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1)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1)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1)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1)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内容提要

一、制冷与低温技术的重要性

二、制冷与低温的定义

三、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内容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一、制冷与低温技术的重要性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许多现象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炎热条件下希望降温以提供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有生物过程都受温度影响,低温抑制食品发酵、霉菌的增殖,对食品保鲜起重要作用。材料的某些重要特性与温度有关,如机械材料具有冷脆性,塑料、橡胶也有同样的性质;又如金属的导电性随温度下降而提高,有些纯金属或合金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出现超导性,人为地利用这些特性,需要人工创造低温环境。通过降温产生物态变化,可使混合气体分离、气体液化。扩散和化学反应与温度也有直接关系,许多生产工艺过程中温度对产品性能和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空间和遥感遥控技术更是与制冷技术紧密联系,等等。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和低温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二、制冷与低温的定义

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保持并利用这个温度。

按照所获得的温度,通常将制冷的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 K以上为普冷;120K~0.3K为深冷,也称为低温;0.3K以下为极低温。

由于温度范围不同,所采用的降温方式,使用的工质、机器设备以及依据的具体原理有很大差别。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三、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方法、机理以及与此对应的循环,并对循环进行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

(2)研究循环中使用的工质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和低温装置提供合适的工作介质。因工质在循环中发生状态变化,所以工质的热物理性质是进行循环分析和计算的基础数据。此外,为了使这些工质能实际应用,还必须掌握它们的一般物理化学基础。

(3)研究气体液化和分离技术。例如液化氧、氮、氢、氦等气体,将空气或天然气液化、分离,均涉及一系列的制冷和低温技术。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4)研究所需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此外还有热绝缘问题,装置的自动化问题,等等。

上述前三个方面构成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的基本研究内容,第四方面涉及具体的设备和装置。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内容提要

一、在商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应用

二、在工业及农牧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三、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

四、在科学研究及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

五、在空间技术与低温物理方面的应用

一、在商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应用

食品冷冻冷藏和舒适性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应用最为量大面广的领域。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贮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满足各个季节市场销售的合理分配,并减少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食品损耗。现代的食品工业,从生产、贮运到销售,有一条完整的“冷链”。所使用的制冷装置有:各种食品冷加工装置、大型冷库、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列车、分配性冷库,供食品零售商店、食堂、餐厅使用的小型装配式冷库、冷藏柜、各类冷饮设备、食品冷藏冷冻展示柜,直至家庭用的电冰箱。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舒适性空调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家庭、办公室用的局部空调装置或房间空调器;大型建筑、公共场所、车站、机场、宾馆、商厦、影剧院、游乐厅、办公楼等使用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各种交通工具,如轿车、客车、飞机、火车、船舱等的空调设施;文物保藏环境的空气调节装置等等。

体育、游乐场所除采用制冷提供空气调节外,还用于建造人工冰场。我国人工冰场原集中在东北、华北。现在南方城市也相继建造了新型人工冰场,如广州溜冰俱乐部,冰场面积1000m2,年上冰人次已达20万;上海杰美体育中心的室内冰场,面积达1200m2。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二、在工业及农牧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许多生产场所需要生产用空调系统,例如高温生产车间、纺织厂、造纸厂、印刷厂、胶片厂、精密仪器车间、精密加工车间、精密计量室、计算机房等的空调系统,为各生产环境提供恒温恒湿条件,以保证产品质量或机床、仪表的精度。

机械制造中,对钢进行低温处理,可以改变其金相组织,使奥氏体变成马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在机器的装配过程中,利用低温进行零件的过盈配合。化学工业中,借助于制冷,使气体液化、混合气分离,带走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盐类结晶、润滑油脱脂、石油裂解、合成橡胶、生产化肥均需要制冷。

在钢铁工业中,高炉鼓风需要用制冷的方法先除湿,再送入高炉,以降低焦铁比,提高铁水质量。

在农牧业中,利用低温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低温处理;保存良种牲口的精液,以便进行人工授精。

在交通运输业中,已有采用压缩天然气的汽车。因液化天然气存储体积小,能量密度大,今后液化天然气的发展必定更具优势。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三、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

在挖掘矿井、隧道、建造江河堤坝时,或者在泥沼、沙水中掘进时,采用冻土法保持工作面,避免坍塌和保证施工安全。拌合混凝土时,以冰代替水,借冰的熔化热补偿水泥的固化反应热,这在制作大型混凝土构件时十分必要,可以有效地避免大型构件因散热不充分而产生内应力和裂缝等缺陷。

英吉利海底隧道全长52km,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隧道。列车以160 km/h的速度穿过隧道时,空气温度将上升到(49~55)℃,必须进行降温处理。为此采用了8套冷水机组,分装在隧道两侧,供隧道降温,每套机组的能力达到(6000~7000)kW。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四、在科学研究及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人工的低温环境。例如:在军事科学中,为了研究高寒条件下使用的发动机、汽车、坦克、大炮的性能,需要先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作模拟试验;航天仪表、火箭、导弹中的控制仪,也需要在地面作模拟高空环境下的性能试验,低温低压环境实验装置为这类试验提供了条件。

气象科学中,云雾室需要(-45~30)℃的温度条件。云雾室用于人工气候实验,研究雨滴、冰雹的增长过程、各种催化方法及扰动对云雾的宏观、微观影响,模拟云的物理现象,等等。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在医疗卫生方面,冷冻医疗是可靠、安全、有效、易行和经济的治疗方法,特别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用局部冷冻配合手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

肿瘤、扁桃腺切除、心脏、皮肤、眼球移值,心脏大血管瓣膜冻存和移植,手术时采用的低温麻醉。细胞组织、疫苗、药品的冷保存,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作血干、皮干、等等。可以说,现代医学已离不开制冷技术。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五、在空间技术与低温物理方面的应用

在空间技术方面,火箭推进器所需的液氧和液氢是在低温下制取的。配合人造卫星发射和使用的红外技术也离不开低温环境。红外探测器只有在低温条件下,才能获得优良的探测结果。这就促进了辐射制冷器、固体制冷器、G-M 制冷机和维纳米尔制冷机的发展。

用液氮、液氦组成的低温泵可通过冷凝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使其达到高真空,在航天器的地面模拟试验中起重要作用。而以微型制冷机与真空系统组成的低温泵,广泛应用于高真空技术,不但在空间技术中应用,而且在低温物理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在低温物理研究方面,低温技术提供的低温获得和低温保存的方法,为低温物理学的研究创造了条件。低温声学、低温光学、低温电子学等一系列学科得到发展。超导现象的发现和超导技术的发展也与制冷技术的发展分不开,在研究超导体时发现的约瑟夫逊效应,促进了超导技术在弱磁方面的应用。此外,3He液化与4He超流动性中一些物理特性的研究,均在很低的温度下进行。

