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过程的内容

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等若干方面。

2、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性格是核心。

3、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其他。

4、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辨析)重点理解

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二章需要与动机

1、需要的定义(背)

需要是有机内部的一种状态,它是有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常常在主观上以一种不满足感被人感受到和体验到。

2、需要的功能(理解,不用背)

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或者说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需要对情绪、认知和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整个人格结构来说,需要是其核心的部分。(要了解一个人的人格,必须充分了解其动机和需要)

3、需要的种类(含义须理解)

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所谓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包括饮食、休息、睡眠、排泄、性等需要。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交往、成就等需要。

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指向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或人类社会中的物质产品,通过获得这些物质来满足需要。精神需要指向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精神产品或精神形式的心理感受,如审美的需要或爱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背)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7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只配着人们的行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越大。只有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马斯洛虽然看到了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区别,认为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发展的晚一些,而且是在低级需要被满足的前提下才能被满足,但他并没有把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完全对立起来,也就是说,高级需要并非绝对要以满足低级需要为前提。如:江姐、方志敏。

5、兴趣的种类(理解)

兴趣是人力求认知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活动过程的本身产生兴趣,间接兴趣是对结果产生兴趣;

根据兴趣的时间,可分为暂时兴趣和稳定兴趣;

根据兴趣的发展水平和深刻性,可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有趣是指被一时的新异现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它是兴趣的低级阶段,具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乐

趣是指对某一事物或活动产生了比较稳定的兴趣,具有专一性、自觉性和坚持性的特点。志趣是指与远大的指向相联系的兴趣,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的特点。

7、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了解)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包括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8、动机的归因理论:(背)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最早研究归因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他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行为原因可能来自外部环境,也可能来自内部主观原因。一个称为外部归因,一个称为内部归因。

后来,美国的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韦纳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的,而运气和努力是不稳定的。

韦纳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如果一个新的结果和过去的结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和运气等;如果新结果与过去的结果一致,人们一般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任务难度和能力等。这种归因会使人们对下一次的行为结果产生预期,具体说来,如果将成就行为归因为不稳定的因素,人们会预期结果与上次的不一致。如果归因于稳定因素,人们就会预期结果可能与上一次一致。同时,韦纳还发现,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影响个体成败归因的因素比较复杂,首先是有关他人行为的信息,即个体根据别人行为结果的有关信息来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其次,个体以往行为结果所获得的经验也对归因有所影响。再次,个体的自我认知影响到归因。第四,教育训练队归因的影响。

9、耶克斯-多德森法则:(背)

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了动机最佳水平的问题,研究发现各种活动都有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强都会影响工作效率。他们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与课题的性质有关。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耶克斯-多德森法则。

在不考虑任务难度时,中等强度的动机有最高的学习效率;

面临困难任务,动机要低一点,面临简单任务,动机要高一点。

动机水平和学习效率呈“倒U型”

第三章注意

1、对“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这句话的理解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注意本身并不能反映事物的属性,但注意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的开端,并始终伴随着这些心理活动,保证心理活动顺利且有效地进行,也就是说,注意贯穿于心理过程的始终。一旦注意中止,心理过程将偏离目标,甚至终止。在认识过程中,当人们在注意着某些事物时,也就同时在感知、记忆、思考和想象着某些事物。在情感体验和意志努力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注意,人的情感就无从表现,同时不会产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意志行动就不能实现。可见,如果心里过程比作一艘航船,那么注意不仅掌管着起航,还负责领航护航。

2、注意的分类(知道名称)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参与的注意。

有意注意:自觉而又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背)

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间的对比关系及刺激物的活动变化

②主体自身的状态:主体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主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这些因素也可以称为刺激物的意义性,即刺激物对主体生活的意义。

4、注意的品质(背)

①注意的范围

②注意的稳定性

③注意的分配

④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分配、转移的辨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1、感觉、知觉的定义:(背)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社会知觉的几种心理现象(了解,不用背)

