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罗切斯特形象分析

罗切斯特形象分析

罗切斯特形象分析
罗切斯特形象分析

评罗切斯特

看过《简爱》的朋友,相信都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女主角简爱。简爱自尊自爱,追求独立平等,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使读者深为折服,进而产生无比钦佩和爱慕之心。不能忽视的是书中的男主角罗切斯特,他同样是一个不遑多让的人物,值得细细深究品味。

一直以来,传统的看法都是把罗切斯特看做专制霸道的代表,作为压制简爱独立自主发现的对立面而存在。这是有它道理地方。然而罗切斯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这里主要从其他方面来分析解读。从男女主角的偶然相遇,到他初次正式接见简爱,我们不难看出罗切斯特是一个傲慢无礼,脾气古怪的人。让简爱试弹钢琴粗暴打断而苛刻给予很低的评价,对简爱作的画的质疑等,由此可见一斑。诚如简爱初次见面对他的评价“他既粗暴有变幻无常”。同时他又是一个骄傲自负、固执的人。当然,他有骄傲自负的资本。雄厚的财富,优越的物质条件以及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这些足以支撑他的骄傲。此外,他还有善良的品性。抚养没有血缘关系的阿蒂莱,拘养发疯的妻子十余年,以及庄园发生火灾时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导致烧伤……他的名声不错,受到佃农和仆人的爱戴。

罗切斯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细细分析,他矛盾性格的是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的。追溯到他的家世和婚姻,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个既可悲又可怜的人。说可悲是因为他屈服于现实,缔结没有爱情的建立在门第财富交换上的婚姻;说可怜是因为婚姻的不幸导致他的放纵浪迹,生活在痛苦之中。

婚后两年就产生了矛盾,日日寡观,生活不如意。不久,妻子就发疯了。罗切斯特心灰意冷,心如枯槁。于是,他要逃离这一切,去浪迹天涯。既然生活已然无味,哪里还有幸福可言?他放纵自己,寻找刺激以对抗乏味的生活。他的外表冷漠,傲慢自负脾性古怪是一层保护膜,保持与现实一定的距离;冷眼旁观,以放荡不羁的姿态对生活进行调侃与嘲讽。

第一次失败的婚姻深深打击了罗切斯特,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与希望。失望悲哀痛苦笼罩着他,他时时想摆脱忘记,却总是如影随行之挥之不去。在那挣扎放纵浪迹的日子里,他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一个跟自己心灵契合的思想能平等交流的知音。他要找到这样一个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的思想独立自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以,他不停地追寻,苦苦地寻找。经过千淘万漉艰辛的苦觅无影而几近绝望,他要找的人——简爱才珊珊来迟。在寻找的过程中,罗切斯特抱着一份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决绝和果敢。也正是这种勇敢支撑着他在茫茫人海漂泊,在希望与失望转换中坚持苦苦寻找。罗切斯特是一个孤独灵魂的漂泊者、寻找者。他要找到那一束火热的光,来温暖他整个寒冷的人生!

罗切斯特是一个既坚强又脆弱的人。他有庞大的身躯,脸上写满坚毅,对事有自己的判断,骄傲自负。然而坚强的外表下有一颗温柔多情的脆弱的心。当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简爱出现时,他心理矛盾至极。心里无限渴望接近却又装出一副高傲的不近人情的古怪模样。正如他后来对简爱解释说,当时他一直在纠结该采取主人的态度还是朋友的

来对待她。而为了弄明了简爱是否喜欢自己时,就故意做出准备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的姿态来相激。更为滑稽的是他假扮巫婆算命来套取简爱的心意。罗切斯特这些所做所为体现了他的不自信以及柔软脆弱的心。因为害怕失败,所以采取如此滑稽方式;因为在乎,所以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妄动。

他又是一个冷漠而热情的人。冷漠的外表,潜藏着一颗温柔多情热情似火心。因为遭遇婚姻失败的打击,现实没幸福可言,他冰封了自己的心。对生活没有期待,冷漠粗暴地看待周遭的一切。简爱的爱意融化了他的坚冰,捂热了他的寒心。罗切斯特的热情被点燃了,对生活充满期待,眼睛常常充满柔情,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他还是一个不计较外表、门第、财富地位而注重思想、情趣个性魅力的人。第一次失败的婚姻,让罗切斯特放浪形骸堕落的同时深刻认识到门第财富外貌等只是外在的东西,而只有那些高尚的志趣、良好的品性和高贵的思想才是幸福的根本。所以他不嫌弃简爱卑微的出身,不计较她丑的外貌。他爱简爱这个人,欣赏她的自尊自爱,爱慕她的多才多艺;在乎那种志气相向,情头意合,享受在一起无拘无束,充满快乐的相处的感觉。

罗切斯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艺术魅力。他的丰富性复杂性值得我们去咀嚼。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学号:120917280162 浅析《聊斋志异》中书生形象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别:2010级姓名:闫浩洋 指导教师:王慧刚 2014年4月

