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提高语言意识减少语用失误_吴锋针

提高语言意识减少语用失误_吴锋针

收稿日期:2003-11-03

作者简介:吴锋针(1963-),女,浙江仙居人,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

提高语言意识减少语用失误

吴锋针,翟燕语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临海 317000)

摘要:本文从语言意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语言意识的功能和语用能力的关系;分析了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提高语言意识和语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语言意识;语用能力;语用失误;语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4)02-0146-03 语用失误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误解甚至失败。这些失误的产生往往与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语用能力不强有关。如何避免或减少语用失误,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语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语言意识和语用能力

20世纪70、80年代,英国的语言教学界出现了一个 提高语言意识运动 。当时针对英国外语教学与母语教学存在的种种令人担忧的问题,不少应用语言学家与教育家提出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该运动的目的是让在校学生意识语言的本质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挖掘自身的语言潜力,把 隐含的知识转为清晰的知识 ,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弥合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距,而且能更好地促进语言的使用和语言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语言意识的定义,应用语言学界并没有一致的看法。根据(Garrett and James,1991)语言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情感。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发,强调语言学习的个性化,唤醒并激发学生对各种语言现象的注意力、敏感性、好奇心、兴趣及审美观。

2 社会交际。增进各族学生对各自语言的特点的了解,提高语言意识,促进母语与外语的学习,并且以此来培育和增进各民族间的和谐关系。

3 权力控制 。语言可被用作操纵、控制他人或某一事件的工具。提高语言意识就是提醒人们要注意并理解语言的隐含意义和权力控制意图,以提高人们的语言的控制、驾驭、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

4 认知。语言意识活动强调对语言知识(如语言的结构和规则)的有意识学习。通过人们对母语及所学外语个人体验和直觉来探索母语和目标语的语义和语用特性。

5 语言运用。利用已知的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水

平。提高语言意识的一个方面是使人们意识到利用已知的知识来提高语言的运用水平。

我国学者刘文认为: 语用能力指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能力和在对已经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思和意图,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 语言意识与语用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语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言意识,语言意识的提高能促进一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对所学的语言进行模仿或复制。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应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各种能力。

二、语用失误

(一)语用失误的涵义

语用失误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 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语言语用失误指人们所说的话不符合本族人的习惯,误用了与本族语不同的语言结构或其他的表达方式,或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而按母语的语言习惯套用到英语中去。社交语用失误则指交际者因不了解或不能准确把握对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如身份、话题等而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比语言语用失误更具有隐蔽性。为了减少或避免中国学生在与英美人交际时出现的语用失误,有必要对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语用失误及其原因

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除了文化差异之外,还与学生的语言意识、语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有关。文化规约和价值观念决定着语言的使用。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文化规约和价值观念,而且对什么是得体的语言行为的理解和看法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异使人们在与不同文化国家的人进行交际时因未能准确、及时地理解话语的隐含意义而经常导致误解或冲突等现象的出现。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学生的语用失误现象主要

2004年第2期总第118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o.22004

serial.No.118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维方式上的文化差异。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由他生长的社会环境和他积累的生活经验决定的。由于中西方的价值观的不同,在思维方式上也产生了一些差异。贾玉新先生认为,西方民族的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东方民族的思维以直觉的整体性和和谐的辩证性为主。思维方式制约着交际语言的运用。 直线型 的思维模式使英美人形成了重理性、重逻辑的思维方式;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开门见山,实话实说的特点。说话者需要按照主题对内容进行论述,然后说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因此,英美人在提出请求或陈述一件事情时常常会把材料按重要性的程度来进行组织,次要的放在前面,重要的放在后面。而以 螺旋型 为思维模式的中国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含蓄、委婉的特点。这种思维模式在实际交际时常令英美人费解,他们认为中国人的说话 重点不突出 、 缺乏连贯性 。

2 表达方式上的文化差异。由于社会心理、观念、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会话特色。思维习惯的不同也决定了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西方人的表达方式多是从小到大,而中国人多是从大到小,如在时间和地点的表达上。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形成了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观,把谦虚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性格有点内向,说话比较含蓄、委婉,不喜欢直言。与人交际时,讲求 卑己尊人 ,在公开场合一般不爱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西方人以外向型的民族性格为主,说话坦诚、直率,感情比较外露,不拘礼节,喜欢直截了当,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与西方人进行交际时,中国人的 自贬 的谦虚会被人误以为 虚伪 ,而中国人认为西方人不够谦虚。这些误解或 冲突 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会使交际出现障碍、中断或失败。

3 人际交往中的语用差异。

(1)见面时的寒暄语以及分别时的告别语不同。英美人在与相识的人见面打招呼时常说 Hello, Hi! How are you? 或 (Good)morning afternoon! How are you doing?等。而中国人见面时除了说 你好! 你早! 之外,还可以说 你来了? 上班去? 饭吃了吗? 等。在分手道别时,英美人除了说 Bye , Bye-bye , Good-bye! 之外,还说一些表示 祝愿 的话,如I wish a pleasan t journey home. Good luck! It s been a pleasan t stay. 或 It s nice meeting you. 等,但中国人除了说 再见 之外,有时会说 你慢走 , 你走好 等话,这些话会让英美人感到迷惑不解。

(2)对恭维和赞扬的回答不同。对别人的恭维和赞扬,英美人回答时多采用 迎合 的方式,很少加以否定,以免令恭维者感到难堪。而中国人则往往采用 自贬 的方式加以回答。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这种不同的文化差异常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太虚伪,而中国人认为西方人不够谦虚。

