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同源染色体

试论同源染色体

试论同源染色体
试论同源染色体

试论同源染色体

历年来,许多资料及高考题目中,都以为二倍体生物有性生殖细胞在进行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我私

下以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首先,我们要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来源、内含和外源。

我认为,作为“同源”,首要条件是起源要相同,而起源是指事物发生的根源。

既然是指根源相同,在细胞分裂中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出现的染色单体,其一口-分开后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难道其根源不同吗?当然也有些人认为“来源”与“起源”不同,据我后所知,来源是指事物所从来的地方;也就是事物的根源。而且,我认为“起源”就是最早的“来源”,而在细胞分裂中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出现的染色单体,其一目.分开后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其最近的来源是相同的,是由同一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来,既然其最近的来源相同,难道不比最早的来源相同更应称为同源染色体吗!若不是同源染色体,则其应是非同源染色体,因为,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所有染色体间的关系就是“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关系。

而且按照生物进化历程来看,有性生殖生物是由无性生殖生物进化而来的,而最早的有性生殖生物是由一倍体生物在异常环境条件下,染色体数目自然加倍形成的二倍体生物,并且进化成现在的二倍体有性生殖生物。染色体数目自然加倍的原因,是在细胞分裂中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出现的染色单体,其一旦分开后所形成的两条染色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终审稿)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 体区别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同源染色体也叫同型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 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 色体叫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 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 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染色单体、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画个图详细说明一下 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就形成的“X”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当“X”分裂成“|”和“|”后,这时没有染色单体了(“|”不能称 为一条染色单体,只有在“X”这个形态时才能说其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因为这两条染色 单体形态结构完全一样,所以也称姐妹染色单体)染色单体的计算根据着丝点,一 个着丝点有两个染色单体。“|”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 相同的(X上的每一个斜线都是一个单体,只有X存在时,才有单体这个说法) 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 来自父方。(可见是在联会后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是减数分裂前中期出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 数分裂前中期呃,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三种常见的染色体检查结果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全国体检预约平台 三种常见的染色体检查结果 在我们生活体检当中经常会看到染色体检查项目,而很多人则不知道染色体检查是做什么的,染色体检查的结果又该怎么看?今天小编就来介绍3种常见的染色体检查结果。 染色体检查的结果,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染色体平衡易位 医生把人的23对染色体分成1-22号和XX 或XY 。在细胞遗传学检查中把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之间的染色体易位称为平衡易位。平衡易位的一般患者本人不发生畸形和智力低下,但携带者既可生育正常儿,亦可生育平衡易位携带者、畸胎儿或死胎,其几率各占1/4,而且是随机的,后两种情况往往会导致流产。 须引起重视的是,这类流产至少一半是由丈夫引起的。因为胎儿的染色体一半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所以妻子流产,丈夫也必须去做染色体检查。这类流产一般不提倡保胎。待怀孕16-20周时,孕妇做羊水染色体检查,若发现胎儿异常就必须引产,否则,会生育智力低下的畸形儿。 二、染色体同源易位 简单地说,同源易位就是两条同号的染色体之间的易位。这种易位使受精后所形成的胚胎100%是异常胎儿。因为多一条染色体的胎儿能生下来的全是严重痴呆畸形儿:少一条染色体的胎儿,除X 单体外,全是死胎,因此,染色体同源易位患者惟一的选择不生育,以免痛苦终身。 三、染色体正常 对于染色体检查正常者尚需进一步做有关检查。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夫妻双方染色体正常,但胎儿也有发生染色体异常的可能,因为很多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早期胚胎突变引起的。所以孕妇在未做羊水染色体检查之前,不要盲目保胎,以免生育劣质儿。 本文来源:北京体检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4499520.html,/010

