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例题1

甲乙两地相距800千米,一辆客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出3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出,开出后几小时与客车相遇?

1、甲、乙两地相距1160千米,小明以每分钟30米的速度从甲地从发6分钟后,小华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从乙地出发,几分钟后与小明相遇?

2、甲、乙两地相距1080千米,一辆货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从发4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出发,开出后几小时与货车相遇?

3、客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出3小时后,一辆货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出5小时后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小红一人去14千米远的叔叔家,她每小时行6千米。从家出发1小时后,叔叔闻讯立即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前来接她,几小时后可以接到小红?

例题2

六(1)班同学徒步去狼山看日出。去时每小时行8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千米。他们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一艘船从A地开往B地。去时每小时行2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25千米。这艘船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客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一艘轮船,静水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现在从下游开往上游,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请问他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去时每小时行120千米,按原路返回每小时行150千米。这列火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题3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在距中点40千米出相遇。已知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要10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对而行,在距离中点6千米处相遇。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6,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在距离中点55千米处相遇。已知快车行完全程要5小时,慢车行完全程要6小时,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快、慢两车同时从相距111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快车行完全程要7小时,慢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两车相遇时距离中点多少千米?

4、小明、小华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几小时后在距离中点75米处相遇。已知小明行完全程要20分钟,小华行完全程要25分钟,A、B两地相距多少米?

例题4

一对老年夫妇沿着周长为200米的圆形花坛散步,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老太太每分钟走45米,老先生每分钟走55米,多长时间后,他们第三次相遇?

1、一条环形跑道,甲走完一圈要4分钟,乙走完一圈要5分钟,甲乙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多少时间两人再次相遇?

2、兄弟俩骑车沿着18千米的环城公路相背而行,哥哥每分钟骑250米,弟弟每分钟骑200米,当他们再次相遇时,兄弟俩各骑了多少米?

3、母子俩沿着圆形花坛散步,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母亲每分钟走70米,儿子每分钟走60米,10分钟偶,他们第三次相遇,求花坛周长是多少米?

4、甲乙两人在一环形跑道上赛跑,甲跑完一圈要5分钟,乙跑完一圈要6分钟,经过多少时间,他们再次相遇?

例题5

甲、乙、丙三人,每分钟分别行68米、70.5米、72米,现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和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东、西两镇相距多少米?

1、有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行70米,乙每分钟行60米,丙每分钟行75米,甲乙从A地去B地,丙从B地去A地,从人同时出发。丙遇到甲8分钟后,再遇到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在100米赛跑中领先冲过终点时,比乙领先10米,比丙领先20米,如果乙、丙保持原速度不变,那么当乙草虫冲过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3、林林、兵兵和聪聪赛跑。林林第一个到达终点,此时聪聪还有20米到终点,兵兵还有30米到终点。之后兵兵和聪聪的速度都不变,当聪聪到达终点时,兵兵离终点还有12米。那么他们比赛的全程是多少米?

4、甲乙两人从A地往B地,丙从B地往A地,三人同时出发,丙首先在途中与乙相遇,之后20分钟又与甲相遇,甲每分钟走45米,乙每分钟走55米,丙每分钟走70米,AB两地相距多少米?

例题6

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去B地,甲车行了全程的一版时,乙车离B地还有54千米,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80%。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甲乙两人同时去A地去B地,甲行了全程的一半时,乙离B地还有78米,当甲到达B 地时,乙行了全程的70%。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米?

2、快慢两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快车行了全程的2/3时,慢车离乙地还有50千米,当快车到达乙地时,慢车行了全程的2/3。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甲车、乙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甲车行了全程的1/4时,乙车行了96千米,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2/3。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4、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甲骑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骑车每小时行120千米。当乙骑车比甲骑车多走200千米时,甲骑车正好行了全程的40%,A地到B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例题7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比是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提高了3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4千米,那么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1、甲乙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即返回。在离A地6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甲乙速度比为2:3,AB两地全长为多少?

2、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11:9,他们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分钟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几分钟?

3、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小明从A地去B地,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了12分钟,后改为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行驶,这样从出发时算起经过半小时到达B地。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

达标测试

1、甲每小时行9千米,乙每小时行11千米。两人同时同地相背而行。6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站对开,甲车每小时行330千米,乙每小时行220千米。两车相遇后,乙车继续行驶,3小时才到达A站,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绕一环形跑道顺时针跑步,圆形跑到的长是600米,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80米,现在甲在乙后面40米,甲第二次追上乙需要多少分钟?