①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

②晕轮效应:是指当对一个人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情人眼里出西施”。

③刻板印象:指对某个群体形成了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后,据此去推断这个群体中每个成员特征的现象。“南蛮北侉”。

④近因效应: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强烈的影响对他人的总看法。

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相应的感觉阈限也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呈反比。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低。

4、什么叫感觉的适应?包括哪些?(理解)

由于刺激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嗅觉的适应:久而不闻其香。

味觉的适应:厨师做菜,越做越咸。

温度觉的适应:洗澡,刚开始觉得很烫,慢慢的就好了。

触压觉的适应:鞋子穿久了跟没穿一样。

5、知觉的基本特征(名称会背)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6、知觉的选择性(重点理解、掌握)

我们在知觉事物时总是把一定的事物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给予优先的知觉,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凡是在一瞬间被我们清楚知觉到的事物称为知觉的对象,凡是在同一瞬间与对象联系在一起但我们不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称为知觉的背景。他们之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原因:

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差别越小,就越不容易区分。

②在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③知觉者的经验和个体倾向性也明显影响知觉的选择性。

7、论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感觉强度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刺激只有它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被我们感知,在教学当中,教师讲课的声音要足够洪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清楚。教师的板书也是如此,字迹清晰、大小适宜、书写工整,有利于学生辨认。但并不是说刺激的强度越强越好,如果声音过大,学生会产生痛觉,不利于学生的感知。

二、知觉选择性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知觉选择性规律,突出教学内容使其成为学生的感知对象,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三、知觉理解性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在知觉对象时总是试图去理解对象,只有被理解了的对象才能更好的感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首先,新的知识应该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

其次,加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是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

四、感知协同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同一事物往往具有多个属性和特征,要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就需要从多个方面感知事物。教学要发挥多种感知系统的作用,让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以提高感知效果。

五、错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感知事物时不要被事物的表明现象所迷惑,要客观忠实地反映客观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避免产生各种错觉,不要被错觉所蒙蔽。

六、社会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知觉中的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近因效应在教学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第五章记忆

1、记忆的定义:(背)

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从另一个角度说,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和提取过程。

2、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系统的划分(了解,不用背)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容量比较大,具有通道特异性,保持时间短暂。(临时储存信息的装置)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容量相对有限,信息的存储以听觉编码为主,视觉编码为辅。(暂时储存和加工信息)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容量可以看做无限,保留时间很长,甚至终生不忘。(提取信息)

3、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但是遗忘的进程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即所谓的“先快后慢”。

4、遗忘的原因的几种学说(理解)

①记忆痕迹消退说

②干扰抑制说(重点)

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一旦排除干扰,记忆就能恢复。干扰抑制说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续的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续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

③提取失败说(托尔文、高尔顿)

④压抑说(佛洛依德)

5、简述复习的方法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由于遗忘是先快后慢,所以复习必须及时。在复习时还必须注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复习时间过于集中,会互相干扰,过于分散,容易发生遗忘。复习时间的分配要适中。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还没有记住前积极回忆,回忆不起来再去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长,错误也少。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手段,可以使学习者感到新颖,也容易激起学习者的积极性。

第六章思维

一、思维的两个根本属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借助于语言,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间接性和概括性是它的两个根本属性。

2、思维的种类(知道名称)

①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不同,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

②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③根据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是否有明晰的意识,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⑤根据思维创新程度,分为创新思维和常规思维。

3、想象的定义(背)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新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想象的构成方式(理解)

①黏合: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孙悟空、猪八戒等。

②夸张与强调: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种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增多,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九头龙,千手千眼佛。

③拟人化: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架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如,《西游记》《聊斋》里的各种形象。

④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如,阿Q。

5、想象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辨)

①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的现实事物的反映

一方面,想象的新形象无论多么新颖、离奇,我们终究会在客观现实中找到它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没有记忆表象,或者说没有相应的感性材料,就不会有相应的想象。可见,想象来自客观现实。

