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

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

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
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

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

大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是提升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安徽省政府关于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所指主导产业包括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期限为2014年至2017年。

一、产业基础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市已形成门类较多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一)产业规模较大。2013年,全市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三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8.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9.8%。其中,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户数、从业人数、实现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总数,均占全市规上工业总数1/3以上。全市接待游客与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突破千万人次和百亿元大关。注:装备制造产业系以金属结构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主体,包括橡胶零件制造(总量约占橡胶制品业9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包括文房四宝及工艺品、各类印刷企业、演艺和娱乐、旅游休闲;食品医药产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

(二)优势特色较多。截至2013年,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产业拥有上市公司3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6户,建成

59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4个省级装备质检中心。中鼎集团、宣纸集团和南华电机等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詹氏食品、宣酒集团等在全国同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全市拥有4A级以上景区15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国家和省文化遗产5个、国家级生态保护区2个。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农产品示范基地25个,优质家禽年出栏量占全省一半以上。

(三)集聚效应明显。产业发展进一步向园区集中,13个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市本级集中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宁国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0%以上。初步形成国内有影响的橡胶密封件生产基地和耐磨材料、电机、压力容器、汽车覆盖件、宣纸及文化旅游等产业集聚区。

同时,我市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领军企业少。缺少生产经营终端产品,能够引领产业链整体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不多。二是配套能力弱。各类产业园区专业化不明确,功能特色不明显,配套协作能力差,资源综合配臵能力不强。三是创新平台小。中心城市建设启步迟、规模小、功能不全,缺乏人才配套设施建设和有吸引力的引进培养政策,缺乏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缺乏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机制,产品附加值不高、新兴产业发展不快。

二、机遇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国内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既拉动投资,又拉动消费。随着户籍制度、收入分配等改革的推进,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养老、保健、旅游等医药食品和生态绿色消费市场需求将迅速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随着国家层面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推出,国内区域竞争与合作格局加速调

整,以区域经济体为发展形态的增长极增多,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和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实施,以及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等,将为我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带来更多有利条件。——产业转移新变化。新一代智能制造、网络技术应用,降低了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门槛。制造业轻型化,产业分工精细化,降低了产业转移的时间和成本,催生了新的业态。

(二)面临的挑战——“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双重任务。我市经济总量偏小,做大经济总量仍是首要任务。主导产业缺少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产业升级跟不上需求升级的步伐。经济发展存在总量偏小与质量偏低并存的突出问题。——“环境约束、要素趋紧”双重压力。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市相当多的区域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域,产业用地、劳动力、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产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要素约束。节能减排和转型发展的刚性要求,决定着产业发展面临越来越高的环境门槛。——“城市发展、产业集聚”双重竞争。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入加速调整期,周边城市不断壮大城市发展平台,增强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资源吸引力,产业极化效应将进一步强化,我市产业发展面临边缘化、低端化挑战。

三、总体思路

根据省政府对各市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区域条件、资源禀赋、市场机会、成长潜力等评价指标,按照错位发展、重点培育的原则,选择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为我市优先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为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实力的首位产业。

我市发展主导产业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出新型工业化等“四化同步”发展要求,坚持低碳、创新、集群发展导向,以产业集中示范园区、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引进培育大企业、推进落实大项目为抓手,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动力,点面结合,集聚配套企业,做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使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我市发展主导产业的基本原则:

——坚持扩大产业规模与提升产业结构相结合。把增量投入作为促进宣城发展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力量,迅速扩大主导产业规模。同时,依循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避免走产业先发展、后升级的老路,在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实现产业升级。

——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产业特色相结合。把握国际国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转移项目的产业、人才、技术等多重承接,避免出现“候鸟经济”现象。利用我市区位、资源等综合优势,在承接过程中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坚持打造产业链条和锻造核心能力相结合。依托现有产业领域的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产业链条。着眼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引进、整合配套企业和研发机构,提升优势领域对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与配套能力,明晰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培育领军企业与构建产业集群相结合。通过引进和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发挥龙头项目的产业关联效应,在实现产业规模

迅速扩张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同时,围绕核心企业,发展包括产业上下游企业、教育机构、研发创新组织、金融服务提供商在内的产业集群,构建良性互动的企业生态圈。

四、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明显壮大。到2017年,全市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年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市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三大产业增加值力争超过3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26%以上。

——创新能力实现提升。形成2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主导产业中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以上,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等,初步建成产学研高效对接、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校企合作产业化园区。

——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培育和建设10个左右以若干核心区块、核心企业为主体的百亿元级产业集群或产业基地,规划建设1个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新区,初步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结构明显优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基

本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消费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品牌加速成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五、发展重点

(一)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以打造长三角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为目标,以特种汽车、数控机床、装备通用件、机械基础件、基础材料件、汽车零部件为重点,重点引导和支持装备制造业走“整机+配套”产业链发展模式,经过5至10年的发展,把装备制造业建设成

7、模具夹具。支持汽车整车模具、精密级进冲模、巨型轮胎子午线活络等专用和通用模具与夹具的研发生产。

8、高端铸锻件。重点发展高附加值耐磨铸件产品,鼓励和支持耐磨材料生产企业转型发展精密铸件、大型铸件或新型合金铸件等,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高端铸锻件生产基地。