表1-1中列出了制冷和低温技术的一些应用范围。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内容提要

一、制冷与低温的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二、制冷与低温技术发展及研究的方向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一、制冷与低温的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人们很早就懂得冷的利用。在我国古代就有人用天然冰冷藏食品和防暑降温。马可·波罗在他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中,对中国制冷和造冰窖的方法有详细的记述。

1755年爱丁堡的化学教师库仑利用乙醚蒸发使水结冰。他的学生布拉克从本质上解释了融化和气化现象,提出了潜热的概念,并发明了冰量热器,标志着现代制冷技术的开始。

在普冷方面,1834年发明家波尔金斯造出了第一台以乙醚为工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并正式申请了英国第6662号专利。这是后来所有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雏型,但使用的工质是乙醚,容易燃烧。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1875年卡利和林德用氨作制冷剂,从此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开始占有统治地位。在此期间,空气绝热膨胀会显著降低空气温度的现象开始用于制冷。1844年,医生高里用封闭循环的空气制冷机为患者建立了一座空调站,空气制冷机使他一举成名。威廉·西门斯在空气制冷机中引入了回热器,提高了制冷机的性能。1859年,卡列发明了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申请了原理专利。1910年左右,马利斯·莱兰克发明了蒸气喷射式制冷系统。

20世纪,制冷技术有了更大发展。全封闭制冷压缩机的研制成功;米里杰发现氟里昂制冷剂并用于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以及混合制冷剂的应用;伯宁顿发明回热式除湿器循环以及热泵的出现,均推动了制冷技术的发展。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在低温方面,1877年卡里捷液化了氧气;1895年林德液化了空气,建立了空气分离设备;1898年杜瓦用液态空气预冷氢气,然后用绝热节流使氢气成为液体,温度降至20.4K;1908年卡末林·昂纳斯用液态空气和液态氢预冷氦气,再用绝热节流将氦液化,获得4.2K的低温。杜瓦于1892年发明的杜瓦瓶,用于贮存低温液体,为低温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

1934年,卡皮查发明了先用膨胀机将氦气降温,再用绝热节流使其液化的氦液化器;1947年柯林斯采用双膨胀机于氦的预冷。大部分的氦液化器现已采用膨胀机,在制冷技术的开发和实际使用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德拜和焦克分别在1926年和1927年提出了用顺磁盐绝热退磁的方法获取低温,应用此方法获得的低温现已达到(1×10-3~5×10-3)K;由库提和西蒙等提出的核子绝热去磁的方法可将温度降至更低,库提用此法于1956年获得了

20×10-3K。1951年伦敦提出并于1965年研制出的3He-4He混合液稀释制冷法,可达到4×10-3K;1950年泡墨朗切克提出的方法,利用压缩液态3He的绝热固化,达到1×10-3 K。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二、制冷与低温技术发展及研究的方向

近期制冷技术的发展主要缘于世界范围内对食品、舒适和健康方面,以及在空间技术、国防建设和科学实验方面的需要,从而使这门技术在20世纪的后半期得到飞速发展。受微电子、计算机、新型原材料和其它相关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的渗透和促进,制冷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面临一场新的挑战。

(1)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基础研究方面:计算机仿真制冷循环始于1960年。如今,普冷和低温领域中的各种循环,如:焦-汤节流制冷循环(J-T循环)、斯特林制冷循环、维勒米尔循环(VM循环)、吉福特-麦克马洪循环(G-M循环)、索尔文循环?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SV循环)、逆向布雷顿循环、脉管式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热电制冷循环;利用声制冷、光制冷、化学方法制冷的各种循环;以及各种新型的混合型循环,如:热声斯特林发动机驱动小型脉管制冷机的循环均广泛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于循环研究。研究制冷系统的热物理过程、系统及部件的稳态和瞬态特性以及单一工质和混合工质的性质等等,也离不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制冷产品的设计制造方面:计算机现已广泛用于产品的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例如结构零件设计的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以及用计算机控制精密机械加工。

计算机和微处理器对制冷技术的最大影响在于高级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这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涉及到先进的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控制方法、可靠的集成块芯片及专门的控制模块、精良的传感器。当前制冷系统采用电脑控制已极为普遍,控制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简单的机械式控制发展到综合控制,为提高产品性能作出贡献。

(2)新材料在制冷产品上的使用

陶瓷及陶瓷复合物(如熔融石英、稳定氧化锆、硼化钛、氧化硅等)具有一系列优良性质:比钢轻、强度和韧性好、耐磨、导热系数小、表面光洁度高。将陶瓷用烧结法渗入溶胶体制成零件或用作零件的表面涂釉,可改善零件的性能。

聚合材料(工程塑料、合成橡胶和复合材料等)用于制冷产品中作为电绝缘材料、减振件和软管材料;利用聚合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材料的热塑性,以新工艺通过热定型的方法制造压缩机中的复杂零件(转子、阀片等)。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带来产品性能、寿命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3)机器、设备的开发研究

为满足各种用冷的需要,新产品不断推出,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压缩机以高效、可靠、低振动、低噪声、结构简单、成本低为追求目标,由往复式向回转式发展。如新型螺杆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摆线式压缩机等,都具有优良特性和竞争力。

在压缩机的驱动装置上,将变频器用于空调、热泵及集中式制冷系统的变速驱动,带来了节能效果。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在低温机器和设备方面,前述各种低温循环虽早已提出,但近年来生产开发的产品在温度,制冷量、启动速度、可靠性、能耗、体积等方面均有长足的进步。现在,氦液化器多数为膨胀型,中型的为双膨胀机组成的柯林斯机器,大型的采用透平膨胀机。辐射制冷、固态制冷已经实际应用。利用3He-4He混合稀释制冷原理的低温制冷机已经商品化,可作为磁制冷机的预冷设备。各种气体分离设备,热交换器,低温恒温器也在高效、紧凑、可靠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

(4)工质的开发研究

继氟里昂和共沸混合工质之后,由于1970年石油危机,节能意识提到重要地位,在开发新工质上引人注目地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研究出一系列非共沸工质,收到了节能的效果和满足一些特定需要。