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出发点出发,绕周长为990米的圆形场地跑步,甲每分钟跑90米,乙每分钟跑110米,这两人最少用多少分钟在原来的出发点相遇?

5、一辆骑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东站开往西站,1.5小时后,剩下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少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骑车从东站到西站共需要多少时间?

6、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相遇后乙车继续开往A城。

已知两列火车速度比为2:3,乙车还要几小时才能达到A城?

7、行完甲乙两地的路程,乘汽车需1.4小时,骑车要4小时,王叔叔从甲地出发,骑车1.5小时后改乘骑车,又用几小时到达乙地?

8、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120米,比乙每分钟快40米,行了50分钟,两人相遇后又相距30米,求AB两地相距多少米?

9、货车从A城到B城。去时每小时行50千米,4小时到达;沿原路返回时比去时多用了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慢了多少千米?

10、甲乙两人同时骑车由相距60千米的A地到B地,甲每小时比乙慢4千米,乙先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12千米处与甲相遇,甲的速度是多少?

11、甲乙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7:5。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按从A到B的方向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

12、客车、货车从相距35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30千米,客车距货车出发点多远的地方与货车相遇?

1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经过12小时两车相遇,相遇后甲车继续行驶15小时到达B地,相遇后,乙车经过多少小时到达A地?

14、甲乙两架飞机分别从两个机场同时起飞相对飞行,甲飞机每小时飞行650千米,比乙飞机每小时慢70千米,经过10小时两机相遇,求两个机场相距多少千米?

15、解放军某部进行军事演习。“敌军”每小时行12千米,出发5小时后,“我军”奉命追击,每小时行20千米。几小时后可以围歼“敌军”?

16、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去货场运货,甲车每小时行6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途中甲车因出故障,停车修理3小时,结果乙车比甲车早1小时到达货场,出发地离货场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7、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如果客车行了3小时,货车行2小时,两车还会相距全程的11/30,客车行完全程需多少小时?

18、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南站开往北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千米,甲车行驶4各半小时达到北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距离北站30千米的地方和乙车相遇。求两站之间的距离。

19、甲乙两车从A地开往B地,甲车要8小时到达,乙车要12小时到达。现在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先行3小时,然后乙车才出发,还要多少小时两车才能相遇?相遇时甲车行驶了多少小时?

20、小明、小华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几小时后在距离中心75米处相遇。已知小时行完全程要20分钟,小华行完全程要25分钟,AB两地相距多少米?

21、小黄和小林同时从学校去电影院,小华每分钟比小林多走20米,30分钟后,小华刚到电影院立即返回,在距离电影院350米处遇到小林,小黄每分钟走多少米?

22、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36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第二辆汽车到达乙地立即返回,两辆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了多少小时?

23、小红和小玲绕一环形跑道骑自行车,她们从同一地点背向绕水池行进。小红每分钟行200米,小玲每分钟行160米。已知环形跑道一周的长为1080米。他们第8次相遇时小红走了多少米?

24、甲乙两地相距540千米,一辆客车从甲地去乙地,开始以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前进,后改为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行驶,这样从出发时算起经过5小时到达乙地。客车离甲地多少千米的地方才改变速度?

25、AB两地相距135千米,刘叔叔骑自行车行完全程要13.5小时。他从A地出发,骑摩托车行了1.5小时后,由于摩托车发生了故障,他改骑自行车,又用了9小时到达B地。刘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6、甲车每小时行67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5千米。两车同时同地向某地行进,但甲车行30千米后因有物忘带,再回原地,结果甲乙两车同时到达某地。为原地到某地有多少千米?

27、客车、货车两车从相距840千米的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课程每小时行72千米。货车每小时68千米。相遇时谁行的路程多?多多少千米?

28、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两人按原定速度前进,则4小时相遇,如果两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每小时多走1千米,则3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9、兄弟二人准备同时汽车去旅游,出发2小时后哥哥在弟弟前方6千米处,这时,哥哥因事又重返家,行30分钟后和弟弟相遇。哥哥回家后立即去追弟弟,结果同时到达目的地。求家与目的地相距多少千米?