9、汽车零部件。支持中鼎密封件、亚新科等企业发展汽车密封件、橡胶件,建设全国最大的汽车用橡胶制品基地。支持宣城开发区依托中鼎集团、鑫鸿交通等企业,打造汽车用冲压件产业集群。开发汽车整车模具、发展汽车冲压件,建设全国最大的车身覆盖件基地(维修市场)。支持排气尾管、消音系统等产业化项目。

10、基础材料件。支持电子玻纤布、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工业铝型材、金属复合材料及非标异型链的研发和生产。支持安徽中讯通发展网络线缆、精密接插件,打造全球最大的数据线生产基地。

(二)食品医药

以“健康、安全、生态”等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以建设长三角绿色食品产业基地为目标,以食品饮料、林特食品、禽类加工、医药等为重点,着力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搭建产品检测、技术服务、市场监管三大平台,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促进食品医药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在统筹城乡、反哺农业、扩大就业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到2017年,食品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培植产值过10亿元企业5个,形成家禽、林特等2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1、做优禽类加工食品。优质家禽产业化是我市的发展优势,皖江三黄鸡和五星黄鸡两大品种系国内商品肉鸡优良遗传基因的集成

载体,年上市商品鸡鸭肉1.5亿只,占全国十分之一。未来5年,围绕“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养殖目标,以国家级三黄鸡“育、繁、推”基地和国家禽肉加工研发分中心建设为重点,支持和威、五星、华卫、立大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有机肥生产和冷鲜分割肉、熟食制品、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产业,提高工业化屠宰集中度和畜禽产品加工能力,打造国家级家禽类食品产业集群。

2、做大做强酒类饮料。以提升宣城酒业文化内涵和美誉度为目标,以啤酒、饮料酒为支撑,以争创国家级酒检中心、打造黄酒全产业链为重点,支持相关企业加大产学研合作和研发投入力度。开发功能型、保健型黄酒新品种,增加高品质黄酒出口量,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3、做精做细林特食品。推进山核桃、香菇、木瓜、竹笋、灵芝等林特产品向休闲旅游系列产品和特色保健饮品方向发展,打造有机类山珍食品产业集群。加大古树名木的原真性及历史文化独特性的保护利用,谋划启动国家级宣木瓜基因库和宣木瓜申遗前期工作。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专家咨询、社会参与”的茶叶品牌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加快茶叶食品、茶饮料、茶粉体、保健品及茶化工等深加工产业化进程,对现有敬亭绿雪、塔泉云雾、瑞草魁、太极云毫、黄花云尖、涌溪火青、泾县兰香、金山时雨、天山真香等品牌实施战略整合,培育全市共享的大品牌,打造安徽品牌茶叶第三极。

4、做大现代中药新药。依托我市药材优势,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针对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老年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开发以天然药物为原料的中药新药制剂;大力发展中药提取物,中药养生保健品;推进技术优势企业联合开发;加强对传统特色优势

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开展中药制药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研发;大力开发中药日化、中药杀菌剂、中药兽药、中药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等系列中药产品。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设宁前胡、太子参、宣木瓜、徽灵芝等重点品种的GAP地道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兴办中药材原药、饮片、提取物、保健品等系列产品加工项目。依托皖南新和成、精方药业扩大医药制剂生产规模,加快发展新制剂,使制剂向系统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依托黄山胶囊、双津集团、小山卫材等企业,发展医药辅材和医疗器械。

(三)文化旅游

抢抓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优势,彰显红色、绿色、古色和文房四宝等文化旅游特色,建设“山水诗乡,多彩宣城”,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和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名城,努力建设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以敬亭山、南漪湖、扬子鳄繁殖地、文房四宝原产地、皖南事变发生地、名人政要祖籍地为重点,坚持“统一规划、全域一体”、“有序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差异布局、错位发展”,支持文化与旅游与工农业“融合发展”。到2017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0亿元。

1、发挥敬亭山文化优势。敬亭山是中国诗文化的一座高峰,也是宣城的绿色之肺。围绕“诗、佛、酒、茶”整合要素资源,谋划一批有创意和震撼力的旅游项目,加大现有景区基础设施投入;拓展宣传领域,扩大覆盖面,为敬亭山造势铸魂,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投资开发;举全市之力把敬亭山打造成集诗词文化、礼佛修养、观光娱乐、休闲运动于一体的中国文化之山。

2、打造文房四宝博物群。深度挖掘文房四宝历史典故和文化源代码,进一步展示文房四宝的独特魅力。以中国文房四宝博物馆建设为龙头,以宣、泾、旌、绩三县一区为载体,打造文房四宝活态博物群,将文房四宝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捆绑”规划与建设,为申遗聚集要素资源。