②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来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想象的内容和水平也总是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想象不能脱离现实。

③人的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6、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区别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者非语言(图样、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想象的过程。特点是:再造想象中的新形象只对自己来说是新的,新颖性、独立性、创造

性的成分比较小。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差异较大,人们因为人们的经验、兴趣、爱好和能力不同,再造的形象也会不同。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独立的在头脑中形成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更高级。它是一种独立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7、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③培养知觉思维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

1、情绪的三种表达方式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2、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对情绪的分类

恐惧、愤怒和喜爱

3、前苏联心理学界将情绪分为哪几类?(理解加含义)

依据情绪在发生时在强度、持久度和紧张度的表现,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忐忑不安,若有所思。。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欣喜若狂、悲痛欲绝、暴跳如雷。。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

应激:概念来源于西方,最早提出者是加拿大医生、生理学家塞里在1936年提出,他认为应激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是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往往伴发于出乎意料的危险情景或紧要关头。具有超压性和超荷性。

4、前苏联心理学界对情感分类(知道名称)

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5、论述:调节情绪的方法

①认识角度转变法

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象认识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从某个角度看,某种问题或某种社会现象会引起我们的不安和烦恼,使我们产生焦虑情绪或其他消极情感,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就有可能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

②情境转变法

将自己的消极情绪通过转变生活和活动情景而得到摆脱,如,看电影、上网等。

③自我暗示法

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件或现象,引发了消极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自我暗示的方法来减轻或消除它的影响。

④自我激励法

自我激励指的是在遇到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言语或动作,自己给自己激励,客服困难,应对压力,从而将可能引发的消极情绪,以积极情绪的形式出现。

第八章意志

1、意志的定义(背)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只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理解,不用背)

①意志行动是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②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3、四种动机的冲突(理解、含义)

①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而必须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通常出现接近-接近型冲突。

②回避-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他们又只能回避其中的一种目标时,就产生了回避-回避型冲突。

③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这种冲突是在同一物体或目标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派出了的情况下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对同一目标,产生了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心理。如,面对美食,想吃又怕胖。

④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指个体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

4、意志品质(类型名称、含义)

自觉性: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充分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的品质。与之相反的特征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所做决定。与之相反的是草率决定和优柔寡断。

坚韧性,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并能在行得正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的意志品质。与之相反的是动摇和顽固。

自制力:指在意志行动中能自觉、灵活的控制自觉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方面的品质。与之相反的是冲动性。

第九章个性心理特征

1、能力的定义(背)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的差异(含义理解)

①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是指之力表现高低的差异。

②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

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个体能力的出现迟早也有差异。神童。。

3、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理解)

能力与知识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能力和知识是有区别的,不能将他们等同起来。

首先,能力与知识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既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又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对象和内容;能力则是人们顺利完成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次,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要比知识的获得要慢得多,而且不是永远随着知识的增进而成正比发展的。

能力与知识虽有区别,但有时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

首先,知识的掌握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其次,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人的能力也会同时得到发展。

4、能力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简答)

①遗传与早期营养条件

②早期环境与教育中获得的经验

③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

④社会实践活动

⑤天才与勤奋等主客观心理条件

5、气质类型(含义、理解)

胆汁型的人通常体内胆汁较多,所以做事冲动、有干劲、爆发力强。最为典型的历史人物就是张飞,其实火箭队的阿泰斯特也属于胆汁质。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体育和诸多演讲性项目、就是爱发火的坏脾气挺愁人。

而血液多的人被称为多血质,其特点是变通能力强、交际广泛、适应能力出色。多血质的人能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在职场工作中容易晋升、提干。与胆汁型的人相同,活泼是这类人普遍的特征。王熙凤。

另一种气质类型被称为黏液质,特征为较为稳重、思维较慢、但是持久耐力力强,性格波动小。这种气质也被称为安静型、能够承担责任、认真工作。缺乏灵活性是这种人群致命的弱点。林冲。