议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

河南省洛阳市第十二中学 陈永红 XY 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这一部分知识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而X 、Y 染色体不同区段基因的遗传情 况又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做题时常常 让多数学生有难入手的感觉。现对此进行归类分 析,以供借鉴。 左图为人的X 、Y 染色体结构模式图,Ⅰ为 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该区段控制某性状的 基因X 、Y 上都有;Ⅱ-2、Ⅱ-1为X 、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特有区段。基因的位置不同,控制性状的基因型和遗传方式也不同。Ⅱ-1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男性个体中出现,也就是伴Y 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在此重点总结Ⅰ和Ⅱ-2段基因遗传的情况(相关基因用A、a表示) 1、控制性状的基因型不同: 1-1 、基因位于X特有区段Ⅱ-2时,Y 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个体 中基因型共有5种。♂性有两种基因型:XAY、XaY(1显1隐); ♀性有3种:XAXA、XAXa、XaXa(2显1隐)。 1-2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时,在X 染色体I 片段上的基因在Y 染色体I 片 段存在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个体基因型共有7种。♂性有4种:X A Y A 、X a Y a 、X A Y a 、X a Y A (3显1隐);♀性有3种:XAXA、XAXa、XaXa(2显1隐)。 2、遗传方式的不同: 2-1 基因位于X特有区段Ⅱ-2时,交配方式有六种:

其中后代有性别之分的有两种情况: 2-1-1 X a X a× X A Y,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全为隐性性状。 2-1-2 X A X a× X A Y,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一半为显性性状,一半为隐性性状。·【知识拓展】:这两种情况常被用于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 2-2 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时,交配方式有12种: 其中后代有性别之分的有4种情况: 2-2-1 X A X a×X A Y a,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一半为显性性状,一半为隐性性状。2-2-2 X A X a×X a Y A,后代♀性一半为显性性状,一半为隐性性状;♂性全部为显性性状。2-2-3 X a X a× X A Y a,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全为隐性性状。 2-2-4 X a X a × X a Y A,后代♀性全为隐性性状,♂性全为显性性状。 【知识拓展】:Ⅰ片段虽然属于X、Y同源区段,但是由于是在性染色体上,所以与常染色体的遗传规律不完全一致,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也有一定差别。 3、如何来区分基因位于同源区段还是位于X特有区段(在已排除常染色体的情况):往往选

同源染色体溯“源”

同源染色体溯“源”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是指分别来自父母双方,大小、形态结构基本相同,代谢和遗传功能相似,来源一般都相同的,在减数分裂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如图1中A和B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与D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而A与C,A与D,B与C,B与D是非同源染色体。可能有学生要问: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又怎么叫来源相同呢?我们所说的同源是从系统发育来讲的。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每个种又是由无数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有发生、生长、发育、以至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便称为个体发育(outogenesis)。所谓系统发育(phylogeny)是与个体发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大类群有大类群的发展史,小类群有小类群的发展史,本文所说的是种的系统发育。下面就以小麦为例,探究一下它的系统发育: 图1 现在的普通小麦体内有6组共42条染色体,即2n=6x=42(x为染色体组基数,在普通小麦体内x=7)。我们把它表示为AABBDD6组,其中每组有7条染色体。 最初的小麦,我们通常称之为一粒小麦AA(2n=14)在合适的自然状态下与鹅冠草BB(2n=14)发生了杂交,生成的杂交后代为AB(2n=14)。AB是不育的,但在自然条件下,偶然的机会发生了自然加倍,形成了AAB(2n=4x=28),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二粒小麦。二粒小麦AABB把(2n=4x=28)又在合适的自然条件下与山羊草DD(2n=14)发生了杂交,产生了不育的杂交后代ABD,又是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生了自然加倍,就产生了AABBDD(2n=6x=42),这也就是现在的小麦。上述过程用图解表示如下: 图2 故两个A组的7对染色体是复制出来的,是同一来源的,是同源染色体;同理,两个B 组、两个C组各有7对染色体,均属同源染色体。但是A组与B组的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因为A组染色体来自它们的祖先——一粒小麦,而B组染色体来自它们的祖先——鹅冠草,它们的大小、结构、功能、来源是不同的。同理B组与D组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困为它们分别来自鹅冠草和山羊草。A组的7条染色体也不是同源染色体,因为它们的大小、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 组概念的区分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高中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分裂期内绝对存在不会消失,在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判断染色体个数:[有一个着丝点就有一个染色体!]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 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在间期复制的结果,染色单体的存在要么是染色体的两倍,要么是0。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为零。(染色单体出现个数为偶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如果不考虑件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那么姐妹染色单体完全相同。 [P.S.]说得简单些,你看到一个像有两条中间黏在一起的油条,那么这就是经过复制的染色体,黏在一起的部分叫着丝点。每一条“油条”就叫染色单体,又叫姐妹染色单体。 也可以说当看到一个有两条“油条”的染色体就有染色单体。 而要知道染色体数目,就要看着丝点的数量。