3、依托宣纸品牌做大纸业。以创建国家级宣纸技术研发中心为重点,拓展宣纸书画纸应用领域,实施文化用纸、工艺品用纸和消费品用纸“三纸叠加”战略,加快构建集原料基地、集中治污、宣纸制作及宣纸衍生工艺品生产、古法技艺展示、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宣纸文化旅游产业链,借鉴“和纸”产业化经验,把宣纸文化渗透到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之中。支持市本级文房四宝大市场、中国宣纸集团宣纸传习基地及千年古宣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开发一批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依托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打造上庄徽墨景区。

4、培育文化旅游集聚区。依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六大文化旅游集聚区:市本级和宣州区围绕敬亭山、文房四宝和皖南花鼓戏等文化旅游元素,打造文房四宝文化创意及诗山戏乡文化休闲集聚区;泾县、绩溪和旌德打造古建筑创意创作集聚区和名人故里旅游集聚区;泾县打造云岭新四军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集聚区和宣纸产业集聚区;广德、郎溪、宁国结合实际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养生旅游集聚区。

六、重点工程

围绕主导产业的目标定位,今后4年,全市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分类指导,更加注重政策聚焦,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一)重大项目推进工程。以重大项目投入带动主导产业规模倍增、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高标

准建设重大工业项目。

(1)推动重大项目规划衔接。市重大项目规划超前与国家、省规划进行衔接,争取纳入国家、省“861”、工业项目点供地等相关规划。对列入规划的项目,协同项目投资业主,加快做好开工准备,加强项目跟踪,确保项目按期建设。

(2)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今后4年,力争布局10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综合消耗少”的龙头型重大项目,建设100个、总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逐一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前期准备,确定开工时间,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签约项目开工率80%以上。

(3)研究储备一批高水平项目。按照转型发展要求,建立重大项目研究工作机制,指导各地开展项目招商。今后4年,力争储备20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开展各种招商活动,加强与跨国公司和大型中央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更多的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落户。

(二)领军企业培育工程。以产业链延伸、企业集聚为重点,集中生产要素,健全培育领军企业发展机制,支持优势企业快速扩张。围绕主导产业的产品链,编制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名录和重点产品链名录,每个产品链选择和确定2-3户有市场、有潜力、有核心技术的行业骨干企业,做好企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使产业资源向行业领军企业集中。规划期内,每年由市政府公布和确定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名单,加快发展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的企业集团,重点培育20家年销售收入超10

亿元企业,成为主导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和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成效。

(六)可持续发展推进工程。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在存量上加强技术改造、加快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在增量上积极发展能耗低、污染少、增加值率高的项目,努力构建支撑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1)推动能效水平提高。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加快高效节能机电设备推广应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余热利用,培育一批能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节能标杆企业。推进节能监测平台建设。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关停力度。围绕重点行业,加快落实差别电价、差别水价等政策,将有限的环境容量用于支持高端产业发展。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培育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和工业园区。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方案到位、政策措施到位、组织保障到位。各县市区和开发园区根据本规划,明确1—2个产业发展重点,整合资源,集中扶持,落实重要措施、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推进项目建设,将产业政策鼓励、符合规划的重点项目,列入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土、环保等部门组织调研,选择确定重点推进的年度重大前期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二)推进专业招商。市招商局、各县市区和开发园区要加强

产业链招商,研究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构成,编制招商对象目录,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上的优势企业,特别是针对目前规模不是很大、但发展潜力大和势头明显的企业进行重点招商;深化企业招商,引导企业将其上下游企业引入宣城,鼓励企业家利用其社会关系引入大项目;积极争取若干大型外资及其配套企业的抱团转移项目,加快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培育。

(三)强化要素保障。市直相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出台主导产业发展的专项培育扶持政策。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切块安排产业发展专项土地指标,同时鼓励和支持现有企业腾笼换鸟,减轻企业转型成本;完善人才政策,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推动主导产业发展。要优化政策措施,突出对主导产业领军企业的培育,制订“一企一策”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资本运作、拓展海外市场和延伸产业链。

