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开玺教授:世人皆认为慈禧书画才能卓越 都是假的!

王开玺教授:世人皆认为慈禧书画才能卓越 都是假的!

王开玺教授:世人皆认为慈禧书画才能卓越 都是假的!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慈禧自1861年11月2日辛酉政变成功,至1908年11月15日死亡,曾三度垂帘听政,正所谓“玉座珠帘五十春,临朝三度抱冲人”,统治中国长达47年之久。

人们在谈及慈禧之时,大多认为其人不但权力欲望极强,而且非常善于玩弄政治权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喜怒无常,为人阴狠,手段毒辣。这种认识与评价,多少有些将慈禧负面化的色彩。笔者认为,慈禧是一位极其聪明,极有心计,善于审时度势,且能很好地运用封建君主“权”、“术”、“势”,极具封建统治天赋的统治者。

无论人们如何评价慈禧,但对其人的政治权术与统治能力,大多是肯定的。那么,慈禧其人的文化学养究竟如何呢?于此,只在某些笔记野史或近现代人的著作、论文中略有提及,目前未见专文论述。笔者拟就此略作梳理论析,不当之处,敬请识者指正。

一 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形象

纵观近人的一些笔记野史,或现代人的某些著作、论文,皆将慈禧描绘成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形象,不但令人深叹慈禧政治手段之高超,而且为其渊博的学识,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精湛造诣所折服。

综合相关的著述记载,慈禧的多才多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渊博的学识。

曾为慈禧御从女官的德龄,在《慈禧后私生活实录》中记载说,慈禧“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那些比较有名的稗史或传奇等等,伊可说是的确有几分研究,为寻常人所不及。”

曾为慈禧绘画过三幅肖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在《清宫见闻杂记》中说,慈禧“能为诗词,出笔清新,非同凡响。又能为古文辞,得大宗气派”。所谓“出笔清新”,就是说慈禧的笔法与诗词的内容清新,而不是老旧的俗套。“在当时,口语与书面语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人,特别妇女,很难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太后独能振笔疾书,洋洋千言不穷,斯真稀有之才。太后尤能满文,平日最喜浏览古名家诗文集,而尤喜读英武悲壮之诗……彼于古名家之诗文词,能滔滔背诵,如数家珍。”所谓的“振笔疾书,洋洋千言不穷”,是形容慈禧太后用文言文写文章时,遣词造句,才思如泉涌,写得很快。而“最喜浏览古名家诗文集,而尤喜读英武悲壮之诗”,则反映出慈禧太后的文学爱好、文化学养,特别是慈禧太后的内在气质和价值取向。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纪》也说,早在16岁尚是懿贵妃之时,慈禧即已是“五经成诵,通满文,二十四史亦皆浏览”。成年后的慈禧,更是“性耽文学,深于历史”。由于平日宫中“尝有史臣在旁讽诵”,故此慈禧“能通古今治乱大势”。

慈禧的内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在其所著《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书中也说,慈禧4岁到14岁的10年中,父亲先后请了三四个家庭教师,教授慈禧学习满文和汉文。慈

禧“对文史、诗经、绘画等都非常喜欢……据说,在6岁的时候,就可以非常流利地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包括唐诗、宋词,都能用满汉双文背诵。”“除了政治才能外,慈禧还具有非凡的文学和绘画才能。据爷爷说,慈禧平常最喜欢研究攻读中国的文学作品。”

第二,工于古体诗词。

德龄在《慈禧后私生活实录》中记载说,自己虽未见慈禧写过什么诗词,但却经常听到她“在背诵古诗。在中国古代的许多大诗人中,伊所最赞美的便是李白,凡是李白所做的诗,伊差不多全读过,或者可以说是全能默诵出来”。苏海若编辑的《皇宫五千年》也认为,慈禧“长于文学,尤能为试帖诗与八比文”。

虽然德龄未曾见过慈禧所作诗词,但清末民初学人徐珂在《清稗类钞·考试类》中,不但明确记载慈禧“工试帖诗”,而且记载了慈禧所作的两首试帖诗。每届清廷春闱及殿廷考试之时,慈禧常因自己身为女儿身,不能亲自下乎场应试,颇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往往自恃才高,技痒难耐,跃跃欲试,“辄有拟作”。同治乙丑科会试时,试题为《芦笋生时柳絮飞》,得“生”字。慈禧拟作之诗为:“南浦高三尺,东风笛一声。鸥波连夜雨,萍迹故乡情”。同治癸酉科考差时,试题为《江南江北青山多》,

得“山”字。慈禧拟作之诗为:“雨后螺深浅,风前雁往还。舍连春水泛,峰杂夏云间。”这两首诗确实写得不错,不但文字对仗工整,而且很有意境。其中“鸥波连夜雨,萍迹故乡情”;“舍连春水泛,峰杂夏云间”两句尤佳。

第三,擅长书法与绘画。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称赞说,慈禧不但“能通古今治乱大势”,而且“又能诗善书画”。曾在宫中教授慈禧绘画,“参承禁闼,入陪清宴,出侍宸游,垂二十余年”的云南女画家缪嘉蕙(字素筠)也说:“我年轻时每天都进宫,那时老佛爷对作画很热衷,大半天的功夫,我们都在画画,要么就学点儿绘画史,临摹书里的木刻画,要么在画廊里观赏历代大家的绘画……她作画时用笔有力,干净利索,只有那些有天分的人经过专门的训练后才能做到这一点。她对艺术有很高的鉴赏力。”

