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年贺状

日本年贺状

日本年贺状
日本年贺状

写贺年卡时应注意的用语与礼仪

难度:适中作者:ウサギ译来源:allabout评论:5 划词:关闭划词收藏

与千万沪友一起交流日语学习心得,赶快注册吧!

?中日双语

?日语

?中文

年賀状をいざ書こうと思うと、案外迷う事柄というものも多いものです。年賀状でよく使われる言葉やマナーも、あらためて見直してみましょう

一旦开始写新年贺卡的时候,困惑的事情出乎意料地多。写贺年卡经常使用的语词、礼节,一起再次重新审视一下吧。

そもそも「年賀状」とは?

原本的“贺年卡”是?

「年賀状」の「年賀」とは、新年を祝うこと、年始の祝賀という意味です。祝賀ですから、喪中関連のあいさつ状では、送る側も、受け取る側も互いに「年賀状」という言葉は避けて、「年始状」や「年始のご挨拶」「年頭のご挨拶」などの言葉を用いるのが一般的です。

“年贺状”的“年贺”是指恭贺新年、庆祝新年伊始的意思。因为是表达祝贺之意,与服丧相关的拜访、不管是发送方或接受方互相之间都避开“年賀状”这一语词,一般采用“年始状”、“年始のご挨拶”、“年頭のご挨拶”的语词。

「年賀状」でよく使われる言葉

在“贺年卡”上经常使用的语词

謹賀新年……謹んで新年のお喜び(お慶び)を申し上げるという意

賀正/賀春……新年を祝う意

迎春……新年を迎える意

頌春……新年をほめたたえる意

謹賀新年……谨贺新年快乐之意

賀正/賀春……祝贺新年之意

迎春……迎接新年之意

頌春……赞美新年之意

ですから、「謹賀新年」「謹んで新年のお喜び(お慶び)を申し上げます」などは、かしこまる、恭敬の意を表する、敬い謹むなどの意味をもつため、「賀正」や「迎春」などの語よりも、敬意の高い言葉になります。ともに新しい年を祝うことが目的ですから、賀詞にとらわれすぎることはないと思いますが、それぞれの意味を考えて、相手や内容に合わせてときには使い分けることも、マナーのひとつと言えるでしょう。

因此,“謹賀新年”、“謹んで新年のお喜び(お慶び)を申し上げます”等表达恭恭敬敬的祝贺之意的词汇,比起“賀正”、“迎春”等语词拥有更高的敬意。目的既然是恭贺新年,就不要被祝词所拘束,但考虑各种用语的意义,根据对方配合内容区分使用,也是礼节的一种。

「年賀状」を出す時期は

发出“贺年卡”的时间

通常は、松の内(関東では1月7日まで、関西では1月15日までとされています)あたりまでが一般的でしょう。それを過ぎたら「寒中見舞い」となります。

通常是在松内(关东的话是元旦到1月7日,关西是到1月15日)之间的,要是过了,就变成“隆冬问候”了。

「寒中見舞い」の時期は

“隆冬问候”的时间

「寒中見舞い」は、松の内が明けてから、立春(2月4、5日ごろ)までの間に出します。立春を過ぎたら、「余寒見舞い」となります。

“隆冬问候”可从松内到立春(2月4、5日左右)发出,过了立春,就成了“春寒问候”了。

「年賀状」で間違えやすい言葉、よく問題になる言葉とは?

在写“贺年卡”时经常弄错、出现问题的用语是?

1:「謹賀新年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昨年は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て……」はNG。「謹賀新年」は、先に触れた通り、その言葉自体が新年の祝いの意味ですから、謹賀新年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などと続けるのは、祝いの語の重複で誤り。

1:“謹賀新年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昨年は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て……”这句直接出局。之前已经说过“謹賀新年”已经表达了祝贺新年的意思,后面再接“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犯了祝福用语重复的错误。