最后一种气质类型被称为抑郁质。此类人群极为敏感、内心容易受挫也经不起挫折的洗礼。抑郁质的人多愁善感、内心孤独。麦迪也正是因为这种气质类型而难以把火箭队抗在肩上。但是很多的天才都是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也总能表现出天才的素质,可惜容易怯懦、恐惧。所以此类人容易成为很优秀的诗人、艺术家。林黛玉。

6、论述:气质与教育工作

①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②发扬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③针对学生气质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④指导学生善于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7、性格的定义(背)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突出方面。

8、简答: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联系:

①性格特征可能会普遍形成于各种气质类型的个体身上,气质则影响人的性格以使这种性

格体现出不同的气质特色。

②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③有些性格特征具有较多的动力性质,鲜明的表现了个性的气质特点。

④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人的气质类型的改变,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改变气质特征,使它服

从于生活实践的需要。

区别:

①从起源上看,气质更多的受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一般产生在个体发展的早

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活动类型的自然表现;而性格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②从其稳定性和可塑性特征来看,气质和性格都属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都带有一定的稳

定性与可塑性特征。但相对而言,性格的可塑性更大一些,气质的稳定性更大一些。

③从社会评价来看,人的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没有好坏之分;而人的性格

都有褒贬的社会评价。

④从其在个性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年幼儿童的个性结构中,性格特征还未完全成熟,

气质特点起重要作用;成年人在个性结构中,气质成分的作用建设,性格特征逐渐起核心作用。

9、简答:性格的塑造

①家庭作用

家庭对子女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在子女性格的形成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②环境影响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社会环境对它们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风尚,对它们性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③个别教育

青少年在性格上存在着类型和特征的个别差异,教师应当根据它们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④自我完善