30、AB两地相距1170米,小明从A地,小华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40米,小华每分钟走50米,两人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向前走,小明到达B地,小华到达A地后都立即返回,两人从开始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走了多少分钟?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例题1 甲乙两地相距800千米,一辆客车以每小时 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出 3小时后,一辆摩托 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出,开出后几小时与客车相遇? 1、甲、乙两地相距1160千米,小明以每分钟 30米的速度从甲地从发 6分钟后,小华以每 分钟40米的速度从乙地出发,几分钟后与小明相遇? 2、甲、乙两地相距1080千米,一辆货车以每小时 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从发 4小时后, 辆摩托车以每小时 8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出发,开出后几小时与货车相遇? 3、客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出 3小时后,一辆货车以每小时 60千米的速度从 乙地开出5小时后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小红一人去14千米远的叔叔家,她每小时行 6千米。从家出发1小时后,叔叔闻讯立 即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前来接她,几小时后可以接到小红? 例题2 六(1)班同学徒步去狼山看日出。去时每小时行 8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 6千米。 他们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一艘船从A 地开往B 地。去时每小时行 船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一艘轮船,静水速度是每小时 18千米,现在从下游开往上游,水流速度是每小时 2千 米,请问他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 25千米。这艘 2、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去时每小时行 辆客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 35千米。这

4、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去时每小时行120千米,按原路返回每小时行150千米。这 列火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例题3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在距中点40千米出相遇。已知甲车行完 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要10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对而行,在距离中点6千米处相遇。已知甲车速 度是乙车速度的5/6,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快、慢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在距离中点55千米处相遇。已知快 车行完全程要5小时,慢车行完全程要6小时,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快、慢两车同时从相距111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快车行完全程要7小时, 慢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两车相遇时距离中点多少千米? 4、小明、小华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几小时后在距离中点75米处相遇。已知小 明行完全程要20分钟,小华行完全程要25分钟,A、B两地相距多少米? 例题4 一对老年夫妇沿着周长为200米的圆形花坛散步,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老太 太每分钟走45米,老先生每分钟走55米,多长时间后,他们第三次相遇? 1、一条环形跑道,甲走完一圈要4分钟,乙走完一圈要5分钟,甲乙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多少时间两人再次相遇?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王成庄小学胡艳丽任何发现过程无不是从提问开始。对于小学数学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习惯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问题解决教学,忽视了对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出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课堂气氛 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胆大妄为”,在课堂上遇到什么问题就能够立刻进行提问,期待教师的回答和看法。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高年级的小学生反而遇到问题不愿意说话,宁肯带着疑问也不会在课堂上直截了当地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与我国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教育理念不无关系。传统教育体制以应试能力为教学目标,学生考试成绩好则被认为学习好,忽视了在课堂中对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认为自身是课堂的主导者,是带领学生遨游识海洋的领头人,因此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到哪学生听到哪,养成了一种权威性,使学生不敢提出问题。另外,班级提问气氛不佳,导致小学生在提问时害怕被嘲笑也是他们不敢提问的原因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一言堂”式的数学教学课堂已经逐步遭到摒弃,教师们开始营造出平等、轻松愉快的民主课堂,让学生能够自主发言。这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能够给予学生一种安全感,消除学生的发言恐惧和紧张压抑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活跃将导致无数新鲜的问题产生,对于学生而言正是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则应当放下权威的架子,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

小学数学总复习计算题专项练习

四则及混合运算计算题 一.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是:(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进行化简。) (1)2.5×3.6 (2)0.875×45 (3) 0.065×0.45 (4)3.14×25 (5)3.14×36 (6)3.14×16 二.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1)5.98÷0.23 (2)19.76÷5.2 (3) 10.8÷4.5 (4)1.256÷3.14 (5)78.5÷3.14 (6) 6.21÷0.3 三.简便计算 ⑴a+b =b+a 88+56+12 178+350+22 56+208+144 ⑵(a+b)+c=a+(b+c) (2.3+5.6)+4.7 286+54+46+4 5.82+4.56+5.44