目录 内容摘要 (3) 前言 (3) 一、《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世界 (4) 书生现实世界的处境 书生精神世界的坚守 书生精神世界的堕落 二、蒲松龄与书生形象的联系 (7) 蒲松龄的人生境遇与书生形象 蒲松龄的创作动机与书生形象 三、书生形象的塑造方法 (8) 故事情节的奇幻化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人物形象的对比化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片小说中一座屹立的高峰。书中塑造一系列生动的形象,有鬼怪、有妖仙、有书生、有农民、有道人僧侣。一直以来,人们对其中的各种奇闻怪事,狐妖花精印象最深,但其中的“书生”群体,也是极具代表性,他们才是蒲松龄创作的重点,这些“书生”传达了蒲松龄追求仕途而又不得的苦闷,也从不同视角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科举制度的弊端。本文将联系蒲松龄的一生境遇,浅析一下书中书生形象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科举意识,从而有助于大家对像蒲松龄这样古代知识分子所遭受不同际遇的认识。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科举制度;书生形象;写作手法 The Scholar Image Analyses "Liao Zhai Zhi Yi" Abstract:"liao zhai zhi yi" the ancient Chinese classical Chinese short story standing in the peak. Shaping a series of vivid image in the book, ghost, demon fairy road flyover, scholar, farmers and monks. For a long time, people of all kinds of strange news, fox demon flower essences impressed, but the "scholar" group, is also very representative, they are pu songling created a key, convey the "scholar" pu song-ling pursuing official career and shall not be depressed, also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reveal the darkness of society at that time as well a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ill contact pu songling life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ooks in the scholar image and the imperial consciousness of that age, to help everyone to like pu song-ling diference suffered by ancient intellectuals. Key Words:pu songling ;"liao zhai zhi yi" ;Scholar image technique;writing techniques 前言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格的文言短篇小说,文中的人物主要是以书生官吏及狐仙鬼神为主,其中的“书生”形象各异,他们有的敢于为爱痴狂,有的敢于直面强权,有的沉迷酒色,有的忘恩负义,有的痴迷科举。这些书生既有温文尔雅的一面,也有甘于沉沦的一面。每一个书生形象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性格决定命运,作品中的书生形象之所以会各有不同,是因为他们性格上的差异。有些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有些是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不平,还有一些是对贪官污吏的强烈反抗,整个作品带有强烈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浅析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浅析 摘要:《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少见的。在这一群人物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她们引发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部分。这些女性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她们几乎个个美得令人眩目。除了外表美,最可贵的是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她们或温柔或聪慧,或天真或无邪,或行侠仗义。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既体现了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女性美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才能,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古代小说的人物画廊。本文选取数位耳熟能详的女性人物加以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浅析性格特点 追求爱情的女性人物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枷锁。同时。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被笼罩在男性的阴影之下,丧失了自身的意义,而是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充满了进取精神,她们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表现得大胆热烈,毫不顾及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敢于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爱,直到实现与所爱的人的幸福结合。爱情背景下聊斋女性的代表主要有: (一)敢爱敢恨的狐妇 《武孝廉》中的狐妇在石某病时救了石某,也不嫌弃他的落魄嫁给他,并且帮助他走上仕途,但石某不知恩图报,百般侮辱、谋害狐妇,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作者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不得好死,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不难看出,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们虽然普遍命运悲惨,都是为男子所遗弃所侮辱,但是她们都有坚决的反抗精神,最终都惩罚了那些负心汉。 (二)外貌丑而心灵美的乔女 乔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后来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乔女不嫁,然而她却认为孟生不嫌自己丑陋,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孟生死后,她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殖其产,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仇大娘则是在娘家面临破产时,挺身而出担起重担使家庭得以重新振兴。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三)要独立,只要婚姻实质而不要名分的侠女 侠者是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人,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侠女》中的侠女却是大家闺秀,但她同样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特点。主要是为报父仇。更为特别的是她为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甘心情愿地未婚生子,给顾家传宗接代却不接受明媒正娶。侠女的婚姻观在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像她这样只讲求婚姻实质,而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分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解放的思想。 更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但敢于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当爱情遭到背叛时能果断采取行动,毅然离开曾爱过的人,去寻找新的真正的爱情。《云翠仙》中的云翠仙母女为梁有才的苦苦追求和百般表白所打动,应允了他的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

【课外阅读】《婴宁》分析 一、思想内容分析 这篇小说的主旨是肯定青年男女的不畏礼教,冲破封建桎梏,真诚相爱,自由结合。在青年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的封建社会中,这样充满美丽幻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正爱情的向往和憧憬,有很强的进步意义。小说中作者塑造的独特的异类狐女形象——婴宁,她住在原生的山野中,爱花爱笑,一派纯真的天性,天真到似乎不懂得“葭莩之情”与“夫妻之爱”的差别,有知道还该有生活的隐私。她大胆而少人间礼教的拘束,永远天真地笑个不停,嬉闹玩耍,绝无顾忌,丝毫未受到人间文明法则的污染。婴宁的爱笑戏嬉和钟情,表明她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的,具有冲破礼教规范,反抗封建势力的积极意义。而当她进入了人世后,便不得葆其天真、无拘无束了,她不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作者写她的美貌天真,超凡脱俗,有高洁的情操,在她身上,倾注有作者的激情爱憎,寄托了作者的情趣和追求。而写她的天真与笑的被扼杀,则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沉重”的深入思考。这样一来,就把爱情故事与其它诸多社会问题结合了起来,扩大并加深了主题的思想意义。 二、艺术特色分析 作者在表现这一爱情主题时,大胆运用浪漫文义手法,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通过狐女与人的恋爱故事塑造个性鲜明的反抗封建势力的人物形象。故事既可自由驰骋,离奇瑰丽,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写来恢奇变幻,诞而近情,抒发胸臆,