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

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 右图为人的X 、Y 染色体结构模式图,Ⅰ为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该区段控制某性状的基因X 、Y 上都有;Ⅱ-2、Ⅱ-1为X 、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特有区段。基因的位置不同,控制性状的基因型和遗传方式也不同。Ⅱ-1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男性个体中出现,也就是伴Y 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在此重点总结Ⅰ和Ⅱ-2段基因遗传的情况(相关基因用A、a表示) 1.控制性状的基因型不同: (1)基因位于X 特有区段Ⅱ-2时,Y 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个体中基因型共有5种。 ♂性有2种基因型:X AY 、X aY (1显1隐); ♀性有3种基因型:X AX A、X AX a、X aX a(2显1隐)。 (2)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时,在X 染色体I 片段上的基因在Y 染色体I 片段存在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个体基因型共有7种。 ♂性有4种基因型:X A Y A 、X a Y a 、X A Y a 、X a Y A (3显1隐); ♀性有3种基因型:X AX A、X AX a、X aX a (2显1隐)。 2.遗传方式的不同: (1) ① X a X a × X A Y ,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全为隐性性状。 ② X A X a ×X A Y ,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一半为显性性状,一半为隐性性状【知识拓展】:这两种情况常被用于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 染色体的特有区段。

①X A X a×X A Y a,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一半为显性性状,一半为隐性性状。 ②X A X a×X a Y A,后代♀性一半为显性性状,一半为隐性性状;♂性全部为显性性状。 ③X a X a×X A Y a,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全为隐性性状。 ④X a X a×X a Y A,后代♀性全部为隐性性状,♂性全为显性性状。 【知识拓展】:Ⅰ片段虽然属于X、Y同源区段,但是由于是在性染色体上,所以与常染色体的遗传规律不完全一致,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也有一定差别。 3.如何来区分基因位于同源区段还是位于X特有区段(在已排除常染色体的情况):往往选取多对隐性性状的♀性个体和显性性状的♂性个体进行交配: (1)若所有♀♂个体交配,后代♀性均表现为显性性状,♂性均表现为隐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X特有区段。遗传图解如下: P X a X a× X A Y ↓ X A X a X a Y F 1 (2)若不同对♀♂个体交配时,后代性状表现型不完全一样,则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遗传情况有三种: ① X a X a × X A Y A →F X A X a X a Y A 后代♀♂个体均为显性性状。 1 X A X a X a Y a后代♀性个体为显性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 X a X a × X A Y a →F 1 ③ X a X a × X a Y A →F X a X a X a Y A 后代♀性个体为隐性性状,♂性个体为显性性状。 1 例题1 科学家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现有纯种果蝇若干,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 【解析】所给材料都是纯种果蝇,可选用截毛(隐性)雌性个体与刚毛(显性)雄性个体交配,若子代雌、雄性个体都为刚毛(显性),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后代雌性个体为刚毛(显性),雄性个体为截毛(隐性),则该基因 X B X b X b Y B ;X b X b× X B Y 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遗传图解如下:X b X b×X B Y B→F 1 →X B X b X b Y。 例题2自然界的菠菜(二倍体)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研究发现,某菠菜自然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B基因控制)和不抗病(b基因控制)个体存在,且已知菠菜抗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为判断菠菜该抗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哪个区段上,某研究小组做了以下两组杂交实验:第一组:不抗病雌株×抗病雄株第二组不抗病雌株×抗病雄株 ↓↓ 抗病雌株不抗病雄株不抗病雌株抗病雄株