⑶a ×b =b ×a 25×37×0.4 75×0.39×4 6.5×11×4 125×39×16 ⑷ (a ×b)×c =a ×(b ×c)0.8 ×37×1.25 43×15×6 41 ×35×2 ⑸ a ×(b +c) =a ×b +a ×c 136×4.06+4.06×64 7.02×123+877×7.02 3 4.68425?+? 1 1 164.53411112?+?512924514343?+?11 3536? ⑹ a ×(b -c) =a ×b -a ×c 102×5.6-5.6×2 471×0.25-0.25×71 43×126-86×13 101×99-8973 3 3833 3.7544?-+?555 13.75 2.75888?-?- ⑺a -b -c =a -(b +c) 4.58-0.45—0.55 23.4-4.56-5.44 6.47-4.57-1.43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经典题型(一) 1、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2、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是一半上坡路、一半下坡路。小明上学走两条路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1.5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路的多少倍? 3、一只小船从甲地到乙地往返一次共用2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的速度每小时多行驶8千米,因此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驶6千米。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4、一条电车线路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发出开往乙站,全程要走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线路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到达乙站。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到达甲站时,恰好又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多少分钟? 5、甲、乙两人在河中游泳,先后从某处出发,以同一速度向同一方向游进。现在甲位于乙的前方,乙距起点20米,当乙游到甲现在的位置时,甲将游离起点98米。问:甲现在离起点多少米? 6、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7、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外的冬令营报到。0.5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3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骑车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8、快车和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慢车从乙地到甲地用12.5小时,慢车到甲地停留0.5小时后返回,快车到乙地停留1小时后返回,那么两车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需要多少时间? 9、某校和某工厂之间有一条公路,该校下午2时派车去该厂接某劳模来校作报告,往返需用1小时。这位劳模在下午1时便离厂步行向学校走来,途中遇到接他的汽车,便立刻上车驶向学校,在下午2时40分到达。问:汽车速度是劳模步行速度的几倍? 10、已知甲的步行的速度是乙的1.4倍。甲、乙两人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小时? 11、猎狗发现在离它10米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兔子,马上紧追上去。兔跑9步的路程狗只需跑5步,但狗跑2步的时间,兔却跑3步。问狗追上兔时,共跑了多少米路程?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小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六小学数学课题组 自本课题2017年5月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韩美荣老师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2017年5月举行开题仪式,2018年1月到3月举行课题中期交流活动,九原区教研室王伟老师到场指导。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投入资金3000余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开展县校级教研活动等。现将课题实施以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省、市、县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激励吧。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我们与东河区公园路小学进行了手拉手校际联手共促发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周我校派出两名教师去参加公园路小学的教研活动。同时每学期我校总会安排至少一次的讲座,每一次聆听专家的讲座,都会让老师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理念,都会让老师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 第四,课题组沙龙活动。

【最新】2019-2020学年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题五 简便运算综合练习.docx

简便运算综合练习 【知识讲解】 根据算式的结构和特征,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把比较复杂的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再乘除后加减,同级间依次计算。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c +b)×a =ab+ac 除法分配律:(a+b)÷c=a÷c + b÷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52+83+48=83+(52+48),这里运用了加法()。 A.交换律 B.结合律 C.交换律和结合律 2.下面算式中应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A.67+49=49+67 B.45+27+73=45+(27+73) C.42+81+58=42+58+81 3.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9×(3+4),正确结果是()。 A.(9+3)×4 B.9×3+9×4 C.27+4 4.下面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A.(125+90)×8 B.52×25×4 C.(258+45)+55 5.下面用乘法分配律错误的是()。 A.102×56=(100+2)×56=100×56+2×56=5600+112=5712 B.41×61+39×41=41×(61+39)=41×100=4100 C.35×28+65×72=(35+65)×(28+72)=100×100=10000 6.492×5×2=492×(5×2)计算时运用了乘法()。 A.交换律 B.结合律 C.分配律

四年级的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doc

精品文档 应用题专题复习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①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 量关系; 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 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 12 天装订 21600 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 360 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 本;②原计划 12 天完成; 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 本;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实际每天 装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 ÷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 分步列式:① 21600÷12= 1800(本)② 1800+360=2160(本)③21600÷2160= 10(天)综合算式:21600÷(21600÷12+ 360)= 10(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 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 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10= 2160(本)②21600÷12=1800 (本)③2160-1800=360(本)得数与已知条 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 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 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 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 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 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 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

【精品】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题八-小学计算综合(四)(含答案)

小学计算综合(四)一、口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0.025 × 999 × 2.8 × 40 ÷ 2.8 7-(2-2.3) 4.85×3 -3.6+6.15×3