表达理想,更富有诗情画意。正如鲁迅所言:“出于幻域,顿入人间”。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继承唐传奇笔法,采用传记体,以人物为中心来写作,故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极为成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感情丰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婴宁外憨内慧,天真爽朗,纯洁善良,自由放纵,不受礼法的拘束。为了塑造此形象,作者精心采用了一系列创作手法:如描绘生活细节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婴宁与其他某些少女一样具有天真烂漫的性格,但其个性表现为爱笑,于是小说便全篇以笑作点染,将她的性格风貌从内到外写得栩栩如生,在爱笑的细节描写中,使婴宁漠视封建礼教的思想获得了个性化的表现;又如渲染生活环境,以衬托人物形象。作品中用花作烘托,以一种优美的艺术气氛和意境,使人物显得更加美丽可爱。婴宁所在的幽僻山村、鸟语花香的院落、明亮洁泽的居室,作者对环境的描绘美洁如画,诗意盎然,这一切与她的美丽容貌、天真性情和谐一致,相映生辉,妙笔天成,格外优美动人,且带有象征意义;再如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表现其性格特征。在《聊斋》中,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古代文学语言,同时又大量提炼和融入当时的方言俗语,两者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既典雅工丽,又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其中尤其是人物语言,在体现人物情态时能抓住其主要特征,笔墨简练而内涵丰富,生动传神。如婴宁说王子服:“个儿郎目灼灼似贼”,以及她一系列近乎童稚无知的话语。

浅析《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4216843.html, 浅析《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 作者:李玲 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6期 内容摘要:本文以《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形象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她爱花、爱笑、单纯天真而又细心沉稳、聪明狡黠的性格特征,突出了环境改变对她性格变化的作用。 关键词:婴宁爱花爱笑《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风姿绰约的女性,其中自己最喜欢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婴宁,她的形象活灵活现,丰采动人,其他任何花妖狐魅都不及,不愧为《聊斋》小说的压卷之作。 《婴宁》在《聊斋》中虽是篇幅最长的,也不过两千九百二十个字,但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纯净、天真憨直而又不失聪明狡黠的完美的少女形象,对其刻画极为新颖大胆,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少曲折,主要写王子服与婴宁的爱情故事,突出了婴宁的特殊性格,同时揭露和鞭笞了罪恶的封建社会。 在分析人物形象之前,我们先看看“婴宁”这个名字到底有没有深层含义。一位大家曾提到,“婴宁”取“撄宁”之意,源出《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吾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所谓“撄宁”,就是心神宁静,外界一切事物,人世间迎来送往,成功失败,都不能扰动其心,这是到家追求的境界。这样究根寻源的分析不无道理。蒲松龄创造与“撄宁”谐音的形象本意大约想宣扬“撄宁”式得失不动于心的精神状态,小说中的婴宁的确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里,婴宁只不过是生命力的象征,自由的象征,是用来寄托作家的美好愿望的。那么,《聊斋》到底塑造了怎样一个婴宁的形象呢? 婴宁身世非常奇特,本是狐女,由鬼母养大,从小生活在一个绝迹人少,山光悦鸟性的深山,没有人事纷繁,没有社会桎梏,缺人间教化,只有山月松风,没有尔虞我诈,只有绿树红花,过着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中,形成了婴宁盎然的生命力、纯洁的灵性。她在山中的十六年,沐浴着大自然的光波,花草树木是自然而生、自然而长、自然而衰落的;鸟兽虫豸是任性而飞、任性而走、任性而鸣叫的;和鬼母、狐婢相处也是融融然充满了无私的情爱。所以,她忍不住要从心里发出天真的笑声,整天笑容可掬、笑语不休。笑,把她满腔真情抒发的纵阔汪洋;笑,将她的思想纯洁表现得淋漓尽致;哪里有婴宁,哪里就荡漾着笑声;哪里有笑声,哪里就是一片未经污染的纯净欢乐。笑,出于真情,源于纯净,它只有在那个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才能得以产生,得以形成。 全文有二十多处写笑,上元踏青,偶遇王生,婴宁一出场便笑容可掬,王生注目着这位容华绝代的少女,她却跟婢女小荣戏之以赋,“个儿郎目灼灼似贼”、“笑语自去”,身后撒下一串串笑声。人物随笑出场,显示了她天真烂漫、诙谐真率的性格端倪。第二次露面是王生来到西南山中的时候,她正赏花,见到墙外的王生,便“含笑而入”,想笑没有笑出声,而是把“咯咯”笑声忍在了唇边、留在了腹中。婴宁与王生在秦媪引见后,更是笑声不断。第二天,王生至舍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婴宁》中婴宁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 《婴宁》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的一则优秀的文言小说。在这则短篇文言小说中,作者运用象征等多种写作手法刻画出一个天真烂漫、率真聪慧的婴宁,把娇憨的婴宁处处与烂漫的鲜花映照来写,使“笑”与“花”成为婴宁个性鲜明的象征因素。无论是爱花还是爱笑,婴宁于作者笔下让人爱怜、爱慕、爱惜。而作者另一方面描绘了一个与爱花爱笑的婴宁似乎截然相反的恶作剧,为婴宁的形象增添了一个亮点。通过对婴宁形象的分析,揭示了作者深切追求真善美,崇尚自然与纯洁,然而却受限于封建礼教的束缚,理想与现实产生的尖锐矛盾又使婴宁的形象耐人寻味。这则文言小说对婴宁形象的刻画,不但富含艺术的美,更是具有深远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 婴宁,爱花,爱笑,恶作剧 一、憨笑如痴 古代小说里,哭得最美的是谁?红楼千金小姐林黛玉,什么情况下都能哭,哭得花瓣为她落地,小鸟飞走不忍听。笑得最美的是谁?聊斋狐女婴宁也。《婴宁》全文四千字,涉及到“笑”的竟然达到四十多处。“婴宁爱笑,无拘无束地笑,无法无天地笑,连结婚拜堂她都能笑得不能行礼……”含笑、隐笑、嗤笑、可笑、纵笑、复笑、狂笑、微笑、忍笑、憨笑……如此爱笑的婴宁,真是笑得摇曳多姿,美不胜收。 婴宁是笑着出场的,“梅花一枝,荣华绝代,笑容可掬”,使书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而婴宁看到书生的呆状,笑吟吟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这一笑,笑出了书生的情思,笑出了少女的纯真。然而这只是婴宁笑之诸多美好的一个序幕,其奇特的笑便是她独特性格的美好展现。再次出现的时候,“执杏花