(四)强化服务支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完善和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为投资者提供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协调一致,推进实施。加快构建投融资服务、政府服务和人才服务等各类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人才集聚、要素流动营造良好环境。逐步健全主导产业统计和评价制度,指导和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建立主导产业发展工作交流机制和交流网络,特别是产业集群内的定期交流网络,强化产业发展的信息沟通和互享,提高产业集群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内容与方法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内容与方法 一,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内容 1,发展乡土特色产业。 1)坚持规划引领。 进一步明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产品、区域布局、保障措施,引导更多资源、技术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品牌的乡村特色产业基地或产业集群。以当地资源禀赋和独特历史文化为基础,制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做精乡村特色产业。 2)加强项目示范。 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和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项目,中央财政安排72.7亿元,支持552个乡镇和62个县(市)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3)开展宣传推介。 开展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遴选推介工作,通过编发名录、展会宣传等方式,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乡村产业“金字招牌”,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优化乡村休闲旅游。 1)加强政策引导。 明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态、设施、服务、文化、管理升级五项任务,提出从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丰富乡村旅游产业类型等方面,引导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2)强化示范带动。 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38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10个。 3,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跨界配置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推进要素跨界配置、产业跨界重组、主体跨界联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培育融合主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引导各地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人才。全国已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万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43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17万家,家庭农场60万个。 (2)搭建融合载体。 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2个、农业产业强镇552个,创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200个、各类乡村产业园1万多个,形成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销售有机衔接的格局。 (3)丰富融合业态。 引导经营主体聚焦农业两头、生产两端,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培育蟹稻共生、渔稻共生、中央厨房、乡村休闲旅游、数字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四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合作模式,形成龙头企业牵头、新型经营主体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条增值收益。 4,健全治理机制。 引导和鼓励地方积极建设田园综合体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平台,因地制宜选择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建立运行顺畅的建设管理机制,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5,发展产业链金融。 研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色贷款产品,探索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农户信用保证保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 随着新一届苏屯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成立,村里各项工作都 已经步入正轨,针对胡锦涛 __确定的“构建和谐社会”总体发展目标,结合苏屯村总体发展规划和村实际情况,村两委通过召开相关会议,特制定新一任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发展规划。 一.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胡锦涛 __确定的我们中华民族在步入21世 纪的一大宏伟目标,“和谐”社会,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成了现在社会的主流趋势,苏屯村也不例外,在苏屯村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治安稳定。治安稳定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最首要因素,只有村里 治安稳定了,其他方面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的开展,此项工作村两委会确定,将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治安清查,分包到人,分包到片,以实现村内治安稳定,遇重大事故需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通报并进行紧急处理,把村民的利益放在最首位,以村民的利益最大化为主开展工作。村成立村民调解委员会,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需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权限不够则在第一时间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处理并尽快解决。

2.搞好团结。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已经上任,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虽然已经明确在心,但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是要注意团结问题。一是要注意同上一级部门搞好团结,村两委成员一定要在我们惠济区委区政府、我们老鸦陈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上级布置下来的工作要按时、按点、按要求完成,不拖拉时间,不找客观原因,对上级需要向下级传达 __要求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上传下达;二是要注意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团结,两者都是村里的“顶梁柱”,日常工作要做到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情况,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两委会之间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管理,坚决执行“一会两评议三公开”制度;三是要注意村两委会同村民,同群众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是经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是村民放心的致富带头人,是为村民服务的,在群众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首先处理群众的问题,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3.医疗社保。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针对于我们农村的合作医疗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今后三年的工作中我们新一任领导班子依然会新这个问题继续深入下去,使村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整,使村民之后的生活更加有保障。 二.生存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方案例文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方案例文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xx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xx 年,村集体收入从20xx年的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xx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21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21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1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

2020-2022年公司企业三年发展规划

(说明:本方案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一、整体规划 1、了解总经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要求和期望,结合公司目前销售、市场、客户、产品、技术工艺、资源和服务支持等运营情况,分析竞争对手、社会环境、客户需求等外部环境的劣势和威胁,内部的优势和发展机会,确定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 注:需要统计、分析以往数据样本,根据调查分析结论编制规划书,包括战略规划对部门分解、实施时间控制、对应的考核体系等。 2、公司战略:以每年15-30%幅度提高销售能力;提升客户定位和产品利润空间;提高新品研发能力;提高人力资源对公司发展的支持能力。 3、经营策略:根据目前的劣势、威胁、优势和机会制定改善和实施计划;优化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属性和内容,建立考核体系、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规范管理程序。 4、业务战略:确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如客户满意度达到80%,交期达成率96%质量合格率98%等);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对运营成本进行年度预算,分解到各部门各季度,对部门和岗位考核);组织并确定就如何更好地为各级战略服务、从而提高组织效率、工作效率,如生产自动化、工艺

革新等。 5、财务战略:财务人员从战略高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财务分析,使财务分析成为企业战略决策重要的依据,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努力使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不以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牺牲长期利益,进行全面成本管理工作。 二、营销规划 1、市场:拓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压缩边缘及二三级以下市场。拓展户外运动、礼品、汽车类等中高端市场。 2、客户:重点发展世界500强、大型企业、有知名度、社会美誉度以及利润空间大的中高端等客户发展(如3M、BOSS、Canon、Disney、HTC);逐步缩减利润小发展前景不大的低端客户,提高公司品牌在市场上的美誉度。 注:需结合此前1-3年客户的销售、回款、利润率等综合情况,方案由公司批准。 3、产品:提高现有产品的附加值(包装方式比如彩盒、彩卡等),开发新的产品(眼镜链、手机贴、运动头巾等),工艺更新(超声波、激光切边、烫金、烫银、滴塑等)。 4、销售目标:销售业绩每年持续提升(15%以上,如2019年6000万,2020年7200万,2021年8400万,2022年1亿);销售指标和考核措施分解到内、外贸两个团队,