图说“同源染色体”教学

图说“同源染色体”的教学 周小雄 “减数分裂”知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即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理解和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其中同源染色体概念的理解、染色体行为、与有丝分裂的异同等都成了教学的难点。本文试图从生物进化角度,以图解的方式来突破这些难点。 1 同源染色体的来源 同源染色体,顾名思义,是起源相同。可以想象,同源染色体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最早的真核生物形成了染色体,但细胞内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以2条染色体为例),像现在二倍体的单倍体,可以正常地进行有丝分裂(图1)。 图1 单倍体的有丝分裂 图1 一倍体的有丝分裂 但是,有些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虽然染色体完成了复制,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聚变)或生物内部因素的干扰,纺锤体的形成受到破坏,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就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 的细胞(图2)。 图2 有丝分裂受阻成二倍体 这样,细胞内就有了两个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由于是复制出来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来的,两条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都含有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它们的起源是相同的,是最早形成的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的细胞可以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图3)。

图3 二倍体的有丝分裂 2 同源染色体行为 有了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才有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行为。首先出现的是各对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进行准确地配对即联会。联会可以从两端开始,也可以沿着染色体长轴由一点或多点开始,逐步完成整体的配对。随后出现了一个个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又实现了染色体数目的减半,从而出现了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图4)。 图4 减数第一次分裂 3 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精细复杂。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定要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不复制只分裂一次不行吗?不行。理由是DNA复制是细胞分裂的前提,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继承与发展。 减数分裂前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为细胞分裂作准备;然后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排列、分离,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随后出现复制好的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图5)。 图5 减数第二次分裂 4 有性生殖与同源染色体 ♀:产生雌配子(染色体用白色的表示)与♂:产生雄配子(染色体用黑色的表示),其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受精后,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合子,合子发育形成的新个体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原来的数目,从而使生物在不同世代间的染色体数目和遗传性状保持相对稳定(图6)。

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判断方法

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判断方法 右图为人的X、Y染色体结构模式图,Ⅰ为X、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该区段控制某性状的基因X、 Y上都有;Ⅱ-2、Ⅱ-1为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 段,即特有区段。基因的位置不同,控制性状的基 因型和遗传方式也不同。Ⅱ-1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男性个体中出现,也就是伴Y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在此重点总结Ⅰ和Ⅱ-2段基因遗传的情况(相关基因用A、a表示) 1.控制性状的基因型不同: (1)基因位于X特有区段Ⅱ-2时,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个体中基因型共有5种。 ♂性有2种基因型:XAY、XaY(1显1隐); ♀性有3种基因型:XAXA、XAXa、XaXa(2显1隐)。(2)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时,在X染色体I片段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I片段存在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个体基因型共有7种。 ♂性有4种基因型: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3显1隐); ♀性有3种基因型:XAXA、XAXa、XaXa(2显1隐)。 2.遗传方式的不同: (1)基因位于X特有区段Ⅱ-2时,交配方式有六种:

其中后代有性别之分的有两种情况: ②X a X a×X A Y,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全为隐性性状。 ②X A X a×X A Y,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一半为显性性状,一半为隐性性状 【知识拓展】:这两种情况常被用于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 (2)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时,交配方式有12种: 其中后代有性别之分的有4种情况: ①X A X a×X A Y a,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一半为显性性状,一半为隐性性状。