0.025 × 999 × 2.8 × 40 ÷ 2.8 三、解方程或比例。

12-4x=2.4 1.2:7.8=0.4:x 【参考答案】: 一、【答案】: 10000 72 9.95 4 1.4 1213 25 78 275 23 274 9.24 20 1 211 36 0.008 7 21 76 36 0.8 301 0.1 5.77 2.9 13 89.91 54, 17,213,19,710,83,0.66,49,100,1 12 23 1013 二、

【解析】: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4/5=0.8原式得 0.25×0.8+0.025=0.2+0.025=0.225 【答案】:0.225 【易错提示】: 没有找到运算的关键点,直接相乘导致的计算错误。 【解析】: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1÷7=711,71×4=74 。所以原式得9.6-711+7 4然 后利用乘法结合律得9.6-(711-7 4 )=9.6-1=8.6。 【答案】:8.6 【易错提示】:直接运算导致的运算失误。 【解析】: 首先可以观察小括号内分数的分母7和5都是35的因数,可以直接进行约分,避免先通分在计算的繁琐,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到 75×35+54×35+43=25+28+43=53+4 3 =53+0.75=53.75。 【答案】:53.75 【易错提示】: 运算顺序的掌握以及乘法分配律的正确运用。 【解析】: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22是11的2倍,34是17的2倍,运用乘法交换律可以得到22×115×(34×17 4 )=10×8=80. 【答案】:80 【易错提示】: 忽视运用乘法交换律直接相乘。 【解析】: 运用加法交换律原式得19+11-(2013+20 7 )=30-1=29 【答案】:29

培养小学数学问题意识

培养小学数学问题意识 发表时间:2020-03-19T14:47:23.3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2期作者:何仲琼 [导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十分关键,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此展开论述,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几点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可供参考。 何仲琼四川省青川县乔庄小学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十分关键,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此展开论述,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几点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可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2-081-01 一、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1.问题意识概述 学而不思则罔,而疑问是思考的基础,通过思考才能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数学数学方法,而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发现并提出问题。但调查表明目前大部分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提问不够积极,进而使得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如果学生不善于发觉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就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更难以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問题意识培养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不敢提问。尽管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但多数地区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一般没有提问的机会,如果主动提问,则可能会被老师批评扰乱课堂纪律,严重影响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这种课堂中,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在学生眼中教师讲述的内容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学生即使发现问题也会畏惧提问,害怕老师批评或同学嘲笑。 第二,学生不善提问。受教学模式限制,多数小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提问的习惯,从而也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问题意识的培养未能得到教师重视,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一味地接受教师讲课的内容,不善主动思考,问题意识较弱,从而也不善于在课堂中提出问题。 第三,学生无问可提。小学处于数学启蒙阶段,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在学习上比较被动,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课堂中仅仅是听课记录,而不需要进行过多思考,从而也就不会发现问题,更没有问题可以在课中提出。 3.培养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与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记忆,同时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生活中能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思考从提问开始,问题意识培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通过在课堂中的问题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而逻辑思维能力恰好是小学生这一年龄群体的普遍短板,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学生学习其他内容时也可以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因此,如何培养问题意识也是教学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点与热点问题。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转变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由上文可见,传统教学观念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是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因此为加强学生问题意识,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仅仅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问。教师应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而不是作为课堂中的权威,同时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避免学生不敢提问的情形发生。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需要耐心解答,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2.营造氛围,构建学生提问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十分重要[2]。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中的紧张感,从而更敢于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开放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在思考上更加主动,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提问情境,让学生有问可提,逐渐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重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思考是“提问、分析、解决”的过程,而其中提问最为关键,只有提出问题才具有了思考的方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从发现数学问题到发现生活问题,从解决数学问题到具体数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平均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供两个班的数学成绩数据,让学生设计方法比较两个班的数学成绩水平。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数学意义的理解。此后,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际问题,如提供方差大小不同而平均数相同的数据给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平均数在统计中的作用与局限性。 4.改善方式,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提问兴趣十分关键。为此,教师须改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提问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时机与方法,适时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在“分类与整理”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给学生准备不同种类的礼物,活跃课堂气氛,然后提出问题“这些礼物可以分成多少

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题四 除法综合练习【推荐】

专题四除法综合练习 【知识讲解】 一、除法的意义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事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3.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二、除法的运算法则 1.整数除法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2.小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计算。 3.分数除法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三、除法的性质