2:「一月一日元旦」はNG。

「元旦」とは、「一月一日の朝」という意味なので、「一月一日元旦」と書くのは、意味の重複となってしまうため誤り。

2:“一月一日元旦”是错的

“元旦”是指“一月一日的早晨”的意思,写成“一月一日元旦”的话,就成了意思上重复的错误。

3: 「忌み言葉」にも注意。

「去年は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て」などの言葉よりも「旧年中は」などの表現が好まれる理由としては、「去」という語が「去る」ということを連想させるためといわれます。お祝い事に水をさすことのないようにとの縁起担ぎの意味もあるのでしょうが、ほかにも、失う?つぶれる?破れる……などの縁起のよくない言葉にも気を付けましょう。最近ではあまり気にしないという人もあるかと思いますが、結婚式や出産?開業?新築祝い?お見舞いなどの場面で、忌み言葉は良くないとされるのに同じく、不快感を覚えるという人もあるものですから、ある程度の注意は必要ですね。3:注意犯忌的用语

比起“去年は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て”等用语,“旧年中”的表现方式会更好一些,因为“去”这个词会被联想到“逝去”的意思。庆祝之事的用语还是要注意是否恰当,另外也请注意如“失う?つぶれる?破れる……”等不吉利的用语。最近有不少人不是太在意这些,在结婚仪式、出生、开业、恭贺新居、探病等场合,让人觉得不快的犯忌语词还是有必要相当谨慎对待的。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十年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 失去的10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 以下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程: 1985年到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点38915日元87钱,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日元,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万4000日元左右。大量账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 日本失去的十年对国内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详解日本经济危机

。 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以及日本经济危机对中国的警示 第一介绍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 第二介绍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第三对比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异同 第四未来经济怎样发展预测 第一介绍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 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二战期间,随着军事失利,其经济遭遇了重创。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拆迁设备作为战后补偿,此项政策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恢复。 第一次增长但随后出现转折,随着美苏关系的日趋紧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日本民众反美情绪的高涨,美国唯恐日本也成为反美国家,于是美国改变了对日本的政策,开始向日本提供物资援助,并开始扶植日本的资本主义以及垄断资本。 第二次增长1950 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在日大举筹措物资,日本借此机会大规模扩大生产,使垄断资本迅速积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使经济迅速恢复到站前水平,并走上扩大再生产的轨道。 第三次增长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日本经济也高速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原因有三: 1. 这期间石油等工业原料供应充足,价格低廉,为资源匮乏的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原材料基础; 2. 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工业迫切需要采购各种机器设备,为日本的制造业提供充足的市场; 3.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无暇顾及亚洲市场,率先占领了东南亚市场,为占领世界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次增长六十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同时,越战为美国提供的战略物资,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在此期间,日本大举引进通讯汽车运输机械等资源,兴办学校,广建码头,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稳定增长。 九十年代后,日本遭遇经济危机,开始负增长。 虽然1989 年日本经济危机开启了一场日本国民经济的灾难。就其社会与政治后果而言,日本不仅未能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连政府威信也大打折扣。然而,日本经济在长期的低迷状态中依然创造了“奇迹”。2000 年度,日本GDP 总值为40789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而人均GDP 则为32230 美元,高于美国,同时人均GNP 高达37528 美元,居世界第二。如果继续把视野向下延伸,我们还会发现近20 年来日本百姓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相反,由于资产价格回归理性促使物价下降,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实际工资的购买力不降反升。此外,近20 年来日本的基尼系数始终维持在0.27 左右,近三年的政府清廉指数也排进全球前20 名。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日本经济的困难主要停留在政府财政方面,而日本的社会的经济实力与活力依然强劲。 第二介绍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上世纪80 年代,日本经济经过30 年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不仅低端产品上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在钢铁,摩托车,家电,汽车等行业也因为物美价廉而在世界