议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

议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 河南省洛阳市第十二中学 陈永红 XY 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是比较普遍的现 象,这一部分知识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而X 、Y 染色体不同区段基因的遗传 情况又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做题时常常让多数学生有难入手的感觉。现对此进行归类 分析,以供借鉴。 左图为人的X 、Y 染色体结构模式图,Ⅰ为 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该区段控制某性状的 基因X 、Y 上都有;Ⅱ-2、Ⅱ-1为X 、Y 染色体 的非同源区段,即特有区段。基因的位置不同, 控制性状的基因型和遗传方式也不同。Ⅱ-1段基 因控制的性状只在男性个体中出现,也就是伴Y 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在此重点总结Ⅰ和Ⅱ -2段基因遗传的情况(相关基因用A、a表示) 1、控制性状的基因型不同: 1-1 、基因位于X特有区段Ⅱ-2时,Y 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个体 中基因型共有5种。♂性有两种基因型:XAY、XaY(1显1隐); ♀性有3种:XAXA、XAXa、XaXa (2显1隐)。 1-2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时,在X 染色体I 片段上的基因在Y 染色体I 片段存在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个体基因型共有7种。♂性有4种:X A Y A 、X a Y a 、X A Y a 、X a Y A (3显1隐);♀性有3种:XAXA、XAXa、XaXa(2显1隐)。 2、遗传方式的不同: 2-1 2-1-1 X a X a × X A Y ,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全为隐性性状。 2-1-2 X A X a × X A Y ,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一半为显性性状,一半为隐性性状。 ·【知识拓展】:这两种情况常被用于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 染色体的特有区段。 2-2 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时,交配方式有12种: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 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高中生物』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分裂期内绝对存在不会消失,在前期和中期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判断染色体个数:[有一个着丝点就有一个染色体!]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 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在间期复制的结果,染色单体的存在要么是染色体的两倍,要么是0。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为零。(染色单体出现个数为偶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如果不考虑件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那么姐妹染色单体完全相同。 [P.S.]说得简单些,你看到一个像有两条中间黏在一起的油条,那么这就是经过复制的染色体,黏在一起的部分叫着丝点。每一条“油条”就叫染色单体,又叫姐妹染色单体。

也可以说当看到一个有两条“油条”的染色体就有染色单体。而要知道染色体数目,就要看着丝点的数量。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培训资料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 色体区别

同源染色体 也叫同型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染色单体、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画个图详细说明一下? 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就形成的 “X”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当“X”分裂成“|”和“|”后,这时没有染色单体了(“|”不能称为一条染色单体,只有在“X”这个形态时才能说其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因为这两条染色单体形态结构完全一样,所以也称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的计算根据着丝点,一个着丝点有两个染色单体。 “|”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 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

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 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X上的每一个斜线都是一个单体,只有X存在时,才有单体这个说法) 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可见是在联会后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是减数分裂前中期出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呃,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同源染色体。

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X 、Y 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关于伴性遗传,中学教材主要介绍基因在X 染色体非同源区上的遗传,而对同源区段以及Y 染色体上的遗传讲解较少,下面主要介绍当基因在同源、非同源区段(X 、Y 都有)这三种情况的遗传特点。 关键词:伴性遗传 X 、Y 染色体 同源和非同源区段 遗传特点 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核内,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在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X、Y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是其形状、大小却不相同(如图)。一般来说,低等生物如果蝇的Y 染色体比X 染色体略大。高等生物如人类的Y 染色体比X 染色体小得多,大部分不是同源区段。下面以人的X 、Y 染色体为例来了解X 、Y 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图中I 区段为X、Y同源区段,在I 区段上X、Y都有相同或等位基因。II 区段为非同源区段,II 区段上X、Y没有相同或等位基因,II-1上基因为X特有,II-2上基因也为Y特有。I 、II-1、II-2段上分布的基因遗传都与性别相联系,都是伴性遗传,但又各有特点。 (一)II-1区段,即在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它的遗传特点讲的最多,平常也 最常见。该区段的基因在Y 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它的遗传特点可分为: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有: 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②交叉遗传,即男→女→男,也就是男性患者是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 ③常表现为隔代遗传.常见的伴X 的隐性遗传病有色盲、血友病等。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②具有世代连续性。常见的伴X显性遗传病有:抗维生素D 佝偻病。 (二)在Y 染色体II-2区段,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也有简单点到。该区段的基因在X 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 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所以叫做伴Y遗传,也称限雄遗传较少见,如印第安人中发现的外耳道多毛的性状,控制这性状基因位于此区段。它的遗传特点是: (1)由于只有男性才有Y 染色体,所以这性状只发生于男性。家庭中的所有男性都会有,具有世代连 续性,即“父传子,子传孙,男子之间代代传。 (2)由于Y 染色体只有1个,所以其上的基因没有等位基因,也就不存在显隐性关系。 (三)基因在X 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 上. X 染色体、Y 染色体的I 区段上可以找到对应的等位基因 或相同基因,它们是同源区段。染色体可以发生的交叉互换..如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的基因就位于X 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对于它的遗传特点课本中之字未提。但在2007年理综全国卷,以及许多大考中却以大题形式出现,学生得分都较低。现在简要说说它的遗传特点。 X、Y同源区段I 区段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现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B 、b 位于X 、Y 染色体同源的I 区段上,那么,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应该有以下3种:X B X B 、X B X b 、X b X b . 雄性的个体基因型有4种:X B Y B 、X B Y b 、X b Y B 、X b Y b 。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交配方式有12种,那么它们在后代雌雄个体中的表现型以及比例有什么区别,如下表: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概念的区分。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 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可见是在联会后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是减数分裂前中期出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呃,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判断数量的话,首先你要搞清楚是什么细胞的什么时期,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前中后期,然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去数 PS:数染色体数量要计数着丝点,那样不容易错 数染色体就数着丝点,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数X形态的染色体,再乘2 DNA,没复制的染色体,一条就一个DNA;复制后的染色体,一条两个DNA 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可以配对的就一定是同源 染色体组:二倍体的配子含的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笔记: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 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可见是在联会后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是减数分裂前中期出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呃,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判断数量的话,首先你要搞清楚是什么细胞的什么时期,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前中后期,然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去数 PS:数染色体数量要计数着丝点,那样不容易错 希望对你有帮助