一枝”,“含笑站花而入”,等鬼母唤婴宁出来见王子服时更是“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笑不已”,进门后“尤掩其口,笑不可遏”,被鬼母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在后园中,婴宁在树上看见王子服,“狂笑欲堕”,直到“失手而堕,笑乃止”;王子服扶之,婴宁于是再次大笑,“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后来婴宁随王子服回家,“但闻室中嗤嗤皆婴宁笑声,”及至王母入室,婴宁“犹浓笑不顾”最后连举行婚礼时也“笑极不能俯仰”,致使婚礼不能正常进行下去。作者不厌其烦地巧妙地写出了他在不同场合的无拘无束呵纯真笑语,无不感染着众多读者,她的笑声可以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以去哭——“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爱人——“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女人只能“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只能笑而不能露齿,笑不出声,否则就是有悖纲常,有失检点,不正经。而婴宁,她面对陌生男子,毫无羞怯地笑,自由自在地笑,任何场合都可以笑,真是任性而为,一切封建礼教对她都不过是春风吹马耳。她生活在“乱山合杳、空翠爽肌、寂无人行、只有鸟道”的深山里,她没受过封建礼教的毒害,没受过世俗社会的污染,她像野花一样烂漫,山泉一样清澈,山鸟一样灵秀。她是古代文学女性形象中笑得最烂漫、最恣肆、最优美的一个,她是天真烂漫、是真性情的化身 二、爱花成癖 花自古以来便是女性美好的象征,如莲花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梅花之“香自苦寒来”这些美好的品质和节操都是人们对美好现象的向往或希冀。古今文人皆爱用花来描写女性,如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李白的“荷花羞于颜”。而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也让花自始至终的陪伴在狐女婴宁身边,让花决定了她的命运,用花的灿烂来特写她纯真烂漫的性格。 婴宁爱花,无论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在婴宁初露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此处也是以梅花之高洁淡雅来突出婴宁的风华绝代。以至于王子服“注目不移,竟忘顾忌”。而后婴宁“遗花地上,笑语自去”,在这里,婴宁似乎是无意丢花,却是以花作为她与王生爱情的信物,交给了王生。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聊斋》里的鬼狐迷人,花妖可爱。作者塑造了许多人性美的女性形象,突破传统世俗观念,从人性角度展现出了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表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关怀和人文关照。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人文关照 《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数百个人物形象。在这一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中,又以多彩多样的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她们引发的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令人感动又发人深思的部分。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没有把女性仅仅限制于狭小的传统世俗观念,而是从人性展现,才能发挥,精神反抗等多方面的展现出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这当然与明中期以来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浪漫主义及伤感思潮有关,也和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念密不可分。读者可以看到蒲松龄先生对女性存在的人文主义观照,可以想见作者是以怎样的情怀面对他笔下可爱可叹可怜可悲的女性形象。 如果我们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归纳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分为以下三类: 1、“不是凡间人,却有世间情”的女性。显而易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先生是以写人的手法写妖。《聊斋志异》中的女鬼与以往民间传说中的妖女不同,她们较以前传奇中的同种类型人物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人的心理和特征。以前的志怪小说,传奇中的女性总是妖味多于人性,她们缺少女性的特质而显得生硬死板,这与男权社会的女性意识薄弱不无关系。而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单一、简单乏味的瓶颈,塑造的更加具有人情味。《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人物,是从“人”的角度着手,即使本体还有妖怪的特性,但其温柔体贴,从而更具有女性气息,栩

栩如生。蒲松龄先生用富于文采的笔墨作为媒介,拉近了虚幻中的鬼怪与现实读者之间的距离。对于这样具有人性化的美丽形象,通过作者饱含爱怜激赏之情的笔触,读者对她们愈加怜爱。《婴宁》中的婴宁爱笑,她让冷漠的封建社会多了点人情味儿,多了些许暖色。她俨然一个未涉世的婴儿,脸上总是挂着美丽的笑容。家里仆人偶有犯错,只要她在场一笑,马上令紧张气氛烟消云散。婴宁爱花如命,即使婚后也不改本性,一旦遇到珍奇花卉,哪怕变卖首饰也在所不惜。这时的婴宁是真与美的化身,她不受人间污浊,天真烂漫,犹如美玉无暇,令人怜爱不已。《莲香》一文中的女主人公拥有典型的女性味道。《莲香》大意是狐精莲香和女鬼李氏因情根深种,同时爱慕桑生的疏狂与静穆而主动趋献的故事。李氏因其“阴气太盛”而使桑生病重危殆,她深感惭愧主动告别了桑生,但李氏的魂魄为情所隔,居然“尔日抑郁无聊,徒以身为异物,自觉形秽,别后愤不归幕,随风飘荡,每见生人则羡之,昼凭草木,夜则信足浮沉。偶至章家,见少女卧床上,未知遂能活也”,竟不自觉的借尸还魂。当她看见自己还魂后相貌丑陋,竟然不如做鬼时美,更觉得无颜再见桑生,“七日不食”,使得身体浮肿,消肿后“皮尽脱”,从而“眉目颐颊,宛肖平生”,最后喜嫁桑生。莲香听说李氏的故事感叹不已,居然“我自乐死”,希望能够托生为女人,与桑生接着前世的情缘,最后也如愿以偿。一个女鬼为情所困,借尸还魂后依然对桑生念念不忘,一个狐精为续前缘,竟不惜自杀托生为女子,结局是圆满的,两人得其心愿。女性的情感竟然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令后世读者嗟叹不已。上面分析的两位女性不论是性情宛然,还是为情而死,她们都已经超出了妖精本身固有的含义,在蒲松龄先生的笔下,她们虽然形体非人,却更得到了后人的敬重和喜爱。 2、才能、胆识不输于男儿的奇女子。古语云: “巾帼不让须眉。”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的这些女性,表面看似柔弱,但她们的才能胆识,足令庸碌的男子望尘莫及。其中一类女子虽容貌不善但是心灵美丽,以才德自居; 而另一类则成为家庭的经济来源,彻底颠覆了男子