日本经济泡沫崩溃及其启示(精)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启示 国际贸易研究室李众敏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泡沫”和“失去的十年”是日本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讨论之后,这些争论终于尘嚣落定,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的阴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对“泡沫”和“失去的十年”的研究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共识。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中国今天的情况对许多日本经济学家而言,只能用“似曾相识”来形容。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再谈泡沫显然已经过时,而对中国经济而言,如何对发生在日本的情况能有清醒认识,则是当务之急。尤其在一些不够细致的研究中,出现了对日本经验与教训的种种误读,使得事物的原本面貌变得尤为珍贵。 一、日本泡沫形成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泡沫,有着错综复杂的背景,它既与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有关,也与日本的货币政策有关,甚至与日本的发展规划也或多或少有些联系。 1.长期高速增长带来的财富积累和乐观情绪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两轮快速增长时期。第一轮增长从二战后一直持续到1973年,年均增长率都在8%~10%之间,最高的年份在11%以上。在1974年,日本经济增长经历了短暂的放缓之后,便开始了第二轮的高速增长。这一轮增长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持续到80年代末期,虽然增长率不及第一轮增长,但考虑到日本的经济总量,3%到7%的增长速度仍然非常可观(图1。 伴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是日本的高储蓄。与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日本的储蓄率非常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储蓄率始终维持在30%以上,最高的年份超过了40%。 图1 1956—2006年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 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出口大幅提升,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其中主要是对美国的顺差。80年代之后,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美国认为是日元低估造成日本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在美国的压力下,1985年,五国集团(G5)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其后,由于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日本遭遇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并于90年代初破灭,此后日本进入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 图一:日本经济增速的超级L型 一、80年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格局 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日本经济的封闭性、管制性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极大批判。日本在70年代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改革,但是进程缓慢。80年代之后,日本出于自身需要和国际压力的考虑,经济改革、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日本政治经济面临三个重大的战略调整。 一是政治国际化。日本政府一直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行动,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地位,实现其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理想。1983年,曾根康弘提出了日本的“大国思维战”战略,并把对美关系作为这一战略的基石。 二是金融、经济自由化、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放弃了战后一直延续的封闭和管制,逐步放宽了利率限制,修订了外汇与外贸管理法,开放了日本金融市场,并积极拓展日本银行海外业务。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推进了日本利率市场化、金融业务开放、资本流动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等进程。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日高,日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压力渐升。日本政府也认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简言之,80年代中期,日本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一是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二是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三是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转变。但是,三个战略转变却带来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国内经济目标与国外经济目标、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政策协调等矛盾,这极大地挤压了日本经济政策的空间和独立性,增加了宏观政策选择和和调整的难度。 二、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与卢浮宫协议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困境。面对“双赤字”,当时里根政府采取高利率政策,以吸引大规模外资流入,一方面为赤字国债融资,另一方面维系国际收支平衡。但是,高利率的结果是加剧了美元升值趋势,美国制造业及出口面临更加巨大的困难。1982-84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长,其中,1984年贸易逆差高达1090亿美元,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一半。 对于日本而言,当时日本经历过黄金发展时期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元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80年代初期,在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展、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在客观上对日元升值形成内在压力。因此,在广场协议谈判期间,日本甚至主动提出升值10%。 1985年初,强硬的詹姆斯.贝克成为里根政府的财长。贝克强调需要用强有力的国际合作和多边汇率协调来解决贸易争端问题,他甚至要求日本、德国等国家必须大幅度扩张财政货币政策,扩大国内需求,以减少出口。但是,德国拒绝了美国的要求,但是认为美国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在中曾根主义和日美关系基石论的影响下,日本对美国妥协了。 在欧洲原则性认同和日本的妥协下,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五国集团达成了通过密切合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的决议。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 Plaza Accord)。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一致认为,汇率必须更好地反映基本面,以充分发挥汇率调节外部失衡的作用,主要的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进一步有秩序地升值是可取的,因为如此行事确实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广场协议之后,日本进入了快速升值的轨道。广场协议签订之时,日元兑美元汇率为250左右,在协议之后3个月内,日元快速升值20%至200,1986年年底进一步升值至150左右,1987年升至120,至此美元对日元贬值超过50%。

日本失去的十年

广场协议与日本“失去的十年” 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出口大幅提升,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其中主要是对美国的顺差。80年代之后,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到汇率战,美国认为是日元低估造成日本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在美国的压力下,1985年,五国集团(G5)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度升值。其后,由于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日本遭遇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并于90年代初破灭,此后日本进入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本文主要探讨日元升值与日本长期萧条的关系。供参阅。 一、80年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格局 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日本经济的封闭性、管制性受到了当时国际社会的极大批判。日本在70年代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改革,但是进程缓慢。80年代之后,日本出于自身需要和国际压力的考虑,经济改革、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日本政治经济面临三个重大的战略调整。 一是政治国际化。日本政府一直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行动,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地位,实现其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理想。1983年,曾根康弘提出了日本的“大国思维战”战略,并把对美关系作为这一战略的基石。 二是金融、经济自由化、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