公司今后三年发展规划

公司2011-2013年发展规划 前言 山东寿光##海洋化工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是一家集科研、生产、开发、商贸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公司总部位于美丽富饶的“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员工260多人,固定资产亿元。公司现拥有化工厂、化纤厂、船舶运输、科技经贸、合资造船厂五家分公司。 公司化工厂位于寿光渤海化工园内,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毗邻羊口港、益羊铁路、荣乌高速,是海运、铁路、公路三联通的交通枢纽。 以环保科技为研发基础、以推动阻燃材料升级为企业使命,我公司与山东大学共同组建了——海洋化工中试基地, 依靠本地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和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公司先后研制了四溴双酚A、八溴醚、溴代三嗪、三溴苯酚、四溴醚、八溴S醚等溴系列阻燃剂。目前,公司已具有四溴生产线8条,八溴生产线2条,溴代三嗪生产线4条,公司具有从5000-8000L反应釜共计160多台套,双锥共10多台,各类贮罐达2000多立方米,现已达到年生产各类溴系列阻燃剂25000吨的规模,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溴系列阻燃剂生产厂家之一。四溴双份A年产达到10000吨、八溴醚产销达3000吨、溴代三嗪产销达3500吨,公司具有高效液相色谱仪2台,气相色谱仪1台、熔点仪4台等先进检测设备共计20多台套。公司凭借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公司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与国内建滔集团、宏昌电子、长春化工、广州金发、石磐石等几十家大中型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公司产品还远销到韩国、日本、美国、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LG、美国科聚亚等国外大客户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公司化纤厂位于总公司西邻,为新上年产8万吨复合聚酯纤维项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5274平方米,总投资: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亿元,建造两条生产线,实现年产4万吨复合聚酯纤维;现在已动工建设,主体设备已经签订合同,从10月份开始安装,计划2011年初投产。二期工程投资亿元,建造两条生产线,实现年产4万吨差别化及阻燃聚酯纤维。计划2011年下半年建设,2012年投产。 未来几年,从现在到2013年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调整期。公司现在正面临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调整阶段,这个阶段的调整到位与否,将对公司今后的从大变强,从市场立足到引领市场,如何实现持续的快速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公司必须抓住机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新乡的总体规划,我就新安村在统筹城乡发展,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面临的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新安村基本概况: 新安村位于木头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470户,1267人,劳力190人,其中党员54人。全村耕地面积130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稻谷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00亩,稻谷种植面积4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5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是我乡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新安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新安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区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臵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安村的发展很难

跟上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新安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油菜、乌梅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够好,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4年到2013年,油菜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油菜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2008年至今,玉米、稻谷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乌梅、油菜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油菜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精选模板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 随着新一届苏屯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成立,村里各项工作都已经步入正轨,针对胡锦涛总书记确定的“构建和谐社会”总体发展目标,结合苏屯村总体发展规划和村实际情况,村两委通过召开相关会议,特制定新一任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发展规划。 一.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胡锦涛总书记确定的我们中华民族在步入21世纪的一大宏伟目标,“和谐”社会,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成了现在社会的主流趋势,苏屯村也不例外,在苏屯村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治安稳定。治安稳定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最首要因素,只有村里治安稳定了,其他方面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的开展,此项工作村两委会确定,将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治安清查,分包到人,分包到片,以实现村内治安稳定,遇重大事故需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通报并进行紧急处理,把村民的利益放在最首位,以村民的利益最大化为主开展工作。村成立村民调解委员会,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需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权限不够则在第一时间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处理并尽快解决。 2.搞好团结。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已经上任,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虽然已经明确在心,但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是要注意团结问题。一是要注意同上一级部门搞好团结,村两委成员一定要在我们惠济区委区政府、我们老鸦陈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上级布置下来的工作要按时、按点、按要求完成,不拖拉时间,不找客观原因,对上级需要向下级传达的通知要求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上传下达;二是要注意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团结,两者都是村里的“顶梁柱”,日常工作要做到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情况,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两委会之间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管理,坚决执行“一会两评议三公开”制度;三是要注意村两委会同村民,同群众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是经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是村民放心的致富带头人,是为村民的,在群众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首先处理群众的问题,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3.医疗社保。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针对于我们农村的合作医疗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今后三年的工作中我们新一任领导班子依然会新这个问题继续深入下去,使村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整,使

xx村产业发展扶贫规划

xx村产业发展扶贫规划 一、xx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唐林行政村位于xx公桥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约 4.5公里,距xx县城约13公里,大片土地分布在清沟以南,整 村地理环境南高于北,地势平坦开阔,低洼地面积较大,境 内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二)人口及资源概况 全村辖17个自然庄,36个村民组,共1408户、人口6934人;可耕地面积6200亩,人均耕地0.9亩;有劳动力4330人,其中男劳力2330人,女劳力2000人。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养业和外出务工收入,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有小麦、玉 米、等,畜牧养殖以黄牛、山羊、生猪、肉鸭为主。 (三)贫困人口情况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唐林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民 受教育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致富技能少,缺乏致富门路,贫困人口较多。全村现有贫困户259户,贫困人口909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81户689人、低保贫困户53户,189人、五保贫困户25户31人。 二、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唐林村党支部、 村委会一班人和驻村工作队按照乡党委、政府制定的的农业