大学语文重点课文解析教学提纲

大学语文重点课文解 析

大学语文 一、《子衿》 诗经六义:赋比兴(表现形式)、风雅颂(内容形式) 特点: 1、三章都采用赋的表现手法 2、采用了心理描写、递进、对比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女子相思的情怀 3、风格古朴平视,情感单纯真挚,而情谊的表达却内敛而含蓄,极富内涵 4、《子衿》描写一位多情女子在城楼上等候恋人的情形,作品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纵我”、“子宁不”的反问表达了对恋人由相思萦怀到幽怨嗔怪的心理转换过程。“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用时间与心理的强烈反差,使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在眼前。 二、《老子》语录 三、《垓下之围》 1、人物分析:项羽是一个悲剧英雄,但作者并为着力渲染他的悲剧性,而是更注重多角度、多层面的刻画、丰富他的英雄色彩,既有项羽穷途末路时的多情与无奈,也有其有勇无谋、恃勇自负、淳朴仁爱的性格特点。 2、课文分析: 【垓下绝唱】 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渲染垂危情势,制造悲凉气氛。

项羽诀别虞姬,悲歌慷慨,表现其英雄末路多情而无可奈何的心境。 【东城快战】 突围失道,陷大泽中,见出其有勇无谋。 自认兵败被围,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表现其恃勇自负。 连斩敌将,说到做到,部下叹服,展露他勇猛无敌的气概。 【自刎乌江】 因愧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南逃 把马赠与乌江亭长 把头赠给敌人 表现其知耻重义。 【太史公曰】 司马迁对项羽一生的评价 司马迁肯定了项羽起陇亩之中,率诸侯灭秦“近古以来未尝有”的历史功劳和伟大业绩;批评了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恃武力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项羽残忍有余而仁爱不足。 3、艺术特色:表里俱现,刚柔相成,性格更丰富,个性更鲜明,浑厚立体,显示了人物性格的矛盾性,也渗透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其形象塑造相当成功,洗练多变的语言,突显人物性格的口语,都迸发出荡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婴宁与聂小倩的人物形象分析---王权凯

婴宁与聂小倩人物特性的对比 婴宁,是一个憨直任性的人,婴宁与王子服真诚相爱,并终于结成美满婚姻的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中青年人追求坚贞,纯洁爱情的美好向往,也揭露和鞭挞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迫。 众所周知,在封建礼教重重压迫之下,女子有所谓“三从四德”,“行不露趾,笑不露齿”,然而婴宁却蔑视这些礼教的清规戒律。在我看来,她的蔑视完全是由于“不知者无畏”。这和她从小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婴宁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林里,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纯净,充满生机,朝气勃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养育了一个纯真美丽的婴宁。当她在上元郊游中,见到注视自己的王子服,不仅敢笑,而且还笑着打趣他,说他“目灼灼似贼”,正是反应了婴宁的天真可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婴宁的笑,打破了一切封建礼教的苑囿, 出嫁后的婴宁身上,我们再也看不到人的价值,尊严,权利,正当的欲望。看到的只是极端自卑,极端软弱,任人宰割。这时的人性,已被完全扭曲变形,甚至成为一种“人性的异化”。从这一点反面的映衬了作者希望人性完美,期盼人性复归,以便实现人性的重建。这种思想情节,正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肯同流合污的传统品格,表现了同统治阶级明显的离心倾向,具有积极意义。 聂小倩,受困于恶鬼,囿于红尘,以自己的美貌和假元宝来骗取男人,摄其精血,以飨其主。但她并非一个纯粹的风尘女鬼,她有自己的理想。这也是聂小倩的可贵之处,她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柔弱女子,对付“目光晱闪,攫拿而前”的恶鬼并非自己所能为,所以她要等待时机。终于,有一天,她的希望也最终来了。当宁采臣因她假装的放荡而呵斥她、当他将自己所给的银子扔出屋外时,她感觉的不是屈辱,而是内心的狂喜,她甚至会想过自己和这样的男人成婚,于是,她选中这个正直的男人,在某一天晚上,告知自己的身世,并帮住眼前这个男人躲过一劫,而自己也因此获得解脱。到宁家后,她心中爱着宁采臣,但毕竟他们之间隔着太多东西。一方面,她是鬼,而采臣是人,人鬼毕竟疏途。况且采臣还有妻子。另一方面,挟制她的恶鬼,并未死心,仍旧再等待时机将其掠去。可是,她并不担心这个,她真正担心的是宁采臣是否会俯就,会不会