1.—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这两个数。 a÷(bc)=a÷b÷c 2.—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除以商中的被除数.再乘除数。 a÷(b÷c)=a÷b×c 四、简便运算中的常用方法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变形。 例如:330÷5 =(330×2)÷(5×2) =660÷10 =66 【巩固练习】 一、口算 0.8÷0.4=49÷7=÷= 14÷2= 5.6÷0.4=2÷0.2= 81÷9=0.64÷0.08=÷= 510÷17=25÷0.5=4÷= ÷0.4=0.9÷=180÷5= 9.8÷0.2= 1.2÷0.6=÷3= ÷0.5= 2.5÷2=÷= 3.5÷=÷=9÷= 1.1÷=2600÷26=0.24÷4= 0.164÷1.64=125÷5=1000÷8=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前郭县哈萨尔路小学许金平爱因斯坦曾提出:“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是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质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动脑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启迪智慧。这就使得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去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会提问,爱提问。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有质疑的精神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才会激起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未知的激情。 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大多学生敢于提问,而到了中学段高学段,几乎所有学生提问能力普遍下降,沉默少言,有时候连举手回答问题的兴趣都没有了。有些学生怕自己的问题过于简单而遭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轻视,有的学生则觉得没有提问的必要或觉得没有发挥的舞台和提问的契机。我觉得问题意识的培养应从低学段抓起,给予学生发挥、创造的空间,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如何正确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适当的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标应明确,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创设情境中,给予学生宽松的提问空间和有效的问题意境,让学生学会提问方法,思考意识,切不可本末倒置,太华丽的表演性的情境反而会让学生忽视数学信息的捕捉,只有有效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准确的产生数学联想。想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善于创造良好的问题环境,从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转变师生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的问题有偏差,回答不完整,应允许补充,给予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创造争辩的机会,与知识无关的浅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对答给予肯定后一带而过,

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1、 136+471= 2、 286×25= 3、 995-775= 4、 875÷25= 5、 345+427= 6、 463×30= 7、 985-807= 8、 852÷47= 9、 622+190= 10、856×49= 11、903-786= 12、457÷38= 13、437+270= 14、524×36= 15、525-412= 16、862÷72= 17、81+519= 18、275×55= 19、736-675= 20、546÷94= 21、683+181= 22、702×36= 23、833-732= 24、875÷47= 25、461+433= 26、183×33= 27、961-600= 28、375÷49= 29、166+262= 30、300×29=

1、 718-608= 2、 781÷48= 3、 419+489= 4、 645×91= 5、 188-14= 6、 798÷32= 7、 275+421= 8、 164×55= 9、 811-796= 10、452÷43= 11、391+589= 12、106×54= 13、230-177= 14、328÷74= 15、252+69= 16、737×64= 17、395-46= 18、741÷32= 19、696+266= 20、604×38= 21、487-35= 22、289÷32= 23、397+455= 24、464×14= 25、856-213= 26、135÷89= 27、256+728= 28、571×13= 29、999-921= 30、197÷27=

1、 168+750= 2、 660×93= 3、 220-36= 4、 328÷38= 5、 332+384= 6、 205×63= 7、 726-501= 8、 567÷91= 9、 361+331= 10、902×93= 11、694-149= 12、567÷43= 13、515+483= 14、423×95= 15、651-615= 16、453÷68= 17、423+493= 18、152×42= 19、878-128= 20、356÷85= 21、707+220= 22、120×24= 23、156-25= 24、963÷28= 25、59+583= 26、454×45= 27、867-387= 28、457÷75= 29、494+264= 30、634×34=

小学数学总复习计算题专项练习20180309

六年级计算题的复习与回顾练习 一.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是:(1.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2.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进行化简。) (1)2.5×3.6 (2)0.875×45 (3) 0.065×0.45 (4)3.14×25 (5)3.14×36 (6)3.14×16 二.用竖式计算 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1)5.98÷0.23 (2)19.76÷5.2 (3) 10.8÷4.5 (4)1.256÷3.14 (5)78.5÷3.14 (6) 6.21÷0.3 三.简便计算 ⑴a+b =b+a 88+56+12 178+350+22 56+208+144 ⑵(a+b)+c=a+(b+c) (2.3+5.6)+4.7 286+54+46+4 5.82+4.56+5.44