由于臭氧耗损和温室效应引起了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导致了80年代末开始全球禁止CFCs物质,进而波及到HCFC类物质,这既是一次历史性的冲击,同时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替代工质开发及其热物理性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即是证明。

当工质处于很低温度时,必须考虑其量子效应,此时循环的性能系数和制冷量不同于经典表达式,而需要通过对量子热力循环的研究得出。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期末考试题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绝热节流P33:由于气体通过节流阀等节流阻元件时,其压力显著下降,流速大时间短来不及和外界进行热交换,可近似按解热处理,这一过程称为绝热节流效应 2.焦-汤效应P33:气体在节流中发生的温度变化叫做焦-汤效应 3.微分节流效应P33:根据气体节流前后比焓值相等这一特征,令其中的叫做微分节流效应 4.转化温度P35:在一定压力下,气体具有的使微分节流效应等于0的温度 5.等温节流效应P36:是等温压缩和节流这两个过程的综合 6.微分等熵效应P38:表示等熵过程中温度随压力的变化,定义为 8.性能系数P63:循环中收益能数值与补偿能数值之比 9.循环效率P64:或称热力完善度,指一个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和相同低温热源、高温热汇温度下的可逆制冷循环性能系数之比10.单位制冷量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11.单位冷凝热负荷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向高温热汇所排放的热量 12.理论输气量P71:压缩机按理论循环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给的(按进口处吸气状态换算)的气体容积 13.有用过热P77: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了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4.无用过热P77:制冷剂吸收环境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5.输气系数P83:又称容积效率,为实际输气量和理论输气量的比值 16.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以一个特定比例混合时,在固定的压力下,仅具有一个沸点的混合物17.非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不论混合比例,都不会有相同的沸点的混合物 18.分馏P104:混合物因易挥发组分优先蒸发或不易挥发组分优先冷凝而引起的成分改变 19.复叠温度P132:上一子系统的蒸发温度或下一子系统的冷凝温度 20.复叠温差P132:蒸发/ 冷凝器的传热温差 21.发生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低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气相 22.吸收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高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溶液 23.循环倍率P173: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表示发生器产生1Kg水蒸气需要的溴化锂稀溶液的循环量 24.放气范围P173:Wr - Wa称为放气范围,即溴化锂浓溶液质量分数-溴化锂稀溶液质量分数 25.发生不足P173:发生终了浓溶液的溴化锂质量分数Wr’小于理想情况下溴化锂质量分数Wr 26.吸收不足P173:吸收终了稀溶液的溴化锂质量分数Wa’高于理想情况下溴化锂质量分数Wa 27.喷淋密度P176: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喷淋量,单位为kg/m2?s 28.直接冷却P314:用制冷剂为冷源直接与被冷却对象进行热交换 29.间接冷却P314:利用冷却后的载冷剂或蓄冷剂作为冷源,使被冷却的对象进行冷却 30.气体水合物P331:当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作用时,造成水高于其冰点温度下的结冰现象,所形成的固体 31.低温工质P336:在深冷技术中用于制冷循环或液化循环的工质 32.液化系数P351:加工1Kg气体所获得的液体量 33.跑冷损失P354:环境介质传热给低温设备引起的冷量损失 34.分凝P399:根据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冷凝温度的不同,将混合物冷凝到不同的温度使各组分分离 35.精馏P403:将溶液部分气化或混合气体部分冷凝反复进行,逐步达到所需要纯度的分离气体方式

国科大《制冷与低温原理》研究生期末考试题库

国科大《制冷与低温原理》研究生考试题库(2017级) 制冷与低温基础部分: 1、按照国际制冷学会的建议,普冷与低温的分界温度是多少? 答:按照国际制冷学会第13届制冷大会(1971年)的建议,普冷与低温的分界温度是120K。 2、请举出几个制冷与低温的应用领域。 答:制冷技术的应用:(1)大中型建筑物的中央空调;(2)工业空调;(3)住宅空调;(4)运输空调;(5)食品贮藏与配送;(6)食品加工;(7)化学工业和加工工业; (8)制冷的特殊应用:制冰机、滑冰场、建筑工业(青藏高原筑路采用“冻土法”); 医疗卫生(如药品疫苗冷藏保存) 低温技术的应用:(1)能源与交通(如液化天然气、核聚变中利用大型低温超导磁体对聚变反应器中的高温等离子体进行磁约束、超导列车、低温液氢燃料等);(2)航空与航天(如用液氧做火箭推进剂、高真空环境要用低温泵产生、航天飞机用液氢和液氧做推进剂、高空军用飞机上的液氧呼吸机、冷氮气的低温风洞等);(3)科学实验(超低温状态下的电子偏离实验、超导性理论的研究等);(4)工业(如液氧用于钢铁工业、金属的切割、采用纯痒进行活水处理、液氮速冻高档鱼虾、液氮还可用于汽车轮胎和橡胶制品的再利用处理等);(5)生物医疗(血细胞的低温保存、手术中低温麻醉、以及骨髓、组织、肿瘤细胞和皮肤的低温冷冻保存等)。 3、请给出氦、氢、氖、氮、氧、氩、甲烷的正常沸点温度、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数据(考 试重点)。 答:(1)氦的正常沸点温度4.25K、临界压力0.227MPa和临界温度5.15k (2)氢的正常沸点温度20.35k、临界压力1.297MPa和临界温度33.15K (3)氖的正常沸点温度27.108K、临界压力2.65MPa和临界温度44.4k (4)氮的正常沸点温度77.35K、临界压力3.3944MPa和临界温度126.15K (5)氧的正常沸点温度90.15K、临界压力5.046MPa和临界温度154.55K (6)氩的正常沸点温度87.29K、临界压力4.86MPa和临界温度151.15K (7)甲烷(R50)的正常沸点温度111.65K、临界压力4.65MPa和临界温度-190.65K 4、请给出R12、R22、R290、R600a、NH3、CO2等工质的正常沸点数据,并评述比较一下 它们的温室效应(GWP、ODP)、可燃性等。 答:(1)R12(二氯二氟甲烷)工质的正常沸点243.35K,温室效应(GWP=10890、ODP=1):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很大,并且存在温室效应、可燃性; (2)R22(二氟一氯甲烷)工质的正常沸点232.39K,温室效应(GWP=1810、ODP=0.04~0.06):属于HCFC(氢氯氟烃)类制冷工质,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很大、不燃烧; (3)R290(丙烷)工质的正常沸点231.08K,温室效应(GWP=20、ODP=0),对臭氧层没有破坏,温室效应危害程度较低,在空气中可燃; (4)R600a(异丁烷)工质的正常沸点261.42K,温室效应(GWP=20、ODP=0),对臭氧层没有破坏,温室效应危害程度较低,在空气中可燃; (5)NH3工质的正常沸点239.85K,温室效应(GWP=1、ODP=0):自然制冷工质,环境友好型,有一定的可燃性; (6)CO2工质的正常沸点194.65K,温室效应(GWP=1、ODP=0):有一定的温室效应、不燃; 综上,氟氯烃类制冷剂(R12和R22)的环境影响指标较差,目前R12的替代制冷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习题2