自学考试2015年10月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表述中,说明了《秋水》(节选)主要构思特点的是 A.借助两个历史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论说B.通过景物描写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C.由小到大逐层推进D.援譬设喻广征博引 2.下列出现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成语中,用以批评“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的是 A.终南捷径B.问心无愧C.以身作则D.开诚布公3.下列《我的世界观》语句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透彻感悟的是 A.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B.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C.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D.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 4.《垓下之围》中,展现项羽知耻重义性格特点的情节是 A.四面楚歌,霸王别姬B.东城快战,连斩数将 C.嗔目而叱,吓退杨喜D.愧见父老,自刎乌江 5.《张中丞传后叙》先为许远辨诬,再写南霁云事迹,又记张巡轶事。这样的叙述方法是A.顺叙B.分叙C.插叙D.倒叙 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极力推行胡服的主要原因是 A.朝中重臣的推荐B.胡服更漂亮舒适C.赵武灵王的偏爱D.有利于骑马作战7.下列表述中,说明了《先妣事略》艺术特色的是 A.情节一波三折B.场面有声有色C.语言简洁省净D.行文夹叙夹议8.《秋夜》中表现黑暗势力色厉内荏的语句是 A.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 B.闪闪地映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C.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 D.鬼映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 9.下列现代著名作家中,其作品以控诉旧礼教、歌颂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觉醒而著称的是A.茅盾B.巴金C.钱钟书D.施蛰存10.《哭小弟》中说小弟“已是滴水不进时,他忽然说想吃虾,要对虾。他想活,他想活下去呵”,其主要用意是 A.举出实例强调小弟的乐观精神B.用细节塑造更丰满的人物形象 C.用小事来折射小弟的“不甘心”D.用琐事给英雄形象赋予人情味 11.《我与地坛》:“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以致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下列叙述符合作者态度的是 A.想使母亲骄傲的动机很庸俗B.人人应该摒弃想出名的想法 C.为母亲而出名完全可以理解D.想出名是一些人的真实愿望

聊斋中部分女子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玉 异史氏曰:“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非特人侠,狐亦侠也。遇亦奇 矣!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哉?使苏子美读之,必浮 白曰:…惜乎击之不中!?” “人侠”惩恶,杀死为非作歹的豪绅,给滥官以警告;“狐侠”救助良善,为遭到家破人亡之惨祸的穷书生重整家业,并日益兴旺。官府黑暗,公道不彰,作者愤而寄希望于来去无踪的“人侠”和异类幻化的狐女,让他们出现于人世间除暴安良,虽不实际,但也毕竟表达了一种善良的愿望。 《红玉》的故事“情义”多于“情爱”。先是红玉夜访小冯,二人相狎,遭老冯怒骂之后,即断绝与之往来并为其寻觅婚娶对象。小狐女知愧辱已稀奇,又像世间那些贤惠的女子般替现任爱人某幸福更是稀奇,乃“情义”之一。再数年后,小冯贫困潦倒之时,红玉又救他与福儿于危难之中后又嫁小冯助其家道复兴,此乃“情义”之二。红玉因为半年的肌肤之亲便追随一个书生一辈子,得到或者失去的不便估量。聊斋也终究是男子的幻想故事,男子可以因为女子魅惑而失身,也可以因为女子相助而成功,缘起缘灭相生相害都是因为女人。狐的世界有人间的义,也有人间的束缚。 画皮 异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哀哉!” 男子之祸,女子受过。 《画皮》借助鬼魅化妆为美女,来危害人的生命安全的故事,告诉我们,恶人坏人往往伪装成美女的形象,欺骗世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同时也警告世人不要贪图便宜,不要不相信别人的“逆耳之言”,被伪装和假象所蒙蔽。对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恶人,不能姑息。怜悯恶人的后果是害了好人。他相信“天道报应”,王生贪占便宜,故而被害死。妻子是好人,故受尽磨难,终救活了王生。这也是天道报应,好人必有好报。 但是《画皮》中将男子因男子之祸,而让女人受过的思想,却体现出了对女性的歧视。有一种“女人是祸根”的意味。 公孙九娘 异史氏曰:“香草沉罗,血满胸臆;东山佩玦,泪渍泥沙。古有孝子忠臣,至死不谅于君父者。公孙九娘岂以负骸骨之托,而怨怼不释于中耶?脾膈间物,不能掬以相示,冤乎哉!” 公孙九娘的悲剧意义,不在于鸳鸯分飞的离妇愁,而在于对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愤慨与抗争!蒲松龄担负起了时代精神代言人的义务,把社会新闻纳入到了自己的小说,来传达民众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地反映他们所收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在《公孙九娘》中,他揭露满清统治者残杀和蹂躏民众、以及透露出排满的思想。愤懑、排满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主旋律,也是蒲松龄精神中实施紧绷的一根弦。但由于时代的控制,他只能借助时代新闻的真实加上想象,以此宣泄个人的愤懑和集体的郁结。借时代的新闻传达时代的声音,蒲松龄以董狐之笔、史迁之才,加上屈原之忠,把“于七之案”寄寓在了《公孙九娘》昙花一现、因莱阳生匆忙忘问志表使其愿望无法实现,而遗恨终生的爱情故事之中

2016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大学语文试卷 (课程代码04729) 本试卷共7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允,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五代史伶官传序》具体论断中,可以全面概括后唐庄宗事迹的是 A.忧劳可以兴国 B.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 D.智勇多困于所溺

2.下列语句中,说明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论证特点的是 A.善用比喻,论说生动而深刻 B. 逐层推进,结论富于说服力 C.主要通过对比论证,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D.多用归纳论证方法,论据充分,浅显易懂 3.下列《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所提到的生物中,只见于传说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是 A. 油虫 B.麒麟 C. 狐狸 D.水母 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薛地烧券这一情节主要表明的是 A.乐善好施 B.处事简捷果断 C.粪土钱财 D.注重民心向背 5.《垓下之围》中,司马迁认为导致项羽最终败亡的原因是 A.专恃武力 B.不肯过江 C.弃马步战 D.军壁垓下6.下列《种树郭囊驼传》语句中,表现了“长人者好烦其令”的是 A.旦视雨暮抚,已去而复顾 B.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C.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D.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7.《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主动去见公子成所体现的治国理念是