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关于伴性遗传,中学教材主要介绍基因在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的遗传,而对同源区段以及Y染色体上的遗传讲解较少,下面主要介绍当基因在同源、非同源区段(X、Y都有)这三种情况的遗传特点。 关键词:伴性遗传 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遗传特点 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核内,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在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X、Y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是其形状、大小却不相同(如图)。一般来说,低等生物如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略大。高等生物如人类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小得多,大部分不是同源区段。下面以人的X、Y染色体为例来了解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图中I区段为X、Y同源区段,在I区段上X、Y都有相同或等位基因。II区段为非同源区段,II区段上X、Y没有相同或等位基因,II-1上基因为X特有,II-2上基因也为Y特有。I、II-1、II-2段上分布的基因遗传都与性别相联系,都是伴性遗传,但又各有特点。 (一)II-1区段,即在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它的遗传特点讲的最多,平常也最常见。该区段的基因在Y染色体 上找不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它的遗传特点可分为:(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有:

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②交叉遗传,即男→女→男,也就是 男性患者是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 ③常表现为隔代遗传.常见的伴X的隐性遗传病有色盲、血友病 等。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②具有世代连续性。常见的伴X显性 遗传病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 (二)在Y染色体II-2区段,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也有简单点到。该区段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所以叫做伴 Y遗传,也称限雄遗传较少见,如印第安人中发现的外耳道多毛的 性状,控制这性状基因位于此区段。它的遗传特点是: (1)由于只有男性才有Y染色体,所以这性状只发生于男性。家庭中的所有男性都会有,具有世代连续性,即“父传子,子传孙,男子之间代代传。 (2)由于Y染色体只有1个,所以其上的基因没有等位基因,也就不存在显隐性关系。 (三)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上. X染色体、Y染色体的I区段上可以找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它们是同源区段。染色体 可以发生的交叉互换..如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的基因就位于X和Y染 色体的同源区段。对于它的遗传特点课本中之字未提。但在2007年 理综全国卷,以及许多大考中却以大题形式出现,学生得分都较 低。现在简要说说它的遗传特点。 X、Y同源区段I区段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现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Y染色体同源的I区段上,那么,雌性个体的基 因型应该有以下3种:X B X B、X B X b、X b X b. 雄性的个体基因型有4 种:X B Y B、X B Y b、X b Y B、X b Y b。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交配方式 有12种,那么它们在后代雌雄个体中的表现型以及比例有什么区 雌雄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有 的相同;有的不同,如: ①②③④雌雄此性状的表现 型不同, ①中为X B X B、X B X b、X B Y b、X b Y b; 即雌全为B性状,雄B性状:b位状 =1 :1 。

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

同源染色体也叫同型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 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 体了)染色单体、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画个图详细说明一下?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就形成的 “X”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当“X”分裂成“ | ”和“ | ”后,这时没有染色单体了(“ | ”不能称为一条染色单体,只有在“ X”这个形态时才能说其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因为这两条染色单体形态结构完全一样,所以也称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的计算根据着丝点,一个着丝点有两个染色单体。 “| ”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I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 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I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本概念,同源染色体判别