发展战略,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 依托优质土地资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发展露地瓜菜、中 药种植、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着力推进扶贫连片开发。露 地瓜菜约1200亩,畜禽养殖大户5户、散养农户430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农民生产经营方式、方法和致 富发展意识正逐步改变。 三、农业现状及产业发展优势 (一)农业现状分析; 一是交通条件较差。虽然修建了几条通村水泥路,但自 然庄农户道路、农田道路多为泥土路面,村庄道路交通条件 差,农产品运销及村民出行困难,桥梁配套不足,严重影响 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 活条件的改善。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唐林村属于洪洼地区,多年 来上级投资较少,农村基础设施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水利设 施较为薄弱,没有灌溉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水利 条件较差,谷河沿岸易涝,旱涝保收田面积较少。农业用电 线路不配套,生产用电困难,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三是农业投入不足。由于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 多,农业生产粗放,种养效益不高,特别是受粮价波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低落,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不足。

企业三年发展规划

企业三年发展规划 企业三年发展规划 原创-(..)为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正确定位企业奋斗目标,实事求是地规划企业建设和发展前景,充分发挥企业现有资源优势和潜力,不断激励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企业凝聚力,鼓舞职工士气,全面推进企业规模发展、快速发展。结合公司当前发展趋势,特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我公司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生产陶瓷酒瓶的基地,现有员工近千人,与武汉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建设立了长期的信息、技术及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被酒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外酒器协会命名为“中国陶瓷酒瓶生产基地”,产量、产值、销售收入与同期相比,各项指标平均增长了30%。 二、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企业发展为主线,以科学管理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以“做实基础、做精项目、做强企业”为目标,全面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行业内一流先进企业。 三、总体目标根据我县“坚持大上工业,上大工业不动摇”及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思路及县委县府的指示精神,我公司今后三年的总体目标是:

1、20xx年,我们计划在东开发区征地120亩,投资8000万元,建设“年产7500万件陶瓷酒瓶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为提高我县的文化品味,同时我们将在新厂址建设中国第一家陶瓷酒瓶博物馆,建设设计为防古建筑,与新建龙门水库相对应,将成为我县开发区的一道新的风景线,为我县开发旅游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与武汉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开展信息与技术研发合作,完善国家陶瓷包装行业标准。 3、招贤纳士,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以陶瓷包装为龙头,对客户提供瓶盖、木盒等全方位的服务,实现立体包装。 5、工艺革新。改造传统的人工注浆成型,建成自动化注浆成型生产线项目,开创陶瓷注浆成型的先河,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档次。 6、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全面提升全员素质,建设好具有好“”特色的企业文化。总之,我们计划在三年内,总产量力争达到1亿件,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3000万元。从而做大做强陶瓷酒瓶及文化产业。四、工作措施 1、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公司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要想加快发展,出路在哪里,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含量,改进的生产技术,才能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传统工业发扬广大。今后我们要加强与武汉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信息、技术及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内最先进陶瓷酒瓶注浆设备,改变传统的人工注浆为自动化注浆,同时实施黄河冲击泥沙资源土利用技术、窑炉余热利用技术,快速制膜技术等几项综合节能项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篇一:凤凰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区××镇某某村民委员会 ××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20xx-20xx年) 为了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实现我村“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富民强村”总体目标,我村将集中精力,加大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强禽畜、攻林特、带旅游、兴工贸”发展思路,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某某村位于××镇北部,距离镇政府×公里,东临××河,西接××村,南与本镇××村交界,北与本镇××村接壤。全村版图面积×平方公里,现有×个村民小组,×户,农业人口×人,主要居住在×个自然湾,劳动力×人。共有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山林面积×亩,水面×亩。××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化富民”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村特点,从 本村实际出发,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产业富民,科技兴村,生态和谐,全面发展。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品。 3、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原则。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同时,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技术、经验和项目返乡创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科技为先,合作经济带动的原则。切实把加(转载于:书业网: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快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按照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品种改良、节本增效、产后加工增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点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以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对本村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强化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的服务功能。 5、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整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XXX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3年发展计划 (一)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拼搏进取、求真务实、用户至上、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恪守“科技创新求突破,拓展市场谋发展,广纳贤才增实力,加强管理创效益”的经营方针,通过持续实施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等战略,全面整合各类资源,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优质的服务,实现从区域品牌到优势品牌的转型,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公司通过持续强化研发创新和科学优化项目管理两大核心竞争力,结合系统集成行业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高速公路机电”、“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等机遇,实施立足高速、服务吉林的发展战略,力争在三年内成为在高速公路机电领域中最优秀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产品与服务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重点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致力于完善并加强公司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及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所在领域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经营模式以及已有的客户优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应用行业做深做透、市场地域做大做广。 公司将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力争销售收入和盈利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公司综合竞争力在三年内进入省内行业第一梯队前列,实现销售收入3亿。 (二)主营业务发展计划 过去的几年,公司通过参与高速公路机电信息网等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优势领域、树立企业品牌、积累项目资源起到了推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公司将坚持“区域扩张、行业拓展、服务延伸”的业务发展战略,巩固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 1、在现有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将重点围绕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领域,继续加大对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智能车牌识别技术、多媒体网络中控技术等的研发投入,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性与模式的创新性; 2、在业务领域上,公司将以高速公路机电项目、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加大对东北地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大对政府机构、公共事业部门等公用领域的业务拓展,重点开拓具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的系统集成市场; 3、在国内市场的拓展上,公司将完善和加强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网络建设,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协作共赢。依托骨干架构进行区域市场的扩张,强化与现有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以吉林为中心,东北地区为重点市场,辐射华北地区的营销管理格局。在此基础上,公司将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潜在市场,突破区域限制,实现快速拓展,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双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转化率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59%和97%;选育具有新品种保护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新品种(系)180个,其中100多个成为生产主导品种。农业传统产业、农业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升至67%,多个产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均保持稳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设施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加速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政策更加健全。涉农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业高新园区、涉农省级