本放弃了战后一直延续的封闭和管制,逐步放宽了利率限制,修订了外汇与外贸管理法,开放了日本金融市场,并积极拓展日本银行海外业务。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推进了日本利率市场化、金融业务开放、资本流动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等进程。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社会要求 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日高,日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压力 渐升。日本政府也认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简言之,80年代中期,日本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一是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二是由“经济大国”向“政治 大国”的转变;三是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转变。但是,三个战略转变却带来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国内经济目标与国外经济目标、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政策协调等矛盾,这极大地挤压了日本经济政策的空间和独立性,增加了宏观政策选择和和调整的难度。 二、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与卢浮宫协议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着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困境。面对“双赤字”,当时里根政府采取高利率政策,以吸引大规模外 资流入,一方面为赤字国债融资,另一方面维系国际收支平衡。但是,高利率的结果是加剧了美元升值趋势,美国制造业及出口面临更加巨大的困难。1982-84年,美国出口额连续出现负增

失去的十年

失去的?年?日本经济之谜 柯贤国 - 2016年年12?月1?日

介绍 “失去的?年”或者说??、三?年只是?本认为其没有延续经济发展的奇迹,超过美国?丧失的民族?豪感和?信?。1985年的?场协议让?元?幅升值,同时?本国内实?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升值效应?量收购欧美企业资产,甚?把美国标志性建筑洛克菲勒也买?了,???国内将流动性?于股市和房市,?经指数从13000点飙升?39000点;房价上涨84.2%,?地资产增值数量为GDP的3.7倍。当时的?本央??长是主张刺破泡沫的强硬派,于是连续调?利率,市场恐慌?理出现。1990年开始,股市暴跌,楼市泡沫破裂,?本经济陷?危机。但实际上?本在90年代依然取得了年均1.5%的GDP增长率,并且其失业率也基本低于5.5%,实际?均GDP增速基本跟美国同步。 (1)?本海外净资产2015年底为2.82万亿,连续??五年世界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球最?债权国。中国排名第三,为1.6万亿。但是?者的投资收益却不?样,别?赚钱?我们赔钱可以看出中国的海外资产管理是存在很?问题的。?本海外资源?地?积已达?本本?10倍。所以?本的GNP到底多少都没有具体公布,?现在的世界银?GNI的数据也跟其不?致。 (2)?本创新精神。?本有三个指标是世界第?:研发经费占GDP?例;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例;?本核?专利占?80以上。在2015年汤森路透的全球企业创新排名中,?本以40家?居第?,美国35家,?中国??上榜。所以有?调侃全球货