浅析《婴宁》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

浅析《婴宁》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 《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魅的形象,有浓厚的人情味,各具姿态,在这些花妖狐魅幻化的女子形象中,最令人难忘的当属婴宁,一位最爱笑的奇女子。她敢说敢笑,天真烂漫,亦憨亦黠,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人物的性格包含着后天环境的作用,而婴宁的人物性格内涵中则寄托了蒲松龄对人间悲剧、人的生存困境等终极命题的思索。婴宁人物的魅力正在于其性格的明晰而又模糊,现实而又高远。 一、爱花的婴宁 文中婴宁第一次出场,只见她“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再次出场是“执杏花一朵”,见到王子服后是“含笑拈花而入”。婴宁的住处,“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豆棚花架满庭中”。和王子服成亲以后,“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更加相映成趣的是,蒲松龄在文中特地为婴宁设置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环境。其居所离城三十多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门前皆丝柳。墙外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花已经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爱花象征着她的心灵美,使婴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文学理论认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内涵以及整个文本所致力表现的人物性格和审美意蕴。古人爱花,花本身就象征了女子的美好,而婴宁的爱花,相比之下内涵更加丰富:爱花的婴宁多了一丝追求的意味,是对美好的品德、高尚的人格等的追求。 二、爱笑的婴宁

纵观古典小说,没有一篇能把少女的笑写得那么美,那么多姿多彩。婴宁是笑得最美的少女。《婴宁》全文四千字,涉及到“笑”竟然达到四十处之多。含笑、隐笑、嗤笑、可笑、复笑、纵笑、狂笑、微笑、憨笑、忍笑、浓笑……真是笑得摇曳多姿,美不胜收!婴宁是笑着出场的,“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使书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而婴宁看到书生的呆状,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遂“遗花地上,笑语自去”。这一笑,笑出了书生的情思,笑出了少女的纯真。然而这才是婴宁给予读者许多笑中的一个笑的序幕,殊不知婴宁奇特的笑便是她独特性格的美好而纯真的展示。再次出场时,“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等鬼母唤婴宁出来会见王子服时,更是“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鬼母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在后园中,婴宁在树上看见王子服,“狂笑欲堕”,直到“失手而堕,笑乃止”;王子服“扶之,阴其腕”,婴宁于是再次大笑,“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后来婴宁随王子服回家,“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及至王母入室,婴宁“犹浓笑不顾”;最后连举行婚礼时也“笑极不能俯仰”,致使婚礼不能正常进行下去。蒲松龄不厌其烦地巧妙地写出了她在不同场合的无拘无束和纯真笑语,无不感染着众多读者。她的笑声可以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以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好一个狐女!好一个奇女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早已被打入了另册,社会只是男人的世界,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庸,妇女一举一动都被封建纲常礼教所束缚。而婴宁的笑,笑傻了封建礼教,笑进了所钟爱的情

《聊斋志异》中奇女子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中奇女子形象分析 学生姓名:陈增辉指导老师:郝润华 [内容摘要] 蒲松龄是女性描写的铁笔圣手,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数十个奇女子形象。她们从容于礼法之外,自由地表现自我,积极主动地追求美满爱情和幸福婚姻。同时她们智力才能过人,足愧须眉,不仅在语言、诗歌、艺术等领域展现风采,而且在经济领域内作出了新的开拓。她们还是复仇女神,家庭的守护使者,有的身份低贱却依然追求独立人格。这些女子为我们展现了女性风采的另一面,她们洒脱的性情、过人的才智、冲天的侠气都是古代小说所罕见的。这些女性形象是蒲松龄对中国文学女性形象的一大开掘,在闪耀着作者智慧光芒的同时,不断冲击着封建文化的堤岸。 [关键词] 聊斋志异悖于常情奇女子 蒲松龄是女性描写的铁笔圣手,他对女性形象的开掘是极其独特的,他不仅善于描写传统女性,而且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出数十个悖于常情的女性形象。这些具有新思想、新个性、新追求的女子群体形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彩的女性世界。所谓悖于常情是指这些女子在性情、价值观、才能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女性,她们不仅不受传统礼法的约束,而且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同时在才智上也更胜一筹,扶危救困表现出侠士风采,有的虽身份低贱,却依然追求独立人格。她们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人物画廊,是蒲松龄对中国文学女性形象的一大开掘。 一、从容于礼法之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发展了千百年的儒家思想逐渐与佛、道两家思想融合,并由此诞生了以宋明理学为标志的新儒学。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去人欲,存天理”的伦理规范,把一切情感(如喜、怒、哀、乐)都纳入礼的轨道。在这种思想的统治下,人们的真性情被扭曲了,相对于男性,统治者对妇女思想的禁锢则更严酷。历来统治者都重视女德的教育,妇女的一顾一盼,一笑一颦,举手投足都受到繁文缛节的钳制。一生贫困潦倒的蒲松龄笔下出现了一大批“从容于礼法之外”的女性人物,她们按自己意志行事,超越了礼法的束缚。 (一)自然纯真的“童心” 《婴宁》、《小翠》、《阿英》、《菱角》、《小谢》、《花姑子》等篇中那些天真烂漫的少女无视所谓“德、言、工、容”的规范,而持有自然纯真的“童心”,犹如一泓清澈的甘泉流过心头。 《婴宁》中的婴宁来自“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的自然环境,在她的世界里没有笑不露齿的清规戒律,因此她的笑是天籁般的、是原生态的。“微笑”、“嗤嗤笑”、“含花捻笑”、“时而大笑”、“且下且笑”直到“笑不可遏”、“狂笑欲堕”,又时而“浓笑不顾”,尽管“极力忍笑”,