第四章热交换过程及换热器 一、填空题 1. 制冷机热交换设备中的传热基本可以归结为通过(),() 以及()的传热。 2. 冷凝器按冷却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和 ()。 3.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迄今仅用于()制冷机。 4.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多为()结构。其根据空气流动情况不同,可分为 ()和()两种。 5. 自然通风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的原理为()。该种冷凝器的传热效 果()强制通风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6. 水冷式冷凝器有(),()等型式。冷却水可用 (),()或()等。 7. 壳管式冷凝器分为()和()两种。 8. 壳管式冷凝器外接接口除制冷剂和冷却水进出口外,还有主要接口及仪表,通常是 (),(),(),(),以及()。 9.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结构:由(),(),() 和()组成。制冷剂蒸气在()凝结,凝结液从 ()流出。冷却水在()多次往返流动。 10.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筒体下部有时设有集液包,其作用是()。 11.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多用于()制冷装置。与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相比,其 冷却水可以使用()的水,其传热系数()。 12. 套管式冷凝器中,制冷剂蒸气在()流动,冷却水()流 动。由于制冷剂同时受到()及()的冷却,其传热效果(),但金属消耗量()。 13. 套管式冷凝器无法()清洗。应当使用()的水,并定 期进行()清洗。

14. 水冷却式冷凝器的冷却水系统可分为两类:()系统和() 系统。前者的冷却水(),后者的冷却水()。 15. 蒸发器按照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充满程度以及蒸发情况进行分类,主要有三种: ()蒸发器,()蒸发器和()蒸发器。 16. 干式蒸发器是()蒸发器。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干式蒸发 器中的液体体积约为管内体积的()。 17. 根据被冷却介质不同,干式蒸发器可分为()和()两大 类。 18. 再循环式蒸发器是()蒸发器,该蒸发器中,液体所占体积约为管内总 体积的()。 19. 节流阀又称(),具有对高压液态制冷剂进行()和 ()两方面作用。常用的节流阀有(),(),(),(),及()几种。 20. 热力膨胀阀普遍应用于()制冷系统,其开度由() 温度控制,主要有()和()两种。 21. 热力膨胀阀的结构包括(),()以及() 三部分,其阀体安装在()的()管上,感温包安置在()处的()管上。 22. 毛细管常用于(),是一种()节流机构。为保 证流经毛细管的制冷剂不带水,通常在毛细管之前,安装有()设备。 23. 润滑油分离器的作用使(),较常用的润滑油分离器有 (),(),以及()等几种形式。 24. 洗涤式油分离器用于()制冷机中。离心式油分离器适用于 ()制冷量的制冷装置,过滤式油分离器通常用于()制冷量的制冷装置。 25. 集油器也称放油器,用于收存从(),(),() 和()或()等设备中分离出来的润滑油。 26. 集油器用于()制冷机中。 27. 储液器又称储液筒,用于()。根据储液器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分为 ()储液器和()储液器两类。

课程制冷及低温原理的典型实验指导书资料

课程制冷及低温原理的典型实验指导书 课程《制冷及低温原理》的典型实验指导书 (单级蒸汽制冷机 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系 单级蒸气制冷机性能测试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试验系统和制冷机的运行操作. 2,掌握小型单级制冷压缩机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和使用仪表. 3,了解国际标准ISO917—1974《制冷压缩机的试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73—86"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4,掌握制冷压缩机的工况分析及数据整理方法,绘制性能曲线. 5,初步掌握试验工况的试验有关规定. 二,制冷压缩机的试验目的和试验有关规定:(参见GB5773—86) 1 试验项目 单级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主要是测试下列性能指标: (1)单级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由试验间接测得的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乘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比焓与排气口压力对应的膨胀阀前制冷剂液体比焓的差之值. (2)输入功率:开启式压缩机为输入压缩机的轴功率,封闭式(包括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为压缩电机输入功率. (3)单位功率制冷量:制冷量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2 试验规定: (1)试验方法的规定: ①压缩机性能试验包括主要试验和校核试验,二者应同时进行测量. ②校核实验和主要试验的试验结果,制冷量之间的偏差应在±4%以内,并且以主要试验的测量结果为计算依据. ③压缩机试验时,系统应达到热平衡状态,试验时间一般不超过1.5小时.测量数据的记录应在工况稳定各点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半小时后,每隔20分钟测量一次,直至连续四次的测量数据都符合表1的规定为止,第一次测量到第四次测量记录的时间称为试验周期,在该周期内允许对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 ④量热器冷却或加热介质的进出口温差在标定或试验时均小于6℃ 表1 试验时允许试验参数偏差的范围 参数 每一个测量值与规定值之间的最大允许偏差(±) 测量值的任一个读数相对于平均值的最大允许偏差(±) 吸气压力 排气压力 吸气温度 轴转速 电压 频率

制冷及低温原理(2014年中期试卷)