币都在放?,?本流?了产业整合、重组、创新、研发环节。?中国流?了地产、基建和城市化。当然?本以前也是这样的,发展阶段不?样?已。?本在?数据云计算、新材料、资源再利?及能源储藏??已经是世界第?,默默引领第四次?业?命。并且今年的诺奖又有?本得主,2000年以来已经有17位,仅次于美国。 (3)?本?均寿命、医疗?平世界第? (4)?本硬件能?:?本汽车创新及零部件采?基本需要?本产品;?机例如iPhone6?共有1300个电?部件其中700个为?本制造;新?线50年零伤亡;?业机器?份额占全球60%。 ;雅马哈;索尼 (4)为什么看到?本的衰落: ?本名义GDP停滞,?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以后的实际GDP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因为?本经济持续处于通缩状态。 世界500强数量减少——?本企业拆分 政府债务占GDP?重达237%,世界第?——因为?本低税收(2015年税收收?占GDP11.7%,美国为18.2%,中国为22.5%)、债务95%为企业和个?持有,这样可以维持政府的低税收?平和对海外资产的免税;低膨胀也降低了国债融资成本;经常账户长期盈余、外汇储备充?;最?净海外资产国间接提供信?担保或抵押。?本制造业占GDP增加值保持在20%左右,显著?于欧美等,失业率也低于欧美。 ?龄化、少?化——机器? 安倍经济学——吴敬琏认为其核?不在治理通缩,?是压低?本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培育新的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新?轮经济结构调整,准备弯道超车。 ?本海外投资收益每年有上千亿美元 为什么?本要??称“失去的?年” 原因:1、?本经济泡沫破裂,经济确实出现阵痛调整,发展势头有点下降趋势,国民的民族?豪感和?信?下降;??负增长 2、?本的国民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3、政治家需要利?这种情绪向世界“?弱”,争取国际同情,韬光养晦;对?中国发展,渲染中国威胁论,提升国民警惕意识,进?实现国家?卫队解禁及拥有军队的权利。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经济危机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造成日本严重的经济衰退,5000亿的银行坏账,数不胜数的企业倒闭,日本人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失业率和自杀率屡创新高,曾经的日不落暗淡了…… 什么造成日本这么严重经济崩溃,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强大到可怕程度,日本疯狂地购买欧美企业资产。SONY耗巨资34亿美元购买“美国的灵魂”的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松下斥资61亿美元购买环球电影公司;三菱重工出资8.5亿美元“美利坚标志”之称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日本国内充斥着乐观,对未来无限的幻想的情绪之中,日本人对股票、债券、房地产投机变态的痴迷,日本股票已经连续25年持续上扬,似乎日本的股市是永远上涨的神话,但是神话毕竟是神话,很快日本人就会为自己的疯狂投机付出惨重的代价……熟悉经济理论的人都明白,市场经济生来注定是跳不出经济周期的范围,只不过经济周期的年限不同,他是一定要经历波峰,波谷的。可惜,人类是贪婪的动物,在股票、房地产价格疯狂上涨,有谁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呢,体会到了投机带来的无限的刺激和幻象,必定会有人要承受资本泡沫破灭造成的损失,这是必然规律。日本人不切实际的追求财富带来的盈利快感是直接造成20世纪90年代初严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日本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握不当和滞后的调整机制也难逃其责,日本国内的银行和金融市场鼓励投机氛围、发放低息贷款、贷款的审核不力等给日本严重的经济危机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当利率从持续多年的2%调整到3.25%,当时日本央行行长是主张刺破泡沫的强硬派,又把利率调高到4.25%,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突然感到迷糊和不安,当时许

日本失去的十年简述

对日本“失去的十年”进行简介,并评述日本央行当时的货币政策 失去的10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英文:The lost decade)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一般多指此时期。 以下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程: 1985年到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 (投机与保值恰好相反,投机不是避免外汇风险,而是接受或利用外汇风险。投机不是要尽量减少损失,而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汇率不断变动恰好为投机者追求利润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投机者既可以利用软货币投机,也可以利用硬货币投机。) 日本经济摆脱了“石油危机”的影响后,开始快速回升,生产和需求十分旺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在这个时期,日本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当初,日本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没有能够及时地对房地产市场现状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估,纷纷给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泡沫越吹越大。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日本经济从此埋下了十

多年还未能了结的祸根。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 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当时随着股票价格上升,日本国内购买法拉利、劳斯莱斯、日产CIMA 等高档轿车的消费热潮也不断高涨。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点38915日元87钱,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日元,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万4000日元左右。大量账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