徐珂在《清稗类钞·艺术类》中记载称,慈禧“善书画”,“喜作擘窠大字,亦临摹法帖,作小楷。尤喜绘古松,笔颇苍老,每画一幅,辄为近侍乞取。李文忠公鸿章七旬赐寿,所赐画松,亦亲笔也,是为生平最得意者……孝钦喜作大字,用丈余库腊笺,书龙虎松鹤等字,岁多至数百幅。宫中及西苑、颐和园,均喜以大圆宝镜四字为扁额。”苏海若在《皇宫五千年》中也说,慈禧“性喜作画,而苦不常工。画山水兰竹,不过了了数笔。然设色布格,必苦心经营。画何种花卉,即捣何种花卉汁色。其最擅长者为葡萄。盖葡萄不过大圈数个,随手可成;藤蔓屈曲,如蛇如蚓,信笔所之,易于神似;加以设色活泼,居然逼真矣”。近人费行简在《慈禧传信录》也记载说:“时洪杨乱炽,军书旁午,帝有宵旰劳瘁”,因当时的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书法端腴”,因此“常命其代笔批答章奏”。

叶赫那拉·根正在其所著《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书说,慈禧“对书画非常喜爱,在8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书法,并画了很多绘画作品,被同族人认为是非常有才的聪明女孩。”美国画家卡尔在《清宫见闻杂记》中,称赞慈禧“尤擅善书法,能作擘窠大字,受赐之人,无不珍同拱璧,视为人世希有之至宝……太后之书法,虽翰苑中人,亦不过是,殊非阿谀之谈”。她对慈禧的绘画亦有如下的评价,“太后不特能书,兼能为

画,其所画之著色花草,神采如生,不减名家。”

清末老太监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也记述说:“太后喜写龙、虎、福、寿大字,六尺、八尺,极有气魄。”

2002年3月,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清代皇室书画展”,集中展示了广东省博物馆和北京艺术博物馆的馆藏精华80多幅,其中展有据说是慈禧的墨梅、金鱼、花卉等绘画和书法作品。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龙志航认为,慈禧的书法“底气足”,“其特有的霸气、能耐、野心,使其书法显出一种雄浑的气概,大异于一般妇人之作。不过霸道的慈禧也有温柔的一面,她的绘画作品中也不乏笔道文弱纤细的鱼虫画。”

2004年7月,在沈阳故宫举办的画展中,也有一幅据称是作于光绪辛丑年(1901年)仲春的慈禧真迹《富贵长春图》,“一经亮相,立刻‘镇住’了前来参观的游客,大家一致为这位‘辣手’太后的书画作品叫绝”。有人评价说,以慈禧的身份、地位、性格,其书法作品具有一种特有霸气,雄浑大气,有媒体称赞慈禧的书画作品“画艳惊众人”。另外,世间还有一幅同为慈禧御笔亲书的《富贵长春》书法真迹。

2011年5月,在苏州美术馆新馆展出了文徵明、唐寅、傅山、石涛、郑板桥、虚谷、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名家的240余件中国绘画精品。其中一幅慈禧的《寿桃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人以“慈禧太后竟是绘画高手”为题,撰文称赞慈禧“有非凡艺术才能,尤工于花卉”。

一些地方网页经常以慈禧的真迹墨宝或绘画“惊现”某地为题的报道;一些拍卖网页,更展示有许多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绘画作品,以

及“福”、“寿”、“龙”、“虎”、“松”、“鹤”等书法大字立轴。

据网上消息称,1996年北京翰海拍卖行曾将慈禧太后在绢面上所绘的《芍药图》,拍出35000元的高价。另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仅以2014年春拍的统计

来看,已经有近20幅慈禧作品上拍。其中《花卉·四屏镜心》在中贸圣佳的春拍上以66.7万元成交,是本年春慈禧作品拍卖之最。

另据2012年6月22日《厦门商报》报道,1996年时,慈禧太后的绢面《芍药图》,曾由当时国内权威鉴定家徐邦达等人鉴定,甚收藏买家为台湾藏家。2012年5月,厦门伯瀚艺术品公司又从这位台湾藏家手中收得《芍药图》。但却没有说明成交价。

纵观近现代人各书所述,慈禧在文化学养方面,虽说不上什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却可说是经史子集,皆有涉猎,学识渊博。不但通识满汉文字,可以背诵名人的古诗古词,而且工于古体试帖诗的创作,“出笔清新,非同凡响……得大宗气派”;在书法方面,不但“笔力绝劲,不作一毫巾帼气”,而且特别擅长在长约丈余的清宫腊笺纸上,书写四英尺(一英尺为0.3048米,四英尺约为1.2米)见方的大字。其书法之高,甚至可与清廷翰林院的翰林们相媲美;在绘画方面,可以信手拈来,居然神似,“所画之著色花草,神采如生,不减名家。”

以上是部分所谓的慈禧太后字画

不但民间史学爱好者或地方网站对慈禧太后的绘画与书法造诣颇为称赞,即使清史专家编纂的《清史图典》,也将故宫所藏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书法作品,认做慈禧太后的书法真迹,给人以慈禧太后绘画、书法造诣的确颇为精妙的深刻印象。

以上是《清史图典》中收录的慈禧御笔书轴

还有学者认定,慈禧太后“不仅用笔绘画,还会用指画花鸟”。

以上是《慈禧私家画册》中慈禧太后指画

请朋友们订阅军官团。

本文作者:近代中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