重庆大学 制冷与低温原理 期中考试试卷 2014-2015 学年 第 1 学期 开课学院: 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号:14011535 考试日期: 2014.10.30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45 分钟 一、 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 压缩机吸气过热分为有用过热和无用过热,无用过热会使制冷剂单位质量制冷量__不变__(不变,减小或增大);实践表明,多数情况下,压缩机吸气过热的大部分是无用过热,为了避免大量无用过热,常采用____气液或者回热热____交换器。 2. 蒸汽压缩式制冷中,降低蒸发温度和提高冷凝温度都会使得制冷机的 COP___ 降低_____,二者中对制冷性能系数影响较为明显的是________蒸发温度___。 3. R718代表的制冷剂是____H 2O___;制冷剂选用时通常要考虑环境影响指数,通常是指___温室影响指数____和臭氧衰减指数。 4. 超临界制冷循环是循环中制冷剂的放热过程在____临界温度____以上,为非凝结相变的放热过程。 5. 为获得低温而采取两级压缩或复叠式制冷循环的主要原因有__减小压比__ 和 ____获得比单级压缩循环更低的制冷温度 ___ 。 6. 采用液体过冷循环,在相同过冷度下,过冷使制冷量和制冷系数提高的百分数与制冷剂的____比热容_______和____潜热_______有关。 7. 工作在蒸发温度5℃,冷凝温度50℃工况下的热泵循环,其理想制热 系数为 7.18 。 8. CO 2超临界制冷循环放热过程为一变温过程,有较大的___温度___滑移。正好与所需的变温热源相匹配,是一种特殊的___劳伦兹___ 循 环,用于热回收时,有较高的热效率。 9. 评价一个制冷循环与可逆制冷循环的接近程度,通常用_____热力完善度或循环效率_______指标表示。 10.压缩机和 节流阀或膨胀阀 把整个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分成高压和低压两部分。 二、判断题 (20分,每题2分) 1.制冷循环中应用液体过冷对改善制冷循环的性能总是有利的。 ( Y ) 2.氨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管道可以用不锈钢管。 ( Y ) 3.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中高压液管是连接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的管道。 ( Y ) 4.物质从致密态到质稀态相变时,吸收热量。 ( Y ) 5.气体绝热节流是一个典型的可逆过程,节流前后的焓值不变。 ( N ) 6.饱和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三者相等。 ( Y ) 7.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用来反映消耗一定的补偿能可获得多少收益能,供热系数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 N ) 8.双级压缩制冷循环中,高压级压缩机的输气量等于低压级压缩机的输气量。 ( N ) 9.制冷剂R600a 对臭氧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 N ) 10.制冷剂的ODP 值越大,表明对臭氧层的破坏潜力越大;GWP 越小,表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越小。 ( Y ) 命 题人: 组题人: 审 题 人: 命题 时 间: 教 务处制 学院 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制冷与低温测试技术知识点整理

制冷与低温测试原理要点 2017.6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1、300K-常温、120K-低温上限、90K-氧液化点、77K-氮液化点、20K-氢液化点、4.2K-氦液化点、2.17K-超流氦转化点<1937年卡皮查发现,特点为:无流动阻力和超强导热性>。 2、制冷技术发展两个阶段:天然冷源应用(到十八世纪中期),主动的机械制冷阶段(十八世纪中期至今)。 3、常用的低温工质:空气、氧、氮、氩、氖、氢、氦(对应1中液化温度)。 4、测量:利用某种测量工具或仪器,通过一定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所需要的量值的过程。 5、数据处理:利用统计学的方法,从理论上估计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就是首先从测量序列中得一个最优概值,然后对最优概值的测量误差做出估计,得到测量值的过程。 6、测量条件:人、仪表和外界条件。 7、仪表系统:传感器、调理传输器和数据显示器。 传感器:将感受到的被测量信号转换成相应信号输出(影响单一、单值函数关系、反应快延迟小、少干扰)。 调理传输器:根据数据获取与相应部件的要求调理与传送感受件输出的信号(要求:信号稳定、精确度高、信息损失小)。 数据显示:实验者观察被测参量的数值和变化(模拟式、数字式、屏幕式)。 8、测量仪表的质量指标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基本误差(规定工作条件下,仪表的最大误差与量程之比)。 量程:仪表能够测量的最大输入量与最小输入量间的范围。(最好使测量值落在仪表量程的三分之二左右) 精度:仪表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允许的最大相对百分误差,表征指示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灵敏度:稳态条件下输出变化对输入变化的比值。表征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 分辨率:仪表响应或分辨输入量微小变化的能力。表征引起仪表指针发生可见变化的被测参数的最小变化量。不灵敏区称为死区。 线性度:传感器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对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表征校准曲线接近规定直线的吻合程度。 重复性:在全量程范围内对应于同一输入值,输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对量程的百分比。表征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输入值,仪表输出值的一致程度。 9、测量误差:测量所得数据同其真值之差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真值:被测量的真实值(无限次测量时,测量值的平均值机位真值)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装置误差、测量环境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人员误差。 测量误差分类:系统误差(测量仪表和方法造成,有规律。采用一定技术措施可以削弱或消除)、粗大误差(过失误差,操作不当引起误差。利用来伊特准则剔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期末考试题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

2.焦-汤效应P33:气体在节流中发生的温度变化叫做焦-汤效应 3.微分节流效应P33:根据气体节流前后比焓值相等这一特征,令其中的叫做微分节流效应 4.转化温度P35:在一定压力下,气体具有的使微分节流效应等于0的温度 5.等温节流效应P36:是等温压缩和节流这两个过程的综合 6.微分等熵效应P38:表示等熵过程中温度随压力的变化,定义为 8.性能系数P63:循环中收益能数值与补偿能数值之比 9.循环效率P64:或称热力完善度,指一个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和相同低温热源、高温热汇温度下的可逆制冷循环性能系数之比10.单位制冷量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 11.单位冷凝热负荷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向高温热汇所排放的热量 12.理论输气量P71:压缩机按理论循环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给的(按进口处吸气状态换算)的气体容积 13.有用过热P77: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了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4.无用过热P77:制冷剂吸收环境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5.输气系数P83:又称容积效率,为实际输气量和理论输气量的比值 16.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以一个特定比例混合时,在固定的压力下,仅具有一个沸点的混合物17.非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不论混合比例,都不会有相同的沸点的混合物 18.分馏P104:混合物因易挥发组分优先蒸发或不易挥发组分优先冷凝而引起的成分改变 19.复叠温度P132:上一子系统的蒸发温度或下一子系统的冷凝温度 20.复叠温差P132:蒸发/冷凝器的传热温差 21.发生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低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气相

中石油18年8月《制冷与低温技术》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 第二阶段在线作业 单选题 (共10道题) 展开 收起 1.( 2.5分)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会导致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功耗增加? A、蒸发温度上升 B、冷凝温度上升 C、环境温度下降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2.(2.5分)对于气体,等熵膨胀会产生下列哪种效应? A、冷效应 B、热效应 C、零效应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3.(2.5分)在制冷剂的命名中,R50表示: A、氮 B、甲烷 C、乙烷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4.(2.5分)乙烯的命名是: A、R1140 B、R1050 C、R1140 D、R1150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5.(2.5分)下列哪一种制冷工质对臭氧层没有破坏? A、NH3 B、R12 C、R22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6.(2.5分)下列哪一种制冷工质对臭氧层的破坏最大? A、R134A B、R22 C、R11 D、R270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7.(2.5分)以下哪一种气体在常压下只增加压力就可以液化 A、甲烷 B、氢气 C、丙烷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8.(2.5分)关于气体液化的理论最小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根据逆卡诺循环的功耗计算得到的