日本失去的十年--从汇率角度的简单介绍

日本失去的十年 ——从汇率角度的简单介绍 失去的10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英文:The lost decade)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当然,现在也有人说日本失去的不是十年,而是二十年。 关于日本失去的十年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和日元的升值。关于日本的泡沫经济,就简单说一点,本文重要的是探讨日元升值的原因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日本的经济一落千丈,而当时为了发展经济,日本国内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扩大出口,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而扩大出口的当务之急就是稳定汇率。经过美国占领当局和日本方面的反复研究,终于决定自1949年4月25日开始,实行1美元等于360日元的固定汇率政策,这个固定汇率一直保持了22年,一直到1971年12月才正式改变。连续保持22年之久的360日元=1美元的固定汇率,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得日本企业能够在20多年的时期内,不必理会汇率的变化,而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扩大产品出口等方面,为日本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可否认,持续、稳定的汇率水平,对保证日本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扩大日本产品的出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对美出口的增加,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使得长期以来一直扶植日本发展的美国,开始对咄咄逼人的日本产品出口产生越来越大的不满。日美经济摩擦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大。从纺织品开始波及到钢铁、家用电器、电信产品、汽车及其零部件、半导体、农产品等几乎所有重化工业品。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要求日本在多个领域自动限制出口。然而,自动出口限制并没有明显改善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1983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462亿美元,已经接近美国贸易逆差总规模的40%。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经济正经历滞胀。1979~1980年的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度上升,美国经济陷入了通货膨胀,增长乏力。为了重振经济和缓解通货膨胀,美国政府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连续3次提高利率,官方利率已经超过10%,市场利率也一度达到20%。高利率使得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大幅增加,大量资本流入美国,美元的汇率开始飙升。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约60%。美元升值严重削弱了美国出口的竞争能力。美国的出口特别是制造业的出口受到了沉重打击。在此背景下,美国将矛头转向金融领域,要求日本开放资本市场和日元升值。经过“摩根报告”、日美领导人共同声明的发布、日元美元委员会六次工作会议等历史事件后,在1985年9月22日,美、英、德、法、日五国财长会议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达成了广场协议,这其中美日分别作了以下承诺: 日本承诺采取的政策美国承诺采取的政策 (1)抵制保护主义,向外国商品、服务进一步开放日本市场 (2)积极放松管制,充分释放私营部门的活力(1)继续努力缩减政府部门指出在GNP 增长中所占比重,缩减财政赤字,并为私营部门释放资源 (2)继续努力降低政府开支在GNP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对 我国的启示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严重萧条,日本舆论称之为“失去的十年”。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剖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诸多因素,随后对日本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给予了分析及评价,并指出了在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国际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日本经济政策,探究其对我国经济腾飞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衰退因素启示 引言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探寻其长期低迷的原因。1992至2001年的10年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6%左右。2001年,日本经济再度出现0.6%的负增长。做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方面足因为日本身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它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等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日本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经济问题。 随着日本经济的复兴与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地位的变化,造成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日本与欧美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尖锐,日本的产品出口更加困难。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贸易的限制措施,要求日本“自主”限制出口,并采取反烦销、使日元升值等措施,以减少日本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特别是在1985年9月22日,美、英、法、西德和日本5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达成降低美元汇价的《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如脱经之马,一发而不可收。1985年,原来1美元兑换263日元,当

年即降到200日元以下,1986年又降到152日元,1987年更进一步降到121日元。两年间日元升值1倍以上。这一状况给日本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困难,有的不得不宣布破产,使日本的出口能力大大下降。 一、衰退因素探究 像自然界一切事物一样,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大规模的设备投资,曾是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但当时,这个因素的作用大大减弱,日本许多产业的生产能力已经严重过剩,迫使企业不得不削减设备投资。1998年度日本的民间企业设备投资比1997年度缩减了12.4%。日本企业的过剩设备和过剩投资。造成国内供大于求的局面,阻碍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科技创新的后劲不足。作为一个追赶型的国家,日本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引进欧美国家的科技成果加以消化和创新而取得的,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因此,在当今需要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日本就没有了这方面的后盾。日本科研经费投入虽然也不少,但是80%以上来自私人企业,因而长期重技术开发,轻科学研究。而且,在广泛吸收和引进国外优秀的技术人才方面,日本的吸收能力远不及美国。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日本在战后形成的追赶欧美型的产业结构,日益暴露其局限性。主要问题在于相对优势产业、相对劣势产业和非贸易部门之间存在生产能力和效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日本产业结构上的“三重构造型”。劣势产业方面的输入低于优势产业的输出,产生了大量的贸易赤字,带来日元升值的压力;优势产业必须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如此循环,造成国内的“产业空洞化”现象,国内各部门成本的提高,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创立。