自觉分析自己的性格,克服自己的各种缺点,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使自己的性格更加完善。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动机需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情绪和情感 心境应激激情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晶体能力流体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价值 4、列表分析不同动机理论的基本思想 5、什么是动机?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6、简述动机与需要、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 7、动机一般如何分类?社会性动机包括哪些种类? 8、什么是情绪情感?具有哪些功能? 9、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 10、情绪依据什么分类?可分为哪些种类? 11、情绪有什么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 12、阐述情绪两因素的情绪理论及其经典实验 13、如何调节情绪,使之保持健康状态? 14、什么是能力?说明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15、能力如何分类?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关系 16、简述智力多元理论的主要思想 17、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 18、简述最初智商的计算方法,正常智商是如何界定的? 19、遗传和环境对能力发展各起什么作用? 20、什么是人格?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21、气质有哪些典型类型?各有何行为特点? 22、什么是性格?性格与气质有何区别与联系? 23、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4、简述“大五人格”理论的主要思想 25、剖析自己的气质、性格,并分析人格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 26、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受哪些因素影响?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引起的具有同样吸引强度的动机,但又无法兼得而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动机斗争。 双避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具有同样威胁程度目标引起的力求躲避的动机,但又不能同时躲避而产生的难以选择的动机斗争。 趋避式冲突:对同一目的同时具有趋近与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欲趋之又避之的动机斗争。双重趋避式冲突: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对几个目标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当前环境的过高要求,就会体验到一种快速的紧张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智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他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决定于个人禀赋 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决定于后天学习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认知风格: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是人格差异的体现。 场独立性(FI)的人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性(FD)的人在加工信息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不同层级需要的关系: ①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②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才会出现高级需要 ③高级需要满足后,低级需要依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降低了 ④低级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缺失需要) 需要的发展进程: ①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②从动物到人的进化和个体发展中,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③人的需要结构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非都是正三角形的结构,还有多种结构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①按照起源分类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2014修订)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 418003、418004 学分: 3学分、3学分 总学时:96学时理论学时:85;实验学时:11;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考试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考试目标和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等主要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基本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运用,指学生能较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三、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二、科学的态度与方法;三、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别;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方向 要求考生能: 1.简述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 2.阐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 4.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5.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6.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7.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二、动物的神经系统进化 第二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三、神经回路 第三节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二、整体说;三、机能系统学说;四、模块说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什么是内分泌腺;二、内分泌腺的分类与机能;三、神经-体液调节 要求考生能: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了解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 3.了解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4.了解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 认为其中( ) 具有最强大的力量。A.本我B.自我C.超我D. 三者都是答案:A 2.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人格具有( )。A. 独特性B.稳定性C.整体性D.功能性答案:B 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 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B.影响及决定人的行为的潜意识C. 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答案:B 4.()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最本质,最 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差别 所在A.气质B.能力C.性格D.理智特征答案:C 5.()是指人在短暂时间里,能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A. 敏捷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流畅性答案:A 6.“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应激B.心境C.焦虑D.激情答案:D 7.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 一现象称为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 蔽答案:A 8.提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 度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智力结构模型,人的智力在理论上可 以区分为150种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斯皮尔曼B.卡尔特C. 瑟斯顿D.吉尔福特答案:D 9.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A.智商B.韦伯分数C.情商D.感觉阈限 答案:D 10.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 画板和语音回路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感觉 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 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 和中央执行系统答案:A 11.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 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D.操作 性为和反应行为答案:B 12.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 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答 案:C 13.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A.联觉B.联想C.感 觉融合D.感觉起伏答案:A 14.()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A.不 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以上都不是答案:A 15.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 做的A.表象操作实验B.心理操验C.表象运动实验D.心理旋 转实验答案:D 16.情绪的()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A. 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过激反应答案:A 17.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A.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B.空 间分辨能力的指标C.运动分辨能力的指标D.对比度分辨能 力的指标答案:A 18.经典的“视觉悬崖”测查的是()A.时间知觉B.形状知觉 C.大小知觉 D.距离知觉答案:D 19.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A. 扩大B.缩小C.膨胀D.消失答案:B 20.根据坎农-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A.内脏B. 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答案:D 21.情绪与情感所反映的是()A.客观事物的本性B.客观事物 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 间的关系答案:D 22.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A.感觉对 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答案:D 23.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求B.动机C.兴趣D.理 想答案:C 24.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A.条件反 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C.强化物是 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答案:C 25.容量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记忆A.瞬时B.短时C.形象 D.动作答案:B 26.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 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答案:B 27.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 龄?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答案:B 28.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气质B.性格C.需要D.动 机答案:C 29.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或限答案:A 30.情绪情感的()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是一 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 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 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 时血管容积缩小等。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 过激反应答案:C 31.“忧者见之则忧之,喜者见之则喜之”,这是受一个人的 ()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答案: B 32.粘合、强调、夸张、典型化是()所具有的特点。A.再造想 象B.记忆表象C.创造想象D.幻想答案:D 33.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 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答案:C 34.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是()A.系列位置效应B.正 迁移C.负迁移D.技能学习答案:B 3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些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 称之为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启发答案:A 36.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A. 指向与集中B.思考与斟酌C.观察与打量D.分析与综合答案:A 37..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 是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答案:B 38.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都属于()社会知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自考《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

自考《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本章重点如下:(一)基本概念:感应性P8、心理、心理状态P5、认知过程P2、情感过程P3、意志过程P4、个性P4 (二)思考题: 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 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 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P7 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P15-16 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P18(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