------------------------------------------------------------------------------------------------------------------------------ B、原料气体压力越高,理论最小功越小 C、理论最小功与环境温度无关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9.(2.5分)气体液化的理论最小功是根据下列哪一项所列过程计算的? A、等温压缩过程+等熵膨胀过程 B、绝热压缩过程+等熵膨胀过程 C、等温压缩过程+等焓膨胀过程 D、等熵膨胀过程+等温压缩过程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以下哪种工质的最大转化温度高于常温而临界温度低于常温? A、戊烷 B、甲烷 C、氦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判断题 (共30道题) 展开 收起 11.(2.5分)根据热力学的原理,热量不能从低温传向高温,因此必须消耗一定量的制冷剂才能制冷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在制冷循环中,对热量从低温向高温传递过程进行补偿的必须是机械功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吸附从机理上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确定一个点的热力状态需要两个状态参数,所以已知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就可以确定蒸发器入口点的状态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设计中,lnP-h图应用的比T-S图更为广泛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随着换热温差的增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都会升高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此题得分:2.5分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1)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发展史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内容提要 一、制冷与低温技术的重要性 二、制冷与低温的定义 三、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内容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一、制冷与低温技术的重要性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许多现象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炎热条件下希望降温以提供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有生物过程都受温度影响,低温抑制食品发酵、霉菌的增殖,对食品保鲜起重要作用。材料的某些重要特性与温度有关,如机械材料具有冷脆性,塑料、橡胶也有同样的性质;又如金属的导电性随温度下降而提高,有些纯金属或合金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出现超导性,人为地利用这些特性,需要人工创造低温环境。通过降温产生物态变化,可使混合气体分离、气体液化。扩散和化学反应与温度也有直接关系,许多生产工艺过程中温度对产品性能和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空间和遥感遥控技术更是与制冷技术紧密联系,等等。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冷和低温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二、制冷与低温的定义

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保持并利用这个温度。 按照所获得的温度,通常将制冷的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 K以上为普冷;120K~0.3K为深冷,也称为低温;0.3K以下为极低温。 由于温度范围不同,所采用的降温方式,使用的工质、机器设备以及依据的具体原理有很大差别。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三、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方法、机理以及与此对应的循环,并对循环进行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 (2)研究循环中使用的工质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和低温装置提供合适的工作介质。因工质在循环中发生状态变化,所以工质的热物理性质是进行循环分析和计算的基础数据。此外,为了使这些工质能实际应用,还必须掌握它们的一般物理化学基础。 (3)研究气体液化和分离技术。例如液化氧、氮、氢、氦等气体,将空气或天然气液化、分离,均涉及一系列的制冷和低温技术。 ?第一节制冷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4)研究所需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此外还有热绝缘问题,装置的自动化问题,等等。 上述前三个方面构成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的基本研究内容,第四方面涉及具体的设备和装置。 ?第二节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 内容提要 一、在商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应用 二、在工业及农牧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三、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 四、在科学研究及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 五、在空间技术与低温物理方面的应用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习题3

第三章蒸气压缩式制冷(2) 一、填空题 1.蒸气压缩式制冷机中使用的制冷剂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低温下蒸发,再在高温下凝结, 向高温热源放出热量。所以,只有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能够()和 ()的物质才有可能作为制冷剂使用。多数制冷剂在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下呈()态。 2.制冷剂的符号命名,国际上统一规定用字母“R”和它后面的一组数字或字母作为制冷 剂的简写符号。字母“R”表示(),后面的数字或字母则根据 ()规则编写。 3.无机化合物的符号规定,符号为R7(),括号内填入数字是(), 例如,H2,NH3,H2O,CO2的符号分别为(),(),(),和()。 4.氟利昂和烷烃类的符号规定,烷烃类的分子通式为(),氟利昂的分子 通式为(),它们的符号规定为(),例如甲烷,乙烷,丙烷的符号分别为(),(),和()。 R22,R23,R134a的化学名称为(),(),()。 5.共沸混合物的符号规定,符号为()。 6.非共沸混合物的符号规定,符号为()。 7.选用制冷剂时,从制冷剂的热力性质方面看,要求制冷剂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有合适的压 力和压力比。即希望蒸发压力不低于大气压力,避免();冷凝压力不要过高,以免(),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比也不宜过大,以免()。 8.选用制冷剂时,通常希望单位制冷量和单位容积制冷量比较大。因为对于总制冷量一定 的装置,单位制冷量大,可减小(),单位容积制冷量大,可减小 ()。 9.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用()和()两个指数表示。 10.制冷剂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腾温度称为()。习惯上往往依据该温度的 高低,将制冷剂分为(),(),和()三类。

11.临界温度是制冷剂不可能()的最低温度。对绝大多数制冷剂,其临界 温度和标准蒸发温度之间的关系为(),该式说明,低温制冷剂的临界温度(),高温制冷剂的临界温度()。(填高,低)12.选择制冷剂时,临界温度要()一些,以便于使用一般环境介质进行冷 凝;凝固温度要()一些,以便获得较低的蒸发温度。 13.制冷剂的汽化热与单位质量制冷量有关系。汽化热大,则单位质量制冷量 ()。 14.制冷剂工质的()性,()性,和()性 是评价制冷剂工质安全程度的性质。 15.最近国际标准ISO5149—1993和美国标准ANSI/ASHRAE34—1992,对制冷剂工质的安 全等级分为()个安全等级,其中()级安全性最差,()级安全性能较好。 16.氟利昂制冷系统中不能使用()合金材料,因为有微量水分 存在会引起腐蚀。 17.氨制冷机中不能使用()、()和其它铜合金,因为有水 分存在时会引起腐蚀。但()铜与氨不起作用。 18.卤素化合物制冷剂工质与金属材料接触时,发生分解作用强弱程度的顺序是: ()分解作用最小,依次为(),()分解作用最大。(选择:铬镍铁耐热合金,银,不锈钢,纯铜,铝,锌,镍)。 19.氟利昂制冷剂与天然橡胶接触时,会发生()作用,对塑料等高分子化 合物,则会起()作用,因此氟利昂制冷系统中要选用特殊的橡胶和塑料。 20.制冷剂与油的溶解性有两种可能:()溶解和()溶解。 溶解度与()有关。 21.氨与润滑油的溶解是()溶解。 22.氟利昂系统中若存在过多的水分,则易发生()现象,故系统中必须安 装()。 23.氨制冷系统中必须设置(),以便能够及时地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和其它 不凝性气体。