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与农村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省提前迈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农业科技孕育新的突破。前沿基础性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广泛展开,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导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纳米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大批农业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农业生产从单功能、低效益和高资源依存型向多功能、高效益和高科技依托型转型。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向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资源应用、智能化海洋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拓展。农业的使命从保障食物安全向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美环境等延伸。农村经济进入崭新阶段。传统农村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期。传统农民进入城镇市民转换期。经营主体向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主体向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XX村产业发展规划

**县***乡 ***村产业新村建设规划(2018—2025年) 编制单位:***村村委会 编制日期:二0一八年七月

**县***乡***村 (2018—2025年)产业新村建设规划 为加快我村产业发展步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基础,抓住我村被县里列为产业新村规划试点村的有利时机,特制定***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村情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状况 1、自然和社会概况。 ***村位于***乡政府西南2公里处,东临六沟镇,西接孟家院乡。全村境内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总面积8.47公里。 全村有农户375户,总人口1335人。现辖12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全村有劳动力680人,其中,男劳动力340人,女劳动力340人。 ***村是以平地和山地丘陵为主的山区,平地面积大都集中在村庄的东西部,山地面积较多,比较分散,地形错综复杂。 2、区位与交通条件 ***村距**县城20公里,**市30公里,平泉县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承秦公路经村境内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二)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 ***村土地总面积12702亩。其现状结构为:耕地面积

129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园地亩,占%;林地面积5000亩,占%;山场面积8000亩,占%。 2、水资源 老牛河水系在***村境内流过,水资源开发利用有相当潜力。目前,全村总用水量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万立方米,地表水万立方米。全村水利配套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共有机井15眼。 3、林业资源 ***村林业资源丰富,通过多年积极保护和退耕还林,全村林业用地面积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000亩,森林覆盖率%。近年来新发展果品栽植面积亩,其中山杏亩,家杏亩,大枣亩。 (三)经济发展状况 几年来,***村始终坚持“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肉鸡、蔬菜等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村从事蔬菜产业的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并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同时被誉为***乡蔬菜示范基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 二、产业发展现状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紧紧围绕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蔬菜产业 1、规模与分布

企业的三年发展规划例范本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企业三年发展战略概要 1、抓住机遇,向外拓展,向内挖潜,扩大品牌美誉,实现跨越 式发展。以XX市场为基础,逐步辐射周边城市; 2、三年内管理面积突破XXX万平米,年服务收入突破XXX X万元,行业资质上X级,成为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最具知名度的物业管理公司之一; 3、申报并力获通过IS0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强化内部管理,逐步实现从单纯管理到管理输出的转变; 4、通过与“XX投资开发”的合作,增强公司后续发展的能力; 5、通过资本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实现多元化经营,尽快实施和壮大与物业管理相关的配套项目; 6、扩大品牌优势,探讨总结管理经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 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企业三年发展规划

一、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企业发展思路 作为XX房地产业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专业物业管理公司,XX物业将以本《规划书》“抓住机遇,向外拓展,向内挖潜,扩大品牌美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扩大“XX 物业”在XX乃至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力争在3年内让“XX物业”成为XX以及周边地区物业管理行业的上好品牌,努力在XX地产开发以及物管行业推进的浪潮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外部环境及政策分析 1、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是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市场经济日趋活跃、城市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大批新建住宅区的建成、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崛起和房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而应运而生的,是我国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物业管理已成为房地产业的一个亮丽的卖点、一个含金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深圳万科,其后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就是在物业管理的基础上做出品牌的。 根据中国市场的发展,有专家预测到2020 年,我国城镇住宅面积将会

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近十余年来,随着国内信息网络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为之配套的物流运输、仓储、装卸等行业也同步发展强劲,一个新兴产业——互联网+E时代无车承运已异军突起,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对此,国家早在“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就明确鼓励要加快发展物流运输行业,这十年期间,在国家及甘肃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武威腾宇物流物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物质资源条件,如:较为完善的E时代操作平台网络设施、设备及相关人才等。以此为起点,现代物流业已纳入国家规划范畴,2014年1月4日,国家颁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从国家层面对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进行了战略布局,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物流信息化这一体现现代物流业核心技术,从“规划”中,我们嗅到了一个大物流时代的到来。 武威腾宇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是2016国家交通部批准的全国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无车承运人是指以承运人身份与托运人签订运输合同,承担承运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委托实际承运人完成运输任务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 目前,在新时期、新政策的大力引导下,我公司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集中资源,规划线路,力争在2017——2020年期间做强做大。