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基本概念:神经元P27、突触P29、本能、反射P49、反射弧P49、反馈P49、兴奋过程P47、抑制过程P47、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P50、第一信号系统P53、第二信号系统P53 (二)思考题: 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P29-30 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P30 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P33 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P48(考过) 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P44 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P46 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 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P52 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P42-43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普通心理学8~14章复习重点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语言的特征是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任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前者指我们实际上所听到或者看到的语句形式,或说话时发出的声音以及书写时所采用的书面形式;后者指说话者试图表达的句子的意思。前者决定句子的形式,后者决定句子的意义。同一个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体现。EG:想表达“老师批评了我”也可以说“我被老师批评了”“老师批评我了”。一个表层结构也可以包含两个或更多的深层结构。转换规则是说明句子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转换关系的规则。 乔姆斯基美国语言学家,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主张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应从语言转成语法,研究范围从语言使用转为语言能力,研究目标从观察现象转为描写和解释现象。他认为语言能力一部分是先天的,是生物遗传和进化的结果。儿童习得语言是生来具有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发挥的作用。 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 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不直接与人交际,却是人们语言交际的组成部分。人们在计划外部语言的时候,内部语言有重要作用,因此,1.没有外部语言就没有内部语言,内部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语言的发展。2.没有内部语言的参与,人们就不能顺利的进行外部语言的活动。 内部语言的特点是隐蔽性和简略性。 语言的发生机制由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组成。 呼吸器官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肺。作用在于肺部的扩张和收缩,气流从外界经口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 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初级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3、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闹区组成。 4、联合区:人类的大脑皮层除上述有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体或 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从结构上说,人的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不对称性是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统一的反映。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普通心理学复习总结

普通心理学(下)复习纲要 第七章学习与行为分析 P183本能漂移: 随着时间的推移,习得的行为也会向着本能进行漂移. P187观察学习: 个体在观察到他人的行为被强化或者被惩罚后,才在后来或者做出类似行为. 或者抑制该行为. 第八章记忆 P19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 记忆: 过去获得的经验和行为在需要时不必再加以练习即可重现的心理历程就是记忆. P194记忆类型: 内隐记忆---无意识参与,外显记忆---有意识参与 陈述性记忆---涉及事实和事件的回忆,程序性记忆---涉及技能 P195记忆过程: 编码---存储---提取 P196感觉记忆: 每一种感觉记忆通道都会将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的精确表征保持几秒钟或更短时间. 映像记忆: 使得大量看到的信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被存储. 全部报告法,部分报告法(效果更好) 回声记忆: 保留我们听到的刺激 P199短时记忆: 是对“现在”经验的记忆,代表心理上的现在。具有明确的意识,而长时记忆则没有明确意识. 声码优先,形码和意码次之. 容量有限,提取迅速. P200组块:是一个重新组织项目的过程,基于相似性或其他组织原则进行组织,或者基于存储在长时记忆的信息将它们组成一些更大的模块. P201工作记忆:三成分为语言环路,视觉空间画板,中央执行系统. P203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或者直至终生的记忆,包括你对世界和对自己的全部记忆, 容量几乎无限. 编码: 情境关联记忆,编码特异性,情境编码 P204序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首位易记,中间易忘) 背景区辨性: 近处的铁轨在背景中更为突出,即区辨性最强. P206情节记忆: 单独保存你亲自体验过的特定事件. P207语义记忆: 是关于词语或概念的意思的记忆,是类属的,范畴的. 干扰: 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P213 长时记忆结构: 归类和概念,原型,等级和基础水平,图示 个体形成的归类或范畴的心理表征被称作概念. 原型藐视了一个概念的平均范例. 概念等级中存在着一个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人们可以更好滴对物体进行 分类和思考,这被称为基础水平. 图示是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

普通心理学(重点难点整理_

习题 普通心理学(上)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和如何研究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心理 3、行为 4、观察法 5、实验室实验法 6、自然实验法 7、个案法 8、心理测验法 9、行为主义心理学 10、精神分析 11、人本主义心理学 12、脑成像技术 1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二、简答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5、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6、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三、论述题 1、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时,能不能把对内隐的心理与外显的行为的研究割裂开来?为什么? 2、心理学的研究有那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3、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4、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 5、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6、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名词解释 1、神经元 2、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 4、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5、神经回路 6、皮层的言语区