《制冷原理与设备》详细知识点

《制冷原理与设备》详细知识点 制冷原理与设备复习题 绪论 一、填空: 1接近0k为超低温冷冻。 2、人工制冷的方法包括(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几种。 3、蒸汽制冷包括(单级压缩蒸气制冷)(两级压缩蒸气制冷)(复叠式制冷循环)三种。 二、名词解释:人工制冷;制冷;制冷循环;热泵循环;制冷装置;制冷剂。 1. 人工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借助于消耗一定的能量不断将热量由低温物体转移给高温物体的连续过程。 2.制冷: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冷。 3.制冷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总称为制冷循环 4.热泵循环:从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并将其转移给高于环境温度的加热对象的过程。 5.制冷装置:制冷机与消耗能量的设备结合在一起。 6.制冷剂:制冷机使用的工作介质。

三、问答: 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制冷原理的主要内容: 1.从热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制冷循环的理论和应用; 2.介绍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等的性质及应用。 3.介绍制冷机器、换热器、各种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作用、型号表示等。 第一章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一、填空: 1、lp-h图上有_压强_、_温度_、_比焓_、__比熵_、_干度_、比体积_六个状态参数。 2、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压缩机__、__蒸发器_、_节流阀、_冷凝器___几大件组成。 3、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绝热压缩、_等压吸热_、_等压放热_、__绝热节流_几个过程组成。 4、在制冷技术范围内常用的制冷方法有_相变制冷_、__气体绝热膨胀制冷_、_气体涡流制冷_、_热电制冷_几种。 5、气体膨胀有__高压气体经膨胀机膨胀_、_气体经节流阀膨胀_、_绝热放气制冷三种形式。 6、实际气体节流会产生零效应_、热效应_、冷效应_三种效应。制冷是应用气体节流的_冷_效应。理想气体节流后温度_不变_。 二、名词解释:

制冷与低温技术填空题

1、吸收式制冷系统使用的工质有(制冷剂)和(吸收剂)两种,称为工质对。 2、吸收式制冷机以作为动力,循环中以(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代替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的压缩机。 3、吸收式制冷机中使用的工质对按其中制冷剂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水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以氨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以醇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以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四类。 4、吸收式制冷系统常用的工质对有(溴化锂水溶液)和(氨水溶液)。其中(水)和(氨)为制冷剂,(溴化锂)和(水)为吸收剂。 5、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从整机的工作循环分可分为(单效)、(两效)、(两级吸收)三种;从热源供给方式分可分为(蒸气型)、(燃气性)、(燃油性)三种。 6、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高、低压发生器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并联)、(串并联)三种。 7、压缩气体制冷循环据循环是否利用回热原理分为(无回热气体制冷循环)、(定压回热气体制冷循环)、(定容回热气体制冷循环)几种。 8、涡流管由喷嘴、涡流室、分离孔板、冷热两端管子、流量控制阀几部分组成。 1、单级压缩允许的压缩比为: R717≤8;R 12、R22_≤10。 2、双级压缩按节流的次数不同可分为(一级节流)和(两级节流)两种,据中间冷却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中间完全冷却)和(中间不完全冷却)两种。 3、常用确定中间压力的方法有用计算法求最佳中间温度用压力的几何比例中项求最佳中间压力

按最大制冷系数法确定最佳中间压力实际运行的中间压力的确定。 4、影响中间压力的因素主要有(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高低压理论输气量之比)。 5、确定双级压缩最佳中间压力(温度)的方法有(利用热力图表取数法)、(计算法)、(经验公式法)几种。 6、复叠式制冷循环性在启动时应(先启动高温级),然后再(启动低温级)。在有膨胀容器的情况下,可(同时启动高温级和低温级)。 2、按照氟里昂的分子组成,氟里昂制冷剂可分为(氯氟烃)、(氢氯氟烃)、(氢氟烃)三类。 其中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最大。 3、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R7(该无机物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4、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命名规则是R4()。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命名规则是R5()。 5、制冷剂的安全性通常用(毒性)和(可燃性)表示,其安全分类共分为 (6)个等级。 3、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绝热压缩、_等压吸热_、_等压放热_、__绝热节流_几个过程组成。 4、在制冷技术范围内常用的制冷方法有_相变制冷_、__气体绝热膨胀制冷_、_气体涡流制冷_、_热电制冷_几种。 5、气体膨胀有__高压气体经膨胀机膨胀_、_气体经节流阀膨胀_、_绝热放气制冷三种形式。 6、实际气体节流会产生零效应_、热效应_、冷效应_三种效应。制冷是应用气体节流的_冷_效应。理想气体节流后温度_不变_。 1、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习题1

第三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1) 一、填空题 1.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理论循环中,制冷系统由(), (),()和()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并用管道将它们串连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2.单级制冷机一般可用来制取()以上的低温。 3.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节流过程产生的蒸气是()出来的,该 蒸气通常称之为(),它在蒸发器中几乎不产生 ()作用。 4.在制冷剂的状态图p-h图中,等温线在液体区()线,在两相 区是()线,在过热区是()线。 5.在制冷剂的状态图p-h中可以看到,在过热区,蒸气的过热度越大,其等熵 线的斜率越()。 6.制冷机的性能主要用(),()和() 反映。 7.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汽化潜热越(),或节 流后所形成的蒸气的干度越(),则循环的单位制冷量越大。 (填大,小,不变) 8.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对某一具体的制冷剂来说,理论循环的蒸气比体积v1随蒸发温度或蒸发压力的降低而()。若冷凝温度已经确定,则单位容积制冷量随蒸发温度的降低而()。9.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理论比功与()和() 有关。 10.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冷凝温度越(),蒸发温度越 (),则制冷系数越小。(填高,低,不变) 11.设不同制冷剂工质在一定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完成制冷循环。通过 ()可以反映系统的压力水平,通过(),()和()可以了解压缩机的工作条件,