(一)现状 我公司经过三年的大力发展,现也成为武威市主城区内区位优势最好、规模较大的仓储物流园区,公司拥有功能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办公服务场所,设有农产品保鲜区,综合服务区,物资交易区,仓储区,零担快递区,露天交易区,大型停车场,公司配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的消防、监控设施,对物流中心内部实施全范围24小时监控,同时可容纳100户钢贸商,100户信息服务商,100户零担快递业,入驻物流公司经营,可同时停放大型车辆200多辆的停车场,是武威乃至河西走廊布局合理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 年实际吞吐量近50万吨,并先后与陕西、宁夏、山东等多家运输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西北为纽带的物流一条龙服务大动脉,预计2017实现经营收入达5000万元,利润达1500万元。 (二)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国家宏观政策 近十余年来,国家及地方一直持续鼓励发展物流业,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其中国家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有明确的描述,甘肃省政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细化落地,我公司作为武威市地方物流企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国家及地方政策引导的结果,即公司发展的小环境离不开国家大环境的支持。物流业的发展更是方兴

农村发展规划复习提纲

农村发展规划 一、重点概念 1、农村 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由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组成,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实体,是社会的基层部分。主要是县以下的乡(镇)、村两个层次。 2、城镇 指人口比较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包括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设镇建制的镇。 3、中心村 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的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4、农村发展战略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农业发展的总体构想、道路选择和目标设定,即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农村的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5、农村经济结构 指农村各个经济部门、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经济组织之间以及农村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6、区域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7、村镇总体规划 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乡镇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以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乡(镇)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为条件,对区域内的集镇、村庄和主要建设项目进行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安排。 8、村镇建设规划 是指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一个村庄或集镇内部的各项建设及其用地进行合理布局的具体安排。也可以称为村镇居民点内部规划。 9、区域环境规划 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10、农村发展规划 指各地区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一种计划形式。 11、旅游规划 是针对一定区域的实际而制定的未来旅游发展优化方案和实施要求。 12、旅游地域系统 指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要素综合体——目的地、客源地、中间环节各要素及围绕着旅游者行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 13、农村产业结构 指一定时期的区域内农村各项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成状况和相互关系,是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形态影响的产物。 14、环境容量 指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阈限,通常以区域环境目标值为衡量标准。该值是国家按环境

XX村五年发展规划

XX村联村联户五年规划 根据镇党委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统一部署,镇领导干部深入“双联”行动联系点XX村实地调研,在深入贫困家庭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全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村“两委”班子调查了解讨论协商,特制订本规划。 一、XX村基本情况 XX镇XX村,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处于XX河流域中游。辖7个村民小组,322户1220人。耕地面积3780亩,全村贫困人口150户。 近年来XX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特色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全力维护稳定,加强组织建设,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村以地膜双垄沟玉米,洋芋为主,劳务输出为辅,全年劳动力输出360多人 二、XX村扶贫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的限制,该村经济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不突出,导致农民收入长期处于XX 镇下游水平。至目前,全村贫困人口150户,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的任务依然繁重 该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一是经济结构单一,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生产服务信息闭塞,除传统的种植制种玉米和外出务工外,农民再无其他增收途径;二是生产经营条件差,生

产方式单一落后,群众从事农业生产资金短缺,生产工具简单,缺乏必要的生产物资三是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观念陈旧,思想消极保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发展动力。 三、扶贫帮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实现转型跨越为总基调,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为民富民为目的,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核心,按照“转作风、炼干部,抓基层、强基础,办实事、解难题”的要求,全力实施“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基础扶贫,智力扶贫”四项重点工程,真正把党的声音和温暖带下去,把下南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带上来,把群众各种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扶贫见实效、基层增活力、干群关系更密切、社会更和谐,促进下南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根据XX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扶贫帮困、脱贫致富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小群体大规模的一体化经济模式为重点,采取以户为主、因户施策、造血为主、输血为辅、产业扶贫、整村推进的帮扶方式,按照稳步发展一个特色,加

xx村主导产业发展方案

埔陇村主导产业发展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及重点县(市)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粤办发〔2013〕14号)和汕尾市委市政府《汕尾市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及重点县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切实做好帮扶海丰县可塘镇埔陇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埔陇村实际,制定埔陇村主导产业发展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做强主导产业、壮大经济实力为核心,全力发展埔陇村主导产业,努力推动全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注重民生工程,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巩固发展壮大原有产业,竭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形成新兴主导产业。 (三)坚持项目支撑的原则。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坚持推进“一村一品”的原则。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既要突出本地特色,又要紧紧围绕全市、县主导产业,聚集发展关联企业,以促进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目标任务 到2014年末,培育带动占20%以上在家务农的农户参与,生产规模较大并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的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到2015年末,被帮扶的有劳动能力的31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实现稳定脱贫,顺利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任务。 四、基本情况 (一)基本现状 埔陇村委会位于可塘镇西南部,所辖一个自然村,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6亩,其中水田765亩、旱地261亩。属于可塘镇粮产区,群众以种粮生产为主。全村总户数328户,总人口1645人;但因为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导致农户增收困难。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埔陇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