【生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本概念><同源染色体判别>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由染色质旋转而形成 (姐妹)染色单体:大小形态相同,且一定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粒上。 2.每个体细胞都有生物体全套的遗传物质。 3.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 ②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③二倍体生物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联会)的染色体,最终会分开到不同生殖细胞中。 *体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存在于有丝分裂全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在减Ⅰ末期消失 4.四分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 5.精原细胞(是一种体细胞):既可以发生有丝分裂(增加数量) 又可以发生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精子) 初级精母细胞:减Ⅰ间期精原细胞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后形成。 次级精母细胞:减Ⅰ末期1初→2次 精细胞:减Ⅱ末期2次→4精

精子:精细胞失去大部分细胞质,形成有尾巴的细胞。 *只有两种精子:①含X染色体②含Y染色体 6.卵细胞形成过程 减Ⅰ间期: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减Ⅰ末期:1个初级→1个次级(n)+1个第一极体(n) 减Ⅱ末期:1个次级→1个卵细胞(n)+1个第二极体(n) 1个第一极体→2个第二极体(n) 7.如何区分有丝&减数 ①看有无同源染色体:①无同源染色体→减Ⅱ→①均等:次级精母细胞OR第一极体 ②不均等:次级卵母细胞 ②有同源染色体:①有四分体,联会→减Ⅰ前期 ②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在赤道板两侧→减Ⅰ中期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减Ⅰ后期 ④无以上情况→有丝分裂(①②③减数分裂才有)

最新整理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区别资料讲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同源染色体 也叫同型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这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染色单体、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画个图详细说明一下? 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就形成的 “X”中有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当“X”分裂成“|”和“|”后,这时没有染色单体了(“|”不能称为一条染色单体,只有在“X”这个形态时才能说其中有两条染色单体,因为这两条染色单体形态结构完全一样,所以也称姐妹染色单体) 染色单体的计算根据着丝点,一个着丝点有两个染色单体。 “|”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 染色体: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体只是染色质的另外一种形态。它们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构型不一样,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由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质在做题时,一般是一团乱乱是丝线,染色体就是较粗的棒子,数其个数的话,它和着丝点的个数是一样的,,有时是l有时是x 但是着丝点只有一个就只算一个) 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前中期其实就是一条染色体复制,产生两条染色体,但着丝点未分裂,那一条染色体上就有2条染色单体所以说着两条染色单体式由复制形成的,应该是相同的(X 上的每一个斜线都是一个单体,只有X存在时,才有单体这个说法) 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遗传组成基本相同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彼此联会(配对),并且能够形成四分体,然后分裂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可见是在联会后才会有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所以是减数分裂前中期出现。) 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两条不同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出现在减数分裂前中期呃,特点,部分片段可以互换,进行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精品文档

染色体互换规律

染色体互换规律 首先要明确的是有丝分裂过程同源染色体一般不会交叉换。只有减数分裂才会。 减数分裂,交换以后,先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一分为二。 有丝分裂偶然也会交叉互换,其实你可以这样理解:交叉互换跟交叉互换,其他的规律没有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 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你仔细观察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在移向细胞两极的每侧染色体中你都可找到形态大小两两一致的染色体,它们就是同源染色体(注意不是两极彼此之间的,那是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子染色体)。 我们继续了解一下有丝分裂: 比如:1、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以分离,为什么还会有同源染色体?因为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大小相同,它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一对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离,但是分离后的染色体依然符合同源染色体的定义.所以同源染色体依然存在. 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分别是什么?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是同源染色体没有什么具体的变化,就是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

新的染色体,末期分裂成两个细胞染色体数恢复到正常值。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的变化,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是先联会形成四分体(此时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接着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的时候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末期形成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同源染色体的相关知识 定义1:形态相同、在减数分裂中能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定义2:二倍体细胞中染色体以成对的方式存在, 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并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含相似的遗传信息。 定义3: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参考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s)是有丝分裂中期看到的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的两个染色体,或减数分裂时看到的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本,一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