7、突触传递 8、反射 9、条件反射 10、大脑半球的单侧化 11、脑功能的模块论 12、均势原理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神经细胞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3、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4、脑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5、大脑皮层可分为哪几个叶? 三、论述题 1、神经是怎样进化的?神经系统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它与心理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试述大脑皮层几的主要的语言区及其功能。 3、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4、什么叫裂脑研究?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 7、什么是机能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关系如何? 8、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 第三章感觉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感觉的编码 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差) 5、特征觉察器 6、视觉感受野 7、适宜刺激 8、三色说 9、对立过程理论 10、视敏度 11、感觉的适应 12、闪光融合 13、视觉掩蔽 14、声音的掩蔽 15、联觉 16、频率理论 17、共鸣理论 18、行波理论 19、神经排射理论 20、韦伯定律 21、对数定律

普通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那些?(笔记)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解释实验者效应,被试期望效应,单盲法, 双盲法.P15~P17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简要说明由吉诺维斯事件心理学 家提出理论和假设的过程.P18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简要解释实验法,相关法,个案法, 它们有何特点?(小题)P20~P22 5.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五大取向有哪些?简要说明各取向的核心或特 点.P11~P12 6.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后对你有何启示?P14~P15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行为 1.简述神经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机能.P25~P26 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P29 3.何为神经递质?你了解哪些常见神经递质的作用?P27~P28 4.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P29 5.简述组成脑的中央核的各部分的机能.P33~P34 6.何谓边缘系统?其基本构成和机能分别是什么?P34~P35 7.大脑皮层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各区的机能分别是什么?P35~P36 8.大脑两半球分别承担了哪些专门化功能?P38 9.内分泌系统指的是什么?P30人体中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P32 脑垂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31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什么是感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说明了什么?P43~P44 2.什么是感觉的适应?(P44)明适应,暗适应,举例。P46 3.简要说明色觉三色论和色觉的拮抗过程理论,并解释后像?P50~P51 4.听觉的地点说和频率说?P53 5.痛觉的门控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哪些现象?P57~P58 6.什么是知觉?格式塔的知觉原则有哪些?P57~P58 7.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举例说明。P60 8.什么是知觉加工中的特征分析?特雷斯曼认为知觉有哪两级加工方式。P61 9.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举例说明P61 10.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或线索)有哪些?P63 11.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线索有哪些?P64 12.你能说出哪些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 第四章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 1.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不同层面的含义?P71 2.了解睡眠的五个阶段?P72~73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出现哪些现象?P33~34 3.简要说明西方关于梦的三个理论?P71 4.什么是白日梦?关于白日梦你还了解哪些?P78

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普通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正确描述和解释心理现象。揭示心理现象规律,预测和控制行为。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探索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二、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作用: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与人有关的各个学科的发展。(2)实践作用: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维护人类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四、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2)心理测验法(3)相关法(4)实验法【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5)个案法五、心理的生理机制: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构成: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构成:外周神经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三部分组成。中枢神经包括脊髓和脑(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 五、1、感觉的一般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的一般概念: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借助知识经验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解释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人获得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的主观映象。 3、感知觉的关系: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的的总和,而是按一定方式整合各种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经验来解释感觉提供的信息,形成知觉。 4、感知觉的区别:(1)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2)感觉是一种生理心理活动,知觉纯属一种一种心理活动,感知觉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属不同阶段。(3)感觉的产生主要依赖刺激物的物质属性和感觉器的生理活动。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刺激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整合和解释,还要受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5、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长性【形状恒长性、大小恒长性、明度恒长性、颜色恒长性】知觉恒长性收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即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向和照明条件的信息。6、知觉的种类:根据客观事物的特性可分为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大小知觉和方位知觉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知觉和味知觉等。 六、1、意识的概念:(1)意识是一种觉知(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2、无意识的概念: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三种:(1)无意识行为(2)对刺激的无意识(3)盲视 七、1、注意的种类:(1)选择性注意(2)持续性注意(3)分配性注意。 2、好的注意力是指:注意广、持续时间长、分配性注意强、转移时间快 3、注意转移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