()和()可以反映制冷机的制冷能力,通过()可以反映制冷循环的经济性。 12.高压液体过冷对制冷循环的影响表现为:可使单位制冷量(), 单位容积制冷量(),循环比功(),制冷系数()。(填增加,略增加,减小,不变,或不定)。13.由制冷剂的热力状态图可知,节流前液体的过冷度愈大,则节流后的干度愈 (),循环的单位制冷量愈()。因此,采用液体过冷循环,对提高()和()都是有利的。 14.采用液体过冷循环,在相同过冷度下,过冷使制冷量和制冷系数提高的百分 数与制冷剂的()和()有关。 15.就压缩机吸气过热而言,根据吸气过热是否产生有用的制冷作用,过热有 ()和()之分。 16.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使压缩机吸气过热的主要目的是()。 17.为了防止湿蒸汽进入压缩机造成()现象,压缩机的吸气要有 一定的()。 18.无效过热对制冷循环的影响表现为:循环的单位制冷量(), 循环比功(),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冷凝器的热负荷(),制冷系数()。(填增加,略增加,减小,不变,或不定)。 19.无效过热对制冷循环总是()的。 20.有效过热对制冷循环的影响表现为:循环的单位制冷量(), 理论比功(),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冷凝器的热负荷(),制冷系数()。(填增加,略增加,减小,不变,或不定)。 21.有效过热时,制冷系数增加还是减小仅仅与()有关,而改变 量的绝对值(改变程度)几乎与()成正比。 22.无论是有用过热还是无用过热,都会造成压缩机的比功(), 压力比(),压缩机排气温度(),对压缩机的工作总是()的。 23.多数情况下,压缩机吸气过热大部分是()过热。避免大量无 效过热的方法是采用()。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期末考试卷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期末考试卷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绝热节流P33:由于气体通过节流阀等节流阻元件时,其压力显著下降,流速大时间短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近似按解热处 理,这一过程称为绝热节流效应 2.焦-汤效应P33:气体在节流中发生的温度变化叫做焦-汤效应 3.微分节流效应P33:根据气体节流前后比焓值相等这一特征,令 4.转化温度P35:在一定压力下,气体具有的使微分节流效应等于0的温度5.等温节流效应P36:是等温压缩与节流这两个过程的综合 其中的叫做微分节流效应 6.微分等熵效应P38:表示等熵过程中温度随压力的变化,定义为8.性能系数P63:循环中收益能数值与补偿能数值之比9.循环效率P64:或称热力完善度,指一个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与相同低温热源、高温热汇温度下的可逆制冷循环性能系数之比10.单位制冷量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从低温热源所吸收的热量11.单位冷凝热负荷P71:表示1Kg制冷剂完成循环时向高温热汇所排放的热量

12.理论输气量P71:压缩机按理论循环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给的(按进口处吸气状态换算)的气体容积13.有用过热P77: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了热量而产生的过热14.无用过热P77:制冷剂吸收环境热量而产生的过热 15.输气系数P83:又称容积效率,为实际输气量与理论输气量的比值 16.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以一个特定比例混合时,在固定的压力下,仅具有一个沸点的混合物17.非共沸混合物P103:指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不论混合比例,都不会有相同的沸点的混合物18.分馏P104:混合物因易挥发组分优先蒸发或不易挥发组分优先冷凝而引起的成分改变19.复叠温度P132:上一子系统的蒸发温度或下一子系统的冷凝温度20.复叠温差P132:蒸发/冷凝器的传热温差 21.发生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低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气相22.吸收过程P161:易挥发的气相中的分压力高于溶液中该组分的蒸汽压力,此组分的分子更多地进入溶液23.循环倍率P173: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表示发生器产生1Kg水蒸气需要的溴化锂稀溶液的循环量 24.放气范围P173:Wr-Wa称为放气范围,即溴化锂浓溶液质量分数-溴化锂稀溶液质量分数25.发生不足P173:发生终了

《制冷原理与设备》详细知识点解析

制冷原理与设备复习题 绪论 一、填空: 1、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环境温度~-153.35为普通冷冻;-153.35℃~-268.92℃为低温冷冻;-268.92℃~接近0k为超低温冷冻。 2、人工制冷的方法包括(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几种。 3、蒸汽制冷包括(单级压缩蒸气制冷)(两级压缩蒸气制冷)(复叠式制冷循环)三种。 二、名词解释:人工制冷;制冷;制冷循环;热泵循环;制冷装置;制冷剂。 1.人工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借助于消耗一定的能量不断将热量由低温物体转移给高温物体的连续过程。 2.制冷: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冷。 3.制冷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总称为制冷循环 4.热泵循环:从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并将其转移给高于环境温度的加热对象的过程。 5.制冷装置:制冷机与消耗能量的设备结合在一起。 6.制冷剂:制冷机使用的工作介质。 三、问答: 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制冷原理的主要内容: 1.从热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制冷循环的理论和应用; 2.介绍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等的性质及应用。 3.介绍制冷机器、换热器、各种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作用、型号表示等。 第一章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一、填空: 1、lp-h图上有_压强_、_温度_、_比焓_、__比熵_、_干度_、比体积_六个状态参数。 2、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压缩机__、__蒸发器_、_节流阀、_冷凝器___几大件组成。 3、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绝热压缩、_等压吸热_、_等压放热_、__绝热节流_几个过程组成。 4、在制冷技术范围内常用的制冷方法有_相变制冷_、__气体绝热膨胀制冷_、_气体涡流制冷_、_热电制冷_几种。 5、气体膨胀有__高压气体经膨胀机膨胀_、_气体经节流阀膨胀_、_绝热放气制冷三种形式。 6、实际气体节流会产生零效应_、热效应_、冷效应_三种效应。制冷是应用气体节流的_冷_效应。理想气体节流后温度_不变_。 二、名词解释: 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制冷系数;热力完善度;热力系数; 洛伦兹循环;逆向卡诺循环; 1.相变制冷:利用液体在低温下的蒸发过程或固体在低温下的融化或升华过程从被冷却的物体吸取热量以制取冷量。 2.气体绝热膨胀制冷: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以达到低温,并利用膨胀后的气体在低压下的复热过程来制冷 3.气体涡流制冷: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即可分离为热、冷两股气流,利用冷气流的复热过程即可制冷。4.热电制冷: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一段产生冷效应,在另一端产生热效应。 5制冷系数:消耗单位功所获得的制冷量的值,称为制冷系数。ε=q。/w。 6.热力完善度: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其值恒小于1。 7.热力系数:获得的制冷量与消耗的热量之比。用ζ0表示 8.洛仑兹循环:在热源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两个和热源之间无温差的热交换过程及两个等熵过程组成的逆向可逆循环是消耗功最小的循环,即制冷系数最高的循环。 9.逆向卡诺循环:当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时,具有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组成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