⑶ a ×b =b ×a 25×37×0.4 75×0.39×4 6.5×11×4 125×39×16 ⑷ (a ×b)×c =a ×(b ×c) 0.8 ×37×1.25 43×15×6 41×35×2 ⑸ a ×(b +c) =a ×b +a ×c 136×4.06+4.06×64 7.02×123+877×7.02 3 4.68425 ?+? 11164.53411112?+? 512924514343?+? 11 3536 ? ⑹ a ×(b -c) =a ×b -a ×c 102×5.6-5.6×2 471×0.25-0.25×71 43×126-86×13 101×99-897 333833 3.7544?-+? 555 13.75 2.75888 ?-?- ⑺ a -b -c =a -(b +c) 4.58-0.45—0.55 23.4-4.56- 5.44 6.47-4.57-1.43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大兴中心小学王聪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所以它要求课程的设计能够有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的问题解决,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的切身体验和能力。本文通过对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教学要素进行整合,提高促进学生素质。(一)提供现实的、有价值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切入口。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总要有一个对原有知识的激活阶段,然后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进入另一个更高的发展状态”。同时,“问题空间”不是作为现成的东西随着问题而直接提借给问题解决者的,而是通过问题解决者的问题提出主动地建构的。因此只有当学生领悟到提问的价值时,才能自觉主动地从问题中求取智慧获得发展,这对教师既是一种促进,又是一种挑战,一方面,通过分析某个学生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教师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把握他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发问,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变能力,课堂调控艺术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时分的认识》这一节课,第一位教师直接拿出一个钟面,并在小黑板上出示了如下的问题:钟面上有几个数字?有几根针?有几大格?几小格?一大格和一小格的关系怎么样?另一位教师则为每四个同学准备了一个钟面,请他们自由观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跟组内同学说一

2019 2020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题五 简便运算 类型四 除法简算x

专题五简便运算 类型三除法简算 【知识讲解】 一、除法的运算性质 1. —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这两个数。 a÷(bc)=a÷b÷c 2. —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除以商中的被除数.再乘除数。 a÷(b÷c)=a÷b×c 例如:727÷125÷8 =727÷(125×8) =727÷1000 =0.727 二、简便运算中的常用方法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变形。 例如:330÷5 利用商不变性质,把330与5同时乘2,把除数5变成10,然后再相除,从而使计算简便。2= (330×)÷(5×2)10 =660 ÷ =66

【巩固练习】一、判断题1.0 既可以作被除数,也可以作除数。()1 2.1000÷(25÷5)=1000÷25÷5 () 3.1000÷300=10÷3=3......1 () 4.7200÷16÷5=7200÷(16×5)() 二、选择题 1.315÷25=(315×4)÷(25×4)这样计算的根据是()。 A.乘法分配律B.加法分配律C.商不变的性质 2.3.2÷0.25=(3.2×4)÷(0.25×4)运用了() A.乘法的分配律 B.除法的意义 C.商不变的性质 3.8÷4=(8×3)÷(4×3)成立的依据是() A.商不变的性质B.乘除法的关系C.小数的性质 4..0.0056÷0.007=(0.0056×1000)÷(0.007×1000)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商不变的性质 三、填空题 1.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出思考过程。 4.5÷0.4=()÷4 720÷80=()÷8 10÷0.25=()÷25 2.我们学过的商不变性质、的基本性质和的基本性质是有密切联系的。

[四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应用题专题复习 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量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②分析题中的数③列出算式或方程,进行计算或解方程;④检验,并写出答案。 例题:某工厂,原计划12天装订21600本练习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1、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已知条件:①装订21600本;②原计划12天完成; ③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装订360本; 问题:实际完成生产任务用多少天?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①实际用的天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很际每天装 订数 ②实际每天装订数=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 360 ③原计划每天装订练习本数=要装订的练习本总数十 原计划用的天数

