道自己的过错与不足。所以唐太宗时期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故选A。 4.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答案】 B 【考点】 《辛丑条约》 【解析】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 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902年”。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彻底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故选B。 5. 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是革命派的宣传报 【答案】 C 【考点】 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申报》。 【解答】

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共15题;共44分) 1. (3分) (2015高一上·海南期中)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 . 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 . 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 . 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D . 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2. (3分)(2017·肇庆模拟) 《后汉书·宦官列传》记载:“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自明帝之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这种现象实质是() A . 宦官专权乱政 B . 皇权与相权斗争 C . 皇权遭到削弱 D . 皇权至上的产物 3. (3分) (2018高三上·呼兰期中) 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反映了() A . 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 B . 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 C . 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D . 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 4. (3分) 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 . 南昌起义的爆发 5. (3分) (2017高一上·高明月考) 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的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雅典() A . 民主决策的非理性 B . 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8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题 (开卷,总分70分,与政治同堂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018·安徽)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2018·安徽)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 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 D.地方权力削弱 (2018·安徽)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2018·安徽)4.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2018·安徽)5.图1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图1 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2018·安徽)6.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湖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 (2018·安徽)7.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图2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开卷) 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 1.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A. 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 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 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2.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 A. 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 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 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 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3.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A. 休养生息 B. 兵民合一 C. 重文轻武 D. 外重内轻 4.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A. 台湾 B. 西藏 C. 新疆 D. 东北 5.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A. 尊孔复古 B. 三民主义 C. 民主科学 D. 爱国主义 6.“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这次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7.如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国家伤亡人数及持续作战时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援助是中国抗战取胜的关键因素 B.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C. 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 D.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8.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9.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A. 1956年 B. 1978年 C. 1984年 D. 1996年 10.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不是因为伏尔泰卓越的讽剌散文和卢梭伤感的浪漫小说,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启蒙思想宣传 B. 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财政危机的加剧 D. 三级会议的召开 11.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 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 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12.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当时的“现实”是 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 弊端 C. 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 苏联模式成经济发展障碍 13.漫画家常用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如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导致图中西方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的

安徽省2020年中考历史试卷

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2.小明从2007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的宣传资料中了解到徽商兴盛于………() A.秦汉 B.东晋 C.唐宋 D.明清 3.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右图所示的服装开始出现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 命后 4.下列企业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湖北织布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 制造总局 5.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其会师地点在…………() A.陕北吴起镇 B.江西瑞金 C.甘肃会宁 D.贵州遵义6.如果你来编写《西安事变》课本剧,代表中共出现在西安谈判桌上的应该是……() A.周恩来 B.杨虎城 C.张学良 D.毛泽东 7.小华为“建军8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其中与纪念南昌起义直接相关的是…………………………………………………………………………………………() 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通过是在…………………………………….()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9.右图所示的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出现在……………………()

2014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2014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结果 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就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银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系,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扶持和法律上的保障,其规模、组织更加完备,教育内容更为广泛,对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C的表述符合题意及史实,故选C。 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2018安徽中考历史

2018安徽中考历史 一、选择题 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 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 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 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 B.战乱频繁 C.皇权至高无上 D.地方权力削弱 3.(题文)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4.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 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5.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6.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 7.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下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中日两国建交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 D.中国正式加人亚大经合组织 8.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 A.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民族独立 C.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废除君主专制 9.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这些措施 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B.加剧了经济危机 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D.改善了国际关系 二、填空题

2020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卷第1页(共14页)历史试卷第2页(共14页) 绝密★启用前 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开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 ”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 A .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 .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 .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2.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 ( ) A .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 .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 .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 .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3.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 A .休养生息 B .兵民合一 C .重文轻武 D .外重内轻 4.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 ) A .台湾 B .西藏 C .新疆 D .东北 5.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 A .尊孔复古 B .三民主义 C .民主科学 D .爱国主义 6.“这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达3万字的‘八个决议’,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系统性的建党与建军文件,使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军队日益成为一支精干而富有战斗力的力量。”“这次会议”是 (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7.如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国家伤亡人数及持续作战时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A .美国援助是中国抗战取胜的关键因素 B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C .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 D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8.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 A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9.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 ) A .1956年 B .1978年 C .1984年 D .1996年 10.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不是因为伏尔泰卓越的讽剌散文和卢梭伤感的浪漫小说,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在 ------------------此------------------ 卷------------------ 上------------------- 答------------------- 题------------------- 无-------------------- 效 ----------------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014年高考安徽文综(历史)卷及答案[word]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趋势图 (注:1922年始专指高级中学自然科学课程) 图4 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①②③④ 图5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6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