日本经济问题的背景,成因及启示

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 经济学1班黄诗怡120142160 摘要: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让日本经济经历了惨痛的十年。然而,当日本经历了痛苦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财政调整和企业倒闭后,却在新世纪迎来了它的另一个“失去的十年”的开始。第一个十年积累的遗留问题延续到了第二个十年,高收入陷阱时期又给日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日本政府错误的政策,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着日本经济,在借鉴了日本的教训后,中国经济又得到了新的启示。关键字:失去的二十年、泡沫破灭、高收入陷阱 一、日本经济问题的背景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元被迫大幅升值,其结果使得出口主导型的日本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为防止经济因出口下降而下滑,日本政府开始实施金融缓和政策,试图通过下调银行贴现率刺激国内需求。从1986年开始到1987年2月,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日本政府先后5次下调贴现率,使之从原来的5%降之2.5%的超低水平。 日本的经济增长,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经济酝酿了巨大的泡沫。当时经济增长高达 4.5%,股市和房市也迎来空前繁荣时期,但这些都是泡沫。当时的物价水平,由于日本的升值并没有跟随货币供应量的迅速膨胀而上升,一直处于较低状态(虽然下调了5次贴现率)。根据1988年的数据,当年日本CPI指数的通胀率只有0.2%。日本政府没有意识到经济泡沫已经非常严重,没有及时采取紧缩政策。 泡沫终究会破裂,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以地产狂跌拉开序幕。 10年的浩劫遗留的众多问题带给日本新世纪另一个“失去的十年”的开始,与泡沫破灭期不一样,从2001年至今,日本处于高收入陷阱时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增长乏力,日本实际GDP从1990年到全球危机前2008年之间,只增长了25%,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处于高收入的欧美经济体。 究竟是什么因素带给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衰落原因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正是在进入90年代的时候,正当日本大国化雄心全面开启之时,日本经济却开始遭遇“失去的十年”,特别是在1997/1998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经济更加沉痛。 也正是这次经济危机使得这一轮的日本政治大国化成为泡影。(这一次,不仅日本国内经济重创,而且日本的对外经济政策使得日本在东南亚国家中的国际地位骤降,而中国的主动救市和人民币的坚挺,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好感,极大重塑了因60年代意识形态四面出击而在东南亚的形成的国际形象。也正是在这一事件之后,无论是经济规模方面还是在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上,中国开始了加速赶超日本的进程)这也就决定了日本在2005年冲击联合国入常这场决定性战役中的必然失败。 虽然小泉内阁前期日本经济有些起色,但是在接下来日本首相走马灯似的换人过程中,使得日本经济再度遭遇“失去的十年”。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日本GDP在2008-2011连续四年负增长,在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日本GDP负增长竟然达到4%,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衰落之首。 战后,日本由于没有像德国那样对历史进行大清算,也就很难有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也就不能走出二战的失败,在日本极强的耻感文化的驱使下,始终对战后“国家”的建设处于一种自卑之中。所以,二战后日本人将经历投入到经济建设和发明科技创新之中,而国家的政治建设却一直比较滞后,也对国家的认同感比较低。 以下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程: 1985年到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当时随着股票价格上升,日本国内购买法拉利、劳斯莱斯、日产CIMA等高档轿车的消费热潮也不断高涨。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点38915日元87钱,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日元,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万4000日元左右。大量账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稳步推进,这些技术和管理优势,已经代替传统的制造业,成为日本

2020年(财务知识)日本经济十年沉沦的反思

(财务知识)日本经济十年沉沦的反思

日本可悲且不是因为经济不行了,而是因为日本只有经济。重新构筑起壹套和富裕社会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是日本当务之急,“惟有经济”才是日本的悲哀。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今年2月份刊载了壹篇题为《日本的悲哀》的文章。文章说,日本正于陷入壹种长期的衰退过程,找到摆脱这壹困境的出口似乎遥遥无期,而通过标榜“改革”上台的小泉内阁明显有负众望。对于当前的日本,用壹句委婉的话来说,它已经对世界“没有意义”,说得难听壹点,就是“包袱”。 《经济学家》杂志的这篇文章引起了笔者的兴趣,首先于于其专门从经济的角度描绘日本。和此同时,让我感到疑惑的是“可悲的”到底是谁。或许“可悲的”且非日本人,因为这则报道指出日本人“拥有令人惊异的锲而不舍的能力”,但文章对经济长期低迷而日本人却没有丝毫危机意识感到疑惑。 正如《经济学家》杂志所疑惑的那样,当前的日本真的“可悲”吗?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就真那么优秀,且值得引以为豪吗? 战后日本的“经济” 就像《经济学家》杂志所认为的那样,即使认为日本且不“可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且不值得奇怪。没有人知道今后如何,但就当下而言,日本于物质上的富裕程度已经到了多少有点让人难以置信的水平。 2000年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5000美元,受汇率影响,数字变动很大,但有壹点却是不容置疑的,即日本和美国、挪威和瑞士等国壹起位居世界最高水平。 2001年日本的失业率为5%,已经被说成是非常严重的水平,然而它和美国的所谓历史性低水平4.8%相比,只是稍高壹点,而和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大陆各国连续保持近10%的水平相比,只有壹半左右。不知为什么,这种情况却很少见诸报端。笔者仍听说路易?威登(LouisVuitton——法国名牌)于全世界的销售额中,有壹半之上是于日本实现的。