聊斋志异人物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人物形象分析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枷锁。同时。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被笼罩在男性的阴影之下,丧失了自身的意义,而是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充满了进取精神,她们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表现得大胆热烈,毫不顾及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敢于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爱,直到实现与所爱的人的幸福结合。爱情背景下聊斋女性的代表主要有: (一)敢爱敢恨的狐妇 《武孝廉》中的狐妇在石某病时救了石某,也不嫌弃他的落魄嫁给他,并且帮助他走上仕途,但石某不知恩图报,百般侮辱、谋害狐妇,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作者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不得好死,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不难看出,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们虽然普遍命运悲惨,都是为男子所遗弃所侮辱,但是她们都有坚决的反抗精神,最终都惩罚了那些负心汉。 (二)外貌丑而心灵美的乔女 乔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后来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乔女不嫁,然而她却认为孟生不嫌自己丑陋,是自己的知己,

所以孟生死后,她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殖其产,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仇大娘则是在娘家面临破产时,挺身而出担起重担使家庭得以重新振兴。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三)要独立,只要婚姻实质而不要名分的侠女 侠者是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人,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侠女》中的侠女却是大家闺秀,但她同样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特点。主要是为报父仇。更为特别的是她为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甘心情愿地未婚生子,给顾家传宗接代却不接受明媒正娶。侠女的婚姻观在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像她这样只讲求婚姻实质,而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分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解放的思想。 更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但敢于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当爱情遭到背叛时能果断采取行动,毅然离开曾爱过的人,去寻找新的真正的爱情。《云翠仙》中的云翠仙母女为梁有才的苦苦追求和百般表白所打动,应允了他的 求婚。但后来张有才见利忘义,密谋背叛云翠仙。对此,云翠仙怒斥他的卑鄙行径,愤然离去。《阿霞》中的女主人公则在看到自己所爱的景生薄情寡义时,立刻断绝了与他的联系,同郑生结为姻缘。 不同环境与背景下的聊斋女性人物

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王小刚 【内容摘要】 《聊斋志异》是在广泛继承了神话、传说、史传、志怪、传奇以及宋元明白话小说等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在艺术上集志怪与传奇之大成,“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文言小说长期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作者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以来,以狐鬼幽冥等超现实事物反映现实、表达理想的传统,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让读者在领略了情节的紧张刺激之后,掩卷而思,体味其中的人生意蕴。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意愿,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禁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聊斋志异》中优美动人的花妖狐形象,是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人的艺术升华,是幻想的创造物,与一般小说作品中须眉毕现的纯写实的东西不同,而有某种虚幻性和飘忽型。作者常常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着意于描绘人物的内在风神,接近于绘画中的写意。《聊斋志异》这些艺术形象或感情缠绵、行为谨慎、或天真爽朗、无拘无束、个性突出,绝不雷同。 【关键词】聊斋志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浅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由短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及其丰富。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言小说史上,《聊斋志异》的地位就如同《红楼梦》在中国通俗小说史上一样,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作者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笔写就聊斋志异,使其如奇峰突出,达到了中国文言创作的最高峰。聊斋志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其艺术魅力的根源,在于它一书而兼两体,鲁迅先生称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书中作品构思奇幻委曲。记事诙谐曼妙,西行文典雅纯熟,风格寒峭高古。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上,这些人物既属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有其社会本质,有都有鲜明的个性。例如“同是年轻的女性形象,有感情缠绵拘于叔父严训而行动谨慎的青凤(《青凤》),也有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不受任何礼教约束的婴宁(《婴宁》)。有爱诗善歌,谈词风雅却心境凄苦的林四娘(《林四娘》)。也有不懂世故,顽皮憨跳,乐不知愁得小谢(《小谢》)。有“瘦怯凝寒”,无力自卫的连锁(《连锁》)。也有“艳如桃李”“冷如霜雪”,只有为父报仇的侠女等等,这种成就的取得,通过鲜明的个性表现出来。仅以《婴宁》为例,真是她到那里,笑声就到那里。 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云:“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婴宁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就跃然纸上。 婴宁爱花,人们常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古代文人爱用花写女性。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李白“荷花羞玉颜”。蒲松龄让花自始至终左右着狐女婴宁,甚至花决定她的命运。婴宁一露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她看到王子服对自己一个劲地盯着看,笑吟吟地说:“个儿郎,目灼灼似贼。”然后大大方方地把花丢到地上,跟丫鬟有说有笑的走了。婴宁说的“贼”不是“小偷”,是淄川方言。淄川人叫心爱的小男孩是“小狼贼”。婴宁似乎无意的丢花,其实是丢的是爱情信物。王子服捡起花,害了相思病,怀里揣着花,千方百计寻找捻花人。婴宁再露面,执杏花一朵,她爬到树上摘花,看到王子服,哈哈大笑,差点儿从树下掉下来。王子服拿出珍藏的花给婴宁看,婴宁说:“枯矣,何留之?”王子服说,他保存花是为“相爱不忘”,婴宁说:这好办啊,等你走的时候,让老奴把园中花折一巨捆负送之。王子服说: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并进一步表白,这种爱不是亲戚间的爱,而是夫妻间的爱。婴宁问:“有以异乎?”夫妻之爱和亲戚之爱有什么区别呀?王子服回答:“夜共枕席耳。”婴宁低头寻思许久,回答:“我不惯与生人睡。”婴宁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表面看,她憨极了,简直是个傻大姐,实际上她假装不懂王子服的爱情表白,是为了让他把爱情表达得更热烈,更赤诚,让王子服进一步把爱捻花之人的话说出来。婴宁还把“大哥欲我共寝”这句话,当着王子服的面说给母亲听,吓得王子服魂飞天外。其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