3、解答:分步列式:① 21600 T2 = 1800 (本)② 1800 + 360 =2160 (本)③21600吃160 = 10 (天)综合算式: 21600 + (21600 T2 + 360) = 10 (天) 4、检验,并写出答案: 检验时,可以把计算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按照题里的数量关系,经过计算与其他已知条件一致。(对于复合应用题,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检验的目的。) ①21600 +0 = 2160 (本)②21600 +2 = 1800 (本)③2160 - 1800 = 360 (本)得数与已知条 件相符,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答:实际完成任务用10天。(说明:检验一般口头进行,或在演草纸上进行,只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就能判断你解答的对错。一是检验你计算是否正确,二是看思路、列式以及数值是否正确,从而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 名师点评:有许多应用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帮助我们弄清题时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格(如简单推理问题)、画线段图(如行程问题)、演示,这样更具体形象,表达清晰。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摘要】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于问题的探究来提高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能够学会提出问题,并且善于分析问题,最后顺利地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就会掌握学习方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用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主动求知,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中不断地提高和进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对于问题的分析,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 一、学生科学质疑,学会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在小学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质疑,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中发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思考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困惑和不解,从而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之后让学生进行拼图和思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究,感觉就像是在玩拼图游戏一样。在不断的动手中,学生就会拼出一个长方形。当学生拼出长方形的时候,学生学习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两个三角形拼出了一个长方形,那么,是不是三角形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呢?在探究中学生就提出了问题,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高效课堂。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和思考,学生就会质疑,从而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实现能力的增长。 二、学生主动探究,善于分析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通过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就会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积极地思考,促进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能力。问题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就像是“催化剂”一样,激励着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生在思考中会把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进行

小学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1、 136+471=607 2、 286×25=7150 3、 995-775=220 4、 875÷25=35 5、 345+427=772 6、 463×30=13890 7、 985-807=178 8、 852÷47=18 (6) 9、 622+190=812 10、 856×49=41944 11、903-786=117 12、 457÷38=12 (1) 13、437+270=707 14、 524×36=18864 15、525-412=113 16、 862÷72=11 (70) 17、81+519=600 18、275×55=15125 19、736-675=61 20、546÷94=5 (76) 21、683+181=864 22、702×36=25272 23、833-732=101 24、875÷47=18 (29) 25、461+433=894 26、183×33=6039 27、961-600=361 28、375÷49=7 (32) 29、166+262=428 30、300×29=8700

1、 718-608=110 2、 781÷48=16 (13) 3、 419+489=908 4、 645×91=58695 5、 188-14=174 6、 798÷32=24 (30) 7、 275+421=696 8、 164×55=9020 9、 811-796=15 10、452÷43=10 (22) 11、391+589=980 12、106×54=5724 13、230-177=53 14、328÷74=4 (32) 15、252+69=321 16、737×64=47168 17、395-46=349 18、741÷32=23 (5) 19、696+266=962 20、604×38=22952 21、487-35=452 22、289÷32=9 (1) 23、397+455=852 24、464×14=6496 25、856-213=643 26、135÷89=1 (46) 27、256+728=984 28、571×13=7423 29、999-921=78 30、197÷27=7 (8)

2018小学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项练习(有答案)

行程问题专项练习210题(有答案) 1.王叔叔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想提前1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多少千米? 2.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98千米,这辆小汽车往返甲地到乙地一次要6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60千米,乙每小时行50千米,出发2小时后乙车行了全程的,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两地相距40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多少小时,这辆汽车就可以到达乙地? 5.快车和慢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1.4小时后两车相遇,快车每小时行53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5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6.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255千米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的速度是4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他们几小时后相遇? 7.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乙车6小时达到,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慢8千米,因此比乙车迟到一小时达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8.甲乙两港相距12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用了5.5小时,返回时因为顺水比去时少用了1小时,求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 第1页共1 页

9.甲乙两人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75米,乙每分钟行的是甲的,经过1小时相遇,求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10.上海至天津铁路长1375千米.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天津,当行了总路程的时,接到通知要求火车提速到每小时行110千米,再经过多少小时到达天津? 11.甲、乙两站相距620千米,一列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5小时在途中相遇,已知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列方程解) 12.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客车从甲站先开出2小时,货车从乙站开出后,经4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13.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相距90千米的南北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的速度是甲的1.25倍,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14.慢车每小时行驶58千米,快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两车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多少千米? 15.A、B二人从相距900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而行,A的速度是60米/秒,B的速度是90米/秒,请问两人多长时间相遇?(请用两种方法解答) 16.小明骑车从甲地到乙地,两地相距是12千米,他去时每小时行6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4千米,小明来回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7.小强有一本书要给小刚,他们约好同时从家出发迎面而行.已知两家之间的路程是960米,小强的速度是80米/分,小刚的速度是70米/分,经过几分两人相遇?相遇地点距小刚家多少米?(先写出等量关系式,再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第2页共2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