日本腐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强行进行了“民主改革”,并为日本制订了“和平宪法”确定了二元君主立宪政体。日本随后几十年在政府主导下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头雁。但与此同时,日本政治腐败的程度也有所提高,出现了政治家腐败丑闻迭出和业务类公务员相对廉洁同时并存的奇特景观。研究日本战后的腐败和反腐败对世人不无启迪作用。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政治腐败高发多发的时期。战后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模式被一些学者概括为“雁行模式”。日本坚持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取得了高速的经济成长,成为“雁行模式”中的领头雁。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亚洲“四小龙”紧随其后,经济发展取得不俗的成绩,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紧随于“四小龙”之后,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一时期,日本政治家腐败的丑闻也呈上升趋势。50年代和60年代,日本政治家腐败丑闻相对较少,但进入70年代后政治家腐败丑闻频频曝光。从70年代的洛克希德案到80年代的里库路特案以及战后日本最大的政治丑闻—新生宇宙公司案,再到90年代的佐川急便案,日本政坛政治家接受大公司非法款项为其谋取利益的丑闻层出不穷。田中角荣、竹下登、中曾根康弘、海部俊树等多位首相被卷入丑闻,内阁大臣、国会议员、执政党党魁卷入腐败丑闻的更多。战后日本政要腐败发生频率之高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实为罕见。 日本为什幺会在战后出现腐败高发多发的现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日本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于美国这样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也不同于德国等注重社会福利的社会市场经济国家,它实行的是一种政府导向官商合作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制订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同时通过政府补贴、政府合同、发放许可证、价格管制等多种方式诱导企业决策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企业也通过自民党和政府的决策咨询机构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一种非常紧密的关系。这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既有着官商合作共同促进产业发展的优势,同时又容易形成政商官相勾结的“金权政治”。企业家特别是大公司的企业家为获得政府补贴、政府合同、许可证、特殊管制政策等而用金钱结交政府官员、国会议员,政治家为竞选筹款而贩卖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双方互有需求而结成利益共同体。第二,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政党政治生态在着内在的缺陷。二战后,日本实行的是多党制,但自民党长期一党把持政权,期间在90年代中期曾暂时失去政权,但很快又通过组建以自民党为主的执政联盟而重新掌权。在自民党一党独大的政治生态下,在野党的批评声音很小,难以发挥制衡作用。同时,自民党内派系林立,各派系之间为执掌政权展开激烈竞争。筹集竞选资金的多少和控制地方选票的实力直接决定着各个派系的力量对比。国会中最大的派系同其它小派系通过密室政治和幕后交易来达成协议分配内阁职位。这种派系政治和密室交易构成日本政治

日本失去的十年股市表现

90年后日本股市各版块表现及行业轮动简介 一、简介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本股市泡沫逐渐累积,1989 年末达到顶峰。从1985 年12月27日至1989年12月29日的四年间,日经225股价指数从13083点上涨至38915.87点,四年间日经225 指数累计上涨197.45%。早在1988年,东京证券市场交易额就超过纽约市场,居世界第一。 图1 泡沫经济时期股票总市值东京交易所远超NYSE 资料来源:Bloomberg,Wind 随着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进入上世纪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股指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 年4 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三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

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日经225指数一路直线下跌,几乎毫无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当欧美股市及新兴股市均纷纷上涨至历史新高时,而日经225指数却低收至13785点。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上世纪90年代也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萧条。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7607点。2006年底,当大多数欧美及新兴股市再次刷新历史新高时,日本股市才终于缓过气来。2007年7月9日,日经股市收盘18261点,收出自2000年4月份以来的7年新高。但与历史最高点38916点相比,相差约20655点。 2007 年下半年开始,受石油等资源品价格快速升高,世界经济减速,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日本股市同世界其他主要市场一起进入新一轮调整期。2007年7月23日,日经指数跌破18000点大关。 图2 90年以后日经225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Bloomberg,Wind 二、各阶段表现 1990年股市泡沫开始破灭至今的日本股市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图2 90年以来日本股市历经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