(3)在社交应酬时接受别人的请求或提供的帮助时的应答不同。中国人对别人的邀请总是采取半推半就的态度,这让英美人感到为难和困惑不解,他们不明白中国人的回答到底是指接受了还是拒绝了。而英美人针对别人的邀请他们会爽快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例如: Yes,I will.Thank you. No,thank you. , I d like to, but... 。

(4)接收礼物时的语用差异。按照中国人的文化习俗,对客人送的礼物往往是客气推让,以示 礼貌 ,直到对方再三坚持才收下。接收的礼物一般不会当客人的面打开,而是把它搁置一旁,待客人走后再打开,以免被送礼的人误认为 贪婪 。然而,按西方的习俗,主人不但要高兴地接受礼物,而且要当着客人的面把礼物打开,同时要向对方致谢 Thank you very much.. 或 That s very kind of you. 或说明那是自己最喜欢或最需要的东西。

(5)道谢和道歉等方面存在的语用失误。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尽一切可能使自己不丢面子,同时也尽量给别人面子。在社会交往中,有碍面子的事应尽力避免。因此,有时人们即使有了错误也不直接向对方道歉;对家人和非常熟悉的人提供的帮助很少表示感谢。而英美人正好相反,即使对自己的家人或好朋友也经常使用 Sorry 或 Thank you 。公开场合发言后,要向听众致谢,感谢他们的耐心听讲。这一点往往使中国人认为英美人没有诚意,对所有的人开口闭口都用 Sorry 或 Thank you 。

(三)语用失误的成因

1 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意识、语用意识(特别是跨文化交际意识)比较薄弱,以致于造成语用能力低下。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一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交际双方各持不同的文化观点参与跨文化交际,各人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揣度其他文化背景的人。

2 母语的负迁移作用。语言学家Richards在错误分析中指出,一半以上的错误可以归入干扰错误。文化差异、母语文化因素和语用规则迁移必定反映在语言的使用上。我国学者戴炜栋、张红玲(2000)指出: 文化迁移是指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它表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或外语学习时,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 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文化差异是语言使用中的干扰源,负迁移是产生语用失误的主要根源。造成语用失误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人们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交际时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

3 语言具有变异性。从语言使用的本质来看,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选择是以高度灵活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为基础的,并以此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4 认知模式存在差异。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人们倾向于用分类的形式来认识世界,但不同的人可能对相同的事物做出不同的分类,更不用说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了。从认知对象而言, 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留下的心理表征以意象、概念、脚本的形式体现,意象的突显部分不同,概念的

147

第2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泛化,脚本选择错误或脚本的文化心理表征有异,都可能造成语内语用失误或语际语用失误。(孙亚,2001)

5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没有重视学生的语言意识、语用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目前的教材还没有做到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充分地反映英汉语言的语用规则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三、减少语用失误的对策

1 培养教师的语言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教师要充分认识语言意识和语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自己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掌握两种文化之间语言运用规约和语用差异,提高语用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发,唤醒和激发他们对语言现象的注意力、敏感性、好奇心以及审美观。进而改进他们的认知功能,让他们有意识地去探索母语及外语之间的语义以及语用特征。加强对本族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对目的语国家的价值观和文化习俗的意识;让他们有意识地去注意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相似之处,正式的和恰当的习惯用语;让他们有机会去理解语言和其他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弥合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距。

3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语用适当与否随文化、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教师要充分认识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语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对语境变化的敏感性。首先要培养他们能够区分自由话题和非自由话题的能力。自由话题指的是 与己无关 的内容,西方人往往不直接向人打听别人的收入、年龄、政治和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方面的个人问题。一般说来,在与陌生人交往谈话时,这些内容都是属于应回避的话题。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一些语用原则必须列入到教学内容中。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传授基本的语言知识,讲解语言结构形式及其字面意思等,还应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语言形式的不同语用功能及其使用的语境作出充分的解释。教师除了向学生提供话题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之外,还要他们注意结合语境、准确地、得体地使用英语;注意培养他们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对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对比和识别能力,养成摄取交际文化的习惯,培养他们在不同情景下使用不同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之目的。

4 培养英汉文化的语用差异的对比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规则的差异是最难掌握的。因此,外语教师只有从跨文化现实出发,认真地把学生的母语和他们所学的外语进行具体的比较。只有通过对不同的民族的语言和交际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才能找出直接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才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以及造成这一错误或失误的原因。

5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了解并重视英汉语在社交应酬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语用差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懂得语用原则。

6 扩大知识面。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学生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观看录像以及VCD、上网浏览、查阅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语言意识在外语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让教师和学生了解目标语语言的本质及其作用,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语言,弥合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距,能更好地促进语言的使用和语言教学质量的提高。语用失误除了主要因谈话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之外,还与学生的语言意识、语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等相关。因此,只有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语用能力,才能减少或避免语用失误,使交际能够顺利地进行并达到预想的效果。对语用失误的研究无论是对促进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是对语言研究本身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Thomas,J. Cross 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Ap-plied Linguistics,Volumn4:91-112,1983.

2 James,C.&P.Garrett(eds.)Language Awareness in the Classroom.Harlow:Longman,1981.

3 Donmall, B.G.(ed.)Language Awareness:NCLE Repotts and Papers6.CILT.London,1985.

4 庞继贤 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意识[J] 外语界, 1996,(3):11~14

5 唐桂民 语言意识与外语教学[J] 广西师院学报(社科版),2000,(1):87~90

6 刘蕴秋 提高跨文化语用意识[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3):32~35

7 彭增安 语用修辞文化[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8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9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 孙 亚 从认知角度看语用失误[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6):59~61

11 钱冠连 汉语文化语用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12 洪 岗 Pragmatic Failure[A] 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第三辑[C